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2022-07-20

第一篇: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江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

情况汇报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2009年8月10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伴随着江苏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江苏交通事业发展迅猛,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产业迅速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总体上解决了交通供给短缺的问题,交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及交通运输部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做好“三个服务”以及江苏“两个率先”的目标要求,江苏交通发展“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是各种运输方式自成体系发展导致运输结构不尽合理、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紧,以及工作中重建设轻服务、重线路轻站场等。

推动江苏交通又好又快发展,既要解决已暴露的具体问题,更要谋划长远。我们认为,评判江苏交通是不是走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最根本的有三条:第一,是不是紧紧围绕运输这个根本目的,推进公共运输服务向更优质、更均等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有没有落到实处。第二,各种运输方式是不是在适当的空间内充分发展,进而彼此紧

第二篇:如何建立综合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体系四大机遇

机遇之一:将促进中短途客货运输的发展。甬台温铁路的开通和今后全国高速铁路网的贯通,虽然促进了客货的流通,但由于铁路的线网单一,站点稀少,特别是作为客运专线,其快速列车停靠站点更少,因而,它在为公路运输带来大量中转、接驳的客货运量的同时,也拱手让出了大部分中短途运输的客货源。

机遇之二:将促

进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物流业要发展,重要条件之一是有一个完善的综合运输网络,特别是××市,其物流业之所以大大落后于其他地区,主要原因之一是境内没有铁路。2007年4月,原交通部出台了《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规划在全国设立19个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其中宁波、××、温州三市各规划设立一个。沿海一级铁路的开通,既有利于公路运输枢纽功能的发挥,更有利于综合运输网络的完善,有利于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机遇之三:将促进道路运输业的整合和创新。甬台温铁路一旦开通,浙东南地区运输业将重新洗牌,特别是××市,原先几乎由道路运输一统天下的局面将成为历史。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由于铁路运输方式参与竞争的力度加大,将进一步增强道路运输业的危机感和实施整合、创新的紧迫感,迫使道路运输业由原来的行业内部竞争为主,变为以与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竞争为主。

机遇之四:将促进道路旅游客运的发展。甬台温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沿线有众多国家级风景名胜。2006年,三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20.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34.6亿元。

超长途班线将被迫退出

甬台温铁路的开通,将使甬台温沿线及该地区至南北方向的道路长途、超长途客货运输量骤降,至西部地区的道路客货运输也将受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铁路的提速和国家“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网的形成,超长途客运班车终将被迫退出市场。这一结论决非危言耸听,有以下事实足以证明。

其一,根据设计方案,甬台温铁路到2018年将开行旅客列车44对/日,并逐年增加到2028年的58对/日,旅客列车几乎覆盖了北到北京、南至广州的沿海各主要城市。届时,大量原来通过公路出行的旅客,特别是长途旅客将改走铁路。

其二,从出行选择意向表明,大部分中长途旅客将选择铁路作为首选出行方式。2007年4-6月,××市道路运输协会在临海客运中心进行旅客出行方式调查,9473个样本中,选择火车出行的占63.96%,选择汽车仅为19.61%,另外选择飞机和私家车分别为13.05%和3.01%。就具体到达地而言,运距越远,选择乘火车和飞机的比重越高。

其三,从金温铁路开通后水路客运萎缩的旧事可以得出结论。1998年6月1日金温铁路通车,给温州公路客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数据表明,铁路通车后10天与前10相比,温州市长运总公司温州至金华客运量减少1289人次,降幅达65.51%,至杭州客运量减少441人次,降幅55.0%。金温铁路标准低,线型复杂,行车速度慢,高速公路客运班车的开通,尚可与其决一高低,而甬台温一级铁路则不同,公路客运无论在安全性、快速性,还是经济性、舒适性等方面均很难与之抗衡。使浙东南人们最难忘怀也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当年曾一票难求的温州、海门(××)、宁州至上海的海上客运班轮,随着公路客运的快速文秘杂烩网发展,均被迫于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退出历史舞台。

具体影响度分析

首先,受影响最大的当属甬台温三地铁路沿线南北向的长途客运班车,特别是台温两市。甬台温三市始发的跨省客运班车,其到达地和线路走向大部分与铁路相同或相近。以××市为例,2006年,该市开行跨省班线198条、日发班次118.5班(系指××市籍车辆)。其中发往甬台温铁路旅客列车到达地相同的8省市班线就有114条,日发班次80.75班,分别占该市跨省班线总数的57.57%和68.14%。可以预见,甬台温三地发至铁路客运列车沿线及经停城市的长途客运班车将风光不再。

其次是自甬台温三地间的客运班车,特别是市所在地的直达客运班车。甬台温三市,公路客运历来是三地间人员交往唯一的交通方式。随着甬台温高速公路的开通和三地间社会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直达快客班车已成为沿线客运企业的热门品牌班线。因三市所在地均经停包括特快列车在内的所有客运列车,火车将以高密度的班次和特有的优势,带走大量的公路客源。同样,三地至杭州的直达快客也将因甬台温铁路的开通、铁路的提速和客运列车班次的增加而受到冲击。

其三,其他中长途客运班车。随着全国快速铁路客运网的形成,铁路列车的相继提速、列车运能和发班密度的提高、服务网络的健全,长途、超长途出行旅客无论是甬台温地区还是我省其他地区乃至全国,都将逐渐转向铁路和民航。

假如以特大、较大、一般和较小四种影响度对各类道路客运班线进行预测和排序。

影响度特大是指预测道路客运班线旅客向铁路的转移率将超过40%以上的,较大是指转移率在20-40%之间的,一般是指转移率在10-20%之间的,较小是指转移率在10%以下的。

其四,道路货运业。虽然甬台温铁路是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为主要目的的客运专线,但也兼营货运。根据甬台温铁路的设计规划。到2018年,该线年到发货量为4834万

吨,2028年为5959万吨。很显然,铁路在争抢公路客源的同时,也要在货运上分得杯羹。如大批长期靠公路运输进出的货物会转向铁路;如铁路沿线的零担快件货运必将分流部分货源,特别是那些批量相对较大,时间要求不高的物资,如国际集装箱运输。××、温州两地的国际集装箱主要通过宁波港进出口。据××市统计,2006年进出口集装箱70万标箱左右,95%以上是通过公路运输至宁波、上海港进出,承担该线国际集装箱运输的专用货车就超过2000台。据铁路部门透露,甬台温铁路开通后,将开行双层集装箱专用列车,直接通往宁波港区,届时,××、温州两地从宁波港进出的国际集装箱将大量通过铁路运送。

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强化整合,优化结构

一是要继续加大企业结构、运力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的力度。通过收购、联合、兼并、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行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现行条件下,建议省级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从速组织道路客货运输企业联盟,以便共同商定应对办法和措施。

二是加强资源整合,科学合理配置。对那些与铁路同向平行的长途超长途班线,协调撒并,巩固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中短途线路;二是减少内耗,合理运用。目前,浙江省多家企业同时经营同一班线的极多,往往是导致同行相煎,实载率低下。甬台温铁路沿线的浙东南道路客运企业也应借鉴经验,在相应的长途线路上联合组建线路公司,实行线路公司化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选择大容量的高速大巴,如双层客车,降低运行成本,降低票价,以吸引更多旅客选择道路客运。

2.发展短途客运和农村客货运输

浙江省交通自2003年以来实施的乡村康庄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发展短途客运和农村客运,要积极推行公交运行,满足城乡居民出行方便,使农村客运车辆开得了、留得住、有效益,以赢得更多的客运市场份额。同时要积极发展农村货运,了解农村货运需求信息,扩大货运市场覆盖面。

3.加强区域合作,发展节点运输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设立和建设,无疑为发展节点运输提供了重要基础保证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道路运输业要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平台,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做好短途客运与铁路、公路中长途客运的转乘与联运,大力发展节点运输。

4.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浙东南道路运输企业已相继推出了提高服务质量、严格服务标准等一系列措施。面对甬台温铁路的开通运行和铁路的提速,道路运输业要继续坚持高标准、规范化服务,统一服务形象、完善服务设施,注重和加强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根据各企业实际,创建服务品牌,大力提倡人性化、个性化特色服务。

5.科技创新,搭建信息平台

开发应用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网络,为公众出行提供准确,实时的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大力推进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开发应用远程售票系统、联网结算系统、gps监控系统等;依靠优势货运企业或货运站场的信息平台,建设区域性的对社会开放的货运交易服务平台,方便货主择优选择运力,为车主配载,为中介服务机构更有效地提供运输服务创造条件;引导建立租赁客运网络,促进异地租赁企业之间的联合,规范异地设点,实现异地还车;建设汽车维修管理系统和覆盖干线公路的车辆维修救援网络;发展浙东南沿海地区乃至长三角区域的旅游与商务客运信息网络,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共享。

6.发展甩挂运输,加快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

甩挂运输在甬台温地区还未普遍应用,可组织有条件的运输企业,在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一些大型企业中间产品的流转等,开展试点或示范工作,以推动发展甩挂运输。

货运经营者要摒弃传统观念,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知度;明确市场定位,找准切入点,要打破区域封锁,构筑信息网络,建立货运与物流信息平台,公开交易信息,要从服从物流需求出发,完善功能设施,尽快实现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

7.优势互补,加强公铁合作

铁路大提速,对整个综合运输市场的发展壮大、促进公路铁路的良性竞争起到推动作用。但事物均有双重性,应摒弃长期以来画地为牢的竞争思维,充分利用竞争中巨大的合作空间,在服务上优势互补,以无缝衔接的方式体现便民利民的服务职责,实现安全、高效、便捷、经济的运输效果。

8.加强行业管理,营造道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在具体政策措施上坚持鼓励发展有比较优势的道路运输业项目,鼓励和支持服务质量优、安全有保障、质量信誉好的道路运输骨干企业,如减免交通规费、调整公路收费政策等。

在提高农村道路运输发展能力、更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建立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发展农村客运,争取农村客运享受城市公交一样的税费优惠政策。

加强道路运输站场规划、建设。在城内外合理布局,在市区人流密集地应适当设置上下客站点,使旅客出行方便。

加强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的研究,加强对道路运输业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突出监管重点,着力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在多种运输方式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积极营造道路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三篇:《“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获通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

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加快,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但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很不平衡,总体运输能力仍然不足,交通网络的覆盖广度与通达深度还很不够,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不够高效。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客货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旅客运输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安全、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继续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在产业优化布局、人口合理分布、城镇空间科学拓展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原则。一是安全质量,建立严格的安全监管和质量管理制度,并贯穿于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着力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二是合理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格局、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相适应,实现通道畅通、枢纽高效。三是优化结构,统筹发展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运输结构。四是适度超前,在满足现阶段客货运输需求基础上,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五是讲求效益,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一体服务。六是绿色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切实保护环境。七是多元投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八是改革创新,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运输监管,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和物流效率。

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的建设目标:初步形成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国家高速公路网,铁路运输服务基本覆盖大宗货物集散地和20万以上人口城市,农村公路基本覆盖乡镇和建制村,海运服务通达全球,70%以上的内河高等级航道达到规划标准,民用航空网络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基本建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会议要求,今年要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认真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适时开工一批急需必需项目;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实施一批航道和陆岛交通项目,改善长江干线通航条件;开工建设和续建、完成一批机场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此新闻来自--路桥英才网

第四篇: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相关报道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2年03月21日 17时32分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字体:大 中

小】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通过《“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

《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加快,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但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很不平衡,总体运输能力仍然不足,交通网络的覆盖广度与通达深度还很不够,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不够高效。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客货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旅客运输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安全、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继续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在产业优化布局、人口合理分布、城镇空间科学拓展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原则。一是安全质量,建立严格的安全监管和质量管理制度,并贯穿于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着力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二是合理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格局、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相适应,实现通道畅通、枢纽高效。

三是优化结构,统筹发展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运输结构。四是适度超前,在满足现阶段客货运输需求基础上,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五是讲求效益,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一体服务。六是绿色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切实保护环境。七是多元投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八是改革创新,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运输监管,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和物流效率。

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的建设目标:初步形成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国家高速公路网,铁路运输服务基本覆盖大宗货物集散地和20万以上人口城市,农村公路基本覆盖乡镇和建制村,海运服务通达全球,70%以上的内河高等级航道达到规划标准,民用航空网络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基本建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会议要求,今年要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认真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适时开工一批急需必需项目;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实施一批航道和陆岛交通项目,改善长江干线通航条件;开工建设和续建、完成一批机场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会议指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力争用两个五年计划时间,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053亿元,解决了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5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化。

会议指出,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的供水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十二五”期间,要在持续巩固已建工程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一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优先解决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涉水重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二要规模发展,注重实效。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分散式供水或分质供水。三要防治结合,确保水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四要建管并重,促进节水。建立健全县级供水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节水政策和措施,促进节约用水。五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由地方政府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群众投入以投工投劳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附注:

五纵五横:是指黑河至三亚、北京至上海、满洲里至港澳台、包头至广州、临河至防城港等五条南北向综合运输通道和天津至喀什、青岛至拉萨、连云港至阿拉山口、上海至成都、上海至瑞丽等五条东西向综合运输通道。

第五篇:黄石市阳新县“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阳新县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版图面积2800平方公里,现辖23个镇(区),总人口107万人,东临长江,西接京广,南通京九,北连武黄,大广、杭瑞、黄咸、麻阳高速在境内交汇,具有“吴头楚尾”承东启西、联南纳北的交通区位优势,同时是武汉“1+8”城市圈的重要出口与东南枢纽。如何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交通优势资源,发挥区域综合运输的整体功能,构建与阳新在国高网和城市圈中的区位相配套的公、铁、水、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支撑阳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基础。协调交通运输与鄂东区域的关系,落实区域交通辐射战略,整合交通运输资源,确定县域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制定交通运输发展方案,是制订阳新县“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根本任务。

一、阳新现状交通发展概况

目前,阳新的公路主骨架尚未形成“田”字网,尤其是以阳新县城为中心的腹地交通运输无法进行网状运行,急需贯通北部棋盘洲至大冶、咸宁高速公路,东部麻城至阳新高速公路,腹地阳新至(武汉)大广高速的一级公路,融入“1+8”城市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黄石至阳新快速通道的立项建设,以改变阳新到江西、九江比到武汉、黄石还要快捷的被动局面;必须建成县域内长江组合港、阳新富河81公里岸线的第一个港区——兴国港区;建成武(昌)九(江)高速铁路干线,构建“二环九射二桥三隧五码头”,初步形成阳新公、铁、水、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截止2010年底,阳新县交通运输线路里程达到3929.8公里(不含城市道路)。公路通车里程为3747.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516.2公里,区域内路网密度为134.6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级公路比重为67.1%。长江和内河航道126.5公里,码头泊位88个。铁路营运里程57公里,区域内铁路路网密度为2.1公里/百平方公里。

(一)阳新公路交通发展现状。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747.3公里。其中,106国道过境段58.75公里,5条省道227公里,16条县道272.2公里,154条乡道1071.385公里,村道2117.93公里。通车公路总里程中,技术指标为二级的280.938公里,三级74.3公里,四级2160.869公里,等外级公路1231.2公里(通自然湾公路)。通车公路总里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24.5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979.71公里,沥青碎石路面617.888公里,其余砂石路面或无路面公路2125.2公里。全县所有镇政府、管理区所在地都通了二级或三级公路,所有建制村村委会都通了沥青(水泥)路。大广高速和杭瑞高速两条国道主干线在阳新境内长100公里,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动工建设,2012年均能建成通车。全县有各型营业运输车4105辆,其中客车438辆,货车3283辆。有汽车客运站9座,其中二级站2座,五级站7座,有客运线路90条,远及深圳、上海、温州等地,县内遍及各主要农村集镇,日发客班900次,年客运量900万人次。乡村客运则延伸至村。全县年货运量630万吨,有城南货运站1座,乡镇没有正规货运站。区域有公共客运线路11条,客运出租车280台。

(二)阳新水路交通发展现状。全县航道有:长江过境段45.5公里,富河干流81公里。航道沿线港口划入鄂东组合港。县内共分棋盘洲、黄颡口、富池口和兴国等4个港区。港口自然岸线总长125.5公里,长江45.5公里为一级航道,富河富池至排市大桥59公里为五级航道,排市大桥至富水大坝22公里为六级航道。计有客货码头泊位88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5000吨级,年货运通过能力1500万吨。受富池大闸和富河航道的限制,富河只能进出100吨级船舶。全县注册营运船舶257艘,其中货船101艘,共2.6万总吨位,客船156艘3157座位,年客运量72.8万人次。位于棋盘洲港区的黄石新港(物流)园已获省政府批准,大棋一级公路

正在向棋盘洲港区延伸。

(三)阳新铁路交通发展现状。武九铁路阳新县境57公里,为国家一级干线。武九高铁是华中地区正在立项建设的首条全封闭高速铁路。阳新火车站为三级站,设计日发旅客量1万人次,年货物吞吐能力60万吨。2009年,火车旅客发送量51万人次,货物吞吐量34万吨。

二、阳新现状交通问题分析

“十一五”,阳新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升了交通运输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行作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建设投资8.5亿元(不含高速公路和棋盘洲港区),全力配合、精心服务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杭瑞、大广高速公路和棋盘洲港区工程建设。全县国省干线路况明显改善:完成106国道、界浮省道、沿横省道等大修工程77.6公里,新增河金、阳枫省道干线二级公路49公里。农村公路变化日新月异:改扩建县乡二级公路61公里,改造县通乡公路100公里;农村公路“渡改桥”项目排市大桥已建成通车,荆头山大桥计划2011年底建成通车;完成危桥改造16座;改造省际出口及断头路18条计163公里;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062公里;建成防汛通道10.9公里。运输站场、港口水运设施建设平稳推进:建成乡镇五级客运站14个、农村候车亭120个、招呼站150个;达标改造农村渡口34个;官桥二级客运站主体工程将于2011年7月投入运营;王英仙岛湖旅游码头工程及旅客接待中心,将于2011年10月前建设完成,兴国港区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但阳新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与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整体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不足,交通运输对阳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还没有得到根本消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设施规模总量不足,交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仍然存在。对外快速运输通道缺失,主骨架公路网不完善,在与城市圈中心城市武汉、副中心城市黄石、鄂州等的道路系统衔接方面,都需要绕行大冶、黄石,线路迂回,缺乏有效的直接联系。全县公路等级偏低,二级公路里程仅占通车总里程的7.5%;高级、次高级路面总里程仅占通车总里程的43.29%;等外公路还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32.85%;低级路面、无路面公路还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56.71%。公路上等升级任务十分繁重。农村公路不通畅问题突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任务尚未起步。生态、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发展滞后。国省县乡村道危桥多、安保工程极不完善。

(二)港口开发力度不大,与重要港口城市地位相比,港口吞吐能力和机械作业程度还很不相符。部分港口作业区的功能混乱,设施简陋,机械作业程度较低。内河航道等级不高,受季节、富池船闸、航道上桥梁净高、航道淤塞影响较大,不能有效地与长江黄金水道连网成片。

(三)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将武汉至黄石高速铁路延伸至阳新乃至通达九江市,实现区域交通资源的有效利用,十分紧迫和必要。

(四)现有各交通方式自成体系发展与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阳新县境内公路、水路、铁路等交通方式各自发展,难以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运输结构;各交通方式的客货站场布局不尽合理,相互之间缺乏衔接配套,综合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五)运输站场等级低,管理服务手段落后。突出表现在货运站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站场还未能形成合理衔接。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进展缓慢,还未向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转型。管理服务手段与装备水平比较落后。道路运输站场在信息管理标准化、经营运作网

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等方面差距大。

(六)综合交通运输各方式的发展不够平衡,各交通方式的比较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水路优势不优,成为我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短板”;管道运输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公路通畅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路运站渡一体化”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业没有形成体系,综合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导道路运输市场的仍然是众多效率和素质较低的分散的个体企业、小型企业,大型骨干企业严重不足,运输生产的组织和集约化程度低。

(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养护、运输需地方配套大量的资金,由于投入不足,影响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进程。

三、“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为主导,认真贯彻落实建设、管理、养护、运输并重方针,着力构建网络完善、结构合理、衔接紧密、信息共享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通力支持,开创阳新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坚持从阳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原则;坚持与旅游开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与综合运输、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条快结合,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科技进步,注重交通安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三)发展目标。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省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规划投资232亿元,打造带动4条(大广、杭瑞、黄咸、麻阳)高速137公里(已建43公里,续建、待建94公里),1条(106)国道59公里(已建成),5条(界浮、沿横、阳枫、富阳、河金)省道241公里(已建成),8条(星肖、朱梅、阮殊、刘太、龙岩、黄太、大

三、大有)拟升省道95公里(待建),3条(杭瑞高速阳新连接线、武阳、黄阳)一级公路86公里(在建、待建),7个(阳新物流中心、城南客运站、城北客运站、中心客运站、龙港客运站、武九北站、武九东站)重要站场(已建成城南、中心客运站和武九北站),5个(棋盘洲港区、黄颡口综合码头、富池综合码头、兴国港区、王英中心码头)重要港口码头(续建、待建)以及主要农村交通设施的现代交通网络新格局。重点建设“二环九射二桥三隧五码头”,统筹养护、管理、运输协调发展,形成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国省干线、长江黄金水道、富河内河航运、快速铁路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公水联运、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公铁水联运,基本建成现代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阳新新一轮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具体目标:

——公路方面。以打造“五纵三横”高等级骨架公路网(五纵:大广高速、麻阳高速、106国道一级公路、黄阳一级公路、兴国至浮屠一级公路;三横:杭瑞高速、黄咸高速、武阳一级公路)、“四纵五横”省道干线公路网(四纵:阳枫省道、富阳省道、河口至洋港省道、梅军省道;五横:界黄省道(界首至黄沙铺)、三通省道、沿横省道、河金省道、洋港至燕下省道),仙岛湖生态旅游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为着力点,实现通省达市公路高速、一级化;省道技术二级、路面

高级化;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化、路面高级化、行车安全化、养管正常化。重点建设黄咸高速公路、麻阳高速公路、武阳一级公路、黄阳一级公路、106国道一级公路、浮屠至兴国一级公路、仙岛湖生态旅游公路、梅军二级公路、农村公路等。

——公路客货站场方面。以打造“运输网络一体化、运输装卸一体化、运输站场一体化、运输辅助设施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的新型联合运输系统为目标,构建“交通枢纽二级站、镇镇都有客运站、村村都有候车亭”的客运服务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提高物流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以及整体运行效率。重点建设龙港、浮屠二级客运站,排市、三溪、白沙、木港三级客运站、阳新物流中心等。

——水运港口码头方面。将以长江港口码头建设为主线,实施内河航道整治和完善兴国港区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长江、内河黄金水道的运输功能。重点建设富池港综合码头、兴国港区、富水河航道整治工程、黄颡口码头工程等。

——铁路方面。修建武汉至九江客运专线阳新段及武九高铁东站,预留白沙(南)站,构建快速、便捷的铁路客、货运输体系。

(四)“十二五”的重点工程。县委县政府决定将2011年定为“交通运输建设年”,全面启动“二环九射二桥三隧五码头”的建设,为“十二五”阳新交通运输重点工程建设开创了先行条件。

二环——立项建设东部的麻阳高速、北部的黄咸高速阳新段,在建的西部大广、南部杭瑞高速与国家高速公路网、地方高速公路网贯通,构建阳新的高速公路外环圈;以106国道、沿横省道、三王路、农大路、石东路、界浮省道、阳枫省道、富阳省道、河金省道为基础,拟升等立项改造星肖线等8条95公里县乡道为省道,构成连接白沙、浮屠、三溪、军垦、王英、龙港、洋港、排市、木港、枫林、富池、半壁山、陶港、黄颡口、韦源口、金海、太子、大王的国省干线内环圈。

九射——以中心城镇、高速互通、过江通道、综合码头、公铁站场、物流园区等重要设施为节点,形成内联外射的便捷通道,辐射沿线及周边地区。一射:以城区兴国镇为中心射点,建设杭瑞高速阳新连接线15公里、杭瑞高速阳新互通、武阳一级公路、梁兴一级公路、黄阳一级公路、富阳省道、拟升省道二级公路95.4公里、兴国石孚渡改桥、阳新物流中心、城南客运站、城北客运站、武九高铁阳新段57公里、武九高铁阳新东站、拟请县政府组织交通、水利两家联手,加快启动富河81公里航道的疏浚工程,特别是赶在“十二五”前期做好富池大闸500吨级船闸改造工程的工可设计工作,力争早日消除富河航运的瓶颈,以低碳、低成本运输,造福富河两岸50万余人民,畅通县城高密度的人流物流。尽快建成兴国港区。构建以兴国城区为中心的公、铁、水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二射:以棋盘洲新港物流园为射点,建设黄咸高速阳新段26公里、棋盘洲长江大桥,联通沪蓉高速、棋盘洲港区、黄颡口综合码头、大冶湖港口河渡改桥、大冶湖大王大桥,升等立项改造大有线、大三线、刘太线,规划立项建设黄石至阳新一级公路及筠山隧道,山南铁路,构建公、铁、水枢纽,辐射兴国港区、黄冈和皖西。三射:以大王太子结合部为射点,黄咸高速与黄阳快速路构成“十”字对接,完善河金省道,立项升等改造刘太公路,规划建设大冶湖大桥,构建公、水枢纽,联通兴国、陶港、太子、大王、大冶大箕铺和黄石市黄金山工业园及市区。四射:以富池镇为射点,建设麻阳高速阳新段11公里、武穴(富池)长江大桥、富池综合码头、远大专用码头、华新骨料专用码头、富河水泥专用码头、阳枫线富池隧道、富阳省道、富河航道及沿河县道,建设公、水枢纽,连通兴国中心射点,辐射鄂东、赣西、沿江

经济带。五射:以枫林镇为射点,麻阳高速与杭瑞高速交汇,建设麻阳高速枫林互通、杭瑞高速枫林互通,改造界浮省道,构建公、铁枢纽,辐射赣西北。六射:以木港镇为射点,建设杭瑞高速木港互通,升等立项建设木洋公路及其桑树下隧道、龙岩公路,建设公、铁枢纽,辐射洋港镇及赣西北。七射:以龙港镇为射点,以大广、杭瑞星潭互通为枢纽,立项建设106国道一级公路梁公铺至贾家源段59公里、龙港孔志渡改桥、龙港二级客运站,构成公、水枢纽,辐射龙港红色旅游区、咸宁通山县及赣北。八射:以三溪镇为射点,武汉至阳新一级公路与大广高速交汇,建设公、水枢纽,辐射王英仙岛湖景区、大冶西和咸宁东。九射:以白沙镇为射点,规划建设武九高铁白沙(南)站、梁兴一级公路、立项改造良荐湖至七峰山二级公路、梁公铺至三溪国防战备公路,构建公、铁枢纽,辐射阳新北、阳新东以及大冶中东部。

二桥——棋盘洲长江大桥、武穴(富池)长江大桥。

三隧——黄阳一级公路筠山隧道、阳枫线富池隧道、木洋线桑树下隧道。

五码头——棋盘洲、富池、黄颡口、兴国、王英码头。

配套网络。完成县乡等级公路改造150公里;国省道大修改造135公里。

桥站渡场。拆渡(兴国石孚、龙港孔志、大冶湖港口)建桥3座,新建桥梁96座4381米,危桥改造90座2372米;建设龙港、浮屠2个二级客运站,三溪、白沙、排市、木港4个三级客运站,军垦、荆头山等10个五级客运站,阳新兴国公汽总站、城市客运站指挥中心、候车站台50个,农村候车亭100个、招呼站200个,阳新物流中心、富池物流中心和黄颡口、三溪、龙港配送中心,武九客专东站;建设富河航道整治,大冶湖金湖、莲花、刘寿渔业码头,大冶湖金海煤碳专用码头,王英旅游区船型改进以及港口支持保障系统工程。

养护管理。加强公路规范养护、日常养护;加大治超、清障管理力度;切实加强危桥改造;打造“洁、绿、畅、美、安”公路网;高质量、高标准实施大修工程,确保两年内全县国省干线路况全面恢复与改善。

运输管理。大力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强运输市场监管,不断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依法行政能力。完成旅客运输量5377万人,货物运输量3876万吨。

(五)“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十二五”期,我县交通项目建设估算投资232.0775亿元,其中公路建设137.383亿元,站场建设13.8985亿元,水上港口、码头建设6.796亿元,铁路建设74亿元。建设资金来源:一是申请部、省、市投资182.2386亿元,二是地方自筹49.8389亿元。

(六)保障措施

1、紧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战略、湖北省实施武汉城市圈建设战略和阳新县享受“双比照”(西部大开发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的机遇,争取国家、部省市对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促进交通运输发展。

2、积极行动,尽快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研究,为各阶段规划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消耗巨额的资金和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建议县政府给予土地、资金等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建议我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适应新机制,成立交通投资公司,构建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多元化投资新格局,形成全社会办交通的新氛围。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研究和争取一切可能的资金来源,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筹措交通发展资金。

4、加强建设项目和运输市场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确保生产安全,确保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确保运输市场秩序规范。

5、确立“科教兴交”的方针,注重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技术、管理、信息人才队伍,为交通科学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上一篇: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下一篇:学导练辅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