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2022-12-06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 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必须从初中抓起。化学教学质量要提高, 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又要提高教学质量, 为解决这一矛盾, 教学上就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因此, 笔者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一些体会。

一、优化教学方案, 为提高质量打基础

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 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 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熟悉, 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 心中有数, 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 也就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 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 卡壳了, 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 或化难为易, 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 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 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 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

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 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 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 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情景。例如, 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 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 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 学生会怎样回答, 一般有几种答案, 教师怎样引导, 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 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 准确无误, 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5、加强学习, 不断扩大知识面。

“知识就是力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 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 不断扩充知识面, 具有广泛的知识, 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 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二、创设多样情景, 培养探究能力

好奇心是形成探究欲的一个基本要素。而探究欲的不断强化又为学生产生好奇心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例如, 学习通电分解水的实验中。理论上氧气的体积与氢气的体积比应该是1:2。而实际上细心的同学发现并不是1:2, 而是略大于这个数值 (尤其是在实物投影上打出来后观察更明显) 。这一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于是我请同学们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让同学们在课后去查一下氢气与氧气的溶解性表, 结果发现氢气的溶解性远远小于氧气的溶解性, 答案也就自然得出了。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后, 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也促使了学生探究精神的养成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 我首先向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样课堂上的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配合, 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实施目标这个环节, 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或实验, 或提问, 或启发学生提问, 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出新的知识。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 容量有限, 课外空间更大, 教学之余可以布置一些社会调查, 或探究的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现象, 让学生在课堂学到的探究方法广泛联系社会实际乡土风情, 积极推动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如布置学生课后上网查阅“美国密西西比河的治理过程”, 这样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重视设疑实验,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本身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我注重加强设疑实验。例如, 我在学生完成"盐与碱的反应", "盐与盐的反应"和"盐类水解"等实验后, 设计如下设疑实验题:

一个学生在实验室的试剂柜中取出放置已久的NaOH和FeCl3溶液, 取一支干净的试管先加入10ml的FeCl3溶液, 然后, 用胶头滴管慢慢地滴入NaOH溶液。想一想, 有沉淀生成吗?请用实验方法验证, 并由此你联想到什么?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议论纷纷, 奇怪, 这不是我们曾经做过的实验:

该反应不是有红褐色的氢氧铁沉淀生成吗?

老师再次演示上述实验。同学们认真观察试管内的变化。咦?怪了, 为什么红褐色的物质[Fe (OH) 3]不是沉在试管的底部, 而是浮在水溶液的上面呢?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了, 就像向平静的湖面上扔下石块一样, 激落着阵阵涟漪, 久久不能平静。有的说, 浮在水溶液上面的红褐色物质不是氢氧化铁。有的则说, 这物质可能是比氢氧化铁轻的氧化铁 (其实氧化铁的密度比氢氧化铁大) 。同学们各抒己见, 议论不休。

我肯定地说, 这红褐色的物质一定是氢氧化铁。那么, 为什么氢氧化铁不沉反而上浮呢?我让大家分析其原因:三氯化铁是弱碱强酸盐, 水解导致水溶液呈弱酸性, 同时生成氢氧化铁絮状沉淀。为了抑制其水解作用, 在配三氯化铁溶液时, 往往在其溶液中加2-3滴的盐酸, 使三氯化铁呈酸性。设疑问题的关键和主要矛盾是"放置已久", 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极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生成碳酸盐导致其变质。"溶液中除了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 还存在哪些阴离子?"我又向同学们提出新问题。"碳酸根离子", "碳酸氢根离子"。个别同学争抢着回答。"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能与之共存吗?"我又问。"不能"同学们回答。

实验引出的问题就这样算解决了吗?不!"由此你联想到什么?"这是上述设疑实验的关键问题, 也是引发学生思维、分析、求异等活动的重要内容。经过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反馈, 从中获得如下信息: (1) 氢氧化钠溶液应即配即用, 实验结论才能准确; (2) 长时间存放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等混和, 有白色浑浊; (3) 氢氧化钠溶液若需存放应用橡皮塞, 以防磨砂口粘结; (4) 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可制作红色的涂料。

上一篇:基因工程在作物抗虫育种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双呋咱并[3,4-b:3’,4’-e]吡嗪的制备及晶体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