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类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15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水产类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剖析改革与实践的内容,分析总结取得的成效。通过教学与课程试点改革,实现培养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的目标,培养过程贯穿产、学、研领域,对提高水产人才的培育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在水产类专业进行推广与借鉴。

第一篇:水产类专业论文范文

水产类高校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办学研究

摘 要:本文以大连海洋大学与俄罗斯远东国立渔业技术大学的合作办学为例,阐述了水产类高校与俄罗斯高校的合作办学现状及对策,以期对我校的中俄合作办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产类;高校;中俄合作办学现状对策

一、 大连海洋大学与俄罗斯远东国立渔业技术大学合作办学现状

开展中俄合作办学,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大连海洋大学从1998年开始与俄罗斯远东国立渔业技术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1999年签署了两校合作办学协议,主要确定水产养殖、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工程及会计学四个专业开展合作办学。2001年开始互派留学生。

(一) 合作形式

1. 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学生

合作双方采用2.5+2.5的办学模式,学制5年。即前2.5到对方学校学习语言和专业基础课,后2.5年回国继续学习专业课。毕业论文用中文和俄文撰写,并用汉俄语进行答辩,两校互派专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平时学习成绩合格,并通过答辩以后,颁发中国和俄罗斯毕业证书。在多年的合作办学过程中,双方感觉如果学生直接去外国学习,外语基础薄弱,很难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也不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在采用的是0.5+2.5+2的办学模式,即第一学期在中国国内学习,之后到俄罗斯学习两年半,后2年在中国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我校与该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以来,每年派出将近20人到俄罗斯留学,迄今为止已经培养了500多名懂水产和俄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中国学生在俄罗斯学习两年半,不仅专业知识有所增长,俄语水平也大大提高,现今这些留俄毕业生活跃在我国的水产领域,有的成了高级俄语翻译,依托自身俄语和专业优势,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中国学生在国外学习两年半,基本过了语言关,又因为生活在国外,培养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些毕业生既懂俄语,又了解俄罗斯国家的文化及社会发展状况,为今后参与中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赴俄留学的学生的质量受到中俄双方的认可,大部分毕业生都在中俄经济教育合作领域工作。这些毕业生将来一定会在中俄经济贸易领域,文化交流乃至政治交往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2. 学校间教师互相派

通过中俄合作办学这一载体,俄方每年派水产专业的研究生到我校实验室实习,同时邀请我校知名水产和食品专家到俄方讲学。我方请进俄罗斯专家到我校讲学,扩大中俄双方教师的沟通和科研合作。

3. 互派辅导员到对方高校工作

中方采取辅导员制,派会俄语的中国老师去俄方担任中国学生的辅导员工作,平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与俄方沟通,同时把相关问题向我校反馈。

(二) 俄方为培养中国学生所做的工作

1. 俄方学校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深入俄罗斯社会,了解俄罗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组织体中国留学生参观俄罗斯老式汽车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大家不仅了解到俄罗斯汽车工业悠久的历史,而且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俄罗斯璀璨的历史文化及独特的民族魅力,丰富了同学们的留学生活,激发了他们在俄罗斯生活和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让同学们更早适应和习惯在国外的留学生活。

2. 俄方成立中国语言与文化活动室,展示中国字画、山水画、扇子屏风、中国乐器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促进中俄大学生之间的中俄文化交流。

(三) 中俄合作辦学课程设置探讨

1. 根据中俄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课程设置时,既要考虑到培养人才要懂俄语,还要考虑合理安排转业课程,课程设置既有科学性又有合理性,以备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赴俄的中国学生第二学期主要是强化俄语语言,俄语授课也分俄语语法、俄语口语、俄语阅读等课程,强化俄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提升俄语语言能力并学以致用。中国学生在俄罗斯学习俄语,有俄语语言环境,更利于语言水平的提升。第三、四、五、六学期每学期大概开设十门课程,教学实习占2周时间。课程设置合理,充分体现了海洋渔业方面的特色。

3. 我校非常重视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注意完善现有课程和开设新课程,优化课程体系,避免课程上的重复。注重中俄教育体系整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4. 课程设置时应考虑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语言文化方面,不仅学习语言,还要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和社会,给中国留学生提供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

5. 俄罗斯国立远东渔业技术大学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前远东地区唯一拥有水生生物繁殖与培育生产技术科研与教育中心的机构。学生可以与从事海洋动物区系培养的科学家一起,在这中心进行实习。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并由相关的俄语老师负责教学实践,组织中国留学生结合实践活动撰写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提高中和俄合作办学教学质量。

6. 教材问题,赴俄留学的中国学生,上俄语课有专门的俄语教材,专业课教材是教师自编教材,中俄专业课教师应共同编写专业课使用的教材,用中俄文注释有益于中国学生更好地理解俄国教师授课内容同时扩大中俄教师间的科研合作。

二、 大连海洋大学与俄罗斯远东渔业技术大学合作办学对策及建议

(一) 加强语言培训

1. 出国前的语言培训:按照中俄合作办学培养目标要求,一般赴俄留学生应是俄语考生,但目前国内开设俄语课程的中学减少,中学学过俄语的人数不断下降,所以对赴俄留学生加强出国前的语言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出国前前半年刚入校适应国内的大学生活,在学习专业课同时,加大俄语语言培训。俄语课主要开设俄语基础课和俄语口语课,主要是加大语法的讲练,俄罗斯的老师直接用俄语讲授语言,有的学生以前是学英语的,俄语为零基础,以前学过俄语的俄语听力、口语也不行。学生俄语零基础,避免学生学习俄语上出现的困难,加大俄语语法的学习。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语言基础,所以语言能力的培养占教学计划的比例很大,无形中降低了人才培养标准。俄罗斯联邦教育署要求赴俄留学的学生俄语水平必须达到对外俄语等级水平测试一级标准。所以给赴俄学生打好俄语基础就显得极为重要。

2. 回国后的语言培训:中国学生大三时返回中国国内学习相关的专业课,课程设置中没有俄语课,毕业时学生用俄语答辩时,大部分学生把在俄罗斯学习的俄语基本上都忘了。学生的俄语论文指导,俄方专家到中国国内时才接触到论文,一般是论文答辩前1~2天,有些仓促,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建议提前一年制定俄罗斯的指导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跟俄罗斯的指导教师联系,提高论文水平,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有中国的指导教师。

(二) 提升办学质量。中俄双方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同时,认真组织实施,研究使课程体系教学研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保证教学质量。增设法律课程,使中国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俄罗斯文化、法律等相关课程。

(三) 提升提升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多样化现在合作办学只限于本科层次的联合培养,应提升办学层次,开展相关专业的硕士培养模式及博士而培养模式。我国与俄罗斯联合办学有三个层次,本科层次、本硕连读层次和研究生层次。联合办学的学制有4年,有5年可以探讨2+3,1+4等办学模式。可以拓展合作办学学制与专业范围,通过合作办学中俄高校资源共享,

(四) 保障提升教學质量的措施

教学计划制定后,双方应隔2-3年相关教学人员商讨讲学计划课程设置是否与时俱进,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中俄合作办学的专业设置一方面应考虑引进俄罗斯高校的优势专业,另一方面应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了解市场需求,合理设置招生专业,保证人才的培养符合市场的需求。

三、 结束语

俄罗斯是科教大国教育水平位于世界的前列,开展中俄合作办学,可以引进俄罗斯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强了我校的学科建设。中俄合作办学是大趋势,对我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开展中俄合作办学,积累了办学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利于为我大连海洋大学在中俄合作办学过程中提升了学校在俄罗斯的知名度,在国内的水产类高校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我国的水产领域及科研院所提供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级翻译人才。中俄合作办学蕴含巨大潜力,有利于我们开阔国际视野,加大全球竞争力。培养出复合型俄语人才。

通过中俄合作办学,借鉴俄罗斯有意的办学和管理经验,不断探索中俄合作办学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宋立权.北疆高效中俄合作办学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2).

[2] 刘芳.简述中俄联合办学的历史与现状[J].理论观察,2008(1).

[3] 宋丽荣,王书武.中俄合作办学策略思考[J].黑河学院学报,2010,1(1).

[4] 车永宏.中俄边境高校俄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院学报,2015(3).

[5] 赵晓彬.中俄联合办学的相关问题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7(1).

作者简介:

崔钰,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作者:崔钰

第二篇:水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总结

[摘 要] 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剖析改革与实践的内容,分析总结取得的成效。通过教学与课程试点改革,实现培养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的目标,培养过程贯穿产、学、研领域,对提高水产人才的培育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在水产类专业进行推广与借鉴。

[关键词] 卓越农林人才;水产类;培养模式

[资助项目] 福建省2017年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水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库建设”(FBJG20170115)

[作者简介] 鲁康乐(1986—),男,山东临沂人,博士,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

卓越农林人才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关键,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人才培养要求,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目的是立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系统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优秀综合素质,较强的创业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能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应用型人才[1,2]。

水产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专业是理论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的能力[3,4]。现代水产企业正不断转型升级,逐渐淘汰低学历、低技能人员,而对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好的水产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日益扩大[5]。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地处海峡西岸,对于高质量水产人才的培养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政策优势,肩负着“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人才培养任务。因而,水产学院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宗旨,把在新形势下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优秀实践能力的水产科技人才作为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目前学院以构建了多种培养模式,主要措施如下。

一、改革传统教学,推进“3+1”培养模式

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是培养水产卓越农林人才的关键之一。卓越人才培育计划要求学生最后一学年进入创新基地、实验实习基地,在基地技术人员和学校专职教师共同指导下,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生产管理、技术服务或研究开发。通过卓越人才培育计划的实施,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水产养殖技术,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技能或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与大中小型生产企业合作,根据企业不同的用人需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力、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助力每个学生的成长。

在这个实施过程中,针对我院水产类的三个专业,即“水产养殖”“动物科学”与“渔业科学与技术”的不同专业特点,挑选实力强、口碑好的水产养殖、水产饲料等企业,与企业方面就实习岗位开展多次的讨论,得到充足的实习岗位;然后,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确定每人的实习岗位与职责。实习生到岗之后,企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力、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并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同时学院指派校内导师,负责审核培养方案、培养过程与效果评估。近3年来,以这种模式分别与正大集团、澳华集团、粤海集团、海大集团等水产知名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合作。

二、课程体系与授课形式改革

根据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我校特点,对水产养殖学专业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以“面向农业、面向海西、面向海洋”的现代水产教育理念为引导,突出集美大学“重基础、强实践、能创新”的教育特色,以行业和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以现代水产专业知识为主线,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由5个模块组成,即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教育模块、集中实践模块及个性化培养模块。(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外语、数学、计算机、体育、政治、人文与自然科学、水产通论等课程,以学校统一开设课程为主。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具备大学生的政治和文化素质、基本外语交流能力,并对水产业有初步的了解。(2)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以自然班为单位开设,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生命科学有整体的认识,了解生命、环境、化学的相互融合,为水产类专业课程打好宽厚而扎实的基础。(3)专业课程由专业核心課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组成,是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必须修读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鱼类学、鱼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生动物免疫学等。以自然班为单位开设,为将来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4)集中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海藻栽培实习、水生生物增养殖实习等,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加强对生产的认识。实习主要在一线企业中完成,由专业老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联合指导。

在授课形式上,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参与部分与企业联系紧密课程的授课,如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学、水产动物保健品的开发等,把前沿的生产管理知识引入课堂,把最实用的实践技能教给学生。

三、校企密切合作、设立企业卓越人才班

为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建立,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我院与行业内企业共同开办虚拟学习班,促进农林人才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深度链接,培养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农林创新人才。我院在2018年,分别与福建粤海饲料有限公司、福建海大饲料有限公司、厦门市新荣腾水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了“粤海卓越人才”班、“海大卓越人才”班、“新荣腾卓越人才”班。以学生自主申报为主,学院推荐为辅,并交由企业审核招录等过程,招录学生。卓越人才班的培养方案由合作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制定企业特色的培养方案,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审核。

四、利用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能力

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每年定期举办导师见面会,开展本科生进实验室活动。以导师的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新项目为依托,让学生切实参与科研活动,以强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实施三年来,有近百项科研思路得到校级及以上项目资助,直接受益学生近300人。此外,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的各项赛事,在全国大学生水族造景赛、全国海洋知识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10-03-01)[2017-07-14].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韩英,陈松波,刘敏.农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水产,2014(1):1-3.

[3]赵文,蒲红宇.通过生产实习实现水产养殖学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的应用型转变[J].中国农业教育,2008(4):44,60-61.

[4]王有基,颜明艳.农学专业的特殊性及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以水产养殖专业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S1):237.

[5]杨奇慧,谭北平,张健东,等.“水产养殖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8):150-152.

作者:鲁康乐

第三篇:水产类生物统计学课程特色建设与教学改革

[摘 要]水产生物学科是门实验性的学科。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生物统计学课程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与方式需要改革。水产类生物统计学课程特色建设与教学改革对策,可以从课程设置、学生思维方式培养、教学内容与方式、考核方式、课程建设几方面进行。

[关键词]水产;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规律的学科,属于数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学科。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生物学领域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并对数据分析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1]生物统计学是生物类、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食品科学类、水产类、环境科学类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尽管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述上,各专业相差不多,但在有限学时内具体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在例题、习题的选择与编写上,在试验设计方法等问题上,不同专业差别还是很大的。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从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从培养能够继承和使用知识的人才转向培养能够发现和创新知识的人才。[2]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给高校课程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水产学院申博增硕的成功获批,针对水产类专业的生物统计学课程特色建设与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置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现有三个专业,即水产养殖学专业、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和海洋科学专业。作为一门重要的应用数学,多年来生物统计学一直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普遍应用于各专业的毕业试验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中,其在水产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各专业在本门课程的设置上并不一致,如教学大纲不一致、授课学时不一致、授课方式不一致、考试方法不一致、授课学期不一致等。不同专业的授课教师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与交流,这不利于整个水产学科的发展,也不利于课程的后续发展与建设,更不利于硕、博课程的衔接与深化。

(二)教学内容与方式

首先,生物统计学应用数理统计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进行演绎和归纳,涉及概率论、统计学、生物学及它们的综合应用等多方面,概念多、公式多、数据多,一些内容较为抽象,很多学生对该门课程有畏惧心理。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较难,表现在概念难以理解、思维难以展开、问题难以入手、方法难以掌握、习题难做,因此对本门课程缺乏兴趣,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由于课堂互动少,与水产科学实践联系不紧密,教师过分重视教的过程,学生不能亲自体验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因此学生难以深刻理解统计学的本质原貌。

其次,在教材的选用上,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名的教材很多,但大多仍是基本沿用数学专业的教材体系,数学学科性太强[3],重数学理论,轻水产应用,数学与水产不能相互融合。以《生物统计学》为名的教材也较多,如杜荣骞的《生物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4]、明道绪的《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5]等,其编写主线都是先概率、后统计、再试验设计。这些教材较传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更加合理,充分考虑了授课学时的安排,少概率、多统计;理论部分恰到好处地压缩,应用部分适当加强,在实践中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我们曾采用杜荣骞主编的《生物统计学》,虽然其强调了在生物科学上的应用,但其例题和习题多为以动植物的遗传、变异为主,需要有较好的生物知识,对水产学科来说有些脱节,学生在学习了较难的理论后难以具体化、形象化,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

最后,为了应付传统的单一笔试的考核方式,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学生把精力都放在了记背公式、过程的推导和演算当中,忽略了对知识背景的理解,如果题型一变,马上不知如何解答。一道简单的方差分析就要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考试信息量受到限制,这些考试内容在学生以后的计算机应用中又基本用不上,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课程改革对策

(一)课程设置改革

为充分利用教学与教师资源,我们将课程更名为水产生物统计学,并作为院级限选课提出,强调了本课程在整个水产学院各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性。课程采用统一的课程名称、课程号,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考核,课程学时设置为4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学时为36学时,实验上机学时为12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为3∶1,基本保证了该门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对多数高校而言,一般设置为40学时或更少)。为了保证本课程先修课程的顺利完成,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且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相衔接,授课学期设置在第六学期较为合理。

(二)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上,应注重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广东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教学型为主的大学,而水产学院在学校的发展中扮演着教学、科研并重的角色。水产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基础强、实践强的学科,在学时较少、学科研究日益深入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应用”,是生物统计学教学与实践的主要内容。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就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为出发点,科学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技能,发展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力。首先,在知识的传授上,要“两少两多”,即“少概率、多统计;少理论,多应用”。学习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要比学习这个方法本身如何统计更重要。现在的统计方法,都可以由很多专业的统计软件来完成,甚至你只要知道用什么方法,怎么输入数据,一个菜单就搞定了,也就是说,不管你方法对不对,总会有结果出来的。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分析的能力更为重要。

(三)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

1.强化海洋、水产特色

根据水产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与课程体系特征,我们以海洋水产类试验方案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等为课程应用导向,突显海洋、水产特色。我们以蔡一林、岳永生主编的《水产生物统计》[6]为教材,以各专业教师科研实践的实际案例为补充例题及习题,深入浅出地介绍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并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如何合理有效地获得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推断的原理和方法。由于与专业紧密相连,举例对象学生熟悉,这自然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

2.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除基本统计原理外,我们根据各专业实践在有限的课时内优化教学内容。概率论是整个统计的理论基础,在教学上要注意讲清概念、减少理论,加强引导。在概念的讲解上,要注意深入浅出,简明易懂。对于一些证明推导,则可以适当略去,只要说明问题的背景、来源、结果及应用的方面即可。在统计上,要加强对基本统计理论的讲解。基本的分布、方差分析、简单的相关和回归基本就解决了水产学科本科教学、科研的大多数问题。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解决10%的问题而去花90%的时间。此外,一些简化公式都是为了手工计算而设计的,由于可以使用电脑完成计算,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略去。

3.改革教学方法

水产生物学科是门实验性的学科,很多生物学现象及其原理都是在试验中发现,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得出结论的,因此,试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的正确、可靠与否。本课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1)在理论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①从各专业的背景出发,建立抽象理论与学生熟悉的具体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研究,使学生掌握各种试验模型的假定及其应用。②采用探索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由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使得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采用课外阅读文献、课堂评述等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奠定基础。④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除具有一般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特点外,还要根据本课程特点展示数据的动态分析过程,尽可能使课件融教学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2)在实践教学中,分三个层次进行实践性教学。①通过试验设计的方法练习,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理解的基础实践。②结合专业提出课题,由学生组织设计及分析,并进行课堂讨论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践。③根据专业,由学生自行选题、设计并分析推断的研究性实践。

4.切实用好“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日益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7]它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把文字、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媒体结合起来表达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实现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实践中,“多媒体”的“多”往往被单一计算机取代,多媒体课件也往往成了简单的PPT演示。笔者曾在《浅谈高等教育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8]一文中,阐述了现代多媒体教学在带来利的同时其弊同样不可忽视。就生物统计学的多媒体教学而言,其概念多、公示多、统计计算过程烦琐乏味,计算机的应用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黑板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在教学中笔者就曾发现,学生对统计量不知道怎么书写;重要的推导过程在多媒体课件中一闪而过,跟学生的认知思维衔接不上,这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厌恶感,使学生不能跟着教师的节奏学习。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此外,要注意生物统计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学科(它们强调计算机的模拟功能),生物统计学多媒体课件必须同统计分析软件“链接”。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普通计算器、Excel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是较为适合的本科教学统计软件。也许大家都忽略了普通计算器的应用,实际上,在任何一台Windows机器上,程序的附件中都有一个计算器,这个计算器虽然不能进行复杂的统计功能,但对于统计中经常用到的统计量基本都能够计算。此外,在电脑上机课上,可以重点介绍Excel的统计功能。严格说来Excel并不算是统计软件,而只是数据处理工具。但它几乎是每台电脑上装机必备的软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Excel统计功能的学习能为他们以后从事非专业统计工作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专业统计软件采用SPSS软件,由于该软件不需要编程,因此学生较易接受。除了课堂涉及的统计方法外,这些大型软件包的一个主要好处就是菜单丰富,功能齐备,只要有一本参考书,学生就可以方便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

最后,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充足的学习资料和多样的学习方式。比如西安科技大学的生物统计学网站,除了具有精品课程的内容外,还在“参考资料”栏目内设有“教学篇”、“人物篇”、“历史篇”、“故事篇”、“软件篇”、“应用篇”等内容,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通过学生反馈来丰富学习资料。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成绩考核是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中,学生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计算公式的背诵和数学计算上,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对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要改革考核方式,除笔试外,还应增加电脑上机考试。笔试部分应加强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不要求背条文、记大量的公式,也不要求繁杂的计算。电脑上机考试部分,应让学生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和原理,选取合适的统计命令进行统计运算,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这样就能将学习、考核和应用真正结合起来,既解决了学生死记硬背的问题,又加强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了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

四、课程建设

在课程的建设上,应注重两点。一是加强师资建设,以讲授本门课程的教授、博士作为课程负责人,建设教学梯队,以研带教,以较辅研;教师定期学习讨论,编制更符合水产学院研究特色的教学例题、习题。二是将这门课程作为学生一生的课程,即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习阶段都要开设本门课程的后续,形成一个完整的统计学学习链条,使本门课程能真正服务于水产学院的教学、科研。

[ 参 考 文 献 ]

[1] 苗永旺,刘学洪,苟潇,等.《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探讨[J].家畜生态学报,2012(1):107-110.

[2] 李培英,孙宗玖.草业科学专业田间试验附生物统计教学改革设想[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4(7):186-188.

[3] 徐林.经济学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08(35):929.

[4] 杜荣骞.生物统计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6] 蔡一林,岳永生.水产生物统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7] 江峥嵘,李克东.关于开展多媒体创作工具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1999(4):18-20.

[8] 张静,汤保贵.浅谈高等教育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5(增刊):43-44.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张静 王忠良 王学锋 颜云榕 张健东

上一篇: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下一篇:宪法制定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