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促进体育人才培养改革

2022-09-12

一、促进体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意义

为响应《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 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的新高潮。就体育院校而言, 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改革, 可以促进我国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也提高了体育专业学生社会服务能力, 并加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培育和对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等院校的扩张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的更加恶劣, 教育部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相对应的改变——培养能从事学校及社会多方面的复合教育型人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趋势的转变, 高等院校的体育人才的要求也转变为: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体育专业知识, 还要有较强的能适应社会发展与生存的其他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重视健康方面的支出, 体育运动和健康意识逐渐加强, 对体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体育人才专业化、多样化、全面化的要求迫使体育院校走上改革转型之路。对人才培养进行重新规划培育方案, 使之适应社会的多层次的需求, 才能更好的为大众、为人民服务。

二、促进体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途径和手段

高等院校对体育人才进行改革, 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从六个方面对体育人才改革进行论述, 指出了改革的途径和手段。

(一) 构建机制, 深化改革

应构建合理的体育人才管理组织机构, 提高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教育与培养, 促使各地高校在体育方面的体系的具体实施与应用。我国体育院校的体育专业对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都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 更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发展现状。各地各高校要紧密部署, 统筹安排, 精心布置改革规划教学课程及内容, 分层次、分类别的组织学习, 牢牢把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要组织力量针对师生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提供针对性的解读。要把解读的过程作为提高认识、凝聚共识的过程。在针对性解读过程中形成新的话语体系, 推动工作理念从天上回到地上, 从空中落到人间, 从理论落实到行动。

(二)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要把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到教学当中, 要对现有教育观念进行改革, 对于体育院校学生而言,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下活动, 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和创新,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把所学和所用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注重过程评价, 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鼓励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中心和主体,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融会贯通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学校要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教师要积极引导, 把育人和教书统一起来。

(三)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育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特点, 特别是00后的入校给学校带来别样的生机, 教学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惯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跟不上教学对象的变化, 所以, 体育院校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 要积极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要注重实践教学, 不断总结、升华, 让理论指导实践, 让实践反哺理论, 让其不断升华, 启发学生思考;第二要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 把握立德树人的中心, 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 把所学和所用结合起来, 推进课堂内外的一体化教学;第三, 要善于运用高新技术, 不仅要熟练运用常用的媒体资源, 也要开发其他手段, 如视频分析, 有关的软件开发, 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创业,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四) 体育与科学、人文相结合

我国体育院校受到多年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现实情况等影响, 多注重人才的培养, 教学技能的传授, 但是忽略了科学、人文等内涵建设, 所以, 我们要大胆改革, 鼓励学生多学其他学科精髓, 把体育与科学、人文教育结合, 鼓励学生多学习其他课程, 积极响应改革号召, 构建知识教育课程、体育学科教育课程和体育学科放向积极整合一体的结构模式, 在加强基础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的同时, 尊重学生的个性, 兴趣爱好, 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 重视个体差异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院校学生的个体差异、项目差异都十分明显, 个体容易受到项目特征地影响, 如篮球项目的学生普遍较高大, 团体意识较好, 沟通协调能力较强, 很适合团体协作, 如单项项目学生相对而言较独立, 沟通能力不强等。所以, 体育院校学生个体差异较明显。这就要求我们, 要正视学生、项目等存在的个性特征, 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专项教练、普修教师, 都要积极的和学生们沟通, 加强横纵向联系, 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相互尊重, 才能共同进步, 要积极引导学生, 鼓励其大胆创新, 也要提醒其小心谨慎, 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承认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积极引导, 才能让学生发挥最大能动性。

(六) 重视挫折教育, 健全学生心理

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 大多数人阅历较少, 未经历较大的波折, 造成其意志品质薄弱, 心理素质较差, 抗压能力差, 他们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 没有经历过外面的风吹雨打难以抵抗外界带来的恶劣环境与条件。而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在历经挫折之后, 能够及时恢复良好的心态, 从而培养健康的心态的重要方式。学习体育的学生, 身体里都有着冲动、上进、奋勇的意志品质, 学生在竞技赛场上, 使得这些得以最大程度的释放。但有成功便就有失败, 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失败, 主动克服困难, 重新接受挑战。总之, 通过体育活动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是学生能够拥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这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三、小结与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紧密联系我国高校发展历程和高校历史使命, 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人才培养改革始终要贯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与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党的领导与指导下, 体育专业人才的能力与素质会大幅上升, 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会为社会培养一批适应力更强、专业素养更高的体育人才。

变是永远的不变, 在社会改革的大潮下, 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人才培养的改革是重点内容, 如何改革, 如何让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 如何让培养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体育院校需要积极探索, 积极提高体育教育水平, 多学科相结合, 为体育人才培养服务, 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改革不适应的地方, 由简到繁, 由少到多, 由点到面, 只要牢记高校的历史使命, 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大胆改革创新, 才能培育出适应社会、推动体育发展的人才。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深入的学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 阐述了体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意义, 并对促进体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途径和手段进行了探讨, 旨在引起相关部门对体育人才改革的关注,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 更好的为大众、为人民服务, 本文希望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人才培养,改革

参考文献

[1] 吴长稳, 于奎龙.我国部分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0 (04) :107-111.

[2] 刘芳, 杜朝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 (12) :1702-1703.

[3] 赫忠慧.当代本科体育专业人才观和专业设置变革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5.

上一篇:基于实例的IMU/DGPS辅助航摄测量应用研究下一篇:浅议职教教师具备的职业性质与职业能力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