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类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化工类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当前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短缺,无法满足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一篇:化工类专业论文范文

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兰州理工大学化工类专业分别从企业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实践课程体系的调整、实践平台的改进、教师的工程经验及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学校对实践活动的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实践能力;化工专业;专业认证

根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对认证标准的理解,本专业分别从企业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实践课程体系的调整、实践平台的改进、教师的工程经验及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学校对实践活动的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一 企业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

学院和专业在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非常重视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并将其常规化、制度化。在《石油化工学院本科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制度(试行)》中规定,各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小组成员中必须吸收2~3名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修订工作。在《石油化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与咨询委员会工作条例》中也明确规定,“专业建设指导与咨询委员会由行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学院领导、系主任、专业(学科)带头人及其他有关专家组成”,并且“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至少应有1人为来自行业或者企业的专家”。

为提高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专业对主要就业单位和应往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专业按照学院的制度要求,聘请了具有丰富企业一线工程技术工作经验的专家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指导与咨询委员会”成员,分别来自中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北方涂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化工研究院等。综合各方意见,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等纲领性指导内容进行了修订,为提高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二 实践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

为了有效地提高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优化了实践教学体系。调整后的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实验、上机、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及科技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内容。如下图1所示,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课、公共实践、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四类平台组成。

本专业四年的实践教学计划,从培养学生的工程兴趣、意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出发,注重现代工程对多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

工程实践课包括大学物理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化工专业实验、化工CAD制图训练、化工专业软件训练、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计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仿真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及科技创新项目和创业教育等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实践课程按照其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嵌入在相应的模块中。

三 实践平台的改进

根据毕业生和企业反馈信息中提出的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本专业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了改进。

(一)实践平台面积不断增大

本专业积极开展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研活动。依托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学院的2个开放实验平台、1个专业综合实验室以及教师研究室,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二)实验设备持续投入

2013年化工专业实验室建设拨款62.21万元,用于化工原理实验室建设,设备增加14台套数,主要包括筛板塔精馏实验装置、填料吸收实验装置、转盘萃取塔及洞道干燥实验装置等。2014年化工专业实验室建设拨款54.24万元,用于标准化电化学实验室建设。2015年化工专业实验室建设拨款190万元,用于化工专业仿真实习、训练的建设。2016年化工专业实验室建设预算200万元,用于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增加设备台套数,主要包括三元液-液平衡数据测定实验、填料塔分离效率实验及反应精馏等实验装置。

四 教师的工程经验及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的工程经验及实践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保证,兰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师队伍中,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全部具有化工或化学类专业的学历,四分之一的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工程实践经历或者企业合作项目经历,承担专业课的教师都承担或参与过企业委托的本专业相关的具有工程背景的项目。除专職教师外,为拓展本科生工程教育知识面,本专业积极聘请校外具有工程背景、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内兼职教师或企业导师,参与本科教学工作。

根据培养目标达成需要,以及我校的特色,每一名专业教师均需具有化工相关领域工程实践经历或者企业合作项目经历。在学术能力相当的前提下,学校优先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对新进教师的实践环节学校做了明确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新进教师参加实践环节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年;其余新进教师参加实践环节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两年。为强化专业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积累工程经验,安排专任教师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兼职人员共同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同时,积极鼓励广大教师与企业开展科研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到国内相关大型企业等进行现场实习。

五 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践活动是工科学生体验生产活动的必要途径。实习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在此平台上,学生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了解现代化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更加深刻地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

一直以来,本专业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探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之路,形成了以校企结合为主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通过与专业相关的、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的社会企业联系,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合作建设实习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和就业平台。学院对全院实习基地进行统筹规划,负责组织签订协议和实习教学运行管理、实习经费管理。专业系负责实习教学环节的落实、基地的建設、实习教学内容安排及实习计划、总结。

根据专业特点,专业安排学生到化工企业实习,学习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工艺设备、工艺条件、工艺管路及控制系统。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相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目前,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与中国兵器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甘肃省化工研究院、西北永新涂料有限公司、中昊北方涂料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甘肃省石化技师学院、四川川化汇成培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8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提升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六 学校对实践活动的支持

我校制订了《兰州理工大学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基地的暂行管理办法》《“兰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教育计划”实施意见》《兰州理工大学创新教育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和《兰州理工大学创新教育学分认定补充实施细则》等若干规定,并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教育,为本科生构建了多种层面的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实施创新教育学分制度,将2个创新教育学分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学分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竞赛和科技活动、申报创新项目、参加实践活动获得,还可以通过选修创新课程以及取得各类专业技能证书获得。

第一,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学校认定且依托二级学院举办的校级大学生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丰富我校学生课外活动,增进学生间交流学习与协作,活跃校园学术氛围的重要途径和举措。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以竞赛类活动为主,实行“一院一赛”制。学校资助每个基地2万元/年,用于日常的培训及运行。

第二,本专业非常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平台,包括“青年志愿者协会”“环境保护协会”“绿色化学科技创新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营”等为学生创建的10个创新基地。指导学生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点,以了解、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实践所学,鼓励学生奉献社会,实现社会价值。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和甘肃省大学生化学竞赛等在内的各类创新大赛活动,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第三,学院鼓励专业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全体学生开设了创新课程和开放实验,对学生的创新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给学生建立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凤宝,王静康.参加化工类专业认证的思考和体会[J].中国高等教育,2009(2).

[2]辛忠,司忠业,赫崇衡,等.从ABET认证看中国化工高等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2015(1).

作者:张栋强 朱照琪 张建强 范宗良 李贵贤

第二篇:化工类专业安全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摘 要:当前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短缺,无法满足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我校化工专业从2017年起,构建了四年不断线的安全课程体系,从大一至大四分别设置化工安全导论、化工安全仿真、化工过程安全课程和企业EHS风险管理基础课程,全过程培养工程伦理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如:根据国内外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构建课程量化评价体系;编写新教材,融合系列教材;融合信息技术,建设MOOC课程;开展教学研讨,学习分享课程建设经验。由2020届毕业生能力和在校师生调研结果可知,化工类安全课程体系已初显成效。

关键词:化工类专业;安全课程体系;化工过程安全;教学改革;慕课

化工行業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能源原材料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5万亿元,规模占全球化工行业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一,并仍在快速增长[1-2]。相比国内化工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行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化工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固有危险性大,安全风险高,而且这些危险特性并不会随着社会进步或经济发展而改变,各类重大、特大事故也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3-5]。要控制这些相对高的风险必须有高素质的化工人才作为支撑[6],如何培养一批安全意识强、具备一定安全管理和风险分析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化工专业技术人才,是当前高校化工安全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7-10]。

2016年,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20年,习近平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

为了培养一批既懂化工又懂安全的高素质化工安全人才,促进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和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8月底,教育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年发布的《工程教育认证补充标准-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和《化工与制药类及相关专业专业补充标准》中明确将“过程安全”列入工程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化工类相关专业中,根据专业特点构建合适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是培养合格的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化工专业人才的重要一环[11]。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我校化工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依托学院两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化工类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李涛教授在组建完善化工类安全课程教学团队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年不断线、循序渐进对化工类专业本科生进行安全教育,构建符合当前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的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

一、化工类专业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为满足培养具有责任关怀的应用型人才,基于化工领域的特殊性,我校化工专业自2017年起,由李涛教授牵头组建了完善化工类安全课程教学团队,并梳理安全类课程体系,将环境、健康、安全(EHS)为主体的职业伦理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安全教育四年不断线,四年分别开设化工安全导论(大一)、化工安全仿真(大二)、化工过程安全(大三)、企业EHS风险管理基础(大四)四门必修课程,涵盖理论与实践课程,课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如图1所示。与此同时,结合实验、企业实习以及工厂实训,注重安全意识和理念培养,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意识与职业道德,塑造职业伦理和生态价值观,培养以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现代工程师。

(一)化工安全导论

我校化工专业课程安全技术导论原名为化工安全概论,着重讲授化工安全基础知识和实验室安全知识,课程内容涵盖安全、风险的基本概念,事故的预防,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以及防火防爆基础知识和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

由于课程内容较为基础,属于进入化学化工类实验室之前的必备基础知识。因此,经过在校师生、毕业生的问卷调研,以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梳理化工类安全课程体系,确定在2017级培养方案中,将该课程由原来的大三前移至大一第一学期,并将课程名称更改为化工安全导论(16学时)。作为大学一年级化工类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化工安全课程,该课程旨在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确立正确的安全观。

(二)化工安全仿真

为了解决化工安全实践环节存在的难重复、不可得、成本高难承受等难题,2017级化工专业培养方案中,在大二第二学期新增化工安全仿真课程(16学时)。该课程在化工安全导论课程的理论基础上,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实验室安全、典型事故案例的仿真教学,是采用课堂授课和学生上机练习相结合的实践课程。

课程依托国家级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化工、安全与计算机仿真技术、信息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对于可能出现在实验室或者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进行模拟训练,逼真地进行化工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及安全事故应对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化工类实验室和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课程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实验室安全、典型事故案例三个模块展开,配以化工安全微课堂作为辅助。通过化工安全仿真实践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在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置、安全事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化工过程安全

化工安全指的是化学反应、化学工程、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7]。化工过程安全是通过对化工工艺危害和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处理,从而避免与化工工艺相关的伤害和事故。过程安全关注的是从过程设计开始的化工过程自身的安全。通过对化工过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事故隐患,从而降低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

在2017级的培养方案中,在大三第二学期新增化工过程安全课程(16学时),以化工专业课程如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反应工程等为先修课程,系统了解化工过程安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压力容器、化学反应过程、单元操作、工艺过程等方面具备较强的风险分析、辨识能力,课程内容涵盖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压力容器、化学反应过程热风险、化工单元操作安全防范、化工工艺过程安全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加强对化工过程中风险的识别、分析与评价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化工安全相关知识和从事化工安全相关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四)企业EHS风险管理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企业EHS管理体系,能识别、量化分析和客观评价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我校每年聘请10余名实验室安全领域专家(华东理工大学EHS校友会)形成授课团队,在大四第二学期专门设置企业EHS风险管理基础课程(16学时),为毕业后从事化工专业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重在推行EHS的理念和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环境、健康与安全的风险,阐述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从产品安全、职业健康、工艺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事故与应急、物流安全等七个方面,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最新的企业实践,并结合实际案例,对企业的环境、健康与安全风险防范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议。同时,针对高校以及科研单位,从操作层面介绍了实验室的危害识别、个人防护、应急救援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EHS责任意识;初步掌握EHS基础知识,能够主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基本风险识别和评估,具备保护环境、保障社会和个人安全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基于国内国际认证要求,构建课程量化评价体系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4年通过了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专业认证,并获得此项认证所能给予的9年最长有效期[12],成为中国大陆高校中首个通过 ABET认证的专业,为国内高校探索了一条工程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径[13-15]。2008年和2014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别通过了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复认证。

根据ABET认证标准和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16],将化工安全导论、化工安全仿真、化工过程安全和企业EHS风险管理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在课程国际化和标准化进程中,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构建课程量化评价体系,主要包括:(1)确定课程总的教学目标;(2)细化课程教学目标以匹配学生能力的培养;(3)构建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矩阵;(4)梳理课程内容,归纳总结课程所有的知识点,制作课程知识体系图谱,去掉课程中“水”的部分,为金课建设奠定基础;(5)设计先修后修课程的支撑案例,明确课程体系内必修课程的先修后修关系,构建化工类安全课程体系地图;(6)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及教学方法;(7)构建可量化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采用明确具体的评价手段和数据结果显示课程达成目标的程度,涉及支撑指标点的课程目标考核方式及其权值分配、支撑指标点的课程目标考核方式的权值分解说明及达成标准;(8)构建课程的持续改进机制,通过数据反馈不断改进教学,使专业培养目标在本课程中完美体现。

(二)编写新教材,融合系列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我校化工专业安全类课程教学团队,根据课程知识结构特点,分别编写了《大学生安全技术导论》(王评、袁萍、何美琴,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和《企业环境健康安全风险管理》(修光利、李涛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两本教材,如图2所示。

与此同时,调研发现国内同类院校化工类专业出版的化工过程安全类课程相关教材,其内容和适用性相差较大,有些理论性较强,有些偏工艺安全,有些适于大一大二。据此,在华东理工大学EHS校友会指导下,化工安全课程教学团队编写了适于化工过程安全课程的教材,覆盖了化工安全导论和化工过程安全课程内容。化工安全导论课程部分,教材内容在原有课程教材《大学生安全技术导论》的基础上,强化了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和化工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删除原有大学生活安全中交通安全、防止网络诈骗等内容,突出化工安全管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等实用性强的专业知识;化工过程安全课程部分,结合其他教材的优点和实际生产的需要、突出了Hazop分析、压力容器安全、化学反应热分析、化工单元操作安全防范、化工工艺过程安全的内容,基本满足了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的安全相关知识的需要。该教材作为国际认证系列教材之一,拟于2021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三)融合信息技术,建设MOOC课程

针对化工安全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录制化工安全MOOC课程,并在中国大学MOOC公开(如图3所示)发布,覆盖了化工安全导论和化工过程安全內容;录制企业EHS风险管理基础MOOC课程,并在智慧树网站公开(如图4所示)。方便校内外、课堂内外、网络线上线下的拓展学习,并向全国所有学生开放。MOOC课程中知识点的凝练,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教学成果。

(四)开展教学研讨,学习分享课程建设经验

化工专业非常重视教学研讨以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2017年起,通过梳理课程体系,逐渐组建并完善了安全类课程师资队伍和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学团队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与同行探讨教学经验,促进化工安全类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

比如,2019年7月,在全国高校一流化工专业及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上,彭阳峰副教授针对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安全课程建设做了分会场报告,并与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交流教学经验,为课程建设建言献策;2019年11月,在第一届全国高校化工类专业安全教学研讨会上,我校化工安全类课程负责人李涛教授作了《全过程全覆盖化工安全教育体系及实践》大会报告,介绍分享了我校化工专业安全课程教育体系建设实践的相关经验,并与同行进行交流;2020年12月,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化工类专业安全教学研讨会上,李涛教授作了《高校化工安全体系建设——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大会报告,介绍分享了我校化工专业安全课程体系建设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经验,如图5所示。

三、结束语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化工行业涉及化学品生产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固有危险性。这些危险特性并不会随着社会进步或经济发展而改变,要控制这些相对高的风险必须有高素质的化工人才作支撑。作为化工类本科生,必须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和掌握化工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成为既懂化工又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现代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我校化工专业根据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所需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2017年起重点梳理安全类课程体系,通过实施安全教育四年不断线,四年分别开设化工安全导论(大一)、化工安全仿真(大二)、化工过程安全(大三)、企业EHS风险管理课程(大四)四门必修课程,全过程培养工程伦理观。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包括构建课程量化评价体系,根据知识体系特点编写新教材,构建MOOC课程,开展教学研讨学习分享交流课程建设经验。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2020届化工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认证标准中与安全相关能力,包括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和职业规范,分别达到0.852、0.871和0.887;在化工设计、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专业等教学环节,在校师生都反映在环境-健康-安全分析、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危险化学品使用等方面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因此,从定量和定性方面都说明化工专业安全类课程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本文所提出的化工类安全课程体系建设对其他课程体系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阳.2020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揭晓[J].中国农资,2020(40):1.

[2]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2019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J].中国石油和化工,2020(3):66-73.

[3]HeskethR P, GreggM H, SlaterC S. Green Engineering Education[J].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fining principles, 2006:47-87.

[4]LozanoR, Diffus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universities'curricula: an empirical example from Cardiff University[J]. J. Clean. Prod., 2010,18(7):637-644.

[5]OlsenS I, FantkeP, LaurentA, et al, Sustainability and LCA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A course curriculum[J]. Procedia CIRP, 2018(69):627-632.

[6]LozanoF J, LozanoR, FreireP, et al, New perspectives for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Approaches from sustainable resource and energy use, management, and transforma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172):227-232.

[7]杜奕,陈定江,林章凛,等.化工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1):231-236.

[8]董宏光,邹雄,许爽,等.高校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化工安全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6(6):44-48.

[9]陈国华,张心语,李一川.新工科背景下化工过程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20(1):32-39.

[10]PerrinL, LaurentA.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curricula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France[J].Education for Chemical Engineers, 2008,3(2):84-91.

[11]趙东风,路念明,陆旭,等.中国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C]//CPSS,中国过程安全会议,2015.

[12]ABET-Accredited Programs[EB/OL].http://main.abet.org/aps/Accreditedprogramsearch.aspx.

[13]辛忠,司忠业,赫崇衡,等.从ABET认证看中国化工高等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2015(1):6-10.

[14]辛忠,郭旭红,司忠业,等.ABET认证与中国化工高等工程教育未来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85-89.

[15]辛忠,吴艳阳,徐心茹.美国ABET认证与工程师注册制度对其工程教育的作用机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4):74-77.

[16]ABET Accreditation Criteria & Supporting Documents[EB/OL]. https://www.abet.org/accreditation/accreditation-criteria/.

作者:吴艳阳 魏永明 彭阳峰 徐宏勇 费妮娜 袁萍 熊丹柳 修光利 郁建 李涛

第三篇:化工类专业实验室中心化管理探索

摘 要:CNAS是目前通行的国际认可制度,提高了对化工实验室的要求,同时将中心化作为化学实验室管理的要求。根据化工实验室目前在管理模式方面的不足,对化工实验室进行专业化、创新化以及系统化的管理,以化工实验室为基础,从人员、设备等方面,通过应用中心化管理模式,对新形势下的化工实验室进行改革,目的是使化工实验室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使化工基础实验具备更高的质量,使化工实验特色得到凸显。

关键词:化工类;专业实验室;中心化管理

一直以来,化工分析检测对化学检测实验室有极大的依赖性。尤其是近几年化工实验的规模不断扩大,化工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例如不具备针对性、没有做好设计和创新工作等。想要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相关人员结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认可体系,从管理流程、内容和岗位设定等方面,加强对实验室的完善管理,为相关工作构建完整的架构,使检测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高效、有序,并且提供相应的指导和依据。

1 中心化管理在化工实验室中的不足

1.1 管理理念落后

实验室的操作人员缺乏先进理念,未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全面了解,导致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因此,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全面了解,能够避免出现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实验人员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只关注实验进程,忽略了安全问题。公共财产中也包含实验设备,易出现私人侵占的现象。这些问题都会对实验的顺利完成造成一定影响[1]。

1.2 管理效率低下

实验室中存在诸多问题,即使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没有构建管理体制,也会导致管理效率无法有效提升,使其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最早进入实验室的实验人员由于长时间待在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观念逐渐淡化,无法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因此,需要对实验人员进行定期必要的提醒。要想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应将管理工作落实落定,规范实验室管理体系。

2 通用及结构要求

CNAS认可将公正性以及保密性作为通用的化学检测实验室要求,也就是实验室需要公正地开展检测活动,并且需要对各项实验室活动信息或生产信息保密,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同时,需要在法律实体中加入实验室或是对这一部分作出明确的界定,明确法律责任的归属。通用要求从质量管理方面基本确立实验室的顶层设计原则。结构要求从职责和相互关系方面,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通过对岗位关键人员的授权,确定能力范围和检测活动所涉及的场地,建立健全沟通机制,以质量为基础,对相应的方针和目标进行贯彻执行,确保所有检测活动客观、公正、独立,有效地控制质量管理活动,使检测结果更加可靠、準确以及有效[3-4]。

3 实验室中心化管理策略

3.1 通过组合优化提升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

实验室的管理在经过中心化的专业发展后,需要做好对管理人员的拓展,从知识层次、技术专长方面,通过组合实验室人员,为实验室建设工作能力强的良好管理队伍,打破以往实验室人员在管理阶段所采用的一对一形式,使实验室能够轻松应对无人或无法开展实验的情况,确保相关人员在平时有事可做。合理加强实验室相关人员的交流,鼓励实验室人员参与和改革实验,促进实验质量的提升,使实验室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5]。

3.2 管理设备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精密和准确。因此,需要从素质、业务培训方面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时代发展潮流相适应,发展设备技术,极大地促进检测能力的提升,应对实验质量管理的全新挑战。

测量仪器、测量软件以及测量标准等设备装置的定义得到了认可,实验室需要根据检测技术要求和实验室需求,配备检测活动所需的仪器设备,并在配备、使用以及维护等阶段对仪器设备进行控制。在实验室进行痕量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检测结果是否会受到来自设施和环境的影响,所配备的防护装备和防护设施需要具备便捷性以及安全性。

3.3 确保结果的有效性

确保结果的有效性是化学检测实验室最为重要的质量管理环节。实验室需要从有效性方面做好对检测结果的监控,包括但不限于对相关物质标准的使用或对样品质量的控制;从重复性方面对留存样品进行检测等,在检测非常规项目时,所进行的验证必须要具有全面性及系统性,保证检测结果可靠准确。

此外,实验室还需要尽可能参与外部能力验证或比对验证,各实验室所选择的频次需要与自身工作量相符。通过对监控到的活动数据进行分析,控制实验活动,并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改进。如果分析监测所获得的活动数据后,发现结果不在标准范围内,就需要从质量方面全面提升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

3.4 选择确认和验证方法

实验室开展检测活动离不开检测方法,这是重要的质量检测影响因素,能够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实验室需要对所使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明确新方法的投入使用时间,第一时间跟进技术发展,根据检测要求每隔一段时间对相关方法进行评审,以国际方法为先。如果需要选用非标方法、不在预定使用范围内的标准方法等,需要在使用之前确认,使所选的方法能够适应预期的用途。

3.5 对管理人员的提升

实验室对实验人员缺乏必要的关注,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必备的专业素养或存在专业素养不达标的情况,管理部门未对实验人员的工作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考量等,都会阻碍实验的正常开展。因此,首先需要关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定期开展与实验室管理相关的专题培训活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或指导、鼓励管理员积极参与。在实验过程中,建议实验人员利用多媒体设备或信息化途径,对不了解的知识点进行搜索查询,查漏补缺,拓宽理论学习途径;建立健全实验室规范管理制度,约束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行为;定期对优秀管理人员进行嘉奖,激发管理人员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学习,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素养,加强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为实验室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3.6 管理体系要求

以CNAS认可为基础,其中的方式A要求管理体系中饱含体系文件、体系文件的控制以及记录控制等要素,实验室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体系建立的认可要求,对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了使体系文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实验室需要明确在编制、审批以及发放回收等阶段对文件的规定;通过记录,为运行管理体系的证实、各项检测活动的开展等提供相应的依据,在填写、审核以及審批等阶段做好对记录的明确要求,以此来有效控制记录。此外,还需要在认可准则中纳入全新的风险和机遇应对条款。实验室在运行管理体系、开展检测活动以及日常运作阶段,需要具备对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能力、评价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控制,消除相关的隐患。同时,还需要在内部定期进行审核和管理审核,从适宜性、充分性以及有效性等方面对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对存在于体系运行阶段的不相符或偏离检测活动的问题进行纠正,保证检测结果准确,使管理体系的运行能够具有持续性以及有效性、化学检测实验室能够获得更高水平的管理。

4 结语

针对化工实验室目前在管理模式方面的不足,对化工实验室进行了专业化、创新化以及系统化的管理,以化工实验室为基础,从构建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管理人员队伍等方面,采用中心化管理模式,对新形势下的化工实验室进行改革,目的是使化工实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富荣,尹芳华,陈群,等.化工类专业实验室中心化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66-168.

[2]蔡立群,王友玲.高校院级专业实验室中心化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6):89-92.

[3]朱德明,徐天明.中心化综合管理是实验室体制改革的重要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2(2):36-38.

[4]吴玖玖,沈彼玉.实验室推行中心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5):18-20.

[5]郝建文,戴晨伟.高职化工技术类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154-156,176.

Exploration on the central management of chemical laboratory

Mai Zhongjia

(Foshan Delian Automotive Accessories Co. Ltd., Foshan 528000, China)

Key words:chemical industry; professional laboratory; central management

作者:麦仲佳

上一篇:行业竞争力论文范文下一篇:室内软装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