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

2022-11-05

第一篇: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

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的思考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修改稿

目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的思考

庞 文 明

教育层次

专 升 本

081130093

省级电大

山东电大

教育管理

市级电大

滨州电大

指导教师

张 仲 义

教 学 点

直 属 班

目录

摘要„„„„„„„„„„„„„„„„„„„„„„„„„„„„„„„I 关键词„„„„„„„„„„„„„„„„„„„„„„„„„„„„„„I 作者简介„„„„„„„„„„„„„„„„„„„„„„„„„„„„„I

一、树立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1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分析„„„„„„„„„„„„„„„„2 (一) 心理失调 „„„„„„„„„„„„„„„„„„„„„„„„„„2 (二) 心理障碍 „„„„„„„„„„„„„„„„„„„„„„„„„„3

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出的教育反思„„„„„„„„„„„„„„„„3

(一)切实转变观念,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端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4

(二)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5

(三)发挥同龄共振效应,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基于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现状„„„„„„„„„„„„„„„„„„„„„„„„„„„„„„5

(四)通过行为训练,培养健康心理 „„„„„„„„„„„„„„„„„6

(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6

(六)德育与心理辅导互相沟通、互相配合„„„„„„„„„„„„„„6

(七) 强化针对性教育,开展学校心理咨询„„„„„„„„„„„„„„7 结束语„„„„„„„„„„„„„„„„„„„„„„„„„„„„„„8 参考文献„„„„„„„„„„„„„„„„„„„„„„„„„„„„„8

摘 要

全面把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强他们的心理保健能力,帮助他们避免或消除由种种心理问题或压力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应成为当前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立的知识结构和科学体系。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其自我意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着与社会知识和道德规范体系不尽一致的逻辑与规律。加之他们年龄小、经验少,以及每个人已经形成的生理、心理、态度上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这就使心理知识的教育相对要复杂和精细得多。在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时,要以讲授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现象为主,尽量避免知识的过分专业化,以及避免由此而产生的消极和不良的后果。另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以专题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门教育,使他们对心理问题有一个清晰和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反思;心理咨询;同龄共振效应

作者简介:

庞文明,男,1983.10.27,汉,2006年毕业于滨州学院,现就职于无棣

县马山子镇中心小学,现就读教育管理专业本科。

I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的思考

综述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时空的延伸与扩展,给予人们更多的自由与选择,也给予人们更多的约束与烦恼。生活节奏在加快,人们的心理负荷也在增加,发展可能在扩展,心理问题亦在增多。人类群体中心理不平衡、不健康、不健全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中小学生由于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激烈变化之中,身心发育未成熟,社会阅历缺乏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生活、学习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不善处理,心理和行为就更容易失常。因此,全面把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强他们的心理保健能力,帮助他们避免或消除由种种心理问题或压力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应成为当前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树立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

关于健康,现在人们一般不会再拘泥于以前的那种“健康即无病”的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具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理与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功能正常、无障碍或心理疾病,且在教育的积极影响下,个体的意向与其所处环境的限制之间能够取得良好平衡的精神状态。人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积极的探索。现在,一般认为以下6个方面可作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的衡量标准:(1)具有正常的智力;(2)具有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3)具

1

中小学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健全的人格;(4)具有健康的情绪;(5)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6)具有与社会协调一致的态度和行为。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许多相对独立的特质,因此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或危机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概括起来应是生物、心理、环境3大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分析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热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号召与指导之外,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可以说是人们对于“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的认同。

对于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近年来有过不少的调查研究。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心理失调

一般表现为:(1)波动。情绪波动是中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但有的学生情绪起伏特别厉害,而且自己也说不出原因。这种无端的高兴或低落有时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2)激怒。有些学生遇事易怒,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如行凶、斗殴、骂人,做事不考虑后果,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3)任性。过分关心自己的需要,而不管其要求是否合理,达不到目的就大发脾气,纠缠不休。(4)自卑。无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久而久之形成自卑。自卑者往往缺乏自信和竞争勇气,不敢交际,特别畏惧失败。(5)多疑。多疑的学生在遇事时常常抱着过分的怀疑态度,并不断为这种没有根据而产生的情绪所纠缠和烦恼,长此以往,导致对什么都怀疑,从而形成心理问题。(6)考试怯场。平时很正常,一到考试就心跳加剧、冷汗淋漓,有的还尿频、肚痛、头脑一片空白。(7)嫉妒。

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自己的品德、才能等不如别人而心怀怨恨,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吵架破坏,严重的可导致病态心理。(8)厌学。由于主客观原因,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学习是一件苦事,甚至把学校看成地狱,希望早点离开学校。(9)希死心理与自杀。一般易发生在情绪低沉、抑郁而性格内向的学生身上。不过,这种念头往往只是一段时间的事,有的人过了这一危险期反倒觉得自己的这种念头不可思议。

(二).心理障碍

指一些非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属于这一类的学生主要有如下表现:(1)抑郁。有的学生遇到挫折会过度悲伤而长期不能恢复,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兴趣,情绪悲观、失望、沮丧,同时常伴有身体不适,如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2)焦虑。因细小的事而过分焦急、烦躁不安、担惊受怕,甚至出现口干、出汗、心悸、尿急尿频。(3)多动,又称注意力缺损障碍。主要症状是注意力严重涣散,做事丢三落四,做不彻底。(4)恐怖。对某些事物或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怖感受,而实际上这些事物对其并无伤害或威胁。有时也知道自己的恐惧是无任何现实根据的,过分或不必要的,但就是无法控制。(5)强迫。反复出现并不愿意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虽想摆脱,但又身不由己地重复出现,从而导致焦虑与痛苦。(6)歇斯底里,又称癔症。具有高度的情绪强度与易变性,高度的受暗示性和自我显示感。发作时常手脚痉挛、四肢抽搐、捶胸、发怪声、又唱又跳,有时还会伤人毁物,不过其病程短,但易反复。

三、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策略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总的来说基本上是好的,但为数不少的学生身上存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这提醒我们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切不可忽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中已导致不良的后果:(1)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遇到挫

3

中小学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和困难就走极端,或扬言要轻生或自杀。(2)少男少女性困惑。由于青少年性成熟提早,似懂非懂,有些男生模仿影视中的动作,对异性进行骚扰。(3)直接影响学业。因为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可以抑制学习,而且对争取优良学习成绩的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有许多种类的行为有可能是足以构成学习缺陷的严重情绪问题的症状,比如舔大拇指或咬指甲就是这种行为。这些行为本身对学习并没有抑制作用,但是,这些行为有可能是对学习有抑制作用的内心紧张、压力、忧虑或烦躁的症候,打架斗殴、出言不逊„„更有可能是如此”[3]。(4)诱发罪错行为。一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有的变得情绪忧郁、性格孤僻、性情粗暴、行为野蛮、逃夜逃学,有的由于心理变态,是非辨别能力下降,由不守纪律发展到违法乱纪,偷窃、流氓等罪错行为时有发生,成为青少年犯罪分子”。 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办?我认为:

(一) 切实转变观念,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端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人们至今尚认识不一。一般的看法是:在学校开设《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这一辅修课是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内容之一;各类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是学校学生工作、思想教育的辅助手段之一。由此导致不同的态度,有人看到心理教育的有用和必要,认为该工作应得到重视;另一些人看到的却只是“辅助”,既然是“辅助”,那么也就可有可无,未提上议事日程,或任其自生或自灭。

基础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人的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其内容是十分宽泛的,既包括发展智力的教育,又包括发展智力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心理健康的辅导和训练,而且又是渗透于身体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显然,将心理健康教育仅仅视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手段是不恰当的。事实说明,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是一种教育思想问题。心理科学的发展已经证明,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发展不完

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是一种自然过程,对这一过程施加专门的有意识的影响,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因此,从端正教育思想来看,把它看作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对现代学校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立的知识结构和科学体系。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其自我意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着与社会知识和道德规范体系不尽一致的逻辑与规律。加之他们年龄小、经验少,以及每个人已经形成的生理、心理、态度上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这就使心理知识的教育相对要复杂和精细得多。在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时,要以讲授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现象为主,尽量避免知识的过分专业化,以及避免由此而产生的消极和不良的后果。另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以专题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门教育,使他们对心理问题有一个清晰和正确的认识。

(三)发挥同龄共振效应,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基于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现状

有人得出这样一个不等式:教师影响+家长影响<同龄共振。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人而异,但这种趋向似乎正在日益显现出来。[5]现在的学生愈加重视朋友关系,有朋友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且这种关系可以敞开心扉、诉说烦恼,这恐怕是一般家长和教师所企望莫及的。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说明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可以影响他周围的许多同龄人,当然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也会有传染性。这足以令教育工作者三思。教育学生,首先要有强烈的爱心,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引导他们,教会他们自我心理保健:了解自我,包括自己的长处、兴趣、能力、性格,以及不足和缺陷。接受自我,既不过高估计也不自欺欺人;认识现实,正视逆境,具有遇事不乱、应付自如的心理品质;自信待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健康的情绪,借助释放、升华、转移、

5

中小学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慰等方式克服不良心境;积极参加课余活动,丰富学习生活。通过上述教育,力争以一带一,以一带片,形成良好氛围。

(四)通过行为训练,培养健康心理

良好行为的训练包括矫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行为;要求正常发展中的青少年努力建立完美的自我形象。一方面帮助学生增加心理营养,满足心理发展的需要。其中包括:指导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观赏或体验存在于大自然、文化艺术、社会中美的因素和事物;确立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并努力实现它。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良好行为,形成健康心理。如:通过自主训练,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心理品质,克服依赖心理;通过志向训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克服惰性心理;通过情感训练,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防止闭锁心理;通过合作训练,培养学生抗压、抗挫折的心理品质,克服脆弱心理。

(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中小学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该机构对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定期对学生的多种量表通过电脑处理,将每个个案的心理活动历程、心理健康咨询调查等情况进行测试记录。同时,对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跟踪测试,由专家组成分析小组进行研究,及时制订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有效预防心理疾病。每次调查测试的结果、分析研究的结论,以及通过跟踪咨询调查所形成的材料都应归入个人档案,由专人保管。定期进行的心理健康检查应包括:(1)家庭状况,特别是心理病史;(2)生理发育情况,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状况;(3)心理发育情况,特别是既往心理疾患、现有心理问题和自我感觉状态;(4)学习状况,社会适应、人际交往以及耐挫力状况等。

(六)德育与心理辅导互相沟通、互相配合 (1)学校要逐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

学校应形成丰富多彩的心理辅导。学校开设系统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专

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的拓展型、研究型、“心理之约”晨会课;每学期开展主题心理健康周活动;组织“开心加油站”心理社团活动;心理咨询不仅面向全体学生,还为家长教育子女咨询服务,开设“心灵港湾”咨询电话;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学校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心理环境。使学校初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为建设学校良好的心理环境奠定基础。

(2)探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周活动、晨会课、校班会、升旗仪式、学生干部训练、家长会等,经常是政教处与心理指导站互相商量,互相协作,共同组织和执行;班主任可以向心理辅导老师推荐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而心理辅导活动安排则考虑与年级组中心工作配合;为了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掌握对学生心理辅导的科学方法,心理辅导教师与政教主任共同决策,参与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研讨和培训。可见,探索德育与心理辅导互相沟通、互相配合,是近年来我校教育中出现的一种趋势,实践证明,这种沟通和配合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需要。

(七) 强化针对性教育,开展学校心理咨询

人的心理活动有其隐蔽性的一面,中小学生也常常有保留一点儿小秘密的愿望。因此,除了通过普通的学习以达到自省之外,学生还希望通过咨询尤其是个别咨询的方式来解决心中藏而不露的一些心理问题。近年来,社会上设立了众多的咨询机构,架起了通向青少年的心灵之桥,使他们有地方倾诉心声、寻求帮助。但社会咨询机构毕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学生遇到心理矛盾、发生情绪危机时,它可“排忧”,使他们尽情渲泄,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但真正为他们“解难”,还需要依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教师与学生有着更密切的联系和更广泛的接触,能较详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形成的背景、具体的表现形式、可能的教育契机等。当然,学校的心理咨询教育也应加强针对性,体现学校教育的特点:

7

中小学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指导学生改变行为与态度,消除困扰,适应环境;(2)心理咨询应与心理素质的培育相结合;(3)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此,学校的心理咨询“不是说教,是聆听;不是训诫,是接纳;不是教导,是引导;不是控制,是参与;不是侦讯,是了解;不是遏止,是疏导„„不是解决问题,是协助成长;不是表面屈从,是内心转变”。

结束语

21世纪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也就更高,当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心理健康状况在决定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一条“高速公路”。

………………………………………………………………………………………….. 参考文献:

[1] 转引自郑和钧:《高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98页。 [2] 新华社:《大中学生心理障碍应该引起社会重视》[N],《人民日报》1989年8月15日。

[3](美)H•B•科勒斯涅克:《学习方法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5页。

[4]李雪莹:《儿童行为与行为异常》[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1页。 [5]吴昌顺:《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J],《教育科学研究》1990年第1期。 [6]陈龙安:《儿童咨询技术》[M],台湾心理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页。 [7]汤丰林,学习策略研究的课题与方法.心理学动态,1995 [8]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香港:商务印书馆,1998

8

生 (签字):

指导教师(签名):

第二篇:对小学生班级管理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思考大全

对小学生班级管理中几个常见问题

的思考

对小学生班级管理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思考

文/王水洪

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他不仅仅是国家和学校培养人的执行者,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共性、发展学生个性的承担者。通过对集体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个体的发展,在发展学生个体的同时,促进集体的发展。班主任的工作不只局限于学生现在的发展,更要考虑到培养学生作为一个未来的公民

所必备的素质。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际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普遍现象的问题:

[问题一]: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换来的仍旧是少数学生的我行我素。

[现象]:我制定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文明公约,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少数学生却经常“碰线”。

[原因和对策]:民主平等是引导、教育工作的前提 我国的师生关系首先就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我更倾向于“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用自己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去要求学生,而我们和学生的认识是不平等的,即使我们付出了再多的爱,在学生中产生不了共鸣,也不一定会得到我们要求的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没有去审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征,没有去认识他们对是非的评判标准,换句话说就是缺少一种“换位思考”的观念。记得我刚开始工作时,对一位久教育不改的学生说:

“你怎么就不理解老师对你的希望呢”。这位学生后来在其他的学生中说:“王老师小时侯就有这么懂事吗?”是啊,我们不是决定学生发展的唯一因素,不是掌握人发展的权威。但我们往往用我们的经历和阅历当作法则,当作培育人的指导思想。在小学生还没有具有一定自控能力和成熟认识能力的时候,我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就很难在学生身上取得“遍地开花”的效果。

[问题二]:对学生行为进行了指导,但在实际行为中,学生往往出现很大的偏差。

[现象]:教室里的纸屑没有人主动的拾;课桌摆放乱七八糟等等。

[原因和对策]:以身作则是对学生最有利和实际的引导、教育 我们知道:学生行为的养成更多是受环境的影响,不是班主任凭着希望就能做到的。我们的价值观教育,经常与一些学生所听、所见形成的价值观,甚至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

行为就是最好的无声的教育。如果我们主动地拾纸、主动地去排排课桌椅……,所谓“润物细无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改变了学生一些固有的价值观。这时,我们的教育就有说服力,才能够收到真正的效果。

[问题三]:对个别学生的“和风细雨”不能“滋润”学生的心田。

[现象]: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时,学生无动于衷,相反的换来了学生的无理辩驳乃至“白眼”。

[原因和对策]:爱要爱得明明白白 小学生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对教师的爱通常不能够充分理解,倒是认为“言高有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应该对学生进行体罚,要给予无私的爱。但是,这种爱不应该是无限度的爱,如果这样,我们就混淆了“关爱”与“纵容”的区别。我们对大多数的学生和普遍情况,要“和风细雨”,但对个别学生、个别情况,应该义正词严。当然,这种“义正词严”并不是一种强迫性的教育,但也应该受到相

应的“惩罚”。如有一位学生经常把废纸乱扔,多次说服,收不到效果。(班主任工作反思 )于是我就召开班会,针对这位同学个人制定了“惩罚”措施,即义务劳动,并亲自监督。经过大半学期的强化,这条规定已成“功成身退”。

[问题四]: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一些现象与问题的敏感性和在学生中的号召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降低。

[现象]:开学伊始,班委会工作井井有条,班级管理比较到位。时间一长后,班主任便多要“费心费力”了。

[原因和对策]:都是无竞争惹的祸 开学伊始,由于班委会是刚选出来的,班委成员比较有“雄心壮志”,有较强的责任感,所以管理比较严格、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敏感性降低了,出现了“管理惰性”,甚至班委成员本身出现了“同流合污”。这不是同化现象,而是一种典型的任务意识、职责概念的淡化。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入竞争,不定期的强化这种意识和概念,不断提醒

班委成员认识自己的职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竞争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主人翁意识的强化,融合到班级积极性的提高。

当然,我在实际工作中还遇到了一些其他问题,如班委会工作具体方法不多、学生之间出现小团体等等。但是我想:只要我用心去工作,在工作中切实把学生的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即使出现了问题,只要认真总结,就能够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方法,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可能的预防或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第三篇:对小学生班级管理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思考-班主任工作反思

对小学生班级管理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思考

文/王水洪

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他不仅仅是国家和学校培养人的执行者,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共性、发展学生个性的承担者。通过对集体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个体的发展,在发展学生个体的同时,促进集体的发展。班主任的工作不只局限于学生现在的发展,更要考虑到培养学生作为一个未来的公民所必备的素质。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际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普遍现象的问题:

[问题一]: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换来的仍旧是少数学生的我行我素。

[现象]:我制定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文明公约,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少数学生却经常“碰线”。

[原因和对策]:民主平等是引导、教育工作的前提 我国的师生关系首先就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我更倾向于“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用自己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去要求学生,而我们和学生的认识是不平等的,即使我们付出了再多的爱,在学生中产生不了共鸣,也不一定会得到我们要求的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没有去审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征,没有去认识他们对是非的评判标准,换句话说就是缺少一种“换位思考”的观念。记得我刚开始工作时,对一位久教育不改的学生说:“你怎么就不理解老师对你的希望呢”。这位学生后来在其他的学生中说:“王老师小时侯就有这么懂事吗?”是啊,我们不是决定学生发展的唯一因素,不是掌握人发展的权威。但我们往往用我们的经历和阅历当作法则,当作培育人的指导思想。在小学生还没有具有一定自控能力和成熟认识能力的时候,我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就很难在学生身上取得“遍地开花”的效果。

[问题二]:对学生行为进行了指导,但在实际行为中,学生往往出现很大的偏差。

[现象]:教室里的纸屑没有人主动的拾;课桌摆放乱七八糟等等。

[原因和对策]:以身作则是对学生最有利和实际的引导、教育 我们知道:学生行为的养成更多是受环境的影响,不是班主任凭着希望就能做到的。我们的价值观教育,经常与一些学生所听、所见形成的价值观,甚至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无声的教育。如果我们主动地拾纸、主动地去排排课桌椅……,所谓“润物细无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改变了学生一些固有的价值观。这时,我们的教育就有说服力,才能够收到真正的效果。

[问题三]:对个别学生的“和风细雨”不能“滋润”学生的心田。

[现象]: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时,学生无动于衷,相反的换来了学生的无理辩驳乃至“白眼”。

[原因和对策]:爱要爱得明明白白 小学生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对教师的爱通常不能够充分理解,倒是认为“言高有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应该对学生进行体罚,要给予无私的爱。但是,这种爱不应该是无限度的爱,如果这样,我们就混淆了“关爱”与“纵容”的区别。我们对大多数的学生和普遍情况,要“和风细雨”,但对个别学生、个别情况,应该义正词严。当然,这种“义正词严”并不是一种强迫性的教育,但也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有一位学生经常把废纸乱扔,多次说服,收不到效果。(班主任工作反思 )于是我就召开班会,针对这位同学个人制定了“惩罚”措施,即义务劳动,并亲自监督。经过大半学期的强化,这条规定已成“功成身退”。

[问题四]: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一些现象与问题的敏感性和在学生中的号召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降低。

[现象]:开学伊始,班委会工作井井有条,班级管理比较到位。时间一长后,班主任便多要“费心费力”了。

[原因和对策]:都是无竞争惹的祸 开学伊始,由于班委会是刚选出来的,班委成员比较有“雄心壮志”,有较强的责任感,所以管理比较严格、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敏感性降低了,出现了“管理惰性”,甚至班委成员本身出现了“同流合污”。这不是同化现象,而是一种典型的任务意识、职责概念的淡化。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入竞争,不定期的强化这种意识和概念,不断提醒班委成员认识自己的职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竞争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主人翁意识的强化,融合到班级积极性的提高。

当然,我在实际工作中还遇到了一些其他问题,如班委会工作具体方法不多、学生之间出现小团体等等。但是我想:只要我用心去工作,在工作中切实把学生的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即使出现了问题,只要认真总结,就能够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方法,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可能的预防或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第四篇:对学生抄作业问题的思考

近一段时间,老师们在一起经常讨论学生抄作业的问题:有的同学星期天在家不写作业,星期天下午早早地来到学校抄别人的作业,老师要求不能抄作业并加大检查力度后,部分同学就钻到寝室里抄,或者干脆在星期天跑到别的同学家里“写”作业。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老师提出不要布置星期天作业,既浪费时间批改,又没有什么作用;还有的同志主张让学生的作业在课堂上完成,有教师看着,学生就不能抄作业。 学生在课堂上写作业,固然能够避免或减少抄别人作业的几率,对于部分成绩比较优异的同学来说,可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是对于中等学生或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当堂很可能完不成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让未完成的同学在课下完成,则难以避免抄作业的现象,如果让学生在下节课堂上完成作业,则课程进度将受到严重影响。事实上成绩优秀的同学抄作业的现象是相对较少的,控制学生抄作业主要是控制中等生或学困生抄作业,所以我认为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写作业的办法并不能十分有效的杜绝学生抄作业的现象。有些教师因学生抄作业而主张不布置星期天作业,我想试问,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抄作业是不是也不布置课堂或课下作业?因此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更不可取。

学生抄作业大致有以下原因:(1)、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所以不会写作业,只好抄作业;(2)、第一次抄作业后教师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没有批评教育,所以每次作业都快速的抄完然后去玩耍;(3)、努力学而学不会,所以抄作业;(4)、教师布置作业太多做不完,所以抄作业。

因此,要杜绝或减少学生抄作业的现象,应首先从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入手。不少学生之所以能在网吧一泡就是五六个钟头,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网络游戏太感兴趣以致达到沉迷的程度,如果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让尽量多的同学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那么抄作业的现象一定会减少。

其次,教师要和抄作业的学生“较真”。“破窗原理”告诉我们,第一次抄作业的现象如果不加制止,那么第二次不但第一次的同学会继续抄,逐渐还会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抄作业的大军里来,逐渐形成“燎原”之势,因为这“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做法对青少年有着太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要对第一个抄作业的同学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也要借机对全班同学开展教育,让所有同学真正认识到抄作业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的危害。

再次,教师要精选作业,对作业量要有严格的限制。特

别是星期天,学生在学校紧张学习了一个星期,星期天回到家里应该好好休息、放松,如果被大量的作业所包围,也就为学生抄作业注入了“催化剂”。因此,不要让学生大量的重复练习,对于平时做过多次练习的题目,应该少练或不练,更不要把整张试卷发给学生,要多布置有少量针对性的练习题目,以确保练习效果。

第四,分层次作业。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承认学生差异,对于不同程度的同学,在作业布置上,不要一刀切。对于头脑灵活,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业难度可适当加大;对于程度一般的同学,应侧重课本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练习;对于学困生,应适当降低作业要求,让其做到尽其所能,学有所获就行了。

当然,杜绝或减少学生抄作业,还有其他许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校信通把星期天作业发给家长,让家长监督其独立完成,以帮助其逐步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等。

总之,学生抄作业一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相信我们只要能够找准根源,认真对待,就能够有所改变。

第五篇:对中学生近视问题的调查

近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期眼疲劳造成的,高度近视可能与遗传有关。人在青少年时期,眼球起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力强,眼球壁弹性很大。当青少年长时间以不正确的方式近距离看书写字时,眼球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使眼球壁受到超负荷的压力。首先会形成调节痉挛、视力疲劳,久而久之,眼轴被逐渐压长,远处在物体的成像就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因此,青少年时期特别要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

现在中学生的近视率正处于增长趋势,其原因有许多方面,但是大部分中学生近视的原因有:

一、中学生看电视、玩游戏机和操作电脑的持续时间长,眼与电视、电脑屏幕距离太近;

二、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紧张,有些同学天天熬夜,有些同学从早到晚都抱着书看,这样没有让眼睛休息,使眼睛过度疲劳,很容易造成近视;

三、许多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不良习惯,例如:上课坐势不正确,眼与书的距离太近,又不认真做眼保健操或躺着看书等许多不良习惯。

现在中学生的近视率虽然高,但许多中学生都只是轻微近视,为了让中学生的近视度数不再增大,我们要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式。

眼球的结构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壁又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在眼球壁的最外层,由角膜和巩膜构成;中膜含有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就是视网膜。内眼球中另一部分内容物又有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部分构成。另外,眼球的附属结构,有使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脸、睫毛、结膜、泪器等。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 1

沿着视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器状体的进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近视人数中的有5%是假性近视,但有许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假性近视,也不知道怎么办?调查资料显示:如果眼球的前后经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做近视眼。儿童、青少年眼球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资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很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内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这时候,只要消除上述不利因素,注意用眼卫生,坚持做眼保健操等,就可以使视力恢复正常。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眼球前后径过长,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因而变成真性近视。这时候,视力就不容易恢复正常了。

在中学生中也有部分同学不知道近视有哪些症状和近视眼同远视眼、散光眼的区别。预防近视就应该知道近视后会产生哪些症状以及其它眼是什么样的。

近视眼最主要的症状是远视力下降而近视力正常,即看远处模糊,阴天晚上看黑板边角有点模糊看近物物体清楚。看远处物体会有弥散的光圈。有人常常眯着眼睛看东西,因为这样会缩小脸裂,使瞳孔狭窄,以增视力。经常眯眼睛,使眼内外肌肉过度紧张,容易产生视力疲劳。有时为了看清物体,将之移至眼前近处,结果也会因增加调节而引起疲劳,视力下降。

近视眼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是的一种,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其它类型。例如远视、散光眼以及色盲。

1、远视眼:无限远(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通过不用调节的眼屈光组屈折后,成焦点在视网膜后的眼叫做远视眼。

2、散光眼:无限远(5米以外)约平线线,通过不用调节的屈光组折后,不在视网膜上成焦点,而在二个互相垂直的轴向(即往线)上形成两个焦线,也就是二个互相垂直的轴向的屈发力不等,叫做散光眼。

3、色盲:缺乏正常的辨别颜色能力的色觉障碍的叫做色盲。色盲大多数是先天性的缺陷。色盲可以分为全色盲或部分色盲两种。全色盲者表现为只能分辨明暗,完全不能辨别颜色,部分色盲表现为不能分辨某种颜色。例如红色盲者不能辨别红色。绿色盲者不能不能辨别绿色,也不能区分绿与红之间、绿与蓝之间的颜色。临床上统称为红绿色盲。色盲患者不适宜担任需要辨别颜色的工作。

我们上述得知眼睛的结构和近视的许多知识,但关键还在我们如何保护眼睛和预防近视。如沙尘等异物进入眼睛怎么办?如果有煤屑、沙子进入眼睛里,千万不要用手去揉,而应当采取下列方法:

1、异物进入眼睛便会引起流泪,这时可以用手指捏住眼皮,轻轻拉动,使泪水进入有异物的地方,将异物冲出来。

2、可以请人用食指和母指捏住眼皮的外缘,轻轻向外提翻,找到异物,用嘴轻轻吹出异物,或者用干净的手帕轻轻擦掉异物。翻眼皮时要注意将手洗干净。

3、如果眼中的异物已经嵌入角膜,或者发现别的异常情况,千万不要随意自行处理,必须请医生处置。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十分重要。为此,应当做到:

1、读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护大约30厘米。

2、连续读书、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不要在昏暗的光线下或阳光直射的条件下看书、写字。

4、不要躺在床上读书,也不要在走路或者乘坐汽车时看书。

5、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操作电脑或者玩电子游戏机。

6、每天坚持定时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

7、要定期检查视力,要及时医治眼睛。

眼睛,心灵的窗户,我们共同呵护。近视对我们有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爱护好自己的眼睛。没有近视的人应该好好地保护它,预防眼睛近视,已经近视的人不要伤心,应该更加珍惜好它,让视力不要下降。虽然戴眼镜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麻烦,但戴眼镜也能让人觉得知识渊博。

人体上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眼睛只是它的一部分,因此中学生预防近视,不能只保护好眼睛就行了。中学生也应该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注意保护眼睛,坚持用眼卫生;同时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按时作息,注意劳逸结合。这些对学习、工作和保护神经系统以及整个身心健康都有益处。

我的这篇社会调查希望能得到中学生的重视,好好保护好心灵的窗口。

上一篇:对网络用语的看法作文下一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