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之道

2023-01-24

第一篇: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之道

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论文大纲

湖北工业大学李秘

课题: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论文题目: 《浅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在农村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为农村的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之而来的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也使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现状问题对策

正文

一. 农村商业银行出现的背景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的金融规模急剧增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的金融需求随着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而与日俱增。需求增长一方面是来自日益增长的农民的消费信贷需求愿望;另一方面来自于迅速增长的农民对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农村金融市场相对而言贷款数额小,返还周期长,况且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人口密度相对于城市来说更低,缺少传统的抵押品,农作物收成等季节性原因导致的交易成本比较高,从而出现了使得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村金融需要,使得合作金融流于形式。正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供需不平衡这种背景下,我国以经济发达地区、资产条件好的农村信用社为试点,根据当地经济环境及其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被赋予了支持“三农”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农村金融服务的职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需求不平衡问题及农民和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早期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核心的农村信用社已经越来越不

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商业银行面如何克服自身弱势,在日趋激烈的金融业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内的,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截止2013年底,农村商业银行超过24家,农村合作银行超过160家,还另有农村合作银行机构批准筹建。农村地区银行业机构的网点覆盖率提高,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资产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试点改制成的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民创业、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良好的运行状况有效激活了当地农村金融市场,可见经过几年的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农村商业银行已有较好的发展。但是也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原因,其内部制度和外部政策环境都带有深厚的农村信用社痕迹,面临着诸多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不相适应的困境和约束,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三、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问题

(一)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治理存在先天不足。

1、股东个数过多,股权过于分散。与改制前原农村信用社相比,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股东个数已经有了大幅度减少,但股东数仍然显得过多,尤其是自然人股东过多。

2、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突出。由于农村信用社旧体制的惯性影响,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其法人治理结构无法有效运行。具体表现在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的职责分工还不是很明确可能导致经营失败时相互推卸责任,无法实施惩罚机制。

(二)认知度低,资金来源不足。

农村商业银行是一个刚刚出现的新兴事物,在市场上还不够成熟,造成社会认知度也不高。农民尤其是大部分农民工对于将钱存入农村商业银行缺乏安全感,产生只存不贷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另外银行网点在农村地区的严重不足和结算体系的落后也使农村银行的“吸存”道路举步维艰。这都是商业银行在农村经营要面临的难题。

(三)人员素质较低,服务质量不高。

从农村商业银行人员构成来看,大都来自于改制前的农村信用社,而绝大部分信用社内部通过正规考试进入的人员很少,这些工作人员学历低、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严重缺乏且服

务意识浅薄,基层管理甚至一些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普遍偏差,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四)经营观念陈旧,市场营销乏力。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观念是继承以前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观念。面对新的竞争环境,旧有的经营思路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因此,客户层次较低,优质客户资源较少;中间业务发展缓慢,过分倚重传统存贷款业务;造成市场营销的管理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促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调整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

1、根据之前提出的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能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改善和调整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 股权结构,鼓励股权份额过小的自然人股东进行股权转让,适当提高单个自然人和单个法人的持股比例上限,这样就减少了股东个数,也是对股权的适当集中,避免了股权过于分散的问题。

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农村商业银行首先要让其股东大会与经营管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制度化、 规范化 ,权责范围得到清晰界定,确保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职责分工明确。要让独立董事充分发挥作用。在制度中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信息知情权、 监督权、独立的审核权、 否决权等,此外,还要完善监事会结构,增加外部监事的比例,提高监事会成员素质,且外部监事不应当是股东,以保证监事会独立实行审计监督与决策能力。

(二)建立存款保险。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立存款保险来建立信任。一旦银行发生经营危机或是面临破产倒闭,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降低了存款人的风险,也就一定程度上能解决银行吸存资金难的问题。

(三)优化人力资源,增强优质服务。在人才方面,可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外引进相结合等方式和相对优厚的待遇来吸引优秀专业人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便捷、质优、价廉和全面的服务,加强服务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提升客户忠诚度。

(四)要解决市场经营中的营销问题,一要在明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细分市场,分类营销。二是完善营销体制,实行整体营销。在目标客户的选择上要以服务“三农”、 服务中小企业为主。

五、结束语

及时发现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合理的措施在农村商业银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促进了农村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文章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

第二篇: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历11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历程 1952年,成立了八个信用互助组。

1953年10月,新基信用组升格为信用社,成为东莞最早成立的信用合作社,这是继东莞县人民 银行成立后的全县第一家金融机构。

1985年,成立东莞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1996年,东莞农信与农业银行正式脱离行政隶属关系。 1999年,成立国际业务部,正式经营外汇业务。

2000年底,成为国家外汇指定银行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会员,并作为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 SWIFT一级会员,实现了与全球4000多家银行的24小时实时结算。 2001年4月,实现广东省大中城市的通存通兑。 2003年8月,正式对外发行信通卡。

2004年6月,作为全省农信社改革的两个试点地区之一,正式启动统一法人体制改革。 2005年5月19日,“东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挂牌。

2009年12月23日,“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1952年,东莞县人民银行遵循第一届全国农村金融会议提出的自下而上广泛组织农村信用合作工作的决议,成立麻涌经济作物区的六坊、新基、南洲、鸥搓、搓窖,虎门的大宁,寮步的良边和万顷沙的顺安八个信用互助组。 1953年10月,新基信用组升格为信用社,是我市最先成立的信用合作社,也是继东莞县人民银行成立后的全县第一家金融机构。 1954年县支行集中力量开展建社工作,全县共有102个信用社和2个信用组,建社的乡数占全县总乡数46%,有社(组)员33,651户,共收股金71,199万元(旧币),初步形成了为农村生产服务的社会主义性质金融网络。 1955年,我县信用合作社发展到173个。 1956年,全县共建立228个信用社,实现了乡乡有信用社机构。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按照中央“两放、三统、一包”的原则,县支行于12月26日将各公社所在地的营业所下放给人民公社管理,原乡级信用社由大队管理。 1959年6月,下放的营业所被全部收回,并明确信用社仍归县人民银行领导。 1962年至1963年,全县各人民公社、信用社先后改组为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信用合作社,既是管理机构,又办具体业务,实行统一核算。 1968年文革期间,部分信用合作社被撤消,信用分社下放给大队自行核算。 1973年,全面恢复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信用合作社和合作社统一核算制度。 1985年,为加强对信用社的领导,成立东莞县信用联社。 1987年底,全市共有镇级独立核算单位32个、乡级独立核算单位32个;非独立核算的分社485个、站18个、储蓄所57个,共有机构595个,遍布东莞城乡。 1993年根据《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3】91号),农村信用社逐渐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 1995年实行农行、信用社分门办公。 1997年1月1日根据国务院决定,东莞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成立东莞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直接在人民银行(现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下开展各项金融业务。 1999年,成立外汇业务筹备组,开办外币储蓄存款业务。

2001年,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通国际结算、结售汇等8项国际业务,成为继深圳农信社之后,全国第二家经营国际业务的农信社。

2003年8月,正式对外发行信通卡,多次获得中国银联颁发的“年度区域性成员机构跨行交易贡献奖”、“年度区域性成员机构风险控制奖”以及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杰出贡献奖”等奖项。

2004年6月,作为全省农信社改革的两个试点地区之一,率先启动统一法人体制改革,彻底解决了旧有体制下产权不明,约束不力,经营分散的弊端,促进东莞农信社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治理、整合资源、严密内控、提升服务。

2004年底,东莞农信社成功募集股金17.8亿元;2005年5月19日,“东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挂牌,现代金融企业雏形渐现。 2007年,成功兑付中国人民银行专项票据7.06亿元。中国人民银行专项票据是国家帮助农信社化解历史包袱的重要举措,它既是国家对农信社的扶持政策,也是对农信社统一法人体制改革的全面考核和检验。中国人民银行专项票据的成功兑付,充分体现了上级部门对东莞农信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等工作的充分肯定。

2008年,资产总额达到964亿元,资产规模、主要经营指标接近国内中型银行机构水平,存贷款总量自96年以来连续12年居东莞市银行业首位。 2009年6月,成立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筹建工作小组,正式启动改制为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相关工作。12月23日,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庆典仪式,标志着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2010年12月17日,由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银行的惠州仲恺东盈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东莞农商行成功跨出了跨区经营的第一步。 2011年12月27日,由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银行的云浮新兴东盈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

截至2011年末,东莞农商行资产总额达到1490亿元(按合并报表口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271亿元,贷款余额737亿元,不良贷款比例1.23%,拨备覆盖率340.58%;资本充足率达到16.92%,远高于8%的监管标准;2011年实现拨备前利润31.75亿元(按合并报表口径),净利润24.33亿元(按合并报表口径),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

根据英国《银行家》统计,按一级资本来计算,2010年东莞农商行位居全球银行业500强、中国银行业第43位;被权威媒体授予首届“全国十佳农村商业银行”、“2010年度最具品牌影响力农村金融机构”等称号;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连续两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金融创新奖;被东莞市人民政府授予“2011年度东莞市政府质量奖”、“金融创新”先进单位、“融资支持”一等奖,被认定为东莞市第一批大企业(集团)培育企业、民营企业50强;全年纳税7.25亿元,蝉联东莞市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名。《南方日报》、《东莞日报》等媒体均作了专题报道,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

第三篇:浅析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与成长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是重要的一环,其最重要事务改革标志是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对于服务“三农”、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农商行的发展模式及其成长性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农商行提出发展建议,促进农商行合理制定战略目标,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建议

一、引言

近年伴随国家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其经历过一段起点低、速度快、成效大的发展历程。当下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主要由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组织形式等部分组成,农商行是农村金融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发展农村经济,支持区域发展,在新农村建设、扶助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区域商业商贸等方面要加大力度,而农商行就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虽然已经看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成效,然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还存在很多问题,发展状况不平衡、经营中也面临诸多风险和其他外部不确定因素,所以研究农商行的发展模式及成长性影响因素,对保持农商行的积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商行发展模式

1.维持本土经营模式。本土经营模式可以描述为,在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地借助本地资源坚持开展经营活动是指农村商业银行坚持在注册地所在县(市)域开展经营活动,依托本地资源,结合辖内经济发展特点及客户需求,开发适合本地城乡经济不同层次需求的金融产品,全力打造“接地气”的银行。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农商行可以在尚未饱和、还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本地市场充分发挥自身熟悉的地缘、人脉、口碑等等优势,同时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深挖客户需求,优化整合资源,得以在扩大资产规模的同时控制经营风险,最终实现地方的经济发展与自身的体量扩张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状态。

2.设立异地分支机构。银监会颁布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实施办法》逐渐放宽对农村商业银行跨地域经营的监管限制,在制度上打开了农商行设立异地支行的大门。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降低了农商行的经营风险,使农商行实现了服务区域多样化和地域客户所属行业的多元化,并能根据当地经济特点推出特色产品吸引更多优质客户。

3.直接参股模式。直接参股模式可以描述为,农商行直接向异地农村金融银行机构投入资金,通过参股的方式输出管理,与被投资农村金融银行机构以股权合作为基础逐步平稳开展有序经营工作,实现了跨地区经营。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农商行可以借助被参股、控股机构在当地成熟的各项资源迅速融入当地金融市场,扩大业务辐射范围,并能较短时间内打开品牌知名度。然而这种模式更适合具有较强资本实力和资本补充能力即大而强的农商行,从而实现长期持续的股权合作模式。

4.兼并重组模式。新设合并模式是我国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兼并重组模式的主要实践手段,该过程中注销原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法人资格,申请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农村商业银行,同时被注销机构的股东(社员)所持股份按照清产核资确定的各方净资产,比照合并后新设农村商业银行股金每股净资产的一定折算率转换为新设银行的股份从而成为新银行的股东。好处是通过兼并重组,原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尤其是资质相对较差达不到银监会组建农商行的机构,可以迅速实现在整合区域内的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

5.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模式。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有效拓展异地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并且借助银监会和政府的地方性支持力度较大,较之设立村镇银行跟容易实现。相对于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来说,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比较容易,因为有银监会和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农商行来说,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可为将来发展为控股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控股集团积累经验。然而村镇银行的设立是一个新的考验,农商行需要考虑设计有利于日常管理的股权结构。

三、农商行成长性影响因素

1.政府宏观政策。由农村信用社改革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与政府及政策导向息息相关,最初的定位就是服务“三农”。所以在农商行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农商行的改制,农商行也加入到市场竞争中,自然有任务和利益之间的矛盾,同时,政府的过度干预和过度的优惠政策对农商行造成的依赖性会让其失去独立性,进而失去其自有的成长动力,制约其发展。

2.资本因素。农村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组织这一实质决定了对农商行资本约束的必要。资本约束的核心是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同时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决定了银行的资本规模和质量,风险贯穿银行的资本及其经营和成长。所以为了确保农商行持续健康稳定的成长,要有必要的风险管理和资本约束。

3.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在自身领域内通过重组创新变革经营涉及的各种要素,做出包括调整、变革、发展、创造和引进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活动,为使自身利润最大化即金融创新。金融创新能够帮助提高农商行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范围,其次,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帮助农商行有效的规避和分散风险,从而增加其?营的安全性。因此,金融创新对于推动农商行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企业成长保持长青的基石。管理能力与其他推动农商行成长的资源相互关联,只有整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帮助农商行提高市场效率和发挥优势。而人才是每个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让人力资本得到更好的配置,让组成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得到自我发展从而带动银行发展,为农商行提高竞争力。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企业内部资源,这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能为农商行的成长发展提供不断地推动力。

四、对策建议

1.明确市场定位,争取政策支持。农商行的核心优势在于“三农”,应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从而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农商行在明确市场定位时要重新定义“三农”:从支持传统农业到支持农业创业及现代农业;从支持农民到支持中小企业、大农户甚至大型农业企业;从支持传统农村到支持新农村建设等。同时农商行要积极争取包括财政补贴、减免税、监管优惠政策、获得政策奖励等在内的政府支持,从而提高自身资金配置效率,促进成长,更好发挥功能。

2.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强化全面风险管理,需要做到:建立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或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价、监督及决策机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农商行可以先熟悉各个部门的业务从而制定风险管理的方案,并建立风险考核制度;建立风险评价体系,提高风险衡量、管理技术,农商行可以建立风险信息数据库,同时加强与银监部门的沟通,并且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银行风险文化,农商行要将风险防范意识凝聚成每一位员工的价值观,深入到每一个业务细节中;加强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3.加强金融创新。从农商行的现实情况来看需要加强金融创新:金融产品的创新,农商行要通过对市场的详细调研分析,研发推广更适合市场和客户需求的金融新产品,比如多功能的银行卡等;金融服务创新,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探索更新的服务方法,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如设施的升级等;经营理念创新,农商行要立足商业本质,解放传统思想,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集权化等方向;建立长效创新机制,要不断地探索新的创新模式,让创新成为一种常态,并且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体制,从而推动农商行的不断成长。

4.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员工队伍。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符合现代商业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经营效率,需要依照农商行自身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建立全面的管理机制并不断完善;在管理过程中,要职责分明,规范操作,同时保证管理的透明度;制定管理评价系统,对管理结果反馈并总结修正。同时农商行应坚持以人为本,引智引才,提高员工素质,强调后备干部储备,加强员工内部轮岗制,推行全员的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并对员工实行分级培训的制度,从而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推进银行发展。

五、结论

结合这些影响农村商业银行成长性因素对农商行提出对策建议有明确市场定位,争取政策支持;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加强金融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员工队伍,对不断保持和培育农村商业银行的成长性起到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意,黄晓波.大股东侵害及其控制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Э?,2015(6).101-104.

[2]刘少波.控制权收益悖论与超控制权收益--对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一个新的理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7(2).

[3]马德芳.大股东认购、投资者情绪与定向增发折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27.

作者简介:谢郑干(1996- ),男,安徽宿州人,安徽财经大学2014级金融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第四篇: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改制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Ⅹ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ⅩⅩ市农村商业银行为例,作为新改制后的新型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所碰到的瓶颈制约了发展,也是大部分县域农商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几个问题来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成效;存在问题;建议

ⅩⅩ年10月1至10月20日,笔者深入ⅩⅩ农村商业银行,就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商行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该行自挂牌以来,在省联社及当地银监部门的领导和监管下,该行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将Ⅹ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经营发展现状

(一)资产负债总额

截止ⅩⅩ年5月末,该行资产总额26.3亿元,负债总额24.8亿元,比挂牌开业前分别增加6.5亿元和6.3亿元,增幅分别达33.05%和33.96%。资产负债率94.5%。

(二)存、贷款规模

1、截止ⅩⅩ年5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24.3亿元,较年初增长2.8亿元,比挂牌前增长7亿元。其中:储蓄存款22亿元,占比90.5%,比挂牌前增长6.4亿元;对公存款2.19 亿元,

占比9.01 %,比挂牌前增长0.72 亿元;财政性存款0.73亿元,占比3 %,比挂牌前增长0.4亿元。活期存款8.42 亿元,比挂牌前增长2.09亿元;定期存款13.64亿元,比挂牌前增长4.28 亿元。

2、各项贷款余额13.5亿元,较年初增加2亿元,比挂牌前增加4.5亿元;存贷款占比55.5%,比挂牌前增加3.4%;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1.5亿元,占比85.2%,比挂牌前增加4.4亿元。

3、发放房地产贷款二笔,余额1700万元,2012年6月,ⅩⅩ市金兆房地产公司贷款600万元,用于都市春天项目建设;ⅩⅩ年5月,ⅩⅩ市顺扬房地产公司贷款1100万元,用于顺杨锦绣名邸项目一期工程。目前,我行无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4、涉农贷款情况。挂牌以来,该行改制不改向,贷款投向坚持以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为主的发展方向,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ⅩⅩ年被中国银监会工会、合作部、中国金融工会办公室评为“农村金融服务先进单位”。

(三)经营利润指标

挂牌开业以来,该行已经累计实现账面利润7220.3万元,实现税后利润5222.4万元。其中2012年实现帐面利润3810万元,同比增长86%。

(四)中间业务发展情况

由于是在农信社基础上改制组建的,中间业务开展在原有的品种单一(仅有小部分结算业务和代收代发业务)的基础上增加

了代理养老保险、代理个人意外伤害险、网上银行业务、福祥贷记卡、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村村通取款、POS机消费业务等中间业务品种,但中间业务量及收入占总业务量及总收入比例还很小。

(五)银保合作

ⅩⅩ年2月,该行与怀化农业产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书,ⅩⅩ年4月,已发放湖南虹瑞生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保证担保贷款1000万元。

(六)网上支付业务发展情况

截止到ⅩⅩ年5月末,该行共开通网上银行客户636户,转账2923笔,金额30494796元,其中:行内转账2719笔,金额22864156元,跨行转账204笔,金额7630081元。由于我行网上支付业务起步晚,面临的客户群体不一样,加之该行工作人员对网上支付业务了解不够,掌握不精,因此,业务量不大。

二、改制后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1、公司治理机制逐步形成,操作行为日趋规范。一是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要求,进一步厘清了党委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工作职责和权力界限。制定了《公司章程》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不断完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逐步建立起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运转规范、相互制衡的法人运行机制。二是坚持把现代商业银行科学的管理理念引入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之中。出台了

涵盖人事、财务、信贷、案防、计算机操作、事后监督等各个方面的65个管理制度及操作办法。同时,配齐了远程监控、授权及事后监督人员,坚持以制度涵盖经营,把制度执行、预警防范、事后监督、检查落实完善到规章制度及操作程序之中,与员工的收益全面挂起钩来,从而确保了日常操作流程的规范化。三是结合我行实际,坚持以合规风险控制为中心,建立了审贷分离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和精简高效的支持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了市场营销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四是完善薪酬制度,强化绩效考核。在省联社制定的框架内,出台了全新的绩效考核办法,按照“基本工资保吃饭,绩效工资凭实干”的原则,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建立薪酬能升能降、收入能高能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断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全行整体活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改革不断深入提供有力保障。

2、坚持改制不改向,信贷支农成效显著。一是认真开展“万人进村入户上企业”优质信贷服务活动,组织全辖99名客户经理走进企业、厂矿、社区,大力宣传信贷支农政策和贷款业务新品种。如:累计贷款1000万元,支持重点龙头企业ⅩⅩ市安全薯业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厂房、购臵新型生产线等设备,使企业产量和生产能力扩大了10培。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建成了国家级的安全薯业科普示范基地7000余亩,带动周边农户3万多户种植红薯创收。二是认真开展客户评级授信工作。Ⅹ

Ⅹ市现有农户共86940户,2012年底注册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10497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46家,农村农业产业化企业22家,农户评级82269户,占农户数的94.6%,授信18756户,占评级户数的22.8%,工商户评级4316户,授信2541户,占比59%,农村农业产业化企业评级17家,占比73.9%,授信17家,授信金额1.27亿元。三是大力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在ⅩⅩ市注册登记的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社146家,加入合作社成员达2290户,带动农户近30450户,占农户数的35%,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了林业、种植、养殖、农产品流通及技术服务等农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合作社社员40%以上在我行贷款,累计发放贷款3.5亿元。如:ⅩⅩ市健康花果专业合作社在我行700万元贷款支持下,由当初的股东7人、农户50户,发展到股东达13人,专业合作农户136户,组建了ⅩⅩ市健康花卉苗木经营联合体,年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销售网络覆盖云南、广东、上海、江苏等省市,成为湘、渝、川、黔周边地区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形成了沙湾“十里花廊”壮观景象。

3、开展“双百竞赛”活动,全力推动“三大工程”建设。一是推动阳光信贷工程建设。统一制作了信贷服务公示牌,将客户贷款的操作流程、应提交的相关资料在营业场地进行公示。在辖内28个支行设立贷款营销中心和贷款专柜,并悬挂“贷款营销中心”和“贷款专柜”牌子,为客户贷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在全辖33个营业网点悬挂利率牌,公开贷款基准利

率、浮动后的市场利率,对优秀客户、小微企业、“三农”、弱势群体、社会公益等领域执行利率优惠政策,体现扶小助弱的社会责任。二是推进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建设。创新推出了“银林通”贷款、合作社股东联保贷款、土地流转贷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等贷款新品种。如:结合ⅩⅩ市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我行推出了“银林通”贷款品牌,采取“政府引导、金融为主、部门配合、林农参入、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23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抵押难的矛盾。三是抓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建设。加强网点建设,增强服务效能。茅渡支行的营业大楼在2012年俊工,并搬迁营业,解决茅渡乡农民几年来因电站移民搬迁需长途跋涉几十公里到安江城内办理金融业务的辛劳。对营业场地较差的洗马支行进行改造,重新选址,修建办公大楼,实现了整体搬迁。拓展结算渠道,提高支付结算功能,已经开办了网上银行、福祥便民卡等多项新业务。增设了CRS机4台,在乡镇增设惠农取款pos机67台,有效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小额现金存取、转帐、汇款等金融服务需求。

4、兑现改制承诺,增强了地方政府税收来源。该行在加大贷款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拓展间接税收的同时,直接税收也实现了翻番。2011年上交税金1017万元,2012年上交税金236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28万元和1343万元。ⅩⅩ年1-5月已经上交税金715万元,预计全年上交各种税金2200万元。

5、践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力度加大。近年来,该行积极投身入社会各种公益活动,向通道火灾村民捐献爱心款9320元。向土溪乡患白血病小阳阳捐献爱心款10070元。向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岩垅乡青树村帮扶资金20000元。在学雷锋活动月,走访看望ⅩⅩ市光荣院革命老人和洗马敬老院老人送去慰问金和物品共7000余元;ⅩⅩ年6月向ⅩⅩ市政府捐款100万元购买三台环卫车,支持ⅩⅩ市城市环卫事业,兑现了改制农商行勇担社会责任的承诺。

三、当前面临的经营困境

1、法人治理与行业管理存在一些矛盾。尽管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已在农信社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革。但是,离规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安排还有较大差距,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和快速发展。一是高级管理人员的产生权掌握在行业管理部门,导致高管人员在完成省联社的任务和执行股东大会、董事会决策上,瞻前顾后。二是缺乏足够的激励约束机制,不管业务发展有多快,经营效益有多好,承担的责任有多大,工资费用都必须控制在省联社年初计划之内,导致高管和员工的源动力不足。三是以县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规模较小,人员配备不足,没有能力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在董、监事会中设立健全的专门委员会,辅助性法人治理结构欠缺,难以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公司治理的有效作用。

2、流程银行建设滞后。一是员工思想观念滞后,对流程银行建设认识不深。受过来农信社陈旧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员工对流程银行建设的紧迫感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仍然停留在农信社办理的业务流程思维上。认为流程银行建设只是一种形式,贷款只要能收得回,按季结息,就认为万事大吉,主观上对贷款新规认识不足,执行不到位。二是流程建设设计较为笼统,没有真正体现专业化管理体系,如:我行成立以来,制定的制度及管理方发都作了整体的规划,制定了实施方案和细则,但细化程度不够,存在不足环节,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效果不佳。三是没有对流程体系进行评估,无法检验其可行性及优越性,一些流程绘制格式是农信社的管理模式,欠规范,没有衡量的标杆尺度,基本上绘制的格式就是按某一个部门或某个人根据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进行梳理,无法确定是否合理,对新的流程和原有的流程体现不出其优越性。四是业务流程实施操作难度大。如:我行已经实现柜员制的支行,按要求事后监督员要对本支行每一天发生的每笔业务进行事后监督,由于员工素质偏低、人员偏少,基层支行执行时难度较大。特别是信贷客户经理,在发放贷款业务操作过程中,人均管理贷款笔数达200多笔,借款客户外出,无法对每个客户进行贷后调查,因此,对流程无法有效实施。

3、风险管控难以到位。该行挂牌开业以来,存在的风险表现主要在不良贷款上。截止到5月30日,不良贷款余额2794万元,较年初增加473.8万元,较2011年末增加673万元。究其

原因:一是外出务工的农户贷款难以按期收本和结清利率,导致贷款形成不良。二是部分因病致贫、意外事故丧失劳动能力的客户贷款难以清收到位。三是因经营亏损的涉农贷款暂时难以清收。由于农户在进行多种经营的同时,因自然灾害、市场的原因导致借款户亏损严重,暂时失去偿债能力,使贷款形成不良。四是部分公职人员及参与社会上赌博人员,因负债较多,选择外出躲债的方式来逃避债务,逐渐形成不良。五是依法收贷难,近年来由于司法机关的工资和办案经费由财政部门全额拨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以确保地方稳定为重点,因此,该行提起诉讼的借款合同纠纷案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导致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进展不顺,不良贷款不降反增。六是责任追究没有完全到位。近年来该行针对不良贷款不降反增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责任追究,但个别的客户经理仍然放松了贷后管理工作,在贷款形成不良贷款前没有提前介入,导致不良贷款不降反增。

4、行业管理与农商行经营发展不相匹配。一是在经营绩效考核上,受制于省联社的统一按经营绩效等级晋升进行考核,因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相邻县域行社的员工的绩效同工却得不到统一的劳动报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二是近年来,省联社统一从大专院校招收大学生,为农村信用社注入了新的血液,推动了业务发展。但是,实际需要的重要岗位人才引进不足。三是员工素质不高、年龄结构老化。由于现代知识信息更替日新月异,网络科技的广泛应用,部分员工因年龄偏高主动

学习意识不够,影响新业务的推动。四是省联社与监管部门不统一的行业监管指标,使农村商业银行在不统一的监管指标和标准下,疲于应对,不能更好的将大部时间用于业务发展。

四、政策建议

1、专业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农业发展的高度现代化、集约化,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每年面向高校招聘新员工时,省联社应考虑各地实际人才需求情况,对各行社的人才需求进行摸底,选择重点专业进行招聘,或与相关高校进行合作培养需要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当前各农信行社实际发展要求。

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企业激活员工主动性的有效手段。现行省联社根据各行社经营等级的晋升来确定工资总额,不能充分激励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员工同工不同酬的积极性。因此,省联社应根据经济发展不同地区的情况,区别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案,或建立全省统一的员工风险基金,按员工业绩贡献度与业务管理风险系数的一定比例返还给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上级主管部门与监管部门应建立灵活多样的统一条块监管体系,对评定指标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体现不同经济地区差异性,从而反映监管评级社会真实性。设臵若干综合反映机构生存环境和潜力的软指标,并对定性指标设定具体评价细则,消除主观随意性,提高评级权威性。

4、请求银监部门加强调研,尽快出台适合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特色的监管法规。如:异地设立分支结构,解决富余资金出路,关注行业主管部门区别对待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和服务等。

5、请求银监部门多一些现场检查和工作指导,帮助我行解决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监管环境,夯实改制后的基础,确保可持续发展。

6、省联社在目标任务分配及考核中,考虑区域因素,不搞一刀切,应分类考核。

7、请省联社考虑农村商业银行面向的是农村千家万户,农业贷款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考虑贷款的容忍度,建议对不良贷款实行按比例考核,控制在5%以内。

8、银监部门按照《商业银行法》、《公司法》《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新成立不久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与业务经营过程中短时间难以达到监管标准的,请监管部门在现场检查与日常监管中给予适度放宽,重在规范整改。最好对农村金融来拟定一个符合农村银行发展的监管实施细节,不宜采用一个标准进行套用和监管,不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

第五篇:沈阳农村商业银行三年发展规划(草案)

为促进沈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特制定2010年至2013年发展规划。

一、背景

(一)国家支持发展“三农”金融

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三农”发展,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之际,沈阳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面临着良好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7个“一号文件”,积极推动了农村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国家惠农支农政策不断推出,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协调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更加迫切,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态势喜人

农村商业银行是近十年来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成功模式。它是由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境内非金融机构、境内金融机构、境外金融机构和银监会认可的其他发起人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自2001年张家港、常熟、江阴等首批农村商业银 1 行成立以来,农村商业银行逐年增多。近年来,长春、成都、广州、武汉等省会城市农村商业银行也相继开业。截至2009年末,我国已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有43家。总资产由2003年的384.8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18661.2亿元,增长了47.5倍;税后利润由2003年0.9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149亿元,增长了164.6倍,农村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农村金融改革的生力军。

(三)沈阳区域经济优势

沈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8大城市,人口达2300万,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即沈阳经济区。沈阳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沈阳市推进沈阳经济区建设总体工作方案》和《沈阳都市区城际连接带空间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沈阳市将采取同城化、珠链式和组团式的区域空间发展模式,着力推进城际连接带的新城、新市镇的建设,并以此为依托,拉长优势产业链条,形成聚集发展效应,做大区域经济规模,带动沈阳经济区加快建设,提升工业化、城市化水平。 沈阳市正在全力打造东北金融中心。沈阳市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2家,银行机构营业网点1100余个,从业人员23000余人。2009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09亿元,占全 2 省的29%,占东北三省的15.4%;比年初增加1156亿元,增长29.7%,增量占全省的31%,占三省的16.8%。2009年,沈阳成立全国第一个金融外包服务中心,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商贸开发区正在成为沈阳市第五大发展空间。

组建后的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成为沈阳市第二家总部银行,充分利用沈阳的区位优势,立足沈阳城乡,辐射整个沈阳经济区乃至全东北。县域和城乡结合带是农村信用社传统的服务区域,也是城际连接带的主要载体。随着城际连接带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必将成为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的金融纽带,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同时,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适度介入城市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业务优势互补,巩固传统业务,创新业务品种,统筹推进城乡服务,具有其它银行难以逾越的市场优势,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二、基础条件

目前,拟组建沈阳农村商业银行的四家联社(东陵,于洪,沈北,城区)在市场定位及客户群体、机构网点分布、员工结构、业务发展、金融科技、风险管控等方面为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机构网点

四家联社共有营业网点135个,占全市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的46.4%,占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12.3%,包括3个营业部,44个基层信用社,50个分社,42个储蓄所,在全市各类银行机构中网点分布最广,城乡覆盖率最高,在县域和城区 3 都具有广泛影响。近年两年来,四家联社在城郊和市区共打造精品网点18个,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得到显著提升,为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城乡结合的网点布局提供了先天优势和拓展空间。

(二)员工队伍

四家联社在岗在编员工共有1814人,员工平均年龄3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占全体员工的75%,拥有一批常年从事农村金融工作,具有丰富农村信贷业务经验和广泛客户资源的基层业务骨干。特别是近年来,四家联社不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实施了以面向社会选拔引进一批专业化高端人才,面向新招录的大学生员工培养锻炼一批专业性人才,面向系统内全体员工改造提升一批人才,面向现有业务骨干培养储备一批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实现了对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干部和员工队伍在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为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三)经营管理情况

四家联社秉承“和谐同生,诚信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盈利为目标,坚持立足三农,服务城乡,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区域经济的市场定位,着力创新管理机制体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拓展市场,加快发展,强化管理,提升质量;着力构造合规文化,有效防范风险;着力建设科技平台,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着力强化目标绩效考核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员工分享;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着力支持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发展,2008年获市 4 政府“沈阳市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称号和“设施农业突出贡献奖”。

截至2009年末,四家联社资产总额235.5亿元,负债总额226.5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9.0亿元,总股本5.3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85.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1.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4.7亿元;当年实现经营利润4.4亿元;存款余额、贷款余额、经营利润分别占全市农村信用社的65.6%、61.3%和73.3%。 表1 2007-2010年四家联社基本财务情况 项 目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3月

存款余额(亿元) 148.95 156.87 185 189.83 贷款余额(亿元) 76.91 96.59 131.41 138.16 涉农贷款余额(亿元) 29.21 23.07 34.69 41.43 不良贷款率(%) 6.7 (四级) 25.99(五级) 12.82(五级) 15.49(五级) 经营利润(亿元) 2.24 3.26 4.44 1.28 利润总额(亿元) 1.28 1.43 0.58 1.31 净利润(亿元) 1.13 0.76 0.35 1.29 四家联社分别设立了财务结算、事后监督、信贷管理、不良贷款清收处置、负债管理、后勤服务等“六大中心”,为沈阳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金融科技发展情况

四家联社于2008年实现所有机构综合业务系统的成功上线。2009年初,发行了“一卡多账户、一卡多功能”的“金信卡”。该卡是具有存取现金、通存通兑、转账结算、消费、代收付、代缴费 5 等功能的标准借记卡。2010年6月末,四家联社加入全国农信银系统,可以满足同城、异地、跨行、跨境多层次、全方位的结算服务需求,安全可靠,方便快捷,即时到账。截至2010年6月末,四家联社已累计发行金信卡37.4万张,卡内各项存款达到15.64亿元,卡均存款4182元;刷卡消费额4.86亿元,布放ATM机29台。

(五)内控及风险防范情况 几年来,四家联社强化对法人治理和经营管理的制度约束,狠抓制度执行力和合规文化建设,风险管控能力持续提高,初步形成了合规经营、有序管理、执行有力的企业文化。

三、战略规划

(一)总体战略目标

沈阳农村商业银行为确保由传统的农信社向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功转型,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科学定位,细分市场,差异化经营”为指导思想,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战略,定位于“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及城乡居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力争成为一家产权清晰,资本结构合理,公司治理完善,内控管理严密,财务状况良好,经营运行稳健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取三年内实现跨区经营,五年左右上市。

(二)具体经营目标

组建后的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实现“三级跨越式”发展模式。一是规模跨越式发展。组建后,迅速扩大存贷款市场份额,实现规模大发展;二是内涵跨越式发展。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强化风 6 险控制,创新业务产品,大力推进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的战略转型,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综合发展;三是集约化经营跨越式发展。发挥总部银行功能,实现经营目标、网点布局、业务格局的大幅度、高质量提升。 1.业务发展目标

(1)做大市场。随着沈阳经济区建设国家规划的落实,沈阳经济正站在新的起点,步入新的上升期,预计未来10年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综合考虑沈阳经济区未来几年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银行业务市场需求增长情况、银行业的竞争情况、自身比较优势及可占市场份额等因素,预计沈阳农村商业银行2011—2013年将保持稳健、快速发展的态势,资产规模将持续扩大、资产质量稳步提升。根据近年来四家联社业务发展趋势,预计到2013年末,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73亿元,较2010年末增加340亿元,增长14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01亿元,较2010年末增加238亿元,增长146%;不良贷款余额控制在4.5亿元以下,不良贷款率降到1.08%,较2010年末下降1.94个百分点,保持在商业银行较先进水平;资本充足率13.09%,保持在合理水平。 表2 2010-2013年资产负债规模预测表 项 目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资产总额(亿元) 303 401 535 717 贷款余额(亿元) 163 220 297 401 7 负债总额(亿元) 274 370 500 674 存款余额(亿元) 233 315 425 573 存贷比(%) 70 70 70 70 注:规划中有关数据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测算,并以下列假设条件为前提:①现行存贷利率无重大变化。②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无重大变化。③本次征集发起人工作上顺利完成,拟募集股本金全部到位。④国内外经济环境在近期趋稳。⑤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重大不利影响。⑥暂未考虑合并吸收其他机构因素。⑦未考虑沈阳市政府给予的五年超基数税收财政补贴政策。

(2)做细市场。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在农村金融市场持续保持较为明显的优势地位,积极拓展城乡结合部地区、稳步拓展中心城区、巩固发展远郊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根据个人客户与公司客户市场以及不同行业市场的需求和业务性质,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探索有效的跨区域经营模式,继续推进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的战略转型,做大做细目标市场。 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按市区、城乡结合部、远郊划分市场区域,依据沈阳城乡一体化的特点确定城乡结合部为业务发展重点。加大力度发展城区存款业务、城乡结合部的存贷款业务及远郊贷款业务。

表3 2010-2013年区域市场份额预测表 项 目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市区(亿元) 存:47 72 106 149 8 贷:43 53 66 80 城乡结合部(亿元) 存:121 167 234 321 贷:86 121 172 241 远郊(亿元) 存:65 76 85 103 贷:34 46 59 80 合计 存:233 315 425 573 贷:163 220 297 401 注:规划中有关数据测算以下列假设条件为前提:①现行存贷利率无重大变化。②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无重大变化。③本次征集发起人工作上顺利完成,拟募集股本金全部到位。④国内外经济环境在近期趋稳。⑤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重大不利影响。⑥暂未考虑吸收合并其他机构因素。⑦未考虑沈阳市政府给予的五年超基数税收财政补贴政策。

从客户市场来看,截至2009年末,四家联社个人贷款余额57亿元,占全部实质性贷款余额的43%,个人客户贷款中农户贷款占29.3%,其他个人贷款占70.7%。未来3年个人贷款业务将重点投向具有区域和网点优势的城乡结合部个体生产经营户及农户和城镇自然人贷款市场。从法人客户来看,截至2009年末,四家联社法人客户贷款余额74.4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7%,其中农村工商业及其他涉农法人客户贷款余额18.46亿元,占法人客户贷款总额的24.8%,其他法人客户贷款占75.2%。未来3年法人贷款业务仍将重点投向涉农法人客户和各类中小企业贷款市场。 9 表4 2010-2013年客户市场份额预测表 项 目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农户贷款(亿元) 26 33 41 46 城镇自然人贷款(亿元) 44 56 67 80 涉农法人客户贷款(亿元) 24 34 50 78 其他法人客户贷款(亿元) 69 97 139 197 合计 163 220 297 401 (3)做强市场。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围绕本行发展战略,深度打造“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防控为主线”的现代化流程银行,不断改革创新,优化流程建设,按照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的要求和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提高自身管理效率及核心竞争力。一是做强产品。沈阳农商银行将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倾力打造完整的业务产品体系,做强特色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在对公业务、个人业务和国际业务领域全面树立市场品牌形象,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二是做强渠道。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通过体系重建、架构重设、流程再造大幅提升管理能力;通过垂直管理有效防范业务风险;通过机构扁平化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管理效率;通过量本利分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调整网络布局,更好地提升网点渠道效能。并以高效的物理网点为基础,全面强化渠道建设。三是突出支农特色。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根据沈阳地区“三农”发展进程、沈阳市政府城乡一体化规划、“三农”服务思路与原则,进一步完善涉农信贷产品和服务,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业务模式, 10 全面提高“三农”服务水平、巩固“三农”金融市场领头羊地位,不断加大对涉农的信贷投放量。到2013年争取涉农贷款余额达124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30%以上,较2010年末增加74亿元,增幅为148%,高于全部贷款增幅2个百分点。 2.财务目标

(1)盈利能力。组建后的沈阳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将大幅提高。一是严把新增贷款质量关,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贷款利息收入,2011-2013年贷款利息收入将分别达到14.9亿元、18.4亿元、24.9亿元;二是通过多渠道运用资金,有效增加投资收益,2011-2013年投资收益将分别达到0.4亿元、0.7亿元、1亿元;三是通过网络建设等科技手段,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2011-2013年中间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将分别达到0.38亿元、0.65亿元、1.12亿元;四是规范财务行为,有效节约成本开支,2011-2013年业务及管理费分别为4.48亿元、5.65亿元、7.85亿元。综上,2011-2013年净利润总额将分别达到4.1亿元、7.1亿元、9.9亿元。

表5 2010-2013年盈利能力预测表 项 目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净利润(亿元) 2.03 4.13 7.12 9.91 每股收益(元) 0.08 0.17 0.28 0.40 资产利润率 0.76% 1.17% 1.52% 1.58% 资本利润率 10.74% 13.93% 21.71% 25.55% 11 注:表内数字为拟定沈阳农村商业银行于2010年组建完成,根据沈阳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内控管理水平,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标准,测算未来3年的盈利能力的测算值。 (2)收入结构。组建后的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仍以贷款利息收入为收入主体,2011-2013年贷款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4.05%、82.63%、82.13%;同时,通过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手续费占各项收入的比例将持续提升,2011-2013年中间业务收入需占各项收入的比例将分别达到2.17%、2.90%、3.7%,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3)分红计划及利润分配。2011-2013年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分红率将保持在合理水平,分红的具体数额、方式、时间由董事会根据盈利情况提出分配方案,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执行。利润分配顺序:①弥补以前亏损;②按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③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④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⑤分配股利。 3.风险管理目标 (1)不良贷款控制。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内部制度的同时,对现行支付、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完善,进一步完善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并增强制度执行力,确保业务有序开展。同时将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和处置工作,加大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使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在监管要求之内。 2010年末账面不良贷款率为3.02%,预计2013年末不良贷 12 款率可下降至1.08%。

表6 2010-2013年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预测表 项 目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不良贷款余额(亿元) 4.93 4.62 4.46 4.33 不良贷款率(%) 3.02 2.1 1.5 1.08 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贷款是确保不良贷款下降的根本措施,为此,一是要严格信贷管理,健全审贷责任制度,完善贷款发放手续;二是要把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三查”关,杜绝违规贷款;三是加大贷款收回考核力度,确保新增不良贷款降至最低程度,力争使每年新增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1%以内。

(2)资本补充。通过经营快速发展,风险有效控制,盈利水平不断提高,不良贷款加快处置,使资本充足率将始终保持在10%以上。 表7 2010-2013年资本充足率预测表 项 目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净资产 28.85 30.48 35.10 42.51 其中:股本 25 25 25 25 资本净额 31.31 35.10 39.80 47.28 加权风险资产 146.78 198.16 267.51 361.14 资本充足率(%) 21 17.71 14.88 13.09 核心资本充足率(%) 20 15.38 13.12 11.77 每股净资产 1.15 1.22 1.40 1.70 13 注:以上测算时假定2011-2013年期间未对外新募集股份。

根据未来3年业务发展规划,按未来资产总额的50%预计加权风险资产,2011-2013年的加权风险资产总额将分别达到198.16亿元、267.51亿元、361.14亿元。

通过增资扩股、增加盈余积累等措施,积极扩充资本实力后,沈阳农村商业银行预计2011-2013年末,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7.71%、14.88%和13.09%,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5.38%、13.12%和11.77%。

(3)呆账准备提取。为提高沈阳农村商业银行的拨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将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按关注类贷款的2%、次级类贷款的25%、可疑类贷款的50%、损失类贷款100%提取贷款损失专项准备;按非信贷资产的减值情况提取减值准备;按不低于风险资产1%的比例计提一般准备。2011-2013年贷款损失准备将保持在6.9亿元以上,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将达到300%以上;拨备覆盖率保持在150%以上。 表8 2010年-2013年拨备覆盖率预测表 项 目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贷款损失准备(亿元) 4.93 6.94 6.94 6.94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200.00 300.00 311.11 320.07 拨备覆盖率(%) 100.00 150.00 155.56 160.04 注:以上预测遵循审计性原则,但预测所依据的各项假设条件具有不确定性,实际数据可能因经营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实施方案 14

(一)完善公司治理

沈阳农村商业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完善“三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

1.搭建完整的治理架构,加强内部管理。理清三会一层的相互关系,确保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为重大战略性决策机构,监事会为监督质询机构,高管层为经营管理机构。 2.加强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董事会办公室及高管层专业委员会建设。强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作为辅助决策机构,董事会办公室作为董事会事务执行机构,高管层专业委员会作为高管层辅助执行机构的职责清晰,确保各委员会的专业性,对经营决策形成有力支持。

3.加强监事会作用,强化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权威性。采用董事与监事自我评价与互评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董事、监事的绩效评价体系,逐步构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治理文化。 4.加强高级管理层团队建设,建立市场化选聘高管模式。建立符合本行发展的高管激励约束机制,防止内部人控制。

5.公平处理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利益关系,严格审核关联交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向全体股东及利益相关者披露信息。

(二)开拓目标市场 15 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金融市场持续保持较为明显的优势地位,按照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以及远郊农村等三个区域市场,根据个人客户与公司客户市场以及不同行业市场的需求和业务性质,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做大、做细、做强目标市场。 在金融服务竞争激烈的中心城区市场,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以改制为契机,加大企业形象的宣传力度,优化网点布局,加强重点客户营销,实施跟随策略,着力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

在具有潜力的城乡结合部市场,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网点、人缘优势,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较高,虽然同业竞争日益激烈,仍能保持相对优势地位。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积极调整业务结构,重点拓展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市场,扶持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群体,支持卫星城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实施领先策略,做大做强城乡结合部市场。

在具有主导地位的远郊农村市场,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天然的历史的优势地位,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支持农户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拉动农村集体经济实体贷款,优先安排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特别是积极支持农田、水利、种养业等农业生产贷款。在远郊农村市场采取巩固策略,维持并发展传统优势地位。

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加快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对客户群进行细分和动 16 态管理,建立产品研发流程和机制,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需求进行产品优化和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在公司业务方面,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全面开办票据业务、担保与承诺业务、贸易融资业务及各项传统信贷业务,力争尽快成为全功能、多产品、广覆盖、综合性的强势区域商业银行。同时,将发挥传统优势,突出产品推广重点,打造特色银行。重点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涉农中小企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贷款、农村商业流通领域贷款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业务,不断拓展涉农市场领域,保持市场领导地位。

在个人业务方面,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在个人(微型企业)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金信卡产品领域进行市场培育和挖掘,以本行网点与人员优势为依托,继续保持并拓展与不同规模和背景的专业担保公司合作,在数量上和结构上有效分散风险,获取规模效益,稳妥渐进扩大市场份额,谋求获取长期、稳定、合理的个人零售业务收益。并以“阳光 · 惠农贷”(“贷款+保险”)产品为主导,为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保证贷款、农户抵(质)押贷款等多种贷款产品。 在国际业务方面,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建设全功能银行作为发展方向和目标之一。通过与大型商业银行合作,利用本行客户基础和区域网络优势,吸引专业人才,尽快建立规模适中、专业化程度强、服务水平高的国际业务专业队伍和相对完善的产品体系,打通国际业务营销渠道,为本行各类客户办理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外币存贷款、理财产品销售、代理等多种国际金融业务 17 服务。

在中间业务方面,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利用广覆盖、一体化的城乡金融服务渠道网络,迅速发展电子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拓展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服务范围,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的资信业务,开拓重组并购、银团贷款、结构化融资等业务。加强对企业年金、QDII、资产托管、代理证券交易等业务领域的拓展,发展资产托管这一潜力业务,利用银行丰富的客户资源做大做强,构筑中间业务盈利的新增长点。

(三)提高管理水平

1.打造流程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

通过不断对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绩效管理等一系列经营管理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和提升,发挥流程银行的体制优势和内在活力,实施高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构建强大科技支撑平台,促进银行经营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核心竞争力。 2.健全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沈阳农村商业银行要在整体战略规划中通过两个方面来强化经营机制,提高扁平化管理水平。一方面健全激励约束和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完善信息披露和监督机制,实施差别授权,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股东和利益相关者披露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的情况和数据,广泛接受监督。重新设置管理结构,缩短决策链,提高管理效率。

3.丰富营销手段,健全服务体系 18 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巩固优化农村地区网点,保持城乡结合部网点总量稳定,继续优化网点布局,增强辐射功能。进一步丰富营销手段,加大城镇地区自助设备投放力度,大力推广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

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建立健全“三农”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金信卡推广发行力度,迅速提高服务覆盖面。依托单一法人和集中化管理优势,强化“三农”专业化经营管理体系,构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三农”金融服务产品体系,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研发、推广相应的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管理技术。

(四)强化风险控制

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体现“安全为本、内控优先”的要求,构建集中、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加强流程控制,制定并实施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形成覆盖各种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有效平衡风险与回报的内控和运行机制。

1.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贷审批制度。强化授权和授信管理,加强贷款“三查”制度,有效控制新增贷款风险。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密切监测信贷客户动态变化情况,重点关注其财务状况,资信状况,担保情况和发展情景,以降低贷款风险。

2.强化贷款管理和相应责任。严格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19 控制单户贷款额度、存贷比例、拆借资金比例,提高备付金比例、资本充足率和资产利润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等。通过建立和完善贷款管理办法和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贷款管理责任。

3.完善财务和会计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柜面操作风险控制制度等,强化管理,落实责任。

4.加强内控建设。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机构控制,岗位控制,授权控制,程序控制,确保每个部门、岗位、业务流程有章可循。

5.提高资产流动性比例。资金应用充分考虑其流动因素,严格控制存贷比例,提高负债的相对稳定性,防范流动性风险。

(五)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优化员工结构,完善薪酬制度,全方位加强员工培训,并通过“稳健经营、内控优先、全员参与、过程管理”的内控文化环境,以制度约束为基础提高自我约束意识,充分体现出“合规中实现自我进步、合规创造自我价值”的理念,为沈阳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建立多系列、多层级的用人体系 把岗位划分为管理系列、营销系列和专业技能系列。管理系列从低到高划分为初级管理岗位,中级管理岗位,高级管理岗位。每一层次的管理岗位又划分为不同级别,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营销系列全面推行落实客户经理制。客户经理分为公司客户经理和个人客户经理两类,每类又细分为见习客户经理、初级客户经理、中级客户经理和高级客户经理四个层次,不同等级的客户经 20 理负责不同层次的客户同时享有不同有权力和待遇。专业技能系列根据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化,严控岗位数量,重新审定岗位编制,因事设岗。实行竞聘上岗,根据员工的特长、工作能力和业绩确定其岗位。大力招收优秀大学毕业生,引入高素质同业人才,实现人员结构优化。

2.改革薪酬制度,建立多层级的激励机制

改革薪酬制度,实现分配形式多元化,建立具有激励性和挑战性的弹性薪酬机制,充分发挥其基础性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按岗位不同级别,纵向拉开薪酬差距。对于经理级人员以及普通员工要合理拉开薪酬差距,体现管理人员价值,避免平均主义。横向拉开薪酬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性质的岗位不同薪酬。管理系列、营销系列以及专业技能系列要采取不同的薪酬标准和分配方式,营销系列主要同绩效挂钩,而专业技能系列则主要采取岗位工资制度。二是在同一系列中的不同岗位,根据工作内容、风险、责任的不同以及强度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薪酬标准,合理拉开档次。设立特区工资,引进急需的、对银行运营发展有关键作用的特殊人才。引入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方式,把员工的切身利益与我行经营发展紧密挂钩,同时采用文化激励、情感激励以及荣誉激励等方式,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引入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改进传统单纯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考核方式,建立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21 为充分激活在岗人员潜能,促进整体素养的提升,将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上岗资格考试、技能证书年审等形式,保证各岗位的基本需求。通过外部交流、内部讲师带动、鼓励在岗学习,实现人员自我价值提升。通过与专业院校合作开办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适应业务经营发展需要;对于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可组织其到国外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全员普及业务知识,使其熟悉各项产品,从而有效进行营销,改进服务质量,确保农村商业银行顺利实现经营转型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六)资本运作实现跨区域经营

沈阳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后,将立足沈阳,辐射整个沈阳经济区乃至东三省。随着沈阳农村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在开业三年后,遵照监管政策和农信社深化改革整体部署,按照沈阳经济区、省内、省外的次序,通过参股控股、吸收合并和新设机构方式,实现跨区域经营,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发挥规模优势,建设具有综合竞争能力的现代商业银行。 跨区经营被看成解决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瓶颈的“第二次革命”。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尽快达到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中等以上水准、满足各项监管要求,采取多种形式,争取三年跨区经营,五年左右上市。具体方式有:

1.参股控股方式。通过参股控股,一方面可获得参股行的红利,拓宽盈利渠道,分散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可实现客户资源的共享,熟悉当地的市场运行状况,降低合作成本,为并购奠定 22 基础。

2.吸收合并方式。通过并购,可将被并购行的客户资源与网点资源直接纳入经营体系,拓展业务经营范围,实现资源整合,节省大量市场开拓成本,而且也避免了不熟悉新市场的情况而导致的经营风险。

3.新设机构方式。直接设立分支机构,可将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直接移植,避免并购可能出现的磨合期问题。

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在设立初期即按照上市目标征集发起人,规范股权结构与法人治理,严守法律程序,为未来上市夯实基础。在开业后,将积极参照上市银行的经营管理标准,既要严格遵守现代银行的营运准则,又要着力突出自身特色,打造成现代化管理的城乡结合、优势互补、服务社会的零售银行,力争在3年内在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基本达到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标准,具备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基本条件,做好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的准备工作,争取5年内基本达到上市的要求,登陆资本市场。并且上市不是最终目的,通过不同阶段的资本运作,科学管理企业发展各阶段的现金流,从而提高银行经营效率,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以满足农村市场对金融的渴求,实现自身和农村金融的和谐发展。

(七)深化信息技术改革

当今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于银行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深化信息技术对经营管理的支持作用,将科技全 23 面渗入经营管理的每一个层面,全面提高竞争力。

1.业务经营与产品研发。深化信息技术在客户服务、业务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增进技术与业务的相互融合,提升核心产品、品牌产品的技术壁垒,加大网络银行建设的投入。深化信息技术在管理决策方面的应用,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完整、统一的公司客户信息库和功能强大的客户分析工具,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为经营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提高客户营销的针对性和成功率,提升管理决策的速度和质量。

2.行政管理。在深化信息技术在内部沟通方面的应用,增进纵向、横向信息沟通的实时性、有效性,增强银行整体的市场反应能力。引入先进的办公管理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管理效率。将信息技术嵌入绩效考核系统,构建合理的定量和定性考核指标。

3.风险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将风险管理嵌入工作流程,使各项业务规章和授权转化为系统软件中的逻辑门槛,实现对风险管理的硬约束。深化对信息技术风险的管理,科学制定技术风险管理策略,健全技术风险评估和系统运行监控,加强技术外包管理,确保数据和技术安全。

(八)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的无形理念体系,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一个企业独特的价值标准、道德和规范,是企业里不成条文的,但被员工普遍遵循的信念和习惯作风。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领导层发 24 挥倡导、示范、引导、创新功能,把员工的自身价值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同时需要调动各种因素,运用各种手段,厚积薄发,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沈阳农村商业银行将培育和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把追求卓越,打造精品银行作为发展愿景,深入挖掘富有自身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企业精神,提炼先进理念,塑造品牌形象,提高员工素质,在未来发展中建设成为以“和谐同生,诚信共赢” 为自有企业文化的区域特色精品银行。 25

上一篇:农村小学教务工作计划下一篇: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