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4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宪法学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未来法治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加强宪法实施。“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需要创新以适应时代背景与治国方针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第一篇:宪法学教学论文范文

宪法事例在宪法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法学教育的改革一直受到广大的关注,作为法学中的主干课程宪法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是近几年的探讨热点。如何使得宪法学的教学课堂生动形象,并且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在课堂引入宪法事例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学习的做法。

关键词:宪法学;宪法事例;教学改革

宪法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法学本科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是法学专业具有基础理论性质的专业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具备完全相对应的地位。由于宪法学本身的理论性、抽象性及政治性强的特点,而面授对象又是由中学教育向大学教育转型的大一新生,传统宪法学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始终摆脱不了空泛说教的命运,一直不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将新鲜生动的宪法事例引入课堂,无疑是给这无味的“鸡汤”添加了一点美味的作料,或许能够改变烦闷的课堂,改变“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尴尬状态。

一、宪法事例的界定

宪法学教学改革问题已经引起了各高校宪法学教师的关注。2006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办的“宪法学教学改革研讨会”上,针对宪法教学中到底是使用“案例”、“事例”,还是“判例”、“实例”或者“范例”,学者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1]笔者认为,所谓宪法事例,通常是指在宪政法制实践中真实发生的与宪政法治有关的未经法院进行宪法审判的各类社会事件。宪法事例最大的特点在于没有经过宪法司法裁判,即法院及其特定机关没有依据宪法得出确定的结论。尽管没有经过司宪的处理,但这些事例本身却仍然具有分析的价值。由于我国宪法未进入司法化,所以在社会生活中寻找严格意义上的宪法案例是不存在的。而单纯地依靠国外宪法的案例又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引入教学事例是必要的。正如郑贤君教授的观点:“事例是实践中发生的一些真实的事实,它们不是法院作出的,但其中蕴涵着宪法原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宪法原理为标准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评判,并做出结论。”从宪法学的角度去看待社会上所发生的现象或事情,就事例中所触及的宪法规范、原则、原理、精神等问题进行有根有据的深入阐释,有助于丰富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宪法本身具有的最高法地位,很多普通法案例从深层次上反映了宪法问题,所以,有些部门法案例也可以上升到宪法层面作为宪法事例来讨论。至于为了教学需要由教师虚构的宪法事例,则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围,本文所言宪法事例均为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例。

二、宪法事例引入教学的意义

1.推进传统宪法学教学的改革

我国宪法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宪法学的教学也一度以倡导社会主义的宪法的优越性为宗旨,宣传大而空的理论,抽象的概念规范,使得大家对宪法学产生很强的排斥心理。而宪法学本身的政治性又使得学生对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认为和高中政治没什么区别。如此以来,宪法学的“鸡肋”定位就不可避免了。将宪法事例引入课堂,可以积极地改善这种局面。通过对宪法事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使学生逐渐掌握宪法事实,选择相应的宪法规范,再到法律后果选择的宪法推理方法。事例分析法的运用,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宪法的基本看法,即从抽象的宪法原理认识进入到宪法实践性认识,丰富了宪法学知识。也使得教师避免了无味的说教和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的积极参与加教师的良好引导,会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宪法课。

2.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加强公民素质教育

法学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教育,也是普及教育,它有利于人们法律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培养,提高民众的法学素质和道德自觉性,使其成为法治的真正维护者、捍卫者和创造者。在宪法事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态度和意识,关注国家政权建设,关心基本权利保护,积极参与、讨论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政策,是主人翁意识的现实落实。宪法事例教学通过调动学生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培养学生以独立的主人翁态度关注国家大事,并运用所学宪法学原理考虑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达到加强公民素质教育的目的。

3.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尽管我国宪法尚未进入司法化,但是宪法事例或者其它法律案例对宪法学的指引和折射都能够带动学生将自己的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良好地联系起来。法学是一门很重视实践成效的学科,而学以致用是课堂讲授的最终归宿。对宪法事例的评析,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所以,从宪法学的角度而非政治的角度去分析生活中的事件或者问题是必要的。在宪法事例教学中,通过对于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正是由于宪法事例本身的鲜活性,用来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可很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宪法事例在教学中的运用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努力将宪法事例引入教学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归纳如下。

1.宪法事例教学要注重事例的选取

宪法事例的选取必须具备针对性、典型性、时代性和反思性的特点。

针对性是在宪法事例选取时,要按照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使选择的事例能够说明或者解释抽象的宪法规范、原则等。丰富课堂并不是说随意地添加学生感兴趣、但是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来博得学生的喜欢,这样极容易浪费时间,又会使得学生在回首宪法课时感到什么都没有学到。

典型性是指宪法事例应该选择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且具有极强的代表意义的事例,能够体现某一类案件或者某一群体的权利利益。比如孙志刚案件、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案件,齐玉苓案,都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能够很好地代表公民基本权利受损时如何救助的事例。

时代性主要是指宪法事例的选取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选择在时代前沿和信息较新的事例。由于涉及公民和国家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成为焦点的宪法事例往往反映了最前沿的社会价值观,代表了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冲突和理念选择。由此,宪法课程主讲者对宪法事例的选择就应当“与时俱进”,那些“刚刚”发生、媒体正在关注的典型事件,应当及时融入到宪法学课堂教学中去。例如2008年广东法院判决企业禁止员工外宿违宪,案中涉及宪法中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居住自由权的规定,裁定公司禁止员工外宿违背宪法精神,笔者及时引入到当年的宪法教学课堂讨论中,从而使宪法学教学发挥展现和关注社会现实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反思性是要从表面的事例内容看到社会的进步、背后的法制缺失、宪政秩序的不完善,等等。和其它部门法案例相比,宪法个案是在宪法制度与社会现实之间发生激烈冲突的环境下出现的,暴露了宪法实现机制的缺失。在部门法案例解决社会问题不能令人满意时,社会成员从合法性保护发展到追求合宪性保护,这种把自己的利益的追求寄托在寻求更高的宪法价值规范的做法,正是社会民主宪政成熟与进步的表现,也由此生发出以利益为动力寻求宪法救济的发展,反映了社会成员宪法意识的不断成熟。这种发展是与社会成员对于宪法事件的反思分不开的。宪法事例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在“争议性”的过程中,利益博弈得以完成,新的宪法价值观念得以确立。这种反思性代表了宪法作为根本大法调整根本社会关系的特点,也是宪法得以发挥社会实效的基础,而对于教育对象而言,无论是公民素质教育还是实践能力教育,反思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于宪法事例的选取,应该注重体现社会价值演变的反思性。

2.宪法事例教学的具体操作

教师在课前选取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宪法事例后,根据课堂需要,可选择全景再现或者部分概述宪法事例的发生过程,对宪法事例发生的背景给以适当的介绍,随后可启发学生结合事例分析其中蕴含的原则、精神以及相关的宪法规范。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学生在准备了相应的材料之后,在课堂上展开一次讨论课,引导学生在讨论、辩论中丰富自己,发现自己,成熟自己。让学生讲,教师听,把被动的“填鸭式”教学转换为学生积极地汲取知识。课堂教学还可以整理成为文字内容,学术论文的写作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他们对法言法语的掌握。

四、宪法事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宪法事例选取要慎重

由于具有时代性的宪法事例往往反映了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一时难有定论,而我国宪法制度目前还存在滞后性,很多情况下难于发挥根本大法的调整作用,容易造成庄严的宪法规定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巨大落差的感觉。所以,对于现实生活中即时发生的宪法事例的选择要慎重。

2.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主动思考相结合

宪法事例教学是宪法学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但是将宪法事例引入课堂,并不单纯是指教师向学生讲述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或结果,更重要地是通过这种讲述启发学生从中找出宪法学的理论支持,提升学生的宪法意识,明确我国的宪政状态,模拟完善制度缺失。宪法事例教学法对法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深刻而又高效的方法,也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辩论的能力。通过学生走上讲台、学生分组讨论、辩论、相互评价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之真正成为教学中主动发挥作用的主人。宪法事例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导,但学生主导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从宪法事例的选取、宪法事例教学的事前设计、掌握学生讨论的方向及正确性,等等,教师必须认真准备,全程介入引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完善宪法事例教学法

笔者通过几年宪法事例教学,逐步掌握了教学的主要操作方法,但由于宪法事例教学是宪法学教学中正在摸索的新型实践教学方法,教师经验有限,所以必须善于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作出改进。在宪法事例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上,教师应当及时和学生沟通,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在实践教学进行中,也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安排。同时,由于法律规范的不断变化和法治环境的不断进步,新的法律事件随时发生,法学也包括宪法学就面临着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问题,因此宪法学教学也要不断与时俱进。比如宪法事例的重现方式、学生对于宪法事例中体现出的理念与现实的落差的讨论、模拟宪法审判,等等,都需要重视对度的掌握情况,都有待于继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周刚志,肖北庚.论法学教育中宪法事例教学的原理及其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3).

[2]王秀哲.宪法事例教学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

[3]韩大元.中国宪法事例研究(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范进学,杨阿妮.宪法事例评析之于宪法学研究的价值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8,(6).

作者:王新娟

第二篇:“宪法学”课程教学创新思考

摘 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为未来法治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加强宪法实施。“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需要创新以适应时代背景与治国方针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决定》;宪法学;创新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决定》中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重要的部署并且提出了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强调加强宪法实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需要进行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治国方针对法学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

一、《决定》对宪法学课程教学内容提出的新要求

《决定》立足我国法律体系的现实,着眼未来法治中国的发展,对现行宪法文本和实践中若干弱化现象进行拨正和回归。

(一)强调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和最高法的地位

现行《宪法》在序言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决定》中首次明确规定了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2014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立法的形式正式确定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的形式正式确定宪法宣誓的誓词内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现行的《公务员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中还没有修改的内容都是在宪法学课堂上应该及时更新和修正的。

(二)宪法与党的领导关系

在现行的宪法教材中,对于政党关系的论述一般都是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分法进行分别论述。而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论述也多集中在1993宪法修正案(三)中所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上以及对民主党派内容进行介绍。这是因为政党的内容从学科体系层面进行划分与政治学更为接近,而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制度介绍我国目前的本科教育中有专门的必修课程进行讲述。《决定》辟出专门篇章对如何处理党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决定》中强调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三)司法制度改革

《决定》中对于司法制度改革的设计力度最大。《决定》中对于司法机构的权力属性、机构设置、司法人员的权责都进行了改革设计。这些具体制度设计也在实践中不断实现如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域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这些设计对于现行的《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法官法》、《检察官法》都有所突破。

二、《决定》对宪法学课程教学方式提出的新要求

《决定》对现行《宪法》的国家机构、宪法实施、宪法监督等内容都进行了前瞻式的改革规划。而随着各项改革规划通过立法的程序逐步上升为法律在全国实施,作为《宪法》课程的教学方式也意味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一)用变化思维对待教学内容的更新

《宪法》属于法学本科教育的核心基础课程安排在大一进行讲授。这也是与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法、根本法的地位相对应的。因为宪法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的特点,所以宪法进行修改的频率和内容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有很大的限制。《决定》对未来中国法治进步的若干项制度做了勾勒式的改革设计。在现行宪法甚至部门法没有做出调整的时候,《宪法》教学课堂要把变化更新的思维主动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长期以来,作为归属于理论法学的学科如法制史、法理学、宪法等这些课程被认为和调整具体领域部门法相比与现实联系不大,教学设计的主题侧重强调教学内容设计的深度而忽略内容更新。《决定》中涉及的如国家机构改革、公职人员权责、社会团体权利等内容均对目前的部门法有所突破,因此在《宪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平衡好内容创新与现有法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决定》与现行宪法文本进行相互补充学习,了解未来法律制度发展动向。

(二)重视互动方式推进课程内容的调整

《决定》对中国未来法治建设包括涉及宪法所规定内容进行了总体的设计,而具体改革制度的落实还需要通过立法的程序使之上升为法律。大一的学生刚进入大学阶段学习还没有学习其他的专业知识,因此对于宪法学中涉及宏观抽象国家制度和公民权利的内容很难有直观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设计中应该有意识地增加设计互动交流的环节,让教师可以真切地感受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的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学知识与高中政治学科学习内容、方法、思维等方面的差异。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短板和盲点的过程。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思维的训练,避免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丧失专业学习兴趣,失去培养专业思维习惯的良机。

(三)强调实践参与,深化知识理解

《决定》中对于法治制度改革力度之大也足见目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某些领域是属于社会矛盾的多发集中地带。作为进入大学阶段学习的法学本科专业的学生要深化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也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真实感受法治运作的过程以及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法学的观察社会,服务社会的学科属性也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来检验、运用所学的法学知识。作为宪法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尤其是深刻理解《决定》中若干项突破性创新改革更加需要学生在课堂以外走入社会了解社会。

三、宪法学课程教学创新的策略

广东海洋大学法学院在近两年的“宪法学”教学课堂中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均为优秀。调查显示,96%的学生认为“宪法学”的学习有力增强了他们对法学专业学习的兴趣;93%的学生认为“宪法学”教学方式对法学学习方法有很大启发;95%的学生认为“宪法学”基础打好对学习其他部门法起到良性促进作用。

(一)课前教学设计

针对大一新生学习热情较高并且有预习课程的习惯,在进行新课讲授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所讲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研读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社会事件或者案例,让学生在课前对课程难度有所把握。这有助于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地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如在讲关于公民与国籍法这部分内容由于《国籍法》条文少,直接逐条讲解非常抽象难懂。在讲这部分内容前建议学生观看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通过里面的电影情节了解原始国籍中的出生地主义原则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事后证明学生对国籍法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并且能够运用国籍法知识来分析社会的一些典型示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教学设计

《决定》掀开的是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序幕,其出台的背景与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深水区和矛盾多发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我国现行《宪法》在1982年颁布,至今通过四次修正案的形式进行部分修改,最近一次修正案是在2004年进行的。因此,课中的教学设计要注意把宪法文本与《决定》改革思路、社会背景三者进行综合的讲述。这个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思考、理解问题的角度。如在讲授公民基本义务中的“保守国家秘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挑选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熟悉的案例如司法考试、四六级考试试题答案考前出售广告、军事论坛军事设施图片待卖广告等让大家进行讨论发表意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从社会现象中认识里面蕴含的法律问题。这种“从社会现象中来,到法律中去”的参与式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功能,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了解。

(三)课后设计

课后的教学设计也是良好教学效果实现不可或缺的组成环节。“宪法学”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整体性、抽象性、宏观性的内容占了很大比例。在课后教学设计环节要注重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归纳,理解和运用。如在学习完现行法律和《决定》中关于审判人员的权利义务这部分内容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查找数据,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目前出现法官辞职热潮的原因。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环节也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作为大一设置课程的“宪法学”在考核方式上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大一学生的学习思维特点和着重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平时的课堂上可以就热点问题进行布置小型的辩论赛和研讨会;在国家宪法日或者国庆节布置开展主题演说,小手册宣传活动,案例解读等方式进行深化知识。通过加大学生在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分值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前中后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改变期末闭卷考试一考定成绩的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1]韩大元.近30年我国宪法学方法论的演变[J].法学论

坛,2013,(1).

[2]伏创宇.我国宪法学方法论的回顾与反思[J].辽宁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3]郭爱红.在《宪法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4).

[4]孟庆涛.《宪法学》理论体系的重构——以《宪法学》教学

为视角[J].考试周刊,2012,(17).

[5]邹杨.宪法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省

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作者:张科

第三篇:宪法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一、传统宪法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就宪法论宪法

宪法学的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宪政理念,认识人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民主法治意识,学会用法律的方法思考问题,把握一国的宪政精神。传统宪法教学偏重对宪法和宪法学形式内容的介绍,就宪法论宪法,就宪法学宪法,少了对学生在领会其中的精神和宗旨方面的点拨。学生往往学会了具体的知识点。但不知其中的内涵,了解了宪法的规范,但不懂其宪政思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宪法教学的目的只完成了表面。

2、重理论轻实践

宪法学中有很多概念、原理、原则、价值等理论问题,这些问题的掌握对宪法的学习很重要,因而传统的宪法教学在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老师在课堂上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教条式的、照本宣科式的上课方式相对较多,而不重视对宪法的概念、原理、原则、价值等理论在实践生活中的体现和所起作用的介绍和探讨。学生往往认为宪法高高在上,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一般情况下是用不上的。这样不但在教学内容上有些误导,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就会觉得枯燥,老师上课也就提不起兴致,影响了教学效果。

3、重“政治”轻“法律”

有些老师运用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上宪法课,使宪法课听起来像政治课,角色和角度把握欠妥,教学效果欠佳。因为宪法学的很多知识点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因而在学生原先的政治课程中和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时已经从政治层面作了介绍,从内容上来说学生大多都已熟悉。但是要注意到的是,宪法虽然带有政治色彩,但更重要的是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法学课程,而不是政治学课程,一定要运用法律人的思维模式,以法律来看待它。如果像讲政治一样讲宪法,对法科学生的教学就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4、重教授轻讨论

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单一的教学方式是宪法学传统教学存在的又一问题。单调的内容、枯燥的讲解,缺乏讨论和互动,被动接受知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但课堂气氛沉重,而且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消化,教学效果不理想。重教授轻讨论的教学方式也是宪法学教学需要改善的一个方面。

二、宪法学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笔者在宪法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传统宪法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尝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方法加以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通过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宪政意识和法律思维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宪法学课程的学习中,民主法治意识、宪政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基本技能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指定课外阅读参考书,学生对辅助教学参考书的阅读不但扩展了其知识面,而且可以逐渐养成法律人的思维模式。课堂上,对于学生熟悉的某些知识点从法律问题的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宪法也是法,而且是国家根本大法,意识到宪法学是法学的重要分支,应当运用法律方法去研究和分析。宪法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当贯穿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2、通过实例和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宪法学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单纯的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宪法学教学的需要。教学中引入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从身边事中领会宪法的精神,对学生宪法学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比如通常在上宪法学的第一堂课时,我会从身边的事例中引出宪法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国内外著名案例的分析讨论,将宪法学理论融会贯通,方便学生理解。虽然我国的宪法审查制度尚不完善,但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实践中的很多事例开始用宪法原理思考,并出现了宪法意义上的案例,这对宪法学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不但改善了教学效果,而且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宪法学每章的内容都自成体系,各具特点,涉及到不同的知识领域。可以根据每一章节的不同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活泼课堂教学,而且教学效果更好。比如,在讲到宪法监督的内容时,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著名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分析司法监督模式的产生,启发学生思考:在讲到公民权利时,采取讨论教学方式,结合高考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学生们都经历过的这一阶段发生的实例,将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相对熟悉的某些问题,通过做论文、写作业等方式,让学生从宪政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知识涉猎应当广泛,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

4、通过多媒体授课,多方面展示宪法学课程的风采

宪法学的授课形式上,可采用多媒体授课,将文字、图画和视频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学习宪法学课程。比如讲到宪法历史、精神文明等内容时,可以通过图片结合文字进行介绍:讲到我国的宪政运动时,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宪政历史:讲到公民权利时,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意识到权利保障的重要性。除此而外,下课后老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联系,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媒体授课形式使宪法学教学不再单调,而是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宪法学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强调掌握宪法学内容方面的知识点,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作为一个法律人应具有的素质。灵活多样的宪法学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利于学生轻松接受知识,改善教学效果,达到宪法学教学的理想目的。

作者:卞 辉

上一篇:输配电线路论文范文下一篇:财政学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