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发展机遇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抢抓发展机遇范文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为全市人民过上中等城市生活而努力奋斗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第六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简要回顾第六届委员会工作

市六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通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拼搏争先,有力推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六届市委的任期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开工建设了阜康酒精工业园区、四环制药、中新工业园区、万生医药园区、曙光农牧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7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新口径)。预计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8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0.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4倍、4.7倍.4.8倍。2010年,经济综合实力由全省第6位晋升到第4位,县域突破工作先后获得全省升级晋位一等奖、特殊贡献奖和争创强县奖。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7户(新口径),比2006年增加64户;实现产值249亿元、税金12亿元,分别增长

8.5倍、12.4倍;工业经济财政贡献率由26.3%提高到67%,工业化率由23.5%提高到40%;纳税千万以上企业发展到16户,其中纳税亿元以上企业3户。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试点县(市),建设推进村100个。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295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户、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2万亩,省级牧业小区发展到190户。实现退耕还林22.5万亩,绿化美化村屯个。农业总产值达到39亿元,乡镇财政收入1.56亿元,分别增长3倍、2.2倍。

城市规模和功能大幅推升。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新区控详规。累计投入成绩按基金38.7亿元,其中新城区完成投资23亿元,实现了城市供水、新区路网、辉发河综合治理、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重点工程,建设了政务中心、文体中心、欧亚购物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迅速拉开了中等城市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拓展到29平方公公里,城镇化率由42%提高到56%。

民生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投资46亿元,新建农村水泥路960公里,建成农村安全饮水点320处,改造新建第三中学等中小学校舍27.5万平方米、市中心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服务单位24个,改善了2.5万户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新增就业岗位7.5万个,开发公益型岗位2176个。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个险种扩面提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乡农民参合率98%。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分别增长1.3倍和4倍。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翻一番。

和谐发展的氛围浓厚。人大、政协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监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各民主党派及群团组织在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管武装工作不断加强荣获国家双拥模

范城“四连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创新,开展了系列宣传庆祝活动,成功举办了两届田径运动会和首届农民运动会。“平安梅河口”创建活动深入推进,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平安县(市)荣誉称号。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建立了信访服务中心,一大批信访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切实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政治力度,努力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了学习实现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等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切实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斗争,严肃查处涉软案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坚持和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科学发展管指导工作、确定思路、完善规划;得益于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动力,用创新的思维推动工作,用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用发展的实效验证成果;得益于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尽心尽力为百姓谋利益、办实事、解难题,让全市人民更多地享受发展成果;得益于我们坚持把团结干事作为第一追求,历届班子精诚团结、密切协作,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离休老干部、老同志,各位企业家和投资者,本届委员离任的同志,驻梅单位和部队、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二篇:抢抓机遇 科学发展

——为建设“武陵明珠,锦绣利川”添砖加瓦

湖北省利川市科学技术协会

利川市位于武陵山片区西北,湖北省最西部,南邻潇湘、西靠蜀渝、北依三峡。地跨东经108°21′至109°18′,北纬29°42′至30°39′。东西宽92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602平方公里。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全市平均海拔1100米,总人口93万人,在4602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息繁衍着以土家、苗族为主体的18个民族。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利川气候独特,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烟叶、草场、水能、风能、天然气、矿产和旅游资源,素有“坝漆之乡”、“黄连之乡”、“水杉之乡”、“纯菜之乡”、“山药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3种,其中,天然气储量达98.67亿立方米,石膏矿藏量144亿吨,生物礁藏量200万立方米,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31.3万千瓦,风能资源80万千瓦。境内有一个洞——世界容积量最大的溶洞腾龙洞;一座寨——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美的土家古寨鱼木寨;一棵树——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杉王”;一口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落大水井;一首歌——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

一、并传唱全球登上世界艺术殿堂维也纳大厅的“龙船调”。这里群山叠障,林海莽莽,生态优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适合人类

生存,让人留连忘返。是上天恩赐的宝地,也是急待开发的热土!

利川市(县)科协成立于1959年,文革期间中断。1980年11月7日,在利川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利川市(县)科协得以恢复,最初与科技局合署办公,在市科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科协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独立的条件基本成熟。198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利川科协实现经费独立核算。 1989年元月利川市科技馆开馆之际,利川市科协正式从科委分离出来,在科技馆办公,单独成立了党支部,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建制。二十年来,利川科协始终秉执“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推广先进技术,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学素质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这二十年不平凡的经历中,利川科协自身也得到长足发展。在几届利川科协人共同努力下,从最初的社会地位低下、门庭冷落到如今的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作用充分发挥;从最初的办公室条件相当简陋到如今的现代化办公室设备一应俱全;从最初的组织机构单一到如今的组织网络遍布各乡村,利川科协完成

了一次质的飞跃。目前,利川科协已发展成为拥有26个市级学会、协会,15个乡镇科协组织,44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5名科协委员的科技团体。

利川科协的发展见证了利川科技的发展,也见证了利川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利川市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市之一,利川科协的工作相对于较发达的地区还显滞后。利川科协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 组织结构松散、联系不够紧密、人员构成疲弱、工作动力不足、科普经费不足、工作手段单一 。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武陵山片区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为利川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11年4月,利川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工作开始启动,利川科协决定以此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为利川科普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强化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科协工作的重视。要充分认识科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科协肩负着向广大科技工作者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的责任,对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稳定科技工作者队伍,调动科技工作者,为推进“科教兴市”进程服务的积极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认识科协工作对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科技事业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协工作是整个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开展旨在促进科技进步、学科发展、科学决策、学术交流、科技培训和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将有效地促进科学

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要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乡镇科协工作汇报,研究科协工作,及时解决科协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每年至少要召开的1至2次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以及每年的“全国科普日——恩施科普月”活动。要经常开展科普活动、学术交流和民间科技交流活动,以及科技咨询等活动。要加强科协的领导班子建设。利川市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高唱正气歌、提振精气神、严兴问责风、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市委市政府严抓“治庸问责”,平庸无为的科协领导班子不可能发挥科协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势在必行。科协领导千万不能有科协就是让人修身养性、安逸玩乐的好地方的庸碌思想。要切实行动起来,办实事、办好事,要能在内部起到带头作用,在外部发挥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是要进一步为科协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大力加强科协的基层组织建设。乡镇、社区已成立科协组织的应配备精干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尚未成立科协组织的企事业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科技人员较多的企事业单位要积极组建科协组织,确保科协工作落到实处。

(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武陵山片区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对科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科普运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加大科协体制和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一套权威高效的科普

运转体系,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并且能干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真正担负起科普工作主力军的职责,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树立科协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是搞活科协上下级之间关系,树立上级科协权威性。上级科协组织作为领导者要树立起权威性,要能为下级科协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使科协工作能真正列入到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要有硬性考核指标和量化标准。要能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下级科协以支持。如建科普画廊、开展科技培训等。

二是改善科协与学(协)会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种有约束力和推动力,充满活力的新型关系,使科协成为学(协)会真正强有力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三是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在新的形势下赋予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如在论文发表、职称评定、政治待遇等方面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工作队伍。这是县市级科协当前面临的最紧迫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只有当科协拥有了一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科协工作才能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

五要加强和兄弟县市科协之间的联系,要有不耻下问、积极学习的态度。利川科协要抢抓国务院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省委省政府实施“616”工程、黄石对口支援利川等

重大机遇,积极向提供援助的黄石市以及其他兄弟县市科协学习,和他们交流,力争引进项目资金投入,以便更顺利的开展利川科普工作。

(三)、积极主动,求真务实

一要认清形势,找准位臵,《科普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科技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科普法》赋予科协是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充分体现了科协在科普工作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利川科协要充分利用《科普法》的学习宣传,巩固自身科普工作主力军的地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弘扬科学精神,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普活动的开展来影响带动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支持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与科普工作的新局面。

二要立足现实,积极创新。利川科协要紧紧抓住县域经济和文化发展这一中心,立足于利川市实情,充分发挥科协现有财力、物力功效,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科普活动不能年年一个模式,要推陈出新,做到有实效还要新意,要能充分激发百姓参与科普的兴趣。

三要突出工作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开展科技宣传,实用科技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科技文化素质,要以科技引导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通过普及科学技术、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才能发挥科技工作的实效。要向上级部门推荐一批在科普工作中

的先进基层组织和个人,发挥他们在科普中的主力军作用,实行典型引路,做到以身边的事例教育和激励人,调动各级科普工作组织和人员的积极性。要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先模作用,宣传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进经验,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

四要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科普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以防止一阵风、运动式的作风,避免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送科技下乡时搞一阵,平时放在一边的作法,要把科普宣传与计划生育、教育教学、农业农村等平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平常工作中发挥科协组织的影响力。要注重传统科普手段与现代科普手段的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开展科普工作的氛围。

五要大力支持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开展学术活动。各级学会的主管单位要为学会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予以必要的经费支持。要积极争取财政、税务、物价、工商、审计、民政、城建等部门,对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从事的社会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活动在政策上给予优惠。今年,利川市山药协会受到了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批准为“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并获得20万元奖补资金。截至目前,我市已有一个基地(利川正圆药业兴隆坪科普示范基地)、两个协会(黄连协会、山药协会)受到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今后,利川市科协将联合利川市财政局等单位大力宣传市山药协会的先进事迹,做好对表彰对象的服务,引导、帮助基层科普组织进一步提高科普

工作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及时、有效、周到的科普服务;进一步发挥利川特色产业龙头协会(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农民建立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让科普公共服务持续惠及广大基层群众。

六要进一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广泛宣传优秀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设各种专栏、专版、网站、网页,大力宣传科技工作者的业绩和良好精神风貌,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氛围。大力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科协要完善科技人才数据库,积极举荐科技人才。认真组织好全市科技人员表彰大会和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要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有关科技人员和积极分子的政策,有关部门和领导要重视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呼声和建议,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沪渝高速通车,宜万铁路运营,恩来、恩黔高速公路和渝利铁路建设正酣„„制约利川发展的因素在递减。利川的腾龙洞、龙船水乡、鱼木寨、大水井、齐岳山天然牧场等旅游资源正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利川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利川科协必须抓住机遇、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参与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才能最大程度实现科协自身的价值;通过为百姓服务,用科技知识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把科普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利川科协必须

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和利川人民一起展现出利川市全新的科技文化魅力,为利川旅游、利川经济增光添彩,为建设“武陵明珠、锦绣利川”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抢抓机遇勇于大跨步发展

--中共新岐村支书段生力赴华东考察心得

为贯彻落实好 “争先创优”教育活动,以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为主题,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政策水平以及推进产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镇党委政府组织了我们乡、村三级干部赴华东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在赴华东五市进行学习考察的7天时间里,我们考察团的同志们都不辞辛苦,风雨兼程,虚心学习。先后参观考察了上海、杭州、无锡、苏州、南京,目地是学习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考察地规范、热情、周到、细致的接待和服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我感受颇多、收获很大,触动很深。

一、学习考察的简况 华东五市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是江南鱼米之乡,山清水秀之处,历史文物之都,名人荟萃之地。华东五市(苏州,无锡,南京,杭州,上海)这条旅游线将都市风光线与名山名水融为一体,是集风景名胜游,文物古迹游、佛教文化游为一线。华东五市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地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来发展,作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助推器,在旅游产业定位、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市场管理、市场促销等方面摸索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1

华东五市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是:自然风光优美是前提、思想观念更新是基础、景区特点鲜明是关键、旅游市场规范是重点、管理体制科学是难点、文化底缊深厚是核心、科学技术支撑是动力(如上海)。但感受特深的还是共同致富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华西村不长的时间里,我们登上了百米金塔览胜大华西;入室考察小华西普通农家;走华西路参观展览;在华西村礼堂听吴仁宝老书记的报告;观看文艺演出;还在特色餐厅享用了天下第一村的待客饭菜……耳闻目睹让我怦然心动,华西农庄赛天堂。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考察中,我深刻体会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村的精神文明程度已成为一种可以转化的生产力要素,成为促进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具体安排。本此考察经镇党委政府精心安排,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同时,时间科学合理安排,让学员们能正确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关系。特别是党委书记带队领导,在本次考察学习过程中,对队员的关心和帮助,使广大队员精神振奋,倍受鼓舞,纷纷表示努力学习,把学到的知识、经验、带到工作中,发挥作用,决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二)提高了理论水平,理清了工作思路。通过考察使我对我村再次理清了思路,牢固树立了项目意识,把抓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调优产业结构,以产业项目增强后劲。

(三)拓宽知识视野,更新思想观念。通过对华西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情况及经营、经济特色村工作经验及发展思路及加快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的情况及经验等经济发展规律知识的考察,使我们提高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能盲目追求、盲目崇拜、更不要搞脱离实际、做表面文章的政绩工程,要科学地、严格地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运作,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敢于实践,大胆创新,才能使我们的各项经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四)学习借鉴,长足发展 。本此考察学习,让我的感触最大、体会最深的就是华西村。在华西村,耳闻目睹的情景,使我充分领略到华西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之新、气魄之大、速度之快、活力之足。细想华西村的发展历程,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华西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二是拥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扎实、高尚情操的党员干部队伍。在华西村,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无处不在,这是我们这些党员所要积极学习的。华西之旅,所到之处,大开眼界,赞叹不已,华西不愧为“天下第一村”。在对华西参观

3中,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精神的充电,强化了我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为我新岐村发展努力的信心。

三、寻找差距,自我加压,长足发展

(一)寻找差距。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切身体会到了我村与华东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我们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存在差距;二是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主,围绕着经济建设服务工作上还有差距;三是在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方面存在差距;四是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实行灵活变通政策上有差距;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差距;六是强化经济建设与国际接轨方面存在差距;七是在对领导干部的培养要求和力度方面存在差距。

(二)今后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通过考察活动,使我在感性上有了新的认识,在理性上有了新的提高,启发很大,感触很深。“他乡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寻找差距,愈发加重了我们建设新沧源、发展新沧源的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结合我们的实际,今后的工作发展方向如下:

一要有开放的理念。开放理念在今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一筹,产生巨大的带动力作用,我们知道,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但是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如何,一是要尊重客观实际,遵循客观规律。二是靠人的思想意识,指导带动作用。如何充分运用市场经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逐步

4与国际接轨,与经济全球化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以时俱进的思想,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去指导我们工作,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对我们的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探索,才能确保我们的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顺利实现。

二是要坚定不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江阴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兼顾局部和全局、眼前与长远利益,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使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保持协调、高效、优化、有序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经济建设走在全市前列,融入世界群体。

三是要立足客观实际,选择发展模式 。我们新岐村要正视自己存在的困难,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优势,选择适合我们的发展模式,学习华西村的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遵循“发展靠经济、经济靠产业、产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环境靠作风”的“六靠”原则,按照县委、政府提出“七大”发展战略和“十大”产业发展思路的要求,努力把我村建设成为以林业为基础的生态和谐新农村。

四是招商引资,提高自我发展 。华西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环境不能简单地看成青山绿水,重要的是政务环境,有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还有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才能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所以,我们要彻底转变政府职

5能,树立“共同开发、共同发展”观念,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以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使我们以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林业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和发展。

五是要坚持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以增强发展后劲。大胆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地制宜,以合理、高效的发展模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从而加大发展后劲,为今后我们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这次学习考察,使我个人的思想认识经历了一次全面洗礼,对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困绕心中许久的一些观点也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决心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出色的工作业绩。

6

第四篇:立足县域经济 抢抓发展机遇(银行)

尊敬的市分行领导、同志们:

听了郭行长的讲话和市分行对工作的总体安排及部署,鼓舞人心。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各项工作措施,完全符合我行实际,回去后,我们要迅速召开党委会、行务会及全体员工大会,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到各网点和每一位员工。

过去的一年里,在市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使我行各项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市分行各位领导、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借此,我代表康县农行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康县是个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区,我行在业务总量上偏小,这些都对我们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但是通过这次会议之后,我们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信心愈加增强,回去后我们将立足县域经济,积极寻找业务增长点,想法设法超额完成市分行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了抢抓机遇,在市分行会议召开之前,我行就早早召开党委会、行务会,在全面分析行内外形势的基础上,确立了2006年的奋斗目标和发展的工作思路及具体措施:奋斗目标是:各项存款净增3000万元,其中储蓄存款净增2000万元;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有效贷款投放2000万元;不良贷款清收400万元,余额净下降350万元,占比下降6-8个百分点;实现中间业务收入65万元、经营利润200万元以上,力争不发生各类责经济案件和责任性事故。围绕上述目标,我行的工作思路是:实现“两个突破”,“一个超越”。“两个突破”,即:存款总量突破1.8亿元,不良贷款清收有大突破, 一个超越是:人均利润贡献超越全市系统人均水平。

为了确保上述目标任务的完成,2006年我行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一是认真组织抓存款,做大总量强实力。首先,立足县域经济,瞄准瞄准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较强,收入较高的个体经营大户,大力发展个人业务,确保储蓄存款稳步增长。其次,认真对原有我行对公存款客户进行整合筛选,通过分析监测对公存款账户资金周转频次和月均余额,确定营销对象,并重点加大对学校、医院、财政等机构客户的攻关营销,确保对公存款大幅稳定增长,以降低资金成本。同时,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营销责任,紧盯全县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公路建设、义教工程、国债等项目资金,加大考核力度,确保低成本资金归行率达到80%以上。二是选好项目促营销,立足县域抓发展。今年我行在重点做好对“独一味”药业责任有限公司贷后监管及维护的基础上,将及时捕捉市场客信息和客户信息,对县内新上项目进行密切关注。对资产优良、还款来源有保证、抵押担保能落实、信贷有需求、符合我行信贷支持条件的中小企业客户,将积极介入,及时推荐上报。同时,我们将以城区改造和小城镇建设为切入点,“以整县核桃、南茶北桑”为市场营销定位,着力加大对个人质押、个人住房、工资履约等个人信贷业务的营销,尤其要在城区周边重镇、及经济比较活跃,且被省列为旅游重点开发区的阳坝培育一批有高、中收(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入和生产经营稳定的个人优良客户群体,努力培植新的收入增长点。三是突出重点抓清收,增强信心促“双降”。首先,加大对“散小差”贷款的清收力度,通过落实清收责任、落实清收人员、落实激励考核、实行区域重点清收、委托清收、招标清收等措施力争全面完成市分行下达的散小差贷款退出计划。其次,继续抢抓新一轮企业改制机遇,密切关注当地企业改制动态,灵活采用“一户一策、一厂一方、落实债务与清收并举、收现与抵债并举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主动介入和参与企业改制,使企业不良贷款清收再有新突破。同时将加强贷款管理,落实贷后管理制度,确保新增贷款无不良。四是外寻市抓拓展,内挖潜力促增收。我们将立足康县农行实际,对外积极寻找新的收放增长点,大力拓展以保险代理等金融产品为主的中间业务,对内在提高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银行卡等业务,同时加大表内外收息力度,认真清理拖欠利息贷户,制订收息目标,落实收息责任,在确保表内利息100%收回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表外利息收回率和综合收息率。牢固树立增收就是效益的理念,严格控制费用支出,确保全年利润计划的全面完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06年我们将在市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鼓足勇气,强化管理,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市分行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市分行党委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康县支行

第五篇:抢抓机遇谋发展科学跨越谱新篇

水绕芦花月满船,烟波四起盖五津。

在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江‛交汇之地、群山重水之畔,镶嵌着一颗耀眼的明珠——宜都市五眼泉镇。该镇位于湖北省宜都市中部,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因盛产石雕而闻名荆楚大地,镇内石材、水源、旅游等资源丰富,高坝洲水电站、香客岩水电站、守敬书院、天龙湾风景区均在境内,陆渔一级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捷。全镇版图面积105.57平方公里,现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6个村民小组,6406户,2.2万人。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新模样‛,近年来,五眼泉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带领下,以不屈不饶的信念、战天斗地的气魄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坚定发展信念不动摇,加快发展步伐不懈怠,在发展镇域经济、推进城乡统筹、维护社会稳定、致力改善民生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09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5亿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314%,年递增达到104%;财政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184万元,是2006年的4.4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662元,比2006年增加2652元,年递增59%。截止2010年8月底,全镇财政收入已达到1141.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6亿元。该镇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北省电力设施保护先进单位‛,连续两届被表彰为‚宜昌市级文明乡镇‛,连续3年被表彰为‚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森林防火先进单位‛,先后荣获‚宜昌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乡镇‛、‚宜都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宜都市政务公开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鸡头山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十佳平安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袁家榜村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的首批‚国家级生态村‛。

解放思想明思路

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五眼泉镇党委、政府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总结成绩、反思问题,用创新思维扫除思想障碍,打破观念束缚,积极开展‚五眼泉镇怎样才能科学发展‛、‚五眼泉镇科学发展什么‛、‚我为五眼泉镇科学发展献一计‛等系列思想解放讨论活动,动员广大党员群众为五眼泉镇发展献策出力。多次征

求意见,反复组织讨论,最终明确提出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以‘一路’(陆渔一级公路)为轴心,以‘两河’(清江河、渔洋河)为两翼,以‘三区开发’(东部商住和城郊经济区、中部行政服务和农产品加工区、西部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和山林经济区)为载体,以‘四镇建设’(建材强镇、石雕名镇、旅游大镇、生态新镇)为目标的整体发展思路,绘就了全镇发展的新蓝图。

加快转型增实力

该镇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发展主旋律,抓住城区骨架拓展、产业加速转移、优惠政策频出的历史性机遇,依托原有产业基础,深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狠抓招商引资,树立‚全民招商‛理念,以‚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为目标,实行班子成员联系项目制、工作专班服务承诺制,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协调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难题。近年来,首佳陶瓷、日月新电缆、云森建材、杨守敬书院、华章新材等一大批投资过千万的项目落户该镇。截止2010年8月底,全镇工商企业数达到52家,与2006年相比增加39家。规模企业数由2006的2家增至12家,全镇规模工业总产值累计达到3.36亿,是2006年的5.4倍。

优化结构壮产业

在继续巩固‚柑、茶、桑‛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该镇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集思广益,提出实施‚6个2‛产业发展规划,力求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即:建强柑桔、茶叶2大支柱产业;规范建设柑桔、茶叶2大联合合作社;建设柑桔、茶叶2个千亩示范园;建好鸡头山、袁家榜2个生态休闲观光村;打造望佛桥、拖溪2个茶叶专业村;抓好陆渔一级路、拖溪流域2条产业带建设。同时,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三年来累计发放惠农资金787万元;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4440万元, 截止2009年底,全镇茶叶面积达到10052亩,柑桔面积31013亩,桑园面积2600亩,生猪出栏50592头、山羊出栏18003头,基本形成了‚山上茶园、丘陵果园、河边桑园,家家户户养猪羊‛的产业格局。在此基础上,该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作为攻艰重点,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前,全镇共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总注册资本872万元,网络农户2400户。

共建共享美家园

该镇以群众满意为第一目标,积极争取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300多万元实施安全饮水供水工程,解决了72%的农户饮水安全问题;争取专项资金900万元,对五眼泉、箭楼子、红山3座水库进行了全面整治;实施‚通达通畅‛工程,三年来累计硬化村级公路65.4公里,维修睛雨路259公里,养护乡村公路345公里,农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家园,三年来累计完成了2745户‚庭院净化‛、‚一池三改‛的建设任务;整合袁家榜生态村建设与山河社区建设资源,投资120万余元兴建生态示范小区,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镇容村貌焕然一新。

改善民生促和谐

该镇坚持以‚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便民服务为抓手,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政府职能转型的新机制。按照‚整合资源、集中办公、公开透明、规范操作、廉洁高效‛的思路,先后组建了便民服务、信访综治维稳、财务服务、农业服务等‚四大中心‛,贴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更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探明了一条新路子,这一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2008年7月和2009年2月,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两次到该镇和鸡头山村视察,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2009年12月9日,全省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在宜都市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镇便民服务中心和鸡头山、袁家榜村便民服务站。

该镇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理念,着眼于从源头上化解不稳定因素,不断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乡联防联控等一系列维稳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建立‚三个平台‛(即‚镇建综治维稳中心、村建综治维稳工作站、组设治安中心户‛),构筑镇、村、组三级联防网络。各村坚持每周一次排查,镇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排查例会,一个季度组织协管员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排查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镇党委书记、镇长牵头,镇党委班子成员组成专班,深入各村认真开展‚书记大接访‛活动,倾听民声解民困,化解矛盾在基层。

创先争优强素质

该镇牢记党建工作职责,通过抓实队伍、强化学习、培育典型、服务群众等措施,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增强党建工作活力,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强化理论学习,在提升队伍素质上创先争优。组织全镇905名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五个基本、七大体系‛等专题20多个,通过举办宣传专栏、印发工作简报,增强党员干部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内涵,在推进勤政廉政上创先争优。大力推进‚十个全覆盖‛体系建设,紧贴‚廉洁高效‛主题,建立健全‚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民主测评评议‛、‚离任经济审计‛、‚任前廉政谈话‛等廉政制度,促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软指标变成了硬任务。强化典型示范,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上创先争优。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2008年10月评选出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户123个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示范户20户、第二批示范户112户,镇党委集中命名授牌,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民情大走访、民生大服务‛活动为重点,在服务群众上创先争优。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即《干部民情日志》、《民情档案》及《党员、村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全镇党员干部重心下移,真情服务,切实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以规范村务监督为载体,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创先争优。出台《村务监督委员会责任制及百分考核办法》,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及委员候选人通过村民海推直选产生,监督职责范围拓展到政策执行、村务决策、村务公开、财务收支、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勤政廉政等7个方面,实现了从‚单一理财‛到‚全面过问‛的转变,通过变‚同体监督‛为‚异体监督‛,解决了监督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和执行上的不到位。其做法被湖北日报、三峡日报头版头条推介,并荣获全市党建创新项目二等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前取得的种种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在新的征途上,五眼泉镇党委、政府将按照已绘就的蓝图,满怀豪情,抢抓机遇,克难进取,乘势而上,为建设‚四镇‛、加快实现宜都‚两个率先‛目标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人才工作创新范文下一篇:企业并购方式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