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案

2022-09-10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及其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很令人担忧。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各种尝试, 都有一定成效, 但总体来说, 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目前,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仍然是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必须解决也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随着德育改革的深入, 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提上了各级教育部门的议事日程, 也成了专家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我校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充分证明, 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理论为核心, 儒道两家为中国国学之根本, 佛教因其本质与儒道两家学说相通, 因此, 传入中土以后, 便迅速与儒道学说融为一体, 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因此, 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儒释道三家经典为主, 向四周辐射, 为传统文化教育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打好基础。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案分为近期方案、长期方案和相关方案三部分。

1 近期方案

近期方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课及讲座等具体操作实践方案, 即在思想道德领域内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案。二是组织研究团队, 深入开展国学研究的设想。

1.1 在思想道德教育领域局部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案

这个方案指只在思想道德教育领域内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局部实施方案。从直接开设传统文化课及其辅修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与其它各门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及开展灵活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几方面着手, 使传统文化教育深入人心, 进而起到美化心灵、提升道德的作用。

传统文化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包括9个门类16门课程:哲学3门、政治道德学2门、文学2门、史学2门、礼学2门、佛学1门、艺术学2门、民俗学1门、现代科技1门。学生可从9门传统文化课中选修10个学分, 在7门文化素质课中选修8个学分。16门课程纳入我院公共基础课平台之中。

1.传统文化课程共5类9门。五类最少各选修2个学分。共计10学分。 (1) 礼学课程2门:《论语讲座》、《古代礼仪》。主要解决大学生行己有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等小学而上达的问题。《论语》最为关注的是人格的养成, 而且侧重于个人与社会互动中的道德伦理方面, 主张个人融入社会, 担负起仁以为天下的重任。《古代礼仪》课则直接介绍古代君子的行处坐卧、取与去就、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人格养成方面应遵循的具体准则。 (2) 哲学类课程2门:《周易讲座》、《老子讲座》。主要解决大学生的世界观和对世界的认知能力问题。《周易》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它以易卦这种独特的方式揭示了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的创生、发展及其千变万化的总法则和各种子法则。《老子》则是从不同的方面反复向人们揭示创生宇宙万物的本源——道及其特征、作用等, 旨在告诉人们, 只有顺从天道, 才能长生久视于天地之间而不衰。学习这两门课, 即便不提“世界观”这个术语, 学生们也会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 (3) 政治道德学类课程2门:《大学、中庸讲座》、《尚书讲座》。主要解决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心态问题。《大学》论述大德君子的人格标准、人生目标以及达此目标的途径。《中庸》被誉为孔门传授心法, 历来被认为是个人道德修养、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最高准则与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最好法宝。《尚书》的其核心思想是敬天、明德、慎罚、保民。学习它, 挖掘其言辞深处的思想内涵, 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明辨是非、崇德广业、和谐身心、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的意义, 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4) 史学类课程2门:《中国历史与制度》、《中国思想史》。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5) 佛学类课程1门:《佛学讲座》。主要培养学生无私无欲、兼济天下、善待万物的慈善胸怀。学习它,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外物与自身, 去除私欲恶念, 善待社会, 善待他人, 善待外物。

2.文化素质课程共5类7门。由学生自由选修8个学分。 (1) 艺术鉴赏课程2门:《音乐鉴赏》、《美术鉴赏》。 (2) 文学鉴赏课程2门:《古诗词鉴赏》、《文学名著鉴赏》。文学类与艺术类课程可帮助学生陶冶性情, 提高艺术审美情趣, 进而达到净化心灵, 提高思想境界的最佳效果。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 便可在一次次地投入中达到心灵的净化升华, 而且, 能发现艺术作品的美, 也就能够发现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真正美、终极美, 从而在专业领域也上升到一个高层次。 (3) 哲学类课程1门:《中西哲学发展比较》。帮助学生认识中西哲学发展的共同脉络, 从而加深对哲学原理的进一步理解以及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加强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崇敬感, 消除中西哲学之间的鸿沟。 (4) 自然科学与现代科技类课程1门:《传统文化与现代尖端科技知识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前沿科技的现状及其原理, 了解现代尖端科技的原理与传统文化中反复揭示的法则的关系, 从而更好地弘扬传统精华, 古为今用, 更好的理解现代科技的原理, 为日后的科技发明与创造奠定扎实的基础。 (5) 民俗类课程1门:《中国民俗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形式、内容、思想根源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以便移风易俗, 正本清源, 引导民风民俗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以上十六门课程, 其作用都不是单一的, 在发挥其各自主要作用的同时, 还有一个互补共进的作用。《周易》是儒道学说的共同根源, 儒道两家的理论向来是中国人为人处世、修身治国的两大法宝, 儒释道三家理论在中国的融合, 本身就说明了三家在本质上有相互融通之处。艺术鉴赏、现代科技, 从本质上说, 都是《周易》以及儒释道三家理论在文艺与科技领域的实际运用而已。因而, 十六门课程的共同目标, 都在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纯正的世界观和认知能力、具有纯正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心态、具有独立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此基础上, 再去学习各学科的专业知识, 必能执本知末, 举一反三, 推十合一, 使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升到更高更深的层面, 进而由精通一门知识技能入手, 进入获得再生新知识、新技能的永久性创新能力的领域。

3.开展灵活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营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1) 在校报开设专栏, 由教师解答学生在传统文化课学习中提出的疑惑。 (2) 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活动, 由教师主持, 学生自愿参加, 共同探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突出问题。 (3) 举办传统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讲座, 以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主讲相结合的方式, 校内校外互相促进, 提高本校师生员工的文化品位, 逐步实现校内外、省内外的学术接轨。 (4) 建立网页, 讨论传统文化教育涉及的各种问题。根据实际, 不断改进传统文化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与偏差。

全校各专业的学生, 在上述 (1) (2) (3) 类活动中至少参加总活动量的2/3以上, 并由组织者或讲解者考核合格。

1.2 成立国学研究团队, 深入开展国学研究

1.2.1 该团队的研究目标

a为方案 (一) 的全面实施做好开课的师资准备及学术知识准备。

b为方案 (一) 的开课提供优质教材。

c以优质的国学研究成果带动全院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d为进一步开展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提供人力储备与学术储备。

1.2.2 该团队的人员组成

a校内各专业中热爱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有较深理解的教职工。

b校内有关退休教职工。

c校外研究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

目前阶段, 三部分人员可按约5:3:2的比例配备。

1.2.3 团队活动方式, 活动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

a一周之中3天在各院系分散活动, 一天在研究所集中讨论攻关。

b一部经典一部经典地分头学习, 集中讨论研究, 分头执笔成文成书。

2 长期方案

长期方案包括两个方案:全面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案和成立国学院、开办国学本科专业的实施方案。在各学科各专业中全面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案, 在全校各学科各专业中全面推行传统文化教育, 较之方案 (一) 的局部方案, 课程门类增多到23门, 在原主辅修16门课的基础上, 增加了7门深入研读的选修课, 共2 3门课程。

(1) 大文、大理招生。一二年级以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与公共必修课程为主, 文、理各科专业基础课程为辅;三四年级以文理各科专业课程为主, 传统文化与公共课程为辅。

(2) 一二年级文理各科在学科基础课与公共必修课之外, 必修方案 (一) 中所列举的传统文化与文化素质课程16门, 三四年级开设7门传统文化精读课:论语讲读、左传讲读、大学中庸讲读、史记讲读、老子讲读、周易讲读、心经与金刚经讲读, 学生可任选4门。

以上一二年级的各入门课程以基本内容介绍为主, 类似于导读课;三四年级讲读课程则以引导学生读原著、深入领会原著的精神实质为主。

(3) 成立国学院开办国学本科专业的实施方案。成立国学院 (或人文素质教育学院) , 主抓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分两步走:

a.成立国学教研室。把大学生传统文化、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研室的主业来抓。其课程设置与要求同方案 (一) 。全校的大学生传统文化及道德素质教育课程由国学教研室来抓, 有两个好处:一是专业对口, 利于师资的合理调配与正常的教学管理。二是利于开展教学研究, 提高质量。传统文化教育由国学教研室的专业课教师开设, 教师会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投入主要精力去做。而且, 代课教师同属一个部门, 也有利于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主要教学环节的统一部署, 进而真正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

b.成立国学院 (或人文素质教育学院) 。国学教研室一方面承担全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教育课的教学任务, 一方面积极筹备国学四年制本科专业。待条件成熟, 即成立国学院, 开办国学四年制本科专业。

国学四年制本科专业以开设国学经典课程为主, 包括经典导读和经典讲读, 共23门课程 (同方案二) , 外加古代汉语、写作、中国文学史、对外汉语教学;同时开设外围课程, 诸如世界科技文明史、西方哲学史、世界宗教史、中国哲学史、外国文学史等, 目的在于通过各门外围课程拓宽知识面并加深对国学的理解, 促进中西各门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使国学更加高大丰满。

国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 一是去各大学应聘辅导员或大中小学的德育教师, 二是从事国学教学或国学研究工作, 三是应聘各类文职工作。随着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的日益突出, 大学德育师资队伍现状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以传统国学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必将提出并加以实施。为此, 抓住时机, 率先开办国学专业, 将是非常明智的、及时的、极有远见之举, 既顺应时代潮流, 又将对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国家民族也将是功在千秋的大计。

3 相关方案

相关方案包括两个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相关的子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和实施质量追踪方案 (略) 。

摘要:我校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充分证明, 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为了更好的发挥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用, 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包括近期方案、长期方案和相关方案三大类六个子方案, 从局部开设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课程到全面推行传统文化教育, 从成立国学研究团队到招收国学四年制本科学生, 从国学师资队伍建设到国学教学质量追踪等, 都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划, 以期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承传传统文化、引领社会文明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施方案

上一篇:基于变分法对带噪图像的边缘检测下一篇:去噪技术在彭水页岩气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