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23-01-24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秦安县莲花中学 王志敏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掌握一些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绝大多数学生家中没有电脑,平时对电脑接触的也比较少,那么如何在一周短短的一节课中,让各个学生充分地有效地掌握本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在运用我校“四维立体四段式”教学模式中一直探索的方向。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着手,引导学生自发学习。

大多数学生接触电脑,是从游戏开始。有很多学生一上课就忙着在电脑上找游戏,而对所学的内容反倒一点提不起兴趣,从而对所学的内容反倒没有学会。学生爱玩是本性,一味地扼杀,只能适得其反,应该利用其兴趣适当地引导学习。

二、利用直观教学,加深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在教学中有一些专业的术语和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概念这些都是些枯燥乏味的东西,老师在上面讲的很吃力,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得摸不清头脑。

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时,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加强辅导,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素养。

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我校“四维立体四段式”教学模式,在自学互助时段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比如讲文件夹的“复制”与“移动”时,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重要,也是难掌握的。我就设置了一联串的任务,利用菜单栏操作,把文件从一个盘复制或移动到另一个盘,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与操作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菜单栏与工具栏的关系,自己探索其他的操作方法。

在探索“四维立体四段式”教学模式在信息课教学的应用中,由于信息课的特殊性,以及教材和我们的实际严重脱节,往往会顾此失彼,教学实际与想象产生偏差,同年级的各个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又不同,每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又参差不齐,教学时很难针对各个班进行各个设计,从而造成了教学偏差。但是经过教学实践,已让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注意“四维立体”教学的研究探索,改进其他不足,把课程改革推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格一中教師:吉志才

如今,信息技术(叫计算机)课已纳入中小学的必修课。主要内容由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落后的农村学校可能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领导不够重视,课程设置不合理,时间安排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同时由于学生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到了初中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而现在我国2亿4千多万中小学生中,农村就有1亿5千多万,农村学校如何更好地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缩短与城镇中学的差距呢?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也非常的重视,积极设法筹备资金,购置设备,最终在全国中小学内全面普及。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搜集的资料,本人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学生刚升入初一时,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交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所有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了解后,一个班往往会只有

二、三个学生有家用电脑,并且水平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了解后做好登记,便于以后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二、端正认识,创设良好的信息学习氛围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先进的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应用也相对较晚,虽说计算机和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对农村生活的影响是不明显的,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心目中,计算机的应用的真正价值很难使他感受到,好像懂与不懂计算机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带来什么不便,致使好多学生对信息课的学习不重视,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而只会对计算机表面上的一些浮华的内容和信息感兴趣,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因此,想提高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

三、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教学精神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情感教育。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更深刻内涵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理性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信息技术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信息意识,能自由地畅游于信息文化之长河。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

再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这种体制对于系统的传授知识具有一定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灌输的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压抑学生个性、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创造性思维等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而得到的。

四、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由于农村中学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非常少,大多数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到计算机,所以对教师来说是一大考验。那么如何能顺利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呢?

1、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农村学生大多不会打字,在教学时如果单纯的讲解键盘,练习指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我以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我叫班上会打字的学生用正确的指法很快地打出一行字,许多没有打过字的学生不禁惊叹:如果我能打得那么快该多好啊。我赶紧鼓励学生说:"老师相信,你们经过努力一定会超过他的,有没有信心啊?"学生齐声答到:"有!"接着我又说:"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哪个打得最快。"我采用能及时反映学生打字速度的软件,学生打字速度的微少进步也能体现出来。学生打完一次后觉得不满意可再打,在竞争中,为更快地提高速度,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及技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学生个人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它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践表明多数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但也有少数学生因为能力,性格等原因缺少与人合作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可能。再有,对于那些水平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

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水平较高,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这些学生往往会觉得吃不饱,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采取分组教学法。

这种以合作为基础的分组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1)每个班(假设为50人)均匀划分为五个小组,每小组一个正组长,一个副组长;在上机座次上,同小组相邻。分组依据可以根据教学组织意图灵活选择,基于自愿组合,学生间的沟通效率会更高些,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分组,有利于复式分层教学等等。(2)组长与教师有优先的交互权,组长的职责是辅导本组同学,组长是水平较高,接受速度快,热心帮助同学的人,而组长的产生主要依据是学生完成作品的速度与质量,组长任用是动态的。(3)分组教学主要面向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获帮助的机会,确保每位同学都掌握最基本的教学内容。(4)在课后要组长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和评分标准,对组员给予评价,并作记录,作为教师评价学习平时成绩的一个参考标准,在课堂上对一些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作为激励措施,教师要对组长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组长是信息部的小组成员,适当增加一些专门的课外辅导。

经过教学实践表明,分组教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优秀生的培养,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有效利用已有资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农村教育中,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数量也极其有限。学生机房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有率。教师要解决好维护与使用的矛盾,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如使用超级兔子进行操作限制,用GHOST对系统分区做镜象,以便适时快速恢复等。

除了要解决硬件问题外,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自觉地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确实,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如何更好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还需要我们好好探索与实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来自于论文先生网,如该文注明了作者及出处,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九江十一中 黄英

现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很多老师或同学都称它为微机课。当今社会。掌握电脑的运用与操作,已普遍被人们接受,那么在课堂上,特别是教授刚接触电脑、网络的学习时,如何调整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多样的媒体手段,使学生乐学、想学,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索,饶有兴趣地开掘信息技术未知领域,成为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作为一名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下面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重视对教材的再创造 。

信息技术业是一门发展特别迅速的产业,可以说两三个月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材的编发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所用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落后于实际发展。国家教育部对信息技术课程所用教材在宏观管理上也一直实行“一纲多本”的原则,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在遵循“一纲”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删掉一些过时的、被淘汰的知识,添加一些相应的新知识,使所教授的知识更贴近现实应用。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动态,而且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规范化。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好学、乐学是求知的源泉。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引导法。所谓引导法就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的方法。引导法可分为理论引导法和实践引导法。理论引导就是教师利用自己对电脑的丰富知识去引导学生打开电脑这个神秘的殿堂。例如教师在讲理论知识时,可以插许多正在流行的信息动态,让学生对电脑产生新鲜感,讲一些有关电脑的奇闻怪事。如电脑黑客(黑客闯进美国五角大楼安全系统,印尼小神童险进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网上病毒( 2000 年的千年虫、 CIH 病毒)、信息界高层人物的变故(把网络带入中国的第一人 ---- 王志东,因某种原因退出新浪网,重办公司)等等。把电脑能说得多神奇就说多神奇,把学生带入那神秘的殿堂,再打开它。实践引导法就是教师要利用自己对电脑的熟练操作的优点,来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老师在电脑房里上课,让学生各自坐在自己的电脑前,老师可以运用深蓝公司的易多思软件 ---- 网络教室软件来控制学生机,然后老师进行如下演示操作:开始 → 程序 → 附件 → 游戏 → 纸牌,这样,游戏就启动了,这时同学们肯定会很愕然,心里不尽会想:电脑也可以用来玩纸牌,真是新喜若狂。这里老师可以乘势而入,马上玩胜一局游戏,这样学生不仅想自己玩,而且还会对老师很佩服。然后老师把一些游戏规则及技巧讲给学生们听,再让学生们自己操作,这样,还有助于学生熟练使用鼠标。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也就尤然而生了。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操作实践出发,强调的是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易消化、易吸收。

二是比喻法。所谓比喻法就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来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生动性和积极性。比喻法可分为故事比喻法和实物比喻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计算机的软、硬件而定的方法。故事比喻法就是把计算机理论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传授知识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初一的 windows 操作系统这一章时,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一个古老离奇的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故事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位同学相对于电脑来说,就是一个古代的人,然后呢,通过穿越时空,来到了现代,他们看到一栋装饰华丽的小楼房(老师停顿,做补充:把电脑比喻成小楼房),然后想进入小楼房去瞧一睢(老师解释:我们要学习电脑,那么就要开电脑,进入楼房就是开电脑),他们进入楼房后,来到一个大厅( windows 的桌面)里,然后走进其中一个房间(打开 “ 我的电脑 ” ),看见衣柜和几个箱子之类的家具(老师解释为:这是 A 盘、 C 盘、 D 盘和控制面板等之类),他们再打开其中一个箱子(打开其中一个盘符)。发现箱子里还有些漂亮的小箱及衣服(解释为:文件夹及文件) …… ,如此精彩的讲下去,再加上老师栩栩如生的描绘,同学们一定听得嘴如痴如醉,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以上是从教学微观方面讲的,从宏观方面讲就是实物比喻法,即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物体联系起来,以加强无意识中的记忆的一种教学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捕捉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去引导学生不由的想起课本的知识。例如,我把 windows 操作系统比喻成基石,我把应用软件( office 、 wps 等)比喻成生活中的工具。如此一来,学生只要在家中一拿到这件工具或看到什么东西时自然也就想到我们学过的知识,以求达到真正知识的延伸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示问题,提出任务,自主探讨”的过程,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深化了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帮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内涵加深的同时,让学生当堂操作,验证或尝试完成本课知识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如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将一台计算机拆开,将主板、 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学都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是由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和逻辑控制电路共同组成,打开了学生心中的黑匣子,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可以将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来自于论文先生网,如该文注明了作者及出处,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之后,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磁盘驱动器的用途一一进行解说,最后启动机器,当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时,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学习,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渐渐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规律,就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 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 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第三篇: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湖南省永兴县悦来中学 林志颖 423301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践,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要求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探索知识。结合农村中学教学现状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了“培养兴趣,端正态度;严格组织,讲练结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玩”促练,科学评价”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素养。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育 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等重要责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践,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生活,初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信息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法律、价值观与责任感。由于城乡经济的巨大差距,农村中学在“硬件”配置和“软件”建设上都有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刚刚起步,还处于边缘状态,学生的信息素养差的惊人。如何激发农村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正确认识网络,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等问题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不容

回避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笔者根据九年的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培养兴趣,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

有人会问:信息技术课还需要培养兴趣吗?很多学生不是恨不得整天泡在机房和网吧吗?信息技术课与沉迷网吧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前者是一种技能,一种方法,后者是一种纯娱乐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如何以学习兴趣为诱因,正确引领。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的想办法去解决它;才会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所以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活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例如:教师可以用Excel统计班里的各学科的成绩表,通过展示Excel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明白成绩表原来是通过Excel统计出来的,并且还可以求出个人的总分和平均数,使学生产生操作欲望,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求出自己的相关数据。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录制声音、文本图象的处理、多媒体文件的播放、E—mail的收发等相关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兴趣基础。

我校的地理位置环境比较特殊,地处乡镇中心,周边村庄有几家非法的网吧,对学生的诱惑很大。学生进入网吧会很自然地沉迷于网络游戏、QQ聊天、网上视频,甚至于浏览非法网站和黄色网页。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资源,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习惯,促进学生心身健康发展。

二、 严格组织,讲练结合,培养良好的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首先要严格要求学生什么事可做,不能把信息课当作“休闲课”和玩游戏。去年我校才更新了机房,但机房过小,只有40、50台电脑左右,而我校每班人数都在60人以上,合理处理电脑数与班级人数不符的难题,需做好课前组织工作,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规章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上机的时间,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其次要严格要求自己,课前切断网络。所谓:“正人先正已”,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自身态度端正,才能作好学生的榜样。

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很强,要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采用传统的“纸上谈兵”教学模式。一堂课中通常只安排15分钟左右讲解示范,讲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操作,然后布置一个类似的练习让学生操作,通过实践得到巩固,甚至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适当调整内容,主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多留给学生操作。另外还可以让有代表性的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教师适当讲解并指导,教师讲解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从而使自己由讲述者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在讲解画正方形、圆形时,特别强调与shift键的配合,会有什么效果产生、然后在演示过程中逐一讲解,比较、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和消化。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由于家庭条件及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知识层次及实践层次上就有个体差异。 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尤为重要。鼓励这部分优生自学课本上的知识,并对他们布置作业、

小竞赛、提高练习和一些感兴趣的操作等。让优生对基础差的同学进行帮助与指导, 既克服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且在课堂上谁掌握好知识.就由谁来当小先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顺利的完成我布置的教学任务,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四、以“玩”促练,科学评价,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信心。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自主性与“玩”成任务相结合,完成教学之后,要充分发挥“玩”的功效。当然这种“玩”不是纯粹、绝对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玩中获取更大的收获,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如在教学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的使用时,当学生完成相应的操作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造一个版面,以一首古诗或一幅对联为例,看谁“玩”成的最棒。学生通过插入、修饰等操作,设计出美丽的版面,有的学生把版面设置了背景图案及声音等,真是群星璀灿,百花争艳。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助学性游戏软件促进练,应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当然,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还可以出一些难题,给有技能较强的学生去完成。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上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及时的反馈学生操作情况,科学的作出评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让学生们评选出一些好作品,利用多媒体控制软件展示给全班同学观赏,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样以来既加强了师生的交流,又发挥了团体作用,同时还使我

能够全面及时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作为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的依据。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法,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为了促进中小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杜绝学生不良“网瘾”,需要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努力探索更新颖的教学方法。

第四篇:农村中学信息技术小班化教学初探

【摘要】小班化教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小班化教育就是要创设适宜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外在条件,培养学生加强合作交流、夯实自主创新的内在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这种小班化的模式同样也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它让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既能加强认识与情感意志的结合,又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提供最适当的教育。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农村 信息技术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世界性发展均势,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改革,是我们深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目前的教育形势来说,实施小班化教学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有助于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家长的需求。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尽管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但始终没有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束缚”,仍存在着整齐划

一、千人一面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还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主动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作用的逐步显现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适龄入学人口急剧减少,作为一名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师,不禁思

1 考,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小班化教学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帮助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高发挥作用?以下是笔者在农村从事信息技术小班化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小班化教育使每个学生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能充分享受教学资源

“小班化教学”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小”,即学生少。 以笔者任教的学校为例,目前每个班都只有20个学生左右。而学校的电脑房配备的学生机30台左右。

早几年学校生源高峰期的时候,平均每个班的班生数高达50人左右。由于人多机少,不能达到一人一机,一个学生操作时另一个看,然后再换过来。学校一周只有两节信息技术课,而一节课也只有45分钟,再除去教师的教学时间10到20分钟,这样每个学生课堂上实际操作的时间只有10多分钟,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一周的上机时间只有二十多分钟。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课,如此下去信息技术课可能收不到什么效果。现在学生减少了,实行“小班化教学”, 这样在上机实践课中每个班都能达到人手一台,个个都有实践和表现的机会。这样不但保证了计算机课上每个学生都能独享一台计算机,而且一旦有计算机临时出了问题我能及时的再给学生调换一台,不会出现个别学生没有机会操作计算机或两人共用一台计算机的情况。这样课堂上学生就会获得更多的创造空间和时间,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更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开展能动的创造。

班级人数少了,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少,更多的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小班

2 化教育由于班级人数较少,老师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了解每个学生,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增加与每一个学生的接触机会,熟悉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能力水平,进而去关注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平等共享各种教育资源的权利。在教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小班化教育采用分组教学法,成立学习小组,考虑差异,科学分组,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学中常用的学习形式。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A(好)B(中)C(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并把每个小组成员编号,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由于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农村中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很不平衡,学习水平差别较大。在分组之前,教师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根据每个学生实际掌握的技能情况进行判断。根据“智能能互补”分组,将全班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即A、B、C三类。其中A类为基础好的,占20%;B类为基础一般的,占60%;C类为基础较弱的,占20%。分别在A类中选1人,B类中选2—3人,C类中选1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并确定小组长。小组长通过毛遂自荐、互相推荐或直接指定等方式产生,需要具备辅导其他同学的能力,对各组进行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测试,酌情调整各组人员的组成。在安排学生座位时,每台电脑前都要保证有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建立“承包责任制”,其余两到三个人就在他的带领下

3 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组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在《网页制作》这一单元中,可以分组设臵任务完成一个网页。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同学搜索素材的能力较强,有些美术编辑功底好,有的文字组织能力强,有的对网页制作软件比较熟悉,那么根据“智能互补”就可以全部参与进去,有冲突和意见不同时还可以相互讨论,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取长补短,学会倾听,同时学会谈判与辩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互相配合及友好竞争,也学会了如何展现自我,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认知的需要,也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小班化教育能更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培养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信息课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学科。所以对于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得更轻松,进展更大。对于基础差或自学能力不强的同学,可能他们会无所适从,跟不上队。小班化教育由于班级人数较少,老师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了解每个学生,熟悉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能力水平,进而去关注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平等共享各种教育资源的权利。过去学生多、班级多、代课多、任务重、想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都难以坚持,更别说“人人清”。现在实行了小班化教学,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接触次数多了,实现 “个个过堂”、“人人过关”就显得很轻松。

笔者认为课堂的个性化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前的预习与提问、课堂中任务的合理设计、以及课后的反馈。以第一个“预习与提问”环节

4 为例,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备好课,然后在课堂上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讲透、讲明白即可,但是,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我认识到,要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课前预习与课前的提问必不可少。事前让学生将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并给出几个思考的问题,当上课的时候,针对预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时就可以掌握大部分学生对当前这节课的一个基础。对于课堂上的教学安排,就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安排。

有了好的开端那么后两个环节,“任务设计”与“反馈”都可以在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调整。当然,这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前要做比以往“非小班化”教学更为细致的准备,至少在任务设计上,要准备多套的方案,根据课前的预习与提问,选择合适的任务设计方案,以符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而在“反馈”环节,个性化就体现在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后,针对有突出问题的个别学生可以单独进行交流,而不用对每个问题的细枝末节对全班学生进行讲解,节省了大家的时间,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以上是笔者在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行小班化教学的一些思考和体会,还处于摸索与实践阶段。小班化教学和信息技术两个现代化教育新方式进行优势组合,可以使得学生得到更充分合理的教育,享受着素质教育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也能更加爱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健.《规程引领下小班教学优化的教师行动研究》.江苏教育研究

2011,(11)

5 【2】吴海凤.《小班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信息教研周刊,2010,(12) 【3】吴劲.《中学信息技术小班化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新华教育研究

2010,(03)

【4】阮梅芬.《基于观摩课对小班化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育,

2014,(02)

第五篇: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信息技术这一新兴学科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农村学校中,不论是硬件设施上还是客观条件上,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计算机的配置不够完善;学生在学科学习上的差异等等,都阻滞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对策来解决这些不足,使我们教学工作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引领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校已经开设了七个年头。我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深地体会到在这一学科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阻滞学科教学发展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找寻新的方法,针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将对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作一简单阐述。

一、硬件设施配置不完善。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往往受限于硬件设施的配置情况,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农村学校,在硬件配置上表现出多方面的不足,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弥补这些不足:

(一)计算机房设施不完善。农村学校的计算机房一般都是建在普通教室里,只是简单地把电脑集中地摆放在教室里,再组建成网络。不像一些城镇学校,不但设有专门的教室,而且还铺设了防静电地板。同时,由于农村学校环境的原因,导致计算机房灰尘较多。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利用课余的时间,经常组织学生打扫卫生,使计算机房内保持清洁。另外,我还定期清理主机内的灰尘,努力做到减少灰尘对计算机的危害,为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打好基础。

(二)计算机配置较差。我校最初建立计算机教室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采购的计算机为“四通”电脑,其基本配置与兄弟学校的“联想”电脑相差较大,而且电脑的兼容性不稳定,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有的电脑还经常开了机,有时候,在一节课中,会出现多台机器死机的情况。为此,我动手查找问题的所在,利用多种方法,使计算机处理最佳的运行状态。在计算机出现无法动作的情况下,自己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为更充分的利用好计算机提供保障。

(三)计算机数量配置不够。比如我校最初组建的计算机房,学生用计算机只有28台,与每班五十多人的学生数相差甚多。后来虽然添加了数台计算机,但在数量上还是不能达到学生每人一台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在组织教学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技能水平,并合理安排学生共同一台计算机,如:让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与相对较差的同学共用一台,这样,他们就能在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中共同进步,完成学习任务。

二、农村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不足。

(一)学生能力不一致。我从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看到,农村学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低年级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究其原因所在,是因为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不够,觉得计算机是神秘的东西,在操作上不够大胆,遇到一些很小的问题,便不知所措,不敢处理问题,甚至有的学生生怕会弄坏计算机。而有的学生,家中早已有了计算机,操作相对熟练,能应对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顾此失彼的情况,要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位操作熟练的学生作为组长。这样,在学习中,小组成员如果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以由组长及时帮助指导,从而使全体学生在团结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习时间不充足。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在时间的安排上,严重不足。根据现在的课程安排,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节。而教材中,某些课的内容偏多,学生无法在这一节课中得到巩固练习。同时,由于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学生也无法在课后得到加强。因为农村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家中还未配置电脑。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精讲多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时间。针对一些偏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筛选,抓住重点,让学生掌握技能。

(三)某些教学内容不适合农村学校。学校信息技术的教材,经过多次修改,基本趋于完善,但某些教学内容仍不适合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如在五年级的教材中,有三课的内容涉及“作曲大师”这个软件,要求学生能初步学会“作曲大师”的使用。可是,大部分的农村学校的计算机均未配备音箱或耳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听到声音,因此也就不能了解自己“作品”的播放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得不到调动。我在组织教学时,建立了一个共享文件夹,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共享文件夹中,然后由教师将这些学生“作品”一一播出来,让学生欣赏,使用有了学习的动力,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学生沉迷于上网与游戏。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计算机,所以很多学生对上网和玩游戏特别迷恋。每次上课,总有几名学生会偷偷地进行上网或玩游戏,而忽略了学习的任务。为此,我禁用了计算机上的游戏程序,同时还在服务器上安装了网络控制软件,合理控制学生上网的时间,并过滤一些不良信息与网站,为学生上网提供健康的环境。并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健康上网的思想意识。

面对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我始终觉得我们的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解决问题,更好地组织教学,成了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首要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尽各种办法与策略,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更高层次,让学生掌握更好的技能。

上一篇:农村文明创建调研报告下一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