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访架起留守儿童与教师的心灵彩虹

2022-09-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已成当今我国农村社会的一种主流。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20多年来, 流动人口不断增加, 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 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 在广大农村地区, 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目前, 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 “留守老人”、“留守妻子”, 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正视这一社会现象, 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所形成的系列问题, 为留守儿童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学校中队辅导员, 天天与他们接触交流, 因而认为家访是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成长问题的关键。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 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 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 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是的, 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 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这样的环境下, 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会象外面的世界一样纷繁复杂, 不可揣摩。这需要教师能进入学生内心, 与学生共同感受, 共同欢乐, 共同倾听, 能与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 不仅在学校, 而且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圈子, 了解他们的另一面。家访就是为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这样的平台。

一、精心设计家访方案

我们家访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否则往往会事与愿违, 事倍功半, 甚至恶化家校关系, 影响教育效果。为避免家访的盲目性,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心设计家访方案:

1、提前预约家访时间。留守儿童的家长多为老年人, 他们除了要带孩子外, 还要忙于家务和农活。因而, 老师在家访前应提前告知他们家访的时间和目的。特别注意的是要避免开饭时间去访谈而造成的麻烦, 应以双方都觉得合适为宜。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 学生也可以在场, 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2、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最初点, 是学生品德操行和各种习惯培养的摇篮, 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的言行与教育方式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长期的影响。然而, 由于留守儿童跟随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老年人生活在一起, 因而他们在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等方面相当欠缺。因此, 家长通常采用简单粗暴、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的教育方法, 从而产生不尽人意的教育效果。在家访前, 老师一定要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了解家长的情况, 以便采取更有效的家访办法。

家访前要对家访的留守儿童有全面的了解:在校表现、清洁卫生习惯、心理障碍、思想品质、兴趣爱好等了如指掌, 以便家访时能够信手拈来, 提高家访的实效。

3、家访的内容和方法。一次成功的家访, 离不开精心设计的内容。留守儿童的家长一般文化素质低下, 大部分时间忙于农活, 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基本上一无所知, 甚至连孩子的老师姓什么都叫不出来, 读哪个班都不知道, 他们经常会对学校的工作产生片面的认识和误解。所以, 老师在家访前要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 向家长宣传新的教育法规政策及教育理念, 让家长们能够理解学校的工作;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习惯, 挖掘孩子问题的思想根源, 从而争取家长配合来共同关心和教育好孩子。

二、三方互动, 沟通心灵

过去家访, 老师总是主角, 一大家子围着你, 低着头听你公布孩子的学习成绩, 表现情况等。很多情况下, 家访不像家访, 成了“告状会”, 即便是有表扬的, 也是班主任唱的一台独角戏。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 这样的家访, 也着实让我们恐惧过, 这只会增加他们对班主任的厌恶度。所以, 要改变家访的模式, 必须转变家访的角色。家访和上课一样, 切忌“满堂灌”、“一言堂”。家访时, 班主任要像上课一样, 注重互动。班主任要留给家长和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时间和机会。

1、让学生做主角。留守儿童的家长多认为读书无用, 特别是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 他们认为只要读完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就行了。而学生呢, 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他们的学习劲头不足, 得过且过。面对这样的情况, 家访更需要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孩子。

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看来, 老师不会轻易家访, 一旦家访, 肯定是学生出了问题, 老师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所以, 当学生面对老师的突然造访时, 不禁张大嘴巴惊讶得说不出一句话, 手足无措。记得有一次, 我班的一个学生看到老师上门, 惊讶得嘴巴张得好大, 平时在班上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的他, 此时, 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拿着作业本的手一直在发抖。奶奶和孙子一样也很意外:“是不是杨洋 (化名) 出了什么问题?”“没有呀!杨洋表现得很好, 我很想知道他进步的原因, 所以, 很想来看看他。”我笑着回答。接下来的20多分钟里, 我和杨洋的奶奶聊着天, 询问杨洋的学习平时由谁督促、回家是怎么安排的, 还夸杨洋作业的字写得很认真, 一句批评杨洋的话也没说。此时, 杨洋仍放不下心来, 表情复杂地听着我和他奶奶的对话。直到我起身告辞, 他才终于确信, 老师不是来告状的。这时候再要求他们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好好学习, 便很是主动、积极了。同时, 学生因为得到了家长久违的肯定和称赞, 对老师的拥护度也会急剧上升。这就达到了家访的理想效果。接下来的交谈中要让学生成为主角, 要给他充分的说话时间。要循循善诱, 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家访的目的才能达到。

2、让家长做主角。家访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要凝聚家校合力, 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 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学校和家庭温暖。家访中就必须让家长做主角, 请家长谈家庭生活情况、对子女的教育心得、子女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出的问题等等。首先, 家长的言谈, 便可从中了解学生受家庭教育的大致情况。其次, 也可以从家长的言语中了解他们眼中自己孩子的形象, 对孩子的期望水平, 也许他们的子女的优缺点有一些是我们做班主任没有注意到的。最后, 也可以根据家长提供的孩子在家活动情况, 了解学生的作息习惯、交友情况等, 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一次家访中, 从家长口中得知孩子每天要傍晚五点半到家。学校放学时间为四点二十分, 家访时我也计算了孩子回家花约花二十分钟。家访第二天, 我便关注这位学生放学后的去向, 结果发现他进了网吧, 已经上网成瘾, 每天必去网吧报到。在家长的配合下, 该学生成功戒掉了网瘾。但学生不良嗜好的发现, 最初就是通过家访中家长的主角作用体现出来的。

三、深化教育, 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 笔者都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 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 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 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 及时反馈, 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 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在家访中, 教师既能向学生家长面对面地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理念, 又能就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表现, 思想动态等等, 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 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同时, 教师通过家访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 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自觉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 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即使现代通信再发达, 电话、电脑及网络再普及, 家访还是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因为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 需要面对面、心对心地密切相连。学生的许多校外表现及家庭背景是难以“一线牵”的, 而教育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则需要借助家访直接渠道获得, 家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 充实生命, 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 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恩格斯也曾经指出: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如果孩子们自认为目标不可能达到, 就失去自信, 从而失去努力的方向。所以, 要争取家长了解到这一点, 并从生活中发掘他们的点滴优点, 加以扩大, 让孩子在愉悦的心情下茁壮成长。

总之, 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十余年来, 我尽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 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摘要:在广大农村地区, 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 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因缺乏家庭温暖, 往往胸无大志, 形成孤僻的性格, 自由放荡的行为, 很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这需要的教师能进入学生内心, 与学生共同感受, 共同欢乐, 共同倾听, 能与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 不仅在学校, 而且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圈子, 了解他们的另一面。家访就是为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这样的平台。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访,沟通,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厅剑.班主任家访的技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5期:P78-79。

[2] 杨成蓉.浅谈怎样做好家访【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08年5月:P41。

上一篇:宜昌市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策探讨下一篇:浅谈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