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古籍管理利用的思考

2022-12-11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曾创造了辉煌浩瀚的文献典籍, 整理、研究、利用好这些古籍, 对于维系中华民族血脉,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 古籍管理利用现状与问题

就目前而言, 图书馆的古籍的利用显得较“凉”, 有点“无用武之地”之感。图书馆古籍工作, 特别是表现利用上存在不少问题, 形势不容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1 认识偏颇, “管”用脱节

有的图书馆, 限于人力、馆舍条件等原因, 对收藏的古籍图书只注意保存, 不注重整理、流通与利用, 把古籍当作一批“镇馆之宝”收藏起来;有的长期堆放在库房或只是粗粗摆到架上, 一些图书馆把“古籍”当“古董”, 让生命力无限的史料长期“沉睡”。再加上其他原因, 无力去激活、去开发适合现代的信息源, 使古代文献显得相对沉寂、冷清, 无人问津。这样就造成了管理者将古籍视为“宝贝”、神秘, 读者则认为是属于过去的时代, 老的东西。旧的古籍与现代挂不上钩, 与现代无关, 出现“管”与“用”脱节, 导致一头热, 另一头冷的现象, 这必将严重制约对中国古代文史哲的研究。

1.2 技术手段落后

长期以来, 一些图书馆管理滞后于需求, 保管、修复技术与管理落后, 造成大量古籍破、丢失, 及利用上的不便。第一, 保管条件差, 导致古籍损毁。有些馆舍条件有限, 连最起码防潮、防湿等配套设备都不齐全, 在空气、阳光、灰尘等条件影响下, 导致古籍受潮、发霉、纸页发黄等。第二, 维护手段滞后, 导致破损古籍不能及时修复。有的图书馆在古籍文献的修复方面, 至今仍是空白, 即使书虫蛀、鼠咬等明显破坏, 也没有相应的维护手段和保护措施, 听之任之, 置之不顾, 导致一些古籍在破损之后依然得不到维护。第三, 借阅制度不便, 导致古籍图书功能失效。借阅手段繁杂, 不方便、不便利, 挡住了相当一部分读者, 更谈不上开发、利用古籍、文献的宝贵资源。

1.3 古籍收藏和利用之间矛盾, 症结在于查阅不便

读者对古籍文献的咨询查阅可分为研究版本型、查阅资料型及兴趣消遣型 (第一类型的读者数量极少) 。由于读者对古籍文献不太了解, 虽然有明确的查阅目的, 但并不知道应查阅何书何刊, 往往查阅大量书刊仍未解决问题。一个科学、实用的图书分类编排, 便于读者借阅, 查阅的馆藏文献的检索途径没有形成。此外, 各馆对馆藏古籍的卡片目录、书本目录也做了一些工作, 但很粗糙, 读者想阅读这些古籍, 办法是查阅“图书馆古籍目录”, 这也是到图书馆查阅古籍的第一步, 但仔细回顾一下图书馆编写的“古籍目录”, 情况并不乐观。“书本式目录”, 到现在只有国家图书馆等少数图书馆编有正式公开出版的“馆藏古籍目录”, 即使是内部交流的铅 (油) 印本也只有部分图书馆有。而且多数古籍目录著录事项较为简单, 存在着很多缺陷, 如版本特征、题跋、藏书印及提要等, 均为著录。

1.4 整体素质低下, 专业知识贫乏

长期以来, 由于人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把图书馆看成清闲、安逸, 没什么技术要求的工作。图书馆工作成了“收容站”和“疗养院”。懂得图书馆学、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等古文献方面的专业知识人才匮乏, 能胜任古籍管理、开发、利用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廖若晨星。少数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缺失, 当读者借阅古籍时, 管理人员或因不明分类而找不到书, 或因不知版本找错书, 更有甚者, 因不认识书名而当场拒绝读者说“没有此书”。这最起码日常性工作就不能很好完成, 又怎么谈对古籍的管理、保护和利用。现在大多数图书馆除有个别古籍版本、目录方面的专家外, 多数是不懂行的管理人员, 或者是外行, 上班时聊天, 一杯茶、一根烟的工作人员不在少数, 问起某书有无或在何处, 却茫然不知。个别图书馆甚至连起码的管理人员都没有, 古籍书库经常是“铁将军”把门。

1.5 服务意识淡薄, 开发利用滞后

古籍作为特殊的文献, 其内容和形式都弥足珍贵, 各图书馆为了将损耗减到最低, 对读者都作了限制, 对查阅方式作了规定。“读者至上, 服务第一”的服务意识被淡化了, 多数管理者的观念是重保护, 轻利用, 经常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对立, 甚至忘记了保护古籍的最终目的是利用, 由此而导致图书馆所藏古籍利用效率极低。科研人员想查阅古籍, 特别是古籍善本, 需经过很多麻烦的手续, 馆长批条、部主任同意缺一不可, 浪费时间, 耗费精力, 有时折腾半天却一无所获。因此, 图书馆古籍管理人员观念的更新非常关键, 必须搞清楚自己的职责, 将读者至上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另外, 在人们众口惊叹信息爆炸的今天, 古代文献显得相对沉寂, 古籍文献的信息价值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内中所蕴含的信息未得到开发, 有待我们去激活去开发。

1.6 对古籍的管理和利用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和利用手段

对于现在的图书馆来说, 并不缺乏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管理手段, 但这些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管理手段, 并没有对馆藏古籍加以整理、开发和利用。首先是有关书目数据管理的软件很多, 但有关古籍整理利用的软件稀少。笔者所在的图书馆目前正要对馆藏古籍进行整理利用, 想买相应的软件, 几经调查, 才知只有北京图书馆才有相关的软件。而将图书馆有关古籍的信息上网发布的图书馆少之又少。

2 古籍管理和利用几点设想

从图书馆古籍工作职能来看, 一是通过藏书为读者提供古代文献资料;二是保存古代文化典型, 总的来说, 就是完整而长期地保证藏书安全。就其作用来看, 古籍文献中含有大量极有价值的信息, 对于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以及文化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这里笔者就管理和利用古籍方面的问题谈点个人的建议。

2.1 加强人才的培养, 强化古籍保护利用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新时代, 构建现代化古籍管理模式, 仅靠热情主动、微笑服务还不够, 还应积极“充电”学习, 把握新知识、新技术,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等, 要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社会团体等的作用, 有计划地开展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 逐步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首先, 良好品行和职业道德素养。要敬业爱岗, 甘于寂寞, 乐于奉献, 有“为人作嫁衣”的高尚情操;其次, 要具有丰厚专业知识, 熟悉古籍分类, 编目知识, 丰富古文学知识, 懂得文学知识、音韵学、图书馆学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最后, 还应有健康心理, 良好人际关系能力。除此之外, 还要积极开展工作交流与合作,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加强古籍保护和利用科技研究、运用和推广, 逐步培训一批高水平的古籍鉴定专家、修复专家和整理专家。

2.2 树立“藏用并重”的观念, 强化古籍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读者抱怨图书馆对古籍“重藏轻用”, 图书馆工作者觉得为了保护古籍, 必须这样做。古籍收藏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呼吁解决“藏”与“用”的这对矛盾的声音越来越强。在古代, 由于文化被少数人垄断, 一切文献被视为珍品, 所以一切文献都束之高阁, 特藏封闭起来, 只供皇亲贵族及少数富豪之家等上层阶级阅读享用, 完全禁止平民百姓对文化知识的渴望与学习, 到了近代, “藏书楼”思想被无情地摒弃了, 图书馆由封闭式逐渐转向对社会大众开放。特别是到了现代社会, 图书馆以先进的服务手段, 遵奉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 实行面向社会公开借阅的制度, 从根本上破除了“藏书楼”的做法。但“轻用”的观念至今或多或少地还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 在图书馆古籍管理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藏”固然重要, 但合理地“用”也是非常必要的。“藏用并重”应成为古籍整理和开发利用者的共识, 积极创造条件, 尽可能的发挥古籍在学术研究和文化建设上的积极作用。

2.3 加大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力度, 加强保障古籍的完好与安全

在古籍管理中, 只强调利用而忽视保护也是十分错误的。要利用馆藏善本特藏开发文献资源以获取社会效益, 最基本的首要条件就是保证善本特藏的绝对安全。目前, 图书馆古籍保护大都从制定规章制度, 置放灭火器、防虫剂、简陋的清洁工具, 装订修补等方面开展工作, 基本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 这与其较高文物价值极不相称。为了更好地防范自然灾害 (如水灾、火灾、虫蛀等) 和人为的破坏 (如战争、偷盗、政治动乱等) , 我们除继续采用传统的保管办法外, 改善古籍保管条件。应尽可能地采用现代化技术, 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 如电子监控防盗系统, 把可能遭受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我们可以把有限的且不可再生的珍品文献一一详细而真实地输送保存到电脑中去, 生产出电子版古籍文献, 以防原始文献的被毁。如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和北京书同文电脑技术开发公司联合研制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由于它保存了原书字体、形制等的风貌特征, 不仅大大有利于广大读者的研究利用, 而且是现代化技术在保护善本特藏中的成功应用。

2.4 加大投入, 争取古籍管理现代化早日实现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及与图书馆工作配套的应用软件的开发, 古籍管理现代化已不是梦想。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图书馆高层部门已认识到古籍工作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的必要性及迫切感。因此, 应抓住机遇, 顺应迎上, 加大投入, 量力而行, 不草率从事、仓促上马, 循序渐进, 稳步推进, 第一步就是建立机读的古籍书目数据库。建库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除了相应的技术设备、应用软件和专用词库, 手工检索目录系统的完备准确程度, 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质量。国家已于1986年颁布了《古籍著录规则》, 但多数图书馆并未执行。因此, 向标准化靠拢, 也是古籍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摘要:剖析图书馆古籍管理、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最终实现充分利用古籍之目的。

关键词:古籍管理,古籍利用

参考文献

[1] 冀淑英.关于古籍善本的范围[J].文献, 1988 (3) .

[2] 曾雪梅, 杜晓红.图书馆善本特藏应合理利用[J].图书与情报, 2001 (3) .

[3] 李珍.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及其利用[J].图书与情报, 2001 (1) .

[4] 刘盛华.图书馆古籍管理及利用[J].2007 (3) .

[5] 赵明.关于图书馆古籍管理现代化的思考[J].2004 (9) .

上一篇: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下一篇:数据中心机房高可靠性建设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