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生态环境论文

2022-04-17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某流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综合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流域水环境状况不断向好,地表水断面水质明显改善,但也存在着环境历史欠账多、治理项目统筹力度弱等薄弱环节,需要各级各部门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流域水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域水生态环境论文 篇1:

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延河流域是黄河中游的典型支流、中国革命的“母亲河”,但水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十分严重。为了给延河及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以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结合延安市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和延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对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延河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河流生态基流得不到保障,水环境质量堪忧,流域水污染防控压力大,水环境监管不足,流域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提出了延河流域水生态治理的对策:总体规划、协同共治、精准施策,加快节水治水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水资源,推动流域协同治理、改善延河河流水质,修复流域生物生境、恢复延河河流健康,提高环境监管效能,促进流域绿色发展。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控;延河

引用格式:房平,马云,申杰,等.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J].人民黄河,2022,44(1):80-82,88.

ProblemsandStrategiesofWaterEcologicalEnvironmentinYanheRiverBasin

FANGPing1,2,MAYun1,2,SHENJie1,ZHANGZe1(1.SchoolofUrbanPlanningandMunicipalEngineering,Xi’anPolytechnicUniversity,Xi’an710600,China;2.YellowRiverBasinEcologicalProtectionandHigh QualityDevelopmentResearch CenterofXi’anPolytechnicUniversity,Xi’an710600,China)

黃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兴国安邦的高度多次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1]。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劣[2],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3-5],因水量短缺而产生的生态失衡问题十分尖锐[6],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日益加剧[7-8]、掠夺性的开发利用导致不少河流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9-10],河流水质下降、水量减少成为普遍现象。延河流域是黄河中游的典型支流,是延安最具体的形象,是中国革命的“母亲河”,但水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十分严重。为了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更科学性与针对性地理解与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西安工程大学“流域水生态安全调查”社会实践课题组开展了延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调查评估。本文以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结合延安市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和延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对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延河及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

1 流域概况

延河流经延安市安塞区、宝塔区和延长县3个县(区),在延长县南河沟乡凉水岸附近注入黄河,全长286.9km,流域总面积7725km2。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支流有22条,组成扇形水系,主要支流有杏子河、西川河、南川河、坪桥川和蟠龙川等。流域内总人口6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74万人、农村人口26.76万人。

延河流域水资源严重匮乏且分布极不均匀。延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20mm,不及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82.5mm)[11],多年平均径流量2.74亿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41.83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50(2017年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074.53m3)。延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高。

延河水环境质量距离国家Ⅲ类考核指标尚有差距,其中延河朱家沟和阎家滩2个断面水污染形势严峻。

2 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控能力有限

随着人类活动加剧、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人工渠化与硬化、河段裁弯取直等,极大地改变了延河河道的原有状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造成取水量增加,导致延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从上游到下游径流量呈逐渐减小态势,径流年内分配主要集中于夏季(夏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51%~60%),而冬季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仅为6%~7%。

延河流域各类用水水源主要是地表水,地下水用水量仅占用水总量的27%。延河流域内控制性调蓄工程主要为距延安市區65km的王瑶水库,其总库容2.03亿m3,是延安城区唯一可靠的饮用水水源,日供水能力为5万t,与其下游的红庄调蓄水库一起担负着延安市区40余万人的饮用水供应任务。

2.2 水环境质量堪忧,流域水污染防控压力大

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污水管网收集率不高,雨污分流管网不足,污水提质改造工程建设缓慢,垃圾填埋场容量不足,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不健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少,农村分散污水治理不到位,卫生厕所、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分散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等设施不完善,河道和雨水渠中垃圾、秸秆等堆放现象普遍,污染物入河污染风险较大;工业点源、城镇生活源、农村面源污染物等有直排河道现象,入河污染负荷重,距离国家水质考核指标还有差距,水污染防治压力不小。

2.3 水生态环境脆弱,流域自然生境受损严重

延河流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干流有机物含量高、水质污染比较严重,生物种类和数量很少,中下游存在富营养化和有机物污染。长期纳污及受人类活动干扰,河道水生生物生境发生改变甚至恶化与丧失,干流段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几乎绝迹,只有少数几种耐污能力强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存在。延河流域逐渐丧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等功能,流域自然生境受损严重、水生态环境脆弱、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河流处于不健康状态。

2.4 水环境监管不足,流域精细化管理亟待加强

涉水管理部门较多,但尚有监管不足、指导不专业、环境监管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缺乏以流域控制单元为对象的在线监测站网,水质预测预警和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较弱,水环境现场执法硬件设备投入不足、移动执法效能不高,亟待加强环境执法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效能化建设。

3 新时期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全面加强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应充分认识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来陕考察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正确处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水生态环境治理等多方面解决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与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落实中央部署,实现高水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将延河打造成造福革命老区人民的幸福河。

3.1 总体规划,协同共治,精准施策

要规划先行,制定延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不同区域存在的关键问题精准施策,针对不同河段“一河一策”、不同区县“一县一策”、不同问题“一题一策”。开展全流域整体保护与治理,应协调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企业与当地群众之间,政府职责与市场作用之间的关系,建立各主体协同共治的机制,协调当前与未来的关系。延河保护治理是一项巨大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不懈、循序渐进。

3.2 加快节水治水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水资源

近期依托黄河引水工程和王瑶水库扩容工程,解决北部能源化工集群工业用水和延安中心城区以及子长、延长、延川等县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远期通过实施引洛济延工程,确保延河干流生态需水量。坚持节水优先、总量控制,提高用水和节水管理水平,推进农业高效节水,深入开展工业节水,强化企业计划用水,加强城镇生活和服务业节水,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以科学的技术手段来调控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并通过优化配置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流域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延安市骨干水源工程分布不均衡,存在局部供大于求但总量不足的问题,可通过水系连通,科学、优化配置水资源,也可实施水权交易试点,通过水权交易推进水资源从利用效率低的地方向利用效率高的地方自然流动,推进延河流域各地建立用水控制体系,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科学合理配置和保护水资源、保障延河水生态基流。

3.3 推动流域协同治理,改善河流水环境

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扩容、提标改造,全面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因地制宜建设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村镇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加快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以解决现有垃圾卫生填埋场容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大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加强村庄畜禽养殖粪污的处理,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加强村庄垃圾集中处理与处置,使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建立延河流域水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加强行政区域合作和协调配合,建立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享平台和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异地开发补偿,促进流域上、下游地区激励相容,共同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为进一步深化流域协同治理打好基础。

3.4 修复流域生物生境,恢复延河河流健康

开展延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安全评估,系统、全面地诊断河流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为延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加强流域河道管理,改善河流纳污状况、修复河流生物生境,提高流域内生物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恢复延河河流健康,为延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5 提高环境监管效能,促进流域绿色发展

建立健全延河干流及其重要支流控制单元监测站网,以全面及时掌握流域气象、水文、水量、水质变化情况,并建立水质预警和污染溯源平台,提升水生生物监测、化学污染物质监测及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实现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和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基层环保监测人员和执法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效率,做到环境司法常态化、规范化和专门化;建立网格化智能监管和移动执法平台,提高环保执法的准确性、有效性、透明度,进一步推动依法、廉洁、高效执法。重塑环境监管组织体系,完善环境监管问责机制,以环保督察推动形成环境守法新局面;优化环境监管程序,做实监管程序中关键环节,统筹相关环境监管工具调整[12]。

4 结 语

从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健康、水环境监管三方面对延河流域水生态问题进行剖析: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工业点源、城镇生活源、农村面源等污染物直排河道现象比较普遍,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薄弱;在水生态健康方面,水生生物资源衰退和流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退化问题突出;在水环境监管方面,监管部门职能交叉,执法主体和监测力量分散,多头执法问题突出,有待进一步规范。

建议对延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进行统筹规划,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等,改善河道水生态状况,修复流域生态环境,推进流域绿色协调发展;强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管控,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同时,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科学、精准、依法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4-11.

[2] 李小建,文玉钊,李元征,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人地协调与空间协调[J].经济地理,2020,40(4):1-10.

[3] 沈珍瑶,杨志峰.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188-197.

[4] 顾世杰,鲁春霞,邱金根.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极化程度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J].资源与生态学报,2019,10(1):21-28.

[5] 刘昌明,田巍,刘小莽,等.黄河近百年径流量变化分析与认识[J].人民黄河,2019,41(10):11-15.

[6] 王瑞玲,连煜,王新功,等.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框架研究[J].人民黄河,2013,35(10):111-114.

[7] 贾仰文,王浩,王建华,等.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和验证[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2):300-308.

[8] 周祖昊,仇亚琴,贾仰文,等.变化环境下渭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J].水文,2009,29(1):24-28.

[9] 武雪萍,蔡典雄,梅旭荣,等.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及技术对策[J].生态环境学报,2007,16(1):248-252.

[10] 王浩,贾仰文,王建华,等.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初探[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2):157-162.

[11] 水利部.201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EB/OL].(2019-07-12)[2020-05-10].http://www.mwr.gov.cn/sj/tjgb/szygb/201907/t20190712_1349118.html.

[12] 國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和政策”课题组.提高环境监管效能促进绿色发展[J].发展研究,2018(2):4-17.

【责任编辑 张智民】

作者:房平 马云 申杰 张泽

流域水生态环境论文 篇2:

某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实践及问题浅析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某流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综合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流域水环境状况不断向好,地表水断面水质明显改善,但也存在着环境历史欠账多、治理项目统筹力度弱等薄弱环节,需要各级各部门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1.某流域水环境基本情况

某流域主干长239公里,流域面积10035km2,覆盖了某地级市72%的地域面积和92%的人口,是全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粮食主产区、人口密集区和工业集聚区,对推动区域环境改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提升、建设美丽幸福城市具有重要作用。

1.1 水环境质量历史变迁情况

某流域自70年代末开展地表水环境监控以来,水质状况由良好逐步变为污染,到“九五”(1996-2000年)期间达到严重污染,综合污染指数2.63;“十五”(2001-2005年)期间好转为重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1.55;“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好转为中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0.90;“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改善为轻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0.44。30多年来,某流域水环境质量经历了由好到差、由差转好的过程,呈现出“倒V”型变化曲线,这与经济社会发展轨迹和环境保护历程相一致,经历了企业污水直排、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活污染源治理和区域综合治理的过程。

1.2地表水断面水质情况

某流域共设有地表水国家、省、市级控制断面22个,

2021年1-8月,Ⅱ类水质断面4个,占比18.2%;Ⅲ类水质断面11个,占比50%;Ⅳ类水质的断面5个,占比22.7%;Ⅴ类水质断面1个,占比4.5%,劣Ⅴ类水质断面1个,占比4.5%,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挥发酚和COD,超标倍数分别为0.25、0.14、0.05。从整体来看,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源头附近及水库出口断面出水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但随着流经城市、工业聚集区,水质逐步下降。

1.3治理项目情况

建国以后,某流域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包括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1座,小型水库92座,总蓄水能力9.54亿m3。万亩以上自流灌区17处,中型机电灌站8处,小型机电灌站540处,小水电站20余处。此外,还先后兴建了两期泉域引水工程,作为某市主城区城市用水主要水源。“十三五”期间,该流域先后实施了一批重点流域治理项目,主要河段的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的标准,全市主要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2.“十三五”期间某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措施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完善考核机制。为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统一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专项领导组,组织编制了《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建立完善了《地表水水质目标考核办法》《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等考核机制,将水质改善目标分解到各县区人民政府,明确了责任,建立完善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了上下齐心,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支持保障,形成强大合力。“十三五”以来,某市累计投入各类水环境治理资金上百亿元,并成功申报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和海绵示范城市,获得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充足资金保障。生态环境、住建、水利、水文、气象等部门联动,资源共享,集体研判,提前预警,科学决策,形成强大合力。住建、生态环境部门连续三年联动召开现场工作推进会,确保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如期完成。

三是严格源头防治,全面整治排口。生态环境、水利部門联合开展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共排查出入河排污口751个,按类型分,城镇排污口101个(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管网溢流口56个、出水排口21个,城镇雨水排口24个),占比13.5%;工业企业排污口172个(工业企业污水排口104个,雨水排口55个,雨污混合排口13个),占比22.9%;农村排口478个(农村生活污水排口97个,农村雨水排口351个,雨污混合排口10个,农田退水口20个),占比63.6%。整治完成后,保留346个,封堵22个,销号383个。

四是坚持“五水”同治,夯实治理根基。“城镇水”方面,全面完成流域内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和扩容工程,全市城镇污水实际处理能力提高到45.3万吨每天,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三项地表水Ⅴ类水质要求。“湿地水”方面,建成投运4座大型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总处理能力达19万吨每天。“工业水”方面,工业企业废水全部达到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启动实施了6家化工企业“零排放”改造工程,煤矿污水处理系统全部完成提标改造并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农村水”方面,“十三五”期间,共完成75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和179个村庄的农村污水治理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黑臭水”方面,在主城区3处黑臭水体100%消除的基础上,投资28.2亿元实施了30个建设项目,推动黑臭水体治理迈上新台阶。

五是坚持问题导向,实施专项治理。针对企业浓盐水排水缺乏国家排放标准监管的问题,率先将企业浓盐水纳入监管范围,提高了排放标准,解决了监管空白。针对流域地表水和库区氟化物超标的问题,2017年开始对5家涉氟企业实施氟化物排放承诺制,由国家排放标准10毫克每升提高到5毫克每升;2018年煤矿提标改造中,增加氟化物同步达到地表水Ⅲ类要求;2020年,涉氟企业及高氟煤矿加装了氟化物在线监控,有效补齐治理短板。

六是加强制度创新,构建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地表水生态补偿机制,自2016年起,每月对各县区地表水跨界断面实施生态补偿,共奖励3350万元,扣缴7920万元,生态补偿机制由“空头支票”变为“真金白银”。建立完善断面水质预警机制,通过自动站监测和手工监测及时掌握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水质持续恶化。建立主城区雨季调控机制,通过使用CSO调蓄池,利用主城区污水处理厂余量和下游人工湿地联合调蓄,做到“小雨不溢流,中雨少溢流”,有效缓解初期雨水对断面的冲击。

七是实施保护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科学划定了辛安泉西流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投资5000多万元,对一级保护区内居民进行了搬迁并拆除建筑近3000平方米,取缔畜禽养殖600余头,清理旱厕13个,清理生活垃圾近5000吨,退耕还林65公顷。“十三五”期间,实施了浊漳河潞城市店上人工湿地和文王山地垒河段水环境治理工程,使非汛期污染河水通过防渗渠道跨越文王山地垒渗漏河段,有效保护了辛安泉域地下水资源,为主城区及周边80万群众饮水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3.某流域水环境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近年来的持续治理,某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但上游河道水质还不够稳定,大型水体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还在高位运行,水土流失有待进一步治理,地下水位呈下降态势,威胁主城区城市供水安全。

一是污水管网问题。流域内部分县城污水收集管网未实现全覆盖,雨污分流改造未达时序要求,一些新建小区未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存在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导致降雨期间雨污水混合溢流严重,影响下游断面水质。

二是工业企业排水问题。該流域为工业密集区,一些工矿企业“三废”(废水、度气)排放达标不稳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出水不达标,污染下游水体。

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大量使用,特别是“清四荒”时,将很多河滩地确权给农户,部分农户侵占河道种植作物,雨季来临时,农水带药化肥残留物进入河道对河流和水体造成污染,导致部分河道出现富营养化状况。

四是河湖整治问题。北方河流受季节气象因素影响,往往出现干涸状态,河道容易成为各类垃圾的倾倒场,各类“四乱”问题反复产生,屡禁不止。同时河道淤泥淤积较多,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富集,雨季或气温升高时,底泥释放的大量的氮、磷,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内源性污染。

五是地下水问题。部分城市供水管网老化,漏失率较高,农村“大水漫灌”较为普遍,水资源浪费严重。过度开采地下水,水源涵养能力不强、地表径流补给不足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部分采矿区形成严重的地表裂缝,沉降和塌陷,被污染的地表径流滲漏到地下,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影响城市供水安全。

4.相关意见建议

一是完善管网体系。加快主城区及县区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任务,加快管网混错接改造、管网更新、破埙修复改造等工程,确保全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对城区雨水管网、排水沟渠、低洼区等开展全面清淤,重点做好易涝区域、易淤积管段的管道清淤工作,对排污泵站、雨水溢流口采取应急措施,消除封堵、淤积等隐患,避免雨天管网沉积污染物的释放。

二是强化工业企业监管。持续推进城市产业布局优化和升级替代,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新增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科学合理制定污水处理规划与工艺,按规定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装在线监控。鼓励化工园区废水全收集处理,循环回用不外排。开展流域化工、焦化、煤焦油加工、制药等行业水污染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督导规范企业水环境防控体系建设,严防汛期工业废水、雨水混排。

三是加强农业面源综合治理。严格规模养殖排污监管,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管理。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禽粪污由“治”向“用”转变。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推动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严格管控农田灌溉退水直排入河,退水渠非汛期实施闸坝封堵。按照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健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强化设施监管,确保已建成设施正常运行。

四是加强河流水系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全面清理河道内垃圾等废弃物,对影响河流水质的底淤进行全面清理。抓好湿地保护治理,加快推进人工湿地建设,进一步削减面源污染,提升河流水质。因地制宜选择栽种亲水、耐湿植物,逐步恢复河流水生植被,探索恢复土著鱼类和水生植物。加大河流源头等良好水体保护力度,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植树种草、封育保护,涵养水源,逐步建设一批美丽河湖,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系统。

五是加强地下水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城镇节水降损,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推动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大力提高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严控冬春浇期间取用水,严禁非汛期农田“大水漫灌”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取水行为。对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取水申请,严控审批新增取水许可;对合理的新增生活用水、通过水权转让获得取用水指标的项目严格进行水资源论证。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与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

作者:李若木

流域水生态环境论文 篇3:

九龙江流域上游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对策初探

【摘要】 在对九龙江流域上游水生态环境和水利建设基本情况调查基础上,分析其存在问题和污染源的主要构成,提出了治理和改善上游水环境的措施对策。

【关键词】 水生态 污染源 构成分析 对策

九龙江发源于华南虎的故乡、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梅花山。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江,干支流总长1923公里,流经龙岩、漳州、厦门等13个市县,流域面积1.474万平方公里,是维系全流域500多万人口的生命线,是养育闽南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以清澈的江水,滋润了闽西、南大地,构成了水乡山清水秀,花果飘香的美丽风光。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沿江城区经济日益繁荣,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遭到了日趋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的侵扰。该流域的水质污染与生态破坏以及水土流失相当严重,不仅制约了流域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正威胁着下游漳州、厦门及附近航道的安全。有关资料表明,该流域每年接纳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达2亿吨以上,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常年不断的海上飘浮物使厦门海域的海洋保洁不堪重负。在流域两岸主要工业企业有造纸、化工、电力、煤炭、制糖等企业,对资源进行无序开采,严重破坏了山坡绿化和沿江环境,造成大量的水上流失,形成严重的污染源;在九龙江水系两岸,各类养殖场星罗棋布,长期以来,清洗出来的污水任意排向九龙江;沿江城市垃圾与日俱增,加上医院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形成九龙江三大污染源。

一、九龙江流域上游水利资源情况

(1)九龙江流域上游水资源情况

九龙江主要源头有:连城将军山、上杭步云龙龟村及永定县高陂乡赤洲溪村,源头属玳瑁山脉。尤溪为干流,主要支流有西溪和南溪。北溪全长274公里,流域面积964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龙岩市万安溪、宁洋溪、新桥溪和漳州市的龙津溪等4条。西溪发源于南靖县南坑乡高港村内舰北山麓,全长172公里,流域面活394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船场溪、花山溪、龙山溪和永丰溪4,船场溪为源。九龙江北溪在龙岩市境内的流域面积为5762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万安溪、雁石溪、双洋溪、新桥溪和溪南溪,集水面积主要分布在新罗、漳平、连城及上杭的一小部分。新罗区适中镇南部、漳平永福镇西南一角,属九龙江西溪水系,集水面积297平方公里。

龙岩市水资源比较丰富,全社会总用水量占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比例在15%以下,水环境状况总体比较好,原龙岩地区水电局在1990年方成立水政水资源管理机构,逐步开展取水许可审批、计划用水管理、水资源年报统计等工作,因此,上世纪80年代没有基本水资源统计数据,但总体来说当时本区域工业尚不发达,农业用水占绝大多数,水环境状况也保持良好。1992年“南巡讲话”后,区域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工业用水比例逐步上升,据《龙岩市1999水资源公报》:本市九龙江流域年平均降雨量1466.8毫米,年径流量58.3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13.7%,属于偏枯年份。当年,全市总用水量为22.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占60.7%,工业用水量占30.3%,生活用水量占9%,按分区用水量为新罗5.2亿立方米,漳平4.5亿立方米,连城2.4亿立方米,全市九龙江流域年用水量约为10.5亿立方米,占当年九龙江流域年径流量的18%,占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5.5%。当年江河水质监测显示,九龙江干流污染河长约18公里,占评价河长的12%,主要分布在新罗市区至雁石、漳平城区至芦芝段,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等,其余支流水质均符合Ⅰ、Ⅱ类标准。

龙岩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708.2毫米,折合水量325.41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的罗胜站为2118.7毫米,最小的溪南站为1458.8毫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88.55亿立方米,其中,新罗区为26.59亿立方米,漳平市为28.21亿立方米,永定县为21.13亿立方米,上杭县为28.59亿立方米,武平县为25.57亿立方米,连城县为27.39亿立方米,最多的长汀为31.07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17.8%;汀江为94.15亿立方米,九龙江为67.63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6574立方米,龙岩市两个径流控制站上杭站和漳平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56.17亿立方米和46.36亿立方米。2000年以来,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其中2000、2001和2005年均属正常偏丰,但2002-2004年出现了连续三年的干旱少雨,水资源量急剧下降(详见附表1),从附表中可看出,九龙江流域河道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除了连续干旱少雨等客观因素外,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养殖业污染、建设工程及矿山开采造成水土流失等人为因素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从用水情况看,全市总用水量变化不大,农业用水所占比例较大但有所下降,自1999年60%降至2005年50%左右;工业用水自30%升至33%左右,第三产业及生活用水呈逐年上升趋势。

(2)九龙江流域上游水利建设情况

九龙江流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是60万kw,可开发量59万kw。据查阅资料,龙岩市水电建设有统计资料的年份为1988年,至1988年底,九龙江流域建有电站296处,装机容量2.96万kw;至1998年底,九龙江流域建有电站214处,装机容量8.85万kw。至2005年底,九龙江流域建有电站289处,装机容量35.47万kw,新罗建有水库22座(库容5181万m3),有效灌溉面积为22.8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2.17万亩;漳平建有水库21座(库容3391万m3),有效灌溉面积为15.54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2.29万亩。

二、 污染来源及成因分析

目前该流域的水质污染与生态破坏以及水土流失相当严重,不仅制约了流域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正威胁着下游漳州、厦门港及河口湾附近航道的安全。有关资料表明,该流域每年接纳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达2亿吨以上,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茂盛的水生浮物已使厦门海域和海洋保洁不堪重负……据调查,沿江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小型矿场、砂石场等多达1500多家,对资源进行无序开采,严重破坏了山坡绿化和沿江环境,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致使下游10年来河床抬高2米,入海泥沙量比建国初期高出7倍,危害了厦门西海域与漳州等港口的航运。

(1)上游水系过量的矿产开采,造成了大面积水土流失

1999年卫星遥感调查显示,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1749平方公里。近年来,流域河流输沙量加大,年平均入海泥沙量与建国初期相比增长了7倍以上,下游局部河床近10年抬高了2米左右,河道泥沙淤积日益严重。1996年至1998年河口滩涂面积扩大了4.5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扩大1.8平方公里。河口区泥沙沉积线向厦门西海域推进趋势相当明显。在龙岩龙津河上游三大支流之一小溪河上的中甲溪两岸,矿产资源丰富,有铁、锰、锌、铅、石灰石等矿种。长期以来,无序开采剧增,又无任何水保设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中甲溪成为龙津河上游的一条小"黄河"。

(2)城市规模扩大,城乡人口增加,生活污水污染加剧

近年来,龙岩城区不断扩大,城乡人口增长,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大量增加。虽然2000年初龙岩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但由于覆盖率仍较低,地域也仅限于中心城区,据污水处理厂统计,市区内生活污水处理比例约为65%,覆盖人口约13.26万人。因此,还有35%约7.14万人及其他18.8万乡村居民生活污水仍直排河道。据统计,区域内人口39.2万人,按人均每天排放污水140公斤测算,每日产生的污水量为5.49万吨,年产生污水量2003.6万吨,其中进入城市污水厂处理677.6万吨。考虑排污系数(城区污染物排放系数取0.6,其他区域取1.0),测算得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的生活污水和污染物量分别为:污水量941.6万吨,COD3211.4吨,BOD51657.8吨,氨氮455.5吨。城市污水处理厂年排入河道2007.5万吨(其中生活污水677.6万吨,其他1329.9万吨为城市地表径流和铁山片3家工业企业废水,由于3家企业废水与生活污水一并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为分析简便,本文将其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染物质统称为生活污染物),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还是排入区域内水体,其中仍含有部分的生活污染物质,2005年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COD471.8吨,BOD551.0吨,氨氮7.8吨。综上,区域内年排入河道生活污水2949.1万吨,COD3683.2吨,BOD51708.8吨,氨氮463.3吨。

(3)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废水污染最重

近年来,区域内养殖业(特别是生猪养殖业)发展迅猛,虽然各级各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控制和治理措施,但因各方面原因,治理速度赶不上发展速度。据统计,2000年以来,区域内生猪养殖存栏数每年均以超过20%的比例增长,目前区域内生猪养殖存栏数已达51.2万头,扣除约占存栏总数20%的生态立体养殖场实现废水零排放外,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福建省环保局公布的排污系数,分干清粪、非干清粪两种类型进行测算,得到区域内养殖场每日约产生养殖污水6912吨,年产生污水252.3万吨, COD17656.4吨,BOD57062.6吨,氨氮1466.9吨。按污染物BOD5、COD入河系数0.5,氨氮入河系数0.8分别计算,年排放COD8828.2吨,BOD53531.3吨,氨氮1173.5吨。

(4)工业污染有所反弹,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区域内排放废水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化工、矿业、电力等行业,虽然一控双达标工作中,大多数企业经治理后达标排放。但因治理设施老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而污染处理设施不配套等原因,一些企业没有达到稳定达标排放要求,一些重点企业废水还常年超标,有一家企业2005年AC发泡剂废水中氨氮指标年平均值为1371.5毫克/升,超过排放标准53.86倍。据统计,区域内现有日排放工业废水10吨以上企业21家(不含废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5家企业),环境统计工业废水排放总量623.9万吨,年排放COD510.8吨,BOD5204.3吨,氨氮1225.5吨(BOD5根据相关系数测算)。

(5)其他污染来源不同程度存在

一是垃圾等废弃物入河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由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乡结合部、集镇及乡村人口集中地区,在河边堆积或直接往河道倾倒垃圾和丢弃动物尸体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些废弃物所含的腐质经雨水冲淋或河水浸泡会分解出大量高浓度的有机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水体BOD5、氨氮等指标升高。二是农业面源污染。由于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农民倾向于更多地大面积地使用农药、化肥,而过量农药化肥的施用必然导致大量富余农药、化肥渗入农田,溶入水体,农业面源的污染对水体氨氮的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三是小溪河上游采矿、选矿企业和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污染。据龙岩市水环境容量技术核定技术报告,上述非点源污染物年产生量分别为COD5100吨,BOD52040吨(根据COD值测算),氨氮630吨,按5%入河量计算,年入河量为COD255吨,BOD5D102吨,氨氮31.5吨。

(6)气象水文条件变化加剧了水体污染程度

一是河流来水量减少。一方面是由于气候变化,龙津河上游少雨干旱,河流来水特别是枯水期水量偏少,2004年全年来水量不足正常年份的一半,2005年也属偏少年份;另一方面是城区一些地区管网建设时污、迳不分,城市地表迳流入河减小。二是梯级电站开发影响河流水力条件。由于农灌拦水和水电站建设大量增多,如从见龙桥至雁石桥不足20公里左右有4个拦河小电站,平均5公里左右就有一个小电站,小电站建设使水流减缓,水力交换减弱,影响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降解,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

(7)入河污染物构成分析

从上述可知,区域内年入河污水总量达3825.3万吨(不含面源),主要污染物COD、BOD5、氨氮年入河量分别为13277.2吨、5546.4吨、2893.8吨。导致水体高锰酸盐指数偏高和生化需氧量常年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和养殖业污水的大量排放,这两类污染来源COD入河量占COD总入河量的94.23%,BOD5入河量占BOD5总入河量的94.48%。这其中,尤其以养殖业污染为重,分别占66.49%、63.67%,其次为生活污染,分别占27.74%、30.81%。氨氮指标超标的原因较复杂,以工业污染最重,占42.36%,其次为养殖业和生活污染,分别占40.56%、16.01%。个别工业污染源氨氮的超标排放是导致小溪河登高桥、见龙桥、雁石桥断面河流水质的氨氮超标的主要原因。面源污染所占比例很小,三项主要污染指标所占比例均在1-2%之间。详见下表2。

三、 对策措施

1.加快流域管理立法,逐步建立统一完善的九龙江流域管理体系和法规

由于流域管理机构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其对流域内水资源的管理,重在对地区间、行业间的监督、协调与指导,同时还要开展对流域内水土资源的开发、治理和与此有关的经营活动,既是管理机构,又是基础事业单位,还具有企业性质的经营实体,因此明确的、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是流域机构开展有效管理和规范自身行为的保证,也是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需要。国外的许多成功经验都表明,流域立法成功与否,是流域统一管理的关键。

2.深入开展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

要着重在规划、整治、引导三个方面全面推进养殖业的科学持续发展。由于养殖业污染具有污染范围广、治理达标难度大、治理投入高等特性,因此,做好养殖业发展规划,促进养殖业规范有序发展是十分首要的,这项工作应当由各级政府来组织制定并颁布实施,明确养殖业“三区”划分,即禁止养殖区(如水源地和重要保护水体上游、居民集中地区、自然保护区、疗养区等),控制养殖区和适宜养殖区,“三区”划分一旦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要坚持治理与严控“双管齐下”,实现生猪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方面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对已建养殖场有重点有步骤强制限期治理,对重点流域、重点片区实行集中整治,该关闭的坚决关闭,不留死角;该治理的限期治理达标,无法按期达标的要强制关闭。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新建养猪场的审批管理,实行镇村预审,河道管理、畜牧、环保、土地、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审核、审批制度,确保环保“三同时”落实,对顶风抢建的,坚决拆除。第三,要做好科学养殖的技术指导和引导工作。鼓励、扶持、引导养殖户以土地定养殖规模,走生态立体养殖、循环经济路子,减少养殖污染物质排放。四是落实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到期无法完成整治任务的,要按照龙岩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规定,追究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责任。

3. 加快城乡公用环保设施建设步伐

加强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步伐,提高管网覆盖率和城市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水直排河道。要对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情况及管网覆盖地段小区污水入网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制定新建和接入工程计划并抓紧组织实施。加强规划区内各乡镇垃圾转运站规划选址和建设工作,基本实现垃圾有效收集和无害化处置,做到日产日清。加快漳平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沿河乡镇垃圾处理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步伐。

4. 加大工矿企业污染整治力度

开展九龙江沿河采矿、选矿点联合执法行动,坚决取缔关闭非法矿点。对环保、水保措施不完善企业下达限期治理通知,确保达标排放,对无环保、水保设施,或擅自闲置、停运环保、水保设施,偷排、漏排污水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查处。

5. 加强河道管理工作

生活污水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各类污染物浓度大幅度下降,因此,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可有效减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根据统计数据,目前雁石桥以上断面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45.7%(城区68%),污水处理厂日均污水处理量为6万吨左右(只开一条线),仅达处理能力的50%。处理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管网建设滞后,覆盖率低,收集范围小,城区内仍有部分区域特别是新建小区污水尚未纳入管网,郊区及上游人口集中地区的污水还直排河道。因此,今后要切实加大城区及近郊区、远郊区的管网的规划建设进度,加大投入,不断提高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处理率。同时,要按照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加快上游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近郊区、远郊区垃圾中转站和相应垃圾收集网点的建设,加强河道管理,防止各类生产生活废弃物进入河道、污染水体。

6.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加强流域生态林建设与保护,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封山育林工作,加大生态林管护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加强对中甲、太保林、小池天池塘、适中兰田等矿区的水保监管力度,督促业主开展治理工作,落实治理要求,提高治理效果,完成裸露山体治理,切实减轻水土流失危害。

7.抓好中心城市水源保护工作

对龙岩中心城市地表水源点、备用水源点(林邦溪、富溪、村美水库、东肖水库、黄岗水库、何家陂等),进行污染源调查和规划研究,组织划定水源点保护一级、二级保护区,明确界线、范围,制定污染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取水许可制度、排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补偿机制、水污染补偿机制、水资源供给总量控制、污染物负荷总量控制等在内的水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水资源管理将主要通过在水资源供给总量和污染物负荷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取水权与排水权的分配来实现,并使取水权与排水权通过市场交换最终实现优化配置。同时通过水资源费和排污费的收取,为水资源保护等基础工作提供经费支持,实行浮动式水价,“优质优价、劣质低价”。

8. 加强水电建设项目监管

要加强科学规划,科学地进行河流梯级开发,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影响。要对现有在建小水电建设项目进行逐个清理,对不符合水利开发规划,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要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恢复原状。已建的小型拦河水坝电站,也要对其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科学论证,切实有较大影响的项目要限期拆除、恢复原状。

9. 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

首先要加强对工业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检查,严禁超标排放,对于超标排放或者超过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企业,要采取限期治理措施,限期达标,逾期无法达标的要坚决停业、关闭。对化工、造纸、纺织、屠宰、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排污单位,要全面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对其污染物排放实施实时监控。在抓好治理、加强监管的基础上,环保、经贸等有关部门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推行和促进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工业污染防治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0.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与上级政府或部门签订责任状,到期没有完成整治任务或履行监管责任的,或者考评结果达不到要求的,都要进行责任追究。对于没有落实属地治理责任,辖区内养殖业无序发展、监管不力、到期无法完成整治任务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或者没有落实行业管理责任,依法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市、区(市)直有关部门,都要由市、区(市)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其一把手、分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建议龙岩市委、市政府出台全市性的养殖业污染整治责任追究制度,为全市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措施。

四、 结论

九龙江流域的整治与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长期的投资和正常的运行经费。要着力解决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重点、难点环境问题,理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产权归属、产权收益和产权经营问题,逐步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实行水权有偿转让,促进水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流动。

作者:兰良程

上一篇:伤寒论案例教学论文下一篇:内部审计独立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