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生物学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

2022-09-11

高考生物学复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时, 学生往往会出现厌学心理, 或长或短时期的思想迟钝, 学习成绩下降或忽高忽低, 难以找到解题的感觉, 一些学生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谷”, 这可能是冲上“浪尖”前的蓄势, 也可能是坠入“深谷”前的无奈。它是客观存在的, 走出“高原期”后, 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在爬一座高山时, 有一段时间会感到非常艰难, 连呼吸都困难, 但爬上山顶就是一马平川, 柳暗花明。“高原现象”的产生,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师生的认识问题, 也有教法和学法问题。针对“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要化解生物学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 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关键。

针对学习兴趣和自信力的波动引起的高原现象。心理学、教育学虽不能揭示学生年龄与学习兴趣的确切相关性, 但有点是肯定的, 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学习兴趣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一方面, 高三学生中有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 在情绪、情感、意志、性格上向不利于学习兴趣提高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 高三下学期的学习相当紧张, 不少学生日以继夜, 大搞题海战术, 再加上教师、家长的期望和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学生总是感觉有劲使不上, 成绩不理想, 越学越糊涂, 自信力越来越差。根据这种情况,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念。教师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其情感状态可以形成某种心理氛围。上课时, 教师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和颜悦色, 使学生产生心理相容, 能换起积极情感。其次, 要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要发扬民主精神、教法灵活多变, 边讲边议, 议练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 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容易接受有效的知识信息并进行主动的学习;第三, 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肯定性评价, 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念。这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则要在生物学高考复习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满怀信心,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物学高考复习中。这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高三生物学题型的变化引起的“高原现象”。高二生物学题型以记忆为主, 进入高三后各种信息题、材料题、实验题的出现, 使不少学生感到不知所措, 产生了知识与解题脱节的现象, 学生只会对知识进行记忆, 而不会整理和应用。根据这种情况, 教师应选择典型的信息题、材料题、实验题来分析、讲解, 让学生深刻领会、掌握解答信息题、材料题、实验题的一般方法。例如, 怎样审题、抓题眼, 怎样将试题中的问题与生物学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这样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则应从简单和基础入手, 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应重视典型题的作用, 对典型题要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变形。通过这样来提高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针对理科综合考试下生物学科特点的变化引起的“高原现象”。许多学生没有根据理科综合考试下生物学科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方法和策略。综合学科的学习和单学科的学习方法上不完全相同, 理科综合考试下的生物学科强调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 特别是学科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有些学生习惯用过去单一的思维模式去应对理科综合考试下的生物学科的复习, 往往导致复习方法, 思维方式与复习内容的不适应。向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在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教材、考试大纲和近几年理科综合考试中生物学试题的基础上, 向学生明确说明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下生物学科的特点。学生介绍复习方法、提出复习建议。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复习内容、采取相适应的复习方法。学生则采取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特别是后阶段要注重总结反思。例如, 每次考试和综合训练后多思考知识提取是否熟练, 题目涉及到哪些知识点, 涉及到哪些解题规律、技巧, 在脑海中是否做到了快速检索, 熟练提取, 运用自如, 是否建立了合理的知识结构。相似知识点是否混淆, 不同的知识点是否有联系, 内在逻辑关系如何。

总之,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 针对“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化解生物学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是完全可能的。

摘要:生物学在高考复习中产生的“高原现象”。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 认真分析了高考备考学生在知识、心理、生理上的各种高原现象, 对高考复习提供有关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高考生物学,高原现象,复习

上一篇:汽车覆盖件CAD设计中补孔面的生成方法研究下一篇: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