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媒体艺术的毕业论文

2024-04-13

探究新媒体艺术的毕业论文(精选14篇)

篇1:探究新媒体艺术的毕业论文

探究新媒体艺术的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影响 艺术观念

论文摘要:相信新媒体艺术正在逐渐成为艺术发展的趋势,成为这个时代最流行的艺术字眼,成为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最直接表现。新媒体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的美术实践方式,更多的是一种重新审视定位艺术的观念,它是西方现代艺术的延伸和扩展,是在充分咀嚼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内容、形式和背后的哲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本文试图从新媒体艺术在展示、流通、典藏、评价等方面给传统美术界带来的影响入手,进而理解新媒体艺术。

当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越来越成为艺术界谈论的话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展览上、越来越多地被所谓的前卫艺术家所实践时,我们不仅要问:究竟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它给我们带来了和即将带来什么?

其实新媒体艺术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也并不是无本之木,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受杜尚影响颇深的观念艺术(concept art)、早期未来主义宣言(futurism menifesto)、达达式行为(da—da)以及由稍后出现的偶发艺术(happenning arI)脱胎转变而成的70年代表演艺术就已经带上了今天我们称之为新媒体艺术的种种特征。实际上,在50~60年代的前卫艺术实验中也已出现结合机械技术的动力艺术(kinetic art)和最早的电子艺术作品。那么从这些新媒体艺术的源头艺术来看,他们都有这样一些特征:沟通与合作、强调艺术发生过程、重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互动。在这些相对新的艺术形式中,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新的行为模式和新的媒材,以此来发掘创造新的思维和人类经验甚至是新的世界的可能性,让观众参与到一件艺术品中成为艺术家们的兴趣所在。艺术品本身的定义也不再决定于它的形式,而更多的在于它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概念。整个20世纪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的着迷,尤其是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和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更是大大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

但是由于新媒体艺术空前地结合了物理学、生物学、电子计算机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将之用于艺术创造中,使得新媒体艺术作品也传递出空前庞杂的信息量,让观众在目不暇接的同时也不能完全领会和了解它,在某种程度上给观众带来误解:这到底是艺术还是科技?在国内观众普遍缺乏视觉修养和科技知识的现状下,要求大众理解现代艺术就已经勉为其难了,对于新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处于“外行看热闹”的状态的。

对于新媒体艺术,我们好奇,在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急于尝试,而理论界,也没有太多的关注现状,引领发展方向。

当艺术史发展到21世纪,在我看来,给任何形式的艺术下定义都是可笑的和多余的,对于新媒体艺术自然也是这样。但是从各所大学争先恐后地设立与媒体有关的各类系科(这其中有很多是理工类大学)和各现代美术馆相继展出所谓新媒体艺术展来看,就知道对于新媒体艺术,我们的认识有多么的混乱。你很难说谁是绝对正确的,但是这种不确定性本身也许就是新媒体艺术的特点吧!

如12月28号至1月5号在上海多伦美术馆展出的“打开天空”中国新艺术展,运用的是多媒体、电脑影像、动画、录像、装置、网络艺术、闪客艺术、影像装置以及与新媒体观念有关的新平面和雕塑作品,整个展览采用网上发布(ionly。conr。Cll东方视觉)和网上直播的形式,通过一种新的媒介展示了自己。这个展览就是新媒体艺术展吗?我想可能并不完全是。如果说展览中有影像作品有电脑装置就算是新媒体的话,那么这个理解就未免太肤浅了。以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t)的观点来看,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然而,这个以硅晶与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媒体现在正与生物学系统以及源于分子科学与基因学的概念相融合,所以,新媒体艺术正在以它强大的信息优势将人类艺术带入一个新的纪元。

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给我们的艺术界相应带来了什么变化?这首先表现在艺术展示场馆设计上。传统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已经完全不能够承担新媒体艺术展了。新媒体艺术展从电路铺设、墙面设计、灯光设计、封闭性设计、计算机配置、投影仪和音响设施方面对展示场所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所以包括北京世纪坛艺术馆在内的新艺术场馆都在对原场地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新媒体艺术发展的需要。世纪坛艺术馆用了半年将其地下一层改造成一个适合展示新媒体艺术的场地,接着就在去年五月底展出了北京首届新媒体艺术展,实际上展馆的改造还是略嫌粗糙了点,没有跳出传统展示场所的设计思路。相比之下,上海多伦美术馆在设计上更显专业了一些,感觉是为现当代艺术量身定做的,在建筑的细节上设计得很有特点,但又不失传统美术馆的优点,不论是公共空间还是相对封闭的展示场所,都错落有致,迎合了现当代艺术对于观者产生的心理影响。新媒体艺术讲求连结性和互动性,这也就更加表明他们的作品需要各自独立,不能相互干扰,不像传统绘画和设计作品的展览,我们可以把作品都按照一定的间距挂在墙上,或者是摆放在地上,观众只需要移步换景,作品与作品之间不会有太大的表面上的干扰,充其量只会对观众的视觉神经和心理有所影响。但作为更加强调互动性的新媒体艺术来说,干扰本身也是他们作品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以往那种大开场式的老式展厅是完全不适合它的了。另外,在光线设计上,老式展馆很可能喜欢采用天光来展示绘画作品,这个是不太能用到新媒体的展示的。

篇2:探究新媒体艺术的毕业论文

作为新环境下最为重要的媒体形式之一,数字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获得方式多、约束性低等优势,已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人们传统落后的交流方式被彻底颠覆。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审视,紧跟时代前沿的艺术潮流,充分引入数字媒体,丰富教学手段,探索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模式。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新环境中,人们接触到最多的新词汇便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所有这些现代化的因素组合便形成了数字媒体。数字媒体和大众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不再以报纸、书籍等作为媒介,而是以现代化数字终端作为平台进行信息的传输。其特点是速度快,以网络为媒介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是对传统艺术教学的突破,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时间以及空间对教学的限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模式,使学生求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可以随时通过数字媒体来获得自身所需要的知识,学生的选择更具多样性。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不仅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信息的获取方式也更加丰富。新环境下的数字媒体综合利用了网络资源,并且逐渐具备了网络资源的特征,例如丰富性、便捷性以及高速性等。正是由于这个因素,数字媒体可以说是当今最普遍的媒体技术。伴随着人们体验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数字媒体所取代,学生会获得空前自由。在艺术教学中,通过引入数字媒体,能够变传统教学为大众化交流,有了更多人的参与,有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发展到现在,数字媒体已经深深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人们互动与求知时最先想到的便是数字媒体这一方式。数字媒体正在以不可估量的优势以及无法匹及的速度开启新的媒体时代,引领着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新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模式

(一)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中,课堂教学、课题以及实践等内容融为一体,使得教学方法中的过程与实践教学得到强化,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自起便有不少高校开设了艺术工作室,作为教学活动平台,把专业课题项目任务当作主线,通过教师或者专家的指导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工作室设置中,要以人才培养方向为依据,以实践能力为基础,从社会需求出发,充分解决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之前的冲突。通过这种方式,实验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专业特长也会得以发展,不断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专业方向。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中,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应该注重项目实践,确保课堂教学为项目实践服务。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创作水平。这种工作室融教学、实践及营利为一体,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也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身的应用实践性。

(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是教育界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教学而言,有必要引入该教学模式。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教学与科研优势,和社会中相关企业合作,在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能够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而且还能够根据客户的反馈及时调整。这种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生产,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目前我国的产、学、研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订单式培养模式、项目导入模式以及项目库储备模式。这三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高校在教学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特点,取长补短。从本校及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发展出发,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学校在人才培养中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学生的创造力也有了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机会,从而推动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

(三)国际化教学模式

篇3:探究新媒体艺术的毕业论文

关键词:艺术时代下,视觉艺术教育,探究

当前,随着现代科技与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艺术品退去闪耀的光环,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加快了高校视觉艺术教育体系改革的进程。网络数字媒体的出现与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视觉艺术教育的局限性,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硬件动力,同时新旧媒体的交融与互补,为当今视觉艺术教育的传播与推广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动了艺术品价位的不断地飙升。那么,如何保障视觉艺术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再孤门自赏,是当下教育机构与高等院校的主要探讨方向。艺术作为一种精神领域高层次的表现,具有独特的魅力与智慧,在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还折射着艺术家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探索。因此,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应该构建合理的学科系统,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的新一代当代艺术人才,从而将视觉艺术教育推向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台阶。

一、视觉艺术教育的整合概念

1. 传统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整合

新媒体时代下的视觉艺术教育是传统艺术与应用学科的整合,前者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戏剧、摄影、文艺评论等专业,后者主要包括图形设计、插图艺术、服装设计、装潢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其中,中央美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的专业院系开创了传统艺术的辉煌,而综合型较强的大学囊括了传统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专业设置。技术与艺术并重的观念最早是在包豪斯时期被有关学者提出的,后又经过了纯艺术、艺术与技术结合到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三个阶段才发展成为当下的高等视觉艺术教育。为确保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要整合传统学科与应用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用技术能力,从而促进高等视觉艺术教育的发展。

2. 新旧媒体的交叉与融合

新媒体时代下的视觉艺术教育是新旧媒体的交叉与融合,传统视觉艺术教育的信息传递方式主要以纸媒为主,传播内容主要以二维形态为主。而新媒体的视觉艺术教育出了具有传统媒体的优势之外,还具有交互和融合的新特性,便于与社会进行融合。

二、我国目前视觉艺术教育的现状

建国初期,我国高效的视觉艺术教育主要以俄罗斯国家的教育方式为教育教学模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加强与其他各国之间的交流,我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引进新技术,加大对数码、多媒体等的方面设计,不仅丰富了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带动了视觉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但近年来,由于高等艺术院校的不断扩招,一方面造成了师生配比出现严重问题,另一方面媒体的错误引导也造成了视觉艺术教育混乱的局势,破坏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平衡,影响了教学品质。

三、国内视觉艺术教育的发展

1. 视觉艺术教育的发展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更多的人会选择在多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也会就某以社会现象展开讨论,从而形成一定的网络舆情,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新媒体艺术时代下,各艺术高校不仅要培养视觉艺术教育的特殊性,还应该重视多媒体设计、数码设计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艺术是一种精神文化,换言之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虽然不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具有直接联系,但却可以通过其他形式与其进行间接联系,体现了艺术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不管艺术教育的哪个门类,教育机构与各艺术高校在进行教育时都应该进行综合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艺术人才。

视觉艺术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从字面上讲,其教育主要指的是只要是学习者通过眼睛看到的艺术都可以称之为视觉艺术,其内容涉猎广泛,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等,很好地体现了视觉艺术的特殊性。

2. 视觉艺术教育的发展依赖

视觉艺术教育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新媒体,其主要是因为新媒体在视觉艺术的教育过程中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其一,交互性。近年来,随着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交互,同时丰富了授课模式,调动了课堂氛围,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其二,即时延展性。视觉艺术教育借助新媒体,能在保存其处理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即时、快捷翻阅信息的特性,进而实现了信息的延展;其三,融合性。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视觉艺术教育融合了传统媒体的特性,实现视觉艺术学科的整合。

3. 视觉艺术教育的发展途径

目前,为完善我国各艺术高校的视觉艺术教育体系,深化视觉艺术教育改革,各艺术高校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各高等院校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利用新媒体的交互特性掌握专业的新动向,提升专业知识,从而完善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第二,将新媒体应用于设计创作中,并将数码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手段与与专业相结合,进而实现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通过这些学科的相互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视觉教育的水平,对于这些学科之间的相互发展也是有利的。第三,提倡创新、避免量化。新媒体技术时代下,对创新的要求很高,所以视觉艺术教育也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对教学的内容、形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只有加大创新的力度,才能够促进教育的提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更加有利于视觉艺术教育发展的人才。

综上所述,新媒体意识时代下,多媒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我国高校视觉艺术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艺术想法,采用自由、开放的观察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新技术、新媒体,从而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实现作品的创新,进而发挥觉艺术教育的交互性与融合性特点。除此之外,新媒体时代下,科研人员应该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将视觉艺术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J].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12).

[2]杜键.为建设中国当代成熟的高等美术教育而努力[J].美术研究,2004(11).

篇4:新媒体时代下的动画艺术形式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形式;传播途径变革

动画是绘画的进化,动画艺术是绘画艺术的升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发展仍在继续,信息技术及媒体多元化给动画艺术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促使其在传播、表达形式以及创作方面亦呈现出多元的特点。

l 新媒体时代概述

新媒体是相对丁传统媒体而提出的概念,是在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全新的媒体形态,而新媒体时代就是指在数字网络技术,手机、电脑等各种终端设备大范围普及的前提下,利用新媒体向用户提供或传播信息的状态。新媒体时代带来了象征“革新”的新媒体技术,而作用丁艺术领域的新媒体技术,其不再是简单地将网络与科技相结合的媒介或途径,还包括以此进行空间和内容拓展、并对外在事物产生的影响和改变。

2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动画的变革

传统概念上的动画,就是利用各种图像记录或描述一件具体的事情,同时将这一系列表达同一主题的图像连续播放,画面就会呈现出“动态感”。敦煌的壁画,中国早期出土的古瓷器,上面所出现的一系列看起来连贯而有“内容”的图画,就是最原始,最早期的没有融合任何技术的原牛态“会动的图画”。新媒体时代伴随着各种信息科技的广泛使用,促使动画艺术出现了更多的表达形式以及发展方向,科技对动画发展所给予的影响所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增高。一方面科技的运用大大缩短了动画的制作时间;另一方面多种技术的加持也在一定上提高了动画的艺术水平。较之传统动画由一张一张普通的图稿累积而成的制作方式,新媒体时代下的动画,不仅每张静态“图稿”都在细节和场景构建以及灯光运用方面更加逼真富有牛命力,而且从总体发展格局来说,也为动画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

3新媒体时代下科技对动画形式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拓宽了动画艺术在的传播空间和渠道,也促进了其艺术发展和创造形式上的多样化。

3.1 多样化创作方式

新媒体时代融合了先进科学技术的动画创作,在形式上南数字面板到数字合成,呈现出极大的便利性,同时原有的思维模式以及工作流程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兼具立体扩展的多样化以及线条形式的简约化。比起传统动画的创作方式,新动画创作(“新媒体时代下的动画艺术创作”简称)能够在制作精度上表现出更好的控制效果,分镜、音乐等细节问题处理得也十分完善。在提升动画制作效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错误发牛的概率。此外新媒体时代下衍牛的诸多信息平台,通过其对动画的广泛利用,也间接促使动画艺术工作者不断发挥更大的潜质创造出更具内涵、表现更加丰富的动画艺术作品。

3.2 多样化表现形式

新媒体时代作用丁所有领域、所有行业,这便为动画艺术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动画工作者常常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环境与产业需求,制作出各种符合情境的作品。换言之,动画艺术在不同领域的大范围传播,促使其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了同有的电视电影之外,多媒体教育、远程视频教育、建筑虚拟演示等等,都属丁动画艺术表现范畴。

3.3 多样化传播方式

新媒体时代影响下的动画艺术创作,其传播方式南之前的单向传播,演变为类似丁多媒体形式的一对一、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传播。之前小众的动画表现形式,也会伴随移动网络及媒体的发展,逐渐面向大众、获得更多的认同与接受。科技运用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动画传播方式的渠道扩充,这主要得益丁传播媒介的多样化特点。同时鉴丁动画内容和创作效果对传播受众以及大众接受度的影响,动画创作者必须不断整合思路、创新设置,通过加强内容上、效果上趋近丁当今网络娱乐化的创新,提高创作的主观能动性,使动画艺术不再拘泥丁同有的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与变革。另一方面,多方技术与于段的综合运用,不得以改变动画创作的基本精神为前提,动画艺术必须朝着一个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才能平稳长久。

4 趋势:科技与艺术的共舞

动画的发展可以说是历经了从于工阶段到机械阶段再到现代电子阶段的全过程。而新媒体时代,动画则在电子时代的基础上,导入了人工智能的元素,使创作者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强化。关丁这一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原本人意识中存在、但是技术上并不支持制作的画面,能够运用如今的新媒体科技进行制作,而且效果质量基本上还原了人的“想象”。

20世纪80年代,照相技术以及胶卷的诞牛,促使图画南“静”入“动”。但是在此之前,“动”的完成可谓经历了漫长的摸索与试探。温瑟麦凯在创作动画作品《恐龙Cerrie》时,光是静态画稿就有五千多张,而且其中每个场景下都有无数张肉眼都分辨不出差别的图画,综合下来一部动画的制作可谓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所幸进入21世纪,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将动面依次由二维模式带人三位模式,并引领入一个全新的以数字技术为主的新媒体时代。2009年,由卡梅隆导演的电影《阿凡达》上映,预示着3D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动画技术的再次创新,即真人与动画技术相结合。卡梅隆导演及其团队将大量的时间用丁《阿凡达》的技术研发,不仅他们自主研发的3D摄影/摄像系统,将3D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利用CG等特技效果制作出的来自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其逼真的演绎效果,还原了宏大的外星人战争场面。从以上动画艺术的整个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技术对丁艺术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无论动画艺术未来的具体模式如何,科技必然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画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

篇5:探析当代新媒体艺术论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的的技术发展后,逐渐的使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加深,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flash,动画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交互技术,三维立体视觉技术,在Video艺术中体现出来,从而人们的生活中逐渐的出现新媒体艺术。

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本源和现在特点

二十世纪末,新媒体艺术出现在当代舞台,它的基础是以全新传媒技术和科技展, 将人类艺术灵感来源和思维的理性形式相互交融为一体的、以计算机、数码技术、录像和胶片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而创作完成的一种艺术的一种新的形式。艺术的综合形式是它的特征,新媒体艺术汲取了其他艺术表达形式的优势特点,新媒体由图像,文字,影响,和人机交互组成,进入大机器大生产的工业时代后,艺术家们试图将尖端科技与先锋艺术观念相结合去探索新的艺术空间, 并通过这种形式更加的感悟生活和创造艺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的的技术发展后,逐渐的使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加深,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flash,动画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交互技术,三维立体视觉技术,在Video艺术中体现出来,从而人们的生活中逐渐的出现新媒体艺术。作为“与时俱进”的艺术范畴,二十世纪90年代,在陈劭雄,宋冬等人的充满个人特色的表达下使他们引领了Video的发展,使其拥有更加成熟的语言表达风格。计算机影像技术的介入后促进了影像实验的产生,王波的《谁杀了我》通过动画与网络程序的结合胡也能通过他的作品反映出七十年代的艺术家儿童时期对卡通动画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媒体不仅仅界定在数字媒体范畴内,它有了更加广泛的界定,传达媒介的不同赋予了新媒体新的内涵,也给了艺术作品更加广泛的表达形式,尤其在后现代艺术作品里这种新媒介符合后现代作品的隐喻性,打破传统形式的特点。艺术家兼“养蜂人”任日请蜜蜂作了他的合作伙伴。《元塑 II》是任日与蜜蜂合作后的艺术品。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和艺术实事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的最高尚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因为社会分工的细致化,专业化,领域化,二者看似没有任何交集,但从最根本的起点来看它们都是人类早期对事物的客观认识后逐步总结,提纯分化为两大领域,而研究他们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客观上来说科学追求的是现实的,实际的。而艺术追求的是虚拟的,虚幻的,理想化的。艺术是通过客观科学事实感性的理解后升华成理性中的感性表达,而科学的进步正是通过一些艺术家的大胆理论设想为目标促进科学的进步。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产生了人类的意识和行为。 同样的艺术与科技合二为一并且相互融合。科学离不开艺术的形象思维,艺术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必须有赖于科学。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艺术和科学的关系并能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呢?许多人都会想到两个字—— —融合。

艺术与科技相交融下的新媒体艺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艺术作品在国际各大展会出现的越来越多,具有交互性的,动态的,新的媒介的艺术形式逐一向人们呈现。和传统媒体不同,新的媒介的表达,如与化学元素,物理特性的结合产生的新的媒体形式也反映了当代社会跨界加融合的特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新媒体艺术展览历经了四个发展时期。随着新媒体艺术展览在全国范围内的进步也也促进了高校新媒体艺术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作为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它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以创作为先导”的办学思路,正是这样的思路早期的新媒体艺术创作者们成为了发展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先锋人物。

许多的高校也推动了国内数字新媒体艺术学科建设的完善与艺术创作的出新。在清华大学的第二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上反映出新媒体发展趋势,和大连工业大学举办的《大连.国际.艺术.时尚与科技论坛》里更新的表述了新媒体在21世纪更加广泛的界定。随着对新媒体的深入讨论,新的媒介设定也加入了不仅仅单纯讨论信息技术,文字,语言,图像的为载体的新媒体中,新的媒体还可以与物理,化学,生物结合在一起,新媒体的发展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它的发展也使艺术的表达更加全面具体,深入。

篇6:浅谈新媒体舞蹈艺术论文

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出现定义上的偏差,认为是新媒体——舞蹈艺术,但事实上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定义并非如此。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新媒体?关于新媒体的定义,直到现在还没有达成共识,笔者较为赞同匡文波教授的观点:“借助计算机 (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 传播信息的载体。”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在常见的媒体中分离归类出新媒体的三大部分 IPTV、地面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显然,新媒体舞蹈艺术并非是新媒体——舞蹈艺术,似乎新媒体舞蹈艺术能够更为贴切形象地阐释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本质,也就是指舞蹈与类似于投影技术、全息技术、声光舞美等媒体技术交互之后,达到增强艺术效果的新的舞蹈艺术门类。它的出现和诞生表明,单纯的舞者表演或简单的背景式舞台视频设计已经满足不了艺术创新和观众审美高标准的需求,技术的革新势必带动了艺术品质的提升。

篇7:探究新媒体艺术的毕业论文

一、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学生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他们具有其他专业学生的`共性的同时,还具有鲜明个性特征。这些特点如同“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

(一)思想活跃,但理想信念淡薄。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关心政治甚至厌烦政治的心理。他们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轻视文化理论特别是“两课”理论学习。其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易偏离正确轨道。

(二)个体竞争观念突出,集体观念弱化。艺术专业的教学方式及教师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以个体为本体的,一切以个人的感悟、喜好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等弱点。

(三)情感丰富,但组织纪律性不强。纪律性较差具体表现为:随意迟到、早退、旷课;不顾公共卫生,寝室卫生脏、乱、差;夜不归宿,上课时间外出兼职打工等等。由于这些现象的长期存在,艺术类学生的学风、班风都相对较差,其整体形象的塑造也较难。

(四)文化基础薄弱。由于艺术类专业学生一般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专业学习,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上,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势必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精神。艺术类学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都集中在文化课上。

二、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思想信仰多元化

新媒体介入后,校园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时间、空间、资讯无屏障”状态,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比以往更加自由,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甚至资产阶级消极思想趁机进行大肆传播和渗透。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很容易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影响个人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导致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等问题。

(二)生活空间虚拟化

新媒体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空间。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社区等都具有明显的虚拟性,大多数学生在新媒体空间里都以匿名或化名的方式进行交流。言行得不到规范,真实性难以保证,部分学生整天沉溺于虚拟空间,容易造成紧张孤僻、厌倦生活、逃避现实、丧失自我等问题,甚至会出现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

(三)精英意识模糊化

新媒体的内容多来自于大众,几乎任何思想观点都能得到表达,人人都可以有博客可以是记者是编辑,个人发布言论的自主性大大提高,出现了草根大众操纵的“自媒体”和个人控制的“独立媒体”。由于新媒体的这种自由性和开放性,传统的纸张阅读和笔墨书写逐渐淡出视野,快餐文化应运而生。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正确把握新媒体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大学生实现了信息选择与利用的自由化和自主化。但艺术类学生本身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而辨别是非的能力却较弱,容易受人误导,面对艺术类学生错误的或不成熟的思想观点时,如果不尊重或不能准确把握新媒体技术的传播规律,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往往容易事倍功半,甚至矛盾会激化。因此,在新的环境中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角色的转换,帮助艺术类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积极鉴别纷繁复杂的信息,引导他们积极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以平等的方式丰富教育形式。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教育功能,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

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功能,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通过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使艺术类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新媒体观念,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媒体规范与道德,合理使用新媒体资源,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

(三)大力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水平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好地掌握新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当代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首先意识到新媒体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便捷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掌握主动性,体现教育的针对性,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媒体背景下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四)建立健全大学校园新媒体信息的监督机制,并且做好舆情引导工作

运用技术手段在校园内、外部网的界面上构筑信息关卡,通过建设网络虚拟组织、设立网络管理员等方式使所有内外连接都要接受检查过滤,从而屏蔽危害大学生心理、思想等信息的传入,对新媒体信息实施有效的监控和合理的引导,在校园形成健康的新媒体教育环境,加强信息传播监管力度。同时国家必须进一步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制度法规,完善新媒体发布信息的监控机制。

参考文献

[1]黄艳梅、张劲松: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及教育策略.《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

[2]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6);

篇8:戏剧舞台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探究

关键词:戏剧舞台,新媒体艺术,融合

新媒体艺术能依靠视觉传达的途径来展现现代化的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现代审美群体的审美方式。戏剧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但是演出方式有一种单向化的传播特点,因此戏剧中的部分艺术元素很难被观众发觉,从而无法在审美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究。因此现如今的舞台戏剧便开始将戏剧舞台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使得一种新型的新媒体舞台戏剧诞生并得以发展。与之相比脚下,传统中国戏曲却失去了神秘的韵味。

一、传统戏剧的新媒体探索

传统的戏剧在面向观众市场这一问题时都采取一种争夺的方式,因为观众市场是戏剧演出不得不去考虑的重要问题,如今的戏剧演出在考虑如何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时,更要考虑如何通过新型的艺术形式吸引观众。传统的舞台表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表现一些具体场景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最初的道具、布景是其主要的表现方式。现在的戏剧创作不仅需要在剧本创作中融入一些现代元素,也改变了以往传统说教或单一叙事的形式,更加贴近生活、吸引观众。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与不断更新,一种新型的戏剧形式应运而生。众所周知,话剧《班昭》是一部经典之作,它虽然将历史事件描绘得淋漓尽致但是却很难让观众融入其中。究其原因就是观众不能找到在场的即时感。2015年3月舞台剧融入大量新媒体语汇的新媒体舞台剧《爱情书简》在上海戏剧学院完成创作,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进行了诗化的演绎。在此巨作中融入了影像技术、声音设计、平面设计等元素。真人演员与虚拟演员的影像平行大大增加了这部艺术品的可视性,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般地融入到了演员的表演中。新媒体与戏剧的结合对舞台、表演方式起到了创新与提升的作用。传统戏剧的新媒体融合不仅是单一的寻求数字技术的依托,它也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艺术方式。新媒体艺术能融合数字技术,同时也能融合进影视艺术中的蒙太奇技法。传统的舞台剧依靠搬移道具更换布景来实现场景更换,这种换场方式随着快节奏的生活和观众审美能力和审美要求的提高而遭到质疑。因此传统的舞台戏剧便在新媒体艺术中寻找新型的发展契机。在电影的制作与播放中,蒙太奇的出现会使观众联想到“切换”,而传统的戏剧也借鉴了这一新型的艺术技法,大大缩短了换场时间,也符合了这个消费社会的消费审美观。新媒体技术能将音乐、舞蹈、录音、动画等形式一一收入囊中,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实现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正是因为应用了多种的新型艺术形式与数字技法才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才使戏剧得到了更快更广泛的良性传播。

二、传统舞台剧的新媒体互动性探索

传统舞台戏剧的表演方式是单一的,传播方向也是单向化的,完全按照舞台—演员—观众这样的传播主线进行,因此观众在观赏过程中毫无话语权。尼葛洛庞帝曾说过:“数字化使我们得以传达艺术形成的过程,而不只是展现最后的作品。”戏剧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便可以打破这一传统的格局,依靠数字技术与艺术改革能够与观众和广大爱好者进行新一轮的交流与互动。例如剧场两侧屏幕上的微博墙,能与观众互动。相对于传统的舞台背景 ,LED的加入使得戏剧舞台熠熠生辉。舞台的颜色、色调、光线都能通过LED进行调整。色彩的明暗能影响观众的审美心理。不同的季节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反射,而舞台上不同的声音色彩也能给观众不同的审美体验。2012年上演的舞台剧《天安门》验证了LED的高端技术的成果。宽60米、高20米的180度环型LED大屏幕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LED屏还隐藏着几处可供伸缩的台阶。当A380空中客车飞机降落在国家体育馆舞台上时,LED电子屏上会神奇地出现舷梯,然后有真人从LED电子屏中走出。观众就如同置身机场中!通过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天安门》整部演出将以“天安门”这一北京独有的城市精神地标为历史标志,运用音乐、舞蹈、诗歌、戏曲、杂技、音乐剧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浓缩北京3000年建城史、850年建都史,还原北京人文历史风貌。(下接第28页)

三、新媒体对传统戏曲的影响

篇9:探究新媒体艺术的毕业论文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新环境中,人们接触到最多的新词汇便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所有这些现代化的因素组合便形成了数字媒体。数字媒体和大众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不再以报纸、书籍等作为媒介,而是以现代化数字终端作为平台进行信息的传输。其特点是速度快,以网络为媒介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是对传统艺术教学的突破,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时间以及空间对教学的限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模式,使学生求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可以随时通过数字媒体来获得自身所需要的知识,学生的选择更具多样性。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不仅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信息的获取方式也更加丰富。新环境下的数字媒体综合利用了网络资源,并且逐渐具备了网络资源的特征,例如丰富性、便捷性以及高速性等。正是由于这个因素,数字媒体可以说是当今最普遍的媒体技术。伴随着人们体验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数字媒体所取代,学生会获得空前自由。在艺术教学中,通过引入数字媒体,能够变传统教学为大众化交流,有了更多人的参与,有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发展到现在,数字媒体已经深深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人们互动与求知时最先想到的便是数字媒体这一方式。数字媒体正在以不可估量的优势以及无法匹及的速度开启新的媒体时代,引领着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新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模式

(一)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中,课堂教学、课题以及实践等内容融为一体,使得教学方法中的过程与实践教学得到强化,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自2D05年起便有不少高校开设了艺术工作室,作为教学活动平台,把专业课题项目任务当作主线,通过教师或者专家的指导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工作室设置中,要以人才培养方向为依据,以实践能力为基础,从社会需求出发,充分解决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之前的冲突。通过这种方式,实验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专业特长也会得以发展,不断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专业方向。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中,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应该注重项目实践,确保课堂教学为项目实践服务。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创作水平。这种工作室融教学、实践及营利为一体,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也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身的应用实践性。

(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是教育界倡导的新型教學模式,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教学而言,有必要引入该教学模式。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教学与科研优势,和社会中相关企业合作,在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能够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而且还能够根据客户的反馈及时调整。这种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生产,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目前我国的产、学、研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订单式培养模式、项目导入模式以及项目库储备模式。这三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高校在教学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特点,取长补短。从本校及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发展出发,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学校在人才培养中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学生的创造力也有了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机会,从而推动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

(三)国际化教学模式

首先,与国际社会接轨,进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为以后高校和国际交流奠定基础。只有专业建设符合国际标准,高校才能够从国际认可的角度出发来提升与改革教学工作。其次,在课程体系构建工作中,也应该符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国际化标准。在教学中增加国际化教学内容,例如,世界历史、中外文明交流等相关课程。加强双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再次,推行国际联合办学,以国际上高校之间的合作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国际型人才培养方式。国内外不同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之间,可以互派学生交流学习,充分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增强两国的文化交流。最后,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注重引入国外优秀人才以及海归人才。

篇10:探究新媒体艺术的毕业论文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主要通过对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两者发展现状以及两者融合的必然趋势加以阐述,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价值。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1】

摘 要:数字媒体产业是数字信息时代的核心产业之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

关键词:数字媒体 发展趋势 融合 人才培养

21世纪是数字信息的时代,数字媒体产业也被认为是数字信息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阳光产业,国家政府也对这一新兴的融科技、文化、艺术为一体的产业给予大力扶持。

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着许多与数字媒体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变革与发展。

在教育领域,国内各大高校都纷纷结合各自的优势背景和特色,开设和创办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这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之下应运而生。

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跨学科新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主要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工科性质的技术,而将艺术修养,人文知识素养置于附属、辅助位置,从而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缺失,缺乏创意与内涵。

另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学生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培养也不如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那样严谨,造成学生文化艺术不如文科或艺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术也比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往往难以顺利就业。

2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艺术媒介的变化和基于数字手段的内容整合,使得以数字科技、艺术设计和新媒体研究相统一的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字技术应用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础,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影视艺术、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进行创作实践的应用性人才。

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求具备数字技术应用的能力,包括相关的数字艺术设计软件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

同时也比较注重艺术理论的学习和艺术修养的陶冶。

但是,有艺术专长的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学习难以精进,对相关技术软件的使用也局限于表面,因此即使有好的创意在运用数字技术表现时会受到一定的束缚,作品的展现形式不能完全符合于本人的创意和思想。

3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3.1 科技、艺术与文化

在古代,技术与艺术都指的是在劳动生产中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科技与艺术才逐渐分化。

但随着数字高科技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艺术又有了共同生长的土壤,依托于现代数字科技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媒体技术更是与新兴数字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同时,数字艺术只有依赖于先进的数字技术才能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其艺术创作形式和风格才会趋于更加成熟与完美。

不论是科技还是艺术,都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写照。

因此,我认为科技与艺术的灵魂都根植于人类社会所积累的宝贵财富―文化之中。

最高的科技,一定需要人文思想作为基本指针,才会避免人类全面彻底物化的危机或毁灭的末路。

因此,在数字高科技摇篮中诞生的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

3.2 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数字产业需求的是具有过硬的计算机技术,同时又具备一定艺术创意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在长远来看有利于培养市场所需求的人才。

此外,人们对数字媒体产品也越来越挑剔,数字媒体作品的创意层次和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在考验着作品设计与创作人才。

一件作品好不好,关键看创意好不好,创意在于赋予作品什么样的灵魂与思想,只有灵魂思想饱满充实的作品才会被人们所认可,而一件作品的灵魂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精粹的体现。

既然现代的数字艺术根植于文化而又借助于数字技术得到展现,那么在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逐渐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加之于文化的滋养,以赋予其鲜活的思想与灵魂又未尝不可呢。

俗话说,过去的奢侈品是今天的必需品,那么今天的奢侈品也将成为明天的必需品。

在计算机发展之初,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较好的掌握使用,但在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了。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媒体技艺在作品创作,娱乐视听等各方面的发展将会越来越普遍化,运用新媒体进行创作的人将不再局限于艺术家,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有可能,所以说跨学科跨领域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在于更加有利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科学家等都是跨领域跨学科的人才,比如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就拥有经济政治学的背景。

总之,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吸收和借鉴双方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逐渐融合的过程。

4 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一种文化涵养缺失问题。

艺术创作的内容来自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构成了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

缺失了文化的底蕴,即使再精湛的艺术,运用再好的技术,创作出的也不过是缺少灵魂的作品。

因此,在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中应重视文化修养。

另外,数字媒体技艺是在交叉学科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上的再次交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学生的知识分离化现象。

在教学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避免陷入培养“被复合型”人才的误区。

最后,由于缺少实践,许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欠缺,在就业时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因此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可以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激烈的数字信息市场的竞争中,二者通过互相吸收借鉴,取长补短以完善自身价值的体系,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在将来,数字媒体技术不再只是由理工科学生或科学家才能运用的计算机技术,而数字媒体艺术也不再是由艺术家或是对艺术感兴趣的科学家进行创作,而是将出现二者兼具的人才,即数字媒体技艺人才。

笔者认为这样的融合才真正有利于数字媒体信息的长远发展。

篇11:数字媒体艺术论文

摘要:数字媒体不仅仅涉及计算机、通信、广播、电子、艺术等学科,还涉及了艺术与文化传媒、电子消费、数字出版、数字内容管理等领域。

本文主要是对数字媒体在相关领域进行简要的概述。

关键字: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应用 数字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当代科技和艺术高度结合并涉及多学科交叉,它包含了计算机、艺术、文化、教育、科技、现代经营管理等广泛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的发展,在世界信息化、国际化的背景下,数字影像、数字图书等数字出版、网络信息和文化传播、网络教育、网络推广等数字媒体应用在商业和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增强。

与此同时,动漫开发与设计、游戏开发与设计、影视特效等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艺术

1.1数字媒体定义

篇12: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严宝平;;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体系中的软件工程应用[J];大家;20122 年06期

王妍;易龙;;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互动机制研究3 [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矫桂娥;;民办高校理科生源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方案探讨[J];价4 值工程;2012年13期

朱建春;陆志国;;国内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思考[J];美术教育研5 究;2012年17期

李爱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6 ——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29期 潘欣;;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J];科教导刊(中7 旬刊);2012年12期

李自力;李逸;;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与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8 [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张利兵;刘延申;;数字媒体产业对地方院校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启9 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年11期

郭丰;李松林;;高校数字媒体专业虚拟现实课程体系建设构想[J];10 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4期 贺楠;梁玉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计算机1 教育;2011年16期

叶福军;潘瑞芳;;浅谈我国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状况[J];新2 闻界;2010年05期

杨哲;;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现代教育技3 术;2011年08期

篇13:探究新媒体艺术的毕业论文

一、新媒体对艺术生创业的重要意义

1. 新媒体为艺术生创业创造了时间和空间

传统艺术创业需要以实体门面为基础, 为了将作品展示给大众需要一定的场地空间, 因此传统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场地、人力、以及成本资金以及经营时间的限制。此外, 传统创业模式只能展示有限的作品, 而且经营范围很难在段时间内拓展。新媒体本身具有开放性、延伸性等特点, 任何地区任何时间只要登录网页即可进行商品咨询和交易, 对于创业者极大扩大了受众范围并而且网络这一开放的虚拟场地为其提供了足够的作品展示机会和空间, 进而提高交易率。

2. 新媒体为艺术生创业创造了丰富的途径和内容, 有益于创业成功率的提升

在营销模式上, 新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更加灵活, 例如通过二维码、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传播。其次, 支付宝、微信、网络银行、分期支付等支付途径的丰富也为创业成功提供了有利帮助。因此, 新媒体成本小、门槛低、灵活性等优势, 有效提高了艺术设计类首次创业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3. 国家出台了对艺术生创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为其提供了难得的优势

2014年3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地方政府如上海制定的《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设计之都行动计划等, 都为艺术生创业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扶持。当今社会, 我国迫切需要一批优秀的优秀的设计和创意企业, 艺术设计类学生在这个时期进行创业可谓是百年难见的机遇。

二、新媒体背景下, 如何构建有效的艺术生创业教育模式

1. 开展针对性教学模式

通过鼓励文化创业的发展, 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为了响应这个号召, 国内不仅需要大批的创业企业更需要对口人才的支撑。对学生创业教育的培训可以结合文化产业创业的发展对创意产业、环境以及创业战略开展针对性的探究, 让学生认识创意企业发展增值的内在规律, 意识到创意文化存在的重要价值以及对下游产业的重要硬性, 了解其所属行业的竞争环境、当前的行业状态以及发展方向。

2. 借助新媒体创造协同创业实践平台

艺术类设计学生进行创业时可以结合传统创业模式, 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双管齐下。如利用新媒体搭建协同创业实践平台, 在线上寻求需求在线下完成设计。另外,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邀请专业教师参与, 形成师生共战的创业模式。

3. 开展艺术设计相关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实现协同创业实践平台正常运作的重要途径。进行创业实践之前, 学生应首先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业要素方面, 案例教学应以创意设计为主体, 结合当前社会的新媒体环境、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以及创业实践开展系统性教学;创业模式方面, 应根据创业规模和创业性质, 围绕创业社团、广告公司、工作室建设等内容开展案例教学;创业项目选择上, 可以为学生提供平面设计、会展策划、广告制作、包装设计、交互设计、等案例以供参考。同时, 在开展案例教学时, 要着重突出新媒体的重要价值, 保证创业指导的高效性。

4. 注重理论知识的结构, 确保学生各项素质的均衡发展

一名优秀的艺术设计学生, 不仅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 在创业过程中对整个商业市场的把控能力、对市场商机的敏感度、挖掘市场的潜在资源以及对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都必须到位。因此, 创业课程的开展不能只局限于专业课程, 还要培养其指定公司战略和研究市场环境的能力, 通过丰富创业课程内容, 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新媒体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平台, 同时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业群体也将不断壮大。校方对初次进行创业实践的艺术设计生进行创业培训时, 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素质的培养, 还要重视学生其他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如对市场经济的把控力、对行业动态的敏感度、整合市场资源的能力等等, 锻炼其创业能力, 结合新媒体运营平台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刘博敏.新媒体背景下艺术设计类学生创业教育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4, 27 (12) :148-149.

篇14:探究新媒体艺术的毕业论文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艺术类大学生深受影响。通过学生有关新媒体方面的抽样调查,可以发现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应对建议如下:加强官方网站建设,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创建一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结合艺术类大学生自身及专业特点,在传统说教方式中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88-02

一、调查问卷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之间的交融与互动,逐渐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本着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做好艺术类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探究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对鲁迅美术学院在校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客观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形式,主要列举了当代大学生关心的问题、网络使用方式及特点。抽取五个专业系别(雕塑系、油画系、摄影系、美术史论系、文化传播与管理系)575名鲁迅美术学院学生参与了调查问卷。

在调查中,艺术类美术院校的大学生对待网络新媒体应用的特点比较鲜明地表现出来。(如图例一):有54.261%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1-3小时之间,这表明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有较多的网络需求,有66.957%的学生在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便于及时沟通与交流,其中有10.435%的学生认为使用新媒体的关键因素是省钱,这说明使用新媒体的方式非常便捷且资费低,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简单轻松地利用新媒体这个平台。有71.478%的学生通过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和交友,表明艺术类大学生更喜欢利用新媒体进行沟通交流和获取信息。

期间调查显示(如图例二):有49.217%的学生很久没有看过电视新闻,表明部分大学生远离了传统媒体,但当不同的媒体平台出现分歧时,仍然有51.826%的学生愿意相信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这说明传统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依然占主导地位,与新媒体相比较,传统媒体在学生中的可信度更高,同时有43.478%的学生认为新媒体发布的新闻是及时的,有35.478%的学生认为虽然传播及时,但虚假信息泛滥。在网络新闻与主流官方媒体出现分歧时,有39.478%的学生认为相信官方媒体,有14.609%的学生相信海外媒体,有50.783%的学生愿意在两者之间权衡,表明艺术类大学生在探索事件真相上拥有比较大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既不会一味相信官方媒体的舆论,也不会片面地相信海外媒体的报道,而是愿意通过更多的信息渠道了解事情的真相,因此在官方媒体的舆论报道中,艺术类大学生普遍认为是参考性的,而不是决定性的。

(如图例三)有6.60%的学生会经常参与网络讨论,有66.09%的学生偶尔会参与网络讨论,表明交互式平台对当今艺术类大学生参与社会、讨论艺术的作用比较大,他们愿意参与到讨论之中,且在参与讨论的同时会有一定的选择性,他们用自己对社会、艺术的认知来决定参与什么样的讨论和以什么方式参与讨论。而对于新媒体的应用方面,有78.261%的学生正在使用,有50.435%的学生在大量使用新媒体。其中有82.435%和66.435%的学生不经常浏览政府网站和学校网站,有些学生即使想参与但却无从入手,因此以上两种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影响作用不大。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艺术类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网络、手机等媒体方面的使用基本相同,但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在个性化、风格化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艺术学科类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艺术类大学生普遍缺乏群体归属感,他们个性有余,共性不足。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往往具有思维更加活跃,自我意识更加强烈,自信开朗、多才多艺、自立能力强等优势;另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往往认为艺术与政治毫无关联,因此普遍存在着片面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的倾向,对政治和时事不够关心,轻视文化理论的学习,忽视对自我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这也充分体现出艺术类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认知新媒体技术中的个性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普通高校大学生实现了信息选择与利用的自由化和自主化,但艺术类大学生本身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而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人误导。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艺术类学生很少浏览学校或政府网站,他们不愿意主动去获取官方正面的信息,即使获取一些信息也只是作为参考,而不起决定作用。因此,一旦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上发生错误或不成熟的想法时,就很难进行说服教育和有效引导,这给我们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新媒体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

通过调查发现,新媒体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很大影响。首先,校园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时间、空间、资讯无屏障”状态,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比以往更自由。其次,当今手机短信、博客、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都具有明显的虚拟性。最后,在新媒体内容中,几乎任何思想和观点都可以随意表达,如博客、微博等都可以直接发布个人言论,其自由性、自主性大大提高,同时,传统的纸张阅读和笔墨书写逐渐淡出视野,快餐文化应运而生。由于艺术类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这就更容易加大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愿意接受正面的、客观的教育和引导。

三、运用新媒体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加强官方网站建设,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

政府和学校等官方网站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我们的官方网站缺乏一定的亲和力,内容和形式比较呆板,学生浏览愿望不强烈。而学校网站是面向社会,宣传扩大学校影响的平台,更是为本校师生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因此,应努力改进我们的官方网站,建立健全官方交互式平台(如微博、微信)作为官方媒体的辅助媒体。要创建贴近学生思想、知识、艺术于一体的网站或网页,在纷繁杂乱的信息中去伪存真,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可靠、可信的交互式信息平台,以及正确的引导式心理辅导平台。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整合校报、广播等媒体资源,做好典型宣传、热点透视和舆论引导工作。在网上开设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专业网站,要精心设计,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2.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创建一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艺术院校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其政治素养普遍低于综合类大学的学生。艺术院校的学生更容易被虚假信息、网络谣言所蛊惑,特别是涉及一些国内外敏感事件时,极易在学生中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努力创建一支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应用技术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为学生提供可靠可信的交流互动平台,通过建立引导式心理辅导平台,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3.结合艺术类大学生自身及专业特点,在传统说教方式中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

由于艺术类高校自身专业性强,营造了艺术类高校特殊的文化氛围,使艺术类大学生思想个性更加鲜明。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除了对专业知识感兴趣外,对其他事物漠不关心。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和思想个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传统说教式教育的基础上,有效结合新媒体这一新技术平台,更好地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方面,全面开发、应用手机网络工具,全面利用QQ、微博、微信、博客和飞信等网络媒体手段是我们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在传统说方式的基础上,有效结合新媒体,从学生思想、专业角度出发,让学生用艺术来表达思想。艺术类思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专业特点,从学生专业角度出发,让学生用自己的专业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以新的理念、媒介和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促进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加强对当今社会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完善自身修养,提高学习效果,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长期关注的热点。从实例中总结经验,创新发展,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在传统教学方式上,完全可以结合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探索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现今网络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作为艺术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把面临的挑战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不断开辟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阵地,从而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于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2010,(11).

[2]黄艳梅,张劲松.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及教育策略[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2).

[3]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6).

[4]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5]哈尔滨商业大学利用新媒体学习十八大[N].中国青年报,2012-12-21.

[6]汪馨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7]丁慧民.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力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版,2010,(3).

[8]王怀民.积极反馈: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N].中国教育报,2010-04-12.

[9]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1).

[10]段京肃,杜骏飞.媒介素养导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上一篇:游衡山心得1000字下一篇:1厂房建筑安全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