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生态环境保护

2022-08-16

第一篇:加快水生态环境保护

水生态系统保护实施方案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也是我县农业生产的基本保障。为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确保我县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落实,依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经县政府研究确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水资源管理专项治理行动,彻底整顿和规范水资源管理秩序,全面提升我县水资源管理水平,制订本方案。

一、我县水资源基本情况和水资源管理现状

我县年均降水量为499.6mm,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少,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均1000 m3水资源量的临界值,属严重缺水区和严重超采区,并且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伴生着水污染严重、生态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县城内2011年用水大户企业21个,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48.67万立方,每天排放约9550立方,而去年冬至今年二月底,每天多排放约3000立方。主要原因是:

一、地热井(2个)每天排放约2000立方。

二、个别单位采用地下水供暖和洗浴中心每天排放约1000立方。

近年来,我县各部门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水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管理内容逐步扩大,管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但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县水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水资源论证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很多取用水企业没有意识到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负责审批、立项等工作的相关部门也未对企业的水资源论证情况进行严格要求,导致我县水资源论证编报率较低。二是取水许可管理存在的问题。主

要是城区内违法取水或不按规定取水的现象屡禁不止,建筑行业未经许可随意抽排地下水情况普遍存在;个别企业存在违反取水许可规定,超量取水或擅自改变取水水源、取水用途的行为。三是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部分企业在节约用水方面的投入不足,节水技术改造进展较慢;一些企业外排水不达标的现象仍然存在。四是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在全省属于落后水平。我县的用水大户均未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五是征收水利建设基金不到位(主要是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

随着我县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保障及用水方式、用水效率、用水安全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整顿和规范我县水资源管理秩序,严格实施用水总量控制,提高用水效率,控制入河排污总量,遏制地下水超采趋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以建立良好的水资源管理秩序、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通过依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各项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全面规范水资源管理秩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二)主要目标。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整顿和规范水资源管理秩序,切实做到取水必须经过许可,用水必须严格计量,必须依法缴纳水资源费和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违法取水必须依法处罚,为在全县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打下良好基础。

三、工作重点和内容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将对我县重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各企业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情况自查,

并形成自查报告材料,未开展水资源论证的要说明原因并限期补办。县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有关企业检查水资源论证工作情况。

(一)取水管理

一是取水许可审批情况整治。取水许可整治的重点是检查职能部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或违反审批程序办理取水许可的行为,取用水单位是否存在违反取水许可规定超量取水或擅自改变取水水源、取水用途的行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辖区内的取水许可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工作,要深入企业一线对照取水许可证,对取水情况进行详细核查,发现违法取水许可规定的,要及时依法查处。

二是无证取水等违法行为整治。无证取水是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不经取水许可擅自凿井或建设其他取水工程设施的;未办理取水许可证,擅自违反取水的。水务局要严格按照《水法》第六十九条有关规定处理,组织各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辖区内的所有取水单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全面清理整顿活动,尤其是城市规划区内的自备井和乡镇非农业取水单位的自备水源,对擅自凿井、无证取水和已关闭的自备井擅自启用的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坚决予以取缔;要严格凿井管理,对无资质证书或超越资质证书以及未办理取水许可有关手续的凿井施工队伍,进行全面清理并依法处理。

(二)用水管理

各取水单位要加强对自备水源的管理,在取水口要安装合格的量水计量设施,加强计量设施管理以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并按照规定填报取水统计报表,按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对拒不安装计量设施或计量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将按照取水设备最大取水能力全日程计算取水量征收水资源费。各取水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用水情况,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年度取用水计划,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综合考虑,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原则,向各个取水单位

下达年度用水计划。对于超计划用水的单位和个人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相应的处罚,按照累进加价制度征收水资源费。

(三)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整治

本次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整治的重点是:一是尽快开征公共供水企业的水资源费。二是全面清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中的行政干预现象。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用水大户的取用水管理,严格计量、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对不能足额缴纳水资源费的企业,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直接征收,所征收的水资源费全部上缴上级财政。

(四)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开展情况整治

依法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我县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更是确保我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于直接从地下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均要按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并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需要取水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在立项前未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资源论证报告的,发改委等部门不得审批立项,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审批项目取水许可。

(五)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征收管理规定》第103号令及《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水利厅关于颁发〈河北省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征收管理规定实施办法〉的通知》、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物价局《关于降低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规定,依法征收水利建设基金。

(六)坚决打击利用回水井排污和向河道排污现象,对利用回水井排污和向河道排污的,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政法部门处理。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自2013年5月开始,至2013年7月30日结束,分为五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5月5日-5月20日)

成立县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下发文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布置专项整治任务;召开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取水户参加的动员大会,将整治活动有关文件和表格下发到所有取水单位;在《XX晚报》设置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专栏、县电视台对整治行动进行专题跟踪报道,设置公开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鼓励广大群众举报非法取水用水行为。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21日-6月10日)

各取水单位要逐一排查各自的取水情况,详细报告自备水源,具体到每一个取水口、每一眼水井,将有关报告和报表水行政主管部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照整治方案和水资源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自查,重点在取水许可审批、水资源费征管等方面进行自我剖析,查找问题和不足,形成自查报告和表格,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阶段(6月11日-7月10日)

在各部门、各取水户自查的基础上,县政府专门组成工作组,对辖区内的所有取用水户的所有取水口和自备井进行拉网式排查,对违法取用水行为逐一进行整治。并且关闭30%以上的自备井(2014年关闭80%,2015年底县城内自备井全部关闭),对于拒绝接受检查,瞒报取水实情,情节严重的,依法从重处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有关规定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存在违规违法用水行为的单位要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加重处罚,并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曝光,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四)检查阶段(7月10日-7月20日)

县政府将组织检查组,对全县水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和抽查,检查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和抽查现场相结合的方式。

(五)总结阶段(7月20日-7月30日)

集中整治阶段结束后,县政府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全面总结,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措施。县政府将对本次水资源管理集中整治措施得力、效果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差的予以通报批评。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全市的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县政府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强有力的专项整治队伍,严格按照县政府的进度安排,保质保量开展好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

(二)加快建立我县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的建设,完善执法监督。水行政主管部门将出台《XX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三)强化信息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广播、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普及依法取水的理念。大力宣传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到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活动中来,提倡节约用水、依法取水,坚决抵制和揭发违法取水和浪费水的行为,维护良好的用水秩序。对违法取水、浪费水资源的行为,要公开曝光,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第二篇:加快林业建设 治理生态环境

刘宝刚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市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严重现状,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出了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加快 生态建设 对策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一、基本现状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的乌蒙山区,地处珠江和长江上游,境内山高坡陡谷深,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900.3米,最低海拔581米。由于过去大炼钢铁以及人类长期以来的生产活动、乱砍滥伐、过度开垦,使森林植被大量耗减,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造成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已达755处,受胁21738户94310人。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已达5234.5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2.8%,高于全省11.3个百分点,年土地侵蚀量高达2444万吨。各类石漠化面积达3460平方公里,潜在石漠化面积达1747平方公里,属于全省石漠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二、生态治理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围绕退耕还林(草)、天保、珠防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成造林面积172.5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从“九五”期未的20.7%提高到“十五”期未的27%。通过实施长治工程、珠治工程、坡改梯工程以及小流域治理工程,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等,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9.3平方公里。编制了《六盘水市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六盘水市中心区绿色生态屏障工程总体规划》、《六盘水市石漠化治理工程总体规划》,积极探索城区生态屏障建设模式,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石漠化治理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治理石漠化面积20余万亩,治理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初步得到遏制,效果明显。目前,六盘水市已被列为全国治理石漠化典型示范区。

在全市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今天,六盘水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人与生态和谐发展,在不放松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生态环境仍是人民代表关注的重点之一。根据“十一五”规划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是各项工作的重点,提出了要以基本建成“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继续加大以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石漠化综合防治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力度。特别要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培育,切实解决退耕还林农户当前和长远生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市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到2010年达到35%左右。

三、存在问题

通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从林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来看,全市现有林地达226.87万亩,灌木林地187.15万亩,蔬林地51.38万亩,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林业生态建设仍任重道远。同时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问题。一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虽然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取得同步增长,但林种、树种单一,林龄结构极不合理,生物多样性较差,林分质量不好的问题仍突出。二是解决农村燃料困难,保护森林资源工作难度大。全市产煤乡镇不到50%,国家对无证小煤窑实行关闭,有证矿井主要以供应电煤为主,导致煤价上涨,大部分

农民生活用煤无着落,为了生存上山砍伐林木作燃料,这给保护森林资源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三是石漠化面积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据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资料统计,全市中度以上的石漠化面积已达227.15万亩,轻度石漠化面积达291.87万亩,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5.27%和19.63%,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数,石漠化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四是宜林荒山荒地条件差,投入资金少,后续管护困难,造林保存率较低。五是部分群众保护森林资源意识淡薄,偷砍盗伐林木、非法侵占林地案件较为突出。因此,要改变生态环境脆弱现状,使全市森林覆盖率到2010年达到35%以上,实现“生态立市”战略目标,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四、对策和措施

从六盘水市情林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围绕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重点地区治理开发为突破口,以实施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为主线,以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六盘水林业跨越式发展,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一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与兴利并举;坚持把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使林业生态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二是超前规划,落实责任。对今后近10年拟实施的180万亩造林和212万亩石漠化治理任务提前搞好规划,认真做好选点布局,选择林种树种合理搭配,任务分解到,落实到地块,明确到人头。对各机关单位、企业、社区、村寨、庭院、铁路、公路、河岸等都要落实绿化目标。

三是科学设计,突出效益。要适地适树,提高成活率;要充分考虑林产品的经济价值,以追求最大效益,增加造林人员的收入为目标。在陡坡滑坡地带,要以建设生态林为主,选择根系深、生长快的树种,如竹子、杨树、楸树、椿树等;在退耕造林方面,要以建设经济林为主,选择以生态效益兼容的经济林树种,如木本中药材、银杏、板栗、梨树、杨梅、花椒、茶叶等;在荒山荒坡等土地条件稍差的地点,选择用材林为主,如杉木、柳杉、华山松、滇柏等;在石漠化地带,要以绿化为主要目的,选用乔木灌木相结合,尽量考虑一些有经济效益的树种,如花椒、八角、金银花等。

四是创新思路,谋求发展。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已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点,但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过度的强调生态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缺乏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的理念。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树立生态是经济、生态是财富、生态是效益、生态是品牌的思想意识。要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产业发展来抓,这不仅是为了恢复生态环境,实质上是把产业发展融入到生态建设之中。既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也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使当地经济得到发展。我们要创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思路,加快对现有传统产业的调整、改造、提升,尽快培植出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特有资源的医药产业、食品产业、工艺品产业等,力求用更少的资源、更小的污染,使产业发展逐步趋于“轻型化”和“生态化”。只有立足于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恢复和保护生态,在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增加农民收入,生态环境建设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整合资金,捆绑投入。由于生态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要靠政府加大投入。资金来源渠道可依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设立绿化费和征收育林基金,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尽可能实现工业反哺生态。把各级各部门投入生态建设的资金实行捆绑使用,综合投入、各计其功。如小流域治理资金、水保资金、坡改梯生物护埂资金以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

六是强化管理,确保成效。治理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建设周期长,见效缓慢。因此,必须加强管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好林业、森警、工商、国土等部门的作用,对盗窃林木及毁林者,加大打击力度。调动好基层村组和护林人员爱林造林管林的积极性,使造林绿化工作达到建设一片、成功一片,治理一片、见效一片的目的。

第三篇: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规划综述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

2013年度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

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规划综述

曹金清 朱婕妤 韩欣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 100120)

摘要 城市水系的规划包括保护和修复两个方面,由于影响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的原因比较复杂,解决办法也多种多样,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技术可行、经济节省的规划方案。在对已完成的《河北省邢台市城市风景水系规划》(2010-2020)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规划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 城市水系 水生态 水质 保护 修复

0 前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只有2200 3m,并且南北分布极不均匀。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耗费了巨大的水资源,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水体的严重污染,水土大量流失,并且很多城市还在想法设法开挖河湖,建设水系。

在水系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城市河湖水系渗漏现象非常严重,为了控制和保持地表水,一些城市的河湖水系开始进行一种硬质的防渗技术。从短期看这样确实可以有效切断地表水的下渗,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地表水,但是从长期看加剧地下水资源的恶化,阻碍了地表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转换,人为的打破了它们之间的转换平衡,使得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大大的降低,导致水体的生态失衡。

尽管《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13—2009)中提出了有关规划要求,但规范条文比较笼统。同时城市水系的规划涉及到部门和行业众多,如水务、供水、排水、环保、市政道路、农业、林业等,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城市的景观、游憩、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规划的内容比较多,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

1 污染源控制

城市水系的污染源主要有两类,即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

外源控制包括对城市污水进行的点源控制和对初期雨水进行的面源控制;内源污染控制包括对水系水体的修复和河床底泥的处理。

遵循外源污染控制与内源污染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保护和治理双管齐下。

2 城市水系的生态水质修复保护规划 2.1 水质规划目标

通过水系的生态水质修复保护,城市的水体至少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Ⅴ类水域标准,或《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中的C类(主要适用于一般景观用水水体)。最终的规划水质目标是城市水系的水质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的B类(主要适用于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区及那些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 2.1 水系外源污染控制

点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污水排入到水系是改善水系水质的有效途径。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或截流系统是非常有效且最重要的控制和削减点源污染的方式,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实行雨污水分流制,建设污水截流干管,将 1 排入河流的污水切断。

面源污染也是城市水系的主要污染源,通过降雨的径流将污染物带进入水体,通过雨水调蓄、增加植被覆盖、增加透水地面、控制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收集转运等方式,可以有效减低城市面源污染。可以通过道路、广场、公园绿地、住宅小区、机关单位等全面利用“低影响开发”(即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技术手段,一方面保证新开发区域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绿地和土壤对雨水的生态净化作用,解决初期降雨(降雨弃流)对水系的污染。城市湿地也是“低冲击式开发”理论的具体应用,可以有效恢复水系的生物多样性,对污染的水体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2.3 水系内源污染控制

水系内源污染控制以去除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盐类和其它污染物质,通过水生生物、水体循环、清除底泥、换水、增氧等措施,达到控制内源污染的目的。

底泥疏浚是在水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 2.4 河床、驳岸

对处于自然状态的河岸力求多采用自然驳岸和河床,减少人工工程化改造。

需要改造的水系应采用生态驳岸,生态护岸即能稳定河床,还可以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利于水系内的动植物生长,利用动植物自身功能净化。

对已硬化的水系,有条件时逐步取消水泥护堤衬,可采用透水性相对较差的粘土碾压夯实后,上部铺设渗水防冲砖。既有效的解决了大量的渗漏,又使得地下水得到一定量的补给,同时改善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连通,提高了地表水体的自净能力。 2.5 调水

对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很多老城区在短期内要完成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改造或污水截流管道建设有一定难度,且企业污水的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污水排入水体导致部分水系水质较差。综合考虑城市防洪排涝、水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可以引清水进入市区,促使市区水体流动,活化水体,冲刷和稀释污染的水体,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总量,使水体中的含氧量增加,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6 人工增氧

受到水资源的限制和经济原因,不可能无限制的让水长时间流动,人工增氧的方法将是最有效的办法。

人工增氧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可以抑止厌氧降解的发生。

在水体中设置人工水景,如小溪、人工湖、各种喷泉,一方面增加了观赏性,减低了水环境的呆板、缺少生气,通过动静结合、点线面变化、加上有人文含义的水景,能给人带来美感,使人看后赏心悦目,此为水景的美观性设计。同时还有小气候的调节功能、降尘净化空气及调节湿度的作用,增加了水质的净化功能。

曝气是最经济、应用最广泛的增氧方式,主要有橡胶坝跌水、人工曝气等。

橡胶坝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利于行洪、泄洪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当水流溢过橡胶坝时,在坝面会产生跌落、紊动而进行曝气,水中溶解氧含量会明显提高。它只在水体流动时才能起作用。

多功能水质净化船是将人工曝气复氧、投加菌种、接触氧化等设施安装于一体的水质净化设备。先在河段中投加菌种,抽取未充氧河水,加压注入氧气,将水从船的两舷后部水面下的喷嘴喷出,再辅以螺旋桨引起水流紊动而进行掺气。此方法投资及运营费较高。

曝气机能够让大量水体流动并且向水中增加氧气,而喷泉是用喷嘴在压力作用下形成景观喷洒形式,适用于水深小于1-5m的水中使用。空气散气系统在水深5m和更深的水中应用效果最好。 2.7 水生生物

2 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有机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植物的存在为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根据气候条件、水质、驳岸河床、景观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对透明度较低、污染严重的景观水体可采用人工浮床、人工水草方式。

水生动物,包括鱼类、微型浮游动物、细菌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藻类和一些水生植物的繁殖。在鱼类放养时,应控制草食性鱼类的放养,合理调整滤食性鱼类(如鲢、鳙)的放养数量和比例。根据情况可以提高休闲渔业的比重,也可以建设垂钓娱乐区和观赏鱼区。

3. 结语

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首先控制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利用各种环境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以及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对水系进行保护修复,降低水系的污染负荷,提高水系的自净能力。

第四篇:以环境卫生建设为先导 加快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关联度高的社会综合系统工程,事关温州发展大局,事关温州城市形象,事关群众根本利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是温州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整个创建的实际情况看,还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音符,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就是这些不和谐音符之一。

一、温州城乡环境卫生整体状况仍不理想,城区环境卫生管理还有许多“死角”。

1、城市卫生状况较差,部分地区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群众生产生活。2008年8月14日,家住市区信河街的市民张女士向市长专线反映,温州信河街垃圾成堆无人管,信河街三医前那段百余米长的人行道上堆满各种垃圾,在高温下,散发出阵阵恶臭。张女士表示,这段路段倒满垃圾的状况已经持续了数年[1]。晚报6月3日民生新闻版、晚报6月19日首版、都市报7月9日民生新闻版等均有类似报道。

2、城市市政环卫设施缺乏,部分环卫设施陈旧、破损。

城市公厕数量有限,且位臵隐蔽,很多外来打工人员包括温州市民反映现有的公厕不能很好地解决“方便”问题,因此存在很多随地“方便”的现象。由于历史的原因,温州市区公厕分布存在繁华地段过密,非繁华地段过疏的现状。如环城东路、解放南路、广场路、信河街,这些街道基本上每100米或更短距离就有一座公厕,但是九山路一带的旧城西区则分布稀疏,过境公路、雪山路、车站大道、鹿城路上几乎没有公厕。6公里长的锦绣路上没有一座公厕。旧城原有的公厕分布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跟现在我国颁布的环境卫生标准要求有一定距离,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温州垃圾桶过少、过旧,垃圾很多时候揣在手里很久找不到垃圾桶,致使垃圾乱丢现象普遍存在。一位来温州的朋友就曾抱怨温州垃圾桶实在太少,在杭州几乎10米就可以见到一个[2]。

3、市民缺乏环境卫生意识,将垃圾乱倒、乱抛现象普遍存在。瓯海区新桥街道西湖村有一条西湖长浃河,小河名字很美,但河中景象却不堪入目。在1公里长的河道上,西瓜皮、酒瓶、菜叶、沙发、旧帽等生活垃圾,几乎铺满水面,刺鼻的气味弥漫在河面上,气泡不时从水底冒起。负责这段河道的保洁员说,昨天上午他已从河里捞起了五六笼垃圾。他每天工作7小时,一般能清理20多笼共约4吨的垃圾[3]。

4、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很多地方违法违章建筑成片,环境卫生状况堪忧。2006年3月20日上午,春寒料峭,近百名人大代表来到鹿城区南郊乡德政村。首先进入视线的就是一袋袋堆积如山的废弃酒瓶。装满酒瓶的黑色麻袋密密麻麻地占据了30余亩的回收场,一些破旧不堪的黑色塑料布和破棉被凌乱地堆放在违章搭建的棚屋上。公路旁边,几个工人正在一辆大型货车上忙着装卸酒瓶,玻璃碎片摔了一地。附近的一条小河黑黑的,河面不时地冒着小泡泡,许多塑料袋、废弃瓶子漂浮在河面上[4]。

5、违法小广告粘贴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温州城市形象。温州街头小广告随处可见,电线杆、卷门、墙壁随处可见这些牛皮癣的踪影,甚至连街头贩售机也难逃“厄运”,温州商报就曾报导街头售卖机上被贴满小广告,商报记者走访了市区民航路、黎明西路、马鞍池西路、人民路、学院路一带,记者发现,很多自动售卖机的机身表面被贴上“牛皮癣”。不少市民反映,自动售卖机很方便,但机身上大多有小广告,这些街头小广告清理难度大,有损市容市貌[5]。

6、违法小摊、店面外延等现象到处可见。违法摊贩、店面外延不仅有损市容市貌,更成为固体废物和污水的直接来源。谢池巷,那里有很多的小贩,他们推着板车在路上吆喝着,到处可见油烟,噪声,垃圾。还有就是把政条路塞的水泄不通。当执法人员到达时,那些小贩不到半分钟就消失了,执法人员一走小摊又照样开张[6]。

二、环境卫生问题对温州城市的影响及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1、长久以来,垃圾已成为每个城市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每天与垃圾共同生活的情况无可避免地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一九二五年澳门爆发一场类似霍乱的肠炎流行病,公众舆论就认定它是霍乱。事实上,当时公共卫生组的医生已证实此病的来源是沙梨头区的垃圾堆,遂下令数十名工作人员在两个月内将此区的垃圾搬移。这证明垃圾与人之间所造成的平衡——一个不稳固的平衡——经常危害个人甚至大众的健康。

由制造直至最终处理站,沿途都布满垃圾,形成危害市民健康,容易产生疾病以及传播流行病的温床。垃圾的堆积、散布在不适当的地方或作不完善的处理,会极度危害个人以及全市市民的健康,并会引发以下的情况:

☆滋生细菌。不但发出异味,而且会令人类及其宠物生病。

☆各昆虫(苍蝇、蚊、蟑螂等等)以及啮齿类动物(老鼠和大老鼠)的出现和大量繁殖。他们带有一种病菌能通过直接(昆虫的叮或咬)或不适当保存的食物而传播给人。

☆对儿童或负责搬移垃圾的工人引发意外和危险(喷雾器的爆炸,被玻璃或铁罐割伤)。

2、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市政、环卫设施破损、陈旧,跑、冒、滴、漏问题多,部分路面、人行道破损,下水道、化粪池污水外溢,给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影响城市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甚至成为市民不文明行为的潜在动因,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大掣肘。

3、违法小摊对城市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上海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黄文芳副教授接受《经济》采访时表示,对于小摊的作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她认为,从正面影响上看,小摊的存在提升了城市的活力,展现了城市的特色,彰显了城市多样化,并且提高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效率,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但是小摊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黄文芳认为,由于大部分小摊都存在无证经营的情况,工商部门难以监控其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质量,特别是街头餐饮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另外,小摊违法占道现象严重,对于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大城市交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有损于城市形象。

三、创建文明城市环境卫生整改对策

1、加快推进部分公共服务职能的市场化运作,使政府由公共服务提供者向公共服务监管者转变,同时着力实现环卫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政府可以根据环卫工作的缺口,实行部分公共服务的购买,将部分环卫工作承包给企业,环卫部门着力对环卫作业实行监管和力量整合,提高环卫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市政环卫部门资金短缺是环境卫生建设的一大难题,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化,是解决部门资金困局,改善环境卫生状况的物质基础。积极发展环卫有偿服务,鼓励社会捐助环卫事业,不断拓展新思路、开拓新局面,解决环卫工作面临的资金短缺的困境。

2、加大环卫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加快环卫硬件建设步伐,在小区和主干道建设小型垃圾转运站,增加水冲公厕或环保厕所数量,以解决垃圾暴露堆放及市民、游客上厕难的问题,并继续购臵、更新环卫专业车辆,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同时增加环卫装卸工、清洁工、吸粪工工资,稳定环卫职工队伍。要本着立足自我、逐步完善的建设原则,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其达到标准化、正规化的要求。在舆论导向上要加强环境卫生法规宣传教育,动员广大市民自觉维护城市卫生和环卫设施,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共同创建优美环境。

3、加强市民环境卫生教育,提高市民的卫生意识。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部门应增加公益性的环境卫生知识报道,以趣味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加教育的趣味性,以表彰环境卫生先进事迹和批评落后事迹加大社会的舆论导向作用。环卫部门应发挥基层部门贴近群众的优势,以基层部门为战斗堡垒,联合社区居委会,通过环卫知识进社区、环卫画报大赛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塑造全社会的环境卫生文化。

4、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针对城市管理涉及部门多,管理难点突出,管理盲点时现的实际情况,市城管行政执法局要积极实施城市管理策略,集中力量清理一些影响市容的违章违法行为。通过主干道与次干道相结合,全面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突击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定点监管与巡逻检查相结合的“四结合”工作方式,严防死守,做到“三个确保”,即白天定人定岗,严防死守,确保不见占道经营、乱扔乱丢废弃物;夜间划片管理,加强巡查,确保不见大排档、烧烤摊点油烟扰民;凌晨机动监控,蹲点守候,确保不见建筑废土运输车辆乱倒土头。由此形成全方位、全时段的监管体制。

5、针对城市里乱贴小广告、乱丢垃圾、乱造违章建筑,要着力建立部门间联动机制,同时执法部门应改善执法行为,改变执法行为单

一、粗暴的不良社会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市政、公安、城管、环保、建设等各部门的职能,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以职能上的主管部门为主的各部门联动机制,环卫部门应增加与其他部门的信息沟通,共同致力于城市环境卫生的改善。

四、总结

改善环境卫生,是克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必然选择,更是一项民生、民心工程。采用多种措施系统地解决环境卫生问题,紧抓环境卫生建设,是加快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必由之路。

参考资料

[1]http://news.66wz.com/system/2008/08/15/100666852.shtml [2]http:///05zjnews/system/2003/09/10/001931625.shtml [3]http://wznews.66wz.com/system/2008/06/19/100568462.shtml [4]http://npc.people.com.cn/GB/14997/53063/5053211.html [5]http://wznews.66wz.com/system/2007/08/23/100383336.shtml [6]http://bbs.703804.com/viewthread.php?tid=411808&extra=page%3D75

第五篇:系统推进加快建设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交流发言

在党中央科学决策,全省上下统筹部署、系统推进加快建设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X发力打造创新发展高地新定位新使命的重要时刻,中共X区委召开政协工作会议,我作为政协委员代表发言,光荣和自豪的同时,必须以实际行动为凝聚出彩正能量、谱写出彩新篇章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交一份合格答卷。

一、使命为重,做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的政协委员

作为政协委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政治纪律意识,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做到靠得住、立得稳、敢发声。近年来,我结合自身工作和行业特点,通过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带有“X风味”的诸多提案、建议,或被列为区政协重点提案,或在区政协协商议政专题会上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补短板”“抓精准”“做精细”“统筹推进我区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科技创新项目发展力度”“推动X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提速增效的建议”等等。特别是通过区政协今年组织的专项调研,我撰写的《关于X工业历史文化街区如何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若干建议》于X月初得到中共X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批示。

二、体恤民心,做公道正派的政协委员

作为政协委员,就要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真情为民,关心服务群众。X年初,中共X区委在全区上下广泛开展以弘扬X同志X精神为主题的党建活动,我随即带领全所响应号召,将律所开办庆典经费节省下来,给X县X镇回民小学X名留守家庭的孩子们送去了崭新的“中国之队”运动服、新书包和书籍、教具。在71年国庆前夕组织了“童声颂祖国,书香满X城”牧真校园书屋捐建公益活动,奔波X公里,一次性在X县X镇、X县X镇、X镇和我区X实验小学、X小学、X学校捐建X个牧真校园书屋,捐赠各类图书X册。同时,通过发放X面国旗和组织X名学生《歌唱祖国》表达了真切的爱国爱党之情,以X政协委员“扶贫、助残、支教”的实际行动为国庆71周年献礼。为此,我本人被区政协表彰为“热心公益事业先进个人”。

三、围绕中心,做匠心专注的政协委员

政协委员不仅是一种政治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要把事业放心上,把责任扛肩上,更要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出现关、停、改、破的状态。作为一名基层法律工作者,我以创业干事促发展的精神,影响和带动全所律师服务好每一位当事人,服务好每一位法律需求者,做老百姓信得过、用得起的“良心律师”,为企业和创业者“复工、复产”提供快捷高效的法律帮助,并力争通过每一起案件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的公平正义。此外,我坚持下社区,走基层,讲法律、谈案例,免费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为身体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法律服务。今年春节前,带领担任村居法律顾问的律师到我区X、X等四个社区进行节日慰问,为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送去粮油米面、春联等生活必需品。X年X月我获得X省优秀律师称号,今年X月,又被认定为“X市地方突出贡献人才(D类人才)”。

四、修身立德,做“党委放心、自己舒心”的政协委员

政协委员社会知名度大、关注度高,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X年在区政协指导下,依托我所在律所成立的X区“政协委员之家”和我市首个“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工作室”,通过与律所加强思政学习和国学推广的“牧真书院”进行共建共享,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不断锤炼道德品行,养成健康生活情趣,以模范行动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新风采。X年以来,市、区政协领导多次到我们的“委员之家”视察、调研和指导,并将政协委员“亮明身份服务群众,挂牌勇于接受监督”的“委员工作室”做法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

站在X和X发展新的起点上,作为政协委员,我将在区,委、区政协的坚强领导下,党建引领促发展,凝心聚力加油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一篇:纪检委员职责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