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23-01-30

第一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如何读懂全国、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内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这几个数字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一个关键词:立德树人

第1个数字:1 习近平主席表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会议精神

第2个数字:6 六个重点

会议强调,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地各高校要准确把握学习贯彻落实工作重点。 1是坚持一面旗帜管总。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面旗帜管总,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学风。

2是坚持两个责任保证。

党委负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履行“一岗双责”。纪委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 3是坚持两大群体并进。

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在全面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基础上,重点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

4是坚持两个培养整体推进。

努力探索把有条件的党务工作者培养成学术带头人,把行政系统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通过双向融合整体推进基层党的建设。

5是坚持三级联动。

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要积极行动起来,把从严治党的体系建立健全起来,责任延伸落实下去。

6是坚持教师教材两个关键重点把关。

把好教师的入口关、培训关、考核关,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选用进行政治把关,组织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统一使用工作。

第3个数字:5 五个强调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3.引导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思想

要教育引导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育人相统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要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5.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第4个数字:3 学深悟透“三个要”

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学深悟透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具体做到“三个要”:

1、要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着力办好上海高等教育。要牢牢把握办好中国大学的根本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扎根中国大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上海正加快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卓越的人才、科技、智力和文化支撑。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培养人才。高校是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的重要场所,不能仅把硬件投入、学科建设、科研成果看作是硬任务,而把育人视为可有可无的软指标。办好上海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牢牢把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动力,持续推进改革创新。适应形势变化,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人心。找准主攻方向,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为重点,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要牢牢把握办好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各级党委必须切实抓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着力把关定向、统筹指导、建强班子,着力构建方方面面齐动手的“大思政”格局。高校党委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2、要抓好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的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韩正指出,上海现有在校大学生66万人,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要抓好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的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互联网意识,善用学生喜爱的新话语、新平台、新方式,形成网上网下教育合力。要突出人的因素,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上海高校现有专任教师4万余人,要把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引导广大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

一、言传和身教相统

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

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选优建强高校教师队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政策引导,真诚关心关爱,弘扬师德师风。要在准入、培训、考核等各环节严抓严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配齐建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关心队伍成长。

3、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韩正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抓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校党委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让更多党建资源向基层倾斜,进一步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力。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本市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党建工作,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布局,完善体制机制,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育人导向上,没有例外。

如何落实

第4个数字:7 七项要求

1.要扎实开展体系式学习

要把中央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作为一个系统,联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联系高校发展历史、以往工作部署、形势变化要求,进行体系式学习。

2.要广泛开展融合式讨论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切实开展有质量的、能够促进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改造的,能够武装头脑、推动实际工作的融合式讨论。

3.要生动开展案例式教学

把会议精神作为教师干部队伍培训和学生骨干队伍培训重要内容,形成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工作案例,推进“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之后的效果”进课堂。

4.要深入抓好项目式研究

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项目式研究,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学理支撑和经验集成,形成一批拿得出手、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能发挥作用的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

5.要系统抓好针对性解读

针对师生思想困惑,形成新的话语体系,做好解疑释惑。采用师生喜闻乐见形式,宣传好各地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经验。

6.要全面抓好操作性指导

各地各高校要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科学制订时间表和任务书,保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

7.是统筹抓好责任化落实

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日常指导,定期开展督导,按照岗位分解责任,把责任落细落小落实。

第二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心得体会

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的体会

(屠雪佳

Y2014103045)

4月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习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传达了《意见》的会议内容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2016年12月7日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提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是我们专业知识的要求,更是自我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要求。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并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职业美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参与积极健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不枯燥、不乏味,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习生活当中,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师的教育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生应学习教师身上的优良政治思想,结合自己实际自我教育。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教师教授的知识是我们的基础,想要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要结合课堂外的教育。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比其他人更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深入学习中国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坚定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培养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并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使它成为勤奋学习、增长本领的动力,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为实现色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终身。

第三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浅谈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报告再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理论经过不断创新和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2013 年 12 月,党中央在出台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即三个倡导,“倡导建立富强的、民主的、文明的、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倡导建立自由的、平等的、公正的、法治的社会环境,并引导我国公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敬业精神,引导我国公民建立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高校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力量,在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丰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处在创新发展的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党中央的思想保持一致,也就是要以党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先进文化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中央新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是处于指导地位和领导地位的,全国人民都应该为之而共同奋斗,这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必然要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新时期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要不断丰富发展其内容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只有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其质量和水平,才能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今,社会发展很快并且越来越复杂,高校中有一些学生难免会对人生的目标不明确,会产生错乱现象,大家都知道确立我们的人生目标是非常关键的,简单来说,人生目标就是为了生存而去生活、为了发展而去创新。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我们必须努力的工作,这样,理想就是指引我们人生前进道路中的灯塔,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加速器。但是,人与人之间有差异,人们的目标也有高低。有的人目标不高安于现状,有的人则立志干出一番大事业,但事实上大部分人终究还是普通人。这里想指出的是,无论你选择怎样的人生目标都必须要有一个价值观的依据,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必须有个健康的价值观作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这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和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国家观,妥善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们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全国人民对国家建设美好社会的向往。高校大学生就是要德才兼备、思想政治觉悟高,成为对党忠诚、信任的共产主义战士,要为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而奋斗。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社会道德领域最高纲领,是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指南。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我国公民新时期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这一准则为大学生的个人思想和道德修养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为大学生提供了个人应具备的价值观标准。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如一盏明灯为高校大学生指引了方向,有利于实现人生目标。

三、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高校教师适应时代的发展

对高校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教师队伍健康成长,特别是能够推动青年教师队伍发展。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出生于 20世纪70、80年代,他们是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教育环境相对比较良好,物质文化生活也比老一辈教师丰富多样,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先进,容易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也更加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独立性比较明显。但是,他们也往往更容易受社会新潮流的影响,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难免会进入思想误区,产生错误的、不科学的价值观,甚至导致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人生情绪。所以对青年教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侵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巩固思想基础,形成提高身心质的自觉性,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成效。教师进步则学生进步,教师创新则学生创新,教师有活力则学生有活力。从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讲,教师作为传播者和教育者,应该积极有效的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政治辨别力和审美力,所以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获取知识追求成功方面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坚定信念、端正心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使大学生在美丽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接受先进理念的陶冶,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约束不良风气与行为,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高校要良好运转,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行为,维持校园环境的和谐,建立良好校风,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固定下来,更好开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实际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建立融洽和谐的校园关系,是推动学校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促进师生行为的规范化,培养校内人员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文明风尚。

从以上可以看出,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了社会主义思想领域的索引,并为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三个倡导”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和体制特征,提炼了代表不同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或树立的关键时期,在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的同时,对其树立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价值观是很有必要的。国家教育部历来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可见,高校必须加快形成更贴合时代发展的、科学的大学生群体价值观,为实现共同使命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地落实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政策要求。

第四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摘编

以思政课建设为引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

北京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取得了积极进展。

坚持首善标准,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谋划推动工作

北京高校具有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良好传统与工作基础。在新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首善标准,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进一步构建工作的大格局。一是抓顶层设计。制定《关于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就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学科建设、思政课改革和专职教师激励等制定有力政策。加强宏观指导,大力推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抓关键少数。组织60所北京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进行为期两周的脱产培训,专题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高校主要领导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三是抓投入保障。市级财政每年投入2.5亿元,全面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以开放的视野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要办好思政课,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我们聚焦教学说服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这一突出问题,以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思路加强建设、推进改革,让课堂真正“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一是凝练教学内容。建立定期教学研讨、教学难点问题联合研究、理论与实践交互深化等日常性、基础性机制,帮助教师讲深讲透重点问题。二是破解难点问题。建设20个教学改革示范点,支持高校围绕内容体系、教学模式等关键问题探索创新,创造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有益经验。三是集聚优质资源。开展“名家领读经典”活动,邀请名师大家为大学生共上一门思政课。

坚持党管人才,以有力的举措打造高层次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党必须要建好、用好这支队伍。一是注重全员培养,运用“互联网+”思维,建设“开放研修平台”,提高学习培训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二是注重名师引领,建设15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三是注重激励保障。2016年起按照人均每月2000元的标准为全体一线专职思政课教师发放补贴,实施青年教师“扬帆资助计划”、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为各层次教师成长发展提供支持。

坚持主动引领,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开展理论创新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过程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肩负着重要任务。北京市注重整合资源和力量,积极做好引领工作。一是强化协同创新。二是强化正面发声。三是强化成果培育。 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浙江省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思想政治建设,努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突出政治意识,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

历届浙江省委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省委主要领导一任接着一任亲自抓。2005年,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主持下,浙江省委建立了省领导联系高校和定期为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

一是抓方向,明责任。2015年,省委高规格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省级四套班子领导参加。省领导带头通过上讲台对话、进入课堂听课、深入公寓交流,掌握一手信息,见微知著,查找问题,点睛明题。在省委的示范带动下,地方党委高度重视,建立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积极创新载体,改进作风;高校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真正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立校办学中的重要地位,狠抓落实,提高实效。

二是抓细节,重实践。2012年,省委主要领导提出要从抓好学生公寓环境做起,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工作。4年间,全省高校累计投入10多亿元改善学生公寓。

三是抓短板,促改革。制定了《浙江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了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推进实践育人机制建设为重点的“双十”举措,出台了领导干部讲课听课等制度,并将思政理论课改革列入省委201422项重点突破改革项目之一。通过一系列改革,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68.8%逐年上升到2016年的82.6%。

着眼实际实效,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本身就是一部鲜活教材。我们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浙江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教材体系。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等地方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初步形成了根植于浙江大地、立足于浙江人民实践、具有浙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教材体系。二是创新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实施“百校联百镇”“双百双进”工程,遴选100个乡镇(街道、社区)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定点实践基地,校地长期合作育人。建立以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厅局级干部为主的特聘导师师资库,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三是开展文化校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传承校训、传唱校歌活动,推动建好校史馆、博物馆,创建校园文化标志符号。做到师生对校园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目前,我省文化校园建设正在12家试点高校的基础上,向全省高校全面铺开。

落实主体责任,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陕西省

陕西省委、省政府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收到良好成效。

强化党的领导,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构建大思政工作机制。省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专题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省委制定了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要求省级领导每年至少到高校作一次报告。二是加强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陕西省委决定单设高教工委,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创造性地开展高校巡视诊断工作,逐校把脉问诊,一校一策开药方,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责任。三是足额选好配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按照1∶200标准,核定增配高校专职辅导员编制1763名,并努力缓解高校思政课教师紧缺问题。高校辅导员职称评聘“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延安精神是陕西突出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一是推动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把延安精神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大力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的光辉历史教育,用民族文化、革命传统和现代精神哺育青年学子,教育大学生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开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组织大学生到延安、照金、马栏等革命旧址体悟革命传统,在今昔对比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在校园文化创建中凸显红色基因。各高校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新内涵,精心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精品项目。

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是发挥延安大学辐射源作用。在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延安大学建立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到枣园、杨家岭、南泥湾等红色教育景点开展现场教学,重温党的历史。二是精心培育典型,彰显延安精神的时代特色。先后推出了全国重大宣传典型西北大学理论物理学家侯伯宇教授、优秀党员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小麦育种专家赵瑜研究员、航天教育奠基人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专家陈士橹院士、见义勇为大学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吴树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用师生身边的榜样激励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回应学生关切。充分发扬延安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同步解决。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都有具体举措。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打造又红又专的引路人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党委一贯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又红又专、爱国奉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文化,确保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贯彻到位。

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堡垒

学校注重占领思想政治工作制高点,拓展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是推动教师提升思想政治认识高度。党政班子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带头学、领头做,打造“不漏气发动机”,为抓好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延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频谱广度。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政治立场、立德树人表现作为教师聘用考核先置要求。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要求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对学生价值引导的核心内容。三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深度。坚持用“清华师德”教育全体教师,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写入学校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以教师为主力组建网络引导队伍,在热点事件中积极发声,旗帜鲜明地批驳错误言论。

以党建为龙头引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清华全校199个教师党支部全面覆盖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党员达2179人,党员比例占63.3%。

一是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明确规定教师党支部的设置组成、职责要求及组织生活的次数、内容、形式。选齐配强党支部书记,九成以上支部书记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二是激励教师党员当先锋、作表率。选树身边的优秀典型,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按照“四讲四有”标准,深入开展新时期清华大学共产党员行为规范大讨论。三是“不断线”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始终将对优秀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作为党委工作重点。党委班子成员直接联系重点教师发展对象,党支部选择学术带头人担任学术骨干中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和介绍人,发挥“学术导师”和“政治导师”的引导作用。

重点抓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思想引导。通过成立青年教师理论学习研究会,设立专项党建研究基金,组织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支持思政课教师赴境外研修交流等,不断深化青年教师对党的理论、国情社情和学校传统的认知认同。

完善涵育机制。完善党务部门和院系党委的沟通机制,定期通报研判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引导。统筹整合“清华思客”“青椒乐享会”等渠道,帮助青年教师学习理论、感受文化、提高认识。

强化发展支持。在科研启动经费、研究生名额、周转房等方面制定措施向青年教师倾斜,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

抓责任落实、方法创新、示范引领,做好高校基层党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抓责任落实、抓方法创新、抓示范引领,让学院党组织强起来、党支部活起来、党员动起来,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坚持严守规格、下足功夫,完善学校党委主导、学院党委主体、党支部主心骨、党员主人翁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学校党委构建了“学校党委把方向出政策、发挥主导作用,学院党委强化保证监督、发挥主体作用,党支部主动发力、发挥主心骨作用,党员把自己摆进去、发挥主人翁作用”的责任体系。

学校党委始终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断强化院(系)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主业主责意识;切实保障党支部发挥主心骨作用;不断激发党员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主人翁意识。

坚持创新方法、围绕师生榜样和重大任务建支部,锤炼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支部作风

学校党委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确保中心任务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渗透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到哪里。

施行“大师+支部”模式,围绕党员专家建支部;施行“项目+支部”模式,围绕重大项目建支部;施行“教师+学生”模式,在教研室、研究所设置师生联合党支部;施行“榜样+支部”模式,围绕先进典型建支部。

坚持精神引领、品牌带动、典型示范,推动全校形成了牢记总书记嘱托、成就国家和民族希望的浓厚氛围和自觉行动

学校在基层党委全面推行精神引领、品牌带动、典型示范的有效做法,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坚持精神引领。认真组织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教育教学,持续开展航天精神、铁人精神、马祖光精神等行业、地域和校本特色精神育人活动,面向新生上好入党启蒙第一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充满校园。学校每年有2000余名毕业生投身航天国防。

二是坚持品牌带动。实施基层党建品牌战略,每年开展品牌立项200余项,产生了航天魂、学雷锋小组、学风督导队等一批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的传承性系统性、吸引力感染力。

三是坚持典型示范。完善了在重大攻关、急难险重、爱岗敬业等关键任务和日常考验中选树典型机制,创新设置了校、院(系)、支部三级榜样库,始终坚持先进事迹报告会制度,每年在重大时间节点评比表彰2000余人次,每年精选300多名师生进入榜样库,并从中按需遴选组合出各类先进事迹报告团,每年推出先进事迹报告会20余场。

统筹育人资源,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价值引领核心作用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把思政课作为人才培养核心课程,纳入“双一流”建设的重点任务,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将思政课建设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热门课程。

深化课程内容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学校以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为重要突破口,挖掘整合各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拆除“学校和社会之墙,各学院、各专业、各部门之墙,教学与科研之墙,教与学之墙”,逐步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一方面深入研究教材,发挥中央马工程统编教材优势,组织教师深入系统研究思政课统编教材,鼓励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语言转换为教学语言,不断增强理论说服力。另一方面开展集体备课,校领导全程参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专业教师共同讨论,“备理论”“备学生”“备热点”“备教学方法运用”,遵循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特点,将党的创新理论有计划、分专题地进入课堂,根植于大学生思想深处。

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让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

学校注重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引导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让教师想教好、能教好的工作机制。

聚焦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构建“立交桥”式培养体系。我们一方面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一方面每年选派思政课教师交流访学。这些教师既传播了中国声音,也将世界视野引入思政课堂。

首创“项链模式”,实现多学科师资协同育人。坚持探索在思政课堂引入名师大家、党政领导、企业高管等各条战线优秀人才,建立了思政课特聘教授资源库,将教师单兵作战变为团队作战。

依托同城平台,实现资源共享。2014年起,上海市在我校试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同城平台计划”,我校专门设立招生名额,邀请全市高校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博导、硕导,组建联合导师团队,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水平。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用问题导向增强教学有效性

学校强调思政课教学的问题意识,逐步构建形成从案例导入到理论分析、从实践探索到问题解读的“四板块”知行统一教学模式。

开展“问题解析式”教学方法改革,在实践中收集整理学生原始问题近10万个,建立了多角度、多层面的课程教学问题库,编撰出版《思考与解读》《释疑与解惑》《教学与实证》等系列教学研究成果。注重话语体系转化,贴近学生思想特点。帮助教师树立“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的教学理念。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贴近学生接受习惯。建立思政课“微课程”视频库,形成一种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满足学生自学需要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

抢占互联网阵地,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路径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按照“知行合

一、自主发展、为人师表”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一条“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借助网络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

学校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网络行为数据等技术手段,持续多年对全校学生政治观点、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学习状况、关注热点、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依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广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数据库,与共青团广东省委共建“广东青年大数据与云计算实验室”,对广东147所高校近200万名大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追踪分析。

打造校园云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学校深入实施“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构建集资源、教学、学习、实践于一体的思政课网络教育教学平台。打造“晚安华师”“紫荆青年”等“校媒群”,引导培育优秀教师和学生开通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牵头组建广东高校新媒体联盟,搭建杰出校友与在校生网络交流平台,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校构建起了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入学前到毕业后的立体化、跨时空、零距离的网络思政教育互动空间。

嵌入生活微时间,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

学校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大量“碎片化”时间和网络实时传播、无缝衔接的特点,大力推进“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围绕思政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持续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精品课程、专业教学案例和基于学习、实习、实践的再生性学习资源。整合学校历史故事、各类仪式典礼、文化艺术活动、优秀师生案例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换开发为网络视频、卡通动漫等网络文化产品。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等有形载体,组织师生开发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吉祥物“萌小兔”、各类表情包、主题漫画、微视频等阳光文化产品,及时传递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打造出一个学生喜闻乐见、时时处处受教育的网上精神家园。

突出师生双主体,构建网络思想引领新机制

针对网络社交平等、互动的特点,学校构建起“教师引导、朋辈引领、知行合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建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为主体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主动触网、善于用网、借网育人,通过网络空间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发言,发挥专业优势进行释疑解惑。另一方面,充分发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团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指导学生参与正能量的网络互动,形成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品格、朋辈相携、为人师表的新型育人机制。

创新党建联动机制,拓展立德树人渠道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抓关键,发挥好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把党建工作分解为五大类22项,细化为56个指标,建立学校党委“三重一大”决策等内控管理标准化流程31个,明确任务要求、质量目标和评价标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构建起党建工作全程跟踪、全程记录、全程检查、全程考核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主要领导自觉遵守末位发言的议事规则。

注重抓基础,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学生社团、公寓、实践基地,建在科研平台、实验中心和课题项目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专业建设、素质教育、技能训练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把优秀教职工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能手的“双向培养工程”。组建了以教师党员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的6支网络媒体团队,搭建起“三网、两微、两台、一报、一屏”九大宣传平台,挖掘身边典型。组织师生党员突击队,参与抗震救灾交通“生命线”抢通、重建等重大任务。组织师生党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农村公路勘测、渡口调查和桥隧检测。学校各系党总支结合专业优势,为贫困地区免费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训,260余名适龄学生和帮扶对象受益。

加强主渠道建设,发挥好课堂育人功能

学校改革考评办法,从主观努力度、行为实践度、知识掌握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培养学生知行合

一、崇德尚能的思想道德素质。制定专业课的教学、育人“双大纲”,建立“学业导师+辅导员”制度,在专业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切实做到既授业又树德。实行素质教育学分制,把思想道德、职场素质、就业创业、基础能力、健康与安全细化为42个指标进行量化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加强主阵地建设,发挥好校园文化育人作用

开展大学生艺术节、宿舍文化节、校园读书节和创新创业大赛、技术技能大赛、百科知识竞赛等“三节三赛”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端正“先修身、后修路”的职业态度,激发“蜀道天堑变通途”的职业信念。组织学生深入开展勤工助学、“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理念,把学生宿舍建成“思想教育、文化交流、行为养成”的素质提升基地。充分发挥“易班”综合互动社区的作用,建成“党旗飘飘”微信群、网上团校等网络教育平台,定期开展网络知识竞赛,及时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五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及发言摘编(20161209)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刘云山讲话 王岐山张高丽出席 来源:《人民日报》,2016-12-09(01)

本报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张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作总结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习近平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习近平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习近平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党组书记要多到高校走走,多同师生接触,多次去高校作报告,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要加强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善交朋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多听他们的意见,真听他们的意见。

习近平强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用讲话精神指导工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强起来。

刘云山说,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在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抓好任务落实。要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加强高校各类阵地建设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强化问题导向,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各级党委要负起把关定向、统筹指导、建强班子的责任,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组织、宣传、教育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高校党委要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高校发展优势。

北京市、浙江省、陕西省、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发言摘编见第十版)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出席会议。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政府有关负责同志,部分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出席会议。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摘编 来源:《人民日报》,2016-12-09(10)

以思政课建设为引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

北京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取得了积极进展。

坚持首善标准,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谋划推动工作

北京高校具有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良好传统与工作基础。在新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首善标准,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进一步构建工作的大格局。一是抓顶层设计。制定《关于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就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学科建设、思政课改革和专职教师激励等制定有力政策。加强宏观指导,大力推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抓关键少数。组织60所北京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进行为期两周的脱产培训,专题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高校主要领导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三是抓投入保障。市级财政每年投入2.5亿元,全面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以开放的视野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要办好思政课,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我们聚焦教学说服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这一突出问题,以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思路加强建设、推进改革,让课堂真正“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一是凝练教学内容。建立定期教学研讨、教学难点问题联合研究、理论与实践交互深化等日常性、基础性机制,帮助教师讲深讲透重点问题。二是破解难点问题。建设20个教学改革示范点,支持高校围绕内容体系、教学模式等关键问题探索创新,创造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有益经验。三是集聚优质资源。开展“名家领读经典”活动,邀请名师大家为大学生共上一门思政课。

坚持党管人才,以有力的举措打造高层次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党必须要建好、用好这支队伍。一是注重全员培养,运用“互联网+”思维,建设“开放研修平台”,提高学习培训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二是注重名师引领,建设15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三是注重激励保障。2016年起按照人均每月2000元的标准为全体一线专职思政课教师发放补贴,实施青年教师“扬帆资助计划”、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为各层次教师成长发展提供支持。

坚持主动引领,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开展理论创新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过程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肩负着重要任务。北京市注重整合资源和力量,积极做好引领工作。一是强化协同创新。二是强化正面发声。三是强化成果培育。

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浙江省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思想政治建设,努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突出政治意识,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

历届浙江省委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省委主要领导一任接着一任亲自抓。2005年,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主持下,浙江省委建立了省领导联系高校和定期为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

一是抓方向,明责任。2015年,省委高规格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省级四套班子领导参加。省领导带头通过上讲台对话、进入课堂听课、深入公寓交流,掌握一手信息,见微知著,查找问题,点睛明题。在省委的示范带动下,地方党委高度重视,建立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积极创新载体,改进作风;高校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真正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立校办学中的重要地位,狠抓落实,提高实效。

二是抓细节,重实践。2012年,省委主要领导提出要从抓好学生公寓环境做起,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工作。4年间,全省高校累计投入10多亿元改善学生公寓。

三是抓短板,促改革。制定了《浙江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了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推进实践育人机制建设为重点的“双十”举措,出台了领导干部讲课听课等制度,并将思政理论课改革列入省委201422项重点突破改革项目之一。通过一系列改革,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68.8%逐年上升到2016年的82.6%。

着眼实际实效,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本身就是一部鲜活教材。我们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浙江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教材体系。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等地方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初步形成了根植于浙江大地、立足于浙江人民实践、具有浙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教材体系。二是创新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实施“百校联百镇”“双百双进”工程,遴选100个乡镇(街道、社区)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定点实践基地,校地长期合作育人。建立以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厅局级干部为主的特聘导师师资库,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三是开展文化校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传承校训、传唱校歌活动,推动建好校史馆、博物馆,创建校园文化标志符号。做到师生对校园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目前,我省文化校园建设正在12家试点高校的基础上,向全省高校全面铺开。

落实主体责任,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陕西省

陕西省委、省政府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收到良好成效。

强化党的领导,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构建大思政工作机制。省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专题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省委制定了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要求省级领导每年至少到高校作一次报告。二是加强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陕西省委决定单设高教工委,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创造性地开展高校巡视诊断工作,逐校把脉问诊,一校一策开药方,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责任。三是足额选好配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按照1∶200标准,核定增配高校专职辅导员编制1763名,并努力缓解高校思政课教师紧缺问题。高校辅导员职称评聘“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延安精神是陕西突出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一是推动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把延安精神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大力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的光辉历史教育,用民族文化、革命传统和现代精神哺育青年学子,教育大学生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开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组织大学生到延安、照金、马栏等革命旧址体悟革命传统,在今昔对比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在校园文化创建中凸显红色基因。各高校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新内涵,精心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精品项目。

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是发挥延安大学辐射源作用。在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延安大学建立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到枣园、杨家岭、南泥湾等红色教育景点开展现场教学,重温党的历史。二是精心培育典型,彰显延安精神的时代特色。先后推出了全国重大宣传典型西北大学理论物理学家侯伯宇教授、优秀党员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小麦育种专家赵瑜研究员、航天教育奠基人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专家陈士橹院士、见义勇为大学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吴树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用师生身边的榜样激励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回应学生关切。充分发扬延安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同步解决。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都有具体举措。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打造又红又专的引路人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党委一贯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又红又专、爱国奉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文化,确保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贯彻到位。

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堡垒

学校注重占领思想政治工作制高点,拓展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是推动教师提升思想政治认识高度。党政班子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带头学、领头做,打造“不漏气发动机”,为抓好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延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频谱广度。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政治立场、立德树人表现作为教师聘用考核先置要求。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要求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对学生价值引导的核心内容。三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深度。坚持用“清华师德”教育全体教师,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写入学校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以教师为主力组建网络引导队伍,在热点事件中积极发声,旗帜鲜明地批驳错误言论。

以党建为龙头引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清华全校199个教师党支部全面覆盖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党员达2179人,党员比例占63.3%。

一是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明确规定教师党支部的设置组成、职责要求及组织生活的次数、内容、形式。选齐配强党支部书记,九成以上支部书记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二是激励教师党员当先锋、作表率。选树身边的优秀典型,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按照“四讲四有”标准,深入开展新时期清华大学共产党员行为规范大讨论。三是“不断线”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始终将对优秀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作为党委工作重点。党委班子成员直接联系重点教师发展对象,党支部选择学术带头人担任学术骨干中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和介绍人,发挥“学术导师”和“政治导师”的引导作用。

重点抓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思想引导。通过成立青年教师理论学习研究会,设立专项党建研究基金,组织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支持思政课教师赴境外研修交流等,不断深化青年教师对党的理论、国情社情和学校传统的认知认同。

完善涵育机制。完善党务部门和院系党委的沟通机制,定期通报研判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引导。统筹整合“清华思客”“青椒乐享会”等渠道,帮助青年教师学习理论、感受文化、提高认识。

强化发展支持。在科研启动经费、研究生名额、周转房等方面制定措施向青年教师倾斜,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

抓责任落实、方法创新、示范引领,做好高校基层党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抓责任落实、抓方法创新、抓示范引领,让学院党组织强起来、党支部活起来、党员动起来,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坚持严守规格、下足功夫,完善学校党委主导、学院党委主体、党支部主心骨、党员主人翁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学校党委构建了“学校党委把方向出政策、发挥主导作用,学院党委强化保证监督、发挥主体作用,党支部主动发力、发挥主心骨作用,党员把自己摆进去、发挥主人翁作用”的责任体系。

学校党委始终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断强化院(系)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主业主责意识;切实保障党支部发挥主心骨作用;不断激发党员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主人翁意识。

坚持创新方法、围绕师生榜样和重大任务建支部,锤炼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支部作风

学校党委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确保中心任务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渗透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到哪里。

施行“大师+支部”模式,围绕党员专家建支部;施行“项目+支部”模式,围绕重大项目建支部;施行“教师+学生”模式,在教研室、研究所设置师生联合党支部;施行“榜样+支部”模式,围绕先进典型建支部。

坚持精神引领、品牌带动、典型示范,推动全校形成了牢记总书记嘱托、成就国家和民族希望的浓厚氛围和自觉行动

学校在基层党委全面推行精神引领、品牌带动、典型示范的有效做法,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坚持精神引领。认真组织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教育教学,持续开展航天精神、铁人精神、马祖光精神等行业、地域和校本特色精神育人活动,面向新生上好入党启蒙第一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充满校园。学校每年有2000余名毕业生投身航天国防。

二是坚持品牌带动。实施基层党建品牌战略,每年开展品牌立项200余项,产生了航天魂、学雷锋小组、学风督导队等一批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的传承性系统性、吸引力感染力。

三是坚持典型示范。完善了在重大攻关、急难险重、爱岗敬业等关键任务和日常考验中选树典型机制,创新设置了校、院(系)、支部三级榜样库,始终坚持先进事迹报告会制度,每年在重大时间节点评比表彰2000余人次,每年精选300多名师生进入榜样库,并从中按需遴选组合出各类先进事迹报告团,每年推出先进事迹报告会20余场。

统筹育人资源,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价值引领核心作用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把思政课作为人才培养核心课程,纳入“双一流”建设的重点任务,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将思政课建设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热门课程。

深化课程内容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学校以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为重要突破口,挖掘整合各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拆除“学校和社会之墙,各学院、各专业、各部门之墙,教学与科研之墙,教与学之墙”,逐步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一方面深入研究教材,发挥中央马工程统编教材优势,组织教师深入系统研究思政课统编教材,鼓励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语言转换为教学语言,不断增强理论说服力。另一方面开展集体备课,校领导全程参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专业教师共同讨论,“备理论”“备学生”“备热点”“备教学方法运用”,遵循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特点,将党的创新理论有计划、分专题地进入课堂,根植于大学生思想深处。

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让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

学校注重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引导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让教师想教好、能教好的工作机制。

聚焦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构建“立交桥”式培养体系。我们一方面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一方面每年选派思政课教师交流访学。这些教师既传播了中国声音,也将世界视野引入思政课堂。

首创“项链模式”,实现多学科师资协同育人。坚持探索在思政课堂引入名师大家、党政领导、企业高管等各条战线优秀人才,建立了思政课特聘教授资源库,将教师单兵作战变为团队作战。

依托同城平台,实现资源共享。2014年起,上海市在我校试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同城平台计划”,我校专门设立招生名额,邀请全市高校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博导、硕导,组建联合导师团队,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水平。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用问题导向增强教学有效性

学校强调思政课教学的问题意识,逐步构建形成从案例导入到理论分析、从实践探索到问题解读的“四板块”知行统一教学模式。

开展“问题解析式”教学方法改革,在实践中收集整理学生原始问题近10万个,建立了多角度、多层面的课程教学问题库,编撰出版《思考与解读》《释疑与解惑》《教学与实证》等系列教学研究成果。注重话语体系转化,贴近学生思想特点。帮助教师树立“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的教学理念。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贴近学生接受习惯。建立思政课“微课程”视频库,形成一种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满足学生自学需要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

抢占互联网阵地,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路径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按照“知行合

一、自主发展、为人师表”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一条“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借助网络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

学校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网络行为数据等技术手段,持续多年对全校学生政治观点、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学习状况、关注热点、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依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广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数据库,与共青团广东省委共建“广东青年大数据与云计算实验室”,对广东147所高校近200万名大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追踪分析。

打造校园云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学校深入实施“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构建集资源、教学、学习、实践于一体的思政课网络教育教学平台。打造“晚安华师”“紫荆青年”等“校媒群”,引导培育优秀教师和学生开通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牵头组建广东高校新媒体联盟,搭建杰出校友与在校生网络交流平台,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校构建起了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入学前到毕业后的立体化、跨时空、零距离的网络思政教育互动空间。

嵌入生活微时间,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

学校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大量“碎片化”时间和网络实时传播、无缝衔接的特点,大力推进“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围绕思政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持续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精品课程、专业教学案例和基于学习、实习、实践的再生性学习资源。整合学校历史故事、各类仪式典礼、文化艺术活动、优秀师生案例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换开发为网络视频、卡通动漫等网络文化产品。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等有形载体,组织师生开发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吉祥物“萌小兔”、各类表情包、主题漫画、微视频等阳光文化产品,及时传递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打造出一个学生喜闻乐见、时时处处受教育的网上精神家园。

突出师生双主体,构建网络思想引领新机制

针对网络社交平等、互动的特点,学校构建起“教师引导、朋辈引领、知行合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建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为主体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主动触网、善于用网、借网育人,通过网络空间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发言,发挥专业优势进行释疑解惑。另一方面,充分发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团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指导学生参与正能量的网络互动,形成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品格、朋辈相携、为人师表的新型育人机制。

创新党建联动机制,拓展立德树人渠道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抓关键,发挥好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把党建工作分解为五大类22项,细化为56个指标,建立学校党委“三重一大”决策等内控管理标准化流程31个,明确任务要求、质量目标和评价标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构建起党建工作全程跟踪、全程记录、全程检查、全程考核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主要领导自觉遵守末位发言的议事规则。

注重抓基础,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学生社团、公寓、实践基地,建在科研平台、实验中心和课题项目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专业建设、素质教育、技能训练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把优秀教职工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能手的“双向培养工程”。组建了以教师党员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的6支网络媒体团队,搭建起“三网、两微、两台、一报、一屏”九大宣传平台,挖掘身边典型。组织师生党员突击队,参与抗震救灾交通“生命线”抢通、重建等重大任务。组织师生党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农村公路勘测、渡口调查和桥隧检测。学校各系党总支结合专业优势,为贫困地区免费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训,260余名适龄学生和帮扶对象受益。

加强主渠道建设,发挥好课堂育人功能

学校改革考评办法,从主观努力度、行为实践度、知识掌握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培养学生知行合

一、崇德尚能的思想道德素质。制定专业课的教学、育人“双大纲”,建立“学业导师+辅导员”制度,在专业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切实做到既授业又树德。实行素质教育学分制,把思想道德、职场素质、就业创业、基础能力、健康与安全细化为42个指标进行量化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加强主阵地建设,发挥好校园文化育人作用

开展大学生艺术节、宿舍文化节、校园读书节和创新创业大赛、技术技能大赛、百科知识竞赛等“三节三赛”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端正“先修身、后修路”的职业态度,激发“蜀道天堑变通途”的职业信念。组织学生深入开展勤工助学、“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理念,把学生宿舍建成“思想教育、文化交流、行为养成”的素质提升基地。充分发挥“易班”综合互动社区的作用,建成“党旗飘飘”微信群、网上团校等网络教育平台,定期开展网络知识竞赛,及时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上一篇:青岛市教育体育局地址下一篇:去孤儿院的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