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类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机电类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职机电类专业生产实习状况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适应现代型社会的新模式改革建议及方案,对中职机电类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索具参考意义。关键词:中职机电类专业实习中职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实践、创新、就业和创业等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其中实习教学、工程型的实践活动是其主要途径之一。

第一篇:机电类专业论文范文

首都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调整与发展思考

摘 要: 北京在新城市功能定位、产业调整的前提下,对制造业人才、特别是高职层次的制造人才的需求提出新要求。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的亮点,结合首都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从入学、新业、新专业开发、合作办学等方面提出机电类专业的改革发展思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机电类专业 专业调整 人才培养

1.研究背景

2014年以来,北京着力部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落实习近平在北京考察讲话精神。今后,将疏散城市非核心功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发表讲话,并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及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二是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三是要提高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四是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五是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举措。

面对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北京将进行产业调整,将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求的产业,如一般性产业特别是带有污染性质的产业清理出去,发展“高精尖”产业,提升首都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职业院校针对这一现实,需要采取应对措施,结合我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我院现有的专业和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国家形势和城市发展,保证学院在发展中不被淘汰,立于不败之地。

2.研究目标与内容

由于北京作为一个城市,其发展路径与新加坡较为类似,因此考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深入了解其相关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及发展历程,对于学院的发展规划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是新家坡的一所极具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始建于19世纪90年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新加坡经济技术的发展,开创科技密集工业成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流,为培养科技应用型人才,新加坡将国外应用型大学机制引入国内,经过不断发展,在1992年成立南洋理工学院。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与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多年。2015年8月,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派出教师队伍,在南洋理工学院进行学习,内容包括:教育体系、教学管理与课程开发、教学系行政管理、质量管理框架、办学发展历程与经验、教学工厂之理念与模式、校企合作、教与学的有效途径、引导教学、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通识课程、项目教学等。同时针对专业调整与发展的当前紧迫任务,进入南洋理工学院的各个相关教学系,就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前景分析等内容进行交流和学习。

3.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之亮点

新加坡作为亚洲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国家,其教育体系框架、教学管理、课程设计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独到之处,通过交流学习,在以下方面感受较深。

3.1先进职教理念的本土化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创立教学工厂理念与模式,是将德国的双元制、英国学徒制职业教育理念与新加坡国情相结合,融合后提出的适应自身的一种新模式。教学工厂的理念适的几个重要元素包括:1.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似的实践环境,并将二者紧密融合;2.要有实践技能强的老师,职业教师一定要有企业经验。比如NYP德新学院、日新学院的师资培养,也有老师在进修硕士、博士学位。老师的培养至关重要,比如NYP各系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派自己的老师进行培训。系主任和专业带头人组织跨系合作。3.项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关键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里找的项目一定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能够把企业的环境引入学校。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理念,重要的是吸收和本土化,否则很难落到实处。

3.2专业设置和调整紧密贴近技术发展和国家规划

新加坡国家小、人口少,管理趋于扁平化,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能够及时落实和反映在教育层面,特别是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更是由国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统一部署和规划,效率高、反馈及时。发展决策和方向的把握准确,对职业教育学院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3.3项目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始终

南洋理工学院的项目教学分为学期项目、毕业项目,学生在入学之初即开始接触项目、动手做项目,这个过程会持续三年,结合专业知识不断加深技能、强化知识,建立完成项目的思维模式、相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工作能力。

4.反思

中国具备自己的国情,北京的职业教育在城市转型的形势下更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信息产业、制造业面对的形势尤为严峻,如何调整和改革专业、课程,通过思考,有以下建议。

4.1宽口径入学

近两年,一些高校招生逐步推广新的“按大类或按院系招生”招生模式。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少数高校已开始实行“通才”教育,很多其他高校也在逐步效仿这种模式。

一直以来,高考一锤定音,不仅决定报考的高校,而且基本敲定学生专业。而按院系招生比按专业招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专业选择空间。每个院系一般都有几个专业或专业方向,但并非每个专业每年都招生,按院系和学科大类招生,学生入学时虽然没有专业,但学生一般在大学二年级时,可以根据院系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要求,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确定专业或专业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在招生环节和培养模式中实行宽口径将是今后的趋势。

高职学院以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宽口径入学实施中也需要有一些限制,如限定系别不限定专业,或者可一定范围的选择专业,这样可以保证招生的计划性和均衡性。

4.2细化专业方向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北京城市定位的转型,北京的信息产业、制造业也在发生变化,需求趋势呈现多样化格局。人们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多层次,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大专业下应该设置一定的专业方向,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社会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需求。在此情况下,目前已经有一些高校对本专业的学生采取分专业方向培养,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大专业下设置不同专业方向,针对不同方向培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方向设置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是当前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需要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就业等问题做大量研究和分析。以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北京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方向设置作出贡献。专业方向的细化需要进行社会需求的调研和论证,总体上完成以下几步:(1)设置准确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2)结合学院优势设置特色专业方向。(3)优化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4)加强不同专业方向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5)重视不同专业方向课程实施过程。

4.3设定“跨界”专业

一般来说高校的专业设置及据此制订的培养计划不但反映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知识结构,而且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高校专业设置上主要有三个依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学校根据自身定位产生的学科布局需要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了三大类:基础学科群、优势学科群和新兴、交叉学科群。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虽然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定位有区别,但可以参考其思路。目前,我们的优势专业已经形成,但面对新形势和挑战,还需要在专业发展和改革方向上进行思考。而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是否是一个探索的方向?结合南洋理工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如生物医疗工程、商务工程、多媒体与信息通讯科技、电气与新能源工程等,既有新兴产业,又包含“跨界”专业,结合中国及北京的具体情况,可以提炼相应的专业或方向进行可行性分析。

4.4走合作办学道路

合作办学包括与国内的本科院校合作、对接,满足学生的进一步求学需求,还包括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满足学生对出国深造的需求,以及与企业合作,满足企业培训员工、社会培训的需求。

目前在中国,职业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国人的观念在逐渐转变,技能技术型人才的社会需求、经济收益及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同时对技能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出更进一步要求,持续教育、进阶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与世界接轨是一个好的选择。中外合作完成职业教育被看好。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合法权益,受中国法律保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依法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贯彻中国的教育方针,符合中国的公共道德,不得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晶.从现代企业人才结构角度探讨职业教育层级问题[J].管理学院,2015.1.

[2]李子祥.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4.23.

[3]俞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9.30.

作者:李晶

第二篇:中职机电类专业生产实习新探索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中职机电类专业生产实习状况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适应现代型社会的新模式改革建议及方案,对中职机电类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索具参考意义。

关键词:中职 机电类专业 实习

中职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实践、创新、就业和创业等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其中实习教学、工程型的实践活动是其主要途径之一。实习教学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发展,获得专业性的实践生产能力及管理组织技能的目的,为今后的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目前的中职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程设计过于简化,生产实习的实践形式过于笼统的现象。所以为了适应当今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须进行有效的实习教学改革。

一、中职机电类生产实习现状及问题

1.实习教学薄弱

有关调查显示,由于中职机电类专业理论功课的学习主要安排于相应的实习教学之后,所以会导致部分机电类专业的学生缺乏对实习教学的要点的了解及忽略实习活动的重要性。此外,部分中职机电类的实习教学存在不重视学生感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情况,学生们所使用的实习指导书也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及规范性,在实习细节与要求等方面的知识整理及编制不够细致,导致部分中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习的内涵不够明确,从而造成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实习条件欠缺

实习条件的欠缺是目前实习活动中的现状之一。由于我国缺少较为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及学校教育经费的负担,导致学校难以自行建立实习活动的教育基地,所以学校无法具备自己开展实习教学的条件。同时,由于校外的企业缺乏相应的稳定性,容易受到市场经济的波及与影响,导致接收学生进行实习会对自身利益具一定的额外负担,所以创建校外的实习活动基地也相对困难。中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实习条件的欠缺,从一定程度上加剧实习指导老师的负担,对学生的实习活动更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3.实习管理僵化

实习管理模式的僵化以及经费的短缺成为目前中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实习活动中瓶颈。传统的生产实习管理模式对学生的管理及组织的难度相对较大,容易埋下安全隐患。由于学校对实习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导致所分配的教学经费不足以完整地根据实习教学需求来安排相应的实习活动,实习接收单位也因此拒绝实习生,从而造成中职机电类学生毕业实习只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进行严谨的实习模式。此种管理模式的欠缺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师生实习的积极性以及影响学校的学风建设。

二、生产实习改革建议

1.巩固实习教学

针对现代的创新型教育,需要建立有效灵活的生产实习教学的新模式,其主要课题是如何将传统的校园集中式向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式转变的研究。双向互动式的实习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中职机电类学生自主开放的教学观点,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共同发展的生产实习创新性的新模式。根据目前形势下中职机电类专业生产实习的特点,其实习模式需要涵盖相应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研究性等特点,充分体现制作与设计、电子与机械的相互融合,将传统而单一的认知型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为综合的多层次实习教学模式。

2.改善实习条件

改善实习条件的关键即建立优良的实习教学基地,学校与企业之间应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通过组织学校师生与企业领导职工进行交流能有效地融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中职机电类专业生产实习基地的稳定,不仅有助于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与人才供应,也为中职机电类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创造了有利的实习条件。

3.加强实习管理

加强实习管理制度,提高中职学校对机电类专业实习教学的重视程度能有助于学校合理地分配教学经费以及安排学生相应的实习活动。通过聘请兼职的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厂家实习以及技术指导工作,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学生的实习环境,通过签定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的管理制度协议,能有效地确保中职机电类学生实习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传统实习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以理论性的学习为中心,但是难以保证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提升与强化,所以需要将实习作为机电类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这要求中职类学校机电类专业的实习教育能够进行与时俱进的模式改革,通过在实习的教学方法、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实习的管理改革等方面的改善来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水平,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相对较为全面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艳红.地方高校机电类专业实习实训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5).

[2]汪晓凌,黄卫庭.机电类生产实习浅谈[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孙彤 赵大利

第三篇:高职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随着高职的规模快速扩大,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数学课程的教学面临新的困境和挑战。机电类高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更强调实践应用的能力.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对我校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从教学观念的转变、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模式的更新、评价方法的改变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工学结合 教育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高职

1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新困境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职高专办学规模的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呈现多样化趋势,既有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高毕业生,又有中职学校毕业生。普高毕业生中既有高中理科毕业生,又有高中文科毕业生。学生类型多样化的态势导致的问题是生源的文化基础差距很大,尤其是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成为高等数学教学顺利进行的障碍,特别是机电类的工科专业面临的困难更大。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基础学科,一般是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目前高职教育的特点是理论课课时少,忽视公共基础课教学的问题较严重,尤其是存在着专业课、实践课教学挤占公共基础课,学生不重视公共基础课学习的现象。基础课程处境非常困难,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系统地学完高等数学有关知识基本不可能。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大多数是师范院校毕业,虽具有高深的数学理论,但一般不是技能型教师,不具有“双师”资格,对机电类中的机械、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不甚了解,缺少专业的实践经验,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与专业内容的有机结合,不能为学生后继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 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是高职教育课程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服务的。当前流行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就是“工学结合”,这已经在很多高职院校积极进行。为了能够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培养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传统的高等数学在教学过程上,重视概念的推导和讲解,学生只会套公式计算一些相对应的习题。一直重视数学课程的系统性和独立性,学生学完了不知道学习的用途,不懂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只会生搬硬套,忽视了高等数学在专业中的作用。

第二,传统的高等数学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经典、轻视现代,重视连续、轻视离散,重视理论、轻视应用。很多教学内容很老套,并且是和中学数学重复,学习完本门课程后,学生不懂得数学建模,完全不懂怎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傳统的高等数学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填鸭式”,并且还是在普通的教室采用传统的黑板白字进行教学,学生感觉很枯燥乏味,在学习中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对于基础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学习失去信心,越来越厌学,怕学。

从传统的高等数学的教学来看已经远不能满足当今高职教学的教学新理念,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 项目式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原则和措施(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

3.1 以实际项目为载体的高职数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CBE理论概述CBE全称为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其内涵为以企业的要求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使培养的人才迅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一种职业教育理论模式[1]。根据CBE教学改革理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应在职业岗位能力与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在高职数学改革时,应在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强调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改革理论指导下,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能解决实用性人才培养问题的创新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对课程宏观结构的全新设计,严格地按照工作结构来对项目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组织课程内容,通过选取工作任务所获得的典型产品或服务来使教学内容和能力指标具体化。

坚持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理论型”和“学术型”的人才,而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用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淡化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鲜明地体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实践中,我们既不能把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简单理解为仅仅满足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需要,以此人为地降低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当然也不能过分夸大高等数学的地位和作用,脱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怎样在高职数学改革中,真正达到数学和实际项目的有效对接,增加高职数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实际项目中涉及的数学内容符合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习惯,这是高职数学改革的一个严峻问题。所以在以项目式为载体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首先,数学课程和专业课程一体化原则。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也就是将高职数学和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电工技术基础、实用电路基础等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将这几门专业课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整合出来,重新制定高职数学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在实际项目中学习数学,高职学生才能看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内容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我们高职的学生和本科学生的差距就是基本功不扎实,理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差。针对我们的学生群体基础,要把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在实际工作中用不到的内容删掉,即教学内容“够用、实用”即可。学习的内容只要能够服务工作岗位就够了,这样也能做到以人为本。

3.2 以实际项目为载体的高职数学改革的措施

首先是为了满足今后工作岗位的需求,把课程结构体系重新整合。高职的数学课程就是让学生能够解决在今后工作过程中遇到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在重新整合课程结构体系的时候,就是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今后工作岗位上遇到的实际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把载体中设计到数学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

对于一些工作岗位类别较强的专业数学课程结构设计时候,就是要考虑以后工作岗位的特征,按照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对于数学能力的需求及能力的需求,考虑数学知识的逻辑特征,整合特征案例化课程结构体系。

其次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子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改过程中,参照学生以后工作岗位的需要,采用的教学项目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为了达到该教学项目的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引出教学内容如图2所示。再利用行为引导法引出教学相关内容,完全打破了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教学效果。

最后是考核方式也进行改革,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传统的高职数学课程的评价就是在学完一个学期通过闭卷考试取得的成绩作为最重要的参考。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将学生学期的总分每个教学载体成绩的总和求平均,取消期末考试。每次教学项目的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及课堂作业情况。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每次学习都作为一次考试,让学生时刻有学习的紧迫感,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钻研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4 结语

通过对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试行,改革效果初步显现出来,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学习过程直观、生动,在实際工作项目中学习高职数学,使得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从对学生调查的数据显示,此教学改革获得了较好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邓梅.基于CBE理论推动高职旅游概论课程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11(11):237-240.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133-134.

[3]李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进展[J].大学数学,2007(4):55-57.

[4]彭涛.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116-118.

[5]李清.关于高职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5(9):36-39.

作者:张墩利

上一篇:多样化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非常规货币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