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划

2023-01-24

第一篇: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划

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论文大纲

湖北工业大学李秘

课题: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论文题目: 《浅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在农村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为农村的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之而来的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也使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现状问题对策

正文

一. 农村商业银行出现的背景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的金融规模急剧增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的金融需求随着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而与日俱增。需求增长一方面是来自日益增长的农民的消费信贷需求愿望;另一方面来自于迅速增长的农民对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农村金融市场相对而言贷款数额小,返还周期长,况且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人口密度相对于城市来说更低,缺少传统的抵押品,农作物收成等季节性原因导致的交易成本比较高,从而出现了使得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村金融需要,使得合作金融流于形式。正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供需不平衡这种背景下,我国以经济发达地区、资产条件好的农村信用社为试点,根据当地经济环境及其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被赋予了支持“三农”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农村金融服务的职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需求不平衡问题及农民和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早期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核心的农村信用社已经越来越不

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商业银行面如何克服自身弱势,在日趋激烈的金融业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内的,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截止2013年底,农村商业银行超过24家,农村合作银行超过160家,还另有农村合作银行机构批准筹建。农村地区银行业机构的网点覆盖率提高,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资产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试点改制成的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民创业、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良好的运行状况有效激活了当地农村金融市场,可见经过几年的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农村商业银行已有较好的发展。但是也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原因,其内部制度和外部政策环境都带有深厚的农村信用社痕迹,面临着诸多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不相适应的困境和约束,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三、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问题

(一)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治理存在先天不足。

1、股东个数过多,股权过于分散。与改制前原农村信用社相比,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股东个数已经有了大幅度减少,但股东数仍然显得过多,尤其是自然人股东过多。

2、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突出。由于农村信用社旧体制的惯性影响,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其法人治理结构无法有效运行。具体表现在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的职责分工还不是很明确可能导致经营失败时相互推卸责任,无法实施惩罚机制。

(二)认知度低,资金来源不足。

农村商业银行是一个刚刚出现的新兴事物,在市场上还不够成熟,造成社会认知度也不高。农民尤其是大部分农民工对于将钱存入农村商业银行缺乏安全感,产生只存不贷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另外银行网点在农村地区的严重不足和结算体系的落后也使农村银行的“吸存”道路举步维艰。这都是商业银行在农村经营要面临的难题。

(三)人员素质较低,服务质量不高。

从农村商业银行人员构成来看,大都来自于改制前的农村信用社,而绝大部分信用社内部通过正规考试进入的人员很少,这些工作人员学历低、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严重缺乏且服

务意识浅薄,基层管理甚至一些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普遍偏差,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四)经营观念陈旧,市场营销乏力。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观念是继承以前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观念。面对新的竞争环境,旧有的经营思路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因此,客户层次较低,优质客户资源较少;中间业务发展缓慢,过分倚重传统存贷款业务;造成市场营销的管理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促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调整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

1、根据之前提出的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能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改善和调整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 股权结构,鼓励股权份额过小的自然人股东进行股权转让,适当提高单个自然人和单个法人的持股比例上限,这样就减少了股东个数,也是对股权的适当集中,避免了股权过于分散的问题。

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农村商业银行首先要让其股东大会与经营管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制度化、 规范化 ,权责范围得到清晰界定,确保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职责分工明确。要让独立董事充分发挥作用。在制度中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信息知情权、 监督权、独立的审核权、 否决权等,此外,还要完善监事会结构,增加外部监事的比例,提高监事会成员素质,且外部监事不应当是股东,以保证监事会独立实行审计监督与决策能力。

(二)建立存款保险。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立存款保险来建立信任。一旦银行发生经营危机或是面临破产倒闭,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降低了存款人的风险,也就一定程度上能解决银行吸存资金难的问题。

(三)优化人力资源,增强优质服务。在人才方面,可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外引进相结合等方式和相对优厚的待遇来吸引优秀专业人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便捷、质优、价廉和全面的服务,加强服务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提升客户忠诚度。

(四)要解决市场经营中的营销问题,一要在明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细分市场,分类营销。二是完善营销体制,实行整体营销。在目标客户的选择上要以服务“三农”、 服务中小企业为主。

五、结束语

及时发现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合理的措施在农村商业银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促进了农村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文章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

第二篇: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历11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历程 1952年,成立了八个信用互助组。

1953年10月,新基信用组升格为信用社,成为东莞最早成立的信用合作社,这是继东莞县人民 银行成立后的全县第一家金融机构。

1985年,成立东莞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1996年,东莞农信与农业银行正式脱离行政隶属关系。 1999年,成立国际业务部,正式经营外汇业务。

2000年底,成为国家外汇指定银行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会员,并作为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 SWIFT一级会员,实现了与全球4000多家银行的24小时实时结算。 2001年4月,实现广东省大中城市的通存通兑。 2003年8月,正式对外发行信通卡。

2004年6月,作为全省农信社改革的两个试点地区之一,正式启动统一法人体制改革。 2005年5月19日,“东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挂牌。

2009年12月23日,“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1952年,东莞县人民银行遵循第一届全国农村金融会议提出的自下而上广泛组织农村信用合作工作的决议,成立麻涌经济作物区的六坊、新基、南洲、鸥搓、搓窖,虎门的大宁,寮步的良边和万顷沙的顺安八个信用互助组。 1953年10月,新基信用组升格为信用社,是我市最先成立的信用合作社,也是继东莞县人民银行成立后的全县第一家金融机构。 1954年县支行集中力量开展建社工作,全县共有102个信用社和2个信用组,建社的乡数占全县总乡数46%,有社(组)员33,651户,共收股金71,199万元(旧币),初步形成了为农村生产服务的社会主义性质金融网络。 1955年,我县信用合作社发展到173个。 1956年,全县共建立228个信用社,实现了乡乡有信用社机构。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按照中央“两放、三统、一包”的原则,县支行于12月26日将各公社所在地的营业所下放给人民公社管理,原乡级信用社由大队管理。 1959年6月,下放的营业所被全部收回,并明确信用社仍归县人民银行领导。 1962年至1963年,全县各人民公社、信用社先后改组为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信用合作社,既是管理机构,又办具体业务,实行统一核算。 1968年文革期间,部分信用合作社被撤消,信用分社下放给大队自行核算。 1973年,全面恢复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信用合作社和合作社统一核算制度。 1985年,为加强对信用社的领导,成立东莞县信用联社。 1987年底,全市共有镇级独立核算单位32个、乡级独立核算单位32个;非独立核算的分社485个、站18个、储蓄所57个,共有机构595个,遍布东莞城乡。 1993年根据《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3】91号),农村信用社逐渐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 1995年实行农行、信用社分门办公。 1997年1月1日根据国务院决定,东莞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成立东莞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直接在人民银行(现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下开展各项金融业务。 1999年,成立外汇业务筹备组,开办外币储蓄存款业务。

2001年,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通国际结算、结售汇等8项国际业务,成为继深圳农信社之后,全国第二家经营国际业务的农信社。

2003年8月,正式对外发行信通卡,多次获得中国银联颁发的“年度区域性成员机构跨行交易贡献奖”、“年度区域性成员机构风险控制奖”以及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杰出贡献奖”等奖项。

2004年6月,作为全省农信社改革的两个试点地区之一,率先启动统一法人体制改革,彻底解决了旧有体制下产权不明,约束不力,经营分散的弊端,促进东莞农信社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治理、整合资源、严密内控、提升服务。

2004年底,东莞农信社成功募集股金17.8亿元;2005年5月19日,“东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挂牌,现代金融企业雏形渐现。 2007年,成功兑付中国人民银行专项票据7.06亿元。中国人民银行专项票据是国家帮助农信社化解历史包袱的重要举措,它既是国家对农信社的扶持政策,也是对农信社统一法人体制改革的全面考核和检验。中国人民银行专项票据的成功兑付,充分体现了上级部门对东莞农信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等工作的充分肯定。

2008年,资产总额达到964亿元,资产规模、主要经营指标接近国内中型银行机构水平,存贷款总量自96年以来连续12年居东莞市银行业首位。 2009年6月,成立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筹建工作小组,正式启动改制为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相关工作。12月23日,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庆典仪式,标志着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2010年12月17日,由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银行的惠州仲恺东盈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东莞农商行成功跨出了跨区经营的第一步。 2011年12月27日,由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银行的云浮新兴东盈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

截至2011年末,东莞农商行资产总额达到1490亿元(按合并报表口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271亿元,贷款余额737亿元,不良贷款比例1.23%,拨备覆盖率340.58%;资本充足率达到16.92%,远高于8%的监管标准;2011年实现拨备前利润31.75亿元(按合并报表口径),净利润24.33亿元(按合并报表口径),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

根据英国《银行家》统计,按一级资本来计算,2010年东莞农商行位居全球银行业500强、中国银行业第43位;被权威媒体授予首届“全国十佳农村商业银行”、“2010年度最具品牌影响力农村金融机构”等称号;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连续两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金融创新奖;被东莞市人民政府授予“2011年度东莞市政府质量奖”、“金融创新”先进单位、“融资支持”一等奖,被认定为东莞市第一批大企业(集团)培育企业、民营企业50强;全年纳税7.25亿元,蝉联东莞市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名。《南方日报》、《东莞日报》等媒体均作了专题报道,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

第三篇:浅析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与成长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是重要的一环,其最重要事务改革标志是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对于服务“三农”、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农商行的发展模式及其成长性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农商行提出发展建议,促进农商行合理制定战略目标,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建议

一、引言

近年伴随国家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其经历过一段起点低、速度快、成效大的发展历程。当下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主要由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组织形式等部分组成,农商行是农村金融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发展农村经济,支持区域发展,在新农村建设、扶助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区域商业商贸等方面要加大力度,而农商行就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虽然已经看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成效,然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还存在很多问题,发展状况不平衡、经营中也面临诸多风险和其他外部不确定因素,所以研究农商行的发展模式及成长性影响因素,对保持农商行的积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商行发展模式

1.维持本土经营模式。本土经营模式可以描述为,在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地借助本地资源坚持开展经营活动是指农村商业银行坚持在注册地所在县(市)域开展经营活动,依托本地资源,结合辖内经济发展特点及客户需求,开发适合本地城乡经济不同层次需求的金融产品,全力打造“接地气”的银行。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农商行可以在尚未饱和、还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本地市场充分发挥自身熟悉的地缘、人脉、口碑等等优势,同时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深挖客户需求,优化整合资源,得以在扩大资产规模的同时控制经营风险,最终实现地方的经济发展与自身的体量扩张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状态。

2.设立异地分支机构。银监会颁布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实施办法》逐渐放宽对农村商业银行跨地域经营的监管限制,在制度上打开了农商行设立异地支行的大门。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降低了农商行的经营风险,使农商行实现了服务区域多样化和地域客户所属行业的多元化,并能根据当地经济特点推出特色产品吸引更多优质客户。

3.直接参股模式。直接参股模式可以描述为,农商行直接向异地农村金融银行机构投入资金,通过参股的方式输出管理,与被投资农村金融银行机构以股权合作为基础逐步平稳开展有序经营工作,实现了跨地区经营。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农商行可以借助被参股、控股机构在当地成熟的各项资源迅速融入当地金融市场,扩大业务辐射范围,并能较短时间内打开品牌知名度。然而这种模式更适合具有较强资本实力和资本补充能力即大而强的农商行,从而实现长期持续的股权合作模式。

4.兼并重组模式。新设合并模式是我国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兼并重组模式的主要实践手段,该过程中注销原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法人资格,申请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农村商业银行,同时被注销机构的股东(社员)所持股份按照清产核资确定的各方净资产,比照合并后新设农村商业银行股金每股净资产的一定折算率转换为新设银行的股份从而成为新银行的股东。好处是通过兼并重组,原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尤其是资质相对较差达不到银监会组建农商行的机构,可以迅速实现在整合区域内的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

5.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模式。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有效拓展异地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并且借助银监会和政府的地方性支持力度较大,较之设立村镇银行跟容易实现。相对于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来说,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比较容易,因为有银监会和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农商行来说,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可为将来发展为控股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控股集团积累经验。然而村镇银行的设立是一个新的考验,农商行需要考虑设计有利于日常管理的股权结构。

三、农商行成长性影响因素

1.政府宏观政策。由农村信用社改革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与政府及政策导向息息相关,最初的定位就是服务“三农”。所以在农商行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农商行的改制,农商行也加入到市场竞争中,自然有任务和利益之间的矛盾,同时,政府的过度干预和过度的优惠政策对农商行造成的依赖性会让其失去独立性,进而失去其自有的成长动力,制约其发展。

2.资本因素。农村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组织这一实质决定了对农商行资本约束的必要。资本约束的核心是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同时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决定了银行的资本规模和质量,风险贯穿银行的资本及其经营和成长。所以为了确保农商行持续健康稳定的成长,要有必要的风险管理和资本约束。

3.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在自身领域内通过重组创新变革经营涉及的各种要素,做出包括调整、变革、发展、创造和引进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活动,为使自身利润最大化即金融创新。金融创新能够帮助提高农商行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范围,其次,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帮助农商行有效的规避和分散风险,从而增加其?营的安全性。因此,金融创新对于推动农商行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企业成长保持长青的基石。管理能力与其他推动农商行成长的资源相互关联,只有整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帮助农商行提高市场效率和发挥优势。而人才是每个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让人力资本得到更好的配置,让组成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得到自我发展从而带动银行发展,为农商行提高竞争力。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企业内部资源,这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能为农商行的成长发展提供不断地推动力。

四、对策建议

1.明确市场定位,争取政策支持。农商行的核心优势在于“三农”,应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从而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农商行在明确市场定位时要重新定义“三农”:从支持传统农业到支持农业创业及现代农业;从支持农民到支持中小企业、大农户甚至大型农业企业;从支持传统农村到支持新农村建设等。同时农商行要积极争取包括财政补贴、减免税、监管优惠政策、获得政策奖励等在内的政府支持,从而提高自身资金配置效率,促进成长,更好发挥功能。

2.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强化全面风险管理,需要做到:建立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或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价、监督及决策机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农商行可以先熟悉各个部门的业务从而制定风险管理的方案,并建立风险考核制度;建立风险评价体系,提高风险衡量、管理技术,农商行可以建立风险信息数据库,同时加强与银监部门的沟通,并且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银行风险文化,农商行要将风险防范意识凝聚成每一位员工的价值观,深入到每一个业务细节中;加强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3.加强金融创新。从农商行的现实情况来看需要加强金融创新:金融产品的创新,农商行要通过对市场的详细调研分析,研发推广更适合市场和客户需求的金融新产品,比如多功能的银行卡等;金融服务创新,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探索更新的服务方法,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如设施的升级等;经营理念创新,农商行要立足商业本质,解放传统思想,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集权化等方向;建立长效创新机制,要不断地探索新的创新模式,让创新成为一种常态,并且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体制,从而推动农商行的不断成长。

4.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员工队伍。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符合现代商业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经营效率,需要依照农商行自身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建立全面的管理机制并不断完善;在管理过程中,要职责分明,规范操作,同时保证管理的透明度;制定管理评价系统,对管理结果反馈并总结修正。同时农商行应坚持以人为本,引智引才,提高员工素质,强调后备干部储备,加强员工内部轮岗制,推行全员的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并对员工实行分级培训的制度,从而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推进银行发展。

五、结论

结合这些影响农村商业银行成长性因素对农商行提出对策建议有明确市场定位,争取政策支持;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加强金融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员工队伍,对不断保持和培育农村商业银行的成长性起到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意,黄晓波.大股东侵害及其控制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Э?,2015(6).101-104.

[2]刘少波.控制权收益悖论与超控制权收益--对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一个新的理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7(2).

[3]马德芳.大股东认购、投资者情绪与定向增发折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27.

作者简介:谢郑干(1996- ),男,安徽宿州人,安徽财经大学2014级金融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第四篇:农村商业银行中长期审计工作规划

*县农村商业银行

2012-2014年审计稽核工作规划

为进一步规范审计稽核工作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稽核工作职能作用,更好服务于农商行经营管理决策,结合*农商行发展战略规划及流程银行建设需要,特制定2012-2014年审计稽核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省联社各个的工作安排和部署,以流程银行部门建设为指导,服从本联社的管理和发展需要,加强审计人员后备力量的培养,以审计管理系统全面上线为契机,加强非现场监督力度,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为联社稳步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2012年起实现审计项目全面上线,规范操作流程,工作方法实现新突破;2013-2014年逐笔完善审计部门组织架构,实现审计工作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同时通过标准化部门创建,实现内部审计部门组织架构规范,岗位和职责合理划分,科学设计制度与流程。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与业务发展相结合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以促进业务发展为重要目的之一,切实

1 落实“查、改、纠、处”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使我联社业务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二)坚持与合规经营相结合

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基层行社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实现合规性和规范化,在下一步审计工作中,将把合规建设工作贯穿其中,同落实,同检查监督。

(三)坚持与流程建设相结合

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开展要充分结合经营与管理流程内容,同时通过流程建设,促进各项工作流程的贯彻和落实。

四、实施措施

(一)按照流程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建设要求,完善组织架构,在理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根据董事会(理)授权组织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内部审计人员按职责明确、责权利结合的原则分为经理岗、综合管理岗、现场审计岗、非现场审计岗,不同岗位赋予不同的职责和权利,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岗位考评评分制度,以规范内审人员工作行为,严肃工作纪律,完善考核和奖惩机制,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

(二)全面实现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上线工作。2012年起实现*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全面上线工作,按照省联社统一部署和安排,2011年底我部门已做好了人员、电脑设备、网络环境等准备工作,全部审计人员均通过上线前的培训,按照系统操作的要求,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同时制定相应的操

2 作规程。2012年起序时审计、专项审计、非现场审计等项目均通过审计管理系统进行,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审计方法的新突破。

(三)根据标准化部门创建及流程银行审计流程再造的需求,制定符合我联社审计工作的相关流程和规则,使内部审计工作合规、有序地开展,逐笔完善审计部门的职责和作用。如:履离职审计流程、审计档案管理流程、审计计划管理流程、审计台账管理流程、突击审计操作流程、序时审计操作流程、专项审计操作流程、现场审计项目管理流程、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

(四)加强审计人员后备力量建设。按照《*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暂行)》的要求,结合我联社实际,现从所有员工中筛选出4-8名具备内部审计人员资格的后备力量,他们都在会计或信贷等重要岗位任职五年以上,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在今后开展检查项目时,将从中抽调人员参与到审计稽核活动中去,不断提高其现场检查能力和审计业务素质,为我联社培养更多更好的稽核后备力量,以备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

(五)抓好审计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脱产培训、专项培训、以查代训、观摩学习、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和技能。2012-2014年,准备每年安排全体审计人员到兄弟行社进行交流学习,积极汲取兄弟行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引他山攻己山之玉。鼓励审计人员通过参加各类职称和资格考试,学习和掌握新业务、新知识。在今后的检查工作中,不断变换审计人

3 员在检查中的业务侧重点,以查代训,而一味地擅长某项检查工作,以适应审计工作全面性的需要。

(六)通过与银监部门的监管联动,充分运用审计结果,将内外审计检查结果作为行社领导班子考核、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推动行社依法经营、规范管理。2012年起将建立内部审计部门与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联动机制,形成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督合力,共同构筑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控防线。

第五篇: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源于原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由民营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出资组成的地方股份制银行,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一级法人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自2001年11月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伊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了艰苦的历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国内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体制、机制的蜕变,凭借灵活的机制和高效的决策获得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促进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尤其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已快速增加到212家。2012年,不但地方银行IPO迎来破题之年,农信社改制之路也正快步前行。在银监会全力推动之下,各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步伐明显提速。而重庆农商行的赴港成功上市以及四家农商行齐现上市申请名单,也表明了我国农商行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了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使其更好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国家一直鼓励社会各方参股农村商业银行,也得到了社会投资者的积极响应。社会投资者可以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地方政府资源和自身资金优势,入股具有发展潜力的农村商业银行,将农商行做大做强之后,谋求上市前或上市后股权转让退出。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义、机构模式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的总体发展概况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随后,报告对农村商业银行做了区域发展分析、竞争分析、改革与上市分析、经营管理分析和风险管控分析,最后报告分析了重点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上一篇: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前景下一篇:农村小学语文拼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