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演讲稿:架起与学生沟通的七彩桥

2024-04-13

教师演讲稿:架起与学生沟通的七彩桥(共9篇)

篇1:教师演讲稿:架起与学生沟通的七彩桥

教师演讲稿:架起与学生沟通的七彩桥

教师演讲稿:架起与学生沟通的七彩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是一号公寓负责五、六层的生活老师,我叫赵娟萍。我发言的题目是:《架起与学生沟通的七彩桥》。我在咱们学校当生活老师已经六年了,六年来,我深深的认识到,宿舍管理,得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只有从心底了解他们,再用爱心去浇灌,用耐心去期待,才会有力的促进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让学生走上一条健康向上的人生之路。下面是我的一点体会,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抓好稳定工作,让学生安心。

稳定是学校的第一要务。宿舍管理工作虽然没有教学工作那么重要,但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扇窗口,是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决不能因为我们的失误而给学校添乱。所以,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围绕稳定这一核心做起。经过了一个长假,学生思想混乱,生活习惯懒散,我就利用发放钥匙的时间熟悉了解学生,再利用指导打扫卫生时间确定舍长,重申宿舍纪律,稳定学生的情绪,约束他们的行为,为良好的开端做好准备。再利用中午或晚上查宿时间分班召开舍长会,布置任务,分解责任,互相沟通,安心住宿,维护稳定,确保休息,争创最优。经过近一周的努力,学生情绪很快稳定下来,卫生纪律很快步入正轨,有力的配合了教学工作,打赢开学德育工作的第一仗。

二、打开沟通的大门,要有爱心。

生活老师不但要牢记安全稳定工作,而且要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工作,只有观察要细心,沟通有爱心,才能师生的正常交流,才能保障校园和谐与文明。09届文科班一名叫李敏的女生,至今叫我难以忘记。这位同学来自西安,刚来宝中,对环境很不适应。周六其他学生都回家了,她一个人在宿舍失声痛哭,经过再三询问,原来是座位偏后,上课没记上笔记,好学的她觉得很委屈,加之自己孤单,所以大哭不已。了解情况后,我把她领到一楼值班室,耐心开导,陪她聊了一个下午,后来又联系班主任老师调了座位。从此,她对我非常感激,一有心里话就和我交流,和我成了知心朋友。情绪稳定了,学习进步也快,最后成了文科班的尖子生。这件事经常提醒我:只要诚心待人,爱心沟通,才能让她们树起生活的信心。

三、抓学生转化,要有耐心。

作为当代中学生,自主意识自我意识特别强,如何处理活跃与纪律的矛盾,是一个需要耐心去揣摩的问题,这就要心与心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碰撞。本学期刚开学不久,高二(9)班的一位姓王的学生最爱窜宿,影响别人学习和休息,如果让他回自己宿舍,他还要与你抬几句,好象自己窜宿是应该的,即使回到宿舍还是说个不停,卫生也不打扫,舍长也管不了他。针对这种学生,我认为在短时间内难以见效,一定要有耐心。我每天晚上查完宿后,就站在楼道,专门盯他,一发现他窜宿,就把他叫到值班室与他谈话,批评教育,做思想工作让他参观样板宿舍,使他真正认识到窜宿的危害。两周以后,王同学窜宿的次数有明显减少,每次查宿见了我也有礼貌,也知道学习了。看到这一幕,我感慨万千: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只要你耐心的付出,才会有丰硕的收获。还有一位叫杨毅的学生,生活习惯很差,性格倔强,父母整天为他担惊受怕,中午、晚上都在大门外守候,担心孩子出去上网,一天几次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为了鼓励该生,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我首先让他担任舍长,一方面是增强他的责任心,让他自己管束自己,收敛自己的行为;二是和我增加了交流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该生较以前稍有进步,发现后我就及时表扬,该生一下子有了信心,个人卫生很有起色,在他的带动下,他们宿舍也被评为文明宿舍。家长也反映孩子变了,回家也爱和他们交流了,他们对学校的管理表示真诚的感谢。看着家长满意的笑容,我心里想,虽然我们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却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不良习惯,让家长放下心,去安心工作,不但打消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光添彩。

作为生活老师,我们每天重复着常规工作,但是习惯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每当看见一个学生从差变好,我觉得是最大的幸福。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我们用爱心温暖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拥有一个整洁和谐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同时,面对着这一群可爱,活泼的学生,我好象年轻了许多,因为我们播种的是母爱;收获的是可爱;浇灌的是情感,开满园的是新世纪的桃李芬芳。

谢谢大家!

篇2:教师演讲稿:架起与学生沟通的七彩桥

汪倩倩

同学同学,同师同课;同学同学,同班同桌;同学同学,互谅互解;同学同学,同心同乐。

——题记

同学同学,楚汉分界,同学同学,架桥沟通。心灵沟通,和睦相处,就靠谅解。让我们在同学之间架起沟通心灵的谅解桥,使我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架起沟通心灵的谅解桥,让你身心有一种豁达:谅解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宽以待人,是做人的根本,想要有朋友,先要够朋友。只有谅解,才不会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只有谅解,才能给别人、给自己第二次机会;只有谅解,才是善待自己的最好方式;只有谅解,才会使自己更豁达。

架起沟通心灵的谅解桥,让你身心有一种胸怀:谅解是丢开眼前小算盘,着眼将来大胸怀;谅解是对差异的认可,容人之过,为自己后退有路。胸怀谅解,量大福大;胸怀谅解,心灵开放;胸怀谅解,升华自我;胸怀谅解,永远“时尚”。

架起沟通心灵的谅解桥,让你身心有一种气度:你能谅解多少人,就能赢得多少人心,这是你成功的气度。学会谅解,欣赏别人的长处,不计较别人的短处,你将事半功倍;学会谅解,善于与人合作,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你将收获无穷。

架起沟通心灵的谅解桥,让你身心有一种洒脱:谅解,让你适时地放下,能得真正的自在,珍惜眼前,幸福永远;谅解,让烦恼沉入心底,用忘怀填平伤害,谅解过去,拥有未来;谅解,让别人去说吧,认真修炼自已,历经磨炼,勇敢坚强。

架起沟通心灵的谅解桥,让你身心有一种智慧:谅解也是你学会圆融变通,转换立场,通往成功的诀窍;谅解也是你善待批评,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通过谅解,你会明白,精明要藏在浑厚里才有作用;通过谅解,你会明白,低姿态是做人的绝好美姿;通过谅解,你会明白,把优越感让给别人,你并不少什么 ;通过谅解,你会明白,要把生存的睿智演练为交往的技巧。

架起沟通心灵的谅解桥,让你身心有一种忍让:谅解就要用一时的忍让,换来长久的安宁;谅解就要给别人让一条路,也是给自己留一条路;谅解就能用一个微笑,让一场争执烟消云散;谅解不是弱者的哲学,而是强者的风采。

架起沟通心灵的谅解桥,让你身心有一种谋略:谅解他人,给人一个台阶,也是自己登高的开始 ;谅解他人,维护别人的面子,也为自己赢得尊重 ;谅解他人,倾听他人心声,更能赢得人心;谅解他人,不轻易发怒,就是最大聪明。

架起沟通心灵的谅解桥,让你身心有一种博爱:通过谅解,心中有爱,发现眼前的世界更美好;通过谅解,心中有爱,发现爱别人是爱自己的最好方法;通过谅解,心中有爱,发现满怀爱心是消除仇恨的最好方法;通过谅解,心中有爱,发现温和、友善永远胜过激烈、狂暴;通过谅解,心中有爱,发现给人一个希望就能品赏到谅解酿出的甜蜜。谅解是爱的极致;谅解是进取、争气的一种力量;谅解是人间最动人的情操;谅解是吸引好人缘的磁石,谅解是为抱怨画上休止符的画笔;谅解是心灵之间最近的桥梁。

架起沟通心灵的谅解桥,让你身心有一种幸福:通过谅解,解决矛盾,悬石放下,一身轻松,感到幸福;通过谅解,解开心结,心理平衡,医好心病,感到幸福。由此你发现:谅解是幸福的良药,让你得到从容淡定的福气,享受阳光心态的生活,感受滚滚而来的快乐,充满心境平和的喜悦。

篇3:教师演讲稿:架起与学生沟通的七彩桥

一、教师应保持一颗平常心, 宽以待人

出于“恨铁不成钢”的考虑, 教师往往对任教班级的学生要求过严, 对后进生常常采取批评、训斥、责骂的态度, 甚至还会体罚学生, 以为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殊不知适得其反, 部分后进生本来就对学习不感兴趣, 再加上青春期逆反心理的作用, 于是他们与教师之间很容易形成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记得有一本书这样说过:“教师首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把学生当人。允许学生优秀, 也允许学生不优秀;鼓励学生的进步, 也容忍学生的退步。”保持这样的心态, 教师就可以大大减少因‘恨铁不成钢’而产生的极度焦虑、愤怒和哀怨。是啊, 当你发现每一次完不成作业的都有某个同学, 并且他还在课堂上说俏皮话、做小动作时, 一种莫名的怒火就会从心中升起。这种情况下, 就很容易做出失控的举动。因此, 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反复性, 一次是不行的。淘气的学生在几年的淘气史中, 会有上百次的自食其言, 会有上百次的拒绝良言相劝, 会有上百次的敷衍老师。对我们某一次成功的教育来说, 只要不是第一百零一次拒绝、敷衍, 只要有一步朝前的跨越, 就不容易了。不要期望太高了, 期望高了, 既不利于教师树立教育的信心, 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改过的信心。

二、教师应经常和学生谈心, 晓之以理

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困难热情帮助, 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在学生身体不适时嘘寒问暖;在平时交流中, 拉拉家常, 这些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李楠楠, 晨读课连着缺了两次课, 课文也不背, 作文连着两次都是抄袭。一次课间时间, 我找到了她, 当我问她为什么早读课没来时, 她只是一个劲地微笑, 嘴里还喃喃地说:“来了, 有点事。”我看她不想说, 也就不再纠缠。我换了个话题, 拉起了家常。“你姊妹几个?爸妈有没有工作?做什么工作?辛苦不辛苦?他们对你有没有期望?”她一一都回答了。然后我说:“爸妈辛苦工作, 为我们提供吃穿, 让我们到学校是来学习的, 我们可不能辜负了他们对我们的期望呀!”她似有所思。这次以后, 她不再缺课。在一次作文《因为有你》中, 她这样写道:“我觉得这个老师还不错, 今天又去那办公室, 老师跟我说:‘你们现在大了, 应该成熟了, 懂事了, 也应该知道要好好学习了, 不要再瞎混下去了。’老师, 因为有了你我才知道学习的可贵。”看!作文也不用抄了。但她一篇课文也没完整地背过。我一次次鼓励她:“只要你愿意, 你肯定能念会, 老师相信你!哪怕有一点进步, 老师都为你高兴。”有一天, 她突然主动到办公室给我背诵《出师表》, 背完了, 背的还不错, 我表扬了她。在作文《懂得责任》中, 她这样写道:“语文老师让我去背书, 我给她说了下午会去背书, 可我说了也不去, 看她能把我怎么样。当时那个得意劲啊……呵呵, 没法形容。直到那一回, 我给老师说了个时间, 我去了。背完书, 老师夸了我, 说我说到做到了, 我很高兴。自觉地承担责任, 就是我要承担责任, 我愿意承担责任, 我主动承担责任, 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 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 做责任的主人, 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认识多深刻呀!

三、教师对待学生要有耐心, 循循善诱

在学生犯错误时, 教师应尽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谈话的声音不要太大, 还要给学生解释的机会。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会认为你是在帮他改正错误, 从而会接受你的批评。我班学生杨旋很活泼, 思维也很敏锐, 可就是满嘴脏话。无论是平时与人交流, 还是上课回答问题, 总是带口头语。当我发现他这个毛病之后, 曾经说了他几回, 可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一天, 他在回答问题时又带了脏话, 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课后, 我以商询的口吻对他说:“你觉得你课堂上那样带脏话, 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对吗?”而他却满脸不在乎地说:“沛县人说话都这样。”我说:“是吗?你认为沛县人就这样的素质吗?你也太贬低我们沛县人了吧?据我了解, 只有社会上的小混混才那样说的。”他的脸色好像缓和了些, 说:“我习惯了。”“习惯有好有坏, 坏习惯就要改正。比如讲脏话就是坏习惯。”我乘机又问:“这些话在家里你敢讲吗?”“在家讲就是憨了。”我接着引导说:“在学校里更不能讲, 特别是在课堂上。公共场合更要讲究文明用语。你看, 课堂上同学们笑了吧!知道什么意思吗?那不是表扬你, 那是在笑话你不讲文明。”“我以后改。”虽然以后他又犯了好几次, 但经过提醒, 他都表示了惭愧的神色。慢慢地, 这位同学讲话文明多了。对此, 我及时进行了表扬, 他的课堂表现更是积极, 让人感到由衷欣慰。

四、教师对待学生要有责任心, 敬业乐业

我们学校不少学生养成的习惯是两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一篇习作, 有的同学还要带家去写, 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差距很大。好多同学没有时间观念, 作文课上又说又笑, 很散漫。你批评他, 他反而振振有词:“两节课我写完就行了呗!”为了扭转这种局面, 我首先提出要求:“作文课有两节课, 第一节是作文讲评时间, 第二节是写作时间, 要求45分钟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顿时教室就像炸开的锅一样,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以前都是两节课的时间。”“时间太短了, 我们写不完。”……等他们稍微平静下来, 我说:“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大家应该做到的, 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是合格的中学生。”要求提出后的第一次习作, 有些平时就不怎么写作文的同学, 一节课下来, 一个字也没写, 并且还总想讲话。于是, 我说:“这是第一次, 没写完回家写, 下一次必须当堂完成。”结果回家写的作文多数是抄的。第二次, 有的同学还是以为还像上次一样。由于作文课是最后一节课, 我就真的等他们写完才让他们走。那些上课光玩不写, 想回家抄袭的同学, 一看不自己写不行, 就只有硬着头皮写起来了。胡光羽说:“早知道这样, 我上课就不玩了。”别班同学看到我班这种情况, 禁不住说道:“你们语文老师真敬业!”到了第三次, 讲评课上, 我抽取那些自己写的、有进步的进行范读, 大力进行表扬,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后来, 作文课只要下课铃一响, 全班都能交齐。人的潜力真大呀!

我相信, 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 经常与学生谈心沟通, 并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再加上我们对工作的责任心, 一定会赢得同学们的理解与支持的。融洽、友好的师生关系, 也就会不期而至。

摘要:当前, 有的初中学生讨厌老师, 有的老师看不惯学生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学生顶撞老师的事情也常有耳闻。教师如果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经常与学生谈心沟通, 并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再加上对工作的责任心, 一定会赢得同学们的理解与支持的。融洽、友好的师生关系, 也就会不期而至。

关键词:平常心,谈心,责任心

参考文献

[1]李汉生.班主任工作艺术[M].北京:知识出版社, 2004.

篇4:随文练笔:架起读写之间的七彩桥

“随文练笔”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综合性练习,它兼具语言外化表达和习作内化积累的功能,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有效途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子,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呢?现撷取于老师部分经典教例,试图从中窥探和梳理出其中的一些特点和策略。

一、仿写迁移,让文笔灵动起来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精彩语段,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咀嚼涵泳,同时还应当充分挖掘其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仿写迁移。

《白杨》教学片断:

师:书上要求我们用上“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造句。对我们来说,这太容易了。我们来个“造段”怎么样?

生:(跃跃欲试)好!

师:写什么呢?就写课文中的这位叔叔。咱们就称他为“杨叔叔”。杨叔叔也许是位军人,也许是位工人,也许是位大学生,他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新疆,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边疆……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上这两组关联词,夸一夸杨叔叔!

(生写话,随后交流。)

生:杨叔叔大学毕业的时候,对校长说:“我是祖国的儿子,哪儿需要我,我就到哪儿去。(师插话:两个“哪儿”用上去了,用得很准。再加上一句“现在新疆需要人,请让我到新疆去吧!”)杨叔叔来到新疆搞科研工作。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坚持搞实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他还把两个孩子接到新疆,希望他们也能扎根边疆,把第二故乡建设得更好。

师:你写得好,读得也好!光从“第二故乡”这几个字就可以看出你对这篇课文已经理解了。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于老师通过“造段”练习,不仅使学生顺利完成了对两组关联词举一反三的迁移运用,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了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这样的练笔,既有“仿”的痕迹,又有“创”的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颇为有效的。

二、想象补白,让文本厚重起来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在字里行间留下了各种“空白点”。这些“空白点”不仅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也为课堂练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文中言而未尽之处,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品味语言的基础上,顺着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发展的方向,对情节展开想象补白,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发现和构建。

《再见了,亲人》教学片断: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志愿军回国时,在火车站向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现在。大家分成三组,第一组以大娘的身份,第二组以小金花的身份,第三组以大嫂的身份,分别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好不好?

(生既惊诧,又兴奋。)

师:现在,咱们看志愿军是怎样对大娘说的。读读第一段,看看分几层。

(生读,思,议。)

师:志愿军向大娘话别,是分三层意思说的。首先是劝大娘别送,再回忆了两件往事,最后赞扬了中朝人民之间的友谊。这三层意思中,最重要的是第二层。咱们也可以分三层意思来写。不过,因为朝鲜人民是送行的,又是接着志愿军的话说的,所以,一、三两层的意思不能和志愿军说的一样。

(生写。)

上例中,于老师充分利用文本的“缺口”和可供“再造”的空间,引导学生想象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向志愿军告别时说的话,从而巧妙地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这一练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使文本的内涵更加丰满,文本所塑造的形象也更为立体地呈现在了学生面前。

三、倾吐心语,让情感涌动起来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充溢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营造氛围,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唤醒学生表达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练笔。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断:

师:我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回过头来再读第一自然段,请想一想,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

生: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个损失,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师:对,这是我们的国耻。同学们,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军舰,不远万里开到中国来;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造枪弹,屠杀中国人;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纸,逼着清政府在上面签订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后都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说,对别人说,甚至对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先想一想,然后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自由写话,随后交流。)

生: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来自霸权主义国家的侵略。还来自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把祖国建设得强大起来吧!

生:圆明园的毁灭已无法挽回。但是,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把祖国建设好,让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圆明圆作为一根鞭子,鞭策我们前进吧!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的体验与理解后,于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倾吐内心的感悟。因为有了前面的情感积淀,所以此时的写话就好像给学生找到了宣泄情感的喷射口,人人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这样的练笔,集读写训练与情感熏陶于一体,真正做到了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

四、转换角色,让思想流淌起来

每一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写作角度。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展开练笔,不但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深化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新型玻璃》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默读课文。)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了!

师:不过,我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师在黑板上写下“自述”两字。)“自述”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作个广告。当然,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

上例中,于老师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在学生熟读课文并明白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之后,巧妙地引导学生以拟人化的方法写"XX玻璃自述”。这一练笔形式新颖,富有情趣,一改以往说明文教学刻板枯燥的面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技能,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谓一举数得。

五、还原意象,让人物鲜活起来

课文中有些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的聚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潜心体悟词语的情味,充分挖掘词语的意蕴,通过练笔把抽象的语言符号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使之成为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断:

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指小黑板)——“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在旧社会里,一个拉黄包车的人,他那“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写好后,教师让他们自己读一读,修改修改;然后找几位学生上台读。)

生: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但他的头发乱蓬蓬的,脸色蜡黄,一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中,嘴唇苍白,没有一丝血色,脸上也布满皱纹,一身寒酸的衣服打着大补丁,浑身散发出一股汗臭味。

师:这就叫“饱经风霜”。

生: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他穿着一身褪色的衣服,双脚光着,手上的皱纹很多,但是头上戴着一顶帽子,乱蓬蓬的头发从帽子下钻出来。额头上有三条抬头纹,眼角也有三条皱纹,帽沿上也有许多灰尘。虽然天气很寒冷,但是他的鼻子上还是挂着许多汗珠,嘴唇上也有许多皱纹,耳朵冻得通红。我想,他拉车也不只一两天了。

师:好的,这就叫“饱经风霜”。

在这个片断中,于老师通过还原词语意象的手法,引导学生给黄包车夫“画像”,使本来相对静止的“饱经风霜”一词顿时被激活。这一练笔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黄包车夫这个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受和对他所处时代背景的体认,而且“饱经风霜”这个词语也被深深地嵌入到了学生的心灵,成了他们“活的库存”的一部分。

篇5: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记得在我开始读小学的时候,经常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关心,受到老师的赞扬,我感到特别开心。是他们让我的童年多了许多快乐,多了许多自信。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好喜欢老师,幻想着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名老师。当我幸运地走上了讲台,圆了我儿时的梦时,就立志做一个好老师,和我的那些老师一样,让我的学生也喜欢我,使我和学生之间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美好的回忆。我知道这并不容易。但是,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始终尽自己的力量,用我的真心做了我自己喜欢做的事。

一、用心学习,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那点文化知识根本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苦练教学基本功,努力向着一个好教师的目标迈进。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更加重视学习。今年我的教学任务虽然重,但我的学习从来没有间断过。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当中,同事是我的老师,在办公室向同事请教和同事探讨教育经验。学习是我生活的需要,学习是我生存的需要。

二、用心研究,让学生乐于学习

2010—2011学年,我担任班主任。每天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让我疲于奔命。我时常在夜深人静时批阅试卷、钻研教材。我经常废寝忘食,投身教学改革,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曾经在小学教了各年级的我,虽然有一些教学经验,但我在备课的时候认真的研究手中的教材,努力寻找每节课的连接点,在课堂教学中寻找低年级知识的衔接,向上适当向高一年级小学知识延伸,结果真的很管用。学生学得愉快主动,我自己也教得很轻松。一学期结束,效果也不错,我开始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此时更激起我要要求自己,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经过我不断的钻研与努力,工夫不负有心人,学生成绩逐渐上升,学期考试也在全镇领先。更重要的是我的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上课积极投入学习的习惯,对学科学习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形成了自觉主动学习,而且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为下一年级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自己也在逐步向着一个“好教师”的目标迈进。学生说跟着我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家长说把孩子交给我放心。这是家长和学生对我的认可,我感到非常心慰。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研究中,我和同事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在2010年,国家举办的远程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丰富了我的视野,开阔了我有眼界。通过学习,提高了我的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提高了我的专业知识水平,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我要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三、用真心爱学生,我也得到了学生的爱

爱是一个人天性所需,爱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这是古今中外教育

家的共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看作是教师最重要的品德,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播洒的一片爱心,是诱导和助长学生上进的阳光雨露。我从事教育事业走到今天,除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兢兢业业,除了各级领导的关心爱护,还有就是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除了真心,还得讲究爱的艺术,要会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接受你的爱,将这份爱化作他们前进的动力。正是凭着这种爱,我当了这么多年的教师觉得越来越更爱教师这个职业了。

四、用真心对学生评价

我从来不单纯的依据学生的成绩来对学生作出评价。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公证的正面进行评价。我经常跟他们说,我们现在学的小学语文和你一辈子将要学的东西相比确实太少了,但是,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一

种求真务实的作风,一种光明磊落的品质;培养自己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的精神;培养自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接受一些最基础的语文思想;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培养自己在充分自信的同时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培养自己与同伴互助的习惯,与人合作的方法等等。平时注意观察、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常和他们谈心,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诱导、多鼓励,帮助学生竖立自信心。

我知道,在家里孩子愿意看到父母的笑脸,同样,在学校学生也希望有一个快乐、充满活力的老师来陪伴自己学习和成长。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我始终保持用一个好的心态、一个快乐的笑脸去面对学生,感染学生。

我经常告诉学生,如果我伤害了你,那一定不是有意的,老师爱着你们每一个人。如果你有了委屈,千万不要憋在心里,你可以给我写纸条,也可以当面和我交流,我一定会让你满意。如果你不喜欢我,而我又不知道,那就糟了,因为你不喜欢我就会不喜欢我的课了。这样,我的孩子们很愿意和我交流,我也总是很真诚地给他们作出解释。

篇6:教师演讲稿:架起与学生沟通的七彩桥

标 题: 开学初的家长会架起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在开学初的一周内召开一次家长会,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有如下几点:

1、让家长感受到你是“一个教师,是多么高尚的人”(卢梭)。班主任在与家长的谈话中,始终能反映或体现老师对学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体现他把孩子交给你放心,家长非常信任你!

2、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由于家长和教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他们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知识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种经验、思想和知识的互补,恰恰是双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面带微笑,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象巨大的磁场吸引磁铁一样让人无法拒绝。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结果,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事实上,我们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厚望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很多家长又能从老师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为教师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教师与家长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3、寻求家长的配合,使我们的教育不再孤军奋战。

请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让他们理解孩子的学习是很辛苦的,同时也请家长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这样让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有了进步父母会看到,同时当他们有了问题时也会及时得到解决。

总而言之,开学初,班主任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与家长建立和谐的关系,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架起学生和家长的桥梁

俗话说得好:“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儿童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儿童与家长之间在对待问题的看法、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诸多沟通的障碍。让学生懂得如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并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促进家庭人际交往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体会。

一、因势利导,教师要充当“架桥工程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深入了解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情况、关系协 调情况,帮助双方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排除双方的沟通障碍,促使学生与家长顺利沟通,和谐共处。就是说教师要充当“桥梁工程师”,不仅为人师,也要做学生、家长的朋友,经常联系,适时家访,拉近距离,增进感情,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三位一体,他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仔细观察,找出学生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 响。由于诸多原因,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常会存在种种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沟通才能顺利进行。经初步归纳,我发 现存在以下问题:

1、独生子生经常被称为“小太阳”,在家中长辈娇惯、父母宠爱,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傲慢、“娇、骄”二气,狂妄自大。在很多问题上家长无法与孩子沟通。

2、家中习惯于用成人的经验去判断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孩子对 家长的教育口服心不服,感觉家长不理解自己,有心事不乐意对家长讲;而家长觉得孩子越大越疏远自己,弄不懂原因,成为双方的沟通 障碍。

3、家长较难把握好沟通的尺度。父母与子女由于年龄差异大,看问题的方式各异,难免在认识上产生代沟,家长如果不能用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时间长,必然形成沟通中的新障碍。

4、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常常对子女关怀备至,期望值过高,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人为地造成新的沟通障碍。

三、耐心细致,帮助学生和家长及时克服沟通障碍。

学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反映出其心理的变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人际关系矛盾,尤其是不易觉察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矛盾。如果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致使学生与家长不能顺利、及时地沟通,学生心理障碍得不到疏导,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教师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尊重、关爱、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及时疏导,就能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促进其健康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更多的爱和关注,特殊的学生更需要教师与家长采取独特的教育技巧,共同付出特别的爱心和耐心。

四、以诚相待,做学生、家长的知心朋友

教师要架起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首先要以诚相待,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及学业成绩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与家长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如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和敢说话的习惯、能力方面,我建议家长适当地让孩子参与家中大事的讨论,特别是涉及孩子自身的问题,更应多听孩子的意见,多采纳孩子的有益建议,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培养他的角色意识。这时家长与孩子的沟边往往是轻松而具有亲情的。其次,教师要解剖自己,主动与学生和家长交心,使自己逐步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在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时,要虚心向家长请教,使得彼此增进友谊。这样,学生和家长容易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总之,“师教之力,贵在主导,要在转化,妙在开启”,教师只要有对工作的满腔热情,怀着对学生无限的爱心,定能在学生与家长之间架起沟通的坚固桥梁,从而形成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教师博客架起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巨化一小教师积极创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平台

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是一种非常好的立体化培养孩子的方式。现在,巨化一小的很多家长都通过“教师博客”这一网络平台,展开家校联系。

教师以创建博客的形式,将学生在校的表现,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是需要和家长联系、沟通的问题及时地发表在博客上。家长通过登陆教师的博客就能了解到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有些有心的家长也建立博客,他的很多问题或者要和教师单独交流的问题就可以通过博客展开交流与沟通。在这里,没有简单的说教与告状,家长和教师会对某一教育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众多的家长的参与,使有些家长的好的做法在得到了交流。

这一方式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使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关注上来,现在很多的家庭都有电脑,晚上也有很多的家长要用电脑,在这个时候点击教师的博客,和孩子一起来了解他在校的情况,对孩子也是一种互动。可以说,这是一种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

移动飞信助力教育信息化 架起老师家长沟通桥梁

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学校的工作要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而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是与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分不开的。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也很难把握。

传统家访遭淘汰,家校沟通困难多

黄老师是一位小学教师,作为班主任,黄老师很多时侯都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如:学生的成绩下降了、学生上学迟到或无故旷课等等,很多事情沟通得好了,可以起到很好得教育效果,可如沟通不好,家长会非常不满意,到时班主任的工作就不能正常地开展。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与家长有效沟通。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的改变,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比如约谈,家访并不一定那么合适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又亮起了红灯。

博客、飞信架起教师家长无缝沟通的桥梁

随着网络的普及,在网络上写“博客”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如今,大部分一线城市的中小学教师都纷纷开通了网络博客,在博客上发布教学及学生的各类信息,将其作为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的一种新方式。

博客成为教师家长互相了解的地方,但是,网络博客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沟通”“交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飞信发短信,则有效改进了教师家长间的沟通困难。

邓老师是某中学高三.一班的班主任同时兼任高三.二班的语文课教师。升学班学习压力重而且班级事务繁琐,尤其还得时常关注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这需要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我将班级还有校务工作安全不同类别进行群组划分。”邓老师介绍到,“比如,在“班级家长群”中,每次单元测验完之后我都会向群组发送消息,通知家长近期学校进行了一次学习测验,希望家长与学生共同找找原因,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不骄不躁。”

学校、家庭和谐施教才能培养出良才

邓老师介绍说,有的学生考得不好不向家里说,老师就以为家长不重视,而家长又以为学校没有举行考试。这就出现了沟通的障碍,其实都只是为了孩子好,青少年在成长期,需要我们的监督和引导。随即邓老师向记者展示了她的飞信客户端,班级事务、校务工作分门别类,一目了然,邓老师说道,“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有电脑,而飞信衔接的是手机和电脑,无需什么使用说明,简单方便。而且这种方式与学校保持沟通,家长一百个放心。”

让家访架起沟通的桥梁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家访便于因材施教。通过家访,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这样,对学生的教育就会有的放矢,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家访便于形成教育合力。家访过程中教师向家长介绍学

校的情况和工作安排,宣传学校的纪律要求和相关规定,让家长全面了解,赢得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与理解。

家访便于改进教育方式。家访能激励教师的责任感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单亲学生、家庭教育偏差的学生,教师在家访过程中心灵会受到触动,会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进行反思。同时家长也会正确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职责,而不会因只忙于工作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或者采用错误的教育方式。

篇7:随文练笔:架起读写之间的七彩桥

一、仿写迁移, 让文笔灵动起来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精彩语段, 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咀嚼涵泳, 同时还应当充分挖掘其中的训练点, 引导学生仿写迁移。

《白杨》教学片断:

师:书上要求我们用上“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造句。对我们来说, 这太容易了。我们来个“造段”怎么样?

生: (跃跃欲试) 好!

师:写什么呢?就写课文中的这位叔叔。咱们就称他为“杨叔叔”。杨叔叔也许是位军人, 也许是位工人, 也许是位大学生, 他响应国家号召, 来到了新疆, 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边疆……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用上这两组关联词, 夸一夸杨叔叔!

(生写话, 随后交流。)

生:杨叔叔大学毕业的时候, 对校长说:“我是祖国的儿子, 哪儿需要我, 我就到哪儿去。 (师插话:两个“哪儿”用上去了, 用得很准。再加上一句“现在新疆需要人, 请让我到新疆去吧!”) 杨叔叔来到新疆搞科研工作。不管条件多么艰苦,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他总是坚持搞实验,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他还把两个孩子接到新疆, 希望他们也能扎根边疆, 把第二故乡建设得更好。

师:你写得好, 读得也好!光从“第二故乡”这几个字就可以看出你对这篇课文已经理解了。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 于老师通过“造段”练习, 不仅使学生顺利完成了对两组关联词举一反三的迁移运用,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了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这样的练笔, 既有“仿”的痕迹, 又有“创”的内容, 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颇为有效的。

二、想象补白, 让文本厚重起来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 许多课文在字里行间留下了各种“空白点”。这些“空白点”不仅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而且也为课堂练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文中言而未尽之处, 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品味语言的基础上, 顺着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发展的方向, 对情节展开想象补白, 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发现和构建。

《再见了, 亲人》教学片断: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志愿军回国时, 在火车站向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既然是话别, 就应该是双方的, 但是, 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 此时此刻, 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现在, 大家分成三组, 第一组以大娘的身份, 第二组以小金花的身份, 第三组以大嫂的身份, 分别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 好不好?

(生既惊诧, 又兴奋。)

师:现在, 咱们看志愿军是怎样对大娘说的。读读第一段, 看看分几层。

(生读, 思, 议。)

师:志愿军向大娘话别, 是分三层意思说的。首先是劝大娘别送, 再回忆了两件往事, 最后赞扬了中朝人民之间的友谊。这三层意思中, 最重要的是第二层。咱们也可以分三层意思来写。不过, 因为朝鲜人民是送行的, 又是接着志愿军的话说的, 所以, 一、三两层的意思不能和志愿军说的一样。

(生写。)

上例中, 于老师充分利用文本的“缺口”和可供“再造”的空间, 引导学生想象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向志愿军告别时说的话, 从而巧妙地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这一练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而且使文本的内涵更加丰满, 文本所塑造的形象也更为立体地呈现在了学生面前。

三、倾吐心语, 让情感涌动起来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充溢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所以, 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营造氛围, 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唤醒学生表达的欲望, 然后引导学生练笔。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断:

师:我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 回过头来再读第一自然段, 请想一想, 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

生: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个损失, 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师:对, 这是我们的国耻。同学们, 英法联军, 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 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军舰, 不远万里开到中国来;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 制造枪弹, 屠杀中国人;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纸, 逼着清政府在上面签订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后都会有很多话要说, 对自己说, 对别人说, 甚至对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先想一想, 然后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自由写话, 随后交流。)

生:圆明园的毁灭, 不仅来自霸权主义国家的侵略, 还来自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 让我们把祖国建设得强大起来吧!

生:圆明园的毁灭已无法挽回, 但是, 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 把祖国建设好, 让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让圆明园作为一根鞭子, 鞭策我们前进吧!

……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 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的体验与理解后, 于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倾吐内心的感悟。因为有了前面的情感积淀, 所以此时的写话就好像给学生找到了宣泄情感的喷射口, 人人有话想说, 有话可说。这样的练笔, 集读写训练与情感熏陶于一体, 真正做到了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

四、转换角色, 让思想流淌起来

每一篇课文, 都有各自不同的写作角度。在阅读教学中, 变换叙述角度展开练笔, 不但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深化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 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新型玻璃》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 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

(生默读课文。)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

生: (齐) 明白了!

师:不过, 我不打算让你们说了, 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 (师在黑板上写下“自述”两字。) “自述”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 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 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 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 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 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 为自己作个广告。当然, 要实事求是, 不要吹牛。

上例中, 于老师根据说明文的特点, 在学生熟读课文并明白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之后, 巧妙地引导学生以拟人化的方法写“××玻璃自述”。这一练笔形式新颖, 富有情趣, 一改以往说明文教学刻板枯燥的面孔,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锻炼了技能, 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谓一举数得。

五、还原意象, 让人物鲜活起来

课文中有些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的聚集点。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潜心体悟词语的情味, 充分挖掘词语的意蕴, 通过练笔把抽象的语言符号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 使之成为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断:

师:学到这儿, 我突然想到, 还有一个词没有讲 (指小黑板) ——“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 在旧社会里, 一个拉黄包车的人, 他那“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 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学生练习写,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写好后, 教师让他们自己读一读, 修改修改;然后找几位学生上台读。)

生: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 但他的头发乱蓬蓬的, 脸色蜡黄, 一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中, 嘴唇苍白, 没有一丝血色, 脸上也布满皱纹, 一身寒酸的衣服打着大补丁, 浑身散发出一股汗臭味。

师:这就叫“饱经风霜”。

生: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 他穿着一身褪色的衣服, 双脚光着, 手上的皱纹很多, 但是头上戴着一顶帽子, 乱蓬蓬的头发从帽子下钻出来。额头上有三条抬头纹, 眼角也有三条皱纹, 帽沿上也有许多灰尘。虽然天气很寒冷, 但是他的鼻子上还是挂着许多汗珠, 嘴唇上也有许多皱纹, 耳朵冻得通红。我想, 他拉车也不只一两天了。

师:好的, 这就叫“饱经风霜”。

篇8:教师演讲稿:架起与学生沟通的七彩桥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一) 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由于学习成绩较差而没有机会进入普通高中学习, 因此, 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较差, 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 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学习上得过且过, 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沉迷于网络、游戏、追星等事情。但是, 他们的智力并不差, 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较强。

(二)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 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损伤, 自卑心理十分严重, 一时很难走出自卑的阴影,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由于中职生我行我素习惯了, 自我约束自控能力较差, 并且这部分学生具有共同的经历, 在心理上容易沟通, 易于形成“小团体”。

二、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难的原因

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当前出现了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难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表现如下:

(一) 学生方面的因素

中职生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被定格为“差生”, 一般是在犯了错误时班主任才找其谈话, 无非是为了批评教育, 这部分学生把与班主任的沟通交流和批评教育画上等号, 对此产生恐惧心理。另外, 由于中职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一些事情具有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不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 同时, 中职生正处于叛逆期, 个性化和自我意识比较强, 对教师谈话式的说教具有抵触心理, 因此, 出现了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难的现象。

(二) 教师方面的因素

当前, 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常常会出现无效沟通的现象, 究其原因, 一方面, 由于部分教师不愿放下架子, 在与学生沟通时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语气与态度也不随和, 往往把与学生的沟通变成了训话, 使学生不愿接受;另一方面, 一部分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与学生打成一片, 形成“平等”的朋友关系, 在学生犯错误时也是轻描淡写, 这也无法实现沟通的效果。此外, 有些班主任来自于工科院校, 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 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 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 促使与学生的沟通困难。

三、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艺术

针对当前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难的现状, 中职班主任要结合中职生的特点, 运用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不断提高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 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真正实现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一) 要思前想后

沟通是中职班主任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进行的交流活动。为了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班主任在沟通时要努力做到思前想后。“思前”就是要做好与学生沟通的前期工作, 其中, 了解、爱心和平等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重要前提, 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思想动态等内容, 班主任才能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从而实现有效沟通;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要具有爱心, 并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浓浓的师爱, 只有这样, 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 主动贴近班主任的心灵, 班主任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由于中职生的特殊性, 班主任要用一颗平等的心包容他们, 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 中职生并不比普高生低人一等, 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从而使班主任赢得学生的信任, 有利于与学生沟通。“想后”就是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后, 要及时对沟通的过程、效果、目的等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 不断提高班主任自身的沟通水平。

(二) 要善于倾听

倾听是一种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是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基础。中职班主任要想实现有效沟通, 就必须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在实际的中职班主任管理中, 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诚心、专心和留心, 首先是学会诚心倾听, 就是班主任要诚心诚意、不敷衍了事地进行倾听, 例如, 当学生犯错误时, 班主任要用诚心认真倾听学生的辩解, 切忌“一棍子打死”, 根据主观判断解决问题;其次, 班主任要专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注”, 从而对班主任产生亲近和信任感, 愿意向其倾吐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班主任要处处留心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 并且对学生提出的具有价值的意见要及时准确记录,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从而使班主任实现因材施教。

(三) 讲究谈话艺术

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多种多样, 谈话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沟通方法, 这种沟通方式是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 可以产生直接有效的沟通效果。由于班主任不同的谈话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谈话效果, 因此, 班主任在谈话时要讲究谈话技巧。一方面, 班主任要注意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中职班主任要站在中职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 这种方法能够深入透析中职生的内在心理, 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 要讲究谈话的地点, 并且因人而异, 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通常状况下, 班主任一般喜欢在办公室与学生沟通, 实际上这样的谈话地点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学生始终不愿打开心扉, 任凭班主任怎样说教, 都无法产生有效的谈话效果, 因此, 班主任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谈话环境, 努力选择合适的谈话地点。同时, 由于学生之间的性格存在差别, 谈话的方式也不能搞“一刀切”,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例如, 对于性格暴躁、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宜采用商讨式谈话方式, 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采用渐进式谈话方式等。此外,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沟通就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够有效地增强谈话的效果。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 要根据学生与情境的需要, 采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和语言表达, 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 多表扬少批评, 使学生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扉与班主任沟通, 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也要注意采用富有幽默感的语言和委婉的表达方法, 这样可以全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从而提升谈话的效果。

(四) 合理利用非语言沟通

所谓非语言沟通, 就是班主任利用网络、书信等方式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一方面,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沟通成为越来越多的中职生与人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渠道, 中职班主任也要与时俱进, 可以运用网络技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例如, 班主任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手机、QQ群、博客等方式, 不受时空的影响, 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这种方式也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与班主任进行交流, 从而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另一方面, 口头表达是一种普遍的、有效的沟通方式, 但如果师生双方都处于激动的状况下, 口语沟通常常会激化矛盾, 这时可以考虑采用书信沟通的方式, 通过书写过程能够使双方冷静下来, 采用客观理智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从而有效避免双方发生正面冲突, 同时, 由于文字具有长久保存的特性, 能够使沟通效果具有长久性。另外, 中职班主任不能忽视目光沟通方式, 眼睛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窗口, 目光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能够相互之间传递各种信息。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 要注意向学生投以赞许、鼓励、信任、期待的目光, 中职生能够心领神会, 感受到教师目光中所包含的内容, 并在内心进行回应, 从而产生比语言更有效的效果。

总之, 中职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是一门艺术, 良好的沟通艺术能够有效地提升与学生沟通的效果。新课改形势下, 中职班主任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全面掌握沟通的艺术和技巧, 架起一座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从而为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进一步促进中职教育工作更好、更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钱琴红.浅谈班主任沟通的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33) .

[2]张文英.谈中职学校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J].才智, 2014 (29) .

[3]沈玉良.班主任与学生交流艺术谈[J].学校管理, 2014 (02) .

篇9:教师演讲稿:架起与学生沟通的七彩桥

一、用“爱心”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1. 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我们要把教育事业作为终身事业来追求,而不是作为谋生的职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以满腔的热情、扎实的工作和对教育事业无比的热爱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在工作中奋发进取,标新立异,有所创新和发展。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把情感融入教育,就如同为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放飞情感的天空,这样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明媚。爱学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活动,只有在充满爱的阳光的教学中,学生才能汲取科学文化的甘露,发展完善的个性。我们要对每一个

好舆论氛围。

由于我国教师职业远没有真正成为受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因此,只有加大对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大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为师德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和舆论保证,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3. 加强对教师师德风范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要教育广大教师自觉地实践党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恪守学术道德,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新教师上岗后,要指定德才兼备的教师带教,把师德教育纳入到教师的职务培训中去。

4. 建立师德准入制度,构建师德评价长效机制。

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教师招聘中的准入制度,把有真才实学而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安排到教师岗学生负责任,认真了解和分析,要树立崭新的人才观,树立“人人都能成材,人人都是人才”的观念,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不一定上了本科院校就能成才或者说就是人才,国家现在紧缺的是有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工人,在这个领域干好了,也同样成才。这种观念的转变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扬长避短,变外驱动力为内在动力,不断完善自我、体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2.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提倡“师君”、“师道”,教师往往高高地凌驾于学生之上,具有绝对的权威,这种关系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用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教师已不再是教育的权威,师生关系也不再是管理与服从的关系。人人渴望被别人尊重,学生也不例外,只有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时,教育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要平等公正、一视同仁,最忌有偏心,对学生不偏不倚、同等对待,是班主任处理学生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例如我班有一学生,刚进校时,开班会迟到,穿拖鞋到教室,与同宿舍的同学闹意见,不能认真值日,通过多次耐心谈话后,使其认识到要别人尊重你,就必须先尊重别人。他心服口服,并逐渐地改掉了一些陋习,与同学们也能和睦相处了。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有自尊心的人,对全班同学,除了要掌握其个性外,还要看到他们之间的差异,不能拿自己喜欢的学生的优点来比自己不喜欢的学生的缺点,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和进步,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爱,给他们以理解和尊重,这样学生才会尊重教师。

二、用“爱心”呵护每一颗敏感的“心灵”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里不能没有水一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老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位上,因为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对要成为教师的人员,除了教师资格证书外,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师德考核体系。同时要引入竞争管理制度,建立系统完善的师德约束制度,从责任和义务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和规范。学校对师德师风、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三个主要方面的评价,应将师德放在首位。学校各级党政领导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在措施上得力,把师德建设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师德建设。

参考文献:

[1]姚义钊.强化师德修养,热心搞好教育.

[2]王胜利.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分析.

[3]李新华.师德现状分析与对策.

1. 深入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十八、九岁的学生,正处于叛逆、闯祸、早恋的年龄段,且大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独立时对饮食起居不知所措。第一次远离父母住在学校,尽管新学校对他们来说一切都很新鲜,却难以控制他们对原来学校及对父母的思念之情。面对学生的这种不稳定情绪,要积极、主动与学生在情感上加以沟通,班主任要理解和体谅他们,透过学生的各种表现和细微的变化,分析判断他们的思想活动,并给予指导和帮助。例如,对于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他们不知如何花费,经常是月初乱花,到了月底却没钱吃饭了。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理财日记,把超过10元的支出记在日记里,并要求每周交上来检查。在我的指导下,他们渐渐地学会了如何有计划、合理地用钱。面对集体生活环境中的人际交往,男、女生相处,许多学生一片茫然,有些学生却又过于早熟,情感不能自控,这时候班主任无疑是学生心中的主心骨、排忧解难的领路人,适时地给学生以指导、帮助、鼓励和安慰,教育学生时,不要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要力争站在他们的立场,换位思考,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你不是在斥责他,而是在帮助他。在学习上耐心引导,在生活上热情关怀,让学生感到新环境的温暖而喜欢班主任和这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次短暂的查房、一丝温情的微笑、一束鼓励的目光,就如遮风挡雨的绿荫,呵护着每一颗敏感的心灵。

2. 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来高职院校上学的都是各普通中学的中等偏下的学生,他们学习基础差、入学成绩较低,而且纪律性更差,一部分学生情绪十分低落、沮丧,认为到了这个学校前途无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低人一等,纪律、学习上都十分散漫。这时,自尊心和自卑感交织在一起,并处于矛盾之中,针对这种心理状态,班主任要理解和体谅他们,对学生中好的苗头及时鼓励肯定,特别是对班级工作作出贡献的,比如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中获奖、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的学生大力表扬,而且拿出部分班费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有个别学生骄横傲慢,唯我独尊,发生扰乱课堂、旷课、不参加值日、说粗话等不良行为,班主任则要循循善诱、批评教育、劝导阻止。同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注重对学生人生中“耐挫能力”方面的培养、鼓励,帮助他们扬起“自信”通往成功道路的风帆。

3. 充分发挥学生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荣誉感。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只要班主任细心观察,尽可能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在力量,使每一学生心中装有集体主义信念和集体荣誉感,这个班级就可能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最初,班上部分学生作风涣散、较少关心他人、动手意识淡薄,针对这一现象,班级开展了“个个齐动手,争创优美环境”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美化环境也是营造愉快学习和生活的物质因素,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给自己创造一个干净整洁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室明亮了、宿舍整洁了、卫生包干区干净了,所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良好风貌,对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用“爱心”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

1.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教育环境。

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法律上、地位上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在处理学生的一些问题上,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批评时切忌小题大做,这样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完全可以用幽默的风格、科学的方法来征服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崇敬感。例如,高职学生抽烟现象比较严重,我班有些学生来自苏北等农村,他们在家里就学会了抽烟,一些学生甚至认为抽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一定要作具体的分析:其实,相当多的学生是一种模仿。我告诉学生:“抽烟要有一定的时间、地点、年龄等限制。但真正有涵养、文明的人已经越来越远离香烟,抽烟弊多利少,你们现在处于青春期,抽烟更能诱发肺癌,既然抽烟没有任何好处,你们为什么要做呢?”我抓住抽烟最厉害的几个学生做工作,并让班干部监督他们,渐渐地我班抽烟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2.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并不意味着迁就学生。

现在的班主任不好当。大凡一线教师都会这样慨叹,惩罚学生,万万要不得,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难道给学生一点必要的“惩罚”不可以吗?我们不提倡滥开罚戒,但也不赞同姑息迁就学生,惩罚不等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它是一种教育手段,犯错误就要负责,这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准则。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社会公民,为什么要让他们例外呢?既然出了问题就要勇敢地去面对、去解决,“爱”不能是弱爱,更不能纵容和放弃,只有教师的严格要求,才是爱学生的最好体现,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只要把握好“爱”与“严”的分寸,才能使学生在爱的情感中愉快而健康地成长。有一次,两位学生开玩笑,藏起了别人的教科书,差一点引起一场打架事件,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对此,我没有简单粗暴地责骂,而是专门开了一个“笑话连篇”的主题班会,让每人准备一个笑话在全班表演。我告诉他们同学之间开玩笑要掌握分寸,并列举了几个因为玩笑过头而引起的刑事案件,然后让这两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想,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已经伤害到了别人,要引以为戒,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作为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育他们成人、成才,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和缺点要及时地加以批评指正,决不姑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对于学生的理解、宽容、赏识、信任、纠错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教育的效果才会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班级像一座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像一条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高山、平原、乡村和城镇;班级更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有什么。班主任的“爱心”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会信任和尊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当学生受到挫折,不妨说几句解围的话;当学生沮丧时,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学生疑惑时,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们提个醒;当学生自卑时,不忘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犯错时,及时予以纠正……用“爱心”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因为那是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那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感情啊。当他们毕业后在电话中告诉你:“做您的学生真好”,当学生家长说:“把孩子放在你的班里,我们放心”,当你感受到这一切时,你还有理由不付出吗?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2.

上一篇:又在花落时-作文下一篇:初二地理教学改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