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镇规划的探索与思考

2023-01-07

第一篇:集镇规划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新时期现代化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探索及思考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城市规划工作实践,分析阐述了新时期条件下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关系,并着重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和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方面进行了详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管理;投资环境;探索与思考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人员,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实现未来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问题与成绩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现代化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城市规划基本概念及所面临的新挑战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是:“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过程,是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组织和控制。要想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规划蓝图能否实现,关键是规划管理。但是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规划管理面临较为严峻的局面,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是丞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也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

1)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

2)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

3)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

4)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

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

5)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

7)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2.2提高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认识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区域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国际来看,伴随城市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各主要大城市都出现过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为特征的“城市病”;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也曾重蹈其辙。为解决这些问题,世界许多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对解决城市管理的问题取得了共识,就是要从先发展、再治理的传统发展观转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现代发展观。

国外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我国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供水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不足等问题,有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我国属于城市化的后起国家,应避免重蹈城市化先行国家曾付出过沉重代价的覆辙。这就要认真研究,着眼于跨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在以往的城市管理中,往往“重生产、轻管理,重经济职能、轻社会职能”,以单纯的片面的经济增长指标,来作为考核和评价城市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准。于是,政府在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过程中,无暇顾及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导致城市管理处于较低层次状态。这样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城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已刻不容缓。

2.3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分析

城市规划管理因其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引导通常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序列、时间、开发强度等)作出规定。

2)调控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①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如政府与投资者、投资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②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方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它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例如:以商住楼为主体的房地产投资过猛时,可以通过严格限制其它用地性质改为商住楼用地性质、严格控制商住楼用地的开发强度、严格要求商住楼规划设计质量、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等措施对其抑制。

3)规范投资行为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只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规范的市场才能使投资者(尤其是中长期投资者、境外

投资者)有安全感。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行为的规范作用是通过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考察管理来实现的,它告诉投资者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投资者犯规,则将纠正。

4)保障投资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风险来源于他人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和损害。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障作用通过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管理来实现。例如,当投资者已获得某一块土地开发的合法权力时,他人在该块土地上违法进行建设,导致投资者在资金、机会、土地等方面的损失,这时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就是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违法者的惩罚。

5)投资需要服务,这种服务来自各方面。城市规划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它对投资者的服务主要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服务来体现。规划局部机构设置和运转效率、规划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优劣、规划局形象好环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投资效果。例如,规划管理人员的腐败会直接增大投资者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反之,良好的服务会增加投资者成功的机会,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

3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的探索

确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和市情、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的城市规划,这是建立和健全城市管理机制的前提,这就要为城市进行功能定位。现代城市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要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沿革、产业特点和各种优劣势,把城市的发展纳入整个国家和大区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去考虑,探讨其发展趋势,为其定位,这是解决现代城市管理的方向性、指导性的根本问题。近年来,由于按此定位规划,符合于客观实际,有效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程。

3.1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网络,是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尚在探索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共识,认为“建管分开、建管平行、管理实体”以及“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模式比较合理,它的内涵是,在坚持集中统一的前提下,通过理顺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关系,合理调整市区分块,理顺条块关系,强化城区的属地管理等功能,朝着“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权责一致”的方向迈进,从部门行业管理转向综合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与此相适应的是,市政管理部门(如环卫、园林、物业等)逐步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转变。它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使得城市的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并重,形成建设与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重建轻管”等问题,同时也理顺条块关系,加强了城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管理功能,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共同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

3.2实现城市规划“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管理上是一种“经济主导型”管理模式,忽视对城市公共社会环境和城市文明的建设与管理。现在,我们应建立“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除了重视侧重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环境改造与保护、科技文化与教育,以及社会治安、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管理。这种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在系统观念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模式从“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

导型”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必须改革和完善评价、考核城市的政府政绩的方法及其指标体系。除包括必要的经济增长指标之外,应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环境绿化、美化的程度,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用事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等为重要指标,来评价、考核政府的政绩,引导和制约政府的行为。

3.3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加快城市发展

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近年来,不少城市认真探索筹措城市建设和管理资金的路子:

① 建立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结构,着力培植地方财力,利用地方税收政策支持和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入城市基础建设。随着税收,特别是地方税收的增加,使用更多的财力投入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② 采取灵活的资金筹措办法,包括收集城市建设配套基金、收取市政设施有偿使用费、国外政府贷款等多种渠道进行筹集。拓宽引资融资渠道,利用外资通过建造、经营、转让方式,向外资出让部分路桥专营权、筹资建设其他路桥等设施,是国际国国内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这种融资方式,盘活了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国有资产存量,如通过路桥经营权的转让引进资金,使存量的国有资产变为建设资金。通过引进外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弥补了地方财力的不足,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法治城是我国城市管理手段和方法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用它来调整、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各方面的关系。

4创新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思考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上,应始终坚持“三关一跟踪”,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并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创新,有效地制止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确保规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现代化城市规划创新管理体系具体思路如下:

4.1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

“一书两证”中选址意见书的发放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察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作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4.2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

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下,是否优化,如何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与城市规划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水准,因此,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及设计者对本城市的规划发

展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3)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4.3认真把好规划评审关

在规划管理中,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和成片建设项目都按照技术规范组织严格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能在规划方案中真正得到落实,如住宅小区项目、公共绿地项目以及主干道街景观项目,在规划设计完成后都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进行认真严格的评审,并提出评审修改意见,使这些项目的规划设计按照详规的要求,更趋于完善。

4.4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

在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为使方案中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实到位,切实抓好了方案实施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抓规划沿线。在施工前,首先检查项目建筑工的定桩放线,使其和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红线相一致。

2)抓材料关。对建设项目所运用的材料特别是影响项目景观效果的建筑材料包括:墙砖、外墙涂料、路灯以及墙面色彩配置、绿化的布局等都给予指导和把关,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3)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正副本制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少数建设单位在办完“一书两证”后,违背规划设计要求,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的规划用途或扩大建筑面积等问题,对此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可实行正副本制度,即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先审核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副本,这个副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与正本同样具有法律效率。不同的是副本不能作为建设项目房屋产权登记的依据,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竣工后,经规划验收合格后方可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从而有效地制止了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确保了规划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4)抓工程竣工测量。为及时掌握规划区域建设项目的变化情况,同时又能及时地督察建设项目完工时是否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在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组织力量对建筑物体量、平面位置等方面进行测定,为规划验收、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准备基础资料。

5)抓规划验收。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以规划设计图为依据,对项目的主体建筑、园林绿化、道路路灯、管理用户等附属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换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反之,根据验收中提出的意见,限期整改,从而实现对规划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的目的。

5结束语

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确保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促进建设与管理相互协调,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进

程;同时不断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赵民,何丹.论城市规划的环境经济理论基础[J].城市规划汇刊,2000,2.

[3] 赵燕菁.制度经济学视觉下的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05,6.

[4] 陈建元.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产权结构和土地使用制度之间的关系:私有制、国有制还是其他[J],国际城市规划,2007.

第二篇:班级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海子沟中心学校李富文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班级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本组织单位,同学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如同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鼓励着、学习适应着社会的能力。所以规范地管理班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班级活动的教育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班级管理的一点体会。

一、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骨干力量,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师生联系的纽带。在调整班干部时,首选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品学兼优,智商较高;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易与他人沟通的学生。其次使用各类特色学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展示他们的能力。再次发扬民主作风,一些活动主持人均由民主选举产生,人人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这些同学上任后,工作热情高,工作态度端正,工作积极主动,并且各项活动走在同学前面,能起到模范榜样作用。“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让这些学习成绩优秀、品德良好的班干部介绍学习经验,以爱心、热心感化学生,使他们从榜样中吸取力量、获取源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勇于拼搏的顽强精神。

二、自主管理、民主管理

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后,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不仅能减轻班主任命令包办的大负担,而且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锻炼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但这样做,并不等于撒手不管,一切由学生作主,相反班主任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自己成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成为班集体中的普遍一员,与全体学生融为一体。班主任老师在进行班级事务管理时,要民主对待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放手让学生来进行班级事务的管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师生能以诚相待,共同决策,使学生感觉到班级的事也有他们的一部分。通过分级管理,让班干部承担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包括劳动、大扫除、值日、组座位调整等工作,负责组织大型活动,搞好班会活动,刊出黑板报,使用一定数量的班费,有权任命八个小组长和各科课代表。班主任则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化解工作中的矛盾。通过自我管理,加强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自

觉性,自制力。

三、班规与量化考核

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品质,而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形成单靠人治不可能完成。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需要依靠全班同学的努力,特别是依靠学生干部来参与管理。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与班主任、班长、团支书和一名学生代表组成联合检查组,研究后制定班规及量化考核制度。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根据班级纪律、文体卫生、班会活动,师生关系,黑板报工作等情况,对他们进行全面考核、评议打分,将结论记入学生档案。

四、正确对待有问题的学生

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孩子的生理发展,孩子的思想、行为、价值观都会受到冲击,一些不良的现象会侵蚀到孩子的内心深处。思想偏激的孩子越来越多,性格古怪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因为班主任直接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为了教育好孩子,对于犯错误学生的管理应该讲究方法。学生毕竟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低,犯错误是难免的。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想对老师说实话,但又怕挨批评。他们也渴望被原谅、被理解。如果对学生大发雷霆,狂轰乱炸,势必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不但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变得紧张,长时间下去还会导致学生厌恶集体、厌恶班主任,同时,班里的其他学生对班主任也会有一些看法,长此下去,会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为了解决问题,要学生对老师讲实话,班主任应该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轻轻地、亲切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学会朋友般的倾听,倾听学生的陈述,必要时,可抚摸学生的头,拉近师生的距离,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从学生的叙述中找到学生犯错误的动机,再心平气和的和学生交谈,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受到了教育,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人、老师是宽容的人,学生以后也会宽容地善待他人。

第三篇:校本教研的探索与思考

习酒镇中心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场经验交流会xjzxxedu@163.com

如何开展有效校本教研的思考与建议

习酒镇中心小学钟明书

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应活动组委会的委托,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开展有效校本教研的几点意见和思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校本教研,我是这样理解的,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从事这项研究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种研究所涵盖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包括了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校本研修等内容。这种教学研究是基于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研究活动,是基于教师和学校需求的研究活动。我们往往可以透过校本教研的现象看到一所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看到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看到学校具有的竞争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校本教研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首要阵地,为广大教师尤其是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舞台,创造了机会。因此,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校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一、我镇教师缺乏自身提高助长剂的现状分析

我镇现有小学教师117人,极大部分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应该说教师的年龄比例不算太大,而且具有学历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几个明显的不足,如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信息不够灵通,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师科研意识、能力均有待提高等。另外,学校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时,也存在着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多教少研等缺点,而且部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不是那么积极(去年中学组织在中心小学开展的教研活动,相当部分教师选择了弃权)。我听过这样一个开展教研活动的案例,叫“三句半的教研活动”,有一所学校搞教研活动,在评课时,校长这样评:“这节课比较成功”;主任这样评:“教师基本功扎实”;有一位教师这样评:“教师教态大方”;还有一位教师评为:“不错”;就这样一次教研活动结束了。这是一个教研案例,但我们有的学校确实也存在这种现象,有的老师不敢说,害怕得罪人,有的老师害怕别人听课。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认为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必须搭建平台让教师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必须设计活动让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带动其他教师学习、进步。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在学校内形成推门听课制度,只要教师有时间,就可以到任何

一间教室听课。在学校内评选优质课教师,让这些教师多上示范课。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给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让教师在交流、对比中认识自身不足,产生进步的欲望。通过这样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学习理论,参与教研活动的内驱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二、常规活动——注重营造教研氛围

学期或者学年初,教导主任就要和校长、教研组长讨论确定校本教研主题,然后把教研主题明确写进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长要在在制订教研计划时根据教研主题定好小组研究方向,安排组内教研活动。教导主任审核通过后,安排好学期乃至学年的教研活动,然后由教研组长组织实施。每周用一天下午语文,一天下午数学,一天下午综合(其它学科)。我们在安排课表时尽可能不安排相关教师上课,努力保证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间。相应时间内由组长组织教研活动、组织组内教师进行视频听课或其他业务学习。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大组的活动也在这个时间段穿插进行,具体由语文、数学、综合三位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我们的组长每次都要组织好活动过程,指导老师进行试教、议课、学习。教研活动中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听课,认真交流,组长还要做好资料积累工作。每次教研活动都必须积累以下资料:签到表、教师上课教案、课堂教学反思、评课稿、说课稿等。校长或者主任要尽可能参与,同时组织一些主题活动,使教研主题更突出。这样学校、教研组、两个层面的教研活动有序的贯穿整个学期或学年。

三、围绕主题的系列活动——促使教师在实践中进步。

以往的教研活动总不外乎教师上课、说课,听课教师观摩、评课,最后听骨干教师点评,领导总结发言就完事了。教师已习惯于孤军作战、各自为政,教师之间缺乏开放、合作、协调、支持和共享,缺乏互动交流,难以进行优势互补。我想今后全镇的教研活动要 “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化教研活动”。这种活动模式,不仅关注课堂教学,更因为其实施的系统性、持久性,而使得其内涵覆盖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所有环节,体现出研究的层次性、多元性、师本化。如活动中,有备课比赛,锻炼了教师独立解读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有说课比赛,促使教师更深入地学习教学理论,并将理论积极应用于实际;有评课比赛,提高了教师的对比反思能力;有

案例学习,开阔了教师眼界;有总结交流,提升了教师的自我分析能力等等。

例如,中心小学近年来的语文校本教研活动主题都是围绕“同课异构”提出的。他们先后开展了以下一些主题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多种活动穿插进行的。今年我们开展的教研活动就是要“追寻学科本位,提高课堂实效”。这一主题活动的主旨在于通过这一活动促使教师学习评课、说课的相关知识,运用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我设想从下学期开始进行系列活动。活动包括教师评课比赛、教师书面说课比赛和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教师评课我们采用了视频课例,然后请老师当堂完成评课稿的写作。教师

书面说课则是由教导处统一拟定好每门学科的内容,由教师当场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书面说课。课堂教学是每位参赛教师根据所担任的学科教学自行选择内容,进行设计与课堂教学实践。我们采用评委组每位成员从头到尾参与,每项都取评委的平均分,按三项总分评出

一、

二、三等奖。今天的课堂展示也是我们教师比武活动结果展示。这样的活动,内涵丰富,针对性强,涉及了教师发展的各个方面,符合教师的实际需要。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都知道自己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掌握以上几方面的技能。这样的活动,还因为其时间持久、内容全面,促使教师全身心地融进整个活动中,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参与度。当然,每次主题活动的开展,都必须要有详尽的方案,这样,才能在事先想到较多的问题及可能性,活动得到学校以及全体教师的配合,才能让活动开展的相对顺利并达到效果。

四、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动力,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首先应做好如下工作:

1、要彻底“解放”教师。学校教研工作之所以举步为艰,教师被束缚在琐碎机械的日常工作之中是原因所在,这也正是学校教研工作要解决的重点课题(其中也还有深层因素)。 教师很少能抽出时间梳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心得,而这些经验与心得正是开展教研工作的契机。所以,学校教研工作要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将教师“解放”出来。

2、突破教研瓶颈。很多教师之所以对教研提不起兴趣, 或者觉得无计可施, 归根结底是缺乏教研意识与能力, 特别是对如下问题缺乏必要的认识:

(1) 教师为什么要搞教研?首先, 教研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 教师能不参与其中吗?其次, 当你真正懂得了教育的规律, 懂得了学生需要什么, 课堂需要什么时, 你还用担心教学质量吗? 第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 知识和技术更新周期日渐缩短, 当“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等已不仅仅成为时髦用语, 而是一种以主体为核心的生活方式, 当看到教育的瞬息万变与教育外延的不断扩展时, 作为教师还能默守陈规吗?第四, 从教师自身发展看, 信息社会否定了教师的“唯一知识源”说, 随着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拓宽, 教师角色也应从“教”向“导”转变, 教师帮助学生自己找“水源”,如想使自己永远保持“新鲜”, 必须要率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惑。”第五,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要搞教研, 就要学习理论, 掌握思想武器, 提高理论水平; 就要查阅资料, 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 就要开展调查研究, 摸清实际情况; 就要进行分析思考,把搜集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就要实施研究方案, 在实践中检查方案的真理性, 去伪存真。然后通过心得交流, 既增进了同事友谊, 又掌握了大量信息, 从不同的比较、思考中, 摄取到有价值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 将使教师的学习自觉性、调查研究能力、分析思考综合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得以提升, 加速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 教师能不能搞研究?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 最了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也最知道需要研究什么, 并掌握着教育研究所需的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教师参加教研比任何专家都具有优势, 只要我们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就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教育家。

(3) 教师如何搞科研?“教育是事业, 其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 其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 其生命在于创新。”为了实现教育求真, 求善, 求美的目的, 除了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外, 在实际操作中应抓好选题、研究、交流和推广应用。

(4) 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专业引领是引导教师快速入门的重要环节, 既避免了走弯路, 更利于准确把握方向, 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 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专业引领除了听专家讲座外, 方式、途径非常多, 关键是要做有心人。

五、学校教研重在“实”

1、实惠。我设想从下学期起,我们将制定《教育科研成果奖实施办法》, 挤出用于教研的专门经费,大幅度拓展奖励面与提高奖励金额, 以期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实际。教研课题的研究应自下而上, 重点放在校内, 核心放在课堂。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 在学段的突出问题中选题,把日常教育、教学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选题,从教师自身工作实践的矛盾和困惑中选题。关注身边、关注校本, 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实效。教研不是花瓶,不重外表,应重过程、重方法、重参与、重分享。不追求形式,不搞“形象工程”。一步一个脚印, 一人一份责任, 资料一点一点搜集, 经验一点一点积累, 难题一个一个突破, 充分发挥集体

智慧, 集思广义。把教研看作教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教学的改革过程, 新的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即便一个研究方案解决不了, 至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在研究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4、实用。研究的目的在于用, 无用就无须研究。学校教研应始终把握“因问而研, 因用而研”这一主线,摒弃形式主义, 摒弃纸上谈兵。

我想,作为一所学校,校本教研是一个永久而恒新的话题,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也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因为我们寻找着脚下的路并不断实践着、探索着,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这一目标就一定会实现!习酒小学教育的春天就会常驻!我们就一定能走向辉煌!

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祝习酒教研在各学校开启新篇章!

谢谢大家!

第四篇:激励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激励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探索。激励教育就是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激 发学生的主体动力和内在潜能,培养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促使他们在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和个性特长都获得全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人。

激励教育模式就是依据激励教育涵义,由目标系统、操作系统、调控系统等组成的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

本文阐述了激励教育的涵义;介绍了激励教育模式的构建;论述了激励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思想观念、目标要求、结构特征等方面的关系;提出了激励教育模式在实践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思路;探讨了在当前普及中学教育的条件下,如何改善学生学习心理品质,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做法。

激励教育模式是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育人目标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

一、激励教育与激励教育模式

激励从字面上理解为激发鼓励之意。在心理学上,激励就是用诱因来诱发和激起有目标指向的行为。具体说就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因素去诱发活化其相应的动机,产生行为的推动力,它所强调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拓展人的内在潜能,从而促使人们在学习上、工作上取得成就。

激励教育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都有成才的愿望和需要,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激励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革,建立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动力和内在潜能,激发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促使他们在品行、学业和个性都获得全面发展。激励教育模式就是依据激励教育涵义,由目标系统、操作系统、调控系统等组成的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具体如下:

目标系统中学校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以激励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为中介,建立完善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并努力做到两者协调统一,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和谐发展。主动学习是爱学、勤学、会学;和谐发展是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在这个总目标下,我们还建立了班级教育目标和各科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目标。为了发挥目标的激励功能,我们要求在纵向上应具动态性,即目标和要求有一个从学生个体标准到社会标准的变化过程;在横向上应具层次性,目标和要求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只有两者协调统一,才能发挥目标的激励功能。

操作系统我们提出“四优化”。一是课程结构优化,要求健全学科课程,发展活动课程,建设潜在课程;二是课堂教学优化,要求教学方法上采取目标教学,分层递进,及时反馈,教学组织上低起点、小步子、分层次、多反馈;三是班级管理优化,在管理制度上多奖励少惩罚,在教育行为上多鼓励少批评,在教育活动上多主动少强迫;四是学生评价优化,在标准上主要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参照标准,在形式上以模糊评价为主,在方式上主要是鼓励和表扬。

在调控系统中,我们抓住了两个激励机制的建立,一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创设成功的环境和事件,引导学生、教师、家长作积极性的评价,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因果的良性循环,如每年评选学校最佳师表形象、“十佳学生”、“学业进步奖”等;二是协调教育合力,通过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形成学生、教师、家长和谐共振状态,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环境,如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社区学校,开展警民共建文明校园活动等。

实践证明,激励教育模式的确立,较好地为我校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选准了突破口,并逐渐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激励教育与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首先,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其主要观点是注重人的整体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思想。其次,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目标。素质教育注重开发人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终结。第三,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机制。从方法论看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进行整合重构,形成一个由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素质等多个方面复合构成的全面和谐的教育结构。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全体性、整体性和主体性。

激励教育突出强调了人的素质结构内容的核心——心理素质,并把教育首先指向教育的主体——人,拓展人的潜能,建立改善人的内部动力系统,确立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为导向,形成三个具体结构内容: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扎实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因此,激励教育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反映和体现。

激励教育强调解决学习的主体机制性问题,它从本校的学生实际出发,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为重点,强调形式和发展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提出要建立合适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激发形成学生积极的成功体验,促使建立完善良好的心理品质,既是激励教育的素质培养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介手段,并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原动力。所以激励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机制和基本要求。

激励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树立一个教育信念,就是承认每一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一定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这符合素质教育全体性原则。激励教育提出强化和增加与提高学生素质相关的教育、教学要求,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激励教育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征,创设机会,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使教育作用非强迫性,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化,从而内化教育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激励教育实施激励性的评价,采取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积极环境,教育的个体发展差异性原则。促使学生发现自我、拓展自己,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符合素质教育的个体发展差异性原则。

综上所述,激励教育是一种针对当前学生学习实际,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以改善学生学习心理品质为中介手段,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促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育。

所以,我们认为激励教育就是一种素质教育。

三、激励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实践

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的简要表述。依据素质教育理论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构建素质教育的实施模式,是我们构建激励教育模式的目的和要求。在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分析注意到,一方面由于中学教育普及,招生方法改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怕学思想导致部分学生学业不良,中下生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未能很好地向素质教育转轨,学生负担过重,学习兴趣减低,学习自信心下降,大量学生在选拔过程中成为学习的失败者。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当务之急。所以,由目标体系、操作体系、调控体系组成的激励教育模式,力图通过强化学生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激发强化学生的内在动力系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使之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人。

在目标体系中,激励教育模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学校培养目标、班级培养目标、各科培养目标都指向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为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逐步开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动力性机制,让学生主动得到发展,包括在各方面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充分拓展,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在操作体系中激励教育模式,抓住教学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强调做好教育教学过程的“四优化”。

首先是针对现行的课程模式单一,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功能不健全,从而导致学生的身心素质得不到合理的、全面的发展;我们提出一是健全学科课程,所有的课程不能因应试的要求随意删除,严格按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二是加强活动课程,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目前每学年全校都开设课外活动小组超过60个,学生参加率为94.3%。学校每年都举办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专项活动。三是建设潜在课程,包括由校容、校貌、绿化、卫生等组成的校园环境;由校纪、校规等组成的制度环境;由校风、校园文化等组成的精神环境。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拨出10万元左右,用于发展潜在课程,使学校处于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之中。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注重课内反馈、强化、矫正。在教学目标上细要求,把学生学习活动上的要求分解为较小目标,并逐个实现;在教学内容上找准起点,分层渐进;在教学要求上,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充分让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进步,从而使学生不断坚定对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制订的课堂教学要点如下: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做好教学设计,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所要达到结果和规定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意等内容及它们深度和广度。

1.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并组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为每一学生创设教育机会。分层的涵义一是教学内容多设台阶、分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小步前进;二是按照学生个别差异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实施教学要求分层、教学评价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激励发展。

2.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注重教学过程的多向交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使学生与教师平等地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协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4.制订激励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实行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让学生都能取得成功的体验。建立一套适应学生特点和需要的评价奖励标准和方法。

再次,在班级管理上,我们以中介性素质——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为结合点,专门开设心理常识辅导讲座,加强班级建设中的行为训练和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日常学习、班级生活中的问题,设计自我发展的目标,制定自我教育的措施,进行自我评价,激励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调动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逐步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形成。我们制订的班级教育要点如下:

1.深入了解学生,收集分析信息。关心尊重学生,根据学生发展特征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导向性激励教育。

2.重视非智力因素教育培养,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良好心理品质形成。

3.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不断进行过程性激励,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4.不断对学生提出积极期望,实施目标激励,逐步内化教育要求。

5.采取激励性评价,为学生不断创设成功的教育机会,逐步提高自信心。

6.认真重视班级集体常规建设和个人进步计划制定,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总之,激励教育模式在实践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做好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具体表现为在教育思想上,更新教育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师生双向活动;在教育教学内容上,面向全体学生,切合实际,小步子、多台阶;在教育教学评价上,进行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在素质结构关系上,加强中介性素质——学生心理品质的训练培养;在具体的实践中,制定了系列的实施方案,逐步确立了相应的教学,教育目标和原则。所以激励教育体现着素质教育思想,激励教育模式是一种素质教育模式。

第五篇:小学诚信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我们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中华民族历来推崇诚信,所谓“人无信而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无不说明诚信的重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加强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让孩子们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更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在学校该怎样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言行一致、注重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信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诚信度来为人师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真”的根本是“诚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体现诚信,做到说话算数。

二、以课堂为渠道,各学科教学渗透诚信教育

各学科教师应充分寻找、挖掘教材内容中诚信教育的渗透点,加强学科诚信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诚信教育。如,语文课可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描述有关诚信的词句找出来,加以分析理解;思想品德课可结合有关课文辨析、导行;音乐课上,可在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中让学生受到熏陶„„通过各学科渗透,诚信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而具体。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诚信教育进行有机的渗透,才能实现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三、故事导引,明白道理。

故事永远能吸引孩子,古今中外的诚信故事发人深省。从“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失信于诸侯而被杀;从“立木为信”的商鞅,顺利推行新法,使秦国走向富强,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基础。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言必信、行必果”、“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的道理。孩子喜欢听故事,更喜欢讲故事,组织孩子收集和讲述诚信故事、诚信寓言、诚信童话、诚信事迹等等,故事内容涉及到古今中外。在讲故事中,让孩子感悟诚信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中要注意从小事着手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去引导,使孩子们的道德观能健康的形成和完善。对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不能因为是小事而置之不理或纵容,孩子的道德教育件件都是大事,件件都是要事,每一件都有其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后果。因此,老师对孩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要鼓励,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则应该及时地给予纠正。小学生涉世不深,心地纯洁,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因此,教育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比如,以“不说谎话,做个诚实的孩子”入手,使他们懂得这是诚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不说谎话,就要说真话,说实话,如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说出事情的真相,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从小养成诚实的品质。

五、鼓励为主,树立榜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也曾有人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的确,哪一个人不需要他人的肯定与赞扬呢?更何况我们的孩子?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吝惜自己的表扬,要抓住孩子诚实守信的闪光点给以大力表扬,为孩子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总之 ,学校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既需要教师热爱学生、密切师生关系,又需要教师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小学诚信教育撑起一片蓝天。

上一篇:焦庄户地道战遗址感想下一篇:建筑工地各种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