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视域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必要性研究

2022-09-10

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及与科学发展观的契合

1.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传统道德教育并没有将自然纳入道德视野, 认为“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1]。马克思认为现实自然界是一个表现人本质的存在, “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直接的伦理关系”[2]。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指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德观念出发, 引导大学生养成爱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道德意识、道德觉悟和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 主动承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 促进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永续发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大学生“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 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行为”[3]。

1.2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契合

人类面临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比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弱等等。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消除生态环境问题诸种方案中的一个重要向度, 它能唤醒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 指导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在于培养具有环境伦理道德的人, 具有正确的环境态度和价值观, 并能做出理想的环境行为的人”[4], 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可见, 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践行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2 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真正实现经济社会、人、自然的永续和谐发展, 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2.1 生态危机呼唤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科学发展观指明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自然进行肆无忌惮的征服, 将人类推向生态危机的绝境。解决生态危机, 人的因素是决定性因素。“要对付力量所带来的邪恶结果, 需要的不是智力行为, 而是伦理行为”[5]。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启迪人们主动并自觉地承担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道德义务, 对解决生态危机有奠基意义。就当前而言大学生既是生态危机的受害者, 也应该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自然平衡的守护者;就长远而言, 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 他们是否具有较高的生态道德水平, 决定着将来是否能以可持续的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永续发展。

2.2 大学生生态道德现状需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

科学发展观指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当前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总体水平偏低, 难以担保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难以担保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公共生态教育是非常薄弱的[6], 如, 重视对大学生的环境教育忽略生态道德教育;教育带有明显的应急性和短期性, 缺乏长远的开放的教育理念等。生态道德还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行为准则, “需要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 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行为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准则”[7];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绿色消费观念, 但绿色消费还没有成为普遍的行为准则;“在教育中环境科学知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环境友好行动较滞后”[8]。

2.3 健全大学生人格要求开展生态道德教育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文明人的理想道德人格, 不只是具有正确处理人伦关系的良好品格, 还应包括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优秀品质, 只有这样, 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完整的[9]。弗罗姆说:没有爱, 人类一天也不能生存。[10]但如果人类把爱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 这种爱不是真正的爱。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要求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度的科学文化水平, 而且要求他们具有高度的生态意识。所谓“厚德载物”、“至德及禽兽”, 要通过生态道德教育, 将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从强调现实利益延伸到人类未来的利益, 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谋求自身价值和尊重自然价值结合起来, 把人类发展权利与自然生存发展权利统一起来, 从而使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水平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11]。

2.4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2]。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这种精神已蕴含在科学发展观之中。潘懋元教授指出:“许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 应负主要责任者很多是我们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 一旦接受了某种道德信念, 就会对他们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产生终身影响。如果没有受过应有的生态道德教育, 不具有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 将来他们很可能会沿袭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 成为可持续社会发展的阻力。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生态道德水平, 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设生态文明。

摘要: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新的人自观念, 正确处理人自关系并促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不谋而合。而当下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解决生态危机、健全大学生人格、建设生态文明等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吴天祥.谈天人合一[J].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4 (8) .

[2] 曹孟勤.人性与自然:生态伦理哲学基础反思[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 刘惊铎, 等.生态德育及其跨世纪意义[J].教育评论, 1998 (5) .

[4] 曾建平.试论环境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J].伦理学研究, 2003 (5) .

[5] [日]池田大作, [英]阿.汤因比.荀春生等译.展望21世纪[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7.

[6] 王愉, 等.大学生生态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 2002 (2) .

[7] 马桂新.环境道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8] 华启和.关于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J].生态经济, 2005 (12) .

[9] [美]艾.弗罗姆.李健鸣译.爱的艺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

[10] 王益丁.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 2006 (2) .

[11] 潘岳.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DE/OL].http://env.people.com.cn/GB/6402210.html.

[12] 邱占勇.试论大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4) .

上一篇: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下一篇:重度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