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建议

2024-04-09

中国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建议(通用8篇)

篇1:中国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建议

中国银行票据业务发展建议

票据业务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下,票据业务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对于银行而言,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已经不能满足银行发展的需要,中间业务比重扩大成为必然趋势。开立票据业务保证金增加银行存款,给企业融资不受存贷比限制,同时发展迅速,利润较高。所以大力发展票据业务成为中国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举措。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在信贷紧缩,民间融资受限的情况下,扩展信托,票据,股权等多重融资渠道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选择。对于个人而言,伴随收入提高,例如出国旅行等新的生活方式融入生活,便利安全的票据业务越来越吸引大家的眼球。虽然中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面临巨大机遇,但是改善票据业务,促进票据业务快速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如今的关键。我从自己浅显的了解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一,扩大多元化客户群体。传统的票据业务主要客户是大中型企业和财务公司等,现如今小型企业对于融资的需求更大,需要更快捷廉价的融资业务,大力扩展中小企业市场,选择有实力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不仅短期内取得业务的发展,而且伴随着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业务增长。另外例如旅游支票等消费者业务类型的票据业务成为未来业务开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最后是要加强国际化客户的业务扩展,满足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外企业引进来的发展需要。

二,进行产品创新,增加产品种类。企业的发展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变化,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多种类型的选择是银行的使命。改变产品结构的单一,进行贴现业务,利息支付业务,转贴现业务,票据追索权业务等的创新,不仅能够更好的满足企业的需要,而且能够降低银行业务运作的风险,提高运营效率。

三,营销方式变革。在网络经济兴起的时代,更好的适应时代趋势进行营销方式的变革能够帮助银行更好的获取客户,同时享受网络营销的低成本及与线下营销结合的协同效应。对于小企业客户,采取电子商务网站,搜索引擎等的营销:对于个人消费者利用即时通讯,社交网络,旅游网站等营销渠道。

四,提高服务效率,进行服务创新。票据吸引客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便捷性。银行可以进行例如交割地点灵活性,授予企业签发资格等服务措施进一步提高票据业务的便利性。同时要积极扩展服务网络,在国内可以与其他银行合作,节约服务扩展成本,在国外增加外资银行合作伙伴,加大海外分支机构建设。

五,软硬件加强对票据业务风险的防范。硬件上要开发适应票据业务管理和发展的信息系统,建立全国性的交易和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对票据真实性的审核。软件上一方面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进行专业化业务培训和道德教育培训。另一方面要完善内控机制,坚持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逐级负责,严格审查各个环节,杜绝经办过程中的不合规现象,确保票据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只有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以票据业务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日益成为中国商业银行转型的重心。打好基础,顺势而为,真正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建立综合性全方位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商,而不只是单纯的信用媒介,是中国商业银行进行未来国际化竞争的方向。我们也相信中国的银行也必将会成为代表中国经济含金量的一面旗帜。

福州大学王凯写于2011年12月9日

篇2:中国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建议

银行违规为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办理贴现危害很大,不仅会造成国家宏观调控的困难,还会给贴现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

引发操作风险的因素

伪造欺诈是外部因素。企业或已注销税务登记,或为小规模纳税人,不具备购领、开具增值税发票资格,提供的增值税发票系伪造,无真实的贸易背景。部分贴现资金转入投资公司或房地产公司,有的还流入股市,没有用于生产,甚至引发经济犯罪。

银行员工违规操作是主要因素。表现为贴现执行利率低于央行法定利率标准;只注重银行承兑汇票真伪的审核,未核对增值税发票、合同原件,忽略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忽略对票据贴现申请人和出票人财务状况的审查;基础资料不全,缺少贴现申请书、协议书、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贷款卡、公司章程等;一些员工素质不高,在存在大量疑点的情况下仍照常办理业务。法规制度、考核机制不完善是助推因素。一些银行未按照《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等要求将票据贴现业务纳入统一的授信制度中、对票据贴现的单一法人客户确定最高授信额度;《票据法》等现有的票据管理法规等已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和检查的需要,部分文件已不能作为检查票据业务的依据,对票据行为的约束不强;银行采取考核与完成任务挂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向钱看”的风气,利益驱动使少数员工为了一时的业绩和利益不惜采取违规经营的行为。

产生问题的原因

从承兑银行角度看,一是银行承兑汇票表外核算,不占用贷款规模,各家银行在计划内可以大量出票;二是企业办理票据业务要交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会产生派生存款;三是签出承兑汇票银行收取手续费,可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各行在完成存款任务和中间业务收入的压力下,签票意愿强烈。从贴现银行角度看,一是调控信贷规模,银行的信贷规模超常增长时,票据业务的高流动性可起到一个蓄水池的功能,新增贷款不可能短时间放款时,用贴现调控规模,通过卖出手中票据达到平衡;二是优化信贷结构。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信誉做担保,各行将票据资产视为优质资产;三是增加效益。由于直贴与转贴存在利差,贴现行无论是持票还是转卖都盈利,由于票据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都很强,大力发展票据业务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共识。

从企业的角度看,贴现率低于贷款利率,企业从财务成本角度出发,偏爱银行承兑汇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企业由于对金融产品的熟悉,尤其喜爱银行承兑汇票结算;一度较低的贴现率客观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企业套利提供了客观条件,除去贴息后,存入银行企业可以赚钱,企业开票有利可图。

防范操作风险是关键

一是要注重操作风险评估和控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应对规章制度、业务系统以及外部监管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外部环境进行持续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对分支机构进行充分、及时的风险预警;查找各业务条线的风险点或风险管理薄弱点,确定可能存在操作风险的环节。

二是对操作风险进行监测。主要是选择具有前瞻性的关键风险指标预测操作风险的变化趋势,实施动态管理。关键风险指标至少应包括关键岗位人员轮岗率、强制休假率、持证上岗率、流失率、企业对账单有效回收率、客户有效投诉率、内控问题整改率等。总行风险管理部门在一定时间内建立起某些关键风险指标波动的区间、中间值或门槛值,定期进行趋势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向高级管理层报告;对持续不满意的关键风险指标,风险管理部门需要进行现场调查或对分支机构进行操作风险提示。

三是对操作风险进行量化。量化管理的短期目标是实施基本指标法。将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3.45%]协议,以高级计量法测算操作风险资本金,银行至少要有3年至5年的历史基础数据。可逐步积累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历史数据,按照业务环节、岗位、金额、时间等不同维度搜集并记录本行及他行发生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形成操作风险数据库,为将来的操作风险量化管理工作奠定数据基础。

四是对操作风险实施控制。加强人员管理,对违法违规责任人进行严格的问责,对操作风险管理好的给予奖励和表扬。完善规章制度,定期评估现有规章制度的有效性,不适应的要及时修订;操作风险管理措施应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特征而进行适当的区别化、差异化管理;分支机构制定管理办法或操作规程,必须及时向总行专业管理部门备案,由总行评估其合规性与有效性;对分支行操作风险易发点进行持续风险评估和合规检查,建立案件防范长效机制。

五是对操作风险及时报告。在报告路线上,对分支行发生的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应按照规定的报告时限同时报告上级风险管理部门和本级机构负责人。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报告制度,风险管理部门每年向董事会或高管层报告全行操作风险管理情况,为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篇3:中国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业汇票,现状,发展

2009年10月28日, 由中国人民银行建设并管理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正式上线, 标志着我国商业票据业务进入电子化时代, 是我国金融信息化、电子化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必将对我国票据业务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 我国商业银行电子票据业务的现状

1.1 电子商业汇票产生的背景介绍

近年来, 我国银行的商业汇票业务发展很快, 其作为企业短期融资的工具, 兼具支付结算和短期融资功能, 使用量呈逐年上升态势。据人民银行统计, 承兑业务量从2000年的0.74万亿元增长至2008年的7万亿元, 复合年均增长32.43%。贴现业务量从2000年的0.64万亿元增长至2008年的13.4万亿元, 复合年均增长46.26%。尤其是2009年以来, 票据业务量呈现“井喷”现象, 票据融资余额占贷款的比例、以及新增票据融资额占新增贷款的比例不断创出新高。

随着票据市场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创新, 由人民银行统一建设并管理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应运而生。首批上线的18家金融机构与之成功对接, 意味着电子票据进入跨行跨区域流转的全流通时代。

1.2 电子商业汇票的概念和特点

电子商业汇票是出票人以数据电文形式制作的, 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电子商业汇票按承兑人的不同又可分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与纸质商业汇票相比, 电子商业汇票除具有以下特点。

(1) 电子商业汇票以数据电文形式签发、流转, 即商业汇票的电子化与无纸化, 出票、承兑、背书转让、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保证、质押、托收、未用退回等业务均以电子方式完成, 没有实物形式的商业汇票, 从根本上解决了假票与克隆票的问题。

(2) 以电子签名取代实体签章。纸质票据上的签章为当事人的实体签章, 即形式上为当事人的签名或盖章。而电子票据使用的是电子签名, 我国《电子签名法》第二条规定: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客户的业务指令经过电子签名加密后使得业务申请由明文变为密文, 并经过商业银行行内系统的合法性检查后转发至人民银行, 且由权威的认证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 (CFCA) 进行第三方认证。

(3) 以网络传输代替人工传递。传统的纸票采用手工传递或邮寄等方式传输, 易发生遗失或损毁的风险。而电子票据的权利转移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大大缩短了在途时间, 提高了交易效率。

(4) 以计算机录入代替手工书写。纸质票据在背书、贴现、转贴现、质押、提示付款时由于书写不规范或错误造成票面瑕疵, 致使资金不能如期解付, 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电子票据的流转杜绝了此类问题。

1.3 商业银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现状

近年来, 不少专家学者对电子票据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 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电子签名法》于2005年4月的颁布实施, 为电子票据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信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电子票据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客户接受金融电子化产品的程度也随之提高。在此基础上, 自2005年以来, 国内个别商业银行就已经开始尝试将电子信息技术引入票据业务, 最具代表性的是招商银行推出的“票据通”即网上票据业务。而后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等相继推出了基于行内系统网上银行业务的电子票据产品。笔者所在银行是从2007年开始探索行内的网上票据业务, 并于2008年初正式上线, 主要服务于国内数十家汽车、钢铁、电信、石化、港口等大型生产销售企业, 并联动大量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使用电子票据结算, 取得了较好的市场表现。但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在系统设计上各自为战, 使得业务处理标准不一、业务处理流程差异很大, 因此电子票据只限于在各家银行的行内流转, 限制了电子票据流动速度快、不受区域限制等优点的发挥, 进而影响了电子票据的流通范围和进一步发展。

人民银行此次牵头建设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 解决了电子票据跨行跨区域流转的难题。电子票据从出票、承兑、背书、保证、贴现、转贴现、质押、追索到提示付款都经过人行系统进行转发并存储相关信息。人民银行作为独立于电子票据交易双方的第三方, 其登记的信息具有客观、公正的性质, 有效地维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各家商业银行在办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时, 申请、签收信息的格式及交易逻辑顺序都严格遵循人民银行统一的报文格式及业务处理手续, 提高了电子票据成交效率, 促进了电子票据在全国的流通。据人行通报, 截至12月底, 电子商业汇票共发生承兑业务2001笔, 金额合计为54.72亿元。贴现业务总笔数为439笔, 涉及金额为35.15亿元。转贴现业务共发生144笔, 金额合计为13.4亿元。

2 商业银行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策略建议

2.1 紧扣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特点, 提高客户认知

(1) 彻底消除了假票、克隆票等纸质票据固有的风险。企业客户拿到交易对手签发的商业汇票或银行收到企业贴现及同业转贴现的票据时, 最关注的莫过于票据的真伪。一旦收到假票、克隆票都将会给企业或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电子商业汇票一经签发, 其所有流转信息都将被存储在人民银行电子票据系统内, 任何人不得纂改或盗取, 安全性和准确性都得以有效保证。

(2) 解决了纸质票据交易方式落后, 业务成本过高的问题。一方面是手工交易方式增加了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商业汇票相对支票等其他票据而言付款期限较长, 在有效期内的保管存在损毁或遗失的风险。电子票据时代, 商业银行或企业只需通过接入人行系统的行内系统或客户端上的简单操作, 即可完成关于票据的所有行为, 既打破了地域的限制, 又缩短了交易的时间。

(3) 降低了纸质票据的资金清算和票据交割不同时造成的信用风险。此次, 人行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中设计了票款对付的全新的资金清算方式, 即票据权利的转移与资金的清算互为条件, 这一设计参考了证券市场券款对付的模式, 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与大额支付系统的连接, 实现与电子商业汇票相关的线上资金给付, 也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持票人的权利。

(4) 电子票据的付款期由6个月延长为1年。这种延长意味着票据融资和1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在期限上一致, 有利于企业继续深入利用票据产品调整融资结构, 达到节约财务成本的目的, 同时加快了短期资金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2.2 利用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先发优势, 积极培育市场

首批接入人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18家金融机构都是业界的主流商业银行, 随后第二批上线的机构更是达到几十家之多。各家机构应共同努力, 加强电子票据业务的宣传力度, 积极培育电子票据市场, 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全面了解电子票据的优越性, 主动使用电子票据办理结算业务。同时, 各金融机构内部也应有完备的制度体系指导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 相应的营销配套措施激励产品经理在一线的业务拓展。此外, 考虑到电子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延长至一年, 由于利差悬殊, 将使得企业融资更倾向于一年期票据融资, 可考虑利用贴现利率作为杠杆吸引客户, 加速对电子票据的推广应用。

2.3 加强各商业银行电票系统兼容性建设, 保证跨行流转的渠道畅通

首批上线的金融机构虽然是在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平台基础上建设的行内系统, 但在功能实现、流程设计以及客户端页面的操作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个性化差异。这些差异是提高商业银行自身产品竞争力的需要, 但同时也使得系统的兼容性变弱, 系统自身过多的限制难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和要求, 从而影响了交易的灵活性。举例来说, 在电子票据的全流通时代, 企业在办理贴现业务时, 可以跨地域、跨银行选择贴现银行, 唯一的标准即是贴现价格, 谁家的利率低便与之合作, 客户转换银行的成本非常低。但由于金融机构行内系统的原因导致客户的申请不能转发至贴入行, 那么电子票据的跨行交易就成为空谈。长此以往, 愿意接受电子票据服务的企业客户就会非常有限, 而且电子票据也很难进入到广阔的银行间转贴现市场对改善票据市场基础建设的作用也就不能有效发挥。

根据人民银行的规划, 在未来3~5年内, 电子商业汇票对纸质票据的替代率将达到35%~50%。商业银行是否能抓住这一机遇完成自身产品和系统设计并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业务营销和管理模式, 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在这一细分市场领域的竞争优势。可以想见, 电子票据时代, 商业银行在面临着全新挑战的同时竞争也会十分激烈。

参考文献

[1]舒雄.我国电子票据市场的现状、制约因素和发展路径[J].广西金融研究, 2008, 6.

[2]胡国有.新形势下银行电子票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金融研究, 2009, 2.

篇4:中国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电子票据 法律问题 建议

电子票据具有流转效率高、操作便捷、安全性好、交易方式灵活和存续期限长等多个优点,代表了未来票据业务的发展趋势。但与电子票据市场发展不相适应的是,目前我国电子票据的法律缺失,这既不利于电子票据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保护票据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甚至有可能会给整个金融秩序造成混乱。

一、我国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的现状

电子票据在我国始于1996年,当时,从美国引进一台支票验印机,该机器的投入使用,使我国票据业务开始实现电子方式的自动储存和验印。2003年6月,我国开始运作统一的电子化票据市场服务平台,该平台实现了电子票据的报价、查询等功能。2006年,某银行推出了“票据通”业务,实现了票据业务与银行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2007年6月25日,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借助支票截留技术,有条件地实现了支票的全国通用。2009年10月28日,人民银行正式启动电子票据系统作为票据业务的电子化交易平台,标志着电子票据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电子票据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电子票据涉及到的票据法问题

我国《票据法》规范了票据的流转、支付及签章等一系列问题,但其未对电子票据的有关问题及概念进行界定,尤其是对“签名”的概念,更是规定模糊,有关电子签章的效力问题在法律适用上也存在较大的冲突。《电子签名法》颁布实施后,虽然对“签名”的界定突破了《票据法》的限制,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电子票据的法律效力问题,相关法律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

(二)电子票据交易与税法的冲突问题

电子票据的发展与现有的税收法制规定矛盾重重,最明显的表现是关于印花税的征收问题,印花税的特点是在纸质凭证上粘贴税票,但电子票据不可能有纸质凭证,更无法实现税票粘贴。因此对电子票据征税遇到的困境之一就是没有法律上的支持和依据。电子票据的纳税人可以通过法律上空白,轻易实现逃税和避税。同时,由于法律缺失,导致税收管理部门审计、稽核难度大大增加,如果管理不当,甚至给某些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电子票据违法行为与刑法的冲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部分金融网络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由于电子票据业务具有无形性和虚拟化的特质,很容易被用来作为洗钱或者诈骗的手段,增加了金融业风险管理的难度。虽然我国现行刑法针对票据犯罪做出了一些规定,但是对利用电子票据进行犯罪的问题并无涉及。现行刑法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

三、关于电子票据业务法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显然,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已不适应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为促进电子票据业务的健康良性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予以规范。

(一)制定《电子支付法》

为了适应电子票据的电子化、网络化及无形化,需要对在票据交易实践中形成一些新概念进行规范和加以界定,比如电子签章、数据电文、网络发起者(接收者)等。这些概念在以前的法律法规中均没有提及。现阶段,如果单纯对以前的部分法律(如票据法等)规定进行补充完善,恐难以适应当前电子票据发展所带来的所有问题。只有制定一部完整的《电子支付法》,才能使电子票据业务实现规范化发展和有序发展。

(二)修订《票据法》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面对电子票据这一新生事物時,《票据法》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虽然《电子签名法》重新界定了书面形式的概念,对电子化签章的规定也更加科学合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与《票据法》的相关规定仍有不少矛盾冲突。所以,现阶段亟须确立电子票据的合法地位,对《票据法》的修订不仅要体现在对票据流转形式的重新定义,更重要的是应对电子票据的相关概念作出细致而明确的界定,以适应当前网络金融发展的环境和趋势。

(三)完善税法

当前,全球范围内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同样对我国的税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中,必须要完善现行税务法规,确保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使电子票据的税收工作真正实现有法可依。修订税法,应坚持中性原则,本着既要促进网络交易的发展,同时又能增加税收,还能有效防止逃税避税行为的原则进行改革。

(四)修改刑法

尽管《电子签名法》对部分电子犯罪做出了规定,但其远未能涵盖所有电子票据犯罪罪名和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电子票据犯罪具有较大的隐藏性和迷惑性,不仅给日常侦破工作带来困难,更对立法工作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现阶段,需要我们重新对电子票据的有关概念进行梳理和归纳,并积极探讨业务创新和政策突破的可行性,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且对电子票据业务发展有助推作用的新刑法。

参考文献

[1]李爱君,弋璘.我国电子票据法律问题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

[2]汤标.论票据法相关理论与电子票据业务的冲突及其修改[J].湖北社会科学,2004(2).

[3]赵懿.对我国票据法案修正的探讨[J].金融电子化,2010(4).

篇5:关于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

第7期

(总第7期)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09年12月8日

关于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提示

近年来,由于银行票据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违章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票据业务已成为继银行贷款风险之后的又一重大风险业务。为了制止违规操作行为,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现将当前银行票据业务违规形式和相关操作风险提示如下。

一、当前银行票据业务违规操作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集团公司通过关联企业或关联交易套取信贷资金。集团企业内部组织关系错综复杂,关联方交易频繁,资金往来较多,交易的真实性难以认定。目前,一些关联企业利用关联关系虚假交易,签发大量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性票据套取银行资金,以满足其自身资金的需求。

(二)企业相互串通签订虚假购销合同骗取银行承兑。按照银行承兑汇票有关规定,当出票人向银行申请承兑时,购销双方只是签订了购销合同,商品交易并没有发生,而银行审查商品交易的主要依据是购销合同,一些企业相互串通签订假购销合同,骗取银行承兑,获取银行信贷资金。

(三)内外勾结,利用假银行承兑汇票骗取银行信贷资金。内外勾结作案是当前票据案件新的趋势和特点。不法分子利用银行承兑汇票防范机制不健全,内控制度不严密,通过更改票面要素变造票据或盗取银行票据防伪技术,采用高科技手段“克隆”票据,内外勾结违规开立、贴现质押银行承兑汇票,诈骗银行信贷资金。

(四)银行审查不严,违规签发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据相关资料显示,少数银行为了追求票据业务规模和表外业务收益,擅自降低票据业务准入门槛,对票据贸易真实性审查流于形式,对有关证明文件核查不严,必备要素不齐全,增加了票据业务风险。目前,这类问题在全省农村信用社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当前银行票据业务违规操作行为的主要原因

据分析,导致票据业务违规操作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银行承兑汇票制度不尽完善,业务操作规程不严密;二是银行承兑汇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内控制度存在漏洞;三是审核不严,违规操作;四是经办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农村信用社防范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的建议

(一)完善银行票据业务操作制度,规范银行承兑汇票管理行为。各行社要依据《票据法》、《银行业支付结算办法》、《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及《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办法》,细化银行承兑汇票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的操作规定,完善业务操作流程,促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二)提高银行票据的防伪鉴别能力,和审查技术。各行社要加强票据防伪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时配置央行指定厂家生产的专用验票机,加强对票据防伪标识的验证,推广使用解付密码,确保票据业务安全运行。

(三)健全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控机制,严格控制操作风险。各行社要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纳入信贷资产管理范围,统一授权授信管理,按信贷管理程序对出票人进行事前调查和资信评估,严格承兑条件,控制承兑和贴现总量,防止过量承兑和贴现造成的风险;要从出票环节入手,强化对票据贸易真实性的审查、检查和处罚力度;要建立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制度,实行专户管理,严禁贷款用于缴存保证金;要建立出票企业经营风险定期评价、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建立票据业务违规行为监督体系,加强违规行为纠查力度。各办事处、行社稽核审计部门,要将票据业务列为检查工作的重点,加大现场检查和处罚力度,对内控制度不健全、违规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行社,按照有关规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定期通报违规票据行为及处罚结果,性质严重的要暂停或取消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资格。

(五)完善集团客户风险管理办法,防范关联企业违规融资风险。各行社要制定集团、关联企业风险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职责范围,规范操作程序,建立集团、关联企业信息档案和风险预警系统,严格集团客户信贷“三查”工作,调查核实关联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情况,定期评估信用等级,严格授权授信制度,严格控制或限制关联企业相互票据承兑、贴现和相互担保,加强贸易真实性的审查和贴现资金流向的跟踪检查,切实防止集团、关联企业利用虚假交易套取银行信贷资金。

篇6:我国票据业务的现状与发展

2010年01月21日00:00 金融会计 [欧阳卫民] 访问次数:149 字体:

大中小

票据作为企事业单位最常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其结算功能和融资功能,能极大节约财务成本、强化财务控制、满足短期融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支付体系日益完善,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的替代效应日益显现,票据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当前“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票据业务的发展又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认识和了解票据业务的发展状况是正确使用票据、充分发挥票据功能的前提和基础。

一、我国票据业务的现状和特征

随着电子支付系统的建成运行和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广泛应用,我国非现金交易规模增速远大于现金,已进入非现金支付时代。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方式主要包括票据、银行卡和贷记转账三类,其中,票据主要用于单位。近年来,我国票据业务发展体现出以下五个主要特征:

(一)票据业务量金额稳步增长,但在非现金支付工具中的占比呈下降趋势 2006年至2008年,全国使用票据办理支付业务的总笔数分别为11.9亿笔、9.8亿笔、8.8亿笔,占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笔数的比例分别为9.2%、6.33%、4.81%;票据结算总金额分别为224.6万亿元、236.5万亿元、251万亿元,占非现金支付工具结算量的比例分别为47.9%、39.88%、39.71%。票据签发业务量具有笔数占比小、金额占比大的特点。这是因为,相对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而言,票据是一种大额支付工具,是单位而非个人常用的支付工具。从其绝对发展趋势看,票据业务笔数呈下降趋势,金额呈缓慢增长趋势;从其相对发展趋势看,其笔数和金额均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商业银行行内汇兑系统、银行卡跨行交换系统的建成运行以及网银业务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资金转账速度明显加快、效率明显提高,支付工具总体朝着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对纸质票据的支付功能产生了很强的替代效应。

(二)票据已成为企业主要的结算工具和重要的融资工具

作为结算工具,票据具有携带方便,可转让流通的优点,而且交易过程中的口头承诺、挂账方式和合同约定等的票据化,使债权债务得以明确表现,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都有据可依。近年来,票据被规范地运用于中小企业交易中的延期支付和信用支付,从票据单笔结算金额能得出这一结论。2006年到2008年,票据单笔结算金额分别为18.9万元、24.1万元和28.5万元。从具体票种看,以2008数据为例,支票单笔结算金额为27.19万元,银行本票单笔结算金额为104.5万元,银行汇票单笔结算金额为53万元,商业汇票单笔结算金额为88.61万元。这种单笔交易规模是与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相契合的,同时票据单笔结算金额不断增大的走势也显现出近年来企业单笔交易规模的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发展及交易活跃的向好趋势。

作为融资工具,票据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我国一直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发达的直接融资市场,企业多通过发行债券或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纯融资性商业本票(Commercial Paper)来融通资金。而在我国,囿于不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欠发达的直接融资市场,企业融资渠道仍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从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更倾向于大客户、大金额的贷款业务,传统的信贷体系主要是为大客户的长期大额信贷业务设计的,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短期、小额、次数多的贷款要求。与贷款相比,申请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费用低廉,2009年第二季度票据融资的加权平均利率为1.95%,而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0%(数据来源:《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申请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的手续也比申请银行贷款简便,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信用记录,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的形象。在我国,小企业票据融资占比明显高于贷款占比,票据融资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渠道。(三)票据使用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

资金交易频率和规模是衡量社会经济活跃程度和活跃规模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比较我国不同地区的资金交易规模,长期以来东部地区的票据、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业务发展始终保持较快水平,其交易规模大于中西部地区。具体到票据使用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山东六个经济发达省市。以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为例,六省市的票据业务合计分别占全国票据业务笔数和金额的40%和60%以上。但在国家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随着国家各项支持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实施效果的逐步显现,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逐渐加快,资金交易规模增幅普遍超过东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票据业务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发达地区。

(四)票据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从结构上看,各票种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支票和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的发展已趋于成熟,呈平稳发展或下行的趋势,而商业汇票呈上升的发展态势。就交易笔数而言,银行汇票和支票的签发笔数呈下降趋势,银行本票保持平稳态势,而商业汇票呈上升发展趋势。就交易金额而言,银行汇票的签发金额呈下降趋势,银行本票和支票呈平稳或缓慢增长态势,商业汇票呈快速发展的趋势。

(五)票据业务呈现电子化和业务多样化趋势 票据电子化处理是指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票据的某些环节或全流程的电子化处理,代表了票据业务的发展方向。近两年,人民银行先后推广运行了支票影像交换系统(CIS),开通了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和小额支付系统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实现了部分票据的电子化处理,并于2009年10月28日上线运行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与此同时,不少商业银行在发展行内电子票据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尝试,并推出了一系列票据创新产品。

二、各类票据具体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一)支票

支票仍然是我国票据主要品种,是单位最常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2008,全国使用支票办理支付业务8.6亿笔,结算金额233.84万亿元,占全部票据业务笔数和金额的97.5%和93%。支票主要被用于单位的日常经济往来,因此支票的单笔结算金额较其他票种相对较低。

支票处理实现部分电子化,从而实现了全国通用。2007年,人民银行推广运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CIS),实现了影像传输和实物截留,突破支票流通的地域限制,实现了全国通用。

支票信用环境有所改善。为规范支票出票人行为,维护支付结算秩序,人民银行2005年发布了《关于对签发空头支票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细化了空头支票行政处罚制度,大大改善了支票的信用环境,促进了支票的受理和流通。

开展支票授信业务。支票授信实质上是银行将授信业务与支付结算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业务。目前该业务已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农村商业银行进行试点,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浦发银行的支票授信业务,一般的透支限额为5万元、透支次数上限为每年4次;对政府推荐的“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中的企业,透支限额则扩大至50万元,透支次数上限为每年12次。支票授信业务对于增强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促进支票的使用和流通、减少空头支票行政处罚都有很好的效果。可适时考虑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二)银行本票

银行本票以银行信用为基础,具有信誉度高的优势,但仅限于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内使用。2008,全国使用银行本票办理业务574.3万笔,结算金额为6万亿元,占全部票据业务笔数和金额的0.65%和2.4%。

银行本票处理实现部分电子化,更为安全、高效。2008年5月,人民银行开通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实现了银行本票业务的电子化处理。与原有手工处理方式相比,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银行本票业务在业务安全性、资金使用效率和权益保障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目前已有27个省级地区开通该业务,业务运行稳定良好。

(三)银行汇票

银行汇票具有信誉度高,且能跨票据交换区域使用的优势。2008,全国使用银行汇票办理支付业务的笔数为846.79万笔,结算金额4.49万亿元,分别占全部票据业务笔数和金额的0.96%和1.79%。

以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为主。根据使用范围,银行汇票分为全国银行汇票、省辖银行汇票和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其中以三省一市汇票为主。以2009年第二季度数据为例,三省一市汇票业务签发笔数和结算金额分别占全部银行汇票的75%和78%。

三省一市汇票处理实现部分电子化,更为安全、高效。三省一市汇票业务自1987年开办以来,为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个省市的经济发展和银行结算服务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优化业务处理模式,人民银行于2008年12月开通了小额支付系统三省一市汇票业务,与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类似,该业务较原有处理模式,同样具有安全性、效率性更高,权益更有保障等优势。同时,三省一市汇票还扩大了原有签发机构范围,签发主体由原来的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放大到各类银行机构,由此畅通了中小金融机构汇路,推动了银行间的公平有序竞争,受到中小银行的欢迎。

(四)商业汇票

与其他票据不同,它是一种远期付款工具,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

它不仅是社会经济主体常使用的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增长点,更是货币市场重要的交易品种,企业的融资工具,是传导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载体。

商业汇票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体。2008,全国使用商业汇票办理支付业务775.3l万笔,结算金额6.87万亿元,分别占全部票据业务笔数和金额的0.88%和2.73%。在商业汇票业务中,90%以上为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使用极少。商业承兑汇票推广不开,主要是因为商业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认识了解不足以及商业银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带来的问题是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过多地依赖于银行信用,票据风险过分集中于商业银行,票据市场交易品种过于单一,也不利于企业信用的提高和社会整体信用环境的建设。针对商业汇票结构失衡的问题,人民银行于2006年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促进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按照政府推动和市场激励相结合、重点发展和全面推进相结合、促进发展和风险防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促进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具体措施。另外,人民银行正在建设支付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夯实票据业务发展的根基,为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

票据市场快速发展,实现了规模的迅速扩张。从纵向发展看,2001年一2008年商业汇票年累计承兑量由1.2万亿元增加到7.1万亿元,年均增长29%;贴现量由1.4万亿元增加到13.5万亿元,年均增长41%。

从横向比较看,2008年,票据贴现量13.5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股票市场交易量(26.71万亿元)的50.2%,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16万亿元)的89%。2009年上半年,票据融资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也出现大幅增长。2009年第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达4.58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1.48万亿元,占32.3%;第二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为2.79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0.22万亿元,占8%。如此大的业务增长量和占比,一方面是基于正常的需求和增长动力,满足了经济活动的需要。因为比之于贷款,票据融资具有门槛低、手续简便、获批时间短的优势,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选择签发和贴现商业汇票作为短期资金周转的首选途径,而银行也因票据融资业务的低风险将其作为调整信贷结构、做大信贷规模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欺诈、套利以及违规获取银行资金在票据融资异常增长中的作用,如某些企业提供虚假交易资料申请商业汇票的签发和贴现来套取银行资金或获取利差收入,而银行也存在放松审查以实现“存贷双增”、做大信贷指标的现象。

商业汇票业务隐含的信用风险有放大趋势。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行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周转能力受到很大影响,票据到期无钱支付的可能性增大,商业汇票的信用风险增大。2009年第一季度,银行承兑汇票的逾期垫款达到108.58亿元,环比增加16.2%,第二季度垫款为112.84亿元,环比增加3.9%,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

三、建设电子商业票据系统,促进商业汇票业务和票据市场的发展

在我国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我国目前使用的商业汇票市场处于纸介质阶段,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落后,没有统一的票据流转和交易的电子化处理平台。这导致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商业汇票交易成本高、效率低。由于纸质票据处理环节较多,处理手续繁琐,效率低,在传递过程中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二是不利于票据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受制于商业汇票的纸质载体、手工交易方式,票据交易范围有限,交易信息不畅、不集中、不透明,缺乏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统一控制票据风险的手段,因此很难形成有效的区域性和全国性票据市场,不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的连通和发展。三是假票诈骗案件频繁发生。商业汇票和其它纸质有价证券一样,在其真伪辨识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容易发生伪造、变造和克隆案件。

为了解决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现有的弊端,便利企业支付和融资行为,支持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创新,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人民银行于2008年作出建设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决策,为推出电子商业汇票提供基础保障,以满足各类经济交易对安全高效的电子票据支付结算与融资服务需求,并从根本上解决现行票据市场交易方式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风险较大等问题,使我国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定位于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接收、登记、转发电子商业汇票数据电文,提供与电子商业汇票货币给付、资金清算等相关的业务处理服务功能,并提供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功能及商业汇票公开报价功能的业务处理平台。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成运行后,对商业银行、人民银行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金融市场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促进商业票据的流通和使用。由于电子商业汇票跨行、跨地区流通的便利,以及消除了纸质商业汇票记载事项不全、不合规、丢失、被盗、伪造、变造、克隆等操作性风险,使商业汇票的信用度大大提高,流通使用安全、便捷,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融资等行为也将更为活跃,使用量预计将大幅增长。第二,增强人民银行调控货币市场的能力。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中通过设置人民银行对商业汇票的灵活买入和卖出功能,并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实时调整再贴现利率,将增加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弹性和力度,提高人民银行调控货币市场的能力和便利性,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三,使商业票据成为企业支付和融资的理想工具,商业汇票市场成为企业、银行之间融通资金的重要平台,甚至可能发展成为公众投资品。

第四,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对所有电子商业汇票集中登记托管,能够实现对商业汇票支付、融资行为的全面、及时、准确统计,能够通过对票据实际融资利率以及票据市场报价的统计监测,及时了解票据市场利率的走向,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第五,丰富电子银行的服务品种和服务能力。目前商业银行的网银系统一般只有功能较为单一的账户管理和资金汇划功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立后,商业银行网银系统的功能将从单一的贷记指令处理向票据类信用支付工具领域拓展,并有可能衍生出更多的新型电子增值服务,这为电子银行服务创新提供了基础和平台。目前,在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电子商业汇票系统顺利运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也已正式发布,第一批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有20家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电子商业汇票的推出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建成,是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又一里程碑,是支付体系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必将对银行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必将对改善我国融资结构,增强企业融资的主动性和能力,促进利率市场化,培植竞争性金融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等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

我国商业票据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发 布 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0-1-28 浏览次数:498 [大] [中] [小]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我国商业票据业务作为货币市场上一项重要的融资手段和信用工具其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近几年,在中央银行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下,尤其是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大幅度下调,与再贷款利率的差距明显扩大的条件下,商业票据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末,全国商业票据市场承兑、贴现、再贴现三项业务余额达6468亿元,是1999年的2.2倍,1995年的4.8倍。从业务发生量看,2000年票据市场三项业务累计发生额为16559亿元,比1999年增长90%,是1995年的3.5倍。商业票据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拓宽了商业银行的服务领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

2.商业票据种类增加

长期以来,受企业信用状况的制约,我国商业票据品种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企业承兑汇票的数量很少,商业票据业务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2000年下半年,在人民银行再贴现等政策手段引导下,各地在大力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同时,积极拓展商业票据品种,发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改变了企业过去完全依靠银行进行融资的局面,出现了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并举的可喜局面。

3.商业票据经营机构大量增加

由于再贷款和再贴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利差,各商业银行充分认识到发展票据市场业务所能带来的好处,纷纷开展票据市场业务。截至2000年末,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均开办了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部分农村信用社经人民银行批准,也开办了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票据业务的经营机构大量增加。票据业务在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中占主要地位。

4.初步建立起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商业票据市场

随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各商业银行纷纷扩大其中心城市分支行的票据承兑、贴现授权,一些商业银行还建立了专营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的部门或分支机构。2000年11月份,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筹建了全国首家专业性的票据营业部,大大促进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的发展,使各中心城市票据业务发生量不仅在全国占比高、增长平稳,而且操作规范,票据背书转让比例和融资功能大大高于其他地区。据统计,截至2000年8月末,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武汉、重庆、郑州、天津、沈阳和大连十个中心城市的票据签发。贴现和再贴现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32%、49%和51%。

5.票据市场业务经营机制逐步健全,制度建设得到加强

为进一步防范票据风险,改善票据融资环境,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强商业票据业务的经营管理和制度建设。在办理票据业务中,将控制风险放在首位,根据中央银行的规定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票据业务的操作规程,加强了对票据承兑和贴现的管理;在银行内部设立票据中心,通过票据中心集约经营方式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地防范了票据风险,提高了效率,健全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织机构;制定并实施了异地承兑银行无理拒付和承兑企业逾期转贷款的通报制度,实行了商业汇票一体化管理;制定了各具特色的业务考核制度,开拓了业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6.再贴现工具逐步成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再贴现是各国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商业票据市场业务的发展,使中央银行能通过再贴现工具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2000年以来,再贴现工具日益成为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在:一是为加快我国票据市场的建设,人民银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票据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行开办再贴现业务暂行办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商业汇票管理促进商业汇票发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再贴现管理的通知》。逐步降低了再贴现率,将再贴现月利率由原先的3.3%下调至目前的1.8%。,同时放松了商业银行票据贴现利率浮动的限制,以刺激商业银行拓展票据市场业务。此外,人民银行还运用再贴现政策手段进行引导、鼓励商业银行开办合格企业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和转贴现业务,促进企业承兑票据的发展。二是运用再贴现工具有效地调控货币供应量。2000年,人民银行灵活运用再贴现、再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三大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其中利用再贴现工具增加基础货币投放758亿元,占当年发生量的30.4%,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有效地调控了货币供应量。三是初步形成了以再贴现利率为基础,以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贴现利率。从2000年全年贴现利率的走势来看,5月份以前,由于贴现业务刚开始大规模启动,贴现利率大约在月息4‰~4.5‰之间。5月份至11月份,随着各行大力开展票据市场业务,票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贴现利率大幅降低,一些地区一度降至月息2.6‰左右,后上浮至月息3‰-3.3‰之间。2000年未,由于商业银行资金趋紧,贴现利率又上浮至3.5 ‰-4‰之间。从总体上看,我国2000年的贴现率是由票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的,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的利率。

二、我国商业票据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商业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货币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商业票据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1.市场规模仍然偏小

尽管近年来商业票据市场业务的开展逐渐受到中央银行及各商业银行的重视,企业办理票据结算和融资业务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但从目前情况看,票据市场的规模仍比较小,交易品种较单一。2000年末,未承兑的商业票据余额与贴现余额之和为5212亿元,仅占同期贷款余额的5.2%,再贴现余额占基础货币的比重也仅为3.6%,商业票据的规模仍然偏小。

2.交易品种单一,交易主体少

从商业票据交易品种上看,目前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由于风险较大,在票据市场交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在票据市场中不容易被接受,企业仍主要是利用银行信用进行融资。这种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格局,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不利于引导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不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从商业票据交易主体上看,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该市场的程度十分有限,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

3.企业、商业银行对票据市场业务的认识存在偏差

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还没有真正地把商业汇票作为融资工具,更多地是将其作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反映,该市十家商业承兑汇票试点企业,2000年累计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仅占其年末银行贷款余额的3%,生产资金仍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从银行看,目前贴现率与再贴现率利差较大,许多商业银行并没有真正地把商业票据业务作为其资产经营、流动性管理和改善金融服务的手段,而是利用贴现和再贴现利率的利差,把票据市场业务作为从中央银行获取短期经营利润的一种手段。这种经营观念一度造成了商业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使贴现率不断下降,有时甚至低于其筹资成本。商业银行过度依赖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形成了通过中央银行再贴现投放基础货币的倒逼机制。

4.缺乏全国统一、完善的商业票据市场

首先,我国的票据市场仍然处于分割状态,仅在部分中心城市形成了区域性的票据市场,缺乏一个全国统一、完善的市场。其次,票据在各行各地区之间的流动性较差。由于各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业务的出发点是盈利,出于竞争的需要,各行在出现流动性、资产结构等方面问题时,往往是将已贴现的票据转贴现到异地,或是再贴现。此外,由于目前中央银行的再贴现采用的是大区行分配指标的管理方法,造成一些地区分配到的再贴现规模较小,而相应的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量却较大,两者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状况。在再贴现指标较紧的情况下,各地人民银行一般优先办理本地的票据贴现,而对外地转贴现票据进行了限制办理,人为地制约了票据流通,阻碍了全国性统一商业票据市场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

5.商业票据的真实性查询困难

票据的真实性问题包括二个方面,一是真假汇票问题二是票据背后是否有真实的商品交易问题。目前由于各行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各金融机构之间没有跨系统的票据信息查询网络,同时也缺乏对企业签发的商业汇票是否具有真实商品交易背景的信息查询系统,使银行具体操作人员难以核实票据的真实性,特别是社会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克隆”汇票的出现,更加大了对票据真伪辨别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营票据市场业务的风险。

三、进一步拓展我国商业票据发展的思考

商业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和企业资金融通和头寸调剂的重要市场,同时也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整个货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1.积极扩大交易品种和投资主体,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

丰富多样的交易品种和交易主体是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一是在继续稳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上,中央银行应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大力推广和鼓励使用商业承兑汇票,使一些资信良好、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发展商业承兑票据进行融资,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在防范商业票据风险的前提下,减少企业利用银行信用融资的比重,对资信良好企业签发的商业票据进行支持。此外,还可逐步尝试使用银行本票、商业本票等票据市场业务,积极探索发展企业利用票据融资的路子。二是适当放宽对市场参与者的限制,将所有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大中小型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纳入到这一市场中,扩大市场的交易主体,逐步实现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化和多元化。

2.改变企业与商业银行对票据市场业务的认识

票据业务不仅是一种支付结算工具,更是一种融资工具。因此,中央银行一是要加大对票据业务的宣传和政策引导,把企业和商业银行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信用观念中解放出来,使其充分认识到商业信用票据化对生产经营所起的积极作用。二是要增加对企业签发票据融资的数量,改变企业融资严重依靠银行贷款的情况。三是要适当提高再贴现利率,缩小目前贴现率与再贴现率之间的利差,改变一些商业银行把票据市场业务作为从中央银行获取短期经营利润手段的错误经营观念,使票据市场业务真正地成为商业银行进行资产经营、流动性管理和改善金融服务的手段,遏制商业银行之间形成的恶性竞争,减少商业银行对央行再贴现发放的过度依赖。

3.建立专营商业票据业务的机构,实现票据业务的规模化经营

随着票据市场业务交易品种和交易主体的不断增加,票据市场的交易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交易规模的扩大,对票据业务专业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但由于票据业务参与主体所处的地域、行业差异较大,在信息搜寻。信用评估、违约监督等活动中,如没有专门的票据经营机构提供上述服务,市场的运行成本会相对较高,其机会成本也难以估量。商业票据业务专营机构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经营,可以实现票据业务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形成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以及再贴现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减少市场运行成本。从国外情况看,票据业务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也是大势所趋。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全国性票据市场

目前,我国的票据市场仍然处于分割状态,市场发展缺乏较好的规划和统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不通,交易成本过大,市场风险骤增。针对这些问题,中央银行应积极利用目前中心城市票据业务发展迅速和制度建设规范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和完善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的建立,适度增加再贴现规模,并在适当时候取消再贴现的规模分配方法,由市场供求决定再贴现数量;增加商业票据在各行各地区之间的流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国性统一的商业票据市场,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利用再贴现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引导信贷导向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在建立、完善区域性和全国性票据市场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市场参与者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监督机制,加快全国性票据信息网络的建设步伐,将市场参与者的资信、资产负债情况、签发的票据票样、贴现或转贴现的利率等信息输入到网络中,以方便各市场参与者查询票据信息,更好地促进票据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

5.加强票据市场法律法规的建设

篇7:银行票据业务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行实施“超常规、跨跃式发展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三年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在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支行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坚决贯彻年初支行工作会议所制定的“五个更”的工作思路,确保开好局,起好步。一年来全行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业务经营呈现出超常规的发展态势:

跟往年相比,今年我行发展已走上快车道,各项业务屡创新高,走出了一个发展的上升通道。

(1)各项存款快速增长。至年底本外币总存款余额预计超过8.5亿元,比年初增加 3.6亿。其中预计:人民币对公存款增加1.4亿、人民币储蓄增加5800万、人民币同业存款增加8000万;外汇存款增加1000万美元。全年日均比去年日均增1.5亿;外币对公存款增加成为我行存款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同业存款和储蓄存款也大幅增加加,这种存款增长速度是过去所没有的。

(2)贷款规模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年末各项贷款约超过10个亿元,比年初增加3亿,主要增投于优良客户和按揭、消费贷款等低风险贷款;如pta、投总、钨业、众达、海沧大道等大项目;信贷资产总体上仍保持较高质量,不良贷款占比低于3.5%,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不良贷款余额都比去年下降;但从存量上分析,呆滞贷款有所增加;表内收息率预计达100%以上,综合收息率预计达97%,收息水平居全辖前列。(3)经营利润成倍增加。至年末,我行创利水平预计可达1500万元(含结售汇收入),其中人民币利润约为770万,外汇利润约为45万美元,结售汇手续费收入约为350万元。人均利润达21万元。同过去几年的创利水平相比,今年我行的利润水平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4)中间业务大幅度增长。今年我行国际结算和结售汇总量稳居全辖第二位,已逼近第一位。预计全年将完成国际结算量2.5亿美元、结售汇约1亿美元。外汇业务收手续费收入有较大的增长,预计可达350万,相当于我利润的20%左右。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和票据贴现业务也有大幅增长,成为另一个新的利润来源。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成功经验:

(一)以业务经营为中心,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方位推进各项业务工作快速发展。

1、细分市场,准确定位,抓住重点,积极营销批发业务。2001年,我行将对公市场细分为“五个一”,即一个港口、一条大道、一个房地产、一批项目及一个信托公司。明确了目标定位后,我们建立了一套反应灵敏、决策快速、攻关有力、服务到位的市场营销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方位拓展市场。具体做法有:提升经营层次,对规模大、要求高的重点优良客户将责任主体提升到业务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直接由行长负责攻关和谈判;组建强有力的攻关小组,把全行攻关能力较强的人员集中起来组成强力攻关小组,对不同特点的企业选择合适的人员进行组合,集团作战,上下联动,精兵攻坚。突出竞争优势,抓住我行深入推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契机,在服务上大做文章,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大力营销总分行推出的新业务品种,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方案,争取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优于他行;行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攻关,保证至少一半的时间用于走访客户,重点客户坚持每月拜访一次,重视改善和提高银企关系。通过不懈的努力,今年我行新争取了一批有价值上档次的客户,如德彦纸业、金桐化学、丰龙水产、厦信国托、海沧医院等重点客户,同时还储备了海沧大道、鹭景湾、出口加工区、国际货柜等一批有潜力的项目,为我行今后两三年的业

务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坚持品种创新和服务创新,多方位发展零售业务。今年我行抓住代客理财资金归集、农电改造代缴费、推行vip服务等重点工作,抓好本外币储蓄存款攻坚战,以争取有价值的私人客户为重点,大力营销零售业务。一是开展规范化服务流程演练,提高服务水平,为储户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二是加大吸收理财资金力度,抓住理财资金主要靠努力的特点,全行动员,针对周边的商户、村户和老客户,有效地吸收理财资金。三是对海沧炒股大户进行摸底,动态跟踪,吸收股市回流资金。四是推出了私人业务vip服务方案,开设vip优先通道,建立vip客户档案,实施差别式服务,为有价值的私人大客户提供一揽子理财服务方案;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借农网改造东风,开展“走进千家万户活动”,历时一个月,各网点积极参与,以农电改造缴费一卡通为宣传重点,以电影下乡和业务宣传为媒介,全行总动员,走进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加大我行对农村业务市场的渗透力度,宣传了我行的业务,提高了我行的社会知名度。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至年末,我行各项储蓄余额约为 1.5亿元,约比年初增加5800万元,完成分行下达的任务,增幅为历年来的最高水平。

3、加大贷款营销力度,扩大贷款规模,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为增强长期发展潜力,我们从年初开始就非常重视加快贷款营销工作,积极争取扩大贷款规模,带动对公存款业务和结算业务。一是优良客户的贷款营销,针对pta、翔鹭、众达、钨业、多威、投总等重点企业,加大授信额度,主动营销贷款。二是加大项目贷款的营销,如海沧大道、鹭景湾项目。三是加大了按揭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等低风险贷款的投放力度。通过扩大增量,把更多的贷款投向双优客户,从而带动存量的优化,实现贷款结构的有效调整。在贷款管理的基础工作中,支行以严格实施预警预报制度为核心,全面提高信贷资产管理水平。首先,严把贷款准入关,贷款发放坚持双优战略,对可贷可不贷的坚决不贷;其次,坚持贷款客户的分类管理,实行主动退出,逐步压缩一般客户,主动淘汰劣质客户。三是严格实施信贷管理的预警预报制度,使这项工作成为信贷管理最有力的工具和每个客户经理的日常工作,加大对此项工作的考核与奖惩。至年末,我行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超过10亿元,比年初增加3亿元。其中优良客户及低风险业务的贷款占比达90%以上。

4、大力发展国际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针对海沧外资客户较多,以及我行国际业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高的特点,我行十分重视抓住机遇发展国际业务。今年来,我行通过加强客户经理培训,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在服务上,确保上门收单,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工作的时效;同时,以国际结算为龙头,积极拓展进出口项下的融资业务。在国际业务营销策略上,做足已有客户,不断扩大群体,重点抓好pta的开证业务,确保份额;争取增加我行在翔鹭、多威等重点客户原有的份额;实现在德彦、金达威等客户国际结算的突破。至本年末,我行的国际结算量预计达到2.6亿美元,结售汇达1亿美元,国际业务手续费收入达350万元人民币,外汇利润45万美元,两项合计650万元人民币,约占总利润的45%。

5、紧抓清非收息工作不放松。今年以来,我行对清非收息工作早布置、早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严格把关,不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不盘;另一方面只要符合盘活规定三原则的,要大胆盘活。针对客户经理对盘活旧贷有担忧的思想问题,支行重申一要认真审批严格把关。二是符合分行盘活原则的企业,要有负责任的态度大胆盘;如果客户经理在这个问题上消极对待,支行将严肃处理;三是明确各阶段的重点清非目标,一户一策,加大进度的落实,每日追踪;对赖帐不还的企业拿出典型,实施有效手段进行催收。四是抓紧农贷收息工作。这项收息来源往年是我行提高收息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今年总体效果不明显;五是积极清收大户欠息和表外应收未收利息。通过努力,今年我行不良贷款上半年实现了下降,下半年受贷款形态调整影响,预计使年末数比年初增400多万元。综合收息率预计将达到97%,完成分行下达的目标。

6、努力提高资金营运水平,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利润。从年初开始,支行就要求业务部和计财科加大对我行各季度资金营运状况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办公室在行政后勤保障上也十分强调节约费用开支,加强了费用控制,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办法,如加强对车辆费用,水电邮等营运费用的控制,加强对业务招待费和公杂费的管理,把钱用在业务发展的关键上。网点无效益的事不干,无效益的费用不花,全方位增收节支。业务部门还坚持每日做好重点企业资金进出的监控和调度,优化头寸运用效率,提高了经营的效益。

(二)、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升服务品质,创建有海沧农行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全面提升竞争力。

1、今年以来,我行进行了更深入的三项制度改革。在人事用工改革方面,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聘制,通过内部竞争引进人才和引进相结合,不断提高中层干部队伍素质。实施全员竞争上岗,实行内部流动摘牌,一年一选择,半年一微调,优化劳动组合。这两项制度的推行得到了全行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和拥护;在收入分配改革方面,支行制定了综合考核办法,对各网点全面推行内部模拟计价,根据网点的综合效益、工作质量和数量来拉开差距。对不同岗位,综合考虑难易程度、劳动强度、风险程度、地域条件等四项因素,科学制定岗位系数,向关键岗位倾斜,推行客户经理等级制,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组织机构上,支行推行扁平化管理,实施上收事后复核等措施。通过积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海沧支行逐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和淘汰机制,人员结构得到了调整,设立助理岗位锻炼了年轻干部。调整岗位系数,进行双向选择摘牌,及时进行干部的局部调整等都极大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很大程度地促进了业务的发展。2、探索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促进管理上台阶。在内部管理方面,今年我行继续健全规章制度建设,完善执行、监督、检查机制。首先是严格执行《海沧农行员工手册》,使全行养成遵章守纪的好习惯;其次是坚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支行行领导每月至少应对基层网点检查一次,机关职能部门每月至少对基层网点全面检查二次,加强社会监督员的社会督查力度,每月出一份内部管理通报,把内部管理水平与效益工资相挂钩。三是建立中层干部警示制度,对管理不力、业务停滞或存在其他问题的中层干部进行书面警示,直至免去职务。四是加强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推行责任会计制度,提高收益降低费用成本。对各业务经营网点进行收益核算,实行绩效挂钩和利润费用挂钩的办法,以利润贡献确定收入分配和业务发展费用,提高费用效益比。同时,重视加强财产管理、车辆管理和办公用品招标采购,控制管理成本,减少费用支出。五是创新管理方法,严管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力争管理上台阶。如重视内部综合管理网络和外部网站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向科技要效益。成功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内部管理网络,实现内部管理网络化、绩效评估数据化,促进管理上档次。成功建设了支行外部网站,宣传我行业务,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有效辅助手段。又如大胆探索首先在支行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行领导的积极倡导下,经过行长办公会的集体慎重讨论和研究,我行于2001年7月份开始借助外部力量,启动iso工程,塑造服务品牌。作为厦门银行同业中第一例,我们通过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顾客评价程序、文件资料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纠正预防和改进程序等一系列全新的管理和服务措施,力争通过一段时期的实践,逐步塑造一流服务的品牌银行形象。

3、开展“创一流服务,树农行品牌”活动,追求服务上档次。年初以来,支行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服务工作,多次研究和部署改进服务的有效措施,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了全行文明优质服务的观念,使今年我行的整体服务水平又有新的提高。我行一是坚持了去年“一流服务现象会”总结出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推行每周升旗仪式、班前讲评制、每日一星、值班经理制等制度化活动,并使这些措施得到巩固、加强和提高;二是坚持深入开展服务技能练兵和比赛、规范化服务流程演练,以及开展银企座谈会、企业财务人员

培训、业务宣传等行之有效的文明优质服务主题活动。尤其是开展“红五月文明优质服务月”活动,着力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在这个活动之后,我行的业务成绩也逐步攀升。下半年,我行开展了以宣传农电改造代缴费业务的“走进千家万户活动”,通过电影下乡的新形式,提高我行对农村储户的服务水平,宣传了农行的形象;三是服务创新。今年以来,支行营业部通过推行重点客户的双线服务工作,取得良好成绩,重点客户业务增长成为我行业务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下半年推出的私人业务vip服务,也在海沧地区引起很好的反响,为我行储蓄工作开辟了新思路。此外,我们还推出了免填单服务等有效的服务新形式,赢得了客户赞扬。四是培养和涌现了如营业部主任郭国柱、业务部付主任邱芸以及一批优秀客户经理等服务明星,这些先进的服务典型生动地教育、感召了周围的广大员工,使创一流服务成为我行员工自觉的行动。一流的服务改变了农行的形象,产生了良好的区域性社会影响力,提升了我行的竞争力。

4、坚持“人才兴行,以人为本”,着力推进“成才计划”和其他有效的举措,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营造精神和物质上良好氛围,充分挖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今年以来,行领导着力倡导企业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同步成长的观念,推动“成才计划”,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实战锻炼、培训提高、鼓励升级、机制催化和活动促进等。通过推动“成才计划“,我行不仅引进了一批高素质人才的加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人才,为我行业务发展储备了雄厚资源。前些年海沧行有许多员工因为工作环境差、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一门心思想调动离开海沧。现在这些人不仅坚定地留下来,而且许多人还迅速成长为支行的业务骨干。正是良好的机制,使全行员工形成了强大的内聚力和强烈的归属感,使海沧支行成为一个团结开拓进取的团队。今年以来,支行还特别设立了“成才奖”,做为鼓励员工成长的一项长期性措施。二是重视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今年以来,支行加强了网点的改造工作,针对员工上下班路途远、交通不便等情况加强了上下班班车接送,改善了职工食堂管理和员工集体宿舍管理,改善职工福利、组织丰富的集体活动等。通过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全行干部职工工作起来更顺心、更有干劲,也更好地促进了业务工作的发展。

此外,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三防一保工作等方面,我行也做了大量细致认真的工作,建立了有效的责任制管理,通过抓落实保证了全年安全经营无事故,得到分行有关部门的好评。

三、正确判断形势,充分认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从分行的全局看,无论是利润总额、利润计划完成率、不良贷款下降率及存款增长率等方面,今年各兄弟单位都发展很快,相比之下我行的发展速度还不算最好,还有努力的空间。

2、从经营业绩中看,一是人民币存款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甚至很长时间都在地平线之下;二是清非收息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尤其是清非工作,存在前松后紧现象。未完成全年下降250万的任务;三是我们的网点间发展非常不不衡。

3、从主观努力上看,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全行员工特别是普通员工的积极性没有很好发挥出来。有些员工甚至有消极的倾向,对工作关注和热心程度不够。二是对待工作存在先松后紧现象,导致我们工作上的被动。三是各级干部在工作中没有一种深入研究的精神遇到困难或问题的时候没有深入去思考,工作方式方法不足。四是服务水平提高速度缓慢,未有明显质的提高,与我行当前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篇二:票据中心工作总结

票据中心一季度工作总结

在分行总体工作思路指引下,面对日益加剧的同业竞争市场,分行票据中心始终坚持做大规模、做好利润、做通渠道,加速流转,优化服务,在市场上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巩固了市场份额并全面完成了分行下达的各项任务。

一、一季度票据业务情况

1、直贴业务。分行 年一季度直贴发生 笔,金额 亿,同比增长 %,其中银票 笔,金额 亿,同比增长22.9%,商票 笔,金额 万,同比下降 %。

2、转贴业务。分行 年一季度转贴发生 笔,金额 亿,同比增长 %;其中转贴现买断发生 笔,金额 亿,同比增长 %,转贴现卖断发生 笔,金额 亿,同比增长 %。

3、买入返售业务及卖出回购再贴现情况。鉴于总行对资金业务限制较严,买入返售未有发生。分行 年一季度在分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卖出回购式再贴现发生 亿,同比上浮 %。

4、利润完成情况。年一季度分行票据中心在市场化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始终稳抓收益,在保证一定利差空间的情况下,坚持快进快出的原则,在贷款规模与收益之间实现了平衡。仅一季度就实现 万利息净收入(包括直贴利息收入、转贴利息收入、买入返售票据利息收入),但受今年市场化影响,利润空间进一步挤压,买入返售业务受限等因素,收益同比下降34%。

5、内控制度的完善和优化。关于对贴现客户的定价方案和支行

考核利润分配方案的明确,通过细分不同档次的优惠幅度对应有效贴现量与支行贴现利润、公司业务考核及相关业务竞赛活动相挂钩,通过发文的形式,鼓励支行加大票据业务的营销,提高揽票意识,促进票据业务的全面发展。

6、票据竞赛活动的开展。对今年二三季度票据业务竞赛活动内容的发文,强化支行揽票积极性。通过每周公布的有效贴现量排名和每月公布的支行贴现利润,让支行形成了你追我赶的业务氛围。且今年分行加大了对支行利润分配的倾斜力度,提高了支行票据业务的重视程度,保证了票据业务发展的连贯性和全面性。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从今年一季度数据可以看出,邮储银行等同业市场的票据业务已明显成熟,在绩效奖励及低价竞争下不断吞噬我行直贴业务量,业务权限,审票流程的差异化已逐渐消失,地区票据业务正式进入市场化竞争。面对今年整体市场开票量下降,在有限的票源市场下,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如何正确面对市场竞争,加速我行票据业务的转型,形成差异化营销是我们面临的重点问题。接下来分行票据中心将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市场营销,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争揽票源,巩固市场份额

支行客户经理是票据业务营销的前沿阵地,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分行对支行、支行对客户经理增加对票据业务的考核,把票据

贴现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并开展阶段性的票据业务竞赛活动,将业务量和票据收益与支行和员工奖励挂钩,充分调动支行客户经理营销积极性,在全行上下形成全面出击抢市场,人人主动找票源的良好营销氛围。

2、转变经营模式,扩大业务范围,优化业务流程,增加盈利增长点

(1)提高贴现业务盈利能力。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直贴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冲击。我们在参与直贴市场竞争的同时,应主动调整经营思路和模式,通过对比同业的直贴价格,以及转贴市场价格,合理调整报价,在业务量与盈利之间寻求平衡点,以价格带动业务,以业务提高盈利。

(2)实行错位经营,进一步扩大电子票据业务量。目前同业对电子票据业务尚有所控制,我行在前期工作中已对电票业务积累了一定的推广技巧和转贴渠道,随着市场对电子票据接受程度的提高,且针对现阶段买方市场环境,电票转贴价进一步下探,我行具有较大利润空间,可顺势扩大他行电票贴现业务,进一步提高分行盈利水平。(3)重点稳步推进县区票据分中心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区域市场竞争力 对于贴现业务来说,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是贴现价格和效率(即资金到帐的速度)。目前分行有一半的票源来自于县区支行,但最远的县支行离分行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业务办理十分不便。我行现有三家分行在重点县区支行设立了票据分中心,业务管理和经营模式较为

成熟。年下半年分行拟推进1-2家票据分中心进行试运行,进一步扩大我行服务范围,扫清业务障碍,提高营销效率,与同业竞争抢抓县区市场票源。

3、加强渠道建设,保证渠道通畅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交易对手 票据业务离不开同业合作,加强与同业联系和互访,对交易对手进行维护管理,不断扩大与我行交易便捷,价格公道,交易量大的核心合作群体。始终深入市场,不断拓展并巩固我行转贴现渠道,保持但不限于现有的优质同业,通过有效的挖掘不同时期不同的优质同业,进行合理的区分选择,在买方市场下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4、加强制度建设和业务培训,规范业务流程,控制票据业务风险 根据总行票据融资业务相关管理办法及操作规程,结合分行实际,制定分行票据融资业务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明晰分行部门分工、岗位职责及人员分工,补充分行报价流程、定价制度、审批权限及报批手续等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保证业务合规发展。篇三:票据业务培训小结

票据业务培训小结

本人有幸参加了省联社组织的关于票据业务知识的培训班。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紧张而充实,两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现将本次培训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时间为2010年9月8日、9日两天,地点在合肥市。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票据业务知识,其中包括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信社票据业务的现状、特点及操作实务、关于票据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票据的防伪识别等。培训采用现场授课和互相交流的形式进行并通过考试检验培训效果。

二、培训体会

首先,本次培训效率很高。虽然时间有限,但通过省联社的周密安排和授课老师的辛苦努力,总体效果很好。票据知识作为商业银行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很多,让我们学员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最多的知识达到培训的目的是这次培训的最大特点。两天的培训让我学习到了以前不知道、不清楚的东西,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高。整个培训过程非常充实,让我对票据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很好地完成了这次“充电”。

其次,本次培训形式灵活,易于接受。培训的目的就是让学员接受知识,提高技能,这也是培训的灵魂所在。所以,在本次培训中授课老师采用了形式灵活的方式,让我们易于接受。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不只是一味地去讲那些理论知识,而是尽量通过举例子的(转载于:银行票据业务工作总结)方式形象地把所要培训的东西展现给我们,每讲完一部分还会采用现场交流的方式让学员之间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向老师提出来,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虽然本次培训的时间较短,但我很容易就很好地接受了所学的知识,开成了清晰的知识构架。

再次,本次培训实务性很强,注重操作性。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的,学习的目的也是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工作要求。这次培训通过大量的案例讲述了在商业银行运作中票据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票据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对票据的防伪识别等实用性知识作了详细讲解。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保障,也将使我在实际的操作中得心应手。另外,老师还组织我们进行了现场模拟操作,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在票据工作中应该注意的诸多方面,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对于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希望单位能为我们基层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让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金融工作具有整体性,无论从事哪一模块的业务都必须对整个行业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希望在以后能够不断拓宽培训的渠道和知识面,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重点提高,保证我们每一个员工既是“通才”

又是“专才”,为我行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培训不是目的,只是提高的方法,如果能够在各行间和我行内部进行自我培训、互相提高、现场指导,让业务能手对新进员工进行很好的指导将更有利于我行的进一步发展!篇四:银行公司业务部201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xx支行公司业务部201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3年上半年,在我行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部认真贯彻落实省行、总行下达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践行省行全年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三年再造一个xx支行的发展战略,抢抓xx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一)存款业务

截至2013年x月x日,我行企业存款余额为x 万元,较去年新增x 万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x%;外币企业存款余额x万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二)贷款业务

截至x月x日,我部累计贷款投放 x笔,合计金额x亿元,分别为:xx糖业1.3亿元,xx置业1亿元,xx控股和xx水产均为50万元,比上年新增x万元,完成下达任务指标的x%。

(三)票据贴现业务

截至x月x日,我部票据贴现余额为x万元。(四)国际结算业务

截止至2013年5月31日,x支行全辖国际结算量合计x万美元。

(五)企业年金业务

成功营销x有限公司员工薪酬福利计划,参保户数为x户,提前 完成全年任务指标。

二、主要工作举措及亮点

(一)岗位职责分工明确,业务发展队伍适时调整 今年年初,公司部注重岗位职责落实,把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岗位,建立相应的任务方案,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位,确保了部门各项任务的顺利开展,为今年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公司部部对人员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一方面,增加两名新员工,为我部输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注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上半年,我部分别向省行风险管理条线和公司业务条线输送人才各一名。体现了我行对对公授信业务及人才培养的充分重视。

(二)业务发展迅速,对公业务取得较好成绩

随着我部队伍建设的不断完善、工作任务的逐项落实,今年以来我部承兑汇票、票据贴现、公司贷款、企业网银、对公理财等各项对公授信业务取得长足进展。截至x月x日底,贷款新增x万元,银行承兑汇票新增x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同时,我行还进一步夯实客户基础,对公业务储备稳步提高。在行领导的支持下,公司部全体员工锐意进取,对公业务的市场开拓取得明显成效,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不但使原有客户的忠诚度不断提高,还从农行、深发行等竞争对手手中抢占到了不少客户资源和业务机会。截止到x月,以x股份有限公司、y设备有限公司、z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对公授信业务客户有所增加,中型客户占

比不断提升,是对公业务储备实力大幅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一)存款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虽经前期努力,一些富有实力的公司落户我行,但部分存款未落到实处,客户基础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二)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部员工的思想认识力、学习创新力、战略思维力、执行力和综合力等能力素质离总行、省行和我行的战略发展目标还有差距,队伍的整体综合能力特别是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及业务经验在将来的发展和竞争中存在明显不足。专业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岗位设置、职责细化仍需进一步完善,员工的销售也还需进一步提升。

五、下阶段工作安排

(一)认真贯彻x支行“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及要求,引导部门员工认清市场竞争形势,正视发展中暴露的问题,积极抢夺市场、抢抓机遇,继续加大力度抓开源、抓基础、抓营销、抓服务、抓绩效,大力推进经营发展实现新飞跃。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多开辟资金来源渠道,推动核心存款增长。以拓展新增客户为导向,挖潜存量客户为基础,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下半年工作的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客户调研,根据行业性质、客户特点和金融服务需求对存量客户及目标客户进行分类维护和营销,深入分析客户结构,实施差别营销、服务和管理,建立完

整的客户营销服务体系。做好组织、管理,合理配置资源,以重点客户为首要营销目标,加大产品组合交叉营销的力度,有效拓展优质客户资源,提升我部整体客户质量,按质按量完成支行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二)为加快实施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岗位配置和人员结构,明确专业化队伍工作职责,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培养年轻员工的重任,引导年轻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会激发年轻人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严格要求,引导他们把自我价值和全行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放手锻炼,主动培养;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团队合作意识,形成你追我赶、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部门氛围;三是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无论是从思想上、责任意识、能力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压担子”,促进全面、快速成长。五是要强化队伍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的组织员工进行各项业务和营销技巧等培训;派员工到省行相关部门学习交流,将先进、高效工作经验引入我部并加以改善运用。

(三)针对目前正在叙做或上报的贷款项目,加快材料收集进度,尽快确定授信方案,撰写贷前调查报告,跟踪报批进度,力争早投放、早收益。

(四)充分发挥条线管理职能,对各网点做好业务发展辅导工作,持续提升条线管理的效能。

公司业务部 2013年6月19日篇五:银行业务部个人工作总结

银行业务部个人工作总结 2011年已经过去,回首这一年的工作,只觉得时间过的太快。在支行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各部门领导的亲自带动下及同志们的努力下,融汇支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做为融汇支行公司业务部的一员,伴随着支行公司业务的不断突破,自身在工作业绩和业务能力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自身存在的缺点和毛病,并努力的正在将其逐步改正。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继续鼓足干劲做好2011年的工作,特做如下总结:

1、这一年中取得的成绩及进步

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经历了人生中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单位搬迁、第一次工作单位变动、第一次赴浙江大学学习、第一次成功营销单笔过亿元贷款、第一次创造支行公司业务开门红、第一次收取大额中间业务收入、第一次实现年新增日均存款约3000万元、第一次成功营销客户采取100%保证金银承方式结算、第一次联动营销个贷业务实现当年新增近5000万元、第一次实现年新增利息收入过千万、第一次在年终结算日12月31日发放贷款、第一次实现在取得审批部批复当日完成全部流程发放贷款。。这太多的“第一次“构成了我的2011年。年初,我当时所在的顺通支行实行整体搬迁,于1月18日迁入帝王花园。这是我自1995年入建行工作以来的第一次单位搬家。繁忙的的搬迁之后,由于前期艰苦营销的积累,我成功的接连发放二笔纯新增贷款,总金额1.2亿元。成功实现前所未有的顺通支行公司业务“开门红”,其中金基置业公司单笔贷款1亿元,是支行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贷款,并一次性收取中间业务收入270万元,其实对于很多支行而言,这些成绩很微不足道,但对于公司业务多年来停滞不前的顺通支行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些成绩也都是支行历史上的第一次。因为当时支行公司业务多年未做过,所以业务的每一个步骤都相当于是开拓性的,都要耗费几倍于正常的时间和精力,当时支行公司部刚刚恢复,只有我一名老客户经理,遇到业务问题只能我一个人分析解决。这些成绩的取得,我的确经历了艰辛而近于痛苦的努力。正当我准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分享上述开门红成果的时候,我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单位调动。响应省行号召,融汇支行对顺通支行兼并,我调到融汇支行作,这是自大学毕业十五年以来的第一次单位变动,我对能有幸加入到融汇支行这样的先进集体而倍感鼓舞,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支行合并,绩效考核办法不同,我在业绩回报方面失去了很多,曾经有一段时间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考验,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自我调节,正确的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决定彻底忘记在顺通支行的经营成果,不再计较收入上的得失,一切从零开始,重新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最好的业绩和美好的明天。

在刚到融汇支行的那段日子里,因为我是原顺通支行公司业务部唯一到融汇支行的老客户经理,对顺通支行的很多老贷款户及结算户比较了解,所以理所当然的承担起了象各个部门介绍情况的额外工作及客户的稳定工作。个贷方面,因为我曾经在个贷部工作多年,并且也是唯一到融汇支行的老个贷客户经理,所以也承担了较多的对接工作,也曾因此被人误解,但我还是本着为支行业务大局着想的心理,欣然的接受了这些工作。接下来在融汇支行公司部的日子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同事们的工作热情和部门领导精通的业务指导能力,部门领导们都有着高人一筹的业务能力,遇到问题总能够主动帮助分析解决,让我这个以前在顺通从来不服上级的所谓业务高手真的从心底佩服他们。在这里没有一下班就回家的人,每天晚上五点钟的下班音乐没有人听得到。受这样一种氛围的感染,我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主动说服金基置业公司以100%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方式支付工程款1600万元,增加了我行存款及中间业务收入,也增加也企业的收入,实现了银企“双赢”。在存款新增方面,实现了日均新增约3000多万元。纯新增贷款利息收入超千万元。并申报辽宁北方广播电视公司授信增加到5000万元,为将来全面营销这一重要潜力客户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联动营销方面,继续发扬我在营销楼盘方面的优势,在已经累计为支行贡献了约2亿元优良个贷的基础上(占顺通支行全部正常类贷款的约50%),继续为支行房贷部推荐优质的“西堤国际”楼盘,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5000多万元。这些贷

款每年可为建行带来1000多万元的利息收入及大量的相关业务收入。

其实,能取得么多“第一次”的突破,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比如在年终结算日12月31日,客户辽宁北方广播电视公司急需流动资金,支行公司业务全流程人员从主管行长到部门正、副经理再到其它客户经理急客户所急,开通“绿色通道”,调动全科力量,完成了早上取得审批部批复,当日走完业务申请、合同申请、指标核准、到企业签字盖章等流程,实现当日贷款到帐的“神话”。这完全是由于全公司部以至全行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成绩应该归功于集体,我为亲身见证了这么多的“第一次”而感到荣幸。

2、缺点及毛病

实事求是的讲,我在工作中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和毛病。

在工作方面,营销意识有待加强,从近期的国美电器被其它支行强行“霸占”一事,我反思了很多。因现在建行clpm流程设置问题,谁抢占了管户权,谁将占有主动。这件事情还说明我在工作中,存在办事慢的习惯,其实我这人的性格就很慢,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今后在营销新客户方面一定要提高效率。

在日常与领导、同事、其它部门的沟通中,存在说话过于直率、不注意方法的问

题,容易引起误解。有时不能够虚心接受领导的指导和建议,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在意识到上述缺点之后,我已经进行了改正,今后将在这些方面继续改进,以促进业务的开展。在自身约束方面,不重视支行组织的考试,存在六七十分万岁的心理,今后一定要全面做好支行的每一项工作部署,在各项考试、考核中争取最好的名次。在业务方面,要加强业务学习,减少、杜绝差错的发生。

在其它方面,存在参加集体活动过少、业余时间与同事们交往少等缺点,今后我会多参加团队集体活动,多与同事们交往,增加彼此了解,多向先进同事学习,以利于更好的开展业务工作。

篇8:中国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建议

近年来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已经波及到我国大部分地区, 中国在世界金融自由化发展的大潮流下也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 2012年以来商业银行相继响应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统一部署, 坚持科学发展, 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尤其是商业银行领域的发展意义颇深,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柄“双刃剑”, 不仅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众多挑战。因此必须积极地做好应对措施, 确保商业银行稳健的发展。

二、利率化市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利率化市场改革的实施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及管理带来了众多问题, 其中影响利率水平的原因有很多, 很难去把握和预测实际的利率变化。在经济扩张时期, 企业的产出和利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使得企业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需求不断增加, 这就需要银行增加信贷资金, 降低利率, 才能使信贷市场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经济收缩时期, 企业的产出和利润的下降使得银行的贷款风险变大, 这时银行就会采取其他措施, 用增加其他投资的方式减少贷款, 利率上升, 市场的这种运行机制导致了利率的不断变化。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 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 提升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增加了其管理的灵活性。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有效地扩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对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有效地激发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 票据融资业务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但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利率市场化使得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不仅增加了竞争压力同时也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风险。

同样, 票据市场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需要更高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市场化的操作没有太多的经验, 这就加剧了市场风险, 因此加强风险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的实施策略

票据市场的利率通过贴现利率并在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浮动作为生成机制, 其中转贴现利率是由交易双方一致通过后生效的。在货币市场的所有子市场中票据市场占有绝对优势, 它是唯一直接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子市场, 成为金融宏观调控的工具, 引导了信贷市场的资金流向, 因此票据市场成为扩展货币政策的有效途径。

(一) 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式的选择

票据融资作为一种传统的金融工具, 是一种以商业汇票为主, 以自偿性作为保证的短期融资或资金交易。商业汇票又分承兑和贴现, 贴现又根据交易对手的不同分为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它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枢纽, 作为一种基础的资金交易方式它具有低利率、低风险、较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等特点, 在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票据业务是提高资产质量、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小股份制银行把“发展票据业务”作为经营目标, 银行还通过改善产品过于单一的做法, 灵活创新业务产品来吸引企业, 对其扩大融资和放款能力无疑是既现实又明智的选择, 能够较好地提高经营效益。

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大而全”, 对客观的金融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经营方式过于盲目, 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票据融资的专业性质极强, 能够与业务很好地连接在一起, 风险低, 能够避免传统业务的缺点, 因此应专业化并大规模地发展票据融资业务。不断创新产品业务、强化对票据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 紧跟市场的潮流。

票据融资业务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管理, 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对贴现专项资金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法, 做好经费管理规划, 同时保持收益稳定。商业银行应重视票据业务的定位, 做好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 但要实现银行效益稳健增长的长期战略目标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将票据业务作为除公司贷款、个人贷款之后的第三融资产品, 并大力发展票据业务, 明确票据业务的定位, 发展的重点应从规模转换成以收益为核心。 (2) 拓展票据业务的渠道, 坚信“无大不强, 无效不稳”的战略思想, 拓宽视野, 高度重视票据贴现业务在融资中的地位, 扩大票据的使用范围。 (3) 加强创新, 在发展票据业务的同时创新产品, 通过新技术和新群体提高票据业务的收益。 (4) 加强风险的防范意识, 高度重视票据业务的潜在风险。从受理、审批, 到账核算及票据实物流转等一系列规范流程之后才能确保业务的经营安全;注意防范利率波动带来的收益风险, 提高利率定价, 时刻注意对风险的管理。

(二)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经营风险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规章制度并不健全, 而外部环境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对未来无法预测。企业的风险直接导向银行风险, 银行遭遇的风险直接制约着银行系统风险, 风险的集聚将会导致整个银行系统瘫痪。因此高度防范风险, 抑制风险的发生成为票据业务的重中之重。

票据融资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 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直接导致利用票据融资手段谋取利益等现象的出现;票据市场交易品种单一, 使票据业务的发展过度依赖于银行的信用, 这样不利于企业和票据市场的发展, 另外, 票据业务范围相对狭窄, 为融资业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制约着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同行竞争激烈, 使得部分金融机构采用各种手段抢占市场, 不惜压低票价亏损经营, 严重影响着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

金融行业的脆弱性和趋利性使交易过程充满了道德风险, 票据融资的专业性和业务的连接性使得风险相对集中, 应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管理手段, 提高经营效率, 增强风险管理的动力, 确保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安全运行。

四、结语

近年来, 我国货币信贷总量平稳适度增长, 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强。利率市场化革命的潮流对票据融资业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加快了商品与资金的流通。票据融资的高速发展不但规范了经济秩序, 同时使社会信用制度得到了完善, 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是商业银行在今后的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经营手段。因此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票据融资业务, 加大创新力度, 与此同时高度重视票据业务潜在的风险, 强化风险意识, 才能使商业银行在今后的发展中位于不败之地。

摘要: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体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挑战。商业银行的票据融资业务对利率颇为敏感, 因此良好的控制和管理票据融资利率的风险是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稳健发展的关键。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控制和管理票据融资业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方向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票据融资,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参考文献

[1]王雪玉.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J].金融科技时代, 2012 (07) :18-18.

[2]吴念鲁.利率市场化可实现商业银行利润的合理性[J].金融博览, 2012 (13) :16-16.

[3]郝丽华.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现状与思考[J].中国货币市场, 2012 (05) :32-35.

上一篇:年个人对照检查剖析材料下一篇:国庆假期心得总结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