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贷款融资

2022-07-21

第一篇:小微企业贷款融资

央行放开金融贷款利率一周 小微企业融资仍难

央行放开金融贷款利率一周 小微企业融资仍难 摘自:公司报道中国广播网[微博]2013-07-28 11:13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上周五,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七折下限,金融机构将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被外界认为,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人们期待着存款利率能被放开,政策从7月20日开始施行,到昨天(27日),正好一周。

这项被认为利好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在这一周时间里,是否让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真正感受到实际的变化了呢?政策松绑后,银行自身又为何迟迟不见利率下调的明显动作呢?不同规模和处在不同位置的银行和企业,在贷款融资问题上,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困惑和难言之隐呢?

作为小微企业代表,中赛国际商务有限公司经理裴治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贷款中小银行更划算,企业上门求贷款。

裴治斌:他的过程比较复杂,手续也很多。前两天7月19号,央行那个下调那个基准利率的时候,当时我到银行也咨询过,好像目前还没有开始,打个比方一年前利率是6.15,即便是利率下调30%。可能是一些大的企业,他们可能能享受这个利率的优惠,小企业的话暂时还是不能给这么高的优惠。一般来说你会向哪些银行贷款?

裴治斌:目前来说的话就是相对小的商业银行,他们相对来说条件要求可能不是那么苛刻。包括利率的话,可以跟他们商量,比如说优惠百分之

五、百分之十,其实我去四大国有银行贷款的话,它都是给你一个上调比如说多少多少点,一般下浮的可能性比较小,大的国有银行说白了他因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它合作的都是大客户。小的企业向我们贷款肯定是没有门道的。

那一般来说企业去找银行?还是小银行会主动找企业来谈?裴治斌:一般的都是企业去找银行。

做为大企业代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央企负责人表示:贷款只找四大行,政策感觉不明显。

记者:大企业贷款一般是找国有银行,不出四大行吧?

央企负责人:一般不会,大银行我们现在可能建立了长期合作比较多,比较稳定。业务稳定,提供的时间比较长。成绩或者怎么着这些方面。

记者:比如说像四大行这种贷款,没有困难的,银行主动找上门还是说?央企负责人:不,不,是银行找上门,因为我们现在自己也有大量的存款,融资的时候差不多都是银行来找我们。

记者:银行根据上周五的政策,现在一周下来,您能感觉到明显的变化吗?央企负责人:我们这里变化小,感觉没那么明显,慢慢的他有一个传导过程。记者:传导到你们这应该有几个月?

央企负责人:应该是两三个月,快的两三个月。

记者:现在银行给你们的贷款利率是多少?

央企负责人:我们现在贷款融资百分之5点多吧?不到6。

记者:小企业好像高一点对吧?

央企负责人:对对对,我们有一个利率优惠,下浮百分之十吧,反正。作为四大银行代表,工商银行武汉市某支行行长邹国华坦言:大银行主要面向大企业,给小企业贷款风险高。

记者:未来一周有没有可能上调或者是下降?

邹国华:我们行本身利率就不高,最高利率也不会超过30%,也就是6点几,我们现在已经下降了啊。下降百分之4的利率也有啊。工商银行虽然是大银行,以前主要是做大客户,但是这两年基本上也有一套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流程也有了。有的企业在工行借款,在建行借款,在别的行借款所以说就出现一种融资过头,多头贷款,信用信息不对称,这是我们银行面临的一个问题。记者:在带给小企业款项的时候,风险大,利润怎么保证?

工行:利润这方面我们不在乎。小微融资难主要是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对称。银行不敢放款,第二个就是造成小微企业成本高的不是银行。中小银行代表,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某支行行长方中邦感叹:小银行主要面向小企业,规模太大hold不住。

方中邦:整个银行的市场定位就是做小微型的企业,泰隆总行户均也就六七十万,如果要超过五百万做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了。他们对资金上的要求,第一点就是要速度要快,第二个能够利率上面和手续上面能够方便一点。记者:央行这个利率下调这一周之内,咱银行利率有下调吗?

方中邦:应该说老早以来,我们感觉到这个商户有这个意向性的下调,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这个利率上的下调。

记者:那如果大银行下调利率的话对泰隆银行这样的小银行会不会有特别大的压力呢?

方中邦:这个是我们做银行的都能感受到的,同业间的竞争很激烈的。实际它本质上就是做小微企业,它也总是能抵御得了外界的竞争的。

小微企业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新动力,虽然利率市场化是小微企业摆脱“融资难”的困境的杀手锏,但是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也许政策传导需要时间,利率市场化也才刚刚迈出第一步,今后存款利率放开才是改革的重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期待。

第二篇:小微企业融资遇“活水”

相比大型企业成熟的制度与运营体系,小微企业在管理体系、人才配置和资本方面都有着较大差距,由此造成其处于“两高两难”(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的境地,也阻碍了不断发展壮大的脚步。

小微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为科技创新的提供着重要力量。从发改委财金司最近发布的《关于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不难发现。

《意见》明确指出,未来将扩大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试点规模,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试点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募集资金在有效监管下,通过商业银行转贷管理,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并且还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专项用于投资小微企业。

透过《指导意见》,我们注意到,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作为一种创新类债券,其信用结构设计较为合理,同时,多种债务工具的创新,将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大直接融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另外,还可缩短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行时间,同时也扩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来源。

业内人士认为,积极鼓励金融组织创新,还应大力引导互助式金融组织的发展,及时推出适用性强的信贷品种,如投融资理财平台(中国资本网)上的“流转担保贷”,经过专业的授信考擦筛选,成功解决了p2p借贷不透明的现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名词释义: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

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又被称为小微企业扶持债券。作为今年发改委“主打”的小微企业债务融资创新工具,在今年3月,首批已试点发行了四期共计35亿元的小微企业扶持债券。

第三篇: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解析

进些年,尽管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总量保持快速增长,但是小微企业融资依旧是个难题,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并未让这种情况得到有效缓解。投融天下(tourongtianxia.com)分析师认为,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调整理念入手,有针对性地修正相关政策。

深入依靠市场机制

实践表明,依靠行政命令让银行加大小微信贷投入,不仅效果不佳,而且可能带来银行行为扭曲的后患。今后应转变思路,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商业银行主动提供服务。

第一,逐步淡化“两个不低于”要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道理相同,信贷市场也是分层次的,不同规模的银行面对的客户群本就不同。小微企业的先天不足导致小微 信贷风险偏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据某大银行反映,近两年新增不良贷款中80%来自中小企业。因此,不宜强行要求大银行去做小微信贷业务。今后即便有大银行 转向发展中小业务,也应该是市场竞争和商业银行自主选择的结果。

第二,引导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信贷机构。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模式是不同的。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大银行经营小微企业贷款会大大增加经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而小银行在利用“软信息”方面更有优势。今后应在设立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方面进一步放松管制,支持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小微信贷领域。

第三,在统一小微企业 信贷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支持政策。近年来银监会多次出台鼓励小微企业贷款的信贷政策,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中小微企业统计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政策 效果很可能会打折扣。同时现有政策措施仍然比较模糊,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偏大。对此应进一步明确统计标准,细化政策,提高政策引导的效果。

第四,更好地使用财政资金引导银行增加小微贷款。实践证明,财政贴息对商业银行的引导作用远大于行政命令。鉴于目前财政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等问题突出,应进一步强化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整合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贷款贴息。

第五,转变发展债券市场理念。国际经验证明,债券市场对小微企业融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并非体现在小微企业直接发债,而是通过使大型企业更多地进 入债券市场来提高小微企业银行贷款的可得性。因此,未来债券市场的发展重点,不应再绞尽脑汁地搞小微企业入市的“金融创新”,而是要提高债券市场的规范性 和市场化程度,使优秀的大中型企业能够更为便捷地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避免这类企业挤占小微企业的信贷市场。

以制度环境为切入点

投融天下分析师认为,更重要的是:从制度环境入手,改善小微企业生存环境。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不能就融资论融资,而要从全局的高度,统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大力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如此才能使更多企业成为银行的客户。

第一,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的行政位阶。目前中小企业管理职能部门仅为工信部内部的司局级机构,不仅行政位阶偏低,职能也偏窄。在下一步机构改革中,应借鉴国外经验,设置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管理局。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征信体系、支持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建立小微企业信贷统计系统等措施改进商业银行的信贷环境。

第三,由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负责对现有各类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进行梳理,出台扶持中小企业的年度计划。

第四,强化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小微企业在财务制度管理、人员培训、市场开拓、融资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为小微企业提升自身素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建立新型信用担保机制

同国外不同,我国在担保模式上采用了商业性担保为主的做法,导致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担保公司大量出现。尽管这类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资金可得性问题,却也大大增加了企业贷款成本,使银行放松了信贷管理。

鉴于这种商业性担保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不可持续性凸显,投融天下认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尽快整合财政资金设立非营利性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与商业银行分担风险,提高银行的资本使用效率。同时基于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也要对得到担保的贷款设置利率上限,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第四篇: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及方案

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未来衡量银行发展潜力及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目前国内银行实务中对中小企业业务的划分与界定,一般将总资产规模在2亿元以下,且融资需求主要集中于500万元以上的公司经营实体划归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范畴。而“小微企业”是指比中小企业规模更小的小型及微型企业,具体包括小型民营公司、个人合伙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单位或组织。因企业经营资产和个人财产无法晰分的原因,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贷款主体一般为小微企业主或其实际控制人,同时其融资需求也大多限于500万元以内。如果仅从数量上考虑,小微企业绝对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中小企业群体中的大多数,而相对来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现实中更为突出,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开展模式及方案设计方面,值得再思考的问题也更多。

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中国民生银行在国内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首先提出了“小微企业”及“商户融资”的概念,并将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案取名“商贷通”(将小微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统称为“商户”)。笔者很赞同民生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再次细分,并继而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及其困难所在之处,在很大程

度上也印证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笔者现就自己在小微企业金融实务中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撮重取要,并求教于业界同仁。

一、发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应当坚持和摒弃的原则

众所周知, 客户数量多、行业分布广,信贷周期短、贷款额度小、用款次数频繁,风险较大、收益较高,担保物及担保方式匮乏,以及客户信息采集较难等是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特点。有别于大公司业务,银行 必须首先认识和熟悉小微企业运作及经营的独特性,理解和容忍小微企业发展的“不规范性”,并制定一套单独的适合于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发展的工作流程及评审标准。

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现阶段(初期)的发展目标应当是“批量化、流程化和规模化”(三化),简言之即以批量营销模式为主,坚持业务发展的流程化,以科学的发展原则和风险管理理念尽快实现业务发展的规模化。最终或长远的目标是实现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共同成长,培育和输送出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或大型企业,并形成小微企业金融的差异化服务。

由此,为落实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在发展初期“三化”的要求,有两大比较领先的原则有必要坚持和重提:

第一,收益覆盖风险原则。该原则首先强调的是利率水平或客户综合贡献度等收益回报问题。小微企业融资属于高风险业务,风险与收益应当匹配,高风险必然要求高回报。在传统的大公司业务中,银行相对客户来讲处于劣势,没有平等的谈判地位,对于利率水平往往没有最终的决定权。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正好相反,银行具有自主定价权利,其业务定价水平及收益回报应当明显高于一般的大公司业务及住房按揭业务。该原则是发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并形成规模化的基本出发点和必然要求。据笔者了解,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定价水平目前大体为同档基准利率上浮30%左右。

第二,大数法则定律原则。该原则具有两重含义,即规划先行、规避行业或系统风险方面,以及“量与质”相互辩证的风险管理理念方面。

“大数法则”要求银行(金融服务提供者)首先要研究小微企业及其所处行业特点,并进行系统性地规划。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较广,有些行业风险较小且属于当地特色,如云南的茶叶行业、西安的家居、旅游等行业,但有些行业则不宜介入,如歌舞娱乐、桑拿洗浴以及诸如受宏观经济影响严重的出口依赖型行业等。在先行规划的前提下有计划地介入相关小微企业,大数定律就会发挥有效的指挥棒作用,系统性风险会有效降低。另一方面,大数法则定律原则要求小微企业的

客户数量要足够多,而单户的贷款金额要保持在一定额度之下,不能过大(一般认为200万元以下的贷款要占主要比例),即要在控制单户贷款金额的前提下,保持足够数量的有效存量客户,客观上通过“数量”实现分散和降低小微企业整体信贷风险的目的,“以量补质”,允许并容忍合理范围不良资产(率)的存在。

如果深究下去,该两大“宝藏原则”引申出的内涵可能会更多。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开展初期,还应当明确和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1、建立和实行“强调有效客户数量增加,且不鼓励大额融资”的阶段性考核原则。

在现阶段,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并不成熟,也没有可直接借鉴和复制的成功经验,银行不应当完全依赖于“经济利润”指标对营销人员进行考核,发展初期不应当过分强调“创利”考核的权重,而客户数量的培育和积累(包括存量及新增客户数量两方面),可能显得更为重要些。同时借鉴包商银行小额贷款的成功经验,在业务发展初期应当避免盲目“求快做大”的发展思路,必须要坚持和强调授信额度的适度及金额限制/定,避免出现过多的大额融资现象,切实践行大数定律原则下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2、“尽职免责”原则的建立及制度化。

科学发展的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应当主动设定一定的风险容忍指标,容许一定范围的不良资产存在。目前,各大银行对中小及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或者实行独立牌照的专营,或者在内部组建专业团队并进行集中作业服务,为了扫清专业营销及服务团队的“后顾之忧”,实现业务的规模化、流程化和批量化操作,笔者认为应当摒弃不良资产问责方面不科学的一刀切或“连坐追究”的旧做法,明确“尽职免责”原则内涵并使之制度化。这项原则是银行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部保障。

二、国内目前常见的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开展模式及方案

目前国 内 在小微企业融资业务营销及开展方面普遍适用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单户营销,另一种是区分不同业态商业集群进行批量开发。两种开发或营销模式不存在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否、可操作与否之分。

单户营销或介入模式俗称“散单”,是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发展的基本方案,但对于“零售业务批发做”的小微企业金融营销及发展思路来讲,立足于集群项目进行批量开发的模式更容易把小微企业金融做大做强。

在商业集群批量开发营销模式方面,民生银行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民生银行首先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重点发展行业定位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区域优势明显、受经济波动和通胀影响较小、经营周期相对稳定、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日常认知度高的行业”。在此前提下,紧紧围绕“商业圈”、“产业链”及“供应链”(一圈两链)集群 进行批量的、系统性开发和授信。

比如,根据产业链商户分布,将商户分为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厂商)、品牌代理商或经销商,并重点发展处于流通领域、成本能够迅速转嫁、有稳定分销渠道的代理商和经销商集群,以及大型、知名、垄断企业上游供应商集群;根据流通领域商业业态的不同特征,将商户分为交易市场商户、超市等 卖场商户、商业街门店商户及电子商务门店商户等四大类,积极鼓励前三类业态的商户集群发展,并有针对性的给出授信方案。

由于小微企业在经营的规范性及担保措施方面不同于传统的大公司对公授信业务,故此,对小微企业的要求当然地要与传统的做法与观念有所区分与不同。但在目前银行同业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授信态度及政策方面,除邮政储蓄银行以及部分当地主要商行(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在“小额贷款业务”中推出非房产抵押担保

类(如联保、信用等)的担保方式以外,固有的不动产抵押担保的崇拜思维依然根深蒂固。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业集群项目的批量营销开发方面,民生银行对小微企业主(承贷主体)的担保要求相对比较灵活和多样,可供选择的担保方式超过10种,包括不动产抵押担保、共同担保(具体指房产+法人公司或专业担保公司保证)、供应链核心企业担保、专业担保公司保证担保、联保体联保、应收帐款质押担保、商铺承租权质押、集群项目项下市场管理方保证担保、自然人保证、自然人互保及信用方式等。

在授信产品方面,包括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及兴业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目前已成功推出了个人循环授信额度贷款产品,即在额度有效期内借款人可根据资金需求合理安排支用的金额,并可循环使用,但具体单笔贷款一般不超过1年。当然,借款人仍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单笔/次授信。

笔者在此试举所在工作单位已审批通过的集群授信案例,以说明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担保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某市A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当地 拥有11家门店的连锁零售企业,属国内零售百强,其超市零售总额占所在市区零售总额的近10%,在当地知名度较高,连续

多年被政府评为“先进企业”和“纳税大户”。经实地调查该超市供应链集群项目,针对该超市的上游供应链商户,银行的最终审批授信方案为:对向该超市年供应额在100万元以上且供应额排名前200名的上游供应商,给予单户贷款最高500万元可循环使用额度授信,担保方式为除房产抵押方式外,认可A超市公司提供的保证担保,但限定单户授信额度不超过借款人向该超市年供货额的25%。此种核心企业保证担保的方式,在解决上游供应商资金缺口的同时,大大加强了供应商与核心企业的经营关联度,做到了“三赢”。

再举一例,对于拥有较可靠的应收账款(如稳定的租金)收入,但小微企业主对于出租物不拥有所有权,而仅拥有出租物的使用权或出租权,且不能办理抵押担保的情形(类似经营性物业贷款性质),如果小微企业经营稳定,租金等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基本可覆盖贷款本息支出,实践中能否尝试着采取应收账款质押+“三方协议”(小微企业主、承租人及银行签订)的风险控制方式进行贷款评审和审批?笔者主张赞同,并认为贷款风险的控制首先强制的是第一还款来源的充足性和可靠性,以及真正的违约风险发生概率,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是否能够落实抵押担保措施。

毋庸质疑, 担保方式的多样和灵活是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发展的灵魂。如果一味强调传统公司贷款业务 中的抵押等强担保方式,不

破除不动产抵押崇拜思想,则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就不可能真正得到长足发展。

三、几种创新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介绍

根据实务经验,笔者现介绍三个集群授信案例,该三个融资模式各具行业代表性,可借鉴、可复制性较强。这里需要特别感谢中国民生银行西 安分行零售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蒙晓文先生,他是前两个融资模式思路的最早提出者。

(一)家居行业集群项下商户租金贷款融资模式

模式背景及设计初衷:在家居建材行业中,如果经营商户是租赁所在商城中市场管理方的商铺进行经营,单次租赁期限较短,且租金逐年/次上涨较多,假如市场管理方(出租人)计划一次性提前收取未来1-3年的商铺租金,并根据预交的限期给予经营商户不同程度的折扣回报,而银行又认可该家居商城集群,同意对商城中的经营商户进行小微企业融资授信,在市场管理方愿意对商户租金贷款承担全程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而且愿意为其保证行为另行提供其它“再担保”的条件下,银行可以进行两个不同性质的额度授信,即首先核定并给予家居商城内全部经营商户一个最高额授信额度(由市场管理方推荐其认可的经营排名靠前的商户,且单户租金贷款的额度不超过其新签订

租赁合同约定的总租金的80%),另外向市场管理方给予一个相应的最高额保证担保额度,并通过银行与市场管理方签订相关法律协议的形式完成保证担保的法律程序。

该模式会达到以下目的:

1、对市场管理方:通过租金贷款,可以一次性收取未来1-3年的租金,可以增加现金流,有助于其更好地发展;

2、对商户:商户拿到租金折扣,避免了以后每或每次签约时的租金上涨压力,经营成本降低,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经营或租金交纳方面的资金短缺问题;

3、对银行:优质经营商户的分散经营本身即是对整体项目授信风险的分散,而保证人即市场管理方愿意以不动产进行“再担保”,即对 保证行为形成的 最高额 保证债务 进行 担保 ,客观上增加了市场管理方的违约成本,可以促使其在推荐商户及进行保证担保行为时审慎谨慎 ,而且由于商城经营中大多采取先由市场管理方统一代收经营货款、再向商户定期划转的结算模式,能够实际控制商户的经营资金流,通过对此部分现金流的相应监控,对银行及市场管理方自身的风险可以再次起到降低作用,附带地,银行就此可以顺利地开展网银、结算等产品的交叉营销,提高小微企业的综合贡献度。

在实际操作时,商户的贷款会直接划入市场管理方(出租人)的对公帐户(按揭操作模式),商户可选择按月等额本息或等额本金还款,

如果贷款出现逾期,作为保证人的市场管理方可以暂停与逾期商户进行内部货款结算,并有权代银行扣划逾期商户的结算款项,这种风险控制措施对贷款商户而言,无疑是一种有效威慑力量。此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三赢”模式,三方利益相互渗透,风险控制措施巧妙,可推广性较强。

(二)百货商 超类集群供应链商户融资模式

此种模式的思路侧重于信用融资方式的运用。背景及思路是:针对城市主城区内大型的百货、商业街区及超市经营者(即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链涉及的小微企业,如其经营的产品或服务容易产生经营现金流,且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较快,属于与日常大众消费关联度较高、受经济周期或政策影响较小行业,如其与核心企业合作期限较长、货款结算频繁(一般以周为频次,或者更频繁),经核心企业推荐,银行可以给予上游供应链的小微企业一定额度的信用担保融资授信,供小微企业进行短期资金周转使用。但一般均要求核心企业与银行形成金融合作关系,要求核心企业负有协助银行进行小微企业经营数据核实及贷款催清收等附随义务。

当然,如果核心企业能够及愿意对其上游供应链企业提供保证担保,也可以考虑增加授信的客户范围及信用授信额度。

(三)产业链品牌核心企业下游一级代理商应付(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基本思路及初衷:本模式主要是为解决知名品牌的生产或销售商与下游一级代理商之间货款结算的支付问题而提出。对于在当地或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要求核心企业推荐其认可的资信较好的代理商,并提供相应的保证担保,由银行在审核后向品牌代理商给予一定的融资额度授信,主要由代理商向核心企业支付赊销的应付账款,或者预先支付预付货款使用。核心企业能够实际监控贷款及其用途。

本融资模式的优点是:在品牌及其代理范围事先已经调查确定的情况下,系统性风险已经预先得到了排查和降低,对品牌生产→代理销售环节而言,向代理商融资实质上是对核心企业融资,客观上有助于核心企业的做大做强,结果同样是 “ 三赢 ” 。但需要重点关注核心企业的经营及品牌的管理能力,以及品牌所处行业与大众日常生活的关联度和知名度。

第五篇:小微企业融资授信新模式

2012-12-19

服务小微企业,重点在于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作为全市金融工作的重点,选择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地区作为试点,出台了《内蒙古赤峰市小微型企业信用评分授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独立的信用评分打分卡,研发评分模型,将小微企业评分、授信和信用审批捆绑在一起,为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核定了科学的准入标准,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融资授信新模式取得的成效

评分后企业授信额度明显提高。试点地区的1247家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授信总额度达10.1亿元,较评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单户授信额度最高达3900万元,较评分前增长129.41%。

拓宽融资渠道。开展小企业评分授信融资模式,为抵押担保能力不足的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解决了融资难题。企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融资额度的大小,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的小企业可获得银行100万~500万元的信用贷款。

开辟小企业融资快车道。一是提高了授信审查的科学性,提升了授信审查的效率。二是提高了小企业授信的申报效率,进而提高了经办行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三是减少了审批环节,简化了审批流程。

构建新型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这种信用等级评定模式由人民银行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组织指导,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小企业积极参加。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银行机构看到了评分授信模式带来的广阔市场和利润空间,进一步增强了小企业贷款营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企业信用意识得到加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满足多层次信贷需求。小企业信用评分能够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将信用评分与银行授信绑定,形成“评分+授信+信贷”的工作模式,初步实现了对小企业的批量优选和推荐。

实现政、银、企三方共赢。小企业信用评分的运作模式切实缓解了小企业抵押难、融资难困境,也为金融机构深入了解企业提供了便利途径。人民银行在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中的履职空间不断扩展,在小企业融资授信模式建设中起着关键的组织协调作用。基层央行履职手段不断丰富,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几点启示

组织协调是关键。正确认识基层央行在创新金融服务、执行货币政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基层央行有效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的前提。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货币信贷政策在基层的传导、贯彻会遇到很多困难。实践证明,在创新小企业融资授信新模式中,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和人民银行的组织协调作用至关重要。

结合实际是前提。基层央行在创新金融服务时,应从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出发,寻求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有效的工作模式创新,实现创新金融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

服务创新是基础。从基层情况看,在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包括地方政府、小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是小企业能否及时得到银行贷款,其贷款满足率有多高,这将直接影响到基层央行贯彻落实货币政策的效力,影响地方政府支持小企业信用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以小企业信用评分为突破口,促进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小企业尽快得到银行贷款,既能体现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责、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态度,又能赢得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紧扣发展是主题。履职方式创新是推动基层央行事业不断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作为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基层央行是货币政策体系的“神经末梢”,起着上传基层经济金融信息,下达总行货币政策意图的重要作用。基层央行在履职创新工作中应着眼于可操作性,紧扣发展主题,通过创新发挥基层央行在货币政策传导链条中的作用,协调各方的关系,保证整个货币政策体系的正常运转。

形成联动是保障。可以说,小企业的发展决定着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而在小企业向大规模产业化、组织化发展的过程中,与之相应的资金需求也随之增加。一方面要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要降低银行信贷风险,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及相关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业等各方面的配合,需要良好信用环境的支持。基层央行要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建立政策信息交流平台和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创新金融服务的联动效应。

上一篇:学校财务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班主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