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改革

2022-09-10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用脑,而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

1“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通过有目的地、系统化地组织学习者在实际或模拟的专业环境中,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的过程,学习者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而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

“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2“行动导向”教学的内容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教师构建的特定的模拟工作情境为主线,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按照“提出任务、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项目实施、自我检查、项目评估”这六个完整的行动来进行教学。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不仅重视教学的目的,而且更加重视教学的过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从而促进学生对职业实践的整体性把握。

“行动导向”教学不仅仅指在行动中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在一种完整的、综合的行动中进行思考与学习,要求尽可能由学生自己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和独立评估。使用的学习材料不是传统学科体系中的教材,而是以职业行为活动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横向综合各有关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结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全部教学过程。从信息的搜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总体,又清楚了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老师要为学生组织和编制好若干个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在教师引导下由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交往、交流和协作等社会能力。

3“行动导向”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践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改革强调了实用性,提出了学是为了用的基本策略。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时,主要精力不放在原理的分析和公式的推导上,而是通过在分化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实施教学,与实际的工作过程实现“同步”,从而使得职业教育更加贴近职业实践,较好地解决了从哪里学和怎样学的问题。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学生变被动的接收为主动的探索,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步掌握所需的职业能力。教师也由过去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持者。

我校在学习和引进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过程中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第一阶段在比较有条件的专业试行。如设备安装、电子电工、管工等专业开展引进工作,这样既可以及时赶上国际职业教育新演化,又可以尽量减少盲目引进带来的对已成熟的教学模式的冲击。第二阶段进一步拓展专业领域。在专业试行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专业领域,如开展了楼宇智能化、建筑装饰、建筑施工等专业的课程改革工作。第三阶段建构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体系。在总结中职课改模式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深刻领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精髓,深入企业调研,从而明确高职教育课改的方向。从而形成了中职、高职相关专业按“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改革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并选择试验班进行课改试验;及时总结课改试验经验,编写校本教材,形成了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新课程体系。

3.1 借鉴学习领域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用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取代了沿用多年的以专业分科课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内容,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割,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习领域教学内容体系。新的课程体系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领域的职业任务和职业行为过程作为构建学习领域的基础,在实践教学中贯彻理论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避免繁杂的理论推导,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3.2 引进“行动导向”,使用工作页组织教学

使用工作页组织教学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工作页其实质是以项目内容为主,将相关专业知识整合后的学习与工作任务的教学形式(分为教师版与学生版)。一般按照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的步骤编写。工作页的制作中要充分体现出导向、信息、计划阶段与实施、检验与评估、展示等要素,明确其主要内容和目的。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巩固所学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其工作页编写要素如下:

3.3 以教师为主体,开发校本教材

职业学校教师是课程开发主体。“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针对职业行为的专业教学框架指南,具体的课程实施需要由各职业学校独立承担,而实施过程的关键则是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要努力成为职业领域的实践者,要具备整合企业现场与学校专业教学的能力,对学习领域进行必要的组合,将“行动导向”的学习任务转化为一个个可操作的项目学习情境,编制出系列的项目课程。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能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的特点,结合采用“行动导向”模式教学的经验,编写出与“行动导向”教学相适应的校本教材。

3.4 强化实践环节,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课程体系挣脱了原专业分科课程体系的“束缚”,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其基本教学理念是教师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职业情境中典型的、完整的职业活动来组织教学;而学生在教师构建的这种以案例或项目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掌握职业实践技能。这些“学习情境”是需要教师依据职教教学论进行分析及整合来构建的,它以—种全新方式与企业的职业行动逻辑,即与实际的工作过程序列实现“同步”,从而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职业实践。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对各种理论教学严格把握以“必须、够用为度”,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质量,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等动手能力。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同步进行技能操作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所学的专业理论。

不管是早期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还是现在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都是按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目标描述的课程体系,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目标应紧密相连。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更新观念,引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打破普通教育的学科体系,回归按工作任务目标描述的课程体系。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本位”的宗旨。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适应职业人才培养规律,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分析,对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兵.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研究.浙江省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 赵志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

[3] 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4] 陈振源.就业为导向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厦门市教科院.

上一篇:发挥大学生党员先进模范作用长效机制的思考——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下一篇:浅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顾客价值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