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生物学教学方法

2022-09-12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医学生踏入医学殿堂的奠基之石和必经之路,所以让学生学好医学微生物学是我们每一位带课老师的共同心愿。但是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内容纷杂,知识量大,各种病原菌在致病性方面交叉性强,给学生留下了难学、混乱、难以记忆等印象。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甚理想,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被动,依赖性强,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摸索总结,做了初步教改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也是解放学生思想和发挥创造力的内在要求。学生进入高校后,怎样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质疑能力,增强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逻辑性,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是高校教师首当其冲的责任。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自发地有效地促进对本学科的学习[1]。

2 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微生物学具有内容繁杂、容易混淆、比较枯燥的特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2]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元化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通过讲好绪言课,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熟悉掌握教材内容,然后加以整理,像讲故事般,把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娓娓道来。如从我国古时夏禹时代利用微生物酿酒,讲到法国学者巴斯德创造的巴氏消毒法,从伊凡诺夫发现烟草花叶病毒,讲到我国医学微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进入新学科的大门,使他们对本学科产生较大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联想和思维。例如,在讲授细菌基本结构这一节时,采取根据形态讲结构、联系结构讲功能、

按照功能讲意义的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细菌和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关系,我们联系同学们最熟悉的生活实际举出这样的例子:细菌胞壁与细胞膜的关系类似于自行车外胎与内胎的关系。即细菌的细胞壁保护细胞膜,如同自行车外胎保护内胎,如果失去了外胎的保护作用,自行车内胎容易受破坏。同样失去细胞壁的保护,细菌细胞膜易受影响。这样讲形象逼真与现实生活贴得较紧,听起来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书本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行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即PBL(problem2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在学习流行性感冒病毒这一章中,先提出问题,如流感病毒为什么容易变异?变异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流感容易爆发流行,其变异与流行之间是什么关系?让同学在教师指导下先看书并查阅相关文献,然后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上课时指定1~2名同学发言,并提出讨论中的疑难问题,最后由老师总结,作出问题的圆满答案,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使其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首要条件。

3 利用CAI课件组织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实践中。CAI课件具有直观性好,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等特点,而且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微生物学也是一门形态学科,且各种病原体积微小,学生对它的认识远不如动物和植物直观。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大量直观的图片,真实形象地显示各类微生物的形态以及超微结构,使同学们对各类微生物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增强记忆。在讲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一章,病毒为什么会选择性作用于CD4+TL,通过一张多媒体图片,就可以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是省去了教师书写大量板书的时间,教学内容可以更加丰富,而且图文并茂、形象、逼真、新颖,将学生视觉和听觉协同起来,这样教师讲课更从容、更轻松,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去理解,加深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的认识、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 开展临床病案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3]。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系统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同时也要找出与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开展临床病案分析讨论,把具体典型的病人病历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能够从病人的临床表现、现病史大致推断疾病,并根据其它一些临床检测、微生物学检测来进一步确诊。通过对病案的分析,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所致疾病及简单的治疗原则。如:一经常有咽炎的5岁患儿,三周前又急性发作,咽拭子细菌培养表现为血平皿上灰白色有溶血环的细小菌落,细菌涂片染色表现革兰氏阳性双球菌。患儿现病史以肾脏损伤为主。小便检查有大量红、白细胞,未见有菌。要求学生讨论:(1)患者此次临床表现与3周前咽炎的发作是否有关?(2)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你认为患者为什么病?(3)疾病损伤机制?(4)从微生物的角度应采取什么预防措施,治疗原则?对此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既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又提高了综合归纳和语言表达水平,增强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发展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增进感情交流,了解学生心理

在以上主要教改方法的基础之上,教师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兴趣以及对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试成绩明显改善,而且为医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针对医学微生物学学科知识量大,内容繁杂,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CAI课件组织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注意知识更新,加强与临床学科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及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朱永红,曹杰,朱万孚,等.在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讨[J].医学教育,2001(1):21~22.

[2] 王燕,陈群,李国明.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2).

上一篇:个人作品赏析下一篇:《中外医疗》投稿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