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道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022-09-19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曾多次强调, 要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建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此之前,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的颁布及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教育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 笔者认为, 当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应大力加强传统文化及道德教育,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根据新的时代要求, 给这些传统美德赋予新的内涵, 用现代文明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原则加以改造、充实和发展, 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走向现代化, 再用这种优秀的传统美德来哺育年轻一代的大学生, 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1 高校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1.1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浅析

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思想活跃、目光远大、积极向上, 高度注意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 关注自我价值, 追求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他们还深刻认识到, 除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也非常重要。因此, 在当代大学生中, 政治上积极追求进步, 注重提高道德修养, 勤奋学习,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人在逐渐增多。但是其中还不乏道德缺失的成分主要表现在:

(1) 理想信念模糊,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些扭曲。比如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等。

(2) 社会公德意识差。不重视生活细节, 缺乏检点, 不爱护公共财物等, 都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

(3) 受互联网传媒的负面影响较大。信息的超载, 常使学生对信息缺乏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往往控制不住, 甚至脱离现实, 沉溺网络, 荒废学业。

(4) 与人交往能力差。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和稳定, 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因而, 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 不能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去, 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故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团结协作能力较差, 心理素质问题较为突出, 都迫切要求高校加强对学生传统道德教育, 高校思政工作任重道远。

1.2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上, 存在着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这也就是说, 它不仅要求人们遵守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 而且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的行为规则,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 协调局部与整体利益、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与发展。传统思想道德对利义观的研究与阐述, 正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提供了理论源泉。

1.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落实到我们每个学生身上, 主要就是要求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要注重道德水平的提高, 大学生要懂得怎样正确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才能使整个社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其实尊重自然, 重视科学发展, 倡导和谐理念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了, “以和为贵”, 儒家的大同思想都从一定方面阐述了建立和谐的社会, 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高校要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 使学生深刻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4 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 国家的未来, 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传统德育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进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学生们在走进社会后各司其职, 共同努力。

2 高校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的主要措施

2.1 全面、系统整理传统文化并赋予新的含义

传统文化积累下来的精华, 历来为世人所崇尚, 都是极其适用和有效的教育材料, 容易唤起青年人潜意识中的道德情感, 这也与我国培养“四有”新人的道德体系完全融合。当代大学生也有意或无意地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这种影响, 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意无意地遵循传统文化的一定方式、习惯及行为模式。有的可以变为清晰的意识, 更多的则不能。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 有义务更有条件全面、系统地提高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论修养水平。高等学校在培养现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中, 应当重视和发挥优秀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认识到, 整理、研究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 是大学生伦理道德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当然,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泥古”更不可“食古不化”, 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领悟其合理的内核, 并与新时期的社会需要、特点结合, 赋予其新的时代气息。我们应加以挖掘、利用, 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2.2 大力实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

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中, 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与其它教育相结合, 而最重要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进行教育, 同时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作为传统文化的补充, 完整、健康地塑造现代大学生的人格。学校应切实加强领导, 将德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摆上议事日程, 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确立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改变现有的课程结构。

2.2.1 大力加强高校课程建设

一是加强有关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教育方面的专业或课程建设, 增设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等历史类选修课及中国美术鉴赏、艺术设计、绘画专业等人文艺术类选修课程。二是在大学语文、思想品德等公共课中增加介绍儒家优秀思想文化、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的内容, 并开设儒家思想选修课, 帮助学生懂得“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的道理;了解“四海之内皆兄弟”、“民贵君轻”的政治理念,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刚健奋进,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为人民利益而死, 重于泰山”的高贵品德等,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2 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 以学生为载体, 以课外文化活动为内容, 与教学紧密相连的一种群体文化, 集中反映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 构成学生富于特色的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为了浓厚学校文化氛围, 学校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每年定期举办艺术节或艺术周活动, 期间举办文学讲座、书法摄影展、国画展、文艺武术表演等各种文化活动, 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也让学生从中领略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二是校内开辟校园文化、理工艺苑网站, 从网上不仅可以欣赏古往今来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 而且还能看到校内师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三是每年以各种形式举办民族传统文化专题教育活动, 如开展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大讨论、大学生道德建设大讨论, 举办大学生与公民道德建设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 激发广大学生积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争做新时代高素质文明大学生。

2.2.3 建立一支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专兼职骨干师资队伍, 以保证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重视“言教”与“身教”合一,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具有身教示范的人格力量。在传统文化中, 孔子主张正人先正己:“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孟子说:“吾未闻枉已而能正人者也”, 强调领导者的示范形象作用。孔子还十分重视教师道德修养, 他主张教师应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注意修身养德, 才能维护自己的威信, 得到学生的爱戴和敬仰。

2.3 鼓励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及社会实践中践性传统德育观

2.3.1 加强对大学生礼仪教育

中国是礼仪之邦, 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礼仪、礼节, 礼仪也是文化。学校要开设古代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求知礼仪、伦理学等选修课程, 充分挖掘传统礼仪和现代礼仪的潜在资源, 围绕如何做到言谈举止文明礼貌、仪表整洁、会待人接物, 遵守社会公德等多方面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 做到德教与修身合一, 使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3.2 以先辈们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鼓励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 先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先进的技术、发明, 推动着社会步步向前, 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在日常思想教育中, 要注意运用这些活生生的事实, 运用先辈们那种艰苦奋斗, 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去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创业能力, 做到“知道”与“躬行”合一。

总之,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当前我党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 要抓住思想素质教育这一重点, 注重人才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而大力开展传统道德教育, 既是对高校思想素质教育内容的新的补充, 也是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培养品德高尚的合格人才、提升整体文化品位所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实践证明, 高校思想素质教育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不仅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品德修为, 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真正使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摘要: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传统, 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历史条件, 我们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 所以, 西方的价值观并不完全适用对青年一代的教育, 也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大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时代与现实需要。

关键词:传统德育,大学生,思政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允正, 张鹏路.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06, 2.

[2]  吴来苏, 安云凤.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评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2.

[3]  刘穗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中华医学教育, 2006 (1) .

上一篇:新课标理念下初三政治活动课的教学探索下一篇:综采工作面大采高采煤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