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2023-02-14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 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学生在数学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彩, 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 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 不思改正。究其原因, 从客观上看, 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 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 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我国清代学者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曾把这一时期称为“脱换期”。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 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深”, 对学生还研得不“透”, 过分强调练习量, 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据此, 可采取以下对策。

1 认识“高原现象”不是学习极限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 因此, “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 成绩到了极限, 不少学习出现“高原现象”时就感到束手无策, 甚至影响心态, 影响学习, 有的学生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 记不住, 脑袋里一团浆糊, 因此, 失去了继续学习的信心, 有的考生在产生“高原现象”期间, 情绪波动很大, 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 这是由于学生对“高原现象”不了解, 又不能正确对待与克服, 负面的心态就会再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 导致成绩严重的下降。

2 走出认识误区, 强化目标意识

目前, 有些教师对班级学生实际水平估计不足, 常常用优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 一味强调多练, 盲目加大作业量, 学生疲于应付, 使得一部分中、差生提早进入“高原期”或使“高原期”延长。因此, 要克服“高原现象”, 教师要有目标意识, 在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 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花力气、下功夫。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 又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 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 使知识得到巩固, 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3 加强情感交流,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 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 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 促使各种感官 (包括大脑) 处于最活跃状态, 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办法很多, 这里只想强调一点, 即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既做学生的良师, 更做学生的益友。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数学学习中, 我们要善于运用情感, 把全班学生吸引到教师的周围, 并及时给予他们直接的、有效的帮助, 使他们顺利地走出困境, 克服“高原现象”。具体地说, 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尊重学生

学生学不好, 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 教师首先要自己找原因。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从不懂到教懂, 从不会到教会。学生没有学会, 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有普遍性的错误, 先要作自我检讨, 这样做会使学生倍受感动, 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纠正错误。倘若学生作业上出现错误, 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责怪, 很容易造成师生对立。

3.2 理解学生

学生对复习课不感兴趣, 教师应当冷静地分析原因, 必要时可召开一个“我喜欢怎样的复习课”主题班会。比如, 一个学生在班会上说:“老师, 您课上讲得太多、太清楚了, 我们只是不停地听, 不住地记, 能否给我们一点想和练的时间?”而另一位学生则说:“老师, 您的心太好, 布置作业还要提示一遍, 甚至把答案告诉我们, 这样做能培养我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吗?……”经过这样面对面的交流, 师生之间的心贴得更紧了, 同时也为改革复习课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3.3 相信学生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 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 而是促进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 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学习过程中若能师生共同研究、探讨, 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分类, 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 我依据教材, 把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划分为整数、小数 (分数) 、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统计图表、应用题等七大知识块, 每个知识块又分若干个知识点, 再把各个知识点绘成一个知识链, 让学生对照“链”上的各个知识点去回忆, 哪些地方已经懂了, 哪些地方还不懂或不太懂, 然后分小组合作学习, 由不会的学生提问, 会的学生讲解或辅导, 教师行间巡视、点拨。

4 体验成功快乐, 唤起学习热情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的追求。教师在教学中, 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为使学生获得成功, 我们应以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组织教学, 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方法, 将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 由不同类型的学生来回答, 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每个目标层次上做到快速反馈, 评价激励, 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对于差生, 我们更应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哪怕是口算题做得好或是书写认真, 都要及时予以表扬、肯定。另外, 我还通过开展“三自”活动:自订一本数学改错本, 自办一期数学小报, 自出一份期末试卷, 并进行交流、评比, 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以不断的成功来淡化高原效应。

5 运用激励手段, 培养坚强意志

激励是一种教学管理的艺术, 又是一种教学调节的手段。学生的意志从总体上说是比较薄弱的, 而克服“高原现象”恰恰需要比较坚强的意志, 可运用榜样激励这一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5.1 讲伟人或名人故事

通过介绍毛主席少年时代在湖南长沙求学时, 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 特意选在长沙街头读书;鲁迅儿童时代为了提醒自己上学不迟到, 在桌上刻一个“早”字等故事来教育学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 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行的。来影响学生、鼓动学生, 激发起学生的内在动力, 使他们鼓起干劲, 维持强大的学习动力, 尽快走出低谷, 螺旋式上升。

5.2 让优秀学生谈经验与体会

班级中的优秀学生, 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除了智力因素之外, 还得益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他们整天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 这样的榜样来自身边, 真实可信, 学生易仿、易学, 利于同学们相互学习, 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和巩固, 从而有效地防止“高原现象”的发生。

“高原现象”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碰到时不必惊慌失措。只要我们采取适当措施和相应的策略去加以解决, 就能让学生渡过“高原期”。就能突破“高原期”的心理障碍, 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

摘要:本文分析了数学学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 并从五个方面给出了适当措施和策略, 帮助学生度过“高原期”。

关键词:“高原现象”,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 秦扬钦.突破数学学习中的“高原现象”[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7 (01) .

[2] 吴炳统.数学教学中如何克服“高原现象”[J].考试周刊, 2007 (44) .

[3] 左双奇.怎样帮助学生克服高原现象[J].安徽教育, 1992 (11) :44~45.

上一篇:浅谈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下一篇:乳制品企业多元化经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