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能力培养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体育能力培养范文

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而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高的同时,人们对健康就会更加重视。但是现代人们经常熬夜,作息时间混乱,不愿意花时间去锻炼身体,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作息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同时对人们的生命也是一种威胁。所以,人们在物质条件提高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加以重视,更需要用运动来保持自身的健康,但是体育锻炼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多多学习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它为指导科学地进行锻炼。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教学作用

体育教育是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给学生传授一些体育方面的技能和体育上存在的技术技巧。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得学生对体育方面的技能能够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把握体育技巧的基础上能够积极锻炼,有拼搏向上的竞赛精神。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具体作出以下论述。

1对体育能力的认知

1.1什么是体育能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在体育方面的技能就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锻炼,这样学生在学校里或者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自我锻炼,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1.2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体育能力

学校体育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人们也对在设置体育课程方面进行了多次探讨并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因为每所学校对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有着不同的认知,学校使用的教材也大都会受到教学大纲的制约,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方式还不够完善,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相关学习中。

1.3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

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的时候呈现出的身体和心理相互统一的状态。将能力按照性质来区分,可以分成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两个类别,而体育能力就类属于人的特殊能力。体育能力是将一个人具有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体育方面的能力、在体育上存在的智慧、在体育上存在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综合体。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培养,一般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更加了解,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将锻炼变成一种习惯,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对体育进行理解,自己去感受体育的魅力所在,从一次次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式,提高学生能够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系统地科学教学来提高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几个运动项目的要点,从而产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运动的习惯。学校对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体育锻炼。所以学校在开设体育课堂时,应该采用更加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能积极地参与进去,还可以在学校设置专门的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等,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体育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也应该认真进行备课,并可以将体育器材带到教室中,给学生讲解该项运动的发展史、运动要点和注意事项,必要时教师可以做出示范动作,从而发掘学生在体育上的潜力,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上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实现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路径

2.1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

在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能力,所谓的运动能力是指人们在有一定的体育方面理论知识、体育方面相关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参加多项运动的能力。学校要想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好,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常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只注重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能力。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在课堂上讲解体育知识是育人的方法,给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是育人的手段,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对体育教学的方式不断完善,并对体育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课堂中找到几项自己喜欢的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2.2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中,对学生体育上的教育大多学校都采用的是“注人式”,在体育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课堂上一般都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各种研究表明,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必须得改变学生上课的气氛,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彻底消除死气沉沉的气氛,将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做的就是要注重对学生灵敏反应能力、学生身体各部位力量、学生的耐力以及学生的运动速度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重复一个动作重复的次数越多越好,相反,总是让学生重复一个运动动作会使得学生感到无聊与枯燥,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对该项体育运动的兴趣,所以总是重复一个运动动作也并不见得有效果,还有可能对学生造成身体的损伤,甚至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危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

2.3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教育

多年以来,体育教学一直在进行改革,改革的真正意图就是不断寻求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对体育运动有较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培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育,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明白理论知识有多么重要,并给学生讲解体育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健康、未来的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功效有进一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于人的一生的重大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校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给学生讲述如何正确地进行相关的锻炼,在各项运动中存在的注意事项,各项运动正确的锻炼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来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各项运动的技术和在运动中存在的技巧,并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3结语

人们在注重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加以重视,更需要用运动来保持自身的健康,但是体育锻炼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多多学习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它为指导科学地进行锻炼。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在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能力,学校要想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好,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常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只注重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能力,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着重于培养学生运动方面的能力。其次,在体育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能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在传统的教育中,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课堂上一般都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改变学生上课的气氛,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彻底消除死气沉沉的气氛,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就是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教育,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从而可以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育,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功效有进一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于人的一生的重大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熊景辉.终身体育视阈下长沙市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张旭生.中学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8):137-138.

[3]林瑾.试论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2):93-94.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素养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当前“十三五”规划中的最大亮点之一,创新作为五大理念之首,在各项政策的部署中也是处处可见其踪迹。本文围绕当前“创新”这个热点问题,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此文,进一步说明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同时给同行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方面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实践案例。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创新素养;培养提升。

课改后的学校体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也遇到很多困扰,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长期以来,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重教学的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主动地学,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了不善于分析与归纳、不敢于想象和发挥、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不良习惯,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变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创新素养呢?

一、在情感体验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素养的前提,因为创新素养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向。而创新意识则包括强烈的创新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如果老师把体育课上成僵硬的运动训练课,一来学生身体受不了,二来更加重了他们对体育课产生的害怕心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起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首先要在情感体验上,梳理好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奠基创新之基质。

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儿童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和“为创造性而教”的思想,尤其对那些身体素质相对较弱、掌握技能较慢的学生,要以更大的热情去关注和激励他们。教学中不要过分要求学生服从,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幼稚甚至貌似荒诞无稽的疑问,并鼓励他们要敢于向权威提出异议。这种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中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布景设疑引发兴趣,点燃创新之火焰。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新的动力。小学生由于知识面所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事物。体育教学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奇、求新、求动的欲望,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创新活动的基础。

1.创设寓意情景,引发兴趣点。

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 1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如“抢救伤员”体育游戏中,笔者用录音机模拟播放战场上的枪炮声,战车的轰鸣声,战士的呐喊声,渲染激战的氛围,令学生不知不觉地步入硝烟弥漫的“战场”,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仿真的音乐使得“抢救伤员”游戏更加形象、逼真,学生兴趣、情趣更加高涨,思维更加活跃。

2.创设疑难情境,激发求知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设“疑”布“障”,有意识地让学生“碰碰钉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从多角度思维,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从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通过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自己攻克难关,获得知识。如在实心球的教学中,学生在最后用力时普遍存在着出手角度低、重心低、弓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故意创设错误动作进行示范,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相互讨论辩析,通过实践得出正确答案,降低了再错率。实践证明,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多角度并积极尝试解决疑点、难点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思维训练上,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创新素养的基础。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处于“教者发令,学生强应,身顺而心违”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不都能产生创新思维的成果。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要善于在思维训练上有意识地去设计一些策略,积极挖掘课堂中生成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适时激励,激活创新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能使学生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

1.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说明,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

多表现、少批评。尤其是对于活动中经常落后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下经常性的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进而使其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课终时点评中,笔者总对那些不引人注意的“丑小鸭”加以鼓励,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也加以呵护,而当他们能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更是大大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使这部分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产生出“别人可为、已亦可为”的积极向上的品质。

2.良性竞争。心理学家托伦斯“竞争条件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表现的实验”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均与非竞争条件下不同。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则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

(二)思维训练,促进“发散”思维。

学生思维角度的改变,表明能对所做的事进行适当的比较、推测、想象,这无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求异思维亦即发散思维。体育教学中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往往看似不经意之间,但又必须精心设计。

1.埋下伏笔教学法。此法比较适合于高年级学生的游戏教学。笔者用此法教授游戏时,故意将所教授的内容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如在游戏“抗洪救灾”中,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沙包(海锦垫、球等);救灾物资:粮食(羽毛球、空盒等)。至于先“抗洪”还是先“救 2 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已见,提出合理建议。

2.举一反三教学法。此法可据游戏难易程度适用于小学各年级的游戏教学。笔者在让学生了解了某一游戏的方法以后,要求学生针对游戏名称和游戏的方法、规则适当加以变化和发展。然后再根据改编后的游戏进行活动,同样是“抓尾巴”游戏,在低年级作为主教材教学,主要是采用抓不同行进方式的动物的尾巴,如:奔跑中马的尾巴、跳跃中兔的尾巴等方法来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在高年级作为准备活动的教学,则注重能让学生的全身都得到充分的舒展,笔者提出利用身体的各部位接触对方的“尾巴”。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思维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3.发散思维训练法。

每一个学生都有上进心,都有争取成功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创新的目标,预先规定好成果的表现形式,在完成基本教材的练习后,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尚需进一步熟练掌握的或者是创新的自由练习。如利用绳完成投掷和跳绳教学后,让学生尽情发挥,用绳在地上创编各种图案,发展学生的创新想象力和审美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从一束赞许的目光、一句表扬激励的话来激励学生成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信心。

三、在行为训练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素养的预期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主要是受教育者能够有所创造,而只有通过创造,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产生社会效益。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展启发诱导的教学活动,选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创造能力发展的素材,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问题教学法,提升观察力和想象力。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心理之间制造一种矛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有了这种需要,就会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想象,而想象则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就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善于点拔、诱导、归纳、总结,适时提出问题,不包办代替,解学生惑而讲,为教给学生法而叙,让学生在思考和观察中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如“垒球投掷”教学,关键是怎样才能投得更远。笔者主要启发“快速挥臂”四个字,并加以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然后提出,怎样才能做到挥臂快速呢?让学生在提问尝试、讨论解惑中得出结论,从而掌握掷远的要领。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体育教学中的有些内容,讲得再多,提示得再具体,学生也不一定很好掌握其要领。只有准确地把握问题关键,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想象,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低年级“前滚翻”教学,技术含量很高,学生不易掌握。对此,笔者主要用示范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怎样滚成一条线?怎样滚动最轻松?让学生得出结论:身体团起来,抱紧不放松,好象大皮球,前后能滚动。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得开心,学生犹如在玩游戏,而且还较快地掌握了动作要。

(二)运用自主学习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总是和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适度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学生“自编自导法”,让学生自带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自编游戏和规则、自制器材、 3 自任裁判组织比赛等等。如在让学生自带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的教学中,我首先教给学生基本的动作,在一定掌握的基础上,再给学生介绍创编的规律以及有关要求,然后要求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让他们自行创编准备操,创编游戏和舞蹈等,并每课指定有两名学生来演示和带领学生练习,由于学生自编自导,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运用小组学习法,培养合作创新能力。

小团体学习法就是由教师提供条件,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不同性别、不同需要的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伙伴型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法。如:在六年级的游戏项目教学时,笔者在作指向性的引导和提出有关要求(不能用已学的游戏方法)后,将课前准备好的器材:一个篮球、一串长绳栓住气球、十只塑料夹子和十二只塑料圈,让各组竞猜并进行设计和表演,大家分别观摩。各组通过一起研究,接篮球的一组,在组长带领下迅速排成一路纵队,依次做运球绕过每个同学后再做投篮的练习;使用一串气球的小组,把绳子拉直放在场地上依次做跨越气球的单、双足跳再做S行绕过气球的快步跑,最后还别出心裁地的作了“踩气球”游戏;使用夹子的小组,先将十只夹子夹在一人背后的衣服上,然后引诱学生追赶摘夹子,制定好规则要求,最后以摘取多者为胜,互换角色再玩;选用塑料圈的一组学生则每人先进行呼啦圈表演,然后用圈做计数跳,最后做迎面滚圈游戏。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沟通信息、借鉴经验,出长补短,还可以互换内容进行练习。由于学生是自由组合,组长自发产生,人际关系亲切、和谐、融洽,因此,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新,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真正达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目的。又加强了他们锻炼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培芳.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张华文.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3.曾光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困惑及其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 4.李水平.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提示:

文章完整性不够,虽然已经梳理,但还是感觉几篇文章拼接的。三大段分类还是不明确,意识、思维、能力三个维度并不是同一范畴,所以严格来评的话,这篇文章问题还是挺多的。 本文如果是经验介绍型的文章的话,提供的案例,学习价值不大。

第三篇: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结题报告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1世纪,现代社会与现代体育飞速发展,学校体育面临新的挑战。学校体育的性质逐步地发生变化,由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向健康性、保健性、娱乐性、统一性综合体育教育转化。终身体育的健身、保健、娱乐性将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学生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社会实践的发展需

3、“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课堂实验法

2、实验对比法

3、调查访问法

4、统计分析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2、使学生获得锻炼身体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以便指导体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觉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通过掌握1—2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4、建立学生"体育成长"档案。

5、跟踪学生在社会中的反响。

五、课题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6年3月份):

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方案,确立总课题,成立课题组。

2、研究实施阶段(2016年4月份):

制定目标、操作体系,组织实施,展开研究,调控研究过程。

3、研究反馈阶段(2016年5月份):

小结反馈,资源整合,调整、部署下一阶段实验和研究方案。

4、研究总结阶段(2016年7月份):

总结提升,形成实验报告、课题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知识教育。要重视体育理论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终身受用的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同时,我们所建立的体育理论体系要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并在今后的生活中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如介绍体育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在生活中应用价值、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学习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懂得体育评价和监督;了解常见体育运动损伤和防治知识;运动医学常识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通过各年龄段锻炼项目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健康与运动的关系,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2、加强体育情感培养。只有当学生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深切的爱好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自觉地参加体育实践,才能产生积极的表现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体育情感的培养通常围绕体育道德、理智和体育美感三个方面。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缺乏情感便难以使认识深入,只有当学生的思想被终身体育浓厚的情感所渗透时,才能唤起对终身体育的追求,从而积极地参与、认真地探索。而在体育美感的教学中,突出体育和美的教育。体育和美,自古紧密相连,体育美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美的总和。由于体育项目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运动中的美更是不胜枚举,使体育世界成为一个琳琅满目、多姿多彩的卷画。所以加强中学生的体育美的教育和审美价值的培养是我们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加强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应该努力让学生在欣赏和参与体育运动以及活动中得到美的情感体验。

3、加强意志品德的培养。体育意志品德是体育意识的能动方面,是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的目的,并在确定目的支配下,克服行动中的障碍、困难,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依赖性逐渐减少,根据目的而作出意志决定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意志水平从盲目性向自觉性、选择性不断发展。实现体育意志的心理因素是运动中的动机,它是激励人行为的心理因素,它能引起兴趣和维持人的主体活动,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作用。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学生意志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帮助学生认识体育需要,激发动机,加强体育意志力的培养,对体育意识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自觉性和自制力的培养,果断性与坚持性以及勇敢顽强精神的培养,来实现体育意志品德的养成教育。

4、从事运动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时会把注意力局限在某个运动技术的传授上面,忽视了把我们的教材变成运动技术学习的范例,在教学中对学生举一反三的启迪不够,这样会影响学生对新运动项目的学习。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学习过程中运动本体的感觉和认识,通过程序化的教育和学习动作过程的演示,提高学生从事运动项目学习的兴趣,培养从事该项目活动的能力。

5、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这是学生自学和自觉锻炼能力的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怎样练、练什么,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教学中应当在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项目,怎样去适应环境,学会如何根据年龄特点选择练习项目,怎样去练习、学习,如何自觉独立地从事新项目的锻炼以达到自身的需要,这才是我们对学生独立锻炼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6、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制定运动处方,怎样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量、运动负荷,怎样去设计安全措施和进行身体恢复,如何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教会学生如何在体育运动中进行正确的医务监督,并让学生在余暇中或学习过程中进行尝试,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这些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身体娱乐能力的培养。体育运动的很多内容是从娱乐中发展起来的,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体育娱乐的作用。体育运动乐趣中的文化价值的教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的出现,日益显示出生命力。我们的体育教学要把体验运动乐趣、把握运动特点、创设娱乐情境等,作为培养娱乐能力的主要目标,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运动项目,能够灵活地运用和改进规则,能够创造新项目,挖掘新方法,并在活动中寻求乐趣、获得满足。

8、体育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进一步普及和先进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欣赏高水平的运动比赛和体育运动项目的表演,日益成为现代中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乔丹的空中飞人技巧、健美操和冰上芭蕾之称的花样滑冰,等等。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因此探讨体育欣赏和鉴赏水平的能力培养是我们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9、加强对学生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创造和利用体育社会环境条件的能力培养,以及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等。让终身体育意识在学生心中深深扎下根,这都需要通过教师的启迪、诱导、优化教育等形式,采用各种方法最终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改进了传统的课堂模式

通过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我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家更新思想,踊跃使用这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一改过去呆板、沉闷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只是桥面地引导,便能使学生轻松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了。教学氛围更加民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按好、中、差自愿结合,适当调整的原则,注重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调空作用及团体的凝聚力对学习的影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在满足学习需要的同时,友谊、自尊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题地位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把重点研究教师如何讲得好,改为重点研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的好,重点研究学生的双向思维。把教学信息的单向传递改为双面传递,即把只有师问生答改为既有师问生答又有生问师答。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体育知识也不例外。以往理论课教学内容少且旧、设计的知识面较窄、教学的形式单调而沉闷、又多是老调重弹,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现代的体育科学也不是单一的学科,他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医学保健理论和教育学的范畴,而且综合现代生物学、电子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学和现代化医学的综合性学科。这就相应的要求体育教师有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把各类知识综合起来灵活的运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理论课要综合现代体育的高科技、体育欣赏、全民健身、专项理论知识,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掌握一些富有时代动感、竞争激烈、使用性强、娱乐性和趣味性更浓厚的健身方法。消除以往体育理论课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因此,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待于体育教师运用现代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和教授水平的提高。

(三)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1、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从4月份—6月份我们组老师多次开公开课获得好评,例如:蓝明山----立定跳远教学、梁永兵----篮球自主探究等。

2、在不断的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提高,锻炼出一些高素质的教师。

(四)学生自学能力全面提高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惜言如金”,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运动技巧能力。

(五)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会了怎样学习。在“好学”、“会学”、“乐学”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八、课题研究引发的思考

通过学校体育,有利于从小打好基础,逐步形成体育人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进而不断地增强学生们的体质一个人如不在学校打下坚实的体育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基础,在他离开学校后是较难成为终身体育者的。所以,在学校期间,对于部分不爱体育运动的学生,有必要组织一些带有主动性或强制性的集体体育活动,逐步培养这些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为他们奠定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个既系统又科学的教育引导过程。体育意识和体育综合能力是形成终身体育观和从事终身体育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主要内容,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应协调发展不可偏废。随着体育教改的深化、终身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向工作和活动服务的价值取向,要求我们的实践教学除了提高体育课的质量、确保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运动,充分发挥实践课的功效外,更要扩大锻炼身体和学习的领域,切实抓好课外体育,发挥群体活动的特殊优势,做到课内外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综合能力和体育意识,使终身体育发挥其终身效益。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实验,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2016.7.10

第四篇: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运用灵活,而对于基础实践教学能力相对偏差。深究其原因,我们调查发现这与学生缺少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教学综合性低、教学实践活动不足等有关。因此,在这次研究后发现将教育学科和体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开展教育实践,开设综合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模拟教学、教学实践、实习教学三个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教学能力培养。关键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社会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是一次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培养高素质、高综合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意义在于:体育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课余锻炼、课余竞赛等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第一,在实习学校中,随机抽选20名高级体育教师。第二,访谈专家的对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授及老师。在各实习学校中随机抽取指导实习生的中学体育老师20名,通过他们调查180名实习生在实习学校中教学能力的表现。

1.2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为一级检索词,寻找了与本研究思路相近文献作为本研究参考文献进行阅读。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了《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当代体育科技》等大量学术刊物,为本研究奠定相关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设计与评定。结合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目的,根据导师及相关老师的意见设计了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对问卷初稿征询了专家的意见。最后在修改之后进行问卷信效度的检验。

(2)问卷的信效度检验。为确保问卷调查内容的有效性,笔者的导师特意将笔者的调查问卷发给相关专家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初稿进行了内容效度评价,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为证实问卷可信度,综合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能力的要求,编制了两套调查问卷。一套发放给中学体育教师,另一套发放给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间隔两周后重测,对于检测结果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调查问卷相关系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问卷R=0.87,实习中学教师问卷R=0.84,表明两种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采用常规统计方法计算调查结果中每项能力的5个选项分别所占的百分比。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中学老师发放20份问卷,回收20份,有效问卷为19份,有效回收率95%。教师问卷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问卷回收及有效情况如表1所示。

1.2.3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纳、统计。

1.2.4访谈法

本人走访了部分对于体育教育颇有造诣的专家,以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相关体育教学的老师,从中获得了许多的意见及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价

(1)实习生课前准备能力:在本研究调查后发现,实习生安排教学场地及器材的运用能力较强占69%(以较强和很强学生所占的比例之和表示,下同),其他能力处于一般水平。但使用体育教材能力强的学生为32%,教学设计能力强的学生为33%。

(2)实习生教学实施能力:在学生教学实施能力中尤为重要的动作示范及指导能力强的学生为66%,组织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为54%。在教学实施能力的16个子因素中,学生的教学能力总体较强特别是运用口令74%能力强者所占比例较高。然而学生在设立问题的能力偏弱为26%。

(3)实习生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中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更加多元化,而多元化的体现就是课外体育组织与指导。其中,实习裁判能力强的学生为64%、组织比赛能力强的学生为48%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能力强的学生为47%;而指导训练队训练能力不强28%。

(4)其他教学能力:中小学忽略了实习学生在教学中的体育教学反思能力和体育教学研究能力,这两个教学能力强弱影响因素分别是24%和38%。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能力的评价如表2所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课前准备能力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基本保证。第二,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重点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第三,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是体育老师教学能力多元化的体现。

2.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

2.2.1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

(1)课前准备能力:我们在由专家所认定的课前准备能力的7个因素中,在调查后发现,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有:体育教材的使用能力为69%(以很重视和较重视的教师所占比例之和表示,下同)、教学场地及器材的布置能力为69%。而老师对学生的自我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偏低,仅占27%。

(2)教学实践能力:老师所注重的有课堂教学能力有:使用口令93%、组织活动82%、动作示范79%、指导动作技巧69%。

(3)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指导课外体育活动能力的老师有80%,注重培养学生裁判能力的老师有79.%,注重培养对组织竞赛能力的老师有44%。

(4)其他教学能力:老师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反思能力和体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注重程度不够。

2.2.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综合性课程偏少,课程结构不合理。

(2)严格的实践教学缺乏。

(3)缺少综合考评学生教学能力的机制。

2.3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对策

2.3.1调整课程体系

根据各门课程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基础教育中体育教学实际去实现体育教育培养目标,使用“行为导向”教学为理论原理,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化,变“中心型体育教育学科”为“综合型体育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模式。

2.3.2开辟全程培养,分段、多次教学实践的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用全程式,多次、分段教学实践的方式,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实现。

2.3.3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

在综合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开设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部分学生在运用基础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学综合能力不足。

(2)课程综合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学实践不足。

(3)由于缺乏系统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一些体育院校培养的学生多为训练型,只会带训练。较难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4)现代体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调没有趣味。

3.2建议

(1)将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

(2)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

(3)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全程、分段、多次的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以及采用“档案袋”式系统与分段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教学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走出校门接触中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1]蔡燕生.谈对中师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85(2):16-18.

[2]梁晓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价值工程,2012,31(12):201.

[3]杨德俊.体育教学能力结构刍议[J].体育函授,1994(Z2):96-97.

[4]王汝田.试论中师学生必备的体育教学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安徽体育科技,1994(2):31-33.

[5]李卫平.对培养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几点浅见[J].益阳师专学报,1986(6):38-39.

第五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要营造有利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全面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的氛围和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倡导、推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以身示教,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效仿者。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己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关爱学生,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自觉地正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

三、强化教育教学活动

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科学思维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向全面发展的方面健康发展,各方面的教育应当把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作为共同的着眼点。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因此,在数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动,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手工制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的,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3、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志

自我意志是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

4、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诸要素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奋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都有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

5、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无穷乐趣,才坚持不懈的研究,创造了巨大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思维训练,揭示思维方式演进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目的。

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为学生的主体思维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经过学校、教师的努力,必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利局面。

上一篇:网吧管理办法范文下一篇:五大工具面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