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医学信息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医学信息学是信息技术和医疗卫生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使用前者的方法和后者的应用领域,对社会发展有很大帮助。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医学信息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生物医学信息及数据、知识的存储检索,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方便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做出有利决策来解决问题。

第一篇:医学信息学论文范文

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三维体系构建

〔摘 要〕医学信息学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学习领域,在日常教学中由于课程的实验教学缺乏科学的实验体系,严重影响到课程的综合教学效果。结合该门课程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本文介绍了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三维体系,从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实验层级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在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中应采取的实验方法及应完成的实验教学内容,并对相关实验教学内容的建设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教学体系

〔Key words〕medical informatics;experimental teaching;teaching system

医学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医学信息学属于医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领域,是以信息学、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为依托,研究医学领域中的信息现象和信息规律,用于医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门交叉学科[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信息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其在现代医学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医学信息学相关专业学生在实践应用及创新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体系研究概况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医疗信息的分析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我国医学信息教育起步晚,在探索和实践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全国范围内统计的开设有医学信息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层次的57所院校中,根据地域选择了其中的13所院校并就其医学信息学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资料显示医学信息学课程的开出率只有53.8%[2],相比其它计算机类课程的开出率而言并不算高。在开设有医学信息学课程的学校中,经过课程学习的学生其实践应用能力不尽如人意,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关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通过对近五年相关文献查阅后发现,有关医学信息学方面的研究,国内研究热点更多着眼于医学信息教育的整体发展,如学科定位、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医学信息教育在国内的发展沿革等,专门针对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文献非常少,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由于医学信息学在相关院校中课程开出率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及研究人员对医学信息学课程关注度不够,对医学信息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性认识不足。

2 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国内医学信息教育实践中,学科本身就存在研究体系不够完善和成熟,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标准设置滞后、系统规划和人才不足的问题[3],目前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学科优势。因此,专业本身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医学信息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医学信息学课程内容庞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全面研究,未形成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得在实验大纲、实验软件和实验方法等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也造成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分离、学生应用水平和创新意识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是学生面对就业市场考验时的一个软肋。从各院校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进医院应用系统,如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药房、门诊等模拟系统供学生实验操作,但由于缺乏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简单地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练习无法真正地了解这些系统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及应用中所担负的作用,从课程考核角度而言,也无法考核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同时这种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也体现不出医学信息学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探讨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无论是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还是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都是有益的尝试。

3 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三维体系的构建

3.1 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三维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大纲为指南,以理论教学为主线,以实验教学软件为载体,在总体设计上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3.1.1 确立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在学科中的地位

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应当目的明确、大纲严谨、内容完整、学时固定、考核规范,以确立其在学科中必要的、科学的地位。

3.1.2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理论与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需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实践教学在专业理论指导下进行,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二次理解,同时检验理论教学成果。

3.1.3 医学信息学课程与本学科其它课程有机结合

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内容还涉及该专业其它课程知识,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有机结合,建立课程之间的有效连接,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链条。

3.2 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的三维体系分别包括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实验层级3个维度。三维对应的某一空间则为教学体系某类教学对象的培养目标及实验层级,也即该教学体系的一个具体组成(见图1)。

3.2.1 第一层次教育

教育对象为医学信息学及相关专业高职和医学院校的其他各个专业学生,如临床、护理、卫生等专业,甚至可以是理工类大学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中,对于本专业高职学生而言,毕业后可以从事医疗卫生各类实用系统的应用操作,基本运行维护;对于其他专业学生,主要为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信息化素质,毕业后可以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自专业领域,并具有一定辅助设计开发能力。第一层次教育对象的实验层级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3.2.2 第二层次教育

教育对象是医学信息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是掌握医学信息学的全面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够进行应用操作,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设计开发能力。第二层次教育对象的实验教学除了验证性实验,还需增加设计性实验。

3.2.3 第三层次教育

教育对象是已经在医疗或IT行业工作,希望在医疗信息化领域获得第二学历者,培养目标是专业开发推进,即培养具备“医学”和“计算机科学”双重能力的“桥梁人才”,将来可以推进研制开发,引领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承担CIO职能。这一层次对象的实验教学除了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还增加了综合性试验。

3.2.4 第四层次教育

第四层次培养对象是医学信息学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掌握本学科前沿理论与专业知识,立足于研究创新,成为该专业某一领域前沿课题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

4 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建设

根据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三维体系的基本构成,结合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进行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建设。

4.1 实验课程内容多样

医学信息学涉及内容广泛,包括生物学、医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学科知识。因此,在实验课程设置上必须满足多样化要求。在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三维体系中,实验课程设计有验证性试验、设计性试验、综合性试验和研究性试验。

4.1.1 验证性实验课程

验证性实验属于传统性的实验课程,主要是对理论教学中的各种理念和方法,通过对应用系统的操作,加深理解,熟练技能。针对我国目前医院的实际应用状况,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医院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信息系统,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等,供学生进行仿真性操作演练,了解系统基本构成、工作流程、基本标准、安全机制等相关问题,并在学习了解的基础上回答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

4.1.2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主要是模拟医学软件的研发过程,包括需求调研、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建立数学模型、程序设计、验证检测等,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应用医学信息学原理与方法解决医疗卫生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课以4~5人的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教师命题或自主命题的方式,小组独立设计小型应用系统,如“病案管理系统”、“护理排班系统”、“单病种电子病历”等。此部分设计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串联起了其它专业课程的知识,如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可以较为全面的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实践应用能力。

4.1.3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与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相结合,通过两门以上课程的整合,使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与应用相结合,创建综合性的管理系统。例如将医院管理学、办公自动化、卫生经济学、医学统计学等实验课程相结合,做出一个“院长经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方案,阐述其设计目标、系统组成、技术路线、技术参数、数据库类型、开发工具、研发过程,在综合性实验中可以不要求学生编写程序具体实现,而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最后,要求学生通过演讲汇报、图文展板公示等方法展示综合设计成果,由教师和同学共同评审、打分,并分享学习、设计经验。

4.1.4 研究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是一种开放性实验,它是在导师指导下针对国内外前沿课题进行的研究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解决复杂难题的能力。例如目前我国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合作进行的“基于语义的抗菌素应用决策支持系统”。

上述4种实验课程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不同的培养目标,按照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分配和组合,以构建全面、多样的实验课程。

4.2 编撰配套实验教材

医学信息学及相关学科在我国已有20余年历史,各种教材也层出不穷,然而迄今还没有一本出版的配套实验教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该专业实验教学的欠缺或薄弱。

一些院校(如内蒙古医科大学计算机信息学院等)参考“国家级规范教材”《医学信息学》等主流教科书、美国Edward H.Shortliffe,Leslie E.Perreault主编的《Medical Informatics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Health Care》,联合编撰配套实验教材。该教材系列包括《医学信息学实验指导》(教师用书)、《医学信息学实验手册》(学生用书)、实验大纲和实验报告四部分,均有纸质版和电子版。“实验指导”和“实验手册”重点介绍了验证性试验和设计性试验,包括实验内容(详见实验软件部分)、实验方法、软件性能、操作步骤、考核要求,以及实验报告填写规范等。对于综合性试验给予了指导意见、选题范例和考核要求。对于研究性试验只给予总体思路,具体由导师设计。

4.3 研发配套实验教学软件

在配套实验教材的基础上,与软件公司合作,成功研发了配套的实验教学软件,软件包括实验管理、实验系统、创新设计3个部分。

4.3.1 实验管理

包括7个模块,分别是:实验室管理、用户管理、学生管理、数据库管理、成绩管理、系统维护、实验指导说明。

4.3.2 实验系统

包括6个模块,分别是:药品分类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学图像信息存储于传输系统(PACS)、电子病历(EMR)、系统集成6个实验软件。每个软件都充分考量了国内医院现用的主流产品,经过剪裁、优化、重组后重新研发,使学生易于掌握,并在实验后获得清晰的概念。对于每个软件的操作力求抓住重点、全程仿真。例如医学图像存储于传输系统系统(PACS)就含有接受申请、模拟X线检查(若有联机设备)、调用阅片、输入结果、发送报告等多个环节。学生还可以调用系统存储的200张图像片进行10项图像操作,结合医学影像课程,实现综合性试验。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其中还设计了医疗仿真场景,例如在“电子病历”实验中设计了医生与患者的就诊对话录音,据此录入病史。在系统集成实验中,设计每6个学生1组,分别扮演挂号收费员、医生、护士、药剂师、检验师、检查医生等不同角色,在不同的工作站协同完成患者住院就医的全部流程,以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系统集成的功效。

4.3.3 创新设计

实验教学软件系统提供或提示学生一些简单可用的工具,以供学生按实验大纲要求自主设计小型系统或模块,例如创建“细菌耐药性”分类系统、“病案归档及借阅管理系统”等,培养学生成为信息化的开发者、推动者,而不仅是一个需求提出者或程序编辑员。

4.4 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

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MIA)教育建议原则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以英文Health单词的6个首字母来概括[5]。其中E(Education)指采用多种教育模式来教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还可以考虑多种灵活的、远程的和开放的学习方式,可使用互联网实现在线或远程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以及校际合作等[6]。

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三维体系除针对医学信息学相关专业外,还强调对医科院校临床、护理、公共卫生、影像等专业开设该专业课程。为了让有限的教师资源为体量巨大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通过设置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平台,将实验教材与实验软件通过开放平台面向所有注册该课程的学生,学生可以随时登录,开展实验操作,提交实验报告,同时获得指导老师的后台评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区域性教学网,走出围墙,向计算机、信息工程等理工科院校学生、向在职医疗卫生人员开放在线实验教学,并借鉴国外先进的MOOC教育方式,提供网络学历教育。

4.5 开展持续的教师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7],专业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每院教师平均分别为16.7人、10.93人(其中37.80%为兼职);专业背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居多,分别占31.20%、30.49%,而医学信息人员仅占12.39%。该结果说明,医学信息学教育教师数量总体上不足,且由于专业背景所限教师普遍缺乏对医疗卫生专业的深入理解,同时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新的应用日新月异,例如“智慧医疗”、“移动医疗”等,实验软件也将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建设的发展而不断扩充和更新,因此教师培训迫在眉睫,并且教师的培训将呈常态化、持续性的发展趋势。

4.6 精细化的智能服务

实验教学软件注重创建稳定的运行环境和系统自适应功能,一旦安装调试成功,可以实现零维护。若出现故障,可由后期服务公司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维护。同时,软件设置“一键清”功能,在课堂实验结束关机的同时,除保留实验报告外,其余数据自动清零,数据库恢复初始化状态,从而确保实验软件的稳定性、安全性。

实验软件具备实验管理模块,包括学生登记、实验室分配、计算机与学生ID匹配、实验课安排、实验结果评分、成绩登记、教师适时在线指导、学生实验暂存等系列功能,改变了过去手工劳动的繁琐,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且,实验内容设置为可插件式扩展,为将来添加新的实验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实验软件常新的生存周期。

综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医疗卫生信息化作为医改的一项重要支撑提上了日程,这是医学信息学及相关专业发展的大好契机[8]。因此,有必要对课程改革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明显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王伟.医学信息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15.

[2]王呼生,王晓东,吴雅琴.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M].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集团北方出版社,2015:52-53.

[3]李后卿,董富国,郭瑞芝.信息链视角下的医学信息学研究的重点及其未来发展方向[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1):1-5.

[4]赵国平.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52-158.

[5]Mantas J,Ammenwerth E,Demiris G,et al.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IMIA)on Education in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First Revision[J].Methods Inf Med,2010,49(2):105-120.

[6]龚庆悦,胡孔,法施诚,等.IMIA教育建议对我国生物医学和卫生信息学教育的启示[J].江苏医药,2015,(6):204-209.

[7]曹高芳.医学信息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70-75.

[8]林加论,陈洛夫,李晓玲.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思路[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27-29,32.

作者:王晓东 王伟 王呼生 吴雅琴

第二篇:医学信息学的现状与未来

摘 要:医学信息学是信息技术和医疗卫生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使用前者的方法和后者的应用领域,对社会发展有很大帮助。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医学信息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生物医学信息及数据、知识的存储检索,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方便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做出有利决策来解决问题。医学信息学是交叉学科,是方法学与应用领域的结合,通过医学信息学对历史进行经验总结透视并对现状及未来进行分析,在我国医学界发展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所以,加快医学信息学的发展能够促进国家发展,造福人民。

关键词:医学信息学 医院信息系统 卫生信息系统 电子病历

医学信息学在我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使中国医学信息学与国际接轨,就要加快培养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加强国际合作以此适应现代化发展,就要重点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建立完善的标准规范。

1 医学信息学研究内容及发展现状

医学信息学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跟着不断发展,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医学信息学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专业机构与相关公司的大量涌现,医疗卫生机构医学信息学的众多研究也与日俱增,并为未来生物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医学信息学研究起步晚,至今仅有20多年历史,但在短短的20多年就在医院信息系统,远程医学,医疗保险系统等众多系统中拥有广泛应用,现发展现状如下。

1.1 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能够完整记录临床所有事宜,在实现基本临床决策同时也能够减少决策错误的概率。完整的电子病历能够存储并支持多用户查看,保证医疗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与交流,通过凸显信息整合可实现实时医疗监控与药物剂量查询等诸多有利功能。但电子病历的实现是最为困难的,病历数据输入界面较复杂,电子病历缺乏统一标准医学用语,电子病历80%以上文字表达与传统纸张病历并无区别等,都是电子病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若要实现真正的电子病历,就要更进一步的对医学信息学进行研究[1]。

1.2 医院信息系统

医学信息系统是一种应用于医院信息管理的系统,它的子系统包括医院管理,病案管理、医疗信息统计、医学图像与信号处理、临床信息管理、护理信息系统、专家辅助诊治管理、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医学信息检索管理、医学信息分析利用、财务及文档管理等几大方面。利用网络建立患者与医生的交流,实现网上咨询,预约、挂号甚至远程诊治等便民服务。但在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中,由于远程医疗较为昂贵,所以并没有得到普遍人群的接受。

1.3 医学影像信息学

近几年,医学影像信息得到了支持与发展,现代影响信息学研究重点有图像传递标准、规则及安全,医学术语,信息压缩,图像数据库索引等。医学图像归档及通信系统是医学影像中的重要关键,它融合医学图像获取,处理,分析等众多因素,是应用中的关键工具与手段。但在现如今的研究中面临的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与医疗实践经验都不够全面,导致影像信息的不完整化。

2 医学信息学未来发展前景与对策

医学信息几乎涉及医药卫生的所有领域,它必将成为医疗卫生建设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借助信息技术中的信息采集,数据编码,数据存储及数据传输,来解决医疗卫生实际问题,从而使医学管理数字化。医学信息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并面临重重挑战,下面我们就医学信息学未来发展前景提出几点相应对策,仅供参考。

2.1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医学信息学研究的脚步较慢,导致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学信息学的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减少投资力度。医学信息学研究较慢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我国高素质专业研究人才匮乏现象较为严重,岗位人员知识缺乏严重,综合素质差甚至没有责任心,导致医学信息学系统的真正开发与维护都没有实现其真正的意义。由此可见,加快医学信息学专业研究人员是当务之急且迫在眉睫。在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同时,也要加快建立健全医学界的规范教育,改变医学信息学研究目前的用人机制,加强有志综合性人才的培训进修,都能够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为我国医学信息学建设提供强大支持。

2.2 建立健全医学信息研究体制

自我国医学信息学创建以来,医学信息研究所与医学图书馆是主要力量,尽管在当时取得了较为重大成就,但其研究的选题多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使得我国医学信息学很难前进甚至原地踏步停滞不前。为了改变现状使医学信息学真正得到发展,可以有选择的建立医学信息学会所,并成立专业小组跟踪医学领域的发展动态,根据发展动态展开相应研究。建立健全研究体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研究对象与重点,提高研究成果,同时也能够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2.3 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

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选派专业人才到国外进行学习进修及考察,引进先进观念与科学技术,缩小与国外医学信息学差距并能够避免重复投入[2]。在国内的发展中,加强医学信息技术公司与医院或电子医药信息学会所进行交流合作与联合推广,扩大国内专业研究队伍,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信息学的应用研究。国际国内双方进步,才能适应我国医学信息学的发展需要,是解决我国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众多难题的手段。

2.4 结合互联网整合多类资源

不同类型的医学知识应该得到标准规范与整合并实现系统集成映射。整合文献,电子病历数据,图像数据,蛋白数据,基因数据等多种类型资源,利用计算机医学信息学搭建数据库并建立相关链接,加快基础研究并促进成果形成。数据库的搭建,使得各类信息能够有效利用与对比分析,医学文献的深度挖掘分析等能够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与支持。在互联网下整合各类医学知识资源,能够使医学治疗透明化与公开化,且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医学信息学的健康发展。医学信息学离不开技术,人才及经费等众多因素,因此国家加大对医学信息学研究的投入也是促进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关键。

3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信息学在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动了我国医学信息学与国际接轨。尽管在目前的医学信息学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但医学信息学的发展是必然,对社会的影响也必定是越来越大。我国医学信息学研究起步晚,与其他较为发达的国家存在差距,但只要提高对医学信息学重要性的认识,借鉴国外好的经验与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就一定能促进我国医学信息学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岑绍艳.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学院学报,2013,5(6):803.

[2] 罗爱静.卫生信息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52-155.

[3] 张明,刘雄飞,郭文虎,等.如何实现真正实用的电子病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19(4):22-227.

作者:高敏

第三篇: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摘要]文章针对我国医学信息管理本科的专业设置现状,通过剖析医学信息学专业知识体系,分析学科的内涵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整合与优化方案,为在新形势下探索与完善医学信息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医学信息专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医学信息学 交叉学科 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赵志升(1965- ),女,河北张北人,河北北方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学;(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张鹤鸣(1964- ),男,河北张北人,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学;(河北 张家口 075061)王效政(1982- ),男,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教育学院,助理实验员,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社会对医药信息人才的需求是专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医学信息教育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被纳入大学教育体系是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全力扶持有发展前景和强烈社会需求的新兴学科,积极培育有专业特色的学科精神下设置的。十年来在培养了大量的医学信息人才的同时,专业建设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与医学信息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交叉学科必须及时进行专业课程调整,以保证教学内容更新的步伐,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新课程知识体系。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医学信息方向本科学科专业设置现状,提出了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整合与优化方案,探索与完善医学信息教育体系,以适应专业发展的新形势。

一、现行课程设置的问题

在我国,医学信息学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学科归属。高校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设置虽都有所不同,但通常由医学、计算机软件、管理学三部分组成,这样的课程设置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课程设置多是专业所涉及三个学科方向的课程堆砌、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体现不出学科交叉应用的特点及医学信息的独特性与复杂性,缺乏在新的技术与课程发展下课程的有效整合,在学科结构、课程体系和教材方面都有待优化。其次,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学科的划分和专业内涵的在课程的设置上体现的不够清晰,随着医学信息知识体系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下的不断完善,应该及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并加以规范。再次,因为涉及三个方向的学科内容,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在课程的交叉安排顺序上欠缺合理,课程内容有所重复,缺少课程之间的横向综合考虑及有效的整合措施。最后,作为交叉学科的虽然有特色,但在大学的四年中学到的都是涉及三个学科的基本课程,如果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三不像”。即有别于医学专业学生,而其薄弱的计算机基础又不及计算机专业出来的学生,在医学信息研发公司多数学生从事的都是维护工作。而与管理学专业而言,由于课程学时的所限,又缺少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必须的学科基础。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在课程的比例、方向上作进一步调整,使学科的培养方案既突出面向医学信息处理的专业特色,又夯实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深造。

二、医学信息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内涵与发展

国外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始于20 世纪50 年代,现主要应用已从用计算机存储和检索病历、临床数据、医药信息到开发医院信息系统及不同类型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其研究领域逐步涉及扩大到医学信息处理的方方面面。我国的医学信息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现研究主要集中在医院信息系统、检索及服务研究等方向。近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医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医学信息、信息系统的标准和规范的研究也得到重视。HIS 和医学信息检索与服务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国外国内,随着支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医学信息研究的深入。医学信息知识体系也随之不断完善。

1.医学信息学的内涵。医学信息学是计算机技术、生物物理学、统计学等与各医疗卫生科学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医学信息学这一术语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前也称医学计算机科学,医学信息科学,卫生信息学等不同名称。国际上将其定义为“一门涉及医学实践、教育、科研中信息加工和信息交流的学科”,是医学、计算机学、人工智能、决策学、统计学和信息管理学的新兴交叉学科。

2.医学信息学的知识体系。医学信息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多年来研究范围与方向没有绝对的界定。近些年随着卫生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医学信息已突破了传统意义的医学图书情报范畴,更加重视学科专业的实践性,医学信息服务已向知识组织、知识服务和决策咨询方向拓展,医学信息学的内涵外延更加充实。如今所包括的知识体系分支有:医学信息学基础研究、医学信息技术研究等。合并后的研究方向可大致分为四类:医学信息处理方向:包括上述医学信息学基础研究、医学信息标准化研究等。医学信息系统设计方向:包括有医学信息系统研究、医学信息技术研究等。医学信息分析与预测方向:包括有医学知识管理研究、专家知识数据库等。医学信息检索方向:包括有医学信息检索、循证医学等。

3.医学信息学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现在医学信息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有:医学数据挖掘理论、技术与方法的研究;领域数据库与跨库检索;循证医学信息资源的研究;统一的医学信息标准研究;基于WEB的电子病历系统研究;整合的医疗信息系统研究;智能化医学专家系统研究;小波理论在医学图象处理中的研究;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系统的研究。随着研究方向的不断扩大与深化,所波及的学科知识也越来越综合复杂。

三、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课程设置优化

科学的课程设置、良好的课程结构、突出的专业特点、优秀的培养机制是一个学科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医学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作为交叉学科,造就了学科本身的具有多样性、交叉性、复杂性的特点。正因为如此,更应该在课程设置、结构等教学的诸方面全盘考虑。针对问题,找准方向,在教学实践中及时修订专业培养方案,不断地完善学科建设。

1.课程设置的思路与依据。(1)针对新形势下学科发展的特点及信息科学在医学的应用拓宽专业思路,进行课程的有效的优化与整合。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第一,学科的整个知识体系结构、学科发展的准确定位及发展规划与学生培养方向。学科的知识系统与准确定位是为完善医学信息学课程体系和改革培养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参照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索质要求和毕业生欠缺的索质。用人单位多方位、多角度来考查毕业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给医学信息教育改革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建议。第三,参照高等院校间相同专业以及相近专业,进行横向比较及纵向延升。第四,现行的学科教学所取得的经验以及师资力量。(2)保证专业设置的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以达到促进学科发展的目的。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应站在整个学科发展的更高层次上统筹考虑、优化整个体系结构。在学生的培养、学科的发展、专业师资力量的加强与培养三个方面全面获得提升。(3)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拓宽口径、坚实基础、突出特色、创新培养”的目的,使整个课程设置成为一个知识体系。拓宽口径主要体现在考虑不同学生继续升造、不同就业面的课程;坚实基础的课程主要以学科发展所需支撑的各个学科的所需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突出特色主要是突出医学信息的特色,从医学信息发展的学科体系出发既有利于发展专业特色,又便于培育学科新的生长点;创新培养主要体现在一是结合当前流行的新技术新知识的课程设置,外延方式进行模块扩展,二是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例如相应的考试方式、科研能力等。

2.课程设置优化方案。明确了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与定位并以此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学生可在第一、二两个学年期间完成相关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三、四学年则可选择医学信息学的知识体系不同的方向学习。方案按医学信息基础、计算机应用开发基础、医学信息工程三部分划分,具体课程又按照其在学科的位置按照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三个层次进行具体归类划分。医学信息基础课程:占整体比例30%~40%,此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所必修的所有的基础课程。包括医学基础、生物物理基础等。计算机应用开发类课程:占整体比例30%~40%,此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所必修的所有的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等方面。医学信息工程课程:此部分是医学信息专业类课程,占整体比例20%~30%。由于学科的交叉性与时效性,很多学校在师资、教材等教学的诸多方面属于起步阶段,此模块开展的课程也千差万别。经考证,现有关课程有:卫生信息管理概论、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等。

综合以上各高校所开课程,对应于医学信息学知识体系,我们整合分为几类课程:第一,医学信息处理方向。包括医学信息学基础课程:如病案信息学(病案信息管理)。医学数据资源类课程:如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医药信息服务与用户等。另外还有医学信息标准化的理论和规范、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等。第二,医学信息系统设计方向。此部分是医学信息系统开发类部分,包括:医药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病例等课程。第三,医学信息检索方向。包括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医学文献主题标引等课程。第四,医学信息分析与预测方向。包括:医学信息分析、医学信息决策与支持系统等。后续课程的课程设置也以医学信息学知识体系为基线,不断探索与国际医药信息学教育接轨的新的人才培养方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不仅使学科优势得到体现,并以此为学科发展做外延,以便使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接轨,而且又使学生在明确的体系之下规划自己的专业方向与职业生涯。

3.课程设置中应避免的倾向。(1)避免课程体系设置出现两种极端倾向。一是排挤专业课程的核心地位,过分强调技术手段的作用。要区分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体现专业特点。二是弱化计算机技术课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因为医学信息学毕业生就业很多都要在在医学信息系统的开发方面。关于医学信息学毕业生职业竞争力与专业教育结构的调整关系研究等也有很好的研究价值。(2)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为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的融合还体现在增强课程设计、社会实习与实践的课程内容,通过这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将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类课程、管理类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其他课程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综上,以医学信息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发展为脉络,不断地调整随学科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关系到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整个学科的发展、只有科学的课程设计才能使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发挥出新兴学科的交叉优势,增强学科和专业的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出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和宽口径的具有深厚专业基础和医学信息管理底蕴的复合型人才。在为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促进我国医学信息专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莘,工飞.医学信息化背景下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0(23).

[2]何四维,兰小箔,李忠民.医学信息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

[3]车立娟,王瑾德,杨烨,等.医学信息学课程群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3).

作者:赵志升 张鹤鸣 王效政

上一篇:新媒体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专业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