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信息化教学设计

2022-09-10

2014年6月,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第十八条, 提高信息化水平,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 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 明确指出“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将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 是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和核心仍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可针对一个教学任务、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实施。强调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一)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主要包含教学内容、目标、学生学情、重难点的分析。准确的教学分析, 是教学设计成功的基础。

教学内容应说明此次内容在整个课程内容中所处的位置和关系, 并且明确其所在模块、单元及学时安排。教学目标由岗位需求、课程标准确定, 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 都将与其对应, 所以目标表述应该清晰、准确、具体、可检测。学生需重点掌握的教学内容就是教学重点。学情分析是对教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并与本次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学生的现有水平, 其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 具体说明和本次课密切相关的学情特点。也正因为学生差异, 由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的学情而产生了教学难点。

(二)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不能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的教师讲懂, 学生来做, 要始终坚持学生主体, 尤其是职业教育, 更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提高兴趣, 获取知识, 训练技能,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在设计教学策略的时候, 素质教育也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教学策略要呈现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策略中应说明教学流程, 突出教学重难点, 明晰教学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强调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设计课堂教学的评价构成。每一种方法或资源的运用都要阐明如何运用, 起到什么作用, 要知其所以然, 才有现实意义。最后的教学目标达成也必须有科学、多元的评价结果, 才能有效检测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策略的实施, 是目标达成的过程, 应与教学思路和策略形成有效闭合, 在环节上一般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1.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一般由教师准备资料, 设计、发布明确的学习任务, 学生接受任务并按要求完成。在此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设计的任务与本次课内容密切相关, 教师应引导学生、刺激学生课前主动去学习, 并且要产生反馈的结果, 教师必须做到学生课前学习的行为上、质量上的全监控, 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如果忽略了课前任务的结果和反馈, 不能与课堂任务对接, 那么课前准备将失去其意义, 沦为一种形式。

2. 课中实施

课中实施过程就是教师上课的过程, 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的过程。需要展现解决重难点的过程, 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成长。有效的教学应包含学生知识的变化、能力水平的提升、情感的变化。学习任务最好以问题、任务引领或情景的形式呈现, 并进行周密的安排和规划, 在课堂上, 师生之间是双向的互动过程,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促进者, 负责组织、引导、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活动要清晰准确, 紧扣教学目标, 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其中,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教师的指导要能抓住学生问题的关键, 活动后的点评应有深度, 体现教师的高水平。在整个实施过程中, 要设计多元化评价体系, 这对检测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情况有着重要意义。

3. 课后提升

课后提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师布置作业应兼顾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课前准备一样, 也必须有对学生行为上、质量上的监控。

(四) 教学反思

在教学反思部分, 我们可以对比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效果, 从而获取一些启发和经验, 突出使用信息化教学后所解决的问题, 并肯定本次教学设计的特色和创新点, 具有推广价值, 引领教师理念、技术、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二、恰当的信息化手段

相比传统教学, 信息化的课堂资源更丰富,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发掘、掌握知识。然而信息化教学不是信息化手段的堆砌, 信息化技术不是越多越好。信息化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 我们不能一味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 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选题一定是适合用信息化的课题, 存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不得不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 这时的信息化手段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一) 常见的信息化手段

教师选用的信息化手段尽可能支持移动端的使用, 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师生实时互动、教师实时指导。

1. 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可以进行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监控, 方便教学调查与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任务的布置和结果反馈。师生实时互动、投票、测试、评价等方式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对促成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有着重要作用。

2. 教学课件、图册、微课、视频、动画、游戏等

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更以直观、生动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或抽象的问题, 因其实现容易和效果明显, 已被广泛运用, 是使用最早的一些信息化手段。

3. 在线开放课程

让教学资源系统化, 一方面可实现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学习, 为学生提供反复学习的机会, 能进一步提升整体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增进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 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成长。

4. 虚拟现实

近年来, 教学中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的运用, 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够让学生在虚拟空间或虚实融合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和训练, 尝试在有限的空间内解决无限可能性的问题, 其带来的强大沉浸感和交互性, 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 对教育创新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5. 自开发软件

是教师根据课程教与学的需求自主开发的教学软件, 集资源、教学、实训、分析、测试评价等功能于一体,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用。

(二) 信息化手段应用举例

如在英语派生法则教学中, 教师运用大家熟知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 将常见的前后缀归类, 代入人物形象。如:红太狼代表反动派, 包含否定前缀, 加上它们让原来的词变成相反意义的词。形象生动地描述派生词的构成法则, 学生理解容易, 记忆深刻;在普通话声母发音的教学中, 教师借助3D口腔发音动画将声母发音的方法和部位直观呈现, 学生一目了然, 攻破难点;在网店基础教学中, 教师通过使用模拟软件, 解决了条件和时间的局限,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体验到从开网店、上传商品、美化网店、客服服务到运营网店的整体模式, 使学生快速融入职业环境, 加速提升职业技能;在健美操基本动作教学中, 教师自主开发VR体感软件, 解决了一直以来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逐一指导学生练习的困境, 通过虚拟教练同时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和即时纠错, 训练后自动生成成绩,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摘要:近年来,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趋于普及, 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信息化教学的深入研究, 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以此增进交流, 促进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本文将结合大赛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求和教学实际, 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手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7-09.

[2] 胡晓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5) :33-37.

[3] 柏景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解析—以高职组教学设计分赛项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6 (12) :43-46.

上一篇:从奥运颁奖礼仪志愿者看女校教育的必要性下一篇:探讨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