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

2023-03-10

第一篇:谈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

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摘要>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各样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去组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如:上好绪言课,重视实验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地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主动地发展,享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激发

实验教学

开展

新颖

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多因素中,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化学来说,它的知识所包涵的内容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其中化学与自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精彩纷呈的实验内容,趣味性都很强。教师在授课时对这些内容如能精心设计,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新鲜感、轻松感,从而增强化学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例如:我在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后,拿出一张纸,先把纸撕成两半,再把纸烧掉。提问学生:这两个过程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比较,学生不难得出,撕纸的过程是物理变化,烧纸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充分地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主动地发展.而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先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做法归纳如下:

一、上好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

有趣,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鉴于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为此整堂课的程序设计为制趣—初立志—讨论—实验—自学—辨析—再立志。如一位老师的绪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将事先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条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化学,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接着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而对于“为什么”,却面带难色。老师不作答,而是说,我给大家再变个魔术。学生忽转欢喜,精神放松,课堂气氛又被“魔术”二字调动得活跃起来。随后老师再制趣,只见他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 2

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紧接着又做一个茶水变墨水的“魔术”,进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潮。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1]由此不难看出,一堂绪言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 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可设计下列实验: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铜丝,红色铜丝被氧化变黑,然后用氢气还原,又变为原来的红色。通过这个实验事实能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但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首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理论,可将学生的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其次,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再次,要加强课堂上的组织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进程, 3

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 最后,实验结束,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表扬鼓励好的同学。事实证明,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动手能力很强,化学实验做得很好。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 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以外,教师还必须开拓学生的思路,想方设法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们边做、边看、边想,再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例如学习《酸的性质》一节,可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下列实验:氧化铜加水,再稍稍加热,不反应;氧化铜加酸,加热,反应发生,生成蓝色溶液。 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可得到氧化铜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正确结论。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这种兴趣还不够稳定,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便容易丧失信心。为了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一方面要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如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只有努力不懈,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功夫。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还可通过对一些科学家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正是由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关,从而懂得兴趣广泛性的重要。为了搞好课外活动,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他们最感兴趣和对一些知识的需求,以此选取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 例如,第一次活动可选取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的测定,这易为学生接受并产生兴趣。学生对活动是否有兴趣,直接取决于第一次活动的成功与否,进而影响其今后的学习。为此,活动前教师应认真准备,用一些身边熟悉的水果(如橙子)和蔬菜(如大白 4

菜)作为原料进行实验测定,进而对各种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作比较。学生们通过实验,掌握了过滤操作的使用步骤和量筒、托盘天平及滴定管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同学们懂得了维生素C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维生素之一,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情绪高涨,比做课本中的实验更有趣。[2] 再如,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以后,最后开一个化学晚会,晚会的内容有相声、魔术、谜语、趣味实验等,表演者全部是学生。通过此项活动,对表演者和观众都起到了开阔视野的积极作用,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之大大增加。

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分子式写的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五、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 5

战术好得多。 比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总之,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巩固下来。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实践证明,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是大纲赋予的任务之一,而且是提高教学成绩的一条有效措施。学习上的成功,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使之努力奋斗。尤其是青少年,当经过努力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他们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1]曾清意:《初中绪言课教案设计》,《化学教学》2006年第9期。

[2]蒋蓉:《化学课外活动的一点尝试》,《化学教学》2008年第6期。

第二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代飞兰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柏拉图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以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我们不能把教学过程中看作是一个把知识机械地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去的过程,而应该视为一个师生间心灵接触与交流的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对我们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作为催化剂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不良的情绪会一直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好,在紧张、对抗、压抑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较差。这也说明师生间的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认为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只靠多次的重复,重要的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达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激励学生上进心,培养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体会到,激发学生兴趣,是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成绩的好方法。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自身示范性:作为课堂加血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已形成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且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教学新奇性:新鲜的教学内容、新奇的仪器实验和新颖的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师的服饰、肢体语言都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增添学生上化学课的乐趣。

3、教学浅易直观性:针对我们映天学校学生的基础,在教学上要深入浅出,并且要更注重于夯实基础,由易到难,让学生循序渐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上,我们亦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设备资源,比如以前的小黑板、挂图,现在的模型仪器、视频录像和多媒体教学,都能直观明了地揭示、演示教学内容,更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比如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一种元素的发现,一个定理的形成,做不做实验,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大不相同。因此,要发展稳定学生兴趣,我们出来做好教材已有的实验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实验。比如将一些内容变成各种有趣的顺口溜、小歌曲、小演示、化学小魔术等,既能放松学生身心,又能激发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自信的学生上进心更强。所以,我们要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洋溢着宽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发奇想观点和问题,对好的方面给以表场,对于一些由于知识不足还需要通过继续学习才能解决问题给以耐心指导,对个别好奇心特强的学生要求他们自己查找相关资源,并指导他们形成一些认识,这样学生得到了老师重视,又有了从未知到已知求知过程中成功的喜悦,自信心自然越来越强。

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作为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要点,做教学的有心人,实践就能揭示许多兴趣的爆发点。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以激发上化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学好化学!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很活跃的成份,是诱发学生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正常条件下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益的关键。

一、 处理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待学生,我一向以母亲般的情感去爱护、关怀他们,学生做错事,上课爱捣乱,我都不会打骂他们,而是耐心地去说服他们,让他明白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判逆行为经常出现,我们要积极引导,与学生建立起良师益友般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师爱的温暖,愿意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师长,从而对你所教的这门功课产生兴趣。

二、 实施目标教学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1.明确学习目的,了解知识的意义。

目标与兴趣是相互贯通,相互迁移的。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数学,要让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首先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因此,在初学数学时,就应向学生强调数学学科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向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的有关故事,鼓励他们以这些科学家为榜样,努力学好数学,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打好基础。

2.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上进。

让学生学有所得,不断地尝到学习的甜头而受到鼓舞,这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手段。一年级学生虽小,但同样有自尊心,教师要懂得去尊重他们,呵护他们。对差生,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耐心引导,积极鼓励。如在讲“17一9”得几时,有位学生说得7,我没有对他讲“真笨、错了”,而是说“你的答案离正确答案只差一步之遥了,再走一步就对了”。同时,表扬他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这位学生受到鼓舞,经过引导,很快就能说出正确答案,之后,他对数学抱有浓厚兴趣,成绩也越来越好。

三、 拓展课外知识,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一节课,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而且要学会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外知识。如讲到人民币这一节课时,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元、角、分,我还要让他们回去帮父母买东西,从而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正确运用元、角、分的换算方法。又如,讲到认识图形这一课时,除了书上讲的内容外,我还让同学们找找自己身边的图形:黑板的面是长方形,桌面有些是长方形,书本是长方形,书面是长方形,钮扣的面有些是圆形,身上戴的红领巾是三角形等,再要求学生在回家的路上注意观察路灯、路旁的建筑物、家里的日常用品的形状等。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本节课内容,而且参于社会和生活,从课堂理论走进生活实际,懂得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懂得观察周围的事物,既拓展了课外知识,又巩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1.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2.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3.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

军机大臣和珅听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5.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与成功是有机的统一体,兴趣可以促进成功,成功可以激发兴趣,从而形成兴趣与成功的良性循环。另外,学习成功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惊喜的积极情感。由学习成功而带来的愉快、积极等积极情感,又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产生心得学习需要与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必须着力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1.人人享受成功。

成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小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鉴于此,教学中改变策略,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如设计“购物问题”小红去春游准备了20元钱,商店里面包每只1元,可乐每罐2元,苹果每千克4元,你能帮她算一下,小红可以买什么?可以买多少?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经过思考得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学生甲:把20元全部用完,

多余的分给其他同学;学生乙:只买两只面包,自己准备水壶;学生丙:不买苹果,野外吃苹果不方便„„可见人人都是设计者,人人都是成功者。这些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解决,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

2.师生共享成功。

数学老师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课上每次作对一道题,学生们都会叫着“耶„„”看得出这种宣泄方式学生很在意,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享受成功,那热情不亚于获得奥运冠军,于是可以这样:“作对的同学给自己一个笑脸。”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惟有更好地去识读他们的世界,用真情和他们共同享受成功,面对失败。他们在兴趣之时得到一种认同感恐怕比不温不火的表演会更加有效。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乐于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

第四篇: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当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作为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听故事,在教学中如果巧妙地设计趣味情境教学,适当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如听故事、看表演、做游戏,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反而能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通过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自主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学习10以内的数字时,可以教给学生这样一首绕口令:“1919,好朋友;2828,手拉手;3737,分不开;4646,好伙伴;5555,凑成一双手。”不仅?x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又简单易懂地让学生们学会了数字。又如在学习时针和分针时,我们可以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分针跑完一满圈,时针刚跑一小段。”通过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游戏当中掌握所学的知识。

2、创设童话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身难忘。故事中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发问:“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有几岁,就过了几个生日?可是小明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3、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会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当学生说出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关时,再让学生猜想它们的体积间会有怎样关系?猜想后分组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关系,老师提供各组圆柱圆锥(1)等底不等高(2)等高不等底(3)不等底不等高(4)等底等高,让学生用圆锥装满沙土(课前准备好)倒入圆柱中,几次可以装满,各组做实验,把每次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其中一组。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及结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这种直观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画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三、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在教学中,我在设计练习时,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如在练习时,内容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个别学生,师生间经常组织讨论、争论,进行同学之间互测、互批,加强直观演示和学具的使用,一题多变、多问、多解,让学生通过练习解决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办法。因此,在数学中,我经常喜欢在小组间、个人间、男女生间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在每次的竞赛中,教师的一次高分,一句赞美之词往往给学生带来新的希望,产生神奇的力量,有些甚至会影响终生。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给予了更多的关怀与鼓励,使他们也体验到学习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爱学,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傅伟

第五篇: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内容摘要]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体育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体育课生动、有趣,更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喜欢体育课,热爱体育活动,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探讨:

1、教师的育人观念的转变;

2、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

3、灵活多变的教法和学法的实行。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激发 兴趣

新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给教育教学工作带了一片新的生机,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体育课生动、有趣,更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喜欢体育课,热爱体育活动,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是摆在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中之重。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这是奠定学生终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但是,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又怎样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尝试,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育人观念的转变:

1.1、树立“建立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改变“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体育教学,真正创导学生“乐学”,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是在教育学生,教师既可以是学生的导师,又可以是学生的伙伴,还可以是学生的听众,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结合统一在同一教学目标上,同一教学过程中,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使教学民主化,使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才得以诱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才得以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必然增强。如果教师整天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声色俱厉,谁还愿意接近呢?学生不是望而生畏,就是望而生厌,还谈什么乐趣?谈什么配合?教育的成功又何而乐呢?所以我们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而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情境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1.2、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和氛围

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体育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教学中要实施尊重教育、以境激情、以情育人,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师和学生在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无形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而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和氛围,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1.3、不断丰富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增加趣味性和实效性

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使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有趣、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新颖多变,不能总是老一套。如

1 准备活动老是“慢跑 徒手定位操”,学生便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如果能结合基本部分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花样”跑、活动性游戏以及双人操等练习手段,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效果也就大不一样。把学生认为难的、累的一些内容都编到游戏中去练习,并给这些游戏取一些新鲜的名字。如将“障碍接力跑”改变为“小小情报员”,创设情景制造各种困难,依次跳过“小河”----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钻过“山洞”,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及时、快速地送到“目的地”等。学生练习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练习几次之后,还可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各种障碍”的路线,如跳过“小河”---绕过“小树林”---钻过“山洞”, ---爬过“山坡”,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及时、快速地送到“目的地”等,增添了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

1.4、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在尝试中发现,在探究中发展

如在游戏“抗洪救灾”中,我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沙包(海绵垫、球等);救灾物资:粮食(羽毛球、空盒等)。至于先“抗洪”还是先“救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建议。让学生的全身心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提出怎样利用身体的各部位接触对方的“尾巴”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在创新上下功夫。 “教亦我术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如是说。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为“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

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体育组曾提出了“激发—合作探究—创新—分享”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激发”,就是指上课刚开始,通过游戏、艺术操、舞蹈等形式,既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调节注意,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合作”,就是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启发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探究,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相互配合,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目标。“创新”就是利用学生在课堂学习所得,指导他们向外迁移拓展,进行类似的活动或对本课的训练环节以质疑,设计出更完善的动作或更理想的环节,使他们由模仿到创造,提高能力,深化教学效果。“分享”主要是小结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成果汇报,并做好放松运动。同时,我们还重视改革课堂结构,做到多样化、韵律化、趣味化、愉快化,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其对体育的举及自觉锻炼的习惯,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在上“投掷“一课时,改变以往:开始部分(宣布课的要求)→准备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的四阶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游戏为主的模式: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等六个阶段。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单调的投掷练习中掌握动作的办法,使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投掷动作,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灵活的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训”、“练”的过程占了主导,“学”和“玩”的因素均受到轻视甚至排斥,因此,“训练化的教程”难免带有僵硬和村燥的缺陷,而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 2 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鉴于此,教师要灵活的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我通常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力求使课堂更有吸引力:

3.1、恰当的语言描述与合理的场地布置感染学生 针对在学生中间最厌倦的是“跑”,特别是耐久跑。我根据学生爱好及生理、心理特点及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巧妙运动不同手段来达成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如耐久跑课,我若在学生面前直呼:“今天我们是耐久跑”。那么多数学生一定是听而生畏,象鼓足的皮球一下子泄了气,如果我换一句话说:“今天我们是游戏,内容是模仿红军长征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设置障碍,看谁最先到达。”学生们一听,“哗”一下子来了劲,而且马上想跃跃欲试。同样是耐久跑,但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效果,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3.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常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或模仿动物等做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跳绳”一课的教学中,我一改过去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法上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

3.3、多采用竞赛的方法

大多学生都争强好胜,热衷于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的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吸引力就会大大提高。

当然,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 、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等,要改变单一的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给每个学生以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欢乐,吸引学生“乐学”。

总之,我们教师应该真正使体育课堂成为一片“乐园”,变”要你练”为”我要练”使学生感到课堂的每分钟都是一种享爱,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当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找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时,我们就找到了教学的领航灯,我们在教学中就会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董小玉,等 教育机智浅谈[J].中国教育学刊.2005 [2] 陈安槐《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体育课程与教材改革》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9年1月

上一篇:通用认知能力测验题目下一篇:体育优秀教师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