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入流出如何计算

2023-05-20

第一篇:资金流入流出如何计算

【股票指标公式下载】-【通达信】资金流入流出(最高量、大资金、净流入)

【通达信】资金流入流出(最高量、大资金、净流入)-指标公式源码

CN1:=HHV(V,5);{5日最高量} CN2:=O>C; CN02:=C>O; CN03:=C=O; CN04:=((SUM(V,5)/CN1)); CN05:=IF(CN04>0.3,1,0);{大资金} CN06:=IF(CN2 AND CN05,V,0);{大资金流出} CN07:=IF(CN02 AND CN05,V,0);{大资金流入} CN08:=IF(CN03 AND CN05,V,0);{不明流向大资金} 累积资金流入:SUM(CN07,9); 累积资金流出:SUM(CN06,9); 净流入:(累积资金流入-累积资金流出),COLOR0000FF; 不明流向大资金:SUM(CN08,9),COLORMAGENTA;

【通达信】资金流入流出(最高量、大资金、净流入)-指标公式效果图

(文档来源:若水财经社区)

第二篇:流动人口流出、流入地计划生育管理职责

柳北区流动人口流出地计划生育管理职责

一、全面建立流出育龄人口(农民工)基本信息和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电子档案;

二、认真开展流出育龄人口(农民工)外出前的国情区情、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外出须知、合法维权等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服务;

三、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及时为需要补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人口(农民工)提供方便;

四、加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的孕情、生育和去向追踪管理服务,提高政策生育率,并做好出生人口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

五、为流出的已婚育龄妇女在外出前免费提供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孕检(康检)和药具、咨询等优质服务,对应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重点对象要尽力在外出前落实措施,并及时追查流出的已婚育龄妇女回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对不能按时寄回报告单的采取加强教育和督促约束等措施;

六、根据流入地的要求和本户籍地的需要,适时到流出已婚龄妇女现居住地协助做好落实政策外怀孕补救措施和其他管理服务工作,及时提供和反馈的已婚育龄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七、县、乡两级要确保对流出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财政经费投入到位,并落实流出人口(农民工)实行计划生育的奖励优惠政策规定;

八、建立健全县、乡级两级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及时上网反馈流出已婚育龄人口在流出前的“三查”、生育、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征收社会抚养费等重要信息;

九、落实乡、村两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责任制,认真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责任书和协议书;

十、依托村(居)民自治搞好流出已婚育龄人口计划生育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发动村(居)计划生育协会会员,积极为流出人口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开展亲情帮助活动。

柳北区流动人口流入地计划生育管理职责

一、全面建立流入育龄人口(农民工)基本信息和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电子档案;

二、认真开展流入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免费为流入育龄人口(农民工)开展国情区情、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合法维权等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服务;

三、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督促未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人口(农民工)在规定期限内补办;

四、加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孕情、生育跟踪服务,提高政策生育率,并做好出生人口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

五、为流入的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提供计划生育“三查”、避孕节育、药具、咨询和生殖保健等优质服务,及时准确地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并督促参检对象将此报告单寄回原户籍地的村(居)委会或乡级计生办查验存档;

六、落实属地和相关部门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责任制,将流入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村)居委会和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社会治安、出租屋管理、物业管理、市场管理和劳动用工等相关管理服务工作中去,认真落实综合治理的相关规定、制度和措施,社区居(村)委会要与物业管理、出租屋主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责任书,与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

七、按照常住人口标准预算和落实流入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财政专项经费,并做到投入到位;

八、建立健全县、乡级两级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及时上网提交反馈流入已婚育龄人口现居住的孕检、生育、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征收社会抚养费等重要信息;

九、依法管理,文明服务,切实维护流入人口(农民工)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举益,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免费培训、劳动就业、生活居住、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没有因执法不当而引发的恶性案件和违法侵权事件;

十、依托村(居)民自治搞好流入已育龄人口的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村)和集市、商场、企业,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或组织其参加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协会开展活动。

第三篇: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报告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分为主表和附表(即补充资料)两大部分。主表的各项目金额实际上就是每笔现金流入、流出的归属,而附表的各项目金额则是相应会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或期末与期初余额的差额。建议在实际填写时,先填写附表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毕后,计算出相应的现金流量再填写主表,主表填写完毕后与附表计算的相关现金流量相比,如果不一样,应主要检查主表的相关项目填写是否正确。下面就现金流量表各个项目的填写,做以下简要介绍:

一、填写附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16、其他 一般无数据。

二、填写主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 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

三、填写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四、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五、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六、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汇兑损益

第四篇:信贷资金转换成自有资金流入股市楼市

附件一:

信贷资金转换成自有资金流入股市楼市

时间:2010-3-17 9:11: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去年银监会接连公布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确保贷款进入项目实体。在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的强力监控下,信贷资金挪用到股市楼市的几率已经偏低。

但记者调查发现,企业还是能通过将信贷资金转换成“自有资金”、虚构贸易获取票据承兑金额、夸大贸易额套取信贷资金、通过向子公司注资等形式“挪用”银行信贷资金,使之流向股市和楼市。

而银行也正通过多道“防火墙”尽可能地监控企业的流动性贷款资金用途,避免违规流入股市房市。

信贷资金“入市”路径

企业将信贷资金挪至股市楼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将信贷资金转移到其证券账户,但随着银行严查信贷流向,“顶风作案”几率已降低;二是利用复杂的贸易,通过多次转账套取部分信贷资金,投资股市楼市。

通常,一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会产生大量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原本应收账款可以用于支付应付账款,但在去年信贷政策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有些企业通过申请一笔流动性贷款用于支付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就被“截留”直接投向股市楼市。“这部分流进股市楼市的钱,算是信贷资金,还是自有资金?有些银行认为是后者。”建行信贷部一位资深客户经理指出。

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曾指出,进入股市的信贷资金,主要是通过票据贴现释放的资金以及部分短期贷款。但类似将信贷资金替换为自有资金的模式,在去年信贷宽松的岁月里,的确被相当多企业屡试不爽。甚至有些企业开始刻意制造虚假贸易获取票据承兑金额,或夸大贸易转账金额,将信贷资金套取出来。他们抓住的,是个别银行客户经理仅仅审查信贷资金第一笔转账资金的流向,利用多个账户调动信资资金,躲开银行对信贷资金的审核。

“银行的应对办法不多。”上述建行信贷部客户经理透露。除了不允许客户同户名划转资金,银行要求企业在申请流动性贷款时,必须填写关联交易企业的真实贸易往来状况,作为资金转账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依据。

“关键要看银行信贷人员对贷款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熟悉度,有些企业知道信贷员对企业很了解,就不大敢虚构贸易或夸大结算金额方式挪用信贷资金投资股市。”但他强调说,去年个别企业挪用信贷资金打新股,但考虑到维护客户关系与打新股风险偏低,有些信贷部客户经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银行的最后一道监控底线,就是核查企业投资股市房市的实际资金是否超标。如一家企业只有300万现金存款或应收账款,但投向股市楼市的资金却高达800万元,其中500万元肯定源于信贷资金。

“不过,现在靠项目贷款将信贷资金投向股市房市的情况已经不多。”上述人士说。银行一方面会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按期发放相应贷款额度,一方面监控资金使用方向,要将部分信贷资金从实体经济挪用出来流向股市楼市的几率相对偏低。

但一年期流动性贷款与2-3年固定贷款抵押贷款仍是“高危区”,毕竟银行对这类贷款的审批依据是,企业未来一两年的主营业务现金流与贷款抵押物是否足以抵御呆坏账风险。

三道防火墙

3月初,深圳银监局对个贷业务专项检查,发现20多笔总计1300多万元的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入了股市,涉及的违规机构包括7家银行的21家分支机构,让众多银行成“惊弓之鸟”。“我们领导已要求信贷客户经理必须严格监控企业的流动性贷款资金用途,避免违规流入股市房市。”一家股份制银行信贷部人士透露。这已是一周以来他第三次听到类似的督促。

“现在银行开始严控企业通过贸易支付路径套取信贷资金。”前述建行资深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建行银行系统已有“二道防火墙”严控企业信贷资金违规入市。信贷资金被审批发放到企业账户后的二周内,银行都要调查占据信贷额度60%-70%的几笔贸易资金转账的流向情况;同样的检查,还将发生在贷款发放的每个季度;一旦银行发现企业信贷资金或出现贷款用途申请以外的流向,或有流进股市房市的痕迹,客户经理可以要求客户提前还款。

类似的企业贷款流向监控方式,已有多家银行“效仿”,差别无非是贷款流向的检查时间点不同。第三道防火墙来自为银行提供财务审计的第三方会计机构。他们通过一套账户资金转账的审查系统,通过抽样核查企业是否将信贷资金避开银行监控,转移到股市楼市。

“去年几位信贷部客户经理就到审计机构接受质询,听说他们负责的企业有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房市的迹象,审计机构在抽查他们账户资金流向时发现的。”上述股份制银行信贷部人士表示。还有个别银行将专户管理模式引入流动性贷款监管,以往专户管理只是针对固定资产项目贷款。招行信贷部人士透露:“专户管理能控制贷款的最终流向,基本杜绝企业贷款违规流进股市房市。”

第五篇: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99金融 992262余和成

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资本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已成为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产生于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已成为货币信贷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之一。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目前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双重影响。

一、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主要途径

据调查,2000年底,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总量占信贷资金总量的4.6%。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等企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主要以直接的、合规的渠道为主,中小企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主要是以间接的、不合规的方式为主。从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来分析,银行信贷资金流人股市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银行资金直接流入股市的途径

从企业和银行两方面调查分析,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对证券公司贷款、股票质押贷款、债券抵押贷款为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自2000年2月13日《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出台以来,银行与券商合作较顺利。此项业务既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合法的融资渠道,也为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二是银行资金流入股市最直接的途径是证券公司从银行拆借资金。相对于贷款而言,这种资金来得便当,关键时能应急,是比较理想的品种。三是三类企业(国有、国有控股和上市公司)按规定投资股市,授信额度贷款为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开绿灯,其方式是通过银证转账和提现直接进入股市。

(二)信贷资金间接流入股市的途径

经调查分析并综合有关指标推算,信贷资金间接流入股市占流入股市资金总额的40%左右,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是以非三类企业为主。

1.信贷资金转移给“关联企业”,隐蔽地进入股市。企业A向银行申请的贷款或有贷款企业的自有资金,划转到大股东、母公司或与其有业务往来关系的企业B,由企业B将资金划入投资代理人或证券公司进入股市。

2.信贷资金以“委托代理”形式流入股市。委托理财是很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企业的首选方式。受托代理人或券商会把资金用于新股申购或二级市场投资,其收益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上就是“委托收益”。

3.以“过桥贷款”的形式进入股市。由企业在证券公司存放一定的保证金,证券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向银行申请取得贷款,企业再将贷款划入证券公司进行股票投资。

4.通过购买上市交易的债券、参股证券公司等方式,部分资金转入股市运作。但这类企业对进入二级市场大多持谨慎态度。

5.用承兑汇票等方式轮回套取银行资金后进入股市。企业与子公司、大股东等“关联企业”协定,开具无实物交易的承兑汇票,然后到商业银行贴现,用背书的方式或票据再回购,取得银行资金。将取得的资金部分留作下一次的保证金,每次贴现又派生资金,创造出虚假贷款,以代理等方式进入股市,银行资金成本远低于在股市的盈利率,因此企业可以坐收渔利。

6.非三类企业常用自有资金投资股市,而生产资金缺口留给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担保贷款由于监管和信贷管理制度的缺陷,贷款被变相挪用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7.少数企业通过虚增盈利、货款不入账等方式,逃避信贷监督,以个人名义开户进行股票投资。这部分资金流入股市通常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少数企业采取虚增盈利金额,提取所谓的经营利润作为长期投资而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票;另一种是违反财务制度,利用收贷款不入账或私设小金库截留企业资金以个人名义投资股票,带有相当的隐蔽性。

8.对自然人贷款的部分资金变相流入股市。对自然人而言,信贷资金主要是通过个人综合消费信贷、个体私营经济贷款以及通过证券公司担保将股票质押或存单质押等途径获得的贷款投入股市。

二、信贷资金台规地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积极影响

信贷资金合规地流入股市将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新渠道。信贷资金通过正规的途径流入股票市场将吸纳一定的货币,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越来越敏感。因此,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到股票市场。由于证券公司可用自营股票作质押向商业银行融资,在规定的范围内,质押率越高,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就越多,贷款成为股票后可再质押再贷款,如此循环往复,可通过乘数效应使证券市场的资金供应量成倍增加。不仅如此,由于股票质押贷款的施行,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分割状态被打破,股票质押贷款将通过乘数效应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商业银行将重新具有再贷款的积极性。《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出台后,股票质押贷款业务既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合法的融资渠道,也为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使商业银行增加了新的贷款对象,拓展了新的放款渠道。以2000年底沪、深两市总市值16087.5亿元为基数,平均股票质押率达20%左右计算,此项业务的全面开展将为股市带来3200多亿元资金,至少推动股指上扬15%以上。这对改善银行的资产结构,活跃股市,推动国企改革和支持经济持续发展将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

适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积极影响,这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促使货币和银行的流动性提高。随着2000年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量的快速增加,货币流动性(M1/M2)自2000年初以来呈现出逐月增强的趋势,12月末,货币流动性为39.5%,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此外,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还会引起银行资产价格变动,进而改变银行的流动性,迫使银行调整其信贷政策,并通过信用供给量的变化,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第二,金融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使货币政策的传导会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同时进行,这样会影响商业银行增加放款与投资,从购买证券和增加投资两个方面增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贷款结构调整也改变其资金融通条件,引致金融证券资产和实物资本价格上升,导致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产量提高,直到价格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第三,适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从而有利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供求平衡。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影响人们持有的资产结构,也影响人们拥有财富价值,并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支出。适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必将影响该市场股票的供求状况,使股票价格上升,股指被推升。从而在两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在财富效应作用下,居民以股票形式拥有的财富增长,必然促进其消费的增加和投资的扩大;二是有利于上市公司在一个较高的价位配售股票,增加其募集资金的数量,有利于其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合理的银行信贷资金与股票的相互结合相互转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是从货币理论上看,诸如允许开办个人消费信贷、证券公司进入货币市场融资以及股票质押贷款等业务,皆属于金融制度创新措施,这些措施使证券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更为积极,也将推动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逐步改变为利率。二是在信贷供给过程中,企业大规模从股市直接融资,银行信贷供应资金的机制趋弱,中介机构可以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因而会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从而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加大,也能有效地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

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段市对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从资金来源看,可以分为居民可投入证券市场的增量资金与机构可投入证券市场的增量资金两部分。通过近两年的政策调整,目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证券市场准入权。各类市场主体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给货币信贷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的顺利传导。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增长过程中,收益率的差异会导致资金流向的变化。据推测,200O年股票一级市场平均收益率可以达到20%左右,一级市场集聚的资金量随着新股发行的日趋集中,最高时突破了7000亿元。随着股价连创新高,二级市场上的收益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资金自然会由实际经济领域大量涌向“泡沫”滋生的股票市场,但由于本应投向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流入了股票市场,前两年,面对国内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我国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被削弱。货币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政策传导机制,其关键问题是商业银行在扩大货币投放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结果是商业银行大量的信贷资金从各种途径流入股市,2000年底一级市场上滞留资金7000亿元,二级市场股票流通市值l6087亿元,其中股票市场上新增资金的来源大量是2000年信贷资金增加额,造成银行对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和生产的资金供应不足,大大影响了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和实施效果。

2.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使得中央银行对经济发展所需货币供应量的监测和调控更加困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使得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方面的货币需求发生混乱,这一方面表现为银行业资金平衡难度增加,资金供求矛盾愈益突出,部分金融机构已开始依赖于同业存放来寻求资金平衡,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减弱;另一方面,使银行信贷需求管理难度增加,企业信贷需求由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从实物资产转向虚拟资产,影响了中央银行从实体经济部门获得的货币政策参考信息的真实性,增加了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信贷政策的难度。

3.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信贷政策最大的影响将是误导资金流向,削弱信贷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从银行本身经营来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目标,而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不仅不能给银行带来效益,反而使银行对这部分资金无法进行跟踪监督,必将影响银行对整个资金投向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使银行信贷资金形成新的风险。由于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占用了银行的资金规模,银行对其他方面的投入必定减少,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项目得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及时支持,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实体经济发展的滞后又将影响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国家宏观的货币信贷政策无法得到顺利实施。

4.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主要载体,其实体经济贷款不畅将严重阻碍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信贷资金没有进入生产经营领域,大量流入股市,会形成股市投资一片繁荣和活跃、实际投资却增长乏力的局面,进而形成整个社会资金供给充裕、但实业领域资金供应相对不足的局面。这会削弱银行进一步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的能力,削弱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势必造成银行货币供应的放空和资金需求的大起大落,对尚待完善的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会构成较大的冲击,也使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政策效果削弱。

5.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使庄家操纵股市,影响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秩序。我国证券法明确规定,坐庄属违法行为。如果券商直接或变相地进行循环质押,则证券市场上的信用总量会大幅度扩张(质押率为l/3,入市资金总量将达到最初抵押股票价值的l/2,超出计划资金流入量的50%)。目前在股市上坐庄实际上是在操纵市场,银行作为资金的主要供给

者之一,常常被庄家绑进了利益团伙,从而间接成为股市的操纵者——通过各方的违规和钻空子操作,沆瀣一气地做局和投机,很容易造成整个证券市场的股价体系严重紊乱,资源配置功能受到严重阻碍,最终给证券市场及银行自身埋下重大隐患,进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秩序,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负面影响。

四、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段市监管的措施

为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我们必须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措施。“疏”就是要开辟和疏通投资渠道,依法让合规的银行资金顺畅地进入资本市场;“堵”就是要堵住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中央银行与证监会、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协调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监管。

1.对贷款投向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监管质量。一是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其他信息工具,建立统一的银行信息系统,监控借款人的所有借贷行为,防止出现借款人利用银行间信息传递不畅的缺陷,通过多方借款实现循环质押和循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进行有目的的跟踪,发现有转移资金用途投入股市的企业,就立即进行通报并采取必要的收贷措施,由央行牵头,以同业协会的名义,对其执行停止一年或几年贷款、授信、贴现权利的处罚。二是利用高科技实现交易账户的实名系统,容纳不同的交易机制,实现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风险的实时控制,以及对交易记录的实时控制,并做到信息共享、监管一体,共同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现象进行查处。

2.加强人民银行、证监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进行监管的合力。(1)对流向证券公司的大笔资金实行申报制度,从而减少违规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在当前实行分业监管的前提下,必须加强证券部门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和协调配合,实行联合监管,使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消除监管“盲区”,减少监管“误区”,防止在结合部位银行信贷资金的违规流入。(2)建立健全监管当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度。就信贷资金进入股市而言,一是加强人民银行、证监会高层定期沟通制度,还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区域性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制度。二是建立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实施联合监管,充分共享监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管的职能作用,从整体上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3.依法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进行有效监管。一是尽快制定加强对企业单位买卖股票的监管控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哪些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属违规行为及如何处置,如企业用信贷资金进行生产销售之后的资金来买卖股票是否违规,对已经发放的被确认为违规的信贷资金是否收回。二是依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六条,《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的通知》的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

4.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逐步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一是完善市场运作规则,改善市场环境,健全市场监管制度。二是根据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同时期和运行的不同阶段来制定市场运行规则。三是不断加强金融工具的创新,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住建局安全月活动总结下一篇:主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