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02-15

农业微生物学是农科学生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被引入了农业院校农学专业, 以及土壤学和草业科学专业基础教学当中, 该课程方向, 是以研究农业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应用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以及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以满足现代农业科技的需要。本文通过探讨如何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实验技能, 提升该学科在农业上的应用率。

1 优化教学方式

1.1 应用多种方式教学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 让学生成为教学中主体,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起引导作用, 应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 将该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应用研究部分。理论部分主要研究真核和原核微生物、以及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特性;而应用部位是研究微生物营养、以及微生物代谢和遗传等的应用[1]。在理论部分教学中, 教师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不再引用教师传授、学生听讲的说教方式, 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微生物学理论;应用部分的教学, 教师应用启发式提问, 引导学生分组探讨, 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与同学交流、探讨所查阅的资料, 达到互补有无的作用。

1.2 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微生物学教学中, 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实践, 在课件应用上, 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多媒体教学图片, 以讲解霉菌和细菌的形态结构、以及病毒的形态特征等, 通过该类图片的展示, 学生对各类微生物的活动规律有比较直观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微生物应用的同时, 也可应用视频播放方式, 让学生感性的了解微生物农药和肥料的应用, 以及微生物饲料实际应用途径[2]。

2 优化教学内容

2.1 合理设计课件结构

该课程其实与实践联系较紧密, 在课件结构设计时, 教师应充分考虑理论和实践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 将理论知识透过实例来讲解, 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的影响, 既有正面影响, 也有负面影响, 其中病害的负面影响会造成全球大量农作物减产, 若合理利用微生物农药, 能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收益。教师在教学中, 应用现实生活中实例, 将微生物理论知识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试验酿造葡萄酒和自制酸奶等, 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2.2 强调课件应用价值

随着微生物技术研究技术日益成熟, 农业院校该课程教学当中, 应引入最先进的微生物研究成果, 以提高该课程教学课件应用价值, 教师可在微生物基础知识讲授后, 把当前最先进的该领域研究成果, 引入讲课内容中, 向学生讲解该成果的研究方法, 以丰富学生的学术视野。在课件设计时, 教师把学科前沿安排进课时设计中, 向学生普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知识, 以及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知识, 并且适当将宏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等, 安排进微生物课程课件设计中。在课堂上, 教师让学生对课外查阅的文献资料, 应用分组形式交叉讨论, 教师也参加到学生的讨论中, 引导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进行探索、思考。

3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改变传统微生物实验的验证性特点, 增强实验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将各个孤立实验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系统较强的实验[3]。例如, 让学生做实验, 研究如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 对植物枯萎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 学生实验前通过查阅资料, 制定实验方案, 并和教师探讨所制定的方案, 在教师引导下, 采集土壤样品和分离纯化微生物、以及筛选拮抗菌等, 学生通过自主完成实验, 充分了解了实验方法和程序, 对微生物实验中多种基本操作技能, 都能较好的掌握应用。

4 调整课程考核机制

调整课程考核机制的目标, 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面临的问题, 分析、解决的能力, 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调整课程考核机制, 改造以往考核内容以教材为主的现象, 对课程考核内容给予调整, 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需求, 增加学生应用微生物学知识的考核比例, 以避免部分学生考前突击, 依靠机械背诵书本知识而拿高分的现象, 调整考核内容的比例, 增加阶段性考核及全程性考核力度, 使课程考核能客观评价学生成绩, 切实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中, 应用调整考核指标, 适当增加综合性考核比重, 不仅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还考核学生应用学科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经过调整课程考核机制, 学生从原来机械式记忆备考, 过渡到注重各环节的学习, 例如, 考核中增加了考核小组讨论和实验设计成绩。通过上述综合考核, 学生综合素质获得较大提升。

5 结论

农业微生物学既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水平, 也需要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以适应高校素质教学的要求, 也是顺应现代农业对高校农业微生物学教学的要求,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教学, 以及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研究的水平。同时, 借鉴国内外成熟教学方法, 探索在该课程教学中, 融入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此外,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实际教学中, 从多层次、多角度, 切实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

摘要:农业院校微生物学核心课程, 主要是面向植物生产类和资源环境类专业。本文结合该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 从优化教学内容到调整该课程考核机制, 以及引入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等方面, 进行了综合性探讨, 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为目的。

关键词: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施宠, 黄炜, 黄常福, 等.《农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6 (22) :223-224.

[2] 冯桂芳, 许俊杰.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临沂大学学报, 2014, 3 (6) :17-20.

[3] 郑丽雪, 王立梅, 朱益波.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8 (17) :162-163.

上一篇:浅析机械加工精度影响因素与提高途径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翻转课堂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