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的原则范文

2022-06-17

第一篇:危机管理的原则范文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原则思考措施

文章从资源优化配置视角分析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属性,进而研究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属性,提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资源配置的目标,最后围绕目标提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原则。

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万众~心,奋起抗击冰雪灾害,打响了一场特殊的战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抗

击冰雪灾害的战斗给应急管理研究留下了深刻的思考:(i)体现了应急预案的被动性和有限性。即应急预案难以充分预料危机事件复杂演化中的具体问题,应急决策比应急预案更需要引起管理机构的重视;(2)突出了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问题,尤其是事关民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等关键性资源配置的应急决策问题。资源配置问题既是一个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乎伦理的复杂性范畴。解决这样的复杂性问题,不仅需要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更需要规范应急管理中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从而为决策者和应急管理机构的应急决策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一、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的属性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是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能够在短时问内迅速征调或积极响应的全部各类资源的总称。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有自发资源和公共资源两种类型,有人、财、物、信息等存在形式。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决策指挥人员、参谋咨询人员、后勤辅助人员、媒体人员等,是应急管理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和最宝贵资源。人力资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决定物、信、财等资源的效用与效能的关键因素。信息资源是公共危机相关信息及其传播途径、媒介、载体的总称。信息资源具有双向性,一方面,政府要依靠信息资源直接影响群众、调动群众。另一方面,政府要借助信息资源了解群众的现状与需求,进而借助信息资源驱动人、财、物等资源间接满足社会需求。物质资源是指基础设施、应急救援物资、技术装备等以物质实体形态存在的资源。它是各种管理方案落实到实处的物质基础,还是信息资源的物质载体和应急管理的物质保障。财政资源包括用于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各种财政预算、基金、保险、补贴、专向拨款等以货币或存款等形式存在的资源。财政资源是调动外部或间接资源的总枢纽,是影响应急决策自由度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财政与物质资源储备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必要前提条件。危机状态下,财政资源转换为物质资源受到多种条件的约束。一是时间约束,即转换需要一定时间;二是价格约束,危机状态下的价格将被扭曲,严重偏离价值规律;三是供给约束,即所急需的物质资源并不容易直接得到。因此必须重视物质资源的储备。但是,并非仅有物质资源就可以应对公共危机。相对于公共危机的属性,物质资源储备很难做到充足和万元一失,因此,必须重视财政资源与物质资源在结构和总量上的协调,做到保障有力。

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属性

公共危机是指对社会公众或社会正常秩序、发展进程等构成巨大现实损失或潜在危险的事态。它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社会性、扩散性和破坏性等基本特征。公共危机基本属性的本质在于其产生与发展必将产生一系列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从而致使原有社会平衡体系的失衡。公共危机的实质是以资源为基础.以人类社会为核心.以价值规范和生存发展秩序为主体的原有社会平衡体系的破缺。公共危机既有风险性与破坏性,又有机遇性与建设性,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危害与破坏之中孕育着建设性和新的机遇。危机是危险与机遇的统一,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克服危机之中颠簸前进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危机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一个契机。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是指公共管理机构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公共危机发展的各阶段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以期有效预防、处理和化解公共危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具有主体多元性。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追求社会公平、公正、安全、秩序和稳定等内在的平衡。受到公众监督和约束等特征。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目标的实质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重建社会平衡体系,并维持其发展运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目标存在两个层面,即满意层面和最优层面。满意层面是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以维持现有社会平衡结构体系为目标。重点在于恢复。效率、经济、稳定和可靠等目标是其内在基本要求。最优层面是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在满意层面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不仅力求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最小代价、最快速度、最少失误、最高效率等最优准则,而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公共危机。主张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变危机为契机,重点在于建设。

三、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指明了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为了谁”和“依靠谁”。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把保障公民生命安全和生存发展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公民的危机意识和自咎互救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尽量预防和控制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当危机发生后用最有效的措施保护人,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和安全,而无论代价有多大,这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最高准则,也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整个过程和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2.效率性原则。公共危机的属性决定了效率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生命。效率性原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时间上的效率性至关重要,公共危机一旦发生,必须迅速反应.全面调动资源

开展危机救治,缓解各类资源的供需矛盾,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重建社会平衡体系。另一方面,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不可或缺。从资源角度看,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是一个资源储备与消耗补充的全过程。在该过程中所消耗与占用资源带来的各种成本的总和就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成本。因此,只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有效、合理、充分地使用资源,不断降低耗费与占用资源所带来的无效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等各项成本,才能满足效率性原则。

3.可持续原则。公共危机既是风险,又是机遇。公共危机对原有平衡体系的危害与破坏也孕育着改革与发展的良机,是社会进步与自我完善的契机。进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要兼顾长远.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作为代价。公共危机应急 管理中的资源占用与消耗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必须把危机管理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策略有机地整合到国家方方面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

4.公平性原则。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不仅要注重效率,更要重视公平。这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内在本质要求。尤其在公共危机应急救援资源配置时更要如此。公平不是平均,公平要有主次。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中,要把握整体的平衡,抓主要矛盾,调动一切资源,尽最大努力满足最普遍、最基本、最强烈的资源需求,以主要矛盾的解决来全面缓解次要矛盾.避免各类资源需求矛盾之间的相互激荡。要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重视不同环境下不同群体对不同资源的特性需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有选择、有重点、有次序地逐步化解各类次要矛盾,消除局部失衡现象。

5.管控结合原则。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要坚持统一指挥,注重关键资源的控制,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确保对公共危机的控制,决策机构必须集中时间精力和有限资源,抓主要矛盾,确保对主流信息、安全人才、安全设施、基础设施、应急救援物资等核心资源的控制,实现其科学优化配置与快速有效调度,保障总体局面的稳定与控制,从而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其他工作环节提供坚实可靠基础与强有力支撑。同时,还要围绕危机事态的发展变化,将以控制为主和以管理为主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统筹结合起来。这是将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与et常公共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必然要求。

6.协调性原则。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依照资源属性,对各类资源及其供给和实际需求进行协调的过程。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各类资源的所有者性质不同,职责不同,价值与利益取向也会有所差异,而且在应对公共危机的介入方式也不尽相同。有效的协调必须把个体的、局部的力量聚合成整体的力量,发挥资源整体的最大效用。因此,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必须坚持协调性原则,整合各种资源,并对各级各类资源进行统一指挥、有效协调,发挥整体功效,提高效率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 7.稳定性原则。社会平衡体系的平衡与稳定是相对的,必须明确区分和正确对待发展中的适度失衡与失稳。一方面。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如果一味地追求稳定与平衡则违背了客观发展规律,易丧失发展与完善的机会。另一方面,并非环境发生变化或一出现失衡或失稳就意味着公共危机已经出现。必须判断该变化是否已经冲击到组织体整体的基本目标,并严重影响其发展。否则,对公共危机的过度反应不仅会浪费资源.而且容易导致其他不利于发展的失衡或失稳,甚至激化矛盾。

8.开放性原则。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能力不仅取决于现有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取决于对所需资源的协调获取能力。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一方面在努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还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资源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要寻求外部资源协助,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其他范围的公共危机,及时提供支援与帮助,以期达到预防与控制的结合,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要将内部资源外移,以便在不同区域和范围内得到整合与共享:还要将外部资源内移,增强所需的关键资源的可得性。

四、结论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重点在于临危不乱,核心在于随机应变,关键在于对资源配置原则的把握。掌握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能够增强决策者对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目标可达性的认识,在危机管理中做到临危不乱,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利于提高公共危机状态下的应急决策能力.进而发挥领导才能在危机处理中的艺术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第二篇:谈谈危机公关处理的原则

谈谈危机公关处理的原则 ——企业危机公关运作的处理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传播网络的日益健全和企业经营、市场的扩大化,任何企业都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但综观国内企业,重视危机公关的微乎其微,在危机公关方面处理得当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从企业的危机公关入手,介绍了危机公关的重要性,并详细列举了危机公关的处理原则,能促成危机的缓解和转化。

【关键词】危机公关;公共关系;处理原则

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如企业意外生产事故;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使消费者的利益受损,甚至引发人身伤亡事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到社区内群众的日常生活而导致公众不满、投诉,以至企业形象被各种传媒“曝光”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等等。而对这些突然出现的危机,企业必须借助于当今国内外公关界致力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危机公关”的办法来予以解决。 危机公关是一种现代管理的手段和艺术,其目的是企业在出现危机时,迅速制定出周密的公关计划,向社会公开事实真相,求得公众的理解,将企业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并把消极因素转为积极因素,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危机公关在危机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信息在危机的发展演变中的重要作用。危机中谁放弃了不断发出当事人自己的声音,谁就将信息控制的权力轻易交与了别人,他就将陷入扭曲失控的信息泥沼之中,有可能遭遇更为严重的危机。发生危机时,要赢得公众的理解支持,平稳事态,促成由危至机的转化, 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及时地对外宣传沟通等行动。

因此,如果企业的高层领导能够在危机中有效运用公共关系,占据信息源头,引导公众舆论,并展现负责任的姿态,恢复公众信心,危机便有可能得以化解。 具体而言,公共关系能够在危机处理中发挥以下重要作用。

(一)讲求双向对称的信息传播与沟通,有效争取公众的信任和好感,为解决危机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不论企业面临何种危机,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容易夹带大量的失真信息和多种误解,如果企业采取鸵鸟政策,保持沉默姿态,侥幸希望自然地等待事实浮出水面自己说话。那么,一方面会延误缓解事态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又辜负了公众期盼真相、期盼解释的热情。公众从危机企业本身得不到事实真相,这种不满和好奇的强大力量会把公众推向其他渠道,来获得信息。企业的退避举动恰恰给各种小道消息、谣言提供了极大的生存空间和展露身手的舞台。

因此,沉默和回避只会更大程度地使事实扭曲变形,使企业陷入被动,使危机不断升温,加大企业的损失及后期解决的难度。

2003年,中国乃至世界遭受了严重的公共安全与公共卫生危机(SARS),面对这一社会整体危机,我国的有关部门一开始拼命隐瞒掩盖事实真相,不主动向公众传播信息,导致谣言四起,引起公众极大恐慌,纷纷抢购食品、药物、消毒水等。可见,这种不“发言”或隐瞒的做法是极不明智的,也是违背公共关系基本原则的。随着有关部门转变观念,从尊重公众知情权的原则出发,严格了信息的取得、分析和发布制度,主动公布相关信息,社会公众也由恐慌转向积极态度应对疾病的威胁。

除了重视向公众发布信息,还应该遵循双向的信息沟通。上个世纪70年代,以婴儿奶粉和营养品为主要战略产品的雀巢公司遭到了世界性的抵制运动,舆论指责雀巢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倾销婴儿奶粉,导致母乳养育率下降,使婴儿营养不良,患病及死亡。一开始,雀巢试图把它作为一个营养问题,提供了很多的科学数据,而对社会活动家的批评建议,甚至对一些教会领袖提出的严肃的道德问题采取冷漠态度,这些合法而严肃的要求被忽视引起了公众的敌意。在被抵制的10多年里,雀巢公司承受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因而,重视公众的批评建议等信息,及时进行采集分析,积极对公众意见做出反馈,保持双向的交流沟通,才能做到引导舆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缓解危机。

(二)注重协调企业与公众的关系,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原则精神,能够赢得解决危机的积极姿态

[1]溯其根源,“公共关系”一词最早出现于1807年,其词义是“大众利益”[2]。企业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自身形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必须遵循“双赢”、“互惠”原则,在自身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天平上,首先维护公众利益,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牺牲眼前利益,这是企业能够获得长远发展的基本前提。

企业遭遇危机,从根本上说,实质是企业利益与其他方面公众利益的失衡造成的。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公共关系的过程,正是对危机进行妥善处理的过程,也是达到新的利益平衡的过程。

1982年,美国强生公司成功处理了“泰莱诺尔”药片中毒事件,为了公众和消费者的利益,为了维护公司形象,迅速收回了价值近一亿美元的数百万瓶药品,并花费50万美元向有关的内科医生、医院和经销商发出警报。这种不以一己利益为中心的负责行为赢得了公众和媒体的好感,并获得了当美国公关协会颁发的“银砧奖”,也让强生摆脱了危机困扰。

(三)危机公关的开展有助于企业形象、品牌、声誉的维护和重塑,保证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

任何一个企业对苦心经营起来的品牌形象都备加珍惜,因为它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美国周刊》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在一个富足的社会里,人们都已不太斤斤计较价格,产品的相似之处又多于不同之处。因而,公司的形象就变得比产品和价格更为重要。”

企业遭遇危机,经济利润的下滑是表面损失,随着“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受危害最大的就是企业的形象、品牌及声誉。因为危机,它们可能在公众心目中灰飞烟灭。而要恢复它们,就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代价。

在上面提及的强生泰莱诺尔事件中,强生针对消费者的关心和负责行为,真正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显示了社会责任心。正是由于实施了以此为原则的公关方案,在危机处理中重塑了形象。强生既展示了长袖善舞的从容气魄,又得以转危为安。在事故后的5个月内,夺回了该药原占市场份额的70%,,并因其后“防污染包装”的积极反应,在价值12亿美元的止痛片市场上挤走了竞争对手。

可见,虽然危机的现实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坦诚负责的言行改变公众的态度。尽管承担责任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能够因此维护好企业的长远形象,这样的代价是令人钦佩的,也是值得的。

二、危机公关的处理原则

对待危机事件,企业的管理者和公共人员要明察秋毫,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防止危机的产生,然而有些危机事件还是会防不胜防,在不经意间爆发出来,这就需要企业采取积极的态度来正视它,以科学有效的手段来化解危机[3]。

(一)正视面临的危机

危机事件一旦发生,企业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正视它,而不能视而不见或采用拖延与推诿的态度。一般来说,危机产生后,规模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公众的不满情绪也有一个从轻度不满到严重敌视的发展过程。在危机的初期,如果企业能以客观的态度冷静地面对已出现的危机,积极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企业就总能寻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安然地渡过危机。1999年6月,饮料业的领头羊——可口可乐公司陷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危机,比利时和法国的消费者饮用可乐后,突染恶疾,一时间,全球哗然。这对于已有百年历史的饮料业巨头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可口可乐公司没有因自己已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为自己辩解,而是公开向消费者道歉,同时派出调查组去调查事故原委,他们真诚、虚心的态度极大地缓解了公众的不满情绪。

相反,有些企业不能直面突入其来的危机,采取回避、隐瞒、推卸责任等消极行为,使自己隐入了困境。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某石油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在北美阿拉斯加海域发生严重原油泄漏事故,原油污染了大面积的海域和沿岸百余公里地区,事故初期,环保组织和新闻媒体都只简单地报道了事故的发生并表示遗憾。可事故后,该公司反应迟钝,既不调查公布事故原因也未采取其他实质性的行动,导致媒体发动了一场针对该公司的“战争”。这样一来,公司迅速陷入困境,客户抵制该公司的产品,造成损失20多亿美元的严重后果,并由此失去公众的信任,严重败坏了该公司的形象。

(二)公开事实真相,减少摩擦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要求企业遇到危机时,要迅速查明事实真相,将实际情况公布于众;相反如果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开脱,只能使企业的处境更糟。明智的解决办法是企业坦率地检讨本身的过失,把危机的真相告诉公众,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各界表明自己的态度,并把企业已经或正在采取的改进措施公之于众,消除公众的不满情绪,求得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某热水器厂生产的某一品牌的热水器在使用中,因3位用户突然中毒死亡,该厂一时四面楚歌,声誉一落千丈,用户纷纷要求退货,面对如此打击,该厂首先组织有关方面查明事实真相,及时公诸于众,同时展开强大的公关宣传,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安全使用知识,并印制了几十万份《致用户书》送到用户手中。几经努力,终于重新赢得用户的信任,重新赢得了市场。

(三)利用传媒挽回形象

大众传媒是企业永远都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的舆论导向能维护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形象,而各种不实的报道或诱导也会使企业陷入困境。在处理各种危机时,企业要善于借助传媒,使公众认识到企业对解决危机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希望公众能予以理解、信任支持和合作。有时,由于公众不了解真实情况,而对企业产生误解时,企业也要利用大众传媒,予以必要的澄清和说明,以正视听。1982年,美国芝加哥地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药物中毒事件,7人由于服用了一种叫泰莱诺尔的药丸而突然死亡。事后经调查证实,这种药根本无毒,生产该药的约翰逊公司立即进行了危机公关处理,该公司首先通过新闻媒介说明了事实真相,然后从社会上收回了价值1亿美元的3200万瓶药予以销毁,并对新生产的药丸使用新的确保安全的容器。这一系列举动受到公众赞誉,使企业重新赢得了市场,这是20世纪90年代全美最佳公关案例。

但是传媒不是某个企业或个人的公共关系媒介,要利用传媒挽回形象,必须同传媒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此首先要了解并尊重他们在社会上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正确对待传媒的消极报道。企业当然希望在媒体上看到的都是对自己有利的消息和报道,但媒体有自己的工作目的和工作方式。企业不应对媒体对自己的负面报道持反感、抵触与敌视的态度,因为那是他们的职责;也不应抱有他们应“站在你的一边”的幻想,惟有尽力发展与记者的关系以征得他们的信赖。

三、总结

总之,在企业危机公关运作中,通过借助危机管理系统,积极缜密地进行危机的处理工作,则可将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甚至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利用危机事件提升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 MBA核心课程编译组.公关经理[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2) 刘用卿,段开军.公共关系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庆.我国企业的公关危机[J].经济师,2003(2).

第三篇:从“毒胶囊”事件浅析危机公关的“5S”原则的运用

【摘要】“毒胶囊”事件一经曝光,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社会上产生影响甚广。本文意在运用危机公关相关知识,从企业角度分析此次“毒胶囊”事件,并阐述危机公关“5S”原则的运用。

【关键词】毒胶囊危机公关“5S”原则

企业危机公关是指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与其他类型公关相比,危机公关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所以危机公关成为企业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方面。因此,当企业面临危机公关时,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此时就要运用到危机公关”5S”原则。

一、危机公关“5S”原则

危机公关的5S原则,是指企业在遇到媒体曝光、公众质疑、恶性事件等危机发生时,科学、合理的运用公共关系法则进行化解,以维护企业与品牌的良好形象与市场业绩。具体内容如下:

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ing the matter)

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谁是谁非,企业应该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真诚沟通是处理危机的基本原则之一,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诚意。在事件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向公众说明情况并致歉,从而体现企业勇于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文化,赢得消费者的同情和理解。

(2)诚恳。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不回避问题和错误,及时与媒体和公众沟通。

(3)诚实。诚实是危机处理最关键也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3、速度第一原则(Speed)

在危机出现后,消息会象病毒一样,以裂变方式高速传播。因此企业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

4、系统运行原则(System)

危机的系统运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

(1)以冷对热、以静制动(2)统一观点,稳住阵脚(3)组建班子,专项负责(4)果断决策,迅速实施(5)合纵连横,借助外力(6)循序渐进,标本兼治

5、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在危机发生后,企业不要自已整天拿着高音喇叭叫冤,而要曲线救国,请重量级的第三者在前台说话,使消费者解除对自已的警戒心理,重获他们的信任。

二、“毒胶囊”案例再现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毒胶囊”事件的具体进展如下:

4月9日上午11时。央视《晚间新闻》主持人赵普发出微博,称“转发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引发了各界对明胶乃至毒胶囊的关注。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放了记者调查发现厂商用皮革下脚料制造药用胶囊,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涉及其中。河北一家工厂在警方执法前纵火销毁证据。

4月16日、药监局紧急叫停13个涉嫌铬超标药用空心胶囊产品。

4月17日。多省市调查毒胶囊,停售封存13个产品。

4月18日。毒胶囊企业被爆不止9家,涉事企业无一家道歉仅两家召回。 4月19日。药监局公布首批胶囊抽检结果,9家药企14种胶囊铬超标。 4月20日。浙江新昌查处7家问题胶囊企业,药监局长被停职。

4月21日。卫生部发出通知,暂停使用9企业所有胶囊剂药品。

4月22日。公安部指挥各地警方查封非法生产线80条,查扣用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7700余万粒。

4月24日。最高检派员督办“问题胶囊”所涉渎职等职务犯罪;

4月25日。明星代言毒胶囊赚百万,难追究责任;

4月26日。毒胶囊事件公益律师团:惩罚性赔偿难度大,责任该如何追究?

三、案例分析

针对本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各药企的处理危机公关时的一些不足:

1、承担责任原则

危机发生后,以修正为例的各药企没有及时做出反应,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各大媒体公开道歉并采取补救措施。以修正为例,修正在事发后有所回应,但却未能提出处理方案,未能主动承担事件责任。

2、真诚沟通原则

事件发生后,各药企只是沉默,没有开通热线或论坛等和消费者进行沟通,没有站到消费者的角度思想此次事件,考虑到消费者的感受。

3、速度第一原则

事件发生后,以修正药业为例,其在四天后即19日才在官网上作出回应并采取相应措施。未能做到反应快捷,处理及时。

4、系统运行原则

在整个过程中,各药企未能做到多方位沟通,多管齐下,全方位处理危机。

5、符合权威证实原则

在此次危机中,各药企未依靠各大权威媒体及权威政府部门,依靠权威的力量对事件做出更有影响力的回应。

各药企在出现“毒胶囊”事件后,不能及时反应,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主动承担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使事件不断扩大化,促使企业进入更深的危机。如果药企能按危机公关的5S原则,及时、真诚、系统对事件作出回应,“毒胶囊”也不会愈演愈烈。

第四篇:危机处理过程中的“留有余地”原则

危机管理—叶东

危机处理过程中的“留有余地”原则

1、领导人不能担任新闻发言人。危机出现后,领导人应当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危机现场,领导人的出现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在最快的时间内把危机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与此同时,领导人的出现也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但领导人最好不要担任新闻发言人,因为领导人一旦说错了话,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领导人出现在现场坐镇幕后指挥,新闻发言人承担对外发布信息的任务。领导人不担任新闻发言人不代表领导人无所作为,无数案例比如东航包头空难事故、美国911危机处理等表明领导人是否有作为对危机处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话不能说的太死。有些朋友经常骂天气预报:怎么说下雪又没下了等等。其实责任不在天气预报。天气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老天是最捉摸不定的。老天变化的时候也不会直接告诉你,很多变化让你摸不着头脑。天气预报员在预报的时候从来就不用绝对化的字眼。这让我想到了两个案例。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之所以舆论批评声很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前铁道部说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原因,动车绝对不会出现追尾。之前说的太绝对了,以至于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追尾,老百姓对你都是质疑的。

叶东助理:零一零-五二八七一二零零

危机管理—叶东

在危机爆发的初期,事态发展并不明朗,无数个很小很小的细节都会导致危机发展的方向有所变化。这个时候应当快说事实慎说原因,不能把话说的太死,一旦事态有所变化,可能又会衍生中新的不信任的危机。我想一个内心有所坚定地管理者通常都不会把话说的太死。

3、不能轻易承诺。所谓承诺是指人与人之间,一个人队另一个人所说的具有一定憧憬的话,一般是可以实现的,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一旦承诺,被承诺人就会形成某种期待。一旦期待没有实现,被承诺人就会对承诺人产生不满意。承诺人在承诺的时候是基于特定环境的,但环境是变化的,原来能实现的现在可能就实现不了。很多男孩子在追求女孩子的时候,为了讨女孩子的欢心,往往会出现承诺甚至是过度承诺。一旦做不到,女孩子通常会说:你可以不承诺,但承诺的一定要做到!你瞧瞧,被动局面出现了。危机出现后,危机受害人情绪高涨往往会让企业给个承诺,通常会说,你今天一定要给我一个说话,否则怎么着怎么着;而这个时候可能原因还没有调查清楚,可能事态仍然在发展中,可能企业根本就没有责任,怎么能轻易给出个承诺。这个时候非要给承诺的话,基于已经知道的事实给个立竿见影或者无关痛痒的承诺是个不错的选择。

叶东助理:零一零-五二八七一二零零

第五篇:企业的危机管理方法

摘要: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随时都有可能会面临危急,破产、滞销,或人才危机,每当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管理层力挽狂澜,果断采取措施,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把危机转化成良机。化危机为机遇,让企业从容不迫地越过陷阱,迈入发展的新阶段,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

关键词:危机管理 转变机遇 处理能力 应对策略

危机依据字面的意思可以解释为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从企业管理的层面看,危机主要是指在任何组织系统与子系统只中,由于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的转变而造成的对组织系统总体目标及其利益所构建的一种极为紧张的状态。这种难以确定的重要事件,很有可能对组织和相关成员、产品服务、资产与声誉等造成重大损害。危机管理则是对那些在事前无法预料到会在何时发生,但是假如发生又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的各类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 危机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产生于20世纪的80年代至90 年代,其依据就是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的观点是,任何一个组织或企业的成长,都要经历以下各个阶段:一是创业阶段,二是聚合阶段,三是规范化阶段,四是成熟阶段,五是再发展或衰退阶段。所以,开展危机管理的目标,就是化危机为机遇,让企业从容不迫地越过陷阱,迈入发展的新阶段。

现代企业都处在一个风云莫测的环境中,企业无法避免可能发生的产品、价格、人才、信息、财务、信誉等种种危机。无论是驰名世界、规模庞大的诸如可口可乐、微软等跨国公司,还是那些默默无闻、为数众多的诸如爱多、南京冠生园等中小企业,从来没有哪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本危机管理论文就当前企业在竞争的海洋中遨游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巨浪的袭击和危机的困扰。在实践中,同样是面对危机,有的企业沉着冷静,转危为安;有的企业则慌不择路,越陷越深。那么,企业应如何加强危机管理呢?以下是浅析企业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

危机管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准确预见危机。任何企业都不是在真空中开展营销活动的,环境的变化既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机遇,也随时有可能引发种种企业危机。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防微杜渐,对各种细小的变化多加注意,就可以防止一些危机的发生。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管理者应未雨绸缪,在危机发生前就对员工进行培训,培养危机意识并训练危机反应能力,在企业中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理解企业有发生种种危机的可能性,用危机理念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成立危机管理论文小组。危机管理论文小组在危机处理中处于信息管理中枢,其决策水平和预见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危机处理进程和结果。一般来说,危机管理论文小组应由较高职位的管理人员和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以增加它的权威性和快速应变能力。英特尔公司一贯将危机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从而得以在信息产业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在可口可乐公司,危机管理小组是常设机构。其成员包括各部门的抽调人员,如装瓶厂的经理、生产人员、推广销售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品质管理人员,也包括消费者热线接线员。可口可乐公司每年都对危机管理小组成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其应对危机的实战能力。

危机发生后,消费者往往相信的是权威专家的结论,而不相信来自企业的“声音”。邀请或协助公证性、权威性机构(如消协、技监、卫生检疫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帮助解决危机,是企业控制危机事态发展、转危为安的关键。雀巢公司的“奶粉风波”恶化后,成立了一个由10人组成的专门小组,监督该公司执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情况,小组人员中有著名的医学家、教授、大众领袖、国际政策专家等,大大提升了公司在公众心中的可信性。当年可口可乐比利时中毒事件传到中国后,可口可乐公司立即协调卫生部对在中国灌装的可口可乐进行检验,并最终由卫生部对外公布,在国内灌装的可口可乐产品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我国卫生检疫部门的这一权威论断,对引导消费者需求起了重要作用。

企业危机管理发生后,数不清的目光在注视着企业的一举一动,企业应尽快调查事情原因,弄清事实真相,尽可能把真实的、完整的情况诚心诚意地公布于众,避免公众的各种无端猜疑。当危机发生时,媒体和公众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并

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企业千方百计隐瞒真相,故意说谎或者误导公众。以诚相待是处理危机的一项重要原则。70年代初,日本本田公司发生过一次严重危机,这就是著名的“缺陷车事件”。当时的本田刚挤入小轿车市场,在几家实力雄厚提供的大企业的夹缝中生存。然而,其刚打开销路的“N360” 型小轿车出现严重质量问题,造成上百起人身伤亡事故。受害者及家属组成联盟以示抗议,本田公司市场形象一落千丈,企业生存岌岌可危。可贵的是,本田并未在舆论的重压下乱了阵脚,而是立即决定,以“诚”的态度承认失误。本田马上举行记者招待会,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认错,总经理道歉之后引咎辞职。同时,宣布收回所有“N360"型轿车,并向顾客赔偿全部损失。本田的“诚恳”感化了挑剔的日本人。本田的“以诚相待”的危机公关挽救了本田。

遇到突发危机,企业最高领导层及全体员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不能回避、拖延,应当尽快建立专门的危机处理部门,负责处理危机发生后的有关事务。如果初期反应滞后,将会造成危机的蔓延和扩大。如1996年,山东秦池酒厂在一系列市场营销手段的推动下,成为了中国白酒市场上最为显赫的新贵品牌,销售收入9.8亿元,利税2.2 亿元,并以5 倍的增长速度迅速壮大着。然而,1997年初的一篇关于“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报道,却让秦池一夜之间就陷入了无法自辩的大泥潭。1997年,秦池酒以3.2亿元的价位捧回“标王”宝座,并且预计秦池1997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5亿元。正是“15亿元”这个数字引起的北京《经济参考报》四位记者的怀疑:一个县级酒厂,如何生产出15亿元销售额的白酒呢?带着这一疑问,他们对秦池的一次暗访,发现秦池每年的原酒生产能力只有3000吨左右,他们销往全国市场的“秦池古酒”、“秦池特曲”,都是从四川收购的散酒,加上本厂的原酒、酒精,勾兑而成的。秦池的散酒,主要是由四川邛崃县一家名叫“春泉”的白酒厂在当地收购后提供的。《经济参考报》把事件编辑成文,刊登在1997年1月中上旬的报道中。报道称,1995年春泉给秦池供了4000 吨散酒,1996 年又供给秦池散酒7000多吨,春泉还收购了当地一些小酒厂的散酒供给秦池。这样的描述和披露,对秦池来说意味的灾难简直和10级地震无异。在几天内,这则报道就被国内无数家报刊转载,秦池遭遇到了最凶险、最猝不及防的一击。令人遗憾的是,在危机面前,秦池表现出了一个企业不该有的稚嫩,没能做出任何有效的反应。在传媒一轮又一轮的反复

报道中,秦池被击打得天旋地转,连一丝无辜的声音都没来得及发出。秦池从此一蹶不振,最终从人们的视野中消逝了。其实,当年秦池面对的危机的致命程度,远没有强生制药的1/10。媒体对池的攻击也绝对不至于使秦池全线崩溃,至少秦池在面对媒体所描述的事实时,并没有到无话可说的地步。因为自古以来,山东的啤酒、葡萄酒和酒精都是上等的,但白酒却从来敌不过四川白酒。而在白酒业关于“川酒入鲁”,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秦池不是第一家,也绝对不是惟一一家。而且,关于“白酒勾兑”,也并不是普通消费者所理解的那样,属于假冒伪劣产品。实际上,以食用酒精为基础,进行“勾兑”的白酒,比传统的发酵工艺更为卫生、先进,且绝不会影响白酒的质量。再有,关于秦池的生产能力问题,秦池更应该有辩解的理由。企业花费大量的金钱和人力,通过广告和有力推销,形成了巨大的销售空间。然后根据这个空间,来设定产量。如果需要的产品数量过多,除了扩大生产,当然也可以通过半成品加工或外加工等不同的方式,来满足销售的需求量。其实,这不但不应该受到质疑,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先进的产销模式。秦池完全可以通过媒体,把这些理由向外界宣布。可遗憾的是,它并没有。不善于将危机转化成良机,是秦池所有悲剧的来源,也是所有失败企业的共同病因。

当企业面临各种危机时,不同的危机处理方式将会给企业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成功的危机管理案例处理不仅能成功地将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化解,而且还能够通过危机管理案例处理过程中的种种措施增加外界对企业的了解,并利用这种机会重塑企业的良好形象,即所谓因祸得福,化危为机。与此相反的是,不成功的危机管理案例处理或不进行危机处理,则会将企业置于极其不利的位置:以新闻媒介为代表的社会舆论压力将使企业形象严重受损;危机来源一方的法律或者其他形式的追究行动将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员工因为无法承受危机管理所带来的压力而信心动摇甚至辞职;新老客户纷纷流失等等。

企业的优秀管理层,不仅要有危机意识,还必须在企业发生危机时,高瞻远瞩,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看准时机,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才能为企业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

张大亮//王希希《企业经营定位》

上一篇:手拉手活动计划范文下一篇:物业保安感谢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