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水产论文

2022-04-15

摘要: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是水产养殖行业高速发展的一种创新举措,将会扭转传统养殖模式弊端,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诸多便利,大幅提升水产品质量,还会降低水产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淡水养殖水产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淡水养殖水产论文 篇1:

我国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分析

摘 要 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体技术效率较高,但技术效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波动幅度较大。在影响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的因素中,水产品加工业和水产养殖机械化程度对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起促进作用,养殖规模和受灾情况对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也存在影响。我国淡水养殖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且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对水产品产量的贡献高于扩大养殖面积的贡献。

关键词 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水产品加工

1 我国淡水养殖的现状及特点

1.1 淡水养殖的现状

1.1.1 淡水养殖的产量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淡水养殖的产量几乎保持直线上升。1978年,我国淡水养殖的产量仅有76.2万t,到2011年,淡水养殖产量已经增加到2471.9万t。2000年,我国淡水养殖的产量超过了海水捕搜的产量,成为我国水产品生产的主要方式[1]。2000年以后,我国海水捕携、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产量几乎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而淡水养殖的产量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且远远超过了其他3种水产品生产方式。

1.1.2 淡水养殖面积的地区分布

淡水养殖存在一定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沿海地区。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我国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选择淡水养殖产量位居前18的省份作为研宄对象。其中,湖北省淡水养殖的产量最大,达到335.6万t,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的13.58%。其次,是广东省和江苏省,占比分别为13.41%和12.16%,前3个省份的累计占比达到了39.14%,说明我国淡水养殖的区域优势比较明显。前18个省份的淡水养殖累计占比达到了96.59%,表明选取这18个省份的作为研宄对象,能够较好地说明我国整个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水平[2]。

1.2 淡水养殖的特点

1.2.1 淡水养殖的规模

人均淡水养殖面积年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2007年,由于淡水养殖面积减少;同时,养殖人员的增加,导致人均养殖面积大幅度下降,之后淡水养殖面积开始慢慢增加,而淡水养殖人员的数量几乎维持不变,所以我国人均淡水养殖面积也开始慢慢增加[3]。

1.2.2 淡水水产品加工

我国淡水产品的加工能力有所增强。2004年,我国淡水产品的加工率仅有6.4%,2007年增加到12.5%,2011年我国淡水产品加工率已经增加到17.0%。并且我国淡水产品的加工能力不同省份差异较大。淡水产品加工率最大的省份是海南省,达到了62%,其次是湖北省,36%。天津市和四川的省淡水产品加工率最低,不足1%。

1.2.3 渔民的人均纯收入

2004-2011年,我国渔民人均纯收入都是稳定增加的。但是渔民人均纯收入在不同的省份差异较大。2011年,渔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天津市,达到了15 070元/人,其次是浙江省和广西,渔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省份是云南省和湖南省,分别为4 804元/人和5 829元/人,远远低于2011年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

2 我国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分析

2.1 技术效率的测算值

2004-2011年,18个淡水养殖省份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952,说明我国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4]。但是考虑到,我国淡水养殖实际产出的基数大,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提高0.001,对我国淡水水产品实际产出的增加也是相当大的。以2011年为例,全国淡水养殖的产量为1 892万t,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提高0.001,那么淡水养殖的实际产量将增加2万t左右。所以,尽管18个省份的平均技术效率达到了0.952,但是仍存在提高的空间,且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增加我国水产品供给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技术效率的时间差异

18个省份2004-2011年的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均在90%以上,但是技术效率波动较大。2007年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最低,为0.939;2009年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最高,为0.963,波动幅度为0.024。并且波动趋势难以预计,2004-2006年,技术效率是上升,2007年跌至8 a中最低点,2008年和2009年增长迅速,2009年达到了8 a中的最高点,然而2010年淡水养殖技术效率又下降到0.951,2011年技术效率略有增加。说明,年际之间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

2.3 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

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在18个省份的分布是极其不均勾的。云南省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最低,仅有0.855,其次是天津市;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最高是广西省,达到了0.987,其次是福建。

2.4 区域技术效率的时间分布

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6个区域中,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最高的是东北,达到了0.972,其次是华南,0.971;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最低的是西南,仅有0.904,其次是华北,0.932;华东和华中的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维持在中间水平,分别为0.959和0.951。

3 结论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1)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体技术效率较高,但技术效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波动幅度较大。

(2)尽管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体技术效率上升空间有限,但由于我国淡水养殖产量的基数较大,技术效率的微小提高,都会带来较大的产量增加,所以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3)在影响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的因素中,淡水产品加工率和机动渔船所占比例对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影响是正面的,且影响程度相对较大;而人均养殖面积、受灾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对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是负面影响。

(4)近年来,我国淡水养殖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并且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对水产品产量的贡献高于扩大养殖面积的贡献。

(5)不同地区淡水养殖的投入要素弹性存在较大差异,应因地制宜,对不同要素的投入做出适当地调整措施,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政策建议

水产品是城乡居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地位。水产品需求增长迅速且增长趋势强劲,而淡水养殖作为水产品生产的主要方式,对保障和提高我国水产品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文研究,为了促进我国淡水养殖业高效、高质地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大力发展淡水加工产业;二是提高淡水养殖的机械化水平;三是养殖方式转变,由散养到精养,四是做好淡水养殖的防灾、救灾工作;五是因地制宜,调整淡水养殖的要素投入比例。

参考文献

[1]陈洁,朱玉春,罗丹,等.中国淡水养殖业的科技瓶颈与突破[J].管理世界,2010(11):61-67.

[2]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生产的投入要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0-63.

[3]代云云,袁永明,袁媛,等.罗非鱼生产技术效率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分析[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2(4):336-341.

[4]董双林.中国综合水产养殖的发展历史、原理和分类[J].中国水产科学,2011(l805):1202-1209.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茅海兵

淡水养殖水产论文 篇2:

淡水养殖中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

摘要: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是水产养殖行业高速发展的一种创新举措,将会扭转传统养殖模式弊端,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诸多便利,大幅提升水产品质量,还会降低水产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探讨淡水养殖中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意义和应用方法,旨在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充分展现先进技术手段的优势,从而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关键词:淡水养殖;生态养殖;绿色发展

淡水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据主导地位,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养殖户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忽视了采用适当方法策略来提高水产品质量的问题,致使养殖环境不佳,水产品质量不能满足要求,难以得到消费者喜爱。同时,淡水养殖中对于水产疾病的防治不够得当,水产品患病率较高,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将会对淡水养殖产生积极效应,不但满足了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旺盛需求,而且养殖户的根本利益也能得到有力维护,获得的经济效益极为可观,有利于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1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意义

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大力实行,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要充分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水产养殖行业而言,只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减小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才能稳步提升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实现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迫切希望食品具有绿色特性,完全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任何危害,无疑给水产养殖所用的技术手段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给淡水养殖创新发展制造了有利契机,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菌种、饲料、药物等都不会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水产品的质量相对更高,销量也会更好,将会给养殖户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为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淡水养殖中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已然是大势所趋,值得相关单位及人员予以高度重视,全面推进水产养殖行业的绿色发展步伐。

2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

2.1  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

淡水养殖是一门科学,水产品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养殖环境。通常情况下养殖户会选择池塘实施水产品养殖工作,因为池塘基本上可以适合多种水产品的生长,充分满足了广大养殖户的要求。开展养殖工作之前,应该对池塘及其周围环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判断池塘的水质状况,是否遭到污染,将威胁水产品安全的生物进行捕捞。还要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水草和益生菌数量,根据池塘规模科学设计水产品养殖数量和种类,确保水产品能够健康生长。

2.2  注意养殖物种的选择

有些水产品本身就是污染环境的源头,在开展淡水养殖工作时应该对水产品的种类进行慎重选择,优先选择那些不会污染环境且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物种之间能否共存,以免彼此互相伤害,影响到最终的产量。比如說将螃蟹养殖在稻田中,应挑选肢体完整、体质强壮的螃蟹,等到植株生长到特定高度之后才能投放。投放之前要先对稻田进行彻底消毒,保证水质的澄清,这样螃蟹就可以很好的适应环境,不会轻易患病。

2.3  合理调节水质及投喂饲料

水产品对于养殖环境的水质要求较为严格,调节水质是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一个要点所在,会对水产品质量提高产生有益作用,因此需要掌握水质调节的基本方法,例如投放沸石粉、活性酵母等生物制剂,能够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此外,还可以在水体中种植水草或者是其他植物,满足水产品生长对水质的需求。此外,饲料的应用是否合理会对水产品质量和环境产生不小的影响,坚决不能使用含有激素的饲料,以免危害到水产品质量,污染生态环境。而投放适量甜菜碱和腐植酸可以促进水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可在淡水养殖中加以运用。

2.4  科学合理防治水产品疾病

疾病防控是淡水养殖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旦水产品患有疾病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水产品的活力下降,肉质随之受到影响。鉴于水产品患病引发的重大危害和不良后果,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疾病形成的原因和机理,采取的应对措施才能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水产品患病的主要原因为水中生物品种较为单一,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粪便得不到及时处理,致病因子的扩散会导致水产品罹患各种疾病。实践工作中可采取下面几种措施来防范水产品患病问题:

一是构建水产品与植物共生的养殖模式,植物可以分解水产品的粪便,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植物的光合作用还会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大大增强了水产品的抗病能力。二是将多种水产品混合养殖,增加水产品的数量,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性与稳定性,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混养模式值得推广,可以实现对水产品原生环境的真实模拟,显著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效果。要积极推行优胜劣汰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水产品的抗疾病能力。

3  结语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是新时期淡水养殖工作的必要举措,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此项技术的运用价值,合理选择养殖环境、养殖物种和菌种类型,还要注重调节水质,应用不含激素的饲料,科学防治各种疾病,维护水产品的生长安全,扩大淡水养殖综合效益,从而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助力,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海龙,董世国,康萌. 浅谈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 2019(02).

[2]孔维祎,刘双.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养殖与饲料. 2019(05).

[3]邓涛.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 江西水产科技. 2019(01).

作者:吕建国

淡水养殖水产论文 篇3:

基于贵州省淡水养殖产业的优化研究

摘 要:淡水养殖在我国呈现明显的地区化分布趋势,贵州地区的淡水养殖产业相较于其他省份,仍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基于笔者的研究和分析,首先针对贵州省的淡水养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贵州省;淡水养殖;机械化水平

一、序言

淡水养殖是现代内陆水产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贵州省的淡水养殖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贵州省幅员广阔,有着稠密的人口和充沛的降水,随着四川、广东等地的淡水养殖成本日渐提高,贵州省的淡水资源和人力成本就成为了淡水养殖行业的新目标。当前贵州省对比四川等地的淡水养殖产业仍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针对淡水养殖技术进行革新就是发展贵州省淡水养殖的重点。

二、贵州省淡水养殖影响因素

根据笔者对贵州省淡水养殖行业现状的调查,笔者认为贵州省淡水养殖行业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首先是技术问题,贵州省的淡水养殖整体来看养殖品种较为单一。使得贵州的淡水养殖情况容易受到水产行业市场波动的影响,比如大宗淡水鱼就是贵州省淡水养殖业的主要品种,一旦国内水产市场大宗淡水鱼的价格不理想,就会使得贵州省的养殖户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贵州省的机动渔船占比较低,严重拖慢了淡水养殖的效率,进而使得贵州省的渔业受灾率偏高,进一步制约了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阻碍了贵州省的淡水养殖技术更新步伐。

其次是规模化问题。虽然与贵州省临近的四川省是淡水养殖大省,但是在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相关交流和应用后,发现这些经验没有办法匹配贵州的实际情况。因为贵州省的淡水养殖产业没有形成四川省那样的规模化,无法完全跟进淡水养殖的配套环节,一旦出现饲料、药品和育种的问题,还需要从四川省进行引进。这样跨省的运输大大增加了淡水养殖的成本。

最后是贵州省淡水養殖的空间分布问题,作为一个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为主的复杂省份,贵州省的淡水养殖分布明显呈现这区域化的分布。这同样也大大制约了贵州省淡水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随着当前我国农村打工人口的增加,对于现有人力成本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增大了贵州省的淡水养殖成本。

三、贵州淡水养殖产业优化建议

(1)提高淡水养殖机械化效率

贵州省地形复杂,大力开展淡水养殖产业需要机械化辅助才能提高自身淡水养殖的效率。具体可以分为人工效率和技术效率两方面:从人工效率看,提高机械化水平能有效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大机械化水平也能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缩短淡水养殖的周期。所以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淡水养殖机械化设备开展相应的补贴和培训宣传,让更多的从业者认识到机械化带来的好处。

(2)开展绿色生态养殖技术

贵州地区的水域环境非常复杂,各个水域交错相通,所以养殖者更应该注重生态环保的重要性,树立起绿色生态的意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包括针对养殖地的挑选,水草的培育,自然水域的保护和水质的健康调节等方面。利用现有的光合细菌技术、活性酵母技术等来吸附水域的污染物,抑制有害物种的繁殖与发展,保证本地物种的生存等等。

(3)完善本地的淡水加工业

贵州省整体的淡水产品的加工能力差,造成农民生产过剩的水产品因无法及时销售,同时又不能被加工成水产加工品,而造成大量浪费,从而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降低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因此,大力发展淡水加工产业,提高淡水产品加工能力,有效地刺激贵州省淡水养殖的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的作用。同时开展本地的淡水养殖销售行业的平台建设,电子平台己经逐渐成为了各个养殖户的商业营销的新渠道,与线下其他营销渠道配合,打破了传统营销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极大地开阔了水产营销市场。

(4)做好淡水养殖的防灾、救灾工作

贵州省应当开展多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基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建立起并完善与气象、疫病等部门的渔业防灾减灾协调合作机制,提高灾害预警预报和防御,及时、准确和实效地救助淡水养殖过程中的事故险情。同时相关部门加强渔民安全生产的技能培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防控并举,努力实现科学防灾、主动避灾和有效救灾。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根据淡水养殖的投入产出弹性可知,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对产出的贡献要高于养殖面积的扩展。

四、总结

总而言之,当前背景下针对地域特点开展相应的淡水养殖产业调整,是开展当地淡水养殖产业重要步骤。除了上述建议之外,贵州省还应当加大淡水养殖的投入,并积极从四川省、湖北省等省份学习经验,吸纳其他省的转移产业,从宏观上帮助我国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贵州省作为我国的欠发达省份,更需要全面的经济发展,让更多的养殖户从中获利。

参考文献:

[1]王扬,许晓军,丁雪燕,高玲娜,周以琳,沈清,沈水娥,周钦,陈刘浦,吴洪喜.生态净养和传统养殖乌鳢的营养品质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22):8290-8297.

[2]刘艳辉,李改娟,刘铁钢,杨炳坤,高娜,祖岫杰.大宗淡水鱼生态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对比试验[J].渔业现代化,2020,47(05):32-38.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恩城乡水产畜牧兽医站  532300)

作者:张朝善

上一篇:生产性服务业论文下一篇:职工养老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