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工程论文

2022-05-11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医学信息工程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摘要:医学信息工程是以信息技术和医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学科,但是目前不同学校的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分析了国内兄弟院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提出了我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篇:医学信息工程论文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开设医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实践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开设《医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了该课程的内容设置,并对该课程的案例教学、自主扩展学习和三段式分组实验三种教学方法实践进行论述和总结,进行医学信息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 医学信息学 医院信息系统 分析与设计 实践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各类医学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很多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我院于2011年也开设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生物医学和信息科学领域相关知识技能,在生物医学信息获取、处理、开发和利用等知识方面具有突出特色,能够在生物、信息、医药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应用及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挖掘等方面工作的生物信息学复合型人才[1]。

1.《医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我院已开设了《医学信息学概论》专业课程。医学信息学是信息技术学与医疗卫生科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生物医学信息、数据知识的存储、检索并有效利用,以便在卫生管理、临床控制和知识分析过程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当前,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因素,是医疗改革中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医院信息系统已覆盖现代化医院方方面面的工作流程,为患者、医、护、教、研人员和医院管理者提供全方位、分层次的服务,而在当前高等院校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仅仅作为常识普及的科目,而不是设置为深入的成体系专业课程,可能对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造成局限,影响其职业适应力,也不利于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2]。

高素质的医学信息学专业研究人才的严重匮乏在我国尤为突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医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既是目前高等医学信息教育的薄弱环节,又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信息人才的当务之急。所以我院经过咨询专家和多方考察后决定开设医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专业课程。《医学信息学》课程专业知识的广度结合《医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专业知识的深度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通过实验课的设计实践,提高学生对医院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实施、上线、管理、维护整体流程的认知,为学生毕业走上各种工作岗位(开发、管理、维护)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医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内容的甄别

《医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在我院的定位是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也是以很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基础的,如表1。

表格1 医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础

医院信息管理综合医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许多学科的概念和方法。为培养不同层次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人才,《医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尽可能完善和规范,并能够及时把当今最新的技术和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让课程讲授的知识与当今医院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与社会发展接轨[3]。

本着全面深入、重点突出、流程导向和重在设计的原则,着眼于医院信息化的发展需求,经过咨询业界专家和教师座谈会多次讨论修改,最终确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医院信息系统概论、信息技术基础、医院信息标准、医院信息系统功能分析、医院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门急诊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医保接口系统、药房管理系统和物资管理系统)、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护士站系统、医生站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医院系统实施、医院系统运维管理和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分析等10个章节的内容[4-5]。

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医院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系统功能模块构成、医院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与网络运作模式、医学信息编码和医学信息分类原则与标准[1];掌握医院信息系统间信息交互的标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设计及实施、运维、接口和数据分析利用的管理。同时,为了加强实践性,培养学生动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设计了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课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应用。

3.多元化教学方法实践

这门课程的授课老师是聘请的附属医院信息中心的HIS软件工程师,确保课程所授知识的实践性和前沿性。课程开设之前学院里组织过授课教师与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学生反映最多的是希望老师不要照本宣科,多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讲授相关知识;将学科领域内的新技术、新规范和新标准等知识纳入课程内容,让其掌握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与理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毕业后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专业岗位。

《医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知识点跨度很大,同时涉及医学、信息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在精心甄选教学内容的同时,为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3.1 理论教学之案例教学

前三章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除外,在医院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医院系统实施、医院系统运维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章节中运用日常HIS建设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深入相关角色分析HIS系统分析与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住院管理系统讲完后,我们引入了徐州金保住院接口案例(网络准备、三大项目库对照、金保住院登记、金保费用上传、金保预结算、金保结算)。网络准备让学生利用前几章的医院信息系统网络架构和信息技术中的网络通信进行分析和方案选择(数据专线、VPN、路由和防火墙等),学以致用。三大项目库对照和金保费用上传使学生将住院系统的药品、诊疗项目库与费用记账功能设计融会贯通。金保住院登记和出院(预)结算让学生更加熟悉住院系统的相关流程设计。

医院系统实施管理章节中我们引入了电子病历系统实施案例,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了解硬软件配置方案、网络实施方案、数据整理、系统测试、人员培训、制度制定、系统上线等相关知识内容。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更加生动、直观、有趣,强化了学习效果。

3.2 新技术、新规范和新标准之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扩展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目前医疗行业信息化的热点和卫生管理部门出台的新标准、新政策,将其内容无缝地扩展到现有章节内容中,课后组织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自主扩展学习。如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护理、HlS数据集成平台规范、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2014版)和新医改方案等内容。例如我们在学习完护理工作站相关内容后加入移动护理,让学生了解当今行业热点和趋势,并课后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后进行课堂交流和讨论。

3.3 实验教学之三段式分组教学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院里对实验课十分重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6:4,每周6课时是理论课,搭配4课时室实验课。实验课根据每周的理论课内容进行设计,采用“讲”、“做”和“评”三段式分组教学。“讲”是由老师跟学生讲解分析实验内容。“做”是由学生课下进行实验设计。“评”是学生演示、讲解自己的实验完成内容,老师进行反馈与评价,提出指导和改进意见。

学校安排每四课时为一次实验课,两个课时讲评上次的实验内容,两个课时讲解分发下次的实验内容。把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每组4-5个人。每次实验课内容分成四个小片段,例如护士站系统实验课程设计划分了病人床位分配与换床、病人医嘱处理、项目医嘱计费和出院证明四个片段,由组内每人负责一个片段,组内协作完成,同时锻炼学生协作、共享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与附属医院合作建立医院信息系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模拟医院工作流程设计实验内容。首先建立实验数据库,设计教学相关的公用表格结构(人员字典、科室字典、床位字典、疾病字典、药品字典、诊疗项目字典等),抽取部分附属医院信息系统中与教学程序有关的历史数据建立教学数据库;其次对学生进行程序设计语言(PB)和开发工具的培训,让其掌握程序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够完成相关实验设计;最后将教学数据库、开发工具等统一做成虚拟机环境,分发给学生,学生在同质的虚拟环境下完成实验内容。

4.总结与展望

根据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前沿教学内容,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尝试在《医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提供新思路,从而进一步健全我国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满足医院信息化对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系统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服务于医院和发展医院信息化的技术能力。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实验模式,进行医学信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周毅,何瑞梅,何建璋等.《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10,5(2):33-35.

[2]费晓璐,魏岚,黄跃.在高等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展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方案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3,8(3):78-79.

[3]耿伟,赵强,董瑞国等.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5):508-511.

[4]明全,吴少云,尹荣章.HIS课程教育及其实践教学研究[J].医学信息,2006(01):36-38.

[5]左娅甲,吴蕾,赵强.论高等医学院校普及医院信息系统课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4):179-180.

[6]冯天亮,尚文刚.对开展医院信息系统教学的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11):91-94.

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厅信息化项目,编号:X201405.

通讯作者:董瑞国

作者:张德林等

第二篇: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及课程设置探讨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

摘要:医学信息工程是以信息技术和医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学科,但是目前不同学校的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分析了国内兄弟院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提出了我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医学信息工程;课程设置;探讨

一、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

自从计算机发明的第一天,人类就尝试着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的信息管理和临床诊疗过程当中。上世纪60年代,国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开始用于住院病人的管理。70年代,其应用范围扩展到病案、卫生统计、门诊、护理、药品等部门。80年代,医疗信息系统开始取代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用以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医院的服务水平[1]。进入90年代,随着现代医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系统逐渐在中国各级医院普及,尤其是三甲医院,每天产生了大量的临床数据。而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医疗领域的知识和数据也呈爆炸式增长,数据的种类逐渐增多(图像、文本、波形、组学数据和电子病历中的结构化数据),系统的复杂度逐渐加大(系统标准繁多、接口类型不一致),无论是信息管理还是应用开发,难度都日渐加深。因此,医学信息领域的蓬勃发展对于医学信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定位及发展

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教育部于2003年设立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医学信息工程是一门以信息科学和医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基础理论、医药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当今医学信息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析与传输等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有较强的医学应用软件使用、维护、设计、开发的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医疗管理、医疗服务有机结合的高级医学信息技术人才。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一般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目前,据统计全国已有24所本科院校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中医药院校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0所)。但是不同高校对于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覆盖的范围理解不同,学校间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学校根据自身的学科发展情况,有的院校开设电子信息技术等硬件类课程多一些,有些学校开设计算机技术等软件类课程多一些,有的院校开设医学信息学等信息学类课程多一些,这就导致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结果的不一致。笔者调研了国内目前开设医学信息工程学校的培养方案和专业课设置,对目前国内院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总结。

三、国内目前开设医学信息工程院校的专业设置

本文调研了国内目前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并分类加以讨论,以期望理清国内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

1.课程设置以硬件类课程为主。此类学校开设的硬件类课程较多,着重培养学生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接受电工、电子技术、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在医学中应用的良好训练,具备医学信息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夠完成医学仪器系统方面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人才。此类学校以四川大学为代表。作为我国第一个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2],四川大学的课程设置有标杆意义。目前该校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医学传感检测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医学电子学,现代医学仪器,医学信号处理。可以看出,课程设置以电子类、仪器类课程为主。类似的大学还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湖北科技学院等。除了上述课程外,部分学校还设了单片机技术与应用、医学影像仪器、医用测量与监护仪器等。当然,这类学校只是以硬件课程为主,并不是完全不设置软件类课程。

2.课程设置以软件类课程为主。此类学校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代表,主要培养的是进行医学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类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医学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微机原理等。此类学校以计算机和软件类课程为主,既有传统PC端的医疗信息系统等软件类课程开发课程,也有web系统与技术等网络类课程,部分学校甚至开设了物联网技术课程。而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部分院校还开设了基于安卓和IOS系统的开发课程,如河北北方学院的智能终端设计与开发。类似的大学还包括: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济宁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和遵义医学院等。同样,这类学校也只是以软件课程为主,并不是完全不设置硬件类课程。

3.课程设置兼顾软硬件类课程。国内这一类的大学也比较多,通过专业设置的课程来看,既培养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也同时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软硬件类的课程比接近1:1。这类学校有: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泰山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等。但这类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很容易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相类似。

4.课程设置兼顾医学信息类和软件类课程。在所有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中,中医药大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10所之多。这部分学校在主干课程中还会增设一些与医学信息学相关的医学类和医学信息类的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基础医学概论、医学信息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统计学,病案管理与统计等。这类学校有:辽宁中医药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其目标是培养能够系统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分析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及其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及医学信息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5.我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思路设置。当前信息技术是工学领域发展较快的技术,信息技术中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方法无时无刻不在向医疗领域渗透,使得医学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所以我们认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紧跟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越来越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不仅包括传统的医用软件的开发技术,而且包括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是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利用技术[3]。

上海理工大学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成立于2012年,2013年开始招生,隶属于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本专业着重培养具备医疗信息系统、医学应用软件、健康物联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程能力,能在医学信息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服务的理工医结合的复合型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上海理工大学在课程设置中不仅注重学生信息采集、传输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开设了Python程序设计、医用软件技术,医学信息集成技术,云计算与数据挖掘、临床决策支持技术、医学人工智能等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每门课都开设配套的实验课程供学生学习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本专业还与多家医院的信息科和科技公司开展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多种类型的实习基地,为其毕业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专业还与从事大数据相关产业的企业一同建立了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搭建了大数据分析应用的运行环境,供学生使用。合作目标如下:研究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研究智慧医疗大数据在满足政府医保控费、公众医疗服务、行业数据需求等方面的医疗大数据价值实现模式;根据双方的资源共同推广智慧医疗研究成果;培养面向未来的高质量的医疗信息化人才。

综上所述,在医学信息工程的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紧跟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医学信息工程课程设置中,科学分析论证,优化课程设置,为毕业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培养生物医学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存储及医学信息处理方面,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腾树凝.对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10)

[2]陈娜,王赫楠,燕燕,王甜宇.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科教文汇,2014,(10).

[3]刘丹红,罗小楠,杨喆,杨鹏.面向HIT人才培养的医学信息学知识体系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2).

作者:尹梓名 郑建立

第三篇: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的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其教学进度涉及的时间跨度较长,且教学过程多数贯穿在学生实习、考研及就业准备过程中,加之异地化的指导和管理较为困难,若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极易发生质量问题。本文以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为例,从毕业设计各阶段的过程质量控制具体措施,配合线上教学管理平台的质量监督体系来研究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Graduation Design of 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 Li, ZHANG Xiao-tong*

(Colleg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1137,China)

Key words:graduation project;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专业教学质量的综合反映。毕业设计由多个阶段性工作所组成,在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配合导师的指导,严格按时间进度来完成各阶段性的目标,而教学管理者对整个过程质量是否控制有效则直接影响最终的毕业设计质量[1]。

虽然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有具体的工作流程及指导思想,但由于教学进度涉及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且多数贯穿在学生实习、考研及就业准备过程中,导致在实际开展时往往会遇到学生主观意识不强、导师异地指导难、教学质量监控不到位等问题[2]。

1 高校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容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质量重视不够。毕业设计是四年制本科教学中最后一项教学任务,毕业设计的进行期间往往与学生的实习期、考研及就业准备期存在重叠的情况,学生在分配个人精力时通常会将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准备、考研准备等进行比较,受就业、考研等压力的影响,毕业设计的过程质量极易受学生忽视[3]。

2)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时间进度管理上,普遍存在重视一头一尾而轻视中间的时间进度管理的情况。实习期的学生在对自己毕业设计时间进度管理时,往往存在重视开题和提交终稿的时间管理,而忽视设计过程及论文撰写过程的时间管理,甚至有部分学生会因为日常实习工作压力的影响而导致开题后长期未按进度完成设计直到快到提交终稿时才匆忙赶进度,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

3)异地管理导致导师较难跟踪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质量。由于毕业设计期间刚好是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导师通常只能通过线上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受沟通时间不对称或異地沟通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导师对学生指导过程的有效性也会受到影响。

4)缺乏有效的线下过程指导造成毕业设计作品与论文之间可能存在描述与实现的不统一从而影响毕业设计整体的质量。由于异地指导等原因大部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现场沟通,导师很难实时地对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制作过程进行检查,而学生可能存在对设计作品及论文撰写偏好或重视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作品实现与论文描述存在差异性。

5)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较难实现对异地化毕业设计指导过程质量的有效监督。学校及二级学院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质量监督通常通过对导师的管理来进行,近年来由于实习异地化及普遍线下转线上指导方式的转变,加之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线上监管手段常常导致学校及学院层面上的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管流于形式化。

2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

通过对多届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分析总结,发现要提高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必须首先从毕业设计的各个阶段着手,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同时结合新时期学生异地化实习、毕业设计的具体实际,引入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线上教学平台作为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的监控平台。

2.1 加强毕业设计培训,提升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的意识

学生是毕业设计的主体,加强主体的质量意识,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视度。打破常规化的培训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定期和阶段式的培训,将培训工作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培训方法和内容要有所区别,在学生离校实习前主要进行毕业设计制度及具体规范化要求的培训,培训方式以整体性线下培训为主,培训教师进行讲授式教学;在学生开始实习以后可结合各阶段实习任务的检查进行线上或线下有针对性的分组式培训,按毕业设计的方向,将学生划整为组,以教研室为单位为学生开展阶段性培训,培训方式则以老师引导学生自述的方式以各组实际开展的设计案例来进行,最后教师以典型案例式教学的方法进行总结。以医学软件开发方向毕业设计阶段式培训为例,按该方向的实习内容开展期,分别由负责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应用以及软件开发、测试的教研室对学生进行分期培训,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培训开展时刻提醒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期的毕业设计任务,提升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的意识。

2.2 结合实习的开展,设置“双师型”导师

在实习实践的环节中开展毕业设计有助于学生以真实的项目获得第一手的设计资料,其毕业设计成果的应用性较高。在实习及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通常一位学生有两位导师,一位是实习单位的实习指导老师,另一位是校内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校内外导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相互独立,较少有交集。为了提高导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的管理,将校内外导师同时设置为“双师型”导师,即同一位校内(外)老师兼具实习导师和毕设导师的双重身份,但在指导内容的倾向性上则有所不同,校外导师偏重于学生实习的指导但兼顾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而校内导师则与之相反,这样有利于导师以自己的工作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指导学生的能力,学生亦能从校内(外)的导师处获取更多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

2.3 强化制度建设,明确毕业设计参与各方的职责,制定各阶段的质量控制标准并进行考核

在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中强化过程质量的控制管理细则,明确参与各方的职责,结合毕业设计的各个阶段制定毕业设计过程质控的量化指标和阶段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与师生最终的评价相结合。

1)题目的设置要强化与实习的结合、与具体实践项目的结合,要求学生开题前要先查阅项目资料及相关文献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中完成相关文献的综述,导师根据学生的开题报告给出指导意见,学院组织开题评审组分方向分小组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对不以实际项目没有充分前期资料准备的同学不予开题,严把开题质量关。

题目评审的质量控制:由学院按方向分小组组建评审组,每组3人,由教授委员会成员、教学督导、教研室主任组成,3人全部通过则开题通过,1人不通过返回学生修改后再提交评审,2人不通过推迟开题,3人不通过则学生直接重新开题。

2)导师给学生下任务书,任务书中标明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过程中每个阶段完成的时间节点及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师生双方签字后交学院保存,该任务书亦是学院在毕业设计各阶段考核导师及学生的重要依据。

3)毕业设计进行过程中充分发挥线上管理平台的质控作用,学生定期按要求提交月报告以及与导师的沟通记录截图,导师定期在线上进行答疑,学院则组织教学科、院级督导等对师生通过平台提交的各种教学进程资料进行线上检查。

4)学生提交毕业设计终稿作品时由导师按任务书进行验收,导师向学院提交通过验收的学生名单,学院对不达毕业设计质量标准的学生下达推迟答辩意见书,学院组织教研室各专任教师开展毕业设计的院内交叉盲评,每名学生有两次被评阅机会,若两次均不通过则该生推迟答辩,该生的导师由教研室进行约谈。

5)严格毕业设计的查重,严把毕业答辩的质量。学生毕业设计的查重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学生提交终稿后、毕业答辩前以及提交存档定稿前的查重,各阶段的查重均有具体的指标任务,且每一阶段的查重合格均是学生进入到下一阶段毕业设计环节的必备前提条件,对于任一环节连续三次查重不过的学生学院下达推迟答辩或推迟毕业的意见书。[4]在毕业答辩前,学院组织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召开专题会议就本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整体情况进行汇报,并设置答辩小组及答辩督导,毕业答辩前一周由学院教学科将学生实习的情况及毕业设计各阶段的情况通过线上平台推送给各答辩小组成员,在毕业答辩进行中由答辩督导进行各答辩场次的巡视及抽检,答辩后学院将对存在明显质量问题的学生进行通报,并通知该生导师和交叉评阅老师所在教研室,由教研室对涉及老师进行约谈。

6)將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各阶段的评价考核结果与学生实习及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相结合;将导师、评阅老师及答辩老师在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的参与度与其奖励性绩效相挂钩,鼓励老师们严把质量关;将优秀毕业设计导师与其年度绩效及评优相挂钩,奖励优秀导师;将被约谈的导师与控制其下届指导学生数相挂钩,并与该导师个人及所在教研室的年度评优评先相挂钩,形成一套有奖有罚,重在质量的毕业设计考评制度。

2.4 选择适应专业毕业设计需求的过程质量控制平台,实施有效的过程质量监督管理

针对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专业特点,选择立体化教学平台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质量控制,将毕业设计整个工作流程放入平台中,由学院教学管理者将毕业设计学生在平台中按导师进行分级分组化管理。

引入校级督导、院级督导、教学管理督导、学生督导等多方教学监督角色分小组以不同的权限进行线上的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控,其目的在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准确地按照时间进度来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让导师通过平台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无障碍的有效沟通,让学院能够通过平台第一时间掌握师生的工作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步的工作部署做好调整的准备。

其中学校督导及学院管理督导对整个学院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质量进行监督,院级教学督导对由学院分派的导师团队及其学生团队的毕业设计过程质量进行监督,此外增设学生督导,由大三学生组队成立,主要负责对毕业设计的大四学生的时间进度进行跟踪及督促。

3 结束语

毕业设计的阶段性培训提升了学生的质量意识,“双师型”导师的设置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为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新时期基于网络的现代化教学管理平台的使用使得异地化的指导和监督不再受阻碍。从开题到答辩,从导师到院校各级教学督导,质量监控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通过对近两届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的控制,发现在366名学生中,96%的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来自实习的实际项目,4%的选题与实习内容相关,所有学生都认为阶段性的培训和“双师型”导师的设置对帮助完成毕业设计各阶段的任务具有明显帮助,从终稿的审批到评阅和答辩,老师们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要求标准也更加严格,对比往届的毕业设计,近两届的毕业设计质量有明显提升。毕业设计的过程质量控制是一项需要长期研究的项目,在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更加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完善各项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 杨月平,陈亮.工科学生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J].中国冶金教育,2014(2):44-46.

[2] 張龙,黄贞益,章小峰.设计型毕业设计中的过程质量控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5):88-89.

[3] 徐虹.基于“互联网+”的土建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5):47-49.

[4] 郭丽,张文宁,缑西梅,等.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6(12):95-98.

[5] 李湘凌,崔康平,许为义,等.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过程控制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46):60-62.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何力 张晓彤

上一篇:药学专业本科论文下一篇:保险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