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3-01-02

1 比较阅读法的特点和作用

1.1 比较阅读法的特点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 把两篇或两篇以上的, 内容有联系、写作特点可作比较的文章放到一起来阅读, 并按照一定的要求寻求答案, 得出结论, 就是比较阅读。比较的着眼点可以是内容方面的, 也可以是文章体裁方面的、还可以是篇章结构或语言风格方面的。

文体方面的比较:如写同一对象“荔枝”的说明文, 由于写作目的、读者对象的不同, 写法也不同。

1.2 比较阅读法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比较, 是人类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能力的—种重要方法。比较阅读是促使人们产生由此及彼的深人联想, 增强判断力的思维活动。用比较阅读法进行语文教学, 其意义是多方面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阅读是一种探询质疑、释疑的过程。有疑, 才能有欲有趣。语文学习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 是在“有疑求答”、“解疑自得”中产生的。采用比较阅读法遵循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两个原则:一是变化, 一是训练。两篇甚至多篇文章的比较教学, 采取不同的教法, 使学生有新鲜感。同时在指导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增加课外阅读材料, 进行迁移训练,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 获得新知新法, 调动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把“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局面、变成“我要学”的可喜境界。产生了良性循环, 学得生动活泼, 富有成效。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比较阅读不再是单一性的阅读, 而是把若干材料对照起来阅读, 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浓度、深度和难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因而积极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比较阅读要求“积极思考”, 而“积极思考”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活动”。比较阅读就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由已知到未知思维探索活动, 开创思维的多向性, 鼓励学生多方展开思路, 进行联想、类比、对照、引申, 从而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这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应达到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从多层次、多方面来把握、研究事物的总和, 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比较阅读正是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训练。使学生不断看到事物之间存在的多种联系, 并学习运用联系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去更全面地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深化, 避免思维片面性, 培养了辨证思维能力。

2 比较阅读的方法

2.1 比较阅读的三个基本环节

定基点:定基点是指阅读要抓住一个中心点, 即确定比较点。要善于从不同的读物中发现它们在内容或形式方面存在的各种联系, 并从中抓住主要联系, 这样才能选准比较点。

发联想:联想是比较的基本条件。进行联想就是先吃透正在阅读的作品。然后在此基础上开拓更丰富, 甚至富有创新内容的文意。这就是抓住作品的意旨, 作进一步的引申式思考。

做总结:确定丁比较点, 生发联想、并对材料做深入的思考研究, 就要把研究的步骤与结果总结一下, 形成一个结论。

2.2 比较阅读的多种形式

比较阅读的具体形式因材料的特点而异、可采取多种形式。

求同或求异:求同见异是比较阅读的一种基本方式。如鉴赏文学作品, 有时需要求同, 有时又需要求异。分析同一流派的作家作品, 往往需要求同, 分析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则往往需要求异;概括一个作家的风格特色需要求同, 比较一个作家的每一篇作品, 则又需要求异。求同求异, 能使我们准确地把握、深刻地理解、进而透辟地分析作品。

单一与综合:单项比较就是选择可比的一个知识点, 进行比较。综合比较是选取较多的知识点。进行一次性的多项比较。

论说文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开头方法, 就对一些课文进行单项比较, 归纳出了论说文常见的开头方法:“开门见山式” (《改造我们的学习》) ;“引事发挥式” (《论雷锋塔的倒掉》) ;“引经据典式” (《说谦虚》) ;“形势任务式” (《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因果推理式” (《反对自由主义》) ;“引谬树靶式” (《文学与出汗》) ;“设疑提问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反衬正式” (《拿来主义》) 等, 让学生在写作中模仿学习, 收到较好的效果。

综合比较属全面比较。要选可比性较强的文章, 即可确立多个比较点文章。如宋词二首,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京口永遇乐怀古》, 可比性就较强。这两首词, 都是怀古为题、抒发自己的胸襟抱负的作品。就内容来, 都是怀古;就写法来说, 都是先景后情, 由景而情。但在具体写法上, 苏词是借古抒怀, 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起来, 做到了情景交融。辛词则多用典, 借古讽今, 表现了愿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从感情表达方面盾, 苏词似乎有些低沉、而辛词则感情更豪放、激昂。这样多角度综合比较, 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了苏辛二词的个性特证。

纵向与横向:纵向比较以时间为脉络。如把屈原的《涉江》和李白的《行路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 看到这些作品多用象征、对比、联想、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 感情热烈奔放, 气势磅礴, 想象丰富奇特, 天上地下、人间仙境浑然一体。作者借以抒发忧愤、寄托理想, 表现了他们对黑暗现实的抨击, 对光明的追求与渴望。通过比较, 学生了解到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历史继承性, 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了较深的认识, 同时也认识到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着的逐个推进、发展的内在联系, 学习了对事物进行历史性剖析的思考方法。

横向比较, 就是把同时代的作家、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例如把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进行比较, 虽然李杜齐名, 同为唐代伟大诗人, 这两首诗也都是古体诗, 但其内容、主题、创作方法、语言风格、艺术流派及其影响却不相同。又如复习《宋词二首》 (柳永的词) 可与苏、辛的词作比较, 既复习了旧课, 又可从中体会宋词中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风格。

世界上的—切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语文知识也不例外, 无论字词句段。语修逻篇都能用比较的多种形式去识别, 去接受。

2.3 比较阅读的注意事项

在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时, 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明确是否有较强的可比性。它们必须在内容相同、相关或相反, 或在形式上相近似、同类型、有差异。二是明确比较目的。或研究某一方面的内容, 或学习写文章的方法, 或鉴赏文学创作的艺术技巧, 或学琢磨遣词造句的语言特色。三是明确做出总结。经过比较阅读, 要得到新认识, 要有实在的收获。或写出比较分析的文章, 或做好比较分析的读书笔记。经过深入研究、探讨, 凝结成自己对某一方面问题的较深刻的认识, 这样才能直正收到实效。

叶老说过:课文“选文是教会学生读文章、写文章的凭借和例子”。那么, 怎样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采用比较阅读法教学, 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这些例子的示范性, 以一篇带多篇, 从整体的高度上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避免了无效重复, 减少语文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进行阅读教学的。因此, 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劣, 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本人试采用比较阅读法进行教学, 收到一定成效。

关键词:比较,阅读,语文

上一篇:论国际私法的范围下一篇:以双心教育为主线全面提升MBA学生思想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