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困局企业融资论文

2022-04-26

小微企业困局企业融资论文 篇1:

论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破解对策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以及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重视,但是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一直都是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小微企业融资所面临的困局,并提出相应的破解对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破解对策

一、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世界范围部分国家的经济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造成经济疲软状态。中国的小微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小微型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出现了很多“跑路”事件。此次危机为小微企业后期发展,尤其是融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小微企业作为融资主体,其融资途径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内源融资以及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内源融资通常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发展状况,从企业内部融通的资金,概括来说是企业在创建过程中的原始资本积累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剩余价值的积累,主要包括股本、留存收益等。外源融资则主要是以企业所处市场,运用企业的品牌效应等自身资源从外部融通资源的途径。其中,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民间借贷、融资租赁等;直接融资主要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实力状况,其外源融资主要集中于间接融资。虽然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多种多样,但是小微企业的融资依旧面临着很多困境。比如,融资渠道利用不充分、融资成本过高、融资信用制度创建不完善、政府政策不实用等,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予以思考解决。

二、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困境

1.融资渠道利用不充分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小微企业中,95%有融资需求,其中43%选择银行贷款的融资渠道,45%选择民间借贷的融资渠道,剩下的则侧重于选择内源融资、信托融资等方式。由该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小微企业目前的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在众多的融资渠道中,它们仅将融资渠道限定在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其他途径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

2.融资成本过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大多选择银行贷款以及民间借贷作为融资途径。众所周知,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的过程中,会对企业的资金实力、经营实力以及诚信度进行严格的考核。小微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等的影响,银行对其贷款门槛要求往往很高,这种要求自然而然的转嫁为贷款利率,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偏高。此外,从温州房地产泡沫“跑路”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也不容小觑。在如此高的借贷利率之下,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资金支持,使企业的发展处于恶性循环过程当中。

3.融资信用制度创建不完善

融资除了需要提供资金方拥有足够的资金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融资方与提供资金方两者之间拥有良好的信用度,确切的说是融资方必须拥有较高的融资度来取得提供资金方的信任。目前,融资信用制度的创建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管理者的信用意识以及品牌意识较差或者部门执行力度差,造成小微企业信用度普遍较低,也给银行贷款等其他融资渠道的运用带来一定的困扰。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一种融资渠道都有一个规范性的信用标准作为衡量信用度的尺度,尤其是外源融资渠道,这就使得提供资金方在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考核时不一定客观、公平,会给提供资金方带来隐形的资金危机,进而提高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

4.政府政策不明确

政府的政策往往存在的一定的模糊性,即原则性强、针对性差。比如“国九条”中关于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虽然原则性很强,但是所谓的原则性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导致出现上面请客、下面买单的现象,削减地方的积极性。此外,在融资渠道方面也不尽明确,比如对于信托融资渠道的规定,只是对信托融资的一些中介进行了原则性的指导,这些原则对于其具体操作并没有进行详细规定,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很好的解决策略,给信托融资中介带来规避法律法规的机会。

三、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破解对策

1.充分利用融资渠道

(1)完善内源融资渠道。由于小微企业特殊的社会地位造成其外源融资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小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内源融资渠道,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资金。内源融资渠道主要由初始投资形成的股本、折旧基金以及留存收益等构成,通过内源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可以使企业处于主动地位,给企业带来大量资金。对于小微企业,初始投资无法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评估,采取提取盈余公积的方式,增加企业留存收益,为企业的运行保留足够的资金,避免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的现象。

(2)拓展外源融资渠道。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直接的外源融资渠道可能不太容易实现,但是可以通过拓展间接的外源融资渠道为企业筹集资金。企业可以将银行贷款以及民间借贷可以作为基础性的外源融资渠道,同时可以拓展像融资租赁、担保融资、信托融资等融资方式。借助多样的融资方式,使企业变被动为主动,在金融市场上可以主动地结合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固定的融资伙伴以及多样的融资渠道。

2.规范融资成本

(1)提升小微企业自身实力。融资成本过高有很多原因,比如融资渠道过少、提供融资方要求过高等。其中,小微企业自身实力不强是融资成本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微企业只有立足发展,在市场上扎扎实实的站稳脚步,提升自身实力,才能不断积累融资的资本,用实力取得银行、民间融资机构、担保公司等的信任,用企业自身实力以及企业文化使提供资金方成为长期合作伙伴,降低融资成本。

(2)规范银行贷款以及民间借贷利率。针对银行贷款,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考虑到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对小微企业进行银行贷款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西方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银行贷款往往采取阶梯式的优惠政策,按照不同的企业实力予以不同的银行贷款利率。针对民间借贷,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对民间借贷利率进行严格的规制,总结温州房地产商“跑路”现象的经验教训,降低民间借贷成本,避免过高的利率带来过高的企业破产率。

3.创建完善的融资信用制度

(1)完善企业的融资信用机制。品牌的树立是小微企业创建信用度的关键环节之一,IT行业的发展给小微企业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宣传环境,小微企业可以运用互联网为企业打造品牌效应,不断树立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此外,企业还应当严格按照融资协议,履行还款义务,支付还款相关利息,做到诚信融资。企业在进行融资过程中,要确保拥有抵押物的所有权,确定担保人的还款能力。在对企业的融资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的前提下制定融资方案,并且对融资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分析以及应对。

(2)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管理机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不断完善其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机制。一方面,借鉴西方国家管理小微企业贷款经验,针对小微企业的整体情况进行分层,对不同层级的小微企业采取不同的宽松贷款策略,适当降低其贷款门槛。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建立适当的信用评估机制,结合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因素有选择的参考,而不是一味的参照企业实力,导致企业发展积极性降低。

4.完善政府相关政策

(1)明确细节性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原则性政策制定更加详细的指导性意见,明确细节性问题的处理。不仅仅包括对于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包括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比如,盈余公积的提取、银行贷款的具体程序、民间借贷的利率幅度、融资租赁的范围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或者相关金融机构做出具体的规定。

(2)加大立法力度。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各项具体政策都是建立在小微企业的相关法律基础之上的,鉴于此,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立法力度,将小微企业的相关标准予以法律化、标准化,将法规的执行予以具体化,鼓励企业采用信托融资、债券融资等这些融资渠道。

四、结论

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保证其资金链的连贯,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小微企业的发展才能没有物质上的担忧。小微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创造企业品牌文化、拓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政府相关政策,不断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体系。

参考文献:

[1]许志.小微企业融资困局如何解? [J].中国中小企业,2013(05)

[2]潘功胜.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J]. 中国金融. 2013(01)

作者:贾莉

小微企业困局企业融资论文 篇2:

金融机构如何解除小微企业融资困局

按照央行的数据,2018年3月末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达到了124.3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涨了13.9万亿元,增幅达13.2%,这些新增贷款流入了哪里?是否如国家所号召的全部注入了实体经济?

从分类数据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住户贷款余额增长了6.9万亿元,这个增幅几乎占到了全部贷款增幅(13.9万亿)的50%,其中消费性贷款占比77.5%,经营性贷款仅占比22.5%,同时对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的贷款余额增加了6.3万亿元。由此可见,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发放依然大量的投入到了消费类贷款和大中型企业中,从量上来看,注入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潜在的融资缺口。

按照传统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经营现金流+担保物+可处置净资产”的综合评定方式,大部分小微企业将被拦在门外,在解决金融机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上将面临“小微企业难,金融机构也难”的尴尬局面,一方面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的考核重风险、重质量,金融机构在设置机构考评指标时必然加大质量考核指标权重,从而基层金融机构在对小微企业投放信贷时不得不慎之又慎,宁愿不发展也不愿出风险,另一方面按照既有的信用评价体系来看,小微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也存在重大缺陷。因此当下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局面是:银行有指标,企业有需求;银行放不放贷都容易被考核(放贷面临资产质量考核,不放面临经营指标考核),小微企业放着低息的银行贷款拿不到,只能承担着高额成本四处借。

站在金融管理者的角度,如何化解上述尴尬局面,真正帮助小微企業解除融资困局是需要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确保支持小微企业各项的政策细化落实

2018年6月2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同时要求加强贷款成本和贷款投放监测考核,促进企业成本明显降低;健全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营商环境,严厉打击骗贷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

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需对各项政策细化,出台对应的金融扶持政策和配套的税收优惠等政策(本文重点讨论融资领域,其他领域配套政策不再赘述),更重要的是层层督导落实,科学设立统计口径和指标,确保对小微企业各项数据统计做到精确、有效、及时。

二、转变监管和经营指标考核理念

监管机构应着重对经营性贷款的用途真实性进行监管,对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扶持小微企业、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实到位情况进行监督,适当放宽对经营性贷款资产质量的考核。

各金融机构在设置内部分支机构、业务条线经营业绩考核指标时,应加大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发放和净增量的分数权重,可设置小微企业低息贷款专项补贴奖励,减少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资产质量考核权重,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做好政策支撑,解决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信贷的后顾之忧。

三、改进和完善既有信贷模式

金融系统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银行间的合作,放宽担保贷款,允许中小型科技企业通过应收账款等资产向金融机构融资,用大数据,逐步做到对小微企业的资质审核从“重资产”到“重信用”转变。

银行应加大对到期不还本直接转贷的产品投放力度。加大政策性担保公司准入力度和服务范围,成立政策性转贷平台,解决银行到期抽贷和企业在短时间内筹集资金偿还贷款本金导致企业资金断流的问题。

各金融机构应响应国家号召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建立小微企业信贷的绿色审批机制,制定区别于传统复杂审贷流程的快速审贷流程,明确小微信贷“重社会效应、轻经济效应”的导向,培养适度容忍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风控文化。

四、规范民间金融

立法允许民间资本创建新型合规民间借贷机构,明确其职能是专门从事合法的民间借贷工作,服务于民营经济单位,实现民间借贷和正规借贷的良性共存。

同时构建符合新型民间借贷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和风险预警及转移制度,设立由金融专家组成的危机评估机构,与监管责任部门配合,监测区域内外各种风险,并进行追踪分析、预测,建立警报发布机制,对各类较大的金融风险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降低民间借贷风险。

五、鼓励金融创新

在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产品设计、风控体系设计上面都需要整合大数据,跟当前经济环境和未来小微企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同时更注重评判体系的时效性、实用性。国内需要一套整合了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税务系统以及消费信用(如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的芝麻信用)的、能全方位评价一个经营者或一个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也需要更多像网商银行的小微信贷一样贴合小微企业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

总的来说,需要在现有金融体制架构以外营造良好的小微企业金融生态圈,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不依靠资产进行评价的小微企业价值评判体系,结合线上线下金融产品、整合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的多家金融机构的先进产品和经验,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共同发力,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营造出适合小微企业生长的土壤。(作者单位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直属支行)

作者:钟琳

小微企业困局企业融资论文 篇3:

新型民间金融组织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现实思考

[摘 要]融资困难是长期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2012年温州作为金融改革试验区出台的“金融改革十二条”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新型金融组织的建设。本文详细分析了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以来,新型金融组织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金融改革;新型金融组织

1 前 言

作为小微企业最为直接的融资方式,民间借贷各地普遍存在,对于拥有众多小微企业的温州更是如此。但在经历2011年的温州企业家“跑路”事件之后,民间借贷再次处在了一种高危状态。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颁布,其中明确指出要试点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这将进一步帮助民间借贷走向规范化、阳光化。本文在分析温州金改概况的基础之上,结合温州金改两周年以来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这三大新型金融组织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以期帮助温州小微企业更好地走出融资难困境。

2 温州金改概况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有着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它们的存在为这个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是温州地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尽管近年来温州小微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仍然面临诸多瓶颈,融资难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设立。2012年11月23日,《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公布,其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拓宽渠道,引流民间资本。金改细则 “十二项任务”中的前三项便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这三大新型组织的建设。温州金改方案的出炉,无论是对于仍处于阵痛时期的温州金融还是早已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的小微企业,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一次现实挑战。

3 金改背景下新型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

(1)小额贷款公司是温州金融改革第二项任务“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的体现,作为民间资本合法化的途径之一,它的发展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自2008年试点以来,温州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迅速增长,2013年新增13家,新增数位列浙江省第一,目前总量已经多达40余家,注册资本超过了100亿元,在平均注册资本金、平均贷款规模、人均管理贷款资金等方面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也为小微企业的贷款提供了全新的一条途径,至2013年8月,中小企业贷款累计发放额达到382.95亿元,小额贷款公司与实体经济正在紧密结合,为小微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效果愈发明显。温州不同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立足当地不同的特色传统行业提供金融服务,例如平阳的小额贷款公司以皮革、塑编、印刷、礼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而乐清的小额贷款公司则主要以电子电器、电气机械制造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这种帮助集群小微企业发展的举动正是小额贷款公司对实体经济最有力的支持。

(2)2012年4月,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之后又在苍南、平阳、乐清、永嘉、瑞安、文成等地相继开业运营,从挂牌成立至今,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已经显现了一定的作用,至2013年8月7日,全市全部7家借贷中心登记借入借出需求总额已达59.71亿元。此外,《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第十三条所规定的“备案”制度正是由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提供服务,从2014年3月1日备案制实施首日的情况来看,备案制已经被不少企业和市民所接受,实施首日温州全市共有备案民间贷款31笔,金额6419万元;至4月8日,温州市共备案民间借贷860笔,总金额11.66亿元,其中,单笔300万元以上符合条例强制备案标准的有138笔,由此可见,其中并不缺乏自愿来备案的小额借贷双方。

(3)2012年2月,温州首开先河成立第一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以来,到2013年年底,全市9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累计投放521个项目18.14亿元资金,实现净利润2555.55万元。在组织架构、人才储备、盈利能力、机构信誉度方面初成规模的同时,也成为浙江推进首批省级民间融资管理创新试点的主要参照。此外,《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还针对温州市民间融资实际情况,设计了两种定向私募融资工具,即定向债权融资和定向集合资金融资。这些规定,再一次为温州小微企业的融资拓宽了渠道。

4 新型金融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小额贷款公司

尽管在各项指标上领跑全国,但温州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的进程中也是困难重重。最突出的两大问题莫过于融资难和税负重。根据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国家这样规定的初衷是为了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但却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扩大放贷规模。“负重前行”又是对小额贷款公司现状另一种生动写照,作为工商企业的形式存在于市场之中的小额贷款公司却始终无法享受到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种种优惠政策,此外,它们除了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之外,还需要另外多缴纳5.56%的营业税和附加税,计算下来,利息收入的30%要用来缴税,利润空间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挤压。

4.2 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

作为全球首创,被温州金融业寄予厚望的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自运行以来固然起到了不小作用,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业务单一,登记总量相对不足。截至2013年8月7日,全市7家借贷中心成交总额为12.68亿元,看似庞大的一个数目,相对于高达上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温州民间借贷总额,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对经济的影响还十分有限。其次,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自身处于入不敷出的困境之中,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目前主要依靠对中介机构收取租金和管理费用来维持正常的运转,但如果收费过高,最终会转嫁到借款人身上,挫伤借款人借款的积极性;如果收费过低,又容易导致自身运营困难,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目前正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境地。

4.3 民间资本管理公司

截至2014年1月,温州已共成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10家,这些公司在募集市场上闲置资金的同时还积极寻找有价值投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温州“两多两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民资管理公司在自身的许多方面还亟待完善。首先,温州现有的民资管理公司大多是以当地龙头制造业企业作为主发起人来筹建,管理层对于民资管理公司这一全新新型金融组织的认识经历了长时间的困惑期,缺乏对其的正确定位使得管理层只能运用自己所熟悉的制造业语言来理解这个新生事物。其次,以资本投资咨询、资本管理、项目投资为主要业务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尽管有较多可供选择的候选资本对接企业,但实际上,其中的绝大多数企业最终却无法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实行项目对接。

5 完善新型金融组织发展的建议

5.1 从政府层面看

虽然政府已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但即便有很多人想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也会因为过高的准入门槛望而却步。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作为新型金融组织,对缓解温州市民营经济资金短缺的问题、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适当降低这些新型金融组织的准入门槛,可以使它们在业务操作上获得更多的空间,这无论是对机构自身的发展还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合理降低民间借贷守法的税收成本。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机构,现行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税收标准明显偏高,为使其减轻税收压力,政府可参考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税收标准,重新制定小额贷款公司的税收标准,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政府对借贷利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是备案制度难以到达最活跃状态的原因之一。同样的问题也在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身上凸现出来,民资公司属于服务业纳税对象,按照我国现行税法,民资公司营业税及其相关税种税率合计约为5.7%,企业所得税25%,一旦股东分红还需另缴20%的个人所得税,过高的税负也制约了它们的发展。

5.2 从新型金融组织自身层面看

小额贷款公司首先应加快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行,获得更多企业收入。按照相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在本县(市、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小额贷款业务和小企业发展、财务、管理等咨询业务,因此想在短时间内扩大公司的业务经营范围难度较大。小额贷款公司应充分利用自身灵活、便捷的特点在现有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着力于业务的创新,积极开展如担保业务、股份质权质押贷款等第二、第三业务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其次,立足实际,抓住机遇转制村镇银行。温州金融改革十二项主要任务中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可以改变原来因尴尬身份所引起的困惑,在“升级”成功之后,小额贷款公司就可以以“金融机构”的身份按照行业规则进行合法操作,对其本身的发展及对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水平都有重大意义。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温州地区尚未有任何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成功转制为村镇银行。

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通过市场运行机制入驻到市场经济内进行营业,应充分发挥自身所应具备的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投资咨询等公益活动,利用自身掌握的已有信息来引导小微企业的资金流向。其次,通过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提高民间借贷成交量。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可以通过与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机构的合作吸引到更多的闲置资金,再选择部分有一定发展潜力但资金较为紧缺的企业,通过股权等方式投资到这些实体企业之中,不但有利于解决这些企业融资问题,还能促进整个产业的优化发展。再次,完善民间借贷备案登记制度。《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明确提出要对大额民间借贷进行备案制。备案制所带来的好处是一旦发生借贷纠纷,可以将其作为判断借贷合法性的重要依据,从而引导民间资金流向真正有资金需求的实业,在把控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物尽其用”。

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做好定向集合资金募集。《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将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合法身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进行明确,作为民间资本对接各类项目的大门之一,定向集合资金募集作为一个全新概念的出现,是“改革就需要因地制宜”这句话在温州金改过程中的最好体现。其次,应尽早建立有效可行的风险控制机制。由于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其业务的特殊性,当这些业务大规模出现风险时,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出现,再加上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其资金涉及对象的广泛性,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无论是对民资公司本身还是其服务对象,都是极其严峻的挑战,甚至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因此,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持续稳定的经营离不开稳健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6 结 论

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作为温州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是温州金改中的先锋部队,更是疏通温州民间资本的毛细血管。而小微企业长期面对无法突破的融资难瓶颈,正需要这些新兴力量的加入。在刚满两年的温州金改历程中,这些新型金融机构所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但想真正让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这三大组织所要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作为温州金融改革的先行者,它们的成功与失败都将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现状提供重要参照。

参考文献:

[1]严行方.小微企业融资一本通[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2]周德文.温州金融改革——为中国金融改革探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国彦兵.温州民间借贷问题初探[J].经济问题探索,2004(2):80-81.

[4]王晓梅,陈相侄.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J].企业经济,2007(8):95-97.

[5]蔡洋萍.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可行性及运行分析——基于规范民间融资的视角[J].经营管理,2013(6):81-84.

[6]韩煜达,唐志刚,柯晓微.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基于温州地区[J].浙江金融,2010(9):41-43.

[7]周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建议——从浙江温州金融风波看中小企业融资[J].发展研究,2012(1):12-14.

[8]潘颖颖.小金融大事业 微贷创造财富——温州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五周年记[N].温州日报,2013-10-10(13).

[9]温州市金融办.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做民间财富管理的先行者[N].温州日报,2013-11-7(13).

作者:胡晨沛 王晓梅

上一篇:物业企业管理创新试析论文下一篇: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