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管理

2024-05-07

小微企业融资管理(精选8篇)

篇1:小微企业融资管理

由于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小微企业普及存在着技术装备落后、人员不足、安全意识差的问题,这已成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目前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部分小微企业责任人安全生产工作只落实在嘴上,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工作中,在安全生产上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安全生产重视度不够,不仅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而且在安全投入上较少,部分企业没有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即使设置了,通常也是兼职或是由自己家人兼任,对于安全堆积、安全制度及安全常识缺乏了解,一旦发生风险,往往无所事从。

1.2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小微企业由于受制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发展初期,生产设备往往购买大型企业淘汰下来的旧设备,而且很少进行技术设备更新,部分小微企业还采用“土法”进行生产,这都给企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再加之小微企业自身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重视,在生产现场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应急救援及事故处理等方面存在着盲区。由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从而导致小微企业安全隐患问题十分突出。

1.3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弱化

一些小微企业存在于街道和村乡镇,但这些地方往往安全监管人员人数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乡镇来讲,安全监管存在着点多、面广、任务重的特点,同时还要应付各类检查,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安全监管人员往往无力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执行力较差。由于基层安全监管工作中往往更集中于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小微企业基本上属于安全监管的盲区,因此很大一部分小微企业长期处于安全监控之处,安全生产状况堪忧。

1.4安全生产基层执行力不足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很多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及标准存在“高大全”现象,适应性、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有些部门存在“重视大企业,忽视小企业”的观念,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程度。

篇2:小微企业融资管理

2.1加强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设立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金,免费对企业员工进行强制性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采取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立足于从业人员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编写一些一看就懂的教材;在考核过程中要重点对从业人员实践技能的考核。

2.2加强政策引导支持鼓励企业规范发展

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政策加以引导,可以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和直接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实现小微企业转型发展。对符合环保、安全等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各级政府应给予指导与扶持;对小微企业要加大信贷、税收扶持力度,促使企业重视对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小微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2.3注重方法,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首先,明确责任。可以充分的结合本地和本行业的实际开发部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实施方案,制定阶段化目标,并进一步落实好部门及乡镇的安全监管责任。其次,做好分类指导及典型引领工作。针对小微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规模来分类和分层次的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小微企业,则可以组织去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从而更好的带动该地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最后,还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对小微企业责任人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来加强宣传的力度,及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动态信息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发布,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从而增强全社会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

2.4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基层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设,落实安全监管责任,逐步将所有的小微企业纳入安全监管范围。同时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通过镇街安监站所的力量,利用安全生产示范村(社区)的创建,以企业自查、专项检查、聘请专家检查等形式,加大对小微企业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2.5提高小微企业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政府相关安全管理部门应深入考虑小微企业的现实情况,本着服务原则,多到小微企业进行走访,对小微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遇到的困难进行实际指导。小微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应避免“一刀切”,通过制定不同行业的操作指南、建立事故隐患共享平台等,提高监管的针对性。

3结束语

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部门需要针对小微企业的实际问题来安排切实可行的安全检查,针对小微企业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及职业健康隐患排查等项工作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同时还要督促小微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实处,有效的防范隐患,确保小微企业能够安全、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雯,娄玉双,刘素霞.我国高危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9,1.

[2]许水章.浅谈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与能力提升[J].科技创新与应用,,2,28.

篇3: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关键词:小微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控制,管理模式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 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当今企业小微企业在所有企业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有越来越多的私人小型企业跻身于企业运营的大潮。这些小微企业能够有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就必须重视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的功能。

一、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

小微企业因为企业规模较小, 所以, 财务部门在这个企业中是龙头部门, 但是人数也并不是很多, 往往都一人身兼数职, 或者整个财务部门只有一人专职, 其他人员都是兼职。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属于企业的核心部门, 具有独立性、私密性和安全性三个特点。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设立财务部, 并配置相应的财务人员。小微企业的财务部也应如此, 然而公司成立之初由于企业规模较小, 没有单独设立财务部门, 后期小微企业的财务部门虽然已经独立, 但是这个部门的职能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还是没有完全与其他部门分清。

二、小微企业现状

据中小企业年鉴2012》可知, 截至2012年, 全国中小企业数量316498万个, 企业总计为325609万家, 所占比重为97.20%。由于各省份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 目前中小企业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从小微企业数量分布看, 明显呈现出东部多,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少的格局。东北共有2.5万家, 占7.9%, 东部共有19.1万家, 占60.5%, 西部共有3.8万家, 占11.9%, 中部地区共有6.2万家, 占19.7%。全国小微企业就业人数5935.7万人, 从业人员总计为9167.3, 所占比重为64.75%;全国小微企业资产总额332798亿元, 资产总计为675796.9亿元, 所占比重为49.25%;全国小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82937.1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总计841830.2亿元, 所占比重为57.37%;全国小微企业利润总额34962.6亿元, 利润总额总计61396.3亿元, 所占比重为56.95%;全国小微企业税金总额17872.9亿元, 税金总额39407.4亿元, 所占比重为45.35%;全国小微企业的总产值492761.5亿元, 总产值总844268.8亿元, 所占比重为58.37%。

2014年3月31日, 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发布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称,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 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在促进就业方面有突出贡献, 是安置新增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

三、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融资困难, 资金不足

首先,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相对有限。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中得到的资金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极不相称的, 相当程度上仅仅依赖于其内部资金, 导致小微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其次, 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 风险大造成小微企业信用等级低, 资信相对较差。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 业务比较单一, 资金投入量大, 抵御风险能力差, 银行难免对其存在“惜贷”、“慎贷”的行为。正是小微企业自身的这种特点阻碍了银行对其信用等级评估。最后, 国有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营销观念仍很淡薄。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形成的信贷门槛高的现象仍没得到根本的好转, 对于信用程度和资信等级均不高的小微企业群体的贷款不够热心, 并且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审批手续也较繁杂, 审查也格外严格。

(二) 财务控制薄弱

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有这样几个典型的问题:对现金管理不严, 造成大量现金闲置, 未参加生产周转或过量购置不动产, 使得经营急需资金不足;应收账款周转缓慢, 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 造成资金呆滞, 周转失灵:重钱不重物, 对原材料等管理不到位, 资产流失浪费严重;只关注现金流, 认为有资金周转就足够, 没有对收入、成本、利润进行分析, 缺乏大局观。

(三) 管理模式僵化, 管理观念陈旧

小微企业的管理模式多数都是家族性的, 以家族为主要管理支柱, 忽略了有能力的外来人才的作用。同时家族内部原有的矛盾与好恶也直接影响着小微企业的发展。而作为企业的重要部门的财务管理部门, 往往由小微企业的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来控制和把握, 这些成员财务技能和知识往往非常缺乏, 导致管理观念陈旧。

四、加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 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我国小微企业享受的金融服务很有限, 金融抑制问题严重。据统计, 我国95%的小微企业从未和银行发生过信贷关系, 而一旦遇到信贷紧缩, 小微企业往往成为牺牲对象。所以, 货币政策越紧缩, 资金越紧张, 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压力就越大。现在有的大企业从金融系统融资, 然后向小微企业放高利贷, 这虽不是普遍现象, 但需引起高度重视。由此可见, 小微企业是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 是最薄弱的环节, 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边际效用最大。

所以要加强贷后管理, 跟踪资金走向, 保证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 流向小微企业。通过鼓励试点、放宽准入等措施, 着力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尤其是社区金融机构, 放缓合作金融改建商业银行的步伐。此外, 进一步完善财税、担保、坏账核销、风险补偿等政策支持体系和差异化监管措施, 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研究建立“中小企业开发银行”的可行性, 推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

当然,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基础, 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仅是金融部门的事, 各领域改革需齐头并进, 才能更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当务之急是要落实好“新36条”, 向民营经济让利,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拓展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 只要小微企业利润丰厚, 前景看好, 金融业自然会主动服务小微企业。

(二) 严格财务控制

对于所有企业而言, 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 必须加强日常资金管理, 尽可能使企业资金投放少、回收快、保持良性循环。这就要求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物资合理库存、设备购置与管理等方面作进一步细致入微的工作, 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的关系。这牵涉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 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 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财务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各部门要层层落实, 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三) 加强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素质

根据调查, 小微企业的权利高度集中, 财务总监基本由家族成员中担任, 会计、出纳等关键岗位, 90%是由血缘关系的亲戚主持, 由他们完成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人员的聘任始终跳不出“近亲繁殖”的规律, 这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同时, 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往往把财务人员和账房先生画上等号, 其实这是观念的陈旧, 是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偏见, 财务管理工作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 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其工作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五个方面, 各个职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小微企业的知名度低, 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加之管理者观念落后, 没有正视财务管理工作, 导致大量小微企业没有高质量的专业财务人才, 结果企业的财务工作只维持在最基础的部分, 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 无法促进企业发展。所以小微企业要认清自己当前这种情况, 着手进行自我发展, 才能解决这种问题。小微企业可以加强已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他们的财务技能。首先, 针对专业技能的培训。近年会计制度、税法、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财务工作人员也要更新知识。选择培训教师应该侧重于实务, 比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 或者其他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也可以选择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学习, 从中找到灵感, 开发新的技术或者方法。其次, 确定培训目标, 企业中财务人员由于所处行业不同, 所担职务不同, 操作过程的处理方法便不同, 这就要求根据所需来进行培训, 正确、熟练地处理企业的财务工作。最后, 展开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不能墨守成规。

小微企业在自己进行培训的同时, 还可以拓宽招聘渠道。保持原由传统的招聘方法, 如增开网络招聘的投放、选择性的参加现场招聘会、报纸广告充分造势、内部推荐增加宣传力度、猎头渠道深入发掘, 在此基础上开展新的招聘途径。

参考文献

[1]郭楚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2]邱敏.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3]张飞腾.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4]浅议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J].企业导报, 2012 (11)

篇4:小微企业优势管理

集中战略,刀刃上使力

“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它在一个小的生态领域中的有效地位。”这话出自于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小生位”的概念也是他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著作中正式提出来的。为了发挥和利用小微企业自身的优势,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大企业从正面交手,遭受排挤或吞噬,以获得经营资源的相对优势。小微企业经营领域选择的原则,应是谋求“小生位”。

集中的战略原则,对于发挥小微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小微企业不能集中使用自己的资源,就不可能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小微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只应有一个经营领域,一个产品——市场,否则就会分散资源,在一个产品——市场中,也应把重要力量放在某一价位上,例如最高价位或最低价位上,避开和大企业在价格强点上的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同样也要避开竞争者的强点和优势。特别是当竞争者,拥有规模优势或在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分销渠道等方面享有独占资源,且它们是某一经营领域的成功关键因素时,都应“强而避之”保存自己的实力,避免与对手的市场决战。换句话说:当竞争对手筑起壁垒时,应懂得“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既便是在即定的产品——市场经营中,必要的各种竞争手段,也应只以一、二项为主,并要集中资源培植它们,使其作为区别竞争者的个性。不可面面俱到,这样做,势必分散自身有限的资源,不利于小微企业竞争优势的充分利用和发挥。

由于大企业往往有若干个目标市场,形成许多产品——市场经营项目,因而在事实上,大企业在某一个具体的决定点、某一个子市场上并不大,大企业分配给每一个子市场上的资源与小微企业的全部资源相比,也就相差无几了。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大企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小微企业自身不能集中资源。

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小微企业以弱胜强,依靠集中战略的成功,早就证明了这一点。西方一些战略学者曾经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同是获得高收益,取得成功的小微企业,在竞争战略上毫无例外地具有如下特征:1、注意细分后的小市场,追求差别优势;2、杰出的企业家个人统一指挥领导;3、注重实际收益;4、有效地集中使用研究与开发经费。

把握“小生位”,借机上位

小生位按其生成机理可划分为六大类:即自然小生位、空白小生位、互补小生位、专知小生位、潜存小生位和服务小生位。

自然小生位。企业为获得超额利润,追求规模经济性,大企业一般会采用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这就自然为小微企业,留下了很多大企业难以涉足的边缘狭缝地带。这些边缘狭缝地带的经营领域就称为“自然小生位”。常见的自然小生位产品大都具有如下特点:①市场规模较小,对大企业来说,是些价值不大的产品;②大企业普遍认为是信誉风险大的产品;③属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产品;④批量小的特殊专用产品。

空白小生位。一般而言,当前一代产品开始衰退,后一代产品尚未投产之时,市场上往往会出现“战略空白”。在这样的市场空白中常常可以找到适合小微企业成长的小生位,这就是“空白小生位”。在市场上居于显赫地位的大企业,如果做好了产品换代的技术储备,预测并能把握产品更新换代的机会,就能自己填补战略空白,仍可在市场上居于主动地位。反之,企业的产品已进入衰退期,但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就会加大市场战略空白。这时,如果小微企业采取主动,就可乘虚而入,争得主动。尤其是两代产品间技术差异较大时,即便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难以将享有“首移优势”,也就是“船小好调头”的小微企业,从该市场中驱逐出去。

互补小生位。大企业要想谋求利润最大化,真正得到“规模经济”的好处,就必须摆脱“大而全”式生产体制的无形枷锁,求助于社会分工的协作。这样做实际上就为小微企业提供了生存方位,增加了大企业对小微企业的依赖性。像这种小微企业的生存方位,就是“互补小生位”。就汽车制造业而言,一辆汽车有两万多个五千多种零部件构成,有哪家企业,能离开小微企业的支撑,孤立无援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小微企业可以“互补小生位”为起点,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逐步积累实力,由小到大,由初级到高级成长起来。

潜存小生位。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只得到局部满足、根本未得到满足或正在孕育,即将形成的社会需求,这样的需求盲点所构成的潜在的市场领域,称之为“潜存小生位”。销售和管理工作,以建立更大的首移优势(首移优势来源于诸多因素,如:学习的作用、顾客的信赖、专利保护、稀有资源的最先使用等),加固经营壁垒,延长小微企业垄断这一市场区域的时间,以期获得更为丰富的经济效益。

找出大企业的软肋

开创新公司需要一定的知识条件,如果需要新的知识,或者所需的知识流程太复杂,小企业在这方面就不具备拥有超越大企业的优势。例如,制药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新知识的创造来生产产品与服务,同时将药物投放到市场的流程是非常复杂的。对企业家来说,在制药行业取得成功是比较困难的。汽车销售、房屋装修、提供清洁服务、开办食品超市对小企业来说是较为有利的方式

但是,大企业有着不可避免的劣势,如变得自满而不思进取、依照常规处理而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轻易改变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满足于现有客户而不愿开发新客户。

这里小企业优势管理的关键,就在于找到大企业不愿意做的方式。例如,在臃肿的组织结构下,大企业如果将一些顶尖人才调离大型产品线,到新的、不确定的产品研发线上工作时会有些困难。因此,你可以雇用这些人,让他们开发生产激奋人心的新服务或新产品。比起他们目前的工作,新的工作会给他们带来振奋。同时,他们也会从大企业中带来经验与知识、有价值的观点,这些都可以帮助你。

不要和大企业抢风头——保持一定的低调,但要找到他们的软肋。你不会因此受到打压,因为你拥有的技术很容易确定却又不是主流的,并没有威胁到大企业的利益。

普通用途的技术能够被应用于多样化的市场。比起用于特定的用途,新企业将技术用于普通用途时,往往执行得更好。例如,一些像水压技术或光學精炼技术,就可以用于多种用途。

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道模仿的障碍。设置一个避免仿制的屏障,以避免更多的竞争,这虽然做起来并不容易,但不得不关注。最有意义的屏障是那些对你来说成本低廉但对其他人来说却很高昂的复制成本。例如,企业活动的持续学习使你不仅能够改善企业管理,同时也建立了一个门坎:学习是很难复制的。

在知识管理系统上的投资,如数据的收集及其应用的讨论、分析销售定位的执行情况并找到做得更好的方式、分析企业内的一些事情如何变得更好,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下一次怎样避免等,都是有意义的屏障。

不要简单地以为专利及其他权益的合法保护是有效的,这只是一个噱头。其实,保护知识产权对一些新生公司来说,往往没有什么作用。这是因为,运用法律加强专利保护不仅需要时间,而且这也取决于你的管理团队的合作关系,并且会干扰你的关注点,使之不能放在其他行业的机会上。

总之,如果制定合理的战略,量体裁衣,做好优势管理,小微企业也可以拥有超过大企业的竞争优势。

篇5:《小微企业金融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管理,督促金融债券资金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促进我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中国银监会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及《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和我行相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中的小微企业,按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 号)规定进行认定。

本管理办法中的小微企业贷款,是指向我行认定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小微企业主发放贷款。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所称金融债券,是指我行依法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第三条 使用募集资金开展小微企业贷款,遵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市场运作和专款专用的原则,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商业性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总行董事会办公室、计划财务部、营运管理部、风险管理部、小企业银行部、合规部、金融市场部应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切实履行小微企业金融债资金的专款专用,加强相互间的沟通,理顺与外部银行机构间的合作机制,并相互配合做好金融债券存续期间的各项工作。

第五条 董事会办公室负责小微企业金融债信息披露及相关材料的报送工作。

第六条 计划财务部负责对金融债券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在金融债券付息或兑付日前(含当日)将相应资金划入债券持有人指定资金账户。

第七条 营运管理部负责开立专户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

第八条 风险管理部负责根据小企业银行部提出的系统需求,对我行公司信贷系统进行管理,确保金融债资金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信息在系统中能够实现标识和统计功能。

第九条 小企业银行部负责金融债资金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进行标识操作、日常额度管控等工作。

第十条 合规部负责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相关内控管理制度、法律文本及法律文书的审查工作;负责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的内外部法律事务沟通、协调工作。

第十一条 金融市场部负责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的发行工作。

第三章 金融债券资金的管理

第十二条 为落实金融债券的专款专用,我行采取“全行集中管理、先行垫付资金、定期集中拨付”的方式进行管理,金融债资金可进行循环使用。

第十三条 业务操作步骤

(一)设立柜员、开立账户

小企业银行部在我行核心综合业务系统中设立系统操作柜员,岗位设置为“总行业务核算岗”,并通过内部户开户交易开立“小企业金融债券专户”;同时由总行会计核算中心开立“小企业金融债券清算往来”科目,该科目账户关于“借、贷记限制”一栏设置为“无限制”并允许其他机构手工记账。

(二)建立账务

金融债券资金到账后,由总行计划财务部在我行资金交易系统中完成发行债券的账务处理。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发行债券

小企业银行部在我行核心综合业务系统中,通过“表内通用记账”交易完成小企业金融债券专户的账务处理。

借:小企业金融债券清算往来(总行会计核算中心)贷:小企业金融债券专户(总行小企业银行部)

(三)每月月末,小企业银行部根据从我行公司信贷系统中提取的小微企业贷款发放数与收回数,计算当月的轧差数,在核心综合业务系统通过“表内通用记账”交易做一笔账务处理。

借或贷:小企业金融债券清算往来(总行会计核算中心)

贷或借:小企业金融债券专户(总行小企业银行部)第十四条 总行计划财务部在金融债券付息或兑付日前(含当日),计算利息或兑付金额,并将相应资金划入债券持有人指定资金账户。

第四章 金融债券项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管理

第十五条 贷款对象。我行认定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小微企业主。

第十六条 利率规定。金融债券项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采取优惠、灵活的措施,对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和鼓励的项目实行优惠利率。同时,对创新型和创业型小微企业可优先予以支持。

第十七条 担保条件。适当放宽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担保条件,采用灵活的抵(质)押方式,增加抵(质)押物的品种,鼓励采用知识产权、应收账款、动产和其它权利设置抵押或质押,积极探索信用贷款方式。

第十八条 尽职调查。结合小微企业特点,注重现场调查,注重对非财务信息和企业经营外部信息的调研,实地了解借款人经营动态和资信状况。

第十九条 贷款流程。简化贷款手续,实现贷款产品和操作流程的规范化,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第二十条 贷后管理。小企业银行部应加强贷后跟踪,随时掌握借款小微企业的动态,对于可能影响借款小微企业还款能力的重大事件,及时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及我行内部相关机制据实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

第五章 金融债券存续期间的检查及监督

第二十一条 小企业银行部应按照监管要求,定期上报债券资金的使用情况,包括累计投放金额和户数、累计归还金额和户数情况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 小企业银行部应按照监管要求,定期上报相关小微企业贷款情况,包括企业类型、贷款金额、期限、到期日、资产质量等内容。

第六章 信息披露及相关材料汇报

第二十三条 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总行董事会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在金融债券存续期间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二十四条 对于拟披露的信息,应建立严格的审查审批制度,并由总行董事会办公室统一口径对外进行披露。

第二十五条 我行应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

第二十六条 小微企业金融债相关岗位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按照我行内部相关规定,在信息披露前不得泄漏相关内容。

第二十七条 对影响履行债务的重大事件,启动【】银行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应在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报告,并按照监管部门指定的方式披露。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如有违反本规定的,应按照我行相关管理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移交当地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由【】银行负责解释、修订等工作。

篇6: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数据,全国共有小微企业1169.87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76.57%。因此,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平台,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但是,小微企业面临一系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小、散、乱、差”,即企业规模小,行业分布散,竞争秩序乱,管理水平差。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雨花实际,我们作了些思考和探索。

一、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区共有生产经营单位9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企业140家,其余的小微企业约7000多家,主要从事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废旧回收等行业,大部分企业存在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主体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在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方面,有的企业负责人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企业负责人重效益轻安全,重产量轻安全,在安全投入方面能省就省,侥幸心理严重。有的企业没有配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即使配备了,或身兼数职,或是无职无权,或是能力不足。有的企业违规用工,不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安全技能、风险意识不足,蛮干、瞎干、糊干,三违现象严重。

(二)企业本质安全基础差。有的小微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或使用淘汰落后陈旧设备,或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生产工艺,严重危害从业人员生产健康安全。有的租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厂房,安全防护距离不足。有的私自改建、扩建、搭建,破坏了厂房原有的安全设施和布局。有的私自改装、改造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增大了安全事故风险。有的为了逃避办理安全许可成本,违规使用无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提高了事故发生可能性。

(三)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弱。以西善桥街道为例,全街道生产型企业32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其余均为小微企业和小作坊。目前,街道安监办共有工作人员5名,每个社区1名兼职安全员,存在点多、面广、任务重的问题。同时,街道安监办工作人员不仅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还承担环保、特种设备等管理职责,实际从事安全管理时间有限。此外,有的街道安全员属于半路出家,之前没有从事过具体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监管经验和能力不足,不知道“怎么管、管什么”。

(四)安全生产政策落实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法规政策层面。国家法律、规章、标准要求高,针对规模以上企业的内容多,涉及小微企业比较少,小微企业“够不着、做不到”。二是在日常监管层面。各级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把工作精力投入在监管大型企业,管理重大危险源,整治重大隐患,防范重大事故,认为小微企业不会发生大事故,不会存在大隐患,不会存在危险装置,致使部分小微企业游离于监管之外。

二、国内外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的经验做法

西方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从培训、咨询和安全投入等方面进行支持。例如,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建立安全与健康项目,为全美各州小微企业提供免费咨询服务。联邦安全与健康项目由非营利性组织承担,对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指定优先领域中的雇员或雇主提供训练或其他教育服务,期限为12个月。训练内容主要涉及工作场所事故隐患辨识、整改以及防范,目的在于增强雇员或雇主的安全与健康意识,建立和完善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

近年来,各地在小微企业安全监管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积极创新,“委托管理”模式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之一。委托管理,是指委托具有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安全中介服务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咨询、指导与服务。2014年,浙江省东阳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行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托管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行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委托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东阳市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有各类小微企业近万家。由于小微企业只重组织生产,大多数企业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没有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长期被动,是事故易发多发领域。东阳市按照“自愿有序、分类指导”原则,通过购买服务,由中介机构对小微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制定、安全教育培训、事故隐患排查、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等方面进行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持续改进,是规范企业安全管理行为的有效途径。江苏省扬中市在推动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成效明显,具体做法是:一是政策扶持。为提高企业创建积极性,市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实行奖励扶持,对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小微企业进行奖励。二是执法倒逼。开展小微企业专项执法检查,对不按期整改隐患的企业,或停产停业整顿,或行政处罚,或约谈企业负责人,杜绝小微企业负责人侥幸心理。三是主动服务。建立服务联系工作制度,定点、定人指导小微企业标准化创建,主动协调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企业人才短缺等后顾之忧。

三、关于加强区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破解小微企业安全管理难题,一手要狠抓安全监管,督促企业依法依规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健康安全;一手要狠抓安全服务,主动作为、主动服务,重点解决小微企业安全专业人才短缺、安全管理水平薄弱、员工安全技能不足等问题。

(一)提高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纳入日常监管。根据行业领域,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把小微企业纳入执法计划,强化行业监管,确保监管无死角、无遗漏。二是规范企业管理。统一制定《小微企业安全管理台帐》、《安全培训记录》等工作台帐标准,并对台账使用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三是强化打非治违。针对小微企业非法、违法行为多发势头,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增加执法检查频次,加大处罚力度,增大安全生产震慑力。同时,委托街道(园区)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提高安全生产执法覆盖面。

(二)小微企业安全管理开启“托管模式”。由政府买单,积极与中介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由中介机构提供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服务,安全监管部门跟踪管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仍然在企业本身。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有安全管理咨询、定期隐患排查、安全技术指导等。具体来讲,安全管理咨询即根据《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要求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管理。定期隐患排查即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科学制定隐患排查治理计划,切实履行服务职能。安全技术指导即解决企业在安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疑难杂症,帮助企业改进安全生产条件。

(三)强化小微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一是安全教育培训全覆盖,凡是辖区内的企业只要进驻,就必须强制性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做到安全教育培训不留死角和盲区。二是按区域、分类别对小微企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防止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走过场,或者是“一锅煮”,失去安全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三是加大教育培训执法检查力度。对违法者的宽容,就是对守法者的伤害和不公平。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把教育培训情况纳入执法检查内容,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督促企业自觉开展教育培训。

篇7:小微企业融资管理

作者 张显峰

摘要

与境外企业垂直化、精英化的法律风险管理相比,中国内地企业更专注全员扁平化、全员化法律风险管理;小微企业受限于交易地位、资金和人力资源,其法律风险管理活动更趋向内部协同和加强全员执行力;律师通过开展法务外包服务,在小微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实务中发挥着外脑和延伸平台的作用。

关键词 小微企业 企业法律风险的动态化管理 法务外包

目录

一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概述 二 小微企业法律风险的独特属性 三 小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

四 律师在小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五 关于关注《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建议 参考文献

一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概述

从1882年美国新泽西州的美孚石油公司设立第一位企业法律顾问到《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 27914-2011)》(下称《指南》)颁布的近130年间,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也与一个多世纪前不可同日而语,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手段向着更精细、更量化和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指南》对于企业法律风险的定义是:“基于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者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导致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在实务中,我们更熟悉的定义是:上述原因导致的与企业经营远望所背离的法律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其成因包括:违法行为、自甘冒险行为、法律的不确定性、法律环境的不完善性和管控的不规范性。

在境外公司的治理结构中,“首席法务官”(CLO)的头衔正日益成为其中重要的一极。它来自于英文“Chief Legal Officer”(CLO)的中文对译名,实际上,其意为企业法务管理的最高领导人,其必须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和必备的管理能力。在中国内地企业中,与此相关的岗位或职务的称呼是:法务专员、法务经理、公司法律顾问或公司律师,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境外企业存在着微妙的差别。

欧美企业凭借其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大量知识产权、凭借其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保证了企业常规利润的比较恒定的高附加值,其有财力储备通过提高所延聘得法务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来控制企业法律风险。在美国,公司律师人数为20万人,约占全美律师总数的20%,而在中国,经过近年的迅猛发展,截止2016年,全部律师执业人数也才有29.7万人,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以《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的形式,明确了对国有企业延聘公司律师的要求。但是中国内地企业主要以能源型和加工型为主,在企业成本设计中,一般难以负担高额的法律人力资源成本,加之中国的文化传承中,法律长期被弱化和异化,内地很多企业没有选择设立一个庞大的由法律精英组建的法务部,转而开发出了全员参与法律风险管理的模式,将垂直化的法律风险管理转变为扁平化的法律风险管理,营造出了具备中国企业特色的法律风险管理模式。

二 小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独特属性 1 小微企业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提出了中小企业的概念,随后,国家统计局下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提出了小微企业的标准,从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从业人数上做出了划分。比如营业收入方面,除了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微型企业一般小于3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小微企业有8000万家。

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人将小企业发展为大企业作为专门课题来研究。在国外,从业人员不足10人,一般是微型企业的标志,从业人数不足50人是小企业的标志。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英国和原西德的制造业金额的1/4是由从业人员不足100人的企业完成的。

2小微企业法律风险的特点

小微企业法律风险的的特点是由其在市场中的交易地位决定的。由于小微企业一般占据大企业所忽略的、边缘化的市场,所以其涉及的法律风险也不是学界研究的热点。

小微企业法律风险的的特点表现如下:

(1)小微企业成长性强,弹性差,动态风险高,与清算破产有关的法律风险高。

(2)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强,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高(3)小微企业不同于大企业单维度、线性内部增长的模式,而采取多维度、网络化外向合作模式,外部法律风险更高

(4)小微企业为追求效率,不以组织结构性作为管理手段,突显出人力资源法律风险高

(5)小微企业受资金的限制,法律风险管理预算小,法律风险转化为对企业不利的法律事实的概率高

(6)小微企业区域色彩浓,与地方立法相关性强

(7)小微企业成长性好,受大资金和大企业青睐,与并购事务相关的法律风险高。

3小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

我们很难奢望小微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中系统地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等工作程序;很难想象小微企业会主动厘清什么是纯粹法律风险、什么是投机法律风险,什么是显性法律风险、什么是隐形法律风险,什么是外部法律风险、什么是内部法律风险;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开展法律风险成本分析和指数评价。

小微企业能够设置一个法务部或者一个法务岗位,能够明确这样的岗位兼具管理职能和救济职能已经是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初步成功。

三 小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

小微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应当选择运营中的重点区域实施

受限于资金和人力资源,小微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中应当服从不等概抽样的理论,选择运营中的重点区域的风险进行防控。

比如,针对小微企业需要大量参与外部部门的协同合作,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就要向外部法律风险管理倾斜,通过积极介入商务调查,商务谈判,推广各类型法律文件的执行手册,提高全员执行力等来保障外部合作的安全性、有效性。

比如针对创新,就要积极地熟悉创新的形式,尽量理解创新的本质,通过对法律精神的理解,通过对国外案例的学习,保障企业在暂时性的法律盲区中发展。

2小微企业应当补强法律风险的动态性管理

受限于资金和人力资源,多数小微企业虽然建立了企业风险管理文件和设置法律风险管理岗位,但是不具备动态管理意识、不能开展有效的技能训练和不能实施实际操作,文件建立和岗位设置不能满足事前防范的要求,更遑论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小微企业的成长性、创新性决定了其经营行为超前于管理行为,法律风险管理行为更滞后于经营行为。这就需要企业主保有法律风险管理的补强意识,一方面能够周期性地参照经营行为对法律风险管理文件进行更新,一方面能够及时对偶发性、触发性的风险转化进行化解,一方面结合化解措施对管理文件和管理行为进行修正。

3小微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应当突出部门协同,全员参与法律风险管理

鉴于管理层级简单,在法律风险管理中,小微企业一般不会建设强大的垂直化管理体系,不会以复杂的法律文件完成内部交流,不会营造大企业特有的以组织结构化、部门差异化为标志的管理体系。小微企业通常会通过全员参与的形式、通过部门协同的形式、通过法律技能培训、法务工具资源共享的形式完成法律风险管理。

销售通常是小微企业的命脉。法务人员的一切管理工作如果以促成交易、促成安全交易为出发点,在企业运营中持开放、包容态度,那么他们对于销售部门的业务增长就是有帮助的,就容易得到销售部门的支持。

因为积极参与了企业的销售行为,小微企业的法务人员通常比大企业的法务人员更有能力识别企业运营的风险。

4以买卖合同为例看企业法务人员如何协调全员参与法律风险的动态管理。

小微企业通常在市场中不占据优势地位,参与的是一种不对称竞争,小微企业一般很难将自己的制式合同模本运用到每一次交易中,而由于小微企业的成长性、创新性决定了其交易的频繁性,法务人员很难参与到每一个合同的全称控制。

从合同设立前的市场调查、客户资信调查、商务谈判,到合同签订中的条款拟制、磋商、签订生效,到合同的履行,包括生产、运输、交付、验收、回款,到可能的质量争议、售出确认、账款确认、账款催收,到可能发生的合同变更、解除,其中一定有一些环节是销售人员、财务人员、储运人员等自行处理的,法务人员只有通过培训、协同才能完成全程法律风险管理。

小微企业法务人员的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是以网格化、人格化的方式渗入到企业各个部门,通过部门和全员协同完成的。

企业法务人员首先与销售部门会商,结合商务条款填充法律条款,制作买卖合同模本。对于法务人员来说,此时,法律风险的静态管理已经完成了。但是,更重要的工作将从第二步开始。第二步,要对销售部门从业人员的法律风险管理能力做出评估,并向销售部门主管人员作出提示;第三步,要根据销售部门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制作出《买卖合同执行手册》,对于合同中的静态风险点(主体适格、内容瑕疵等)、动态风险点(不当缔约、不当履行、不当变更、不当解除)做出提示;第四,手册中要明确指出哪些条款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条款是可以协商、变更的,哪些是可以放弃的;第五,当法务人员提出的风险点转化为确定的对企业不利的法律事实后,销售人员必要时有权利有义务依据手册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催告、制止、补救或证据保全;第六,当纠纷发生时,销售人员在必要时有权利有义务依据手册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与合同相对方进行和解,做息诉努力。甚至依据手册,依照授权向第三方机构采取行政举报、民事诉讼或刑事报案。

在小微企业的买卖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活动中,突出的是员工的执行力。在持有一份成熟的《买卖合同执行手册》的前提下,销售部门的员工就好比是野战部队的战场卫生员,必须具备基本的止血、包扎技能;而企业内部法务人员就好比战地医院,采用流水线方式最快时间完成基本的手术,保全伤员生命;之后,部分伤员就需要转回后方医院,此时,与小微企业对接的律师和律所就要出场了。

四律师在小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在小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定位

律师事务所一方面有义务承担企业的外脑职能,另一方面也有为企业搭建外部延伸平台的职能,借助这个平台,企业可以拓展交易,律所可以为企业之间开展法律风险管理交流提供机会。2 律师作为小微企业外脑的职能

一些律所将过去针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提供的法律顾问服务做了转型,重新定位为“虚拟法务总监“或”企业法务外包“。

这当中,首先有着市场推广的考虑,但更有着律师行业对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重新思考。随着创新企业、创业企业的发展,传统的法律顾问服务难以和企业产生共鸣。只懂法律、不懂管理,只懂法律、不懂销售的律师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法律需求。而借助虚拟法务总监或企业法务外包者的身份,律师可以与更多小微企业进行交流,更顺利地对小微企业的体系进行渗入,在这个过程中,律师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管理、销售实务,反过来提升自身与企业交流的能力、提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同时这些技能可以应用于更多企业的服务中,也可以把A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经验推广到B企业。3 OA和CRM系统是帮助律师成为企业外脑的工具

互联网和IT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协作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普遍,小微企业甚至不需要做大,企业不再只有内生式发展这一条路可走,小微企业依靠外向型合作一样可以创造出可观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互联网和IT技术的发展将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也催生出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准的法务外包类服务。

互联网技术和IT技术使得律师对企业的融入变得容易。许多企业欢迎律师进入企业的OA系统,参与流程管理,律师的审批工作变得不可或缺。由于OA,企业对于律师的依存度加强了,律师对于企业的熟悉度提升了。很多律所也在引导企业加入律所的CRM系统,通过CRM系统,律所的服务效率提高了,管理水平提升了,律所可以藉此建立大数据,借助大数据为企业群体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4律师作为企业外脑为企业制定执行手册,推进法律服务产品化

从2004年起,法院系统陆续对于执行案件信息和案件审判信息进行公开,律师借助这些信息可以充分开展大数据的建立和分析,从判决结果、执行结果对企业的法律风险实施反向控制,引导企业规避风险。律师对于诉讼案件的实体法研究工作包括对于己方违约、违法违规、侵权行为与对方违约、违法违规、侵权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对于诉讼引发的经营成本的变化进行分析;结合诉讼法的实践和研究,律师可以从证据、管辖、时效、举证责任等方面对企业提出风险管理建议。

相比较企业法务人员,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活动中,律师的绝对优势在于具备诉讼和仲裁实务经验和经过了必要的思维训练,这是企业法务人员无法比拟的。

律师可以将基于诉讼案件的经验、思维训练和法律研究应用于企业实务。依然以买卖合同为例,企业法务人员可以在扁平化的法律风险管理中,以提供《买卖合同执行手册》的形式实施法律风险控制;律师则通过以外脑形式对于企业实体法务人员的补强或对部分小微企业以虚拟法务总监的取代实体法务人员,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和成本控制的需求。

由律师拟制各类型法律文件执行手册,为法律服务产品化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5律师事务所发挥延展平台作用

就像星巴克成为人们家庭外廊的延伸,为人们提供一个社交平台一样,律师事务所也能够凭借法律风险管理服务,为小微企业搭建一个社交平台,通过研讨、论坛、年会、培训和其他分享活动,让众多的小微企业在这里交流,甚至谋求交易机会。律所和律师服务的附加值开始显现,就像星巴克的咖啡不仅仅是咖啡。

五 关于关注《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建议

现实中,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无论是市场还是舆论,无论是法律共同体还是企业家群体,人们对于小微企业的关注度都远远不够。

自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就已经开始实施,小微企业应当通过这部法律在资金支持、创业辅导、清洁生产、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等方面寻求改进。

参考文献

1秦日伦,蒋海岩、王坤明、冷涛,宋真玮,李芳著《全方位动态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出版源《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2009(V00):44-50 2宋智宇、韩磊著《关于企业法律风险动态性控制的研究》出版源《经济研究导刊》, 2011(17):189-190 3李 刚,张晓健 著《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中的价值导向》出版源《中国律师网》

篇8:小微商业企业资金管理现状研究

关键词:商业企业,资金管理,财务风险

0 引言

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 近年来, 小微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问题越来越突出。 如何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小微企业竞争力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目前学术界关于小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研究主要围绕政府政策、税收减免、银行信贷等外部因素展开, 从小微企业主体角度来探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研究相对匮乏, 而且, 结合行业特点研究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的文献很少。 本文拟从商业企业的角度出发, 探讨小微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的《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 以从业人员、营业收入等多项指标为基准, 进一步明确了中小企业的类型 ( 详见表1) 。

批发业和零售业都属于商业企业。 商业企业的特点就是买进货物, 然后转手卖给别人, 从中获取利润。商业企业主要通过对商品进行购、销、运、存来赚取中间利润, 其业务活动基本不涉及商品加工。 商业企业的经营周期短, 资金周转快, 一旦资金链断裂, 就会出现财务危机。小微商业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 因此, 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 但是, 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不熟悉资金运作规则, 缺乏成本观念, 导致资金运作不科学, 资金利用率低, 容易出现财务危机。

1 小微商业企业资金管理现状

笔者所在的安徽省蚌埠市作为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 小微商业企业的数量较多。 通过调研发现, 小微商业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1 财务核算不健全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 大部分小微商业企业组织结构不完整, 管理能力薄弱, 财务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相对混乱, 没有形成日、周、月、季、年等形式的数据统计, 财务工作比较随意,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有些企业为节省运行成本, 甚至没有财务、会计岗位;一人多岗, 职责不明。有的企业的确有一套财务管理制度, 但是由于家族中的亲疏关系而导致制度体系被束之高阁, 难以执行到位。

1.2 存在大量应收账款

赊销可以扩大销售, 也会产生应收账款, 加大资金回收风险。小微商业企业在发展中, 为促进销售, 扩大市场份额, 必然要大量用到赊销的方式。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批发业广泛采用了应收账款的结算方式。但由于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合理, 财务控制不力, 并且没有一套严谨的信用标准, 造成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甚至变成坏账。 虽然企业的营业收入很可观, 但现金并未增加, 反而还要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利息和税金等支出, 导致现金流出, 容易产生财务危机。

1.3 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大多数小微商业企业几乎没有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监控不严。还有少数企业虽然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内控体系, 但是如空中楼阁, 大部分制度、章程仅限于下达文件进行学习, 但涉及到实际工作却始终难以有效执行。这些企业的风险防范还只是停留在书面上, 无法显化成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 员工普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导致风险防范管理不到位, 资金管理的风险仍然较大。

1.4 存货缺乏有效管理

许多小微商业企业的存货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完善, 库存商品的信息不完整, 存货的出入库管理混乱;核算不准确, 没有规范存货的核算方法, 有的企业选择的核算方法不恰当, 影响了存货核算的准确性;存货周转缓慢, 没有采用最佳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来控制存货占用资金量, 资金效率差。

2 小微商业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而货币资金是商业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进行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 上文已提到, 商业企业以商品的运、销、存为主, 企业通过商品的流通来赚取中间利润。与其他行业相比, 商业企业的商业企业的经营周期短, 资金周转更快。而且商业企业对经销的商品基本上不进行加工, 企业的资金大部分垫支于经销的商品, 一旦资金链断裂, 企业会迅速陷入困境。 我国的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抗风险能力差、生命周期短的现象, 因此, 无论是与其他行业相比, 还是和大中型商业企业相比, 小微商业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都很高。 如何充分发挥资金的利用价值, 并促进资金回笼, 是当前小微商业企业面临的生存课题。

3 小微商业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措施

3.1 规范会计核算

小微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财务控制的重要作用, 尽量根据内控需要配足高素质财务人员。企业的会计工作必须符合标准规范和法规条例, 要规范会计岗位划分及岗位责任制、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监督等财会工作制度。 要合理组织会计科目, 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体系, 所有会计科目均以报表或账簿等形式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财务统计工作标准, 明确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凭证的审核客观、公平, 以确保会计监督、会计审核有章可循。另外, 要严格执行入账、结算等工作程序, 为每一项会计科目建立相应的会计档案, 保证财务核算准确真实, 债权债务关系明确清晰。

3.2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对小微企业而言,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包括客户管理、货款回收、坏账处理等方面。企业应该建立客户档案, 明确记录客户的自信情况, 以便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比如, 对信誉良好的客户, 可采取延期付款、分期付款等方法, 并掌握一定的欠款额度, 常欠常还;对信誉不佳的客户, 要坚持用现金或银行汇票结算;货款回收管理方面, 要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商品赊销后, 负债应收账款管理的人员必须定期分析账龄情况, 对到期账款及时催收, 以免其发展成呆账、烂账。 同时, 应该及时分析逾期账款的成因, 并分别制定相应对策。 对欠款逾期短的账款要积极催收, 对长期不还的账款, 可以诉诸法律或进行债务重组, 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3.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科学。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 目前小微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譬如缺乏内控意识、内控体系不健全等等。 为了保护财产安全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旨在通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利范围, 使之形成相互促进且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 严防某些部门或个人在商品进销阶段违规操作、中饱私囊。 建议企业建立专门的内控部门, 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和对会计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检查和监督。具体而言, 可以制订资金管理制度, 落实资金的使用, 同时全程监控资金流向, 规范资金的筹集、使用、担保等业务行为, 防止出现不合理的资金占用。 此外, 还要提高小微商业企业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 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一个应有的环境。

3.4 全面掌握存货资产流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首先, 要加强存货采购管理, 合理运作采购资金, 控制采购成本。 要规范采购行为, 增加采购的透明度。 研究合理的最佳进货批量, 降低存货资产库存量, 加速资金周转。 其次, 可以采用ABC管理法, 通过分类后, 抓住重点存货, 控制一般存货, 制定比较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有效地控制库存, 减少储备资金占用, 从而加速资金周转。 对长期积压的存货分析原因, 并制订出可行性方案, 及时进行整改, 提高商品管理能力。 再次, 还要加强存货的销售管理。 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长久的销售计划,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只有存货销售出去了, 才能从根本上加强资金的回收。

3.5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商业企业的资金收付频繁、业务量大, 必须提高资金利用率。 首先要规范资金来源及运用渠道, 譬如尽量不使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 以防因资金难以回笼而出现资金缺口;对资金支付及回笼时间进行合理预测, 尤其要准确预测应收账款回收期和存货进货期。 再次, 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 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有效配合, 还可以利用流动负债中的闲置资金进行短期投资和生产, 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消耗和不必要的资金占用。 最后, 强化企业经营管理,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 吸引多渠道投资, 使企业具有充沛的流动资金,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 小微商业企业要保持正常的运行和不断地发展, 必须加强资金管理, 建立并完善监督机制, 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作, 同时加速存货周转, 缩短应收账款周期, 延长应付账款的付款期, 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防控财务风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善庆.解决商业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的建议[J].商业研究, 2006 (22) :74-76.

[2]李玉明.商业企业资金管控问题分析[J].财会月刊, 2011 (6) :69-70.

[3]王益锋, 吴亚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小微企业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 (4) :83-85.

[4]曹小春.小微企业倒闭成因的国外研究成果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27 (6) :44-51.

上一篇:童年老屋散文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班级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