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驰毫骤墨点线艺术交响乐章——中国书法的自然心画艺术之解析

2023-01-19

中国的书法艺术依据汉字造型的特点, 通过字的形态, 字与字之间的联系、照应、对比来体现纸墨之外的自然界环境的造型美, 反映与大自然中一切动态相契和的神情意趣, 使书法艺术构成了点线的交响乐章和灵动的审美意境。

书法家是吸取和概括了大自然的美来创造书法艺术的。历代书法家重视在字的笔画中融进自然界的情趣。例如:点, 是“勾辨”、是“鼠钩”、是“高峰坠石”, 横, 是“玉案”、是“千里阵云”、是“一叶横舟”, 钩, 是“银勾”、是“强戈”、是“硬弓”, 捺, 是“马碲”、是“金错刀。草书的笔意是“飞林出鸟”, “惊蛇入草”, “骤雨旋风”等等, 证明了书法艺术的造型都来自大自然的形象, 这些生动的点线造型, 是书法家在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吸取的因素, 并将之溶汇于书法中, 才能创造出活泼的点线和灵气四溢的书法艺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写道:“观夫悬针垂露之异, 奔雷坠石之奇, 鸿飞兽骇之姿, 鸾舞蛇惊之态, 绝岸颓峰之势, 临危据槁之形, 或重者崩云, 或轻如蝉翼, 导之则泉注, 顿之则山安, 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 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同自然之妙有, 非力运之能成”。这优美的文字, 把书法中所体现的大自然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生动且意境深远。

从秦、汉以来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品评, 也充分的证明了书法艺术反映大自然客观事物之美的事实。在历代书论中, 这种论述是举不胜举的。晋代卫恒在篆书的书体中看到的是欲飞的鹰、鸟, 凝重的露珠、翱翔的鸿鹄。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 则在各家书法的不同艺术风格中看出了各种飞禽走兽的特征。而宋米芾在《褚遂良临兰亭序贴》的题跋中, 又赞美在这件书法珍品《兰亭贴》上看到了奇峰、飞仙、孤鹤、雾露、庆云、龙章等等, 这种关于书法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的论述, 反映了古代书法美学家对书法美的本质的深刻认识,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道合自然”说才成了我国书法理论中关于书法美的重要理论之一。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 自然即立, 阴阳生焉;阴阳既生, 形势出焉”。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说:“臣闻形见曰象, 书者法象也, 心不能妙探于物, 墨不能曲尽于心”。陈思在《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中说:“夫书之微妙, 道合自然”。再有历代著名书法家从大自然中得到启发, 从而感悟到笔法的运用, 如王羲之有感于鹅掌拨水, 张旭有感于公孙大娘舞剑器, 怀素有感于夏云随风, 黄庭坚有感于船夫荡浆, 以及“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这些对于笔法的创意形象比喻也同样反映了古代书法家对于书法艺术“道合自然”肇自然之性的大彻大悟。

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杨雄在《扬子法言》中说:“言, 心声也;书, 心画也”, 揭示了书法与创作主体内心世界的关系。杨雄的这一观点, 一直为后世的书法家和理论家视为探索书法艺术奥秘和品评书法作品的圭臬, 因而形成了我国古代书法美学理论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为心画说”。它和“道合自然说”的书法理论共同贯穿于中国古代书法美学理论的始终。“书为心画”, 是书法家通过“道合自然”的艺术审美构思和审美感受, 用“传神”的、有生命的笔墨的虚实、浓淡, 线条的收展、疏密来传达感情、寄托志向、抒发内心的知解, 从而使形象 (书体) 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理念, 并以此感染观者, 把观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意境。如千古圣作之一的王羲之《兰亭序》, 就是在邀约书道画友雅集于会稽山阴的兰亭, 徜徉于自然山水之间, 置身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其乐融融的极富激荡情感的环境中, 王羲之以“胸次悠然, 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的创作灵感, 用“蚕茧纸、鼠须笔”, 一气呵成, 写下了文、书俱绝的《兰亭序》。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艺术, 在“道合自然”中运用徜徉于自然中的愉悦情怀, 表达了书法的“收敛而不失于拘束, 脱易而不失于规矩。温柔而不伤于软缓。躁勇而不过于剽迫”。在“书为心画”的审美构思表现中, 其布局气脉贯通、优雅和谐。如七个“不”字, 五个“怀”字, 三个“盛”字以不同的情景, 不同的处理手法, 都能随势赋形。尤其二十余个“之”字, 有平稳、险峻、敛收、舒放、如楷、似草各不相同的形、势、趣。足见王羲之艺术造诣的精绝无比。总观书法艺术高峰的代表人物被称作“书圣”的王羲之, 他的书法有一种安宁、和谐、含蓄的美, 以王氏父子王羲之、王献之为主形成的“南派”书法艺术, 其特点是笔法轻盈秀丽结体灵巧自然潇洒, 布局宽舒静穆, 给后世以极大影响。

唐张旭和怀素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 也表现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这些形象是通过他们的情感所体会的, 是“可喜可愕”的, 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 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情感。这些形象在他们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 而是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在张旭和怀素各自的狂书代表作《古诗四贴》和《自叙贴》中, 均有动人心魄的震撼力量。即跳荡激越的点线, 灵动的使转, 翻折往还、交错盘旋、放纵突兀的线条, 组成了自然界气象宏大的交响乐章, 仿佛天外来音, 令人心醉, 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得以生动的体现。如张旭的《古诗四贴》其篇章布局洒脱活泼自由, 大开大合, 大小参差, 错落有致, 仿佛天女散花, 却又秩序井然, 艺术撞击力极强, 给人以“急风骤雨, 惊涛骇浪”的感觉。在怀素的《自叙贴》中, 人们用这样的诗句评述其作品:“奔蛇走虺势入座, 骤雨旋风声满堂”, “初疑轻烟澹古松, 又似山开万仞锋”, “寒猿饮水撼古藤, 壮士拔山伸劲铁”, “笔下唯着激电流, 字成只畏盘龙走”。张旭的《古诗四贴》和怀素的《自叙贴》狂书, 其气势恢宏、波澜壮阔, 恰似长江大河, 一泻千里,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汉字字体的艺术价值, 使中国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综上所述, 中国的书法艺术堪称中华民族艺术的典范。它能在几千年人类历史的变迁中延续下来, 发展起来, 流传永远, 就因为它体现了我们民族风格、民族特色的艺术。在可视的中国书法艺术形象中, 虽是一个个静止的字形, 却神采飞扬, 呈现着活泼泼的精神因素, 流露着美、力量和灵动节奏的生气, 所反映的也是书法家的胸襟、理想、抱负。

摘要: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品评, 也雄辩的证明了书法艺术反映大自然之美的事实。本文以“道合自然”、“书为心画”理论在书法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作了详尽的阐述与解析。

关键词:书法艺术,道合自然,书为心画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2] 戴碧湘.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3] 启功.书法概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

上一篇: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下一篇:道路桥梁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