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13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新媒体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传统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是艺术界的新旧主流,这两种传承和创新形式的艺术艺术媒介、记录方式、艺术审美上两门艺术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作为在现代技术的利用中产生的艺术类型,传统和数字艺术都是不可互相代替的,它们互相共存,并且都以追求作品和艺术接受者之间的互动性作为鲜明的艺术特征。

第一篇:新媒体艺术论文范文

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

摘要: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本文从参与模式、创作人员与受众面、科技应用、创作方式等方面,来比较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本文特指绘画、雕塑、摄影等)的异同性。指出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对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样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促进。科技的艺术化表现和艺术的科技化表达,缩短了艺术、科技与观众的距离,成为每个观众都能看懂,都能有新鲜感官感受的艺术,让大众更能无人为障碍地去体验。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互动性;科技

曾看过一场以“混响”作为主题的影像展览。不仅仅是因为影像艺术展播过程中,“混响”是声响效果必然产生的物理现象,更在于它是当代影像艺术的—种存在状态,影像艺术基于新的媒介和技术手段,带给我们全新的呈现和观看方式,但同时它在艺术观念和创作形式上,并没有完全割裂与传统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所以,这是一种艺术形式上的“混响”,它本身就包含着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延承和变革。

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对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样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促进。看完展览我对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产生了兴趣,想将它们作一比较,目的是为了区分出新旧艺术形态的诸多特征差异,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技术的演变对艺术发展的推进和艺术形态嬗变的影响。

1 参与模式

“互动性”作为新媒体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并不存在,其存在意义无可非议。从传统的观众“观看”到观众“参与”,互动性的达成成为新媒体艺术形式的标志性特点之一,甚至成为是否是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判断标准。

而作为人类的一种新型的虚拟性的审美体验。互动性的核心包括:参与性、交互性、凸显个体的特殊存在方式。高度系统化的各种复合电子技术和与人类感官相近的各种传感装置,帮助人类获取大脑无法感知的外界信息,观众可以利用温度、湿度、力度、红外线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交互。利用数据头盔、手套等设备与虚拟世界进行实时交互的虚拟现实艺术,在突破技术局限性的同时,更是将人类的艺术体验从视觉扩展到了全身心。

“真实”在传统艺术中常表现为“写实”的技术以及艺术家创作时的真情实感;诞生在科技发展之下的新媒体艺术,则是利用“虚拟现实”和由各种综合媒体构成的“现场”来表现这份“真实”,以史无前例的有机整合的思维与展示方式,将观众直接引入到对艺术的体验中,它的“真实”是一种作品与观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一份只有通过直接民主交流才能获得的心灵触动。

2 创作人员与受众面

首先是新媒体艺术创作的群众基础比传统艺术要广泛得多,只要有电脑、手机,理论上都可以加入创作过程。而传统艺术需要创作者有很深的艺术功底与造诣。新媒体艺术打破了持续了几千年的艺术只存在于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历史。摄影技术的发明改变了传统艺术中只有贵族、特权人士才能享用艺术的特权,将欣赏和创造艺术的权利赋予了每一个人。新媒体艺术为每一位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成为艺术家的机会,这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也是未曾有过的事情。

数字技术异军突起,广泛地进入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大大降低了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成本与技术难度。艺术创作开始从一种专业人士手中的特权,变成一种大众自发的集体狂欢。

3 科技应用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就像传统艺术会使用笔墨纸砚等工具,新媒体艺术的实现形式或者说实现载体,则是计算机、电子器件、摄像机、网络等。技术上包括了计算机、电子、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仿真等等。新媒体艺术是完全自发形成的,所以吸引人的手段就是创意。创意是新媒体艺术的生命和动力所在。这和传统艺术是不一样的,传统艺术在技术层面已经发展到很纯熟的地步,技术方面拓展的空间已经不大。

目前的新媒体艺术,大多数重在用新的技术手段去表现传统艺术,而这个表现的过程本身,其实也是新媒体艺术的一部分。当人们对新技术的使用像使用画笔、照相机等一样熟练时,也许会产生真正属于新媒体特有的艺术内容。科技的艺术化表现和艺术的科技化表达,缩短了艺术、科技与观众的距离,成为每个观众都能看懂,都能有新鲜感官感受的艺术,让大众更能无人为障碍地去体验。

新媒体艺术中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科学是艺术的技术基础。两者的关系,应是基础与本体的关系。基础与本体有一个结合的问题,技术基础与审美表现的结合,是艺术创作得以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是强调艺术中的技术基础,并不等于混淆彼此的关系,或模糊彼此的差别。特定的技术作为中介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4 创作方式

与传统艺术相比较,新媒体艺术在创作方式上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点突显在艺术家与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上。新媒体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人小组或多人合作的创作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以小组形式开展的艺术活动中,不同学科人员之间的合作尤为显著。

还原到艺术形态自身来看,新媒体艺术对应的是由成像技术所主控、以传播图像文化为主要社会语境的艺术样式,它更多地聚焦了激浪艺术、前卫电影、视频艺术、数码艺术、网络艺术等艺术形式。我们发现这些新型的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们不像传统艺术那样表现一些深刻的宗教主题或历史故事和事件,而是借助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扩展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方面发挥了史无前例的作用,这些艺术作品在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与观众的新关系。

5 结束语

新媒体艺术是伴随着新媒体技术从传统艺术中发展而来的,故其在自身品质和表现形态上与传统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十分自然的。新媒体艺术不是取代传统艺术的位置,他们之间可以结合,可以互相促进。新媒体艺术有时也需要借鉴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如图案、如雕塑……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借鉴构图、图形和形象等。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而言的,电视在刚产生时,相对于收音机,就是新媒体,电视艺术就是新媒体艺术。而互联网上的艺术形式和手机网络上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这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是如今的新媒体艺术。说不定过了十几年之后,现在的新媒体艺术就又变成传统艺术了。

参考文献:

[1]童 芳.新媒体艺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许 江 吴美纯.非线性叙事[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3]劉 斌.图像时空论[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4]布鲁墨.视觉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豪厄尔斯.视觉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董天策.传播学导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张玲

第二篇:论传统媒体艺术与新媒体数字艺术的异同

摘要:传统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是艺术界的新旧主流,这两种传承和创新形式的艺术艺术媒介、记录方式、艺术审美上两门艺术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作为在现代技术的利用中产生的艺术类型,传统和数字艺术都是不可互相代替的,它们互相共存,并且都以追求作品和艺术接受者之间的互动性作为鲜明的艺术特征。传统和数字艺术归根结底都是对传统图形媒体表现方法和现代影像的利用,因此可以使用新时期的新媒体艺术艺术概念加以统称。

关键词:传统媒体;数字艺术

传统媒体艺术是其实不是传统艺术,它是艺术创作者新媒体的艺术表达手段。同时也在多种媒体语言进行融合的表达过程中形成了独立叙述的语言风格。与传统媒体艺术相对的是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意味着个人主观艺术形态的复兴,尽管现代主义时期各门类艺术各自向着净化和纯化的方向发展,但传统媒体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它的概念也是在其快速的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因此,新媒体的表达语言是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逐渐总结,同时它也离不开其他传统艺术形式和相关艺术媒体的发展。

一、传统媒体艺术内涵与类型

传统媒体艺术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确切概念,一位设计大师说 “新媒介艺术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其主要特征是先进的技术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使用,这些技术包括电脑、互联网及视频技术创造出的网上虚拟艺术、视像艺术以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和行为,新媒介艺术是传动媒介艺术的传承。”有些人认为传统媒体艺术指以录像、电视、媒体作为表达手段和作品形态的艺术,目前更新的新媒体是生物电子学、无线网络、虚拟现实、网络神经、基因工程、分子电子科技、机器人科技等等。可见,传统的概念随科技的发展不断扩充和发生变化,一个一劳永逸的概念是不可能的。传统媒体艺术的起源与艺术自身的发展不可分割,从新达达艺术、波普艺术、新波普艺术,到深受其影响的观念艺术家,大多从大众媒体中选取运用图像,自由地使用各种媒介和素材,图像的重复使用和媒体运用的自由与复合都表明媒体艺术的即将到来。在2O世纪5O年代就已奠定了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将电视、录像等大众媒体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并对媒体设备和媒体性能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实验,所以,传统媒体艺术也是相应时代发展出来的主流形式之一,预测新媒体艺术的未来,基于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依赖于这种发展进入社会环境和艺术领域的方式。

二、数字艺术的起源与类型

数字艺术的产生:数字艺术指由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数字化的艺术构成方式,它既指艺术作品数字化创作过程,也指代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展示方式,因此,一个数字艺术可能是不同于传统的媒介构成的艺术创作活动,还可能是以数字“比特”展示的虚拟现实艺术作品,但无论如何,一个没有艺术观念和审美价值的数字技术本身是不能称为数字艺术的,当前划分数字艺术范畴中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把数字技术和一般涉及数字技术的创作都称为数字艺术,我们认为只有注重艺术观念的表达、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数字作品才可以称为数字艺术。数字艺术的类型划分千差万别,很多研究者将传统媒体艺术类型归于数字艺术,依据数字艺术的概念,笔者认为数字艺术包括数字绘画、数字音乐、数字摄影、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艺术、多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和电脑动画、数字特效、CG动画。因为数字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改变着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数字艺术的类型划分也要避免将应用了数字技术的产品都归于数字艺术,正如在数字艺术概念中提到的,要区别数字技术创作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并以此为标准划分数字艺术的类型。

三、传统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差別

(一)传播的艺术媒介不同

传统媒体艺术以传统技术为媒介,而数字艺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媒介决定了艺术对象的性质,并且也对艺术的生产方式和记录方式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艺术本身的形态,这种形态是艺术观念和艺术理论的基础。传统为艺术带来很多新的可能性,包括视觉形态和体验方式的变化以及新的交往方式,传统媒体艺术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媒介,在传统媒体艺术类型中的录像、录像装置、网络艺术和多媒体艺术,都以电子媒介为基本构成,并带来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新特征。数字技术使艺术创作更加非物质性,如果说传统媒体艺术介于物质媒介和非物质媒介之中的话,那么数字艺术则脱离了艺术的物质媒介层,艺术创作超越了现实事物的局限和控制,在漫无边际的广阔范围中实现艺术的创作意图,虚拟影像和虚拟现实已经成为蓬勃发展的艺术现象,被广泛应用于摄影、电影、电视和动画等领域,形成了新的艺术创作经验。

(二)两者的记录方式不同

艺术媒介的不同带来艺术记录方式的差异,传统媒体艺术以传统技术为依托,数字艺术则以数字化为作品的记录和存储方式。传统技术的生产、发送、显示和存储技术使得传统媒体艺术以摄像机、录像机等采集图像,并以光盘和磁带为存储,在作品中常常应用计算机、电视、投影仪等为展示方式。数字技术改变了艺术信息的采集和作品的制作过程,在计算机处理设备和软佯的支持下,数字艺术以数字化的形式创作、存在、传送和播放作品,以数字化将数字艺术的文本、数据、音频和视频等进行多媒体整合,数字化是数字艺术作品记录和存在的形式。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传统媒体艺术和数字艺术不仅在概念范畴上存在差异,艺术媒介的不同使它们各具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另外在是否具有商业性上也存在差异,传统媒体艺术摆脱了最初的商业目的而以追求艺术性为最终目标,数字艺术却仍然在艰难脱离商业性中挣扎。

四、传统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联系。

无论是传统媒体艺术还是数字艺术都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对艺术的影响中产生的艺术门类。未来运用高科技的艺术家会越来越多,科技进步带来的创作的方便性与多元化也使得艺术家的领域越来越扩大,跨领域的创作者将会大量出现。共有的艺术类型——多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应运而生。数字技术的介入使传统媒体艺术的类型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并出现了新的艺术类型:网络艺术和多媒体艺术。传统媒体艺术的发展与数字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传统媒体艺术大量地运用了数字技术、视频手段来表现,尤其是90年代以后,没有数字技术就没有传统媒体艺术中的多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多媒体,或者也称作复合媒体,“通常被定义为将两个或更多种的传播形式集合为一个整体的任何媒体。”

五、结语

无论是传统媒体艺术还是数字艺术都以现代影像为基本的艺术表达手段,因此可以使用“影像艺术”对传统和数字艺术进行总称,能够使用影像艺术归纳的原因有二,第一,传统媒体艺术在更新的媒体出现时就面临了无法明确界定的情况,上个世纪流行于全世界的电影艺术就是当时的“传统媒体艺术”,但在今天,相比于来势汹汹的数字艺术,它早已失去了“新”的意义,所以应该有更准确的名称来命名目前应用传统技术的这一艺术类型;第二,传统和数字艺术归根结底是对于影像的改变,今天,无论从哪一种艺术类型入手,都无法忽略影像的重要意义,影像不单是艺术家创意和创作的主要工具,还是视觉社会中大众的阅读文本,现代科技为影像的创造、制作、储存和传播提供先进的方法,无论是传统的采用,还是对数字技术的运用,都是对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影像的发展,因此,在传统媒体艺术和数字艺术仍然蓬勃发展的今天,可以使用影像艺术概念加以归纳和总称。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孟瑶.当代中国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4.

作者:杜文飞

第三篇:浅析新媒体艺术特征

摘要 新媒体艺术是代表最先进的媒体创作技术和最创新的艺术设计思想的新时期媒体创作形式和状态。新媒体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科学技术催生出来的艺术形态,呈现出新的艺术魅力,使承载和传播的媒介更加现代化。本文从新媒体艺术的多维性、交互性和虚拟性三个方面对新媒体艺术表现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多维性 交互性 虚拟性

引言

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不但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也改变了艺术创作和表现的形式与状态。借助于新的媒体技术,运用先进的艺术设计思想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艺术作品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主要形式。本文从新媒体艺术的多维性、交互性和虚拟性三个方面对新媒体艺术表现特征进行分析。

一 新媒体艺术的多维性

多维性是新媒体艺术表现的基本艺术特征。新媒体艺术的“新”表现在它对于新技术和新观念的广泛运用。没有任何一项艺术形式像新媒体这样尽可能的融合更多的媒体,呈现科技技术和媒体的表达方式。因此新媒体艺术表现出多维性的艺术特征,即通过运用尽可能多的手段和尽可能多的角度来表现艺术的主题思想。新媒体不但运用传统媒体中的表现方式,还利用新型的文本表现方式,利用超文本、电影特效和电子游戏方式呈现出新媒体艺术对于现实与虚幻的新型表现。观众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甚至心灵来感受到新媒体在表现上的多维性。这是传统媒体包括多媒体在内的早期媒体艺术所无法展现的艺术表现奇迹。

新媒体对于现实世界和艺术主题的多维度表现基于不断发展的媒体技术和不断创新的艺术表现思想。新媒体在艺术表现上利用数字捕捉、传输和新型多媒体平台、视频交互平台、远程通信平台以及远程遥感平台实现了对主题艺术的更多维度的展现。从观众的角度看多维度的艺术表现不仅丰富和改变了观众对艺术表现的体验习惯,也改变了观众对艺术表现的消费方式。观众可以不再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新媒体艺术表现的感知,而是可以根据个人需要的差异有选择的进行新媒体艺术表现的感知。感知方式的变化不仅是观众需求变化的体现,也同样是媒体艺术表现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新媒体艺术的多维化同样是新媒体艺术思想创新与发展的结果。由于表现维度的增多,新媒体艺术表现不再局限于统一、集中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可以具体到每个观众的个人需求。在2012年上海的一场新媒体艺术表现活动中,一部名为《新媒体音乐》作品要求观众戴上特殊的眼镜、耳麦,对于欣赏的音乐内容也可以如同饭店选菜一样进行选择组合,系统最终会根据用户所选择的内容呈现出不同的新媒体艺术视听感受。而且在新媒体艺术内容中,声音效果和视觉效果被完美的融合,而非相对独立的媒体表现形式。新媒体艺术表现的多维性将艺术表现由大众化、单一化推向了个性化、复合化,构建了新的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和思维。

新媒体艺术是一项表现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媒介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技术,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加随心所欲,甚至突破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无论是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或者人们的感官维度上,新媒体艺术展现出不断超越极限的艺术之境。艺术家通过对作品的重组、快进、穿插和剪辑改变时空的同时,也扩展了艺术表现的领域。例如,在德国艺术大师迪特尔·费勒泽的《并非为“老大哥”模式的监控周期》作品中,创作者运用两台闭路电视记录下观众在画廊中观看作品的表情,并将视频投射到屏幕上,这样观众就可以在观看艺术作品的同时看到其他人在观看这幅艺术作品时的表情。正如前文所述,新媒体艺术表现上的多维性是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艺术创作思想的创新融合而成的。《并非为“老大哥”模式的监控周期》所展示出的超乎人们想象的多维艺术表现力,便是艺术家不断追求艺术表现极致的最好例证。由此可见,新媒体艺术表现的多维性在于艺术家们独具匠心的创造,让作品突显出不断突破传统感知和观念形式的全新的艺术表现。

二 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

传统的艺术创作过程是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美学感悟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然后由观众通过欣赏作品来感受作品主题思想和美学表现。但创作过程的单一性和观众欣赏水平的差异,一件艺术作品很难得到一致的好评,更有一些凝结艺术家心血的大制作问世后,竟然成为了无人问津的失败品。新媒体的艺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便是由艺术家和受众以交互的形式来共同完成的艺术作品,因此其最终的艺术价值也是包含了若干个审美客体的价值观念,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虽然艺术家在艺术造诣和艺术素养上要高于普通受众,但若干个普通受众集合而形成的艺术创造力却是艺术家以个体的身份无法相比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在交互式的创造和表现过程中不断完善,趋于完美,达到传统艺术无法企及的艺术价值。

日本艺术家浅野耕平的作品《握手》便是一件以交互形式进行艺术创作的装置。在这件作品中,浅野先生通过温度感应器来获取两个人在握手时候的手部温度。由于手部温度变化会随着握手两人的心态和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创作者将获取到的手部温度变化以数据的方式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处理,计算机则会根据数据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情感的动态图像。在这部作品中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和表现过程是融于一体的,我们不能单独地说计算机最后呈现出的动态画面就是最终的艺术作品,《握手》的艺术价值在于两个人握手时的心灵交互而形成的最终画面的过程。而作品创作的过程也是由艺术家和受众共同完成的,艺术家完成了表达方式的设定,而受众则借助于艺术家的表达方式由多人共同完成一件艺术作品。这就是借助于新媒体技术和观念而形成的交互性的创造模式。新媒体艺术在数字媒体的支持下,透过科学技术来创造出新型的艺术作品。新媒体艺术在创作作品时,运用到许多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图形和软件的系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通过专业人员对这些技术媒介的交互使用,才能为体验的主体带来丰富多彩的性格和独特的艺术品质。

在传统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创作、表现、反馈等过程都是离散和独立的,有时甚至跨越比较大的时间段间隔。这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无形中增加了思维限制和传播限制。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表现和反馈等活动以交互的方式融于一体,使其审美活动具有了互动性、复合型、开放性、多向性和实时性等特点。新媒体艺术由于交互性的实现使得上述特点紧紧地整合在一起,不同过程的间性与张力都被充分的激活,创作与接受双方的审美感受都能得到充分的释放,有利于审美主体获得更加完美的审美体验。艺术家戈兰·莱温曾经创作过《电子交响曲》的大型交互艺术作品。《电子交响曲》要求参与这一作品的观众提前到指定网站提交自己的手机号码,同时下载一首新的手机铃声到观众的手机上。音乐会开始时,创作者们通过特定的软件拨通全场200多名观众的手机,由于观众的手机铃声是根据座位情况而提前分配好的,因此在音乐会现场呈现出200多个手机铃声彼此和谐的演唱效果,大屏幕上同时播放出根据手机铃声变化而动态呈现的视觉图像。整个作品无论在创意设计还是在技术实现上都表现出新媒体艺术交互性的特征,让人叹为观止,成就了交响音乐史上最辉煌的一幕。新媒体艺术作品的交互性价值便在于它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创作过程,打破了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界限,使得艺术作品有着更为广泛的审美思想。

三 新媒体艺术的虚拟性

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在存放方式和形态上有着质的区别。相对于传统艺术形式对于实体和材质的依赖,新媒体艺术则突破了这个限制,形成了用时间衡量的非物质性境界,这就是新媒体艺术的虚拟性。新媒体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可以将创作重点着眼于对作品情感和精神的表达,而不必再受材质和实体的限制。换句话说,新媒体艺术作品可以使艺术家根据人们的主观意识情感而创作出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在前文,新媒体艺术表现的多维性中已经论述了新媒体对于受众可以进行更多感知的全面刺激和审美体验。因此在新媒体艺术中,艺术家可以摆脱材质和实体的限制,利用多维的媒体手段直接刺激人的感知器官,使受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解放。

新媒体艺术的虚拟性是指艺术表现内容和存在状态的虚拟性,而非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虚拟性。新媒体艺术利用现代多维的媒体技术,例如,计算机影像合成技术、三维虚拟影像技术等,并通过多维的感知采集和表现装置共同完成对受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器官的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受众的想象力和感知体验。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和感知过程由于是互动性的,所以相对于传统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作品更能让受众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营造出这样虚拟世界所表达的真实情感,艺术家往往需要花费比传统艺术创造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因为这一切都是需要通过先进的媒体技术来支持完成的。新媒体艺术虚拟性的呈现需要涉及数字图像学、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高端技术领域所生成的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交互式虚拟环境。艺术家和体验者需要借助专门的信息采集头盔、眼镜、耳麦、数据手套等多种传感器来进行感知信息的交互,从而得到与真实世界形成同样或者更丰富的感知刺激。例如,上文所述《新媒体音乐》例子中受众所进行的便是基于新媒体虚拟技术的感知体验。

除了上述的纯虚拟性环境的新媒体体验,新媒体艺术的虚拟性还表现在虚拟与现实互相混合而形成的混合现实环境。混合现实环境可以理解为现实中的物理空间与新媒体艺术所创造的虚拟空间的融合。在这样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中人们可以与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混合在同样的空间中,实现真实的受众与虚拟的艺术作品人物之间的情景融合和互动。例如,电影《幻影英雄》中,创作者不但运用了先进的新媒体艺术还将魔术的设计理念引入到电影创作中,使得荧屏内外的两个世界可以互相穿越和沟通,形成了亦真亦幻的艺术情景。混合环境相比较于纯虚拟环境更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震撼。由于每个受众都是具有现实生活体验和审美体验的人,因此虚拟环境下所受到的感知冲击会让受众自然与现实世界相对比。因此介于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混合现实世界中,更能在真真假假之中让观众体验到非凡的艺术魅力。例如,纽约的艺术家施泰尔曾经在纽约和柏林都安置了摄像头,并利用网络技术将两个城市的实景传输到两所城市的两个画廊中,成为画廊中的一幅作品。而这样的艺术设计竟然巧合地拍到了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的现场画面,令当时在画廊中观看的观众目瞪口呆,一时无法分辨出哪个是真实的世界,而哪个又是虚拟的世界。新媒体艺术虚拟性中所营造的混合现实环境,实际上表现出了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相互交融。这也将是两种不同阶段艺术表现的发展方向,既以增强和扩展艺术表现为前提,充分发挥不同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共同创造不断进步的艺术作品。

结语

新的媒体技术不仅带来了艺术创作和表现的新体验,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设计思路和空间。本文从新媒体艺术的多维性、交互性和虚拟性三个方面对新媒体艺术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传统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融合是今后两种不同阶段艺术表现形式的主要发展方向。传统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结合必定会迸发出更加强烈的艺术火花,产生更具感染力的艺术作品。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宗泰:《艺术与技术的交响——从新媒体艺术中探析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丝绸之路》,2010年第6期。

[2] 江扬:《浅析互动媒体艺术的主题类型与基本特征 艺术与技术、思想与科学的新探索》,《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 方兴、郑杨硕:《新媒体艺术的现状与未来探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年第3期。

[4] 王鑫威:《数字媒体艺术的体验模式研究》,《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1年第3期。

[5] 任姗:《由杜尚的艺术理念引发的对现代互动艺术的深沉思考》,《作家》(下半月),2009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周斌仲,男,1978—,湖北洪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新媒体艺术,工作单位: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周斌仲

上一篇:高级农艺师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国科技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