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建议

2023-01-24

第一篇: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建议

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项目建议

在近期的农商行绩效考核项目改革中,各个部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献言献策,从岗位工作出发找重点,提困难,想办法,解决矛盾问题,优化我们的考核机制。这段时间,不乏凉水苦水、牢骚抱怨,但思路越议越清晰,问题越议越明了,农商行员工的期望也是实现公平公正,多劳多得,按业务量、业绩贡献核算绩效,让真正干活的人多拿工资,不干活的人领不到工资,提高各业务条线的工作效率,用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实实在在的企业效益完成我们农商行的跨越发展。

绩效考核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已成为我们全行上下的共识,这也是行领导高度重视并排除困难推进绩效考核项目的初衷。作为农商行的青年员工,更应该加强学习和思考实践,我利用业余时间研读了部分介绍绩效考核方法的文献及天维公司的学习资料,结合自身认知,总结汇报成文,希望能有所帮助。

常见的绩效评价与绩效考核方法主要包括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分析法等等,前两者偏向于企业战略层面,后两者侧重于部门及个人考核。经济增加值和关键绩效指标法偏向于财务指标,目标导向性更强,平衡计分卡兼顾了非财务因素,而360度分析法属于行为导向型绩效考核方法。大型商业银行及其他优秀企业的绩效考核办法多是上述办法的结合运用,综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合理分配指标权重,较好地实现了绩效考核。本地兴业银行零售客户经理考核办法和华为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均是很好的例子。 以本地兴业银行零售客户经理考核办法为例,形式较为简洁,主要是关键绩效指标法以及定性定量相结合,全文仅两千余字,对关键指标的取舍和定性定量3:7的界定均清晰简洁,但比较适合自身业务拓展的特点。

华为某下属公司考核原则四条:

1、以提高员工绩效为导向;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多角度考核;4公平、公正、公开。正文部分不足13页,涵盖公司所有干部职员,四个职系。其绩效考核过程分为:确定考核内容、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的分析和评定、结果反馈与实施纠正、结果运用。其中面谈反馈,申诉处理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其实在解决考核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引导职员主动思考总结,提高认识和工作效率。其考核维度三个方面:绩效,能力,态度。结合关键绩效指标法和360度分析法,简洁科学地加入指标权重,系数,比例,加权,互评,并规定考核时效。考核办法一目了然,简洁合理。此外,华为员工结合贡献和忠诚度配股激励的办法也有很大借鉴意义,很好的保证了管理层和中层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可见,好的绩效考核办法一定不是繁杂冗长的,好的绩效考核办法要有一定的目标导向,好的绩效考核办法往往结合了利于企业发展的非财务因素,如员工学习与成长,忠诚度,客户满意度等等。

平衡计分卡则具备这些条件,不仅包括财务指标,还要包括客户,内部运营,学习和成长的非财务指标。从以上四个层面着手,分别解决四个问题:即“怎样让股东满意”;“顾客如何看待我们”;“我们擅长什么”;“我们能否持续创新改进,不断创造价值”四类问题。平衡计分卡具体是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和采取的企业战略,进行框架设计,对选取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形成完整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同时也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为了达到更为精确的绩效考核,指标要多样化,其制定有利于企业长远利益。

当然,平衡计分卡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如实施条件要求较高,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分配难于斟酌,且指标数量偏多,有些指标不易量化,实施成本大等等。

经济增加值法极致追求企业效益和盈利能力,可能与农商行全面稳健发展的原则略有差异,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单一业务经济增加值的思路,结合存款成本评价等量贷款业务经济效益,结合贷款收益率衡量等量存款业务的业绩贡献,以及计算中间业务经济值增加,有利于绩效考核“T+1”显示的数据结果更加合理客观。

关键绩效指标法,即KPI,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关键绩效指标是绩效考评指标而不是绩效目标;是可量化的或可行为化的标准指标体系,而不是能力或态度指标体系;是关键的绩效指标,而不是一般的或全部的绩效指标;是对组织战略目标有增值作用的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层面的指标:一是整个农商行层面的KPI,二是各条线部门层面的KPI,三是各岗位层面的KPI。这三个层面的关键指标共同构成农商行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KPI虽然对于企业的绩效考核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不可回避的是它也有一些缺陷。如搜索的关键绩效指标成本比较高,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技术不完善不成熟,关键绩效指标的搜索选取囿于传统思维和固有概念等。如果在认识上不够成熟,也会产生许多实践问题。如管理层对关键绩效指标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对其技术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员工的参与,缺乏适当的保障措施;收集,分解指标,只限于人事综合部,不利于迅速找到关键绩效指标,同时增加了工作量,人事综合部管理范围有限,关键绩效指标的评价方法无法实施,或效果差;有些关键绩效指标设计的不合理,仅强调财务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对绩效的影响等等。

长期以来,绩效考核普遍重结果,轻沟通;部室制定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式不能稳定体现农商行发展战略,不能有效兑现员工业绩贡献,手段比较单一,绩效考核容易被主观性“绑架”。因此,农商行需要认识到绩效管理的实施不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有必要根据绩效管理推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来克服这些障碍。

第二篇:银行个人业务发展建议

关于个人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叫XXX,2006年到中国农业银行XXX市西区支行参加工作,XX年X月通过AFP考试;XX年X月通过CFP考试,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怀有对寻求新知识的渴望,有着对XXX市农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的心愿,。。。。。所以我今天参加这次考试,希望凭借我的知识和对XXX市农行的这片爱戴之情,去赢得这次考试。

经过近四年西区支行营业室的学习与工作,以及AFP、CFP相关理论学习,结合XXX市农行自身的发展特色,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个人业务对于XXX农行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就我行的个人业务发展谈几点看法,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一、 创新机制、优化结构、促进个人业务快速增长。

近年来,根据总、分行相关会议精神和XXX市分行领导的周密安排和部署下,我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项业务指标均位居省分行下属二级分行前列。然而我认为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后劲不足,距离工行、建行、中行发展还存在一定距离,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层面缺乏创新意识、办法少,对客户新的金融需求缺乏敏感性,营销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少数网点还未装修,理财经理、大堂经理还未配备到位,且部分网点已配备到位的大堂经理,未能对优质客户提供个性化分层服务。低效客户挤占柜面资源较为严重,网点无法实现功能分区、服务分层,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持续增长。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一)

优化资源,强化宣传。

1建议将个人业务部分为市场营销前台和维护管理后台,前台主要负责零售业务的市场营销、客户开发。后台主要负责对前台成功营销的各项业务的受理、审查、维护。解决业务部门“前不前、后不后”,营销职能和管理职能都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发挥个人业务部门对全行业务经营的拉动和辐射作用。同时制定营销一是制定产品宣传方案。由个人金融部牵头,对重点产品进行了梳理,充分借助报纸、户外广告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浓厚的营销氛围。二是严格按照总分行“统一时间、统一主题、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宣传”的具体要求,借助媒体突出“幸福春天、扬帆起航”的主题,统一发布形象广告,统一播放“春天行动”启动宣传片,以不间断的集中宣传,进一步提高了我行产品的知名度,提升了社会影响力。三是匹配专项费用,采购宣传品。为确保2010年春天行动的有效开展,调动各网点的营销积极性,为全辖各网点挑选配备部分营销宣传品,助推各网点开户有礼等丰富多彩的专题营销活动。

(二)突出重点,特色营销。在不断加快网点“硬转型”的同时,要全面跟进和着重落实网点营销能力的提升、服务流程的优化、销售资源的整合等“软转型”措施,进一步提高营销能力。一是要以营业网点为主战场,做好柜面服务和一般性的客户维护,通过高质量服务,提高客户的认同感和忠实度。同时,以“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消息服务四项电子银行产品送一个K宝等一系列优惠措施”为杠杆,进一步吸引客户。二是利用客户经理部前台营销团队,大力拓展各项业务。对公务卡客户要制定能够挖掘客户潜在金融需求的方案实施营销。对代发工资客户、二星级以上个人优质客户开展贷记卡全面覆盖营销;同时加大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消息服务、转账电话等产品的联动营销力度。三是发挥产品组合效应,拓宽中间业务渠道,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水平,将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相结合,将普通产品与高科技产品相结合,重点推动卡业务、代理业务、网上银行等快速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网点营销由“形似”到“神似”的转变。进一步拓展中间业务贡献度。

(二) 创新培训,强化督导。

一是引导各层面员工从自身做起,主动学习产品特点,掌握产品卖点,自觉使用个人金融产品,促进重点产品的全面营销。二是落实责任。按照总分行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了具体目标、措施,在考核上针对不同层面人员的工作特点和业绩,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变数和阶段性活动特点,认真分解计划,落实责任。三是积极培养理财师,目前我行理财师较少,对理财知识的掌握人员相对于其他银行较匮乏。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市分行领导大力培养理财人员,并将其充实到合适的岗位,使其人尽其才。四是在全行继续牢固树立“服务就是竞争力”、“服务无小事”、“服务无止境”三种意识,切实转变观念,抓重点环节、抓重要细节,使网点文明标准化服务常态化、固态化,提升网点标准化服务水平,推动全行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 强化激励机制,激发员工营销积极性。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营销活动中的奖励政策,认真理解各种中间业务产品计价办法,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业务营销。根据营业部要求,积极开展网点“争百佳”、柜员评星级活动,特别要进一步提高柜员星级评定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并将“星级”评定与岗位系数挂钩。二是实行网点分类管理制,对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的网点要加大奖励力度。同时在支行开展“十佳网点负责人”争创活动,积极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对全年无发生

恶性投诉的网点,要实行网点主任奖励机制。三是细化工资考核管理办法,对高、低柜、前、后台人员以及产品辅助营销人员的营销收入按比例分成,其中前台部门与营销类指标挂钩考核,后台部门与管理类指标挂钩考核,实现“不同岗不同酬”的合理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进一步细化大堂经理考核办法,真正发挥大堂经理的业务分流和前台营销职能。四是执行好计价工资制度,将计价工资及时、全额兑现到营销员工,因客观原因不能全额兑现的,发放至营销人员所在网点,最大力度的保护员工营销积极性。

三、 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如果我这次有幸能调到个人业务部,我将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在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紧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如果我不能调到个人业务部,我将会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向同事们多学习请教,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相信通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在农行这个大舞台上谱写出属于自己的篇章。

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事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三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继续探索农村教育发展的社会政策和条件支持,加快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涉及到管理体制、课程教材、经费投入、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最根本的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政策导向的转变。

1.继续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端正农村教育的服务方向,提高“为农服务”的自觉性

农村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应当为谁服务?这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农村教育就不能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弱化了农村教育“为农服务”的功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我国新世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农村教育应牢固确立为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一方面要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另一方面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

技术培训,培养大批的农村适用人才,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以县为主”主要是指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而不是投入体制,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责任。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农村基础教育更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将农村基础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畴并优先予以保证。目前,我国正处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型的时期,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加大中央、省市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不仅有利于稳定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而且有利于基础教育在更大范围和更大区域内均衡发展。

3.积极探索农村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课程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从一定意义上说,要转变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取向,关键在于加强农村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建设。农村教育的课程开发与教

材建设问题既是困扰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难点,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结合的难点。2003年9月2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农村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农村教育课程的开发要适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从实际出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尤其要关注农村并结合现代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把现代农业技术、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内容纳入到农村课程体系中来,发挥农村学校课程传播农业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作用。种植、养殖、园林花卉、农产品加工、温室栽培、机电维修、市场营销、美容理发、烹饪、驾驶、建筑、家政、农业环保、美术摄影、农业经营管理等,都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农村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农村学校的课程和教材建设要遵循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同时结合农村教育的多样性、适应性和实用性,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加快培养和造就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新型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4.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优化农村教育结构,逐步建立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教育体系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发农村人

力资源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农业人口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把教育教学同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尽快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政府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继续改善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重点扶持农业类专业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积极推广实用生产技术的培训和非农业就业必需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为农民在农业生产和非农业转移两个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本身也要逐步提升办学水平、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农村职业教育既要为当地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又要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职业分流的需要。总之,要努力促进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相融合,逐步实现农村教育的一体化。

5.坚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待遇,在广大农村,教师已经成为一个受欢迎且具有吸引力的职业。但与此同时,教师队伍素质和整体水平不高已成为当前突出的问题。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具体而言,要做到:继续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

社会地位;依法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教师职业准入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工作;继续做好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师对口支援工作。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在新形势下,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努力促进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第四篇: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建议

2010-10-20 16:34:26

[摘要]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银行自身经营考虑,以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和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源所在。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应根据中小企业“小、快、灵”的经营特点,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一是创新经营管理体制,设置中小企业专门管理机构;二是创新调查方式,合理有效地评估风险;三是加强贷后管理和风险监控;四是丰富信贷产品,满足中小企业产品需求。

(中经评论·北京)

一、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

首先,这是由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一是中小企业大多资产和经营规模小,易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弱。据统计,全国每年新注册民营企业15万家,而有10万家又会因各种原因注销,其平均寿命仅2.9年。对以安全性、稳定性、盈利性为经营目的的银行而言,为减少风险,回避中小企业贷款是必然的。二是中小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企业信息不透明,银行无法及时有效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银行在取得企业信息的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三是中小企业贷款缺少足值有效的担保。中小企业普遍固定资产少,抵押品不足,难以取得银行贷款。四是中小企业自我信用约束力不强,这也影响了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其次,银行方面也有其出于经营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小企业贷款经营管理成本高。相比大企业贷款,银行经营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经营成本大大增加。二是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银行在贷款调查、审批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三是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较少。商业银行在以足值有效担保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既能有效防范风险,又能在现有条件下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信贷品种十分缺乏。

最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也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

二、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建议

作为资金供给方的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小、快、灵”的经营特点,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创新经营管理体制,设置中小企业专门管理机构。实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专业化管理,并坚持可持续发展、风险可控、成本与效益相匹配的原则,负责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准入、征信管理标准与信用评定标准的制定、授信调查、信贷审查、风险评估和管理等,通过专营机构的设置实现专人专业化管理,以促进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

创新调查方式,合理有效地评估风险。由于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在进行企业信贷调查时,可增加非财务指标的调查,通过对企业非财务因素、贷款用途、担保能力的全面调查,对企业信贷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如“三品、三表”调查,“三品”调查包括对企业实际控制人和主要经营者人品的调查,对产品产供销情况的调查,对抵押品价值及变现能力的调查;“三表”调查包括对企业用水、用电和税务报表的调查,以推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真实性。

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授权审批,规范审批标准,以适应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少、快、频”的特点。

加强贷后管理和风险监控。第一,加大对企业法人道德风险的管理。第二,坚持定期查库查账和财务分析制度,确保第一还款来源的稳定性。第三,做好信贷服务。发挥银行系统优势,及时为企业提供购销信息、资金结算等服务;促进企业购销衔接,加快企业资金周转;要当好企业的参谋助手,督促企业规范运作,积极防御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第四,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客户的贷款及担保记录,及时发现客户的不良信用行为。

丰富信贷产品,满足中小企业产品需求。商业银行可根据中小企业信贷需求,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客户,为中小企业设计还款期限灵活、担保方式多样的信贷产品,并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

建立银企信息沟通机制,要求和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规范管理和信息透明度,使银行能及时知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异常变动情况和真实的财务状况,及时分析企业是否存在风险。

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一是要以人为本地抓好队伍建设,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奖励激励机制,三是要建立定期培训机制。

(《中国金融》,2010年第18期,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王珏帅)

第五篇:论我国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论文摘要:农村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 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这对做好今后的农村文化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综合素质现状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稳定观念转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的生活也上了一个明显的台阶。但是,在新时代、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更高层面的问题——农村文化。在这里,我将对农村文化做一个详细的论述。

一、农村文化事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

1.农村文化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近几年,中国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2004年文化事业费达113.66亿元,比2003年增加19.63亿元,增长幅度为20.8%。2004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则达到了8.74元,比2001年增长了3.04元。最近几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十五”期间前四年对农村文化投入达到98.53亿元,占全国文化事业费比重为27.2%。

2.农民自办文化有了很大发展

在各地农村,农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许多地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乙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还是偏低,并且文化投入偏重于城市,城乡差距还在日益拉大。

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尽管“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预算内专项资金

4.8亿元用于支持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安排项目1083个,但仍有部分县无文化馆、图书馆,一些农村乡镇无文化站。

这些问题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农村文化的建设要从根本上转变地方领导观念

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是要转变地方领导的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解决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农村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生活要不断改善提高,除了丰富的物质需求之外,更需要精神的支撑,那就是农村文化。而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农村整体发展的进程。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长期以来我们一些地方领导“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比较严重,以至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缓慢。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我们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发展观念上滞后的影响,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领导农村文化思维模式和管理所致。

2.积极抢占农村文化阵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这块阵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必然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就会占领。然而,要想占领和巩固农村这块文化阵地,政府就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从而获得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农村百姓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日益俱增。由于过去农村的发展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度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和建设滞后,造成了农村文化滑坡的现象,文化阵地名存实亡,更有甚者一些农村文化阵地被寺庙、教堂所占领,封建迷信,赌博等现象死灰复燃。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又严重匮乏,封建的、落后的文化现象在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文化阵地,有的地方已经被这种现象所取代。面对这样的激烈较量,我们只有用重拳出击,抢回阵地,真正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建设和管理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我们发展农村文化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巩固和逐步扩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建设力度,使农村文化事业稳步而健康地发展。

首先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加大建设力度,使基层文化设施有明显改善。同时,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加强对现有的和新建的基础 设施的管理。依法管理文化设施是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首先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乡镇文化站是直接管理矛口指导农村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机构改革后,乡镇文化站隶属于乡镇政府管辖,加上宣传;文化、广播、电视等职能合并,实际上成为了综合性的文化站,是多部门业务的指导。由于体制发生了变化,相关问题还没有及时理顺,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编制不落实,人员不稳定,经费不解决,指导不到位的种种问题。因此,理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解决乡镇文化站目前的困境,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次,要依法管理文化设施。

综上,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使现有农村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与充分发挥是我们政府部门和文化管理者的历史责任。同时建议我们的创意、策划、咨询机构和文化艺术专家应重视乡村的建设,走进田野,走进村寨,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和扶持乡村文化产业的项目定位,站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上一篇:年度采购部门工作计划下一篇:农村土地清理工作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