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2023-01-29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培训学校课程设置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培训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学校课程方案的设置与实施方案

----把橄榄球项目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青岛大学路小学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课程开发的内容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提出把橄榄球项目融入到课堂实践中,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为了更好地丰富我校学生的文娱生活,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加快我校体育1+X活动的开展并为学生创造一个成功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所以我校每年都要举行全校性的“校长杯”橄榄球比赛,并且每年都从“校长杯”比赛中挑选表现优异得同学到学校运动队,因此,为了争取在每次比赛中取得优异战绩,一股“橄榄球”热潮在校内涌动。每天的早晨、课间、中午,活动课上,同学们都在积极努力地训练着,校园里到处充满了运动的气息。

二、课程开发的方案:

(一)、指导思想:

针对少年儿童的身心理特点,把新兴的体育项目进行提炼、创新,作为一种资源进入体育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橄榄球的基本技术及规则,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结合教材和本校实际,切实让每个学生都能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实施措施:

1、低年级学生身体差异性大,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较短,个体的身体素质及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差异。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对橄榄球的基本认识,在课堂上可安排一些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水平自由选练。从原地抛接球练习开始,由易到难,学生的学习由他主变为自主,由被动转向主动,由要我练变为我要练,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并积极向更高的目标挺进,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自己。

2、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高年级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样在橄榄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传接球方法等)。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在传接球、达阵、touch防守等练习环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课堂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橄榄球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又可以让新兴体育项目在学校很好的开展。

(三)、课程开发的目的性:

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培智学校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重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力求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特点,较全面满足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

3.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

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

4.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

在课程开发上,继承我国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结合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探索、总结、发展和创造,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课程,使课程更适合智力残疾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6.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在课程实施中,各地在使用国家课程方案时,可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社区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在这些环境中的特殊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课程的多样性。

三、 课程设置

四、 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本课程方案(简称“方案”下同)立足于智力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课程设置的原则,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方案充分考虑了智力残疾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构建了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组成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一般性课程体现对学生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约占课程比例的70%~80%;选择性课程着眼于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注重学生潜能开发、缺陷补偿(身心康复),强调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相关服务,体现学生发展差异的弹性要求,约占课程比例的30%~20%。两类课程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一般性课程为必修课,设置以下六类科目: 生活语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生活数学——以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时空认识、以及数的运用,学习运用简单的运算工具等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生活适应——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劳动技能——以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为主,对学生进行职前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能力。

唱游与律动——课程将音乐律动与舞蹈、游戏相结合。通过音乐教学、音乐游戏和律动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觉、节奏感和音乐感受能力,补偿学生的认知缺陷,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绘画与手工——通过绘画和手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运动与保健——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大肌肉群活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平衡能力,刺激大脑肌能的发展。提高安全意识和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习基础的卫生保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知识和方法,培养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选择性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的区域环境、学校特点、学生的潜能开发需要而设计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四类科目,课时可弹性安排。

信息技术——以学习简单的通讯工具运用、计算机操作、互联网络运用以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帮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一般在高年级设置。

康复训练——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以及在运动、感知、言语、思维和个性等方面的主要缺陷,结合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治疗、咨询和辅导。课程力求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第二语言——在学生已有语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选择学习第二语言,如:地方语言、民族语言、普通话以及简单的外语等;对不能使用语言的学生也可以采用其它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或沟通辅具。

艺术休闲——通过程度适宜的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活动,使学生尝试学会感受美和表现美,丰富、愉悦学生的精神生活;学习若干种简单的休闲方式,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味,提高智力残疾学生的生活质量。

校本课程——学校可根据地域特征、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生活需要,设置和开发的具有本校特点的课程。课程的开设应当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与地方的课程资源。

4.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社会实践时间活动为2周,机动安排时间为2周(用于远足、参观、运动会、艺术节等)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为13周。

1~6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不超过30节,7~9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不超过32节。

5.每节课上课时间一般为35分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残疾程度和课程的性质进行适当调整。

6.每天安排15分钟晨会,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每天安排30~40分钟眼保健操、广播操和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不少于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每周安排2课时班队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建议低年级安排综合实践活动,高年级安排班队活动),高年级可安排2课时课外兴趣活动。

7.学校应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智力残疾学生制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将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训练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个体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的个别训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补救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8.课程评价

⑴ 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⑵ 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内容要有助于智力残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应根据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体设计社会性与情感、认知、语言、自理和运动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轨迹。

⑶ 评价应促进课程建设与发展 评价应促进学校高质量实施课程。学校课程计划及其可行性,课程安排的适切性,课程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科学性,以及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针对性等都应成为学校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 ⑷ 建立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学校应积极收集各方面对课程实施的意见与建议,提高教师、家长参与课程实施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要积极宣传培智学校课程改革,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设置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聋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聋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具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聋校的课程设置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体现聋教育的特点,以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宗旨,通过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聋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1.均衡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促进聋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以保证聋生的和谐、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要注重培养聋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聋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课程设置要按照聋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发潜能,补偿缺陷,增设具有聋教育特点的课程,注重发展聋生的语言和交往能力。

2.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设置要坚持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聋生自身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渗透。小学阶段(一~六年级)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七~九年级)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三年级设品德与生活,四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旨在适应聋生生活范围逐步扩大、经验不断丰富、社会融合能力逐步发展的需要;四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使聋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三年级设计生活指导课,四至六设劳动技术课,七至九年级设职业技术课,旨在通过生活实践、劳动实践和职业技术训练,帮助聋生逐步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就业能力。

增设沟通与交往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感觉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书面语训练及其他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与训练,旨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式,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使聋生通过亲身实践,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设置既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发展要求,又要根据各地区、各聋校的实际需要和聋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选择的空间。

学校应创造条件,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以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设置

四、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本课程设置表为聋校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门类、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

2.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其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为1周,实际上课时间为34周。

3.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一般为40分钟。

4.晨会、班团队活动、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由各校自主安排。

5.沟通与交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各校可根据聋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

6.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以与学校安排课程的课时结合使用。各校根据需要,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7.信息技术教育,小学阶段为102课时,一般从四年级起开设。初中阶段不少于10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可提前开设和增加课时量。

8.劳动类课程,各校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不同的劳动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可以结合校本课程,统筹安排。职业技术课程一般以集中安排为宜。

9.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10.外语作为选修课程,各校可根据不同地区和聋生实际选择开设。

11.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各种专题教育渗透在相应的课程中进行,不单独安排课时。

第三篇:6S课程培训方案

1、课前由组发将培训时间、以及需要检查地点提前进行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

做好准备。

2、预备拍一组图片,通过引导学员观看图片(自己身边的6S情况),并做以说明,使学员形成对6S一个直观形象的印象。10分钟

3、解释什么是6S(术语解释),并通过实例、图片展示6S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性。10分钟

4、发问(请学员列举身边,包括眼前(如培训会议室)有哪些6S做的还不够好的地方)==》先说后写纸条怎样?30分钟

5、对学员所写进行点评。10分钟

6、讲课(6S是什么?如何做好6S?有哪些注意事项?辅以案例讲解)2小时

7、红牌作战,各组负责人带队实地检查。1小时

8、红牌统一上交后勤部,由后勤部对责任部门改进进行跟进。

9、小组讨论:围绕“你发现了那些不符合6S地方?问题症结在哪里?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改善?”学员以组为单位进行发散性讨论30分钟,组长代表发言15分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一形成一份6S改进报告115分钟。 2小时

10、现场笔试。90分钟。

11、批卷

12、由讲师做关于6S课程培训反馈报告发给培训负责人(学员学习情况、公司6S现状以及怎么改进?)

13、培训负责人将6S报告发给后勤部以及相关部门经理,进行落实6S后期的执行、检查工作。

培训预计时间:7.5小时

第四篇:校本课程计划、培训方案

巴扎小学教师校本 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

二00四年五月十五日

巴扎小学教师

校本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讲求实效。立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充满创新活力的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

(一)使不同层次教师的素质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较大提高,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促进教师的自主成长和提高,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指导教师学会自学,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四)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兴趣,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

三、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要围绕转变教师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这一目标,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根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的要求,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确定培训内容。学校培训的重点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创新能力及在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造性推进素质教育的能力。 ......................(一)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

通过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邓小平教育思想、江泽民有关教育创新的重论述、素质教育理论、专业教学理论、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以及本地区、本学校先进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更新知识,扩展视野,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通过学习,使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的自我反思,实现认识上的升华与飞跃,从...............而为开展教育实践创新奠定基础。一是反思教育理念;二是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三是反思教育教学个性;四是反思教育教学科研;五是反思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六是反思德育工作途径和实效;七是反思学...............................校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八是反思自己掌握的知识水平与所承担工作的...............................需求问题。 .....(三)开展教育创新实践,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围绕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实践,主动地、创造性地理解、应用新教材组织课堂教学,验证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1、学科教学创新

要组织教师学习学科创新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从本校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研究如何把学科创新的基本理念和创新课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开展创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探索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2、德育工作创新

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弘扬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为重点,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探索新的德育评价体系,树立与现代生产生活相适应、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突出主题功能、全面发展的德育质量观;实施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突出实践特征、知行统一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建立与创新精神相适应、突出内在素质、科学完善的评价制度。

3、管理工作创新

通过政治理论、国情教育、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管理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提升学校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更新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人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人本管理、能本.......管理和校本管理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推.......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四)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在学习、反思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从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方法的培训,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意识,学习科研基本方法。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入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逐步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

四、培训手段和途径

校本培训要坚持走多元化的路子,通过采取专题培训、观摩研讨、..........课题研究、导师指导、远程教育、学术沙龙和“采单”选择等模式开展..........................培训。在注重立足本校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走出去、请进来,注重吸纳校外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规划和实施意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参加培训,其成绩按学分记入本人继续教育证书,作为评先选优、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管理校本培训工作。要明确培训任务,加强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学习制度,重视检查督促和考试考核,用科学的管理保证校本培训有序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三)把校本培训作为近期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重点,加强与教研、科研和电教等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培训、教研运行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和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要重点培训骨干力量,使其成长为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相关学科拓展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创新型教师,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六、巴扎小学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万林 副组长:梁凯章 组

员:全体教师

二00四年五月十五日

第五篇:学校岗位设置方案

九所镇抱旺镇小学校岗位设置方案

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岗位设置工作,根据《乐东黎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通知》(乐人社发<2014> 49号)的精神,按照县人事局和教育局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我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单位性质与工作职能:我校为全民事业单位,九年制义务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机构规格:乡村完全小学。经费形式:全额拨款。

(二)现有人员情况:全校现有在编人员20人,专业技术人员19人,工勤人员1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获得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5人;已聘的中级职称10人,已聘初级职称9人。

二、岗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一)指导思想

转换用人机制,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选人、用人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定编设岗、以岗定责、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现教师结构的宏观调控和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原则

1、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原则;

2、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3、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规范管理的原则;

4、坚持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

三、拟设置岗位情况

(一)我校岗位设置情况:

1、岗位类别

1

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对照县实施方案,确定以教师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体,按照专业技术岗位的规定要求,我校小学专业教师编制数为19人,专业技术岗位19个。

2、岗位等级设置

(1)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数量及结构比例

我校拟设专业技术岗位19个,其中中级岗位6个,按30%的比例设岗,8-10级分别按3:4:3的比例设置2个、2个、2个,岗位为小学高级教师;初级岗位13个,按60%的比例设岗,11-12级分别按5:5的比例设置7个、6个,岗位为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

四、组织领导及实施方法、步骤

(一)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勇灿 副组长:罗亲盼 陈胜

成 员:羊俊煌、陈言语、罗树东

(二)实施步骤

1、动员宣传:及时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有关文件、传达县局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成立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政策,规范操作程序。

2、制定方案: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和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核定编制数,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拟定出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并提交到学校教职工大会进行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校委会集体议定通过上报。

3、岗位聘用:将上级核批的岗位设置方案进行公布,根据要求开展岗位聘用,签订聘用合同。

4、具体措施:一是加强领导,由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协调实施工作中的一

2

些实际问题,切实做好教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取得支持和指导。二是严明工作纪律,岗位设置工作涉及到每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在工作开展期间要求全体教职工,既要高度重视,又要正确对待,安心工作。不做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不说不利于安全团结的话,保持学校和谐环境,有序工作。三是严格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既要维护国家政策的严肃性,又要把广大教职工的利益放在心上。加强聘后管理和考核力度,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岗位条件

(一)基本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技能和资格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近三年考核称职及以上; 6.具备相应层次的教师及任职资格。

(二)优先条件:

1.考核连续三年优秀者;

2.获县及以上政府或主管部门表彰的。

四、竞聘岗位

经九所镇中心学校核准,现将我校单位教师岗位数设置如下:

1、专业技术八级岗位2个。

2、专业技术九级岗位2个。

3、专业技术十级岗位2个。

4、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小学7个。

5、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小学6个。

3

五、岗位聘任办法和程序。

1、申报与审核:申报竞聘的个人需提交书面申请书、有关资格证件,由学校岗位设置和聘用小组依据规定的上岗资格和条件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公示,不符合条件的不能参加相应层次的岗位竞争。

2、考评程序依次为:个人申请、业绩考核、领导小组综合评议等程序,最后本着考核由高到低和择优的原则初步确定聘任对象。

3、公布竞聘结果。竞聘结果无异议后方可最终确定。

4、办理聘任手续。竞聘结果确定后由学校法人代表与聘用人签订聘约,并填报相关材料,经县职称办审批后方为有效。

5、其他规定按上级部门相关文件精神执行。

六、竞聘细则

以量化评分为定岗依据。各种评分量化的起算时间以聘任现岗位为准(以各种证书所署的时间为准),各种年限和业绩的终算时间以竞聘时间为准。

(1)考核

按考核打分,近三年考核为“优秀”一次计40分,“合格”一次计10分。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的,自然晋升岗位级别。

(2)教研活动

个人代表学校每参加镇、县级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论文评比等教研活动,一次加30分。获镇级奖的一次再加20分;获县级奖的一次再加30分。 (3)教学效果

A、学期任教教学质量得分(分语文、数学)=30+<(中段考平均分与期末平均分)/2一全校平均分)*2>。

B、任教学生获镇级一等奖每人次加30分,二等奖每人次加20分,三等奖每人次加15分;获县级一等奖每人次加50分,二等奖每人次加40分,三等奖第人次加30分。

(4)获奖情况

4

教师个人因工作积极,任职期间近5年来表现突出获县级奖励的,每次计30分。以证书为准。

(5)工作表现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能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或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起核心作用的,经领导小组讨论确定后,适当给予加20分。

(6)学校业务骨干

学校业务骨干、教学骨干教师每人加50分;

(7)职务加分

职务上,学校领导每人加10分,班主任每人加20分。

(8)聘任时限分

自聘任日期算起,任现职一年算1分,得分按个人任现职年限计算。

六、岗位聘任办法和程序。

1、申报与考评。申报竞聘的个人需提交书面申请、有关证件,考评程序依次为:申请报名、提交材料、业绩考核、领导小组综合评议等程序,最后本着考核由高到低和择优的原则确定聘任对象。

2、公布竞聘结果。竞聘结果至少经公示三天无异议后方可最终确定。

3、办理聘任手续。竞聘结果确定后由中心学校法人代表与聘用人签订聘约,并填报相关材料,经县职称办审批后方为有效。

4、其他规定按上级部门相关文件精神执行。

2014年5月8日

上一篇:培训需求效果调查问卷下一篇:聘用艺术指导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