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范文

2022-05-08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金融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近年来,行为金融学发展势头迅猛,使人们逐渐产生标准金融学是否已经过时的疑问。事实上,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具有一定关联性,受研究立场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二者难免出现冲突和矛盾。基于此,本文开展了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对比分析研究,旨在为从业人员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第一篇:金融学论文范文

现代经典金融学的困境与行为金融学的崛起

摘要:在金融学快速发展进程中,现代经典金融理论中与实际差距悬殊的现象逐步显现,成为金融界的“未解之谜”,致使现代经典金融学陷入了困境。因此,本文以现代经典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概念为入手点,从市场研究困境、噪声交易诠释困境、股票溢价诠释困境、不完全竞争困难等方面,诠释了现代经典金融学困境。并对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及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经典金融学 行为 金融学 股票溢价

一、前言

行为金融学是現阶段金融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重点内容,相较于现代经典金融学而言,行为金融学不仅研究了金融学领域问题,而且研究了投资决策者在投资阶段的心理、行为间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行为金融学也是研究金融界人士现实沟通与行为的一种科学。行为金融学的出现,对现代经典金融学中遇到的诠释困境的解决提供了依据。本文对现代经典金融学困境及行为金融学崛起进行了简单分析,具体如下:

二、现代经典金融学及行为金融学概述

(一)现代经典金融学

现代经典金融学主要包括一般均衡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及有效市场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现代经典金融学开始于上世纪中叶,其主要分析行为主体为理性经济人。即依据一般均衡理论、或者无套利定价理论,在最基本标的资产均衡框架下确定金融资产价格。

(二)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研究成果融入金融市场分析模块。从本质上而言,行为金融学是根据心理学实验结果。结合投资者决策阶段心理特征假设,对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的一种科学[1]。

三、现代经典金融学诠释困境

(一)市场研究困境

由于现代经典金融学经常需要假定部分不同性质的市场交易者间存在相同性质的情况,这就导致市场有效预期研究中证券持有者、交易者均需要承担一定风险。而两者风险承担能力的差异,也对现代经典金融学理论下金融市场信息研究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二)噪声交易诠释困境

噪声交易主要指以往为控制一种完全竞争状态而引入的“噪声交易者”价格控制模式。由于“噪声交易者”不会追求利益最大化,缺乏一定理性,导致其在整体现代经典金融理论框架下,获得理性预期平衡难度较大。再加上理性交易行为无法对“噪声交易者”、理性预期者差异进行明确阐述,导致整体噪声交易过程不确定维度会持续增加。

(三)股票溢价诠释困境

股票溢价诠释困境主要指现有消费者资产定价模型无法对美国股票市场总体水平超出无风险收益率进行详细解释的情况[2]。

(四)不完全竞争诠释困难

实现价格均衡的同时具有完全揭示直接获取个人信息的动机,是不完全竞争的主要内涵。在不完全竞争中由于交易者信念受决策者行为约束,极易导致其他交易者与决策者联系获得某一交易者信息,导致交易者陷入被动,无法保持理性,进而增加不完全竞争难度。

四、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及应用

(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行为金融学提出了两个理论基础,即套利有限、对投资者心态进行评估。一方面,套利有限理论主要指投资者非理性、市场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存在漏洞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套利者行为,进而促使其无法对市场价格偏离情况进行纠正。同时行为金融学还认为,部分金融现象可以利用部分当事人并非完全理性的模型,进行成果诠释。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理论文章,对某一个理性交易者、非理性交易者相互作业的经济中非理性价格进行长久分析。

另一方面,基于投资决策者心理进行评估的行为金融学研究主要是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阶段表现几率较高的心理特征为依据。从守旧性、过度自信、模糊厌恶、后悔厌恶、时间偏好、损失厌恶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其中守旧性又可称之为Conservation,即保守主义。其主要指投资决策者思想存在一定惰性。在新的金融数据对以往信念影响不明显时,投资决策者往往对其不够重视;过度自信又可称之为Overconfidence,其主要指投资决策者在某些方面对自身能力、未来投资前景存在较为乐观的态度。过度自信心理经常出现在投资决策者进行不确定性投资事件决策的情况;模糊厌恶主要指投资决策者对主观,或者不够清晰的信息厌恶程度较高,且其厌恶模糊性程度与其对不确定性事件主管人事概率呈现负相关;后悔厌恶主要指投资决策者因放弃某种机会而损失某种成功率较高的投资成果所造成的伤害。在上述伤害发生之后,投资决策者往往会感到后悔,与后悔厌恶联系较紧密的心理状态为忽略偏见。即偏好于其已经拥有的物体。如投资决策者往往不情愿将一张彩票兑换成与其等值的另外一种彩票+现金的形式;损失厌恶主要指在存在两种选择的情况下,投资决策者更厌恶基数大的损失情况;时间偏好主要指随着时间的变化,时间折现率也会发生一定变化。而与此相关的投资决策者的消费延迟,其与投资决策者心情、感受具有较大联系。

此外,部分金融界行为金融学研究人员也对投资决策者心境进行了分析。如丁俊,别发文等(2018)通过研究债权市场指数,发现阳光量与每日债券收益呈现正相关[3]。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心情较明朗,而人们的心情则会影响其的记忆力及股票的判断能力。

(二)行为金融学的应用

依据上述理论,行为金融学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代经典金融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股票溢价及波动率解释困境、市场研究困难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首先,针对现代经典金融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股票溢价及波动率解释困境,除了利用投资者对私有信息的过度自信解释以外,还可以利用基于偏好的行为金融模型对股票溢价及波动率进行解释。其中基于“过度自信”的股票波动率解释主要是由于投资决策者通过对公开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对以往现金流增长的先验信念。由于整个过程中信息收集、汇总者为投资决策者自身,导致对某些信息保持过度乐观的心理,进而将股票推向远高于当前红利的价位,出现股票波动率不稳定;而基于偏好的行为金融模型主要是假定投资者偏好与前景理论描述相符合。此时,若投资者买入股票为60元,现价为65元,则在前景理论盈利、损失均可以买卖价差衡量的基础上,卖出股票效用就与投资者等到下一期出售的价格存在紧密的联系。而往往投资决策者认定自身股票在投资组合中会反弹,拒绝卖掉股票,导致大量股票超出原定红利。

其次,对于过度交易现象,可以利用投资决策者过度自信心理进行解释。即由于过度自信,投资决策者往往过度相信自身经验及信息。随后依靠自身经验、信息支持自身开展对于获利有利影响不大的交易行为。而随着投资决策者过度自信程度的提升,其在市场过程中交易次数也会不断上升,进而促使其投资收益下降。通过对过度交易行为的解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代经典金融学理论中出现的市场研究困境。如利用行为金融学中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分析理论,可以对“极端”股票买入行为进行适当解释。即投资决策者往往倾向于关注股票以往表现。在行为金融学可利用法则的影响下,投资决策者会过度注意以往表现较差,或者较好的股票。再加上投资决策者代表性认知的影响,会导致其认为以往表现较好的股票会持续取得好的表现,进而出现过度购买某一支股票的行为[4]。

最后,对于噪声交易解释困难的情况,可以利用BHS模型(投资决策者预测包括非理性、利用可行信息子集两种形式)进行解释。此时,根据投资者损失厌恶程度的变化,可以促使投资决策者交易行为发生变化。而损失厌恶自身又会驱动投资决策者拒绝看到股票市场频繁下跌情况。导致其对持有风险资产交易缺乏理性,进而出现噪声交易情况。

五、总结

综上所述,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行为金融学已成为金融学研究的重点模块,其可以解决部分现代经典金融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可以结合行为金融学关键性假设及相关理论,对行为金融学理论框架、基本理念进行“行为解释”。以便对现代经典金融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未解之谜”做出完整的描述,为行为金融学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甘兴军.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歧[J].中国集体经济,2015(30):85-86.

[2]纪又琳.浅析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6(16):108-109.

[3]丁俊,别发文,孙振海.行为金融学理论在债市中的实例与启示[J].债券,2018(3):66-71.

[4]周楠.行为金融学的股市投资应用[J].蚌埠学院学报,2017,6(4):112-115.

(作者系北京美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作者:程振宁

第二篇: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对比解析

摘 要:近年来,行为金融学发展势头迅猛,使人们逐渐产生标准金融学是否已经过时的疑问。事实上,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具有一定关联性,受研究立场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二者难免出现冲突和矛盾。基于此,本文开展了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对比分析研究,旨在为从业人员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对比金融学;对比

标准金融学理论具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基础扎实、应用广泛的经济体系,并且长期占据着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1]。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些金融学家逐渐发现了与标准金融学相悖的“异象”,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标准金融学理论开始有所动摇,为了更好地把握金融市场的深层次规律,越来越多地金融学家开始研究新的金融学理论。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为金融学理论不断崛起,由于该理论可以较好的解释金融市场出现的“异象”,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从基础理论等方面开展了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对比研究,旨在完善金融学理论、促进金融学发展,并为相关金融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一、标准金融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理论缺陷分析

1.标准金融学的基础理论

现代金融学理论始自1952年的“Portfolio selection”一文,该文论述的投资组合理论将量化研究应用于证券投资领域,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投资预期收益与投资风险的研究,对于证券投资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该研究的基础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等理论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这些金融理论在当时都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关注,总体来说,上述金融理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金融学理论,对于金融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标准金融学以有效市场假说为框架,辅以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通过不断完善发展,逐步占据了金融市场的主体地位。

2.标准金融学的理论缺陷分析

有效市场假说作为标准金融学理论的基础,是标准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并逐渐演变出三种理论,其一,投资者在绝对理性的前提下,能夠完全理性评价出资产的价值;其二,假定投资者在不够理性的前提下,由于交易的随机性特点,会导致交易相互抵消,总体来说不会影响资产价格;其三,在最悲观的情况下,即投资者不够理智、交易非随机的情况下,市场中的理性保值者会抵消这种悲观情况引发的资产价格的影响。但是,上述三种演变理论在市场实际运行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弊端。在第一种理论中,假定了投资者的理性前提条件,事实上这种情况基本是不存在的,人们认知的局限会影响除理性以外的决策。假定绝对理性的环境是成立的,外界条件的变化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理性行为的产生。这种情况在金融中尤为常见,客观条件的很多障碍都会限制投资者的理性行为,因此投资者最终会选择最满意的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在第二种理论中,认为交易的随机产生会使得交易相互抵消,针对这个问题,部分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认为人偏离理性并非偶然,而是具有持续性,在金融投资方面,无论是个人投资还是机构投资,在投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趋同性的影响,因此是不可能完全相互抵消掉的。此外,任意一个个体投资行为从整体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不是随机产生的,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投资机构也会出现投资决策错误的情况。针对第三种理论,利用套利者实现资产价格稳定的方法事实上是矛盾的,因为在实际投资过程中,这种套利行为会引发潜在的金融风险,容易导致风险套利等不良效应。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标准金融学在理论上存在着难以自圆其说的缺陷,因此人们心中标准金融学的主体地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摇,行为金融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析

由于标准金融学理论上具有一定的缺陷,在此以后,一批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涌现出来。上世纪五十年代,部分学者首次提出应用心理学对金融现象进行解释,拉开了行为金融学的大幕,从此以后,人们开始进入投资模式与心理行为相融合的新格局中。受此影响,后期涌现出的预期理论逐步否定了传统期望效应理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行为金融学充分利用了微观个体行为的心理动因,并用其来解释金融现象,预测金融发展。行为金融学在充分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具体经济行为反常特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市场环境的经营理念和决策行为特征,并最终建立可以准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在标准金融学引发金融动荡后,部分学者针对预期理论开展了实践验证研究,并证明了该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行为金融学的基础理论涵盖预期理论、过度自信理论、反应过度/反应不足理论、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等等,这些理论的发展逐步丰富完善了资本结构理论。心理学方面认为,决策者个体本身就是一个可以有意识、理性地识别并解释部分可得信息的复杂系统,但是在解释信息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难以察觉的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类的行为由内在动机所决定。另一方面,作为行为金融学核心的预期理论重点针对人在不稳定环境中的决策进行研究,其中一部分内容继承并延续了传统金融学的相关理论,但是预期理论认为人在受到理性、自制力、自利等因素影响时,难以在所有情况下都进行理性的金融投资,即人在投资过程中会受到个人偏好、社会规范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就是所谓金融决策不确定性的根源。

三、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对比解析

下文重点开展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对比分析,主要从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决策、研究体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具体如下[2-3]。

1.研究内容

在研究内容方面,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具有一些相同点,主要包括:二者在实际研究领域中,均以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为研究目标,开展了资源最优分配等研究,旨在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与此同时,二者为实现市场均衡,通过对市场上的价格进行定价,使金融产品的定价处于合理区间范围内。另一方面,二者存在如下的不同点,主要包括:标准金融学在实际研究中,为理性投资制定了一系列假设条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现象和金融行为进行解释分析,但是受研究模型局限性的影响,标准金融学对于一些金融现象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此外,标准金融学以有效市场假设条件为基础,其研究结果难以应用到实际市场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行为金融学用价值函数取代传统的期望效用函数,结合投资损益情况进行分析决策,大大提升了投资者对于资金损益的敏感程度,并针对投资者心理行为开展研究,可以较好地解释标准金融学难以解释的“异象”。

2.研究角度

在研究角度方面,标准金融学基于传统金融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相比较来说,这种研究分析方式较为陈旧。传统金融学将理论假设作为模式框架,受有效市场假说缺陷等因素的影响,标准金融学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此外,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在研究重点方面都注重建立规范的市场标准,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更多的考虑了人的心理行为的变化,突破了前者的假设结论,能够更真实的解释金融市场的变化,极大的拓展了研究视野和研究范围,并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研究思路上,标准金融学注重在理想状态下开展金融学研究,行为金融学更倾向于在逆向思维的框架下,针对实际资本展开研究,并分析解释金融现象产生的原因,更适合于实际资本市场的研究。

3.研究决策

在研究决策方面,標准金融学是建立在假设理论的前提下,而行为金融学从人的心理行为变化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做出金融决策,可以简化判断过程。实际上,大多数的金融投资者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心理层面的影响,通常心理层面主要受周边环境因素的干扰。在金融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投资者受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心理层面出现变化,因此投资决策失误的现象在所难免。一般来说,上述投资失误主要是人们的认知出现偏差造成的。因此,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投资者一定要尽可能避免过度自信、后悔等自然情况的影响,保持正确的认知方式。

4.研究体系

在研究体系方面,标准金融学融合了有效市场假设、配合资产组合理论、资本定价理论,并探究金融问题,解释金融现象。但是在实际金融研究过程中,标准金融学的假设理论广受争议,难以有效地解释金融市场出现的“异象”,并逐渐失去了其在金融市场的引导地位。行为金融学构建了以人为本的有限理性研究框架和非理性投资研究框架,更注重投资者心理变化的研究,对于实际金融市场有更好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尹建海. 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对比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4):66-71.

[2] 王世军, 王希. 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对立与统一——基于合竞行为视角[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4):1-8.

[3] 潘添媛. 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资产定价理论比较研究[J]. 经营者, 2017, 31(6

作者:孟倩

第三篇: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比较

【摘 要】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建设高质量的上层建筑,就必须打好经济基础。金融学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对金融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是金融学研究的核心部分,而风险管理是风险控制的核心理论。风险管理主要由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学组成。为了更好的研究风险管理问题,我们将深入研究两者的区别。

【关键词】传统金融学;差异;比较;分析;风险管理理论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为金融学也在不断发展。一些以金融为基础的高风险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二、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基本介绍

传统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以人为出发点,以有效市场假说为理论支撑,以风险价值为模型。近年来,金融衍生品不断涌现,控制金融衍生品风险势在必行。以股票为例,相关专业研究者提出了看涨期权的定价公式。相关研究者认为,期权定价公式能够从宏观上看待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有利于对未来金融市场的预测。传统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为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了对策和理论依据。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是建立风险价值模型,通过风险价值模型对市场中的隐性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风险的具体根源。虽然该方法应用广泛,但VAR模型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管理对象范围小,主要通过为基于客观概率的风险管理理论提供依据,难以反映主体经济的风险。

三、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础

行为金融学是在传统金融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行为金融学既包含了传统金融学的基本内容,又对传统金融学的不足进行了研究和补充,形成了涵盖心理学、数学等多个方面的新理论。行为金融学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对投资者的行为进行分析,比较决策和分析的结果,并对偏差进行系统研究。同时,行为金融学不仅研究一般的金融现象,而且研究金融业的异常现象。行为金融学的诞生不仅丰富了金融理论,而且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

四、两种理论的共通之处

4.1、两种理论来源相同

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是在传统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传统资产概念发展的补充和延伸。行为金融学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行为金融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它是在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缺陷进行开发和研究的。例如,传统的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的行为进行理想化假设的基础上的。同样,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在承认传统金融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人不仅是理性的,而且是非理性的。行为金融的风险管理理论纠正了传统金融理论市场效率理论中的套利问题,因此行为金融理论和传统金融理论在许多问题上有着相同的观点,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之一。

4.2、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与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切入点相同

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与行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切入点是相同的,同样是以市场运作、市场主体的决策能力、投资者的行为和市场价格的波动为基础的。

五、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不同点

5.1、基本假设存在差异

传统金融的风险管理理论是建立在与市场零摩擦和投资者理性行为的基础上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理性的投资者能够识别并抓住每一个合适的投资机会,避免不合理的投资,使不理性的投资者无法获得收益,最终慢慢被淘汰。在行为金融学方面,行为金融学认为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能力,这导致了面对投资市场时信息获取和决策能力的不平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行为金融学会对传统金融的市场假设进行补充和修正,认为传统金融所假设的市场环境是不存在的,所以基于合理的市场环境假设来预测风险是比较方便的。

5.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学校应不定期组织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政策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加强学校财务人员的纪律意识、法治意识和职业道德,要求财务人员诚信工作,為学校财务管理做出贡献。此外,学校应主动为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供专业平台。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那些积极提高自己管理技能的人参加财务管理专业培训。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信息化。学校领导更应该注重运用信息化的实际手段开展财务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引导学校工作人员了解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可以邀请财务专家、学者或了解相关知识的人士,为学校工作人员讲解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改变过去忽视财务管理的观念。学校的财务管理信息的宣传非常开放和透明,也是方便财务管理人员发现漏洞和缺陷在他们的工作时间,以便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六、结语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的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优化和完善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抓住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中学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行为金融学在传统金融学的基础上引入了心理学的概念,分析了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非理性决策,并在研究中引入了市场摩擦的概念,更接近真实的金融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研究者应进一步完善行为金融学理论,促进我国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方娇.科技与金融结合背景下金融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J].上海金融,2013(8):113-114,119.

[2]赵军伟.试论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歧[J].商业经济,2017(4):34-35,37.

[3]唐恩林,华小全.科 技金融视角下金融工程专业“四实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8(4):135-138.

[4]文凤华,马超群.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2):37-40.

[5]王帅林.行为金融学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53-54.

[6]任元江.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效率探析[J].城市地理,2014(18):256-257.

[7]孔文曙,基于中学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模式发展研究[J].吉林教育,2017(37):79.

[8]蒙丽嫔,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K2017(14):193+195.

[9]廖银屏.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比较分析与启示[J].科技资讯,2018,16(24):191-192.

[10]王程,李振波,余承谦,徐子健.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比较[J].商讯,2019(02):58+71.

作者简介:

刘宇辉(1999),男,汉族,广西省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本科,金融工程。

傅润冬(1998),男,土家族,重庆石柱,本科,经济学。

张心童(1997),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本科,经济学。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作者:刘宇辉 傅润冬 张心童

上一篇:工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科技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