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发展论文

2022-04-16

摘要:伴随水产养殖技术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逐渐变革,然而当前我们国家的水产养殖技术和西方发达国家对比而言依然有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正处在发展时期,依然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发展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发展论文 篇1:

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摘要:近几年内,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养殖池塘由于水质恶化而导致大面积死亡的情况的偶有出现;集约化、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急剧增加,病害大量爆发。水产养殖和水资源密切关联,水资源的有限性严重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所以,水产养殖水体的净化和重复运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本文就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发展;应用

1 引言

伴随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性增长,在生活用水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很多城市增大了对于地下水的抽取力度,然而地下水是一种回复时间比较久的水资源,其较长的循环时间是人们所无法接受的,同时地下水是地壳最为关键的构成部分,过度的抽取对城市地质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更有甚者还发生了地陷等问题,上述事故的发生严重危及到了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从目前我们国家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来看,伴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以及市场诉求的不断提升,国内的水产养殖行业在最近几年时间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此种发展不仅仅展示在水产养殖业范畴的拓宽,更加展示在水产养殖品种的增加。伴随水产养殖事业的不断发展同样引起了食料品种的增加,其便造成了水产养殖水体污水源的增多,对于水产养殖的水处理发起了巨大的挑战。

2 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

伴随社会水平的逐渐提升,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带来了非常大的隐患,有很多水资源较为稀缺的城市正面对着非常大的考验。以往的水产养殖技术对于水资源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同样造成了人们在水环境问题层面的争论,水产养殖废水当中所包含的代谢物、粪便以及固体废弃物等等均会对于附近的水体环境产生相应的破坏。唯有改良水产养殖技术,才可以达到“绿色、无污染、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目标,其是水产养殖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大力发展水循环养殖技术的关键便是如何才能更加合理高效的运用水处理循环技术。在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当中,水产养殖技术具备废水当中低有机物与高氨氮等两个极为显著的特点。唯有合理运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当中的营养成分才可以实施对应病原体的解析与溶解悬浮物的处置。

3 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3.1 物理技术

充分考虑水体当中污染物的物理特性,能够运用过滤、曝气以及沉淀等技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标。

(1)曝气

曝气便是对水体进行增氧,将水体当中的氮气等毒害气体排出去。其主要有以下两种解决方式:第一,水体静置48h;第二,经过机械搅拌实施增氧。如果用自来水进行水产养殖,首先便需要将水静置一定的时间,如此才能够去除掉水体当中的毒害气体。接着经过水轮式的增氧机使得池塘中的水体实施上下层的对流,有助于增加溶解氧,此时有害气体的外排便能够达到改良水质改良的目标。除叶轮式的增氧机以外,还有水车式的增氧机,此类增氧机大都运用于养鳗,此类机械增氧的形式能够将池塘底部的淤泥翻出来,进而搅拌整个池塘中的水体,达到上下层的循环流动,尤其是在酷热的夏天,浮动植物光合作用会释放非常多的氧气,如此上层水体中溶解氧便会逐渐趋于饱和。

(2)过滤和沉淀

过滤大都是运用于清楚掉水体当中的部分固态废物又或是部分较大的水生生物。最为常见的过滤装置主要有压力过滤器与机械过滤器等等。运用沉淀的方式,大多是因为水体中的悬浮物往往会附着于鱼鳃上,造成呼吸受到影响,如此便会造成水体黏滞性和浑浊度的提升,最后严重阻碍了鱼苗的孵化,因此往往会设置蓄水池首先实施沉淀处置。

(3)泡沫分离技术和磁分离法

泡沫分离技术同样是一种运用比较多的方法,在市场中能够看到非常多的基于此机理所制造的浮选分离器,其可以向水体中通气,如此水体外表的部分物质便会逐渐被一些细小的气泡所吸附,接着漂浮于水面上产生泡沫,最后将水体当中的部分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等完全清理出去。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此类技术并并不能够运用于淡水环境中,大都运用于水体盐度超过5%的海水当中。磁分离法在当前是一种全新的水处理技术,其充分融合电磁工作机理,可以将水体当中诸如重金属离类的污染物实施电磁分离。

3.2 化学技术

现阶段,水产养殖水体处理的化学技术主要有臭氧氧化技术、化学絮凝技术以及紫外照射消毒技术等等。

第一臭氧氧化处理技术。因为臭氧具备着非常强的氧化能力,其在水产养殖系统的消毒与净化水质过程中有着大量的运用。根据相关资料可知,臭氧对于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总氨、化学耗氧以及亚硝酸氮等有着非常好的去除成效,去除效率依次是13.6%、31.1%与35.4%,同时可以影响细菌的生长,推动藻类生长繁育,增加叶绿素的含量;即使臭氧能够获得较好的水处理成效,然而臭氧残留却有着较大的毒性,需安装相应的去除残留设备,往往运用活性炭清理留臭氧。臭氧能够有效减少膜污染,造成微生物细胞液的溶出,同时为反硝化提供相应的碳元素,同时还能够消灭丝状菌,避免污泥膨胀,较少的臭氧投放量能够推动污染水体中颗粒的加大程度,推动絮凝。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状况科学高效的应用臭氧处理技术。

第二,化学絮凝技术。其工作机理便是在水体中投入化学药物和污染物发生反应,同时产生沉淀析出,从而被吸附、浮选分离出水体又又或是水体当中污染物被转化成无毒害的物质,进而实现水体净化的目标。

第三,紫外照射消毒技术。紫外消毒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能够杀死病菌,其具备着成本费用较低与不会形成任何毒性残留等其他优势。依据有关数据可知,60mW?s/cm2~75mW?s/cm2的剂量能够破坏0.5mg/L的残留臭氧。运用紫外消毒技術的时候,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并不完全一样,其所需要的UV剂量也并非是完全相同的。紫外照射消毒技术大多运用于水产养殖病害的预防与治理,安装紫外照射消毒装置大都是以消灭水体当中的病原体为主导,借此实现净化水体的目标。

3.3 生物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现阶段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术。此技术对环境友好、成本费用相对较低,能够运用于各式各样环境的水域,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水处理技术。其最为重要的优势便是极少运用不可再生能源与材料,同时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1)微生物净化剂法

运用部分微生物将水体又或是底质沉淀物当中的氨氮、有机物以及亚硝态氮等物质进行吸收或分解,转变成无害又或是有益的物质,而实现改善水质、净化水体的目标。此类微生物剂具备高效、安全以及可靠的优势。当前,此种微生物类型非常之多,其被统称为有益微生物菌群(EM菌),其主要包括蜡状芽孢杆菌、东江菌以及消化菌等等。在运用有益菌时需高度关注:不得与消毒剂又或是抗生素同时运用,运用以后的3天时间内不得换水又或是降低用水量。

(2)水生植物净化法

水体当中磷、氮的转化能够在池塘中种植适量的水生植物,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由水体与淤泥当中吸收、消化非常多的无机养料(比如: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氨等等),进而优化水体理化环境与生物构成,改善水体平衡。在池塘当中能够种植的沉水微管束植物主要有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以及菹草等等,在池塘、河沟当中能够种植菱、蕨菜、莲藕以及茭白等水生蔬菜,同样能够在水面上放养适量的浮水植物,比如水葫芦、浮萍等等。

(3)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技术大都是运用附着于填料外表的生物膜对于污染物的吸收、降解而实现目标的,其在养殖废水封闭式循环处理过程中有着大量的运用。当前,发展相对完善的生物膜技术主要包含了:生物转盘、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装置以及生物流化床等等。

3.4 增氧技术

水产养殖水体非常容易遭受外界各式各样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水质如果出现改变,发生严重的污染,便会对水体中所养殖的动物造成直接性的影响。水中不一样的含氧量对于养殖动物的生长情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能够按照具体的要求,调控不一样的含氧量。

(1)纯氧增氧

此类增氧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形式:第一,氧气瓶纯氧;第二,液体氧气罐;第三,纯氧发生器。无论运用何种形式增加氧气,其运用效率均不会很高。最高仅可以达到大约40%,此比例是非常低的,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若长时间运用以上几种形式进行增氧,必定会导致水产养殖户发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需要以此为基石逐渐引入专业型的设备以更加高效的运用设备当中的氧气。目前,运用比较多的便是压力过饱和法,在高压容器当中使得水气全面混合,在高压环境下使得水体达到相应的饱和浓度,释放至正常压力下的养殖水体,变成普通压力下的过饱和溶解氧水体,以分子的方式渗透进附近水体,实现增氧的目標。采取此方法氧气的运用效率能够达到90%,有了较大程度的加强,养殖密度能够达到100kg/m2。

(2)微气泡增氧

微气泡增氧是以氧气增氧为基础经过改良而获得的,加强氧气的运用效率是人们所高度重视的内容。微气泡增氧技术大都是以形成微气泡技术为重视基础,探讨氧气气泡在水中的产生至溶解的环节,经过收集不一样的数据,以明确相应氧气气泡的大小。以此为基础所产生的微气泡增氧技术,有助于加强增氧工作的效率。

4 结论

目前,我们国家面对着非常大的用水负担,地下水资源大量运用,地质环境日益恶化,若想确保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平稳与国民生产总值的逐渐提升,整治水污染、加强水循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全新的态势下需要达到对于水养殖业水污染问题的解决,便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经过运用物力、化学以及生物等治理技术,才可以更加好的完成污水处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兴国.新型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科学养鱼,2014(02).

[2]周子明,李华,刘青松,等.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物填料的研究现状[J].水处理技术,2015(12).

[3]刘长发,晏再生,张俊新,等.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5(06).

[4]章星异,朱环,李怀正,等.水产养殖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处理技术,2010(01).

[5]刘凯,方涛,冯志华,等.藻类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进展[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

[6]黄世明,陈献稿,石建高,等.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其开发与应用[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6(11).

作者:方康

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发展论文 篇2:

浅谈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 要:伴随水产养殖技术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逐渐变革,然而当前我们国家的水产养殖技术和西方发达国家对比而言依然有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正处在发展时期,依然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现状;趋势

1水产养殖概述

水产养殖所指的是在人为调控之下的繁衍、养育以及获得水生动植物的生产行为。其大致涵盖了在人工饲养环境下由苗种培育成水产品的整个环节。

2 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

2.1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

伴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物联网水产养殖技术已在上海、江苏、北京以及天津等地区进行了部分试点工作与运用。当前,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环节的运用大致展示在以下几个层面。

(1)水环境监控

其和农业物联网在大棚种植里面的运用相同,运用传感器来检测池塘水里面的溶解氧、氨、pH、亚硝酸盐以及氮等其它相关的指标。经过无线传递同时转换处理以后,将有关信息与数据传输至养殖户中。养殖人员经过监控终端、手机以及电脑等方式均能够即时掌握养殖环境的具体情况,无需到现场进行评判同时运用相应的措施。

(2)区域管理监控

对于养殖水域的管理监控大致涵盖了养殖水域内的气象环改变以及安全生产的监管。

(3)動物生长情况监控

经过创建数字化的管理体系,合理的针对养殖水质情况、饲料投入的数量、养殖的密度等相关的参数实施分析,同时按照最终的分析结果实施分类、分塘、差异化的管理。

(4)产品储藏、运输、加工过程监控

物联网能够针对产品的养殖、加工以及出售等环节实施全流程的追踪。仅需要在产品包装里面植入相应的标签代码,便能够经过查询系统,针对产品相关的信息实施检索。顾客在购置水产品的时候,如果有存在疑问的,仅需扫描二维码,便能够获悉此产品的养殖地、次号、责任主体、生产的日期以及具体的联系方式等大量有缘的信息,以确保顾客能够了解产品的来源,寻求责任主体。

2.2 水体净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

(1)物理方法

当前,水体净化运用最多的物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纳米技术与材料的运用、物理过滤、水底微孔管道增氧技术与耕水机、泡沫分离设备等等。

(2)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对于净化养殖体系里面的水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般而言,生物处理运用硝化细菌把亚硝酸盐与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消除水体里面的亚硝酸盐、有机物以及氨氮等其它的毒害物质。当前常见的生物方法主要以下几种:藻类净化水质、生物滤器、运用微生物制剂、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

(3)物理化学方法

在较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下,水体里面不但含有理化性质的致病因子,同时还有较多数量的致病菌。其不但会耗费非常多的水体里面所具有的溶解氧,同时还会养殖造成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水体净化体系里面大都配备了消毒杀菌设施,运用化学、物理的方式降低致病因子对于水产品所造成的影响。最常用的消毒杀菌设施主要有化学消毒器、紫外线消毒器等等。紫外线消毒器所起到的消毒功效偏弱,然而其副作用非常之小;化学消毒器能够收获较好的消毒成效,然而若运用不适或许会对养殖水体产生二次污染;臭氧消毒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因为养殖生物在水里面形成了非常多可变的要素,运用方式也会由于养殖对象的不一样而进行转变。

2.3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

水产生态养殖所代表的是在相同的空间里面养殖多个类别的生物,按照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循环规律,同时经过相应的科技方式,使得不一样生物间能够实现互相推动、共同成长,达到区域内所有生物之间的及生物与环境间的稳态,进而推动水产养殖获得更加多的经济收益。当前的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生态平衡具备相应的区域范畴,其能够在某个区域内产生较多的生态稳定,或是水平的空间、垂直的空间,又或是多维融合的空间,所有的生态平衡均需要达到各自产生的要求,所有的层次空间均具备相应的生态环境,存在着具体的生物个体。

(2)生态平衡的环境是各类物种可以长期繁育生息,在相同的时间里面所有的生物个体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生长状态,恰是因为这样的生生不息,以使生物链获得传承,生物类别本身对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具备相应的控制能力。

(3)生态维持平衡,需要所有生物体间的生物功能完整定位,也就是由生产人员、顾客以及分解者等生物类群一同来达到生物代谢,以使生态系统里面的能力与物质获得循环。

(4)生态系统里面的生物体能够实施自我调节,同时可以适应外部环境细微的改变,大致展示在:所有生物本身对于区域内的密度进行调控;不一样生物体间的数目调整;生物体能够按照外部的环境进行对应的调节。唯有维持水域的生态稳定,维持能量与物质的有效循环,才可以推动水产养殖业的长期性发展,若违背了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大肆的开发、破坏,必定会遭受大自然的处罚,水域便会将所积累的伤害完全反馈给人类。

2.4 PCR-DGGE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

(1)监测微生物

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存在了较长的时间,微生物群落是动物长时间进化的必然性结果,其和机体自身的营养要求、免疫能力等都有着非常大的关联。例如:海水鱼的肠道菌群具备合成维生素、分泌胞外酶以及分泌肠毒素等其它功能,如果体表微生物与肠道微生物群落架构出现改变都或许会造成动植物生病,又或是死亡。

(2)分析微生物多样性

当前,有着非常多的与DGGE技术在水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有关的报道,然而对于水产养殖体系里面微生物群落架构的探讨相对较迟晚。经过相关的研究可知,水产品尤其是幼苗阶段的产品体内所具有的微生物群落架构会遭受对应的水体微生物所产生的影响,然而水体微生物的改变同样会对水产品的生存率与品质造成巨大的影响。

3 水产养殖技术发展趨势

水产养殖业在未来的十年时间内将会面对多个层面的挑战,流行病与鱼病的预防、品种变革、开发满足营养与安全要求的适用饲料、养殖设施、水质管理、育苗以及养殖技术等其它相关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目前的水产养殖业在一定范围的领域之中均需引入分子生物技术以及其他较为先进的技术。生物水产养殖技术能够被理解为将生物学有关理论合理的应用至水产养殖的所有领域之中,以增强其产量与经济收益。生物多样性的公约将生物技术概括为“被运用在生物体、生物系统以及其他的衍生物中,其最终的目标便是为了能够开发出全新的生物体又或是转变其形成环节所有相关的技术”。生物技术涵盖了非常广的运用范畴,其能够用于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制造与监管。即使部分生物技术的名字听上去非常的新颖时髦,然而非常多的生物技术其实早已被人们所运用。例如:人工授精与发酵技术等。现代化的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水产养殖技术里面的生物技术和农业里面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有着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伴随知识的大量的拓展,水产养殖业需要有更为合理、安全的生物技术,其对于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提倡生物技术对于确保人类粮食安全供应、消除贫困、提升收入发挥巨大作用之时,还需要考虑到在水产养殖中运用生物技术或许会引起的负面影响,怎样保持野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及全新的技术对于经济与社会所产生的潜在影响等等,以完全负责的态度去分析与运用此技术。

4结语

需要针对生物技术在水产養殖层面的运用实施深入的探讨,不一样区域的科技研发者与生产人员之间需要实施全面的沟通、讨论,试验和归纳,其有利于推动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洪波,杨龙祥,朱琦.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報:自然科学版,2011,31(1):1–9.

[2]唐黎标.我国水产养殖污染的最佳管理模式分析[J].渔业致富指南,2016(08):12-15.

[3]张振冬,王淑芬,曹宇峰.DGGE技术及其在海洋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3):297-300.

作者:孙广爽

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发展论文 篇3:

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中国渔业的发展离不开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如果能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加强清洁能源的使用、实现系统出现问题能自动报警的功能、降低养殖成本,加强养殖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资源共享,便能极大的提高水产养殖的水平,对促进全球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质监控;信息技术

2021年9月22-24日,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对《上海宣言》的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上海宣言》全面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系统回答了“水产养殖如何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水产养殖在未来10年走向如何,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等关键性问题,对促进全球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质监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质监控情况分析

中国渔业要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水环境,水体环境的改善和减少污水排放,规范渔业生产,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摒弃旧的养殖观念,依法治渔,加快转变渔业的养殖方式和现代化的进程。要通过现代化的养殖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减少水质污染,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中含氧量、养殖密度、水温、水的PH以及不同的种类的水产品均对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活动、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等原因, 可能导致养殖水域的温度、氧气的含量、PH值等指标发生变化, 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1]我们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上几个参数进行密切的监控,才能提高水质。我国水产养殖的海产品规模大,出口多,对数量有较高的需求,所以需要从提升水质开始,提升水产养殖的质量。

我国目前已于2009年建立全国养殖渔情信息采集系统,由全国各地的技术推广总站搭建完成。该系统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可对水产养殖中产量、面积、投苗、成本、价格、收益、病害以及支渔惠渔政策等内容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目前已在全国16个渔业主产省(区)建立信息采集定点县200个,采集点700多个,各类采集终端6000多个,形成了近1300人的采集分析队伍,能对76个养殖品种、9种养殖模式进行全年的信息动态采集。” 传统的水产养殖系统通过结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结构上的升级改造,創造出了现代水产养殖新模式和新业态。而目前国内外有互联网+水产养殖技术、水下机器人、人工智能养殖技术、物联网养殖等信息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二、水产养殖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

(一)清洁能源的使用

水产养殖的监控设备需要用电,而传统的能源又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费用的增加。现在已经有一些渔业产业园使用清洁能源,例如使用光伏、风力发电、太阳能、地源热泵、沼气等,可以结合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来进行选择。例如鉴于黑龙江以及国内北方其他地区冬季寒冷的特点, 利用多种新能源复合技术, 综合采用太阳能和温室保温或地源热泵技术, 以解决冬季低温沼气产气率低的弊端。[2]此类做法可以推广开来,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二)系统出现问题能自动报警

现有的监控设备还较为单一,可靠性也有局限性,常常需要人为发现问题。传统的水质监测大都以人力来完成,采集周期长,采集数据的实时性差而且容易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我们可以利用传感器测得相应的数据,然后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来进行处理。日后如果能将水下机器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综合起来,建立实时监控和报警,对空中、水面和水下三个方向均进行监控。如果水质出现较大的隐患,可以由系统进行分析,将分析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推送,实时提醒养殖人员。由系统给出处理办法,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是最及时的,而且不需要用户实时查看数据,节省了人力物力。也为经验不丰富的养殖人员减轻了负担。

(三)降低养殖成本,加强养殖人员的技能培训

虽然水下机器人和互联网+养殖在迅速的发展,但是还需要加大推广和建设的力度。只有真正将成本降下来,才能更好的推广。也需要对养殖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不仅有一线的水产动物养殖者,也包含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推广人员。提高他们对水产养殖基本知识、关键技术掌握情况,才能推进行业向更深、更远层次的发展, 他们迫切需要优质、高效的培训资源来自我发展。迫切需要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否则无法将新技术推广开来,供大家使用。要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大力发展低成本的成熟模块以及提升装备集成水平,将是建造可靠低成本的智能化装备的关键措施,也是未来在水产养殖业中推广的重要方向。

(四)加强资源共享

现有的综合性渔业网站,例如中国水产网、中国水产养殖网、中国渔业信息网可以提供部分渔业相关信息,但是很多信息还是未能在网站上进行同步,并且使用的人群也较为局限,需要大力进行推广。而高校中研究的一些成果则大都放在中国知网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这些资源需要购买,而一线人员的工作单位往往没有这些数据库,较难将一线的研究成果提供给一线的技术人员。需要有相关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整合,并以网络培训的方式共享给全国各地的养殖人员,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水产养殖的技术。

若在以上几点做出努力,相信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能更上一层楼,也能为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对促进全球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尹宝全,曹闪闪,傅泽田,白雪冰.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9,50(02):1-13.

[2] 申晓宁,游璇,黄遥,华昭杰,蒋星宇.智能水产养殖无人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20,41(08):2352-2359.DOI:10.16208/j.issn1000-7024.2020.08.042.

作者简介:任涵(1992—),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工学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智能控制。

作者:任涵

上一篇:地质勘查技术人员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