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环境建设简报

2022-07-24

第一篇:宜居环境建设简报

县长宜居建设讲话

在创建宜居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许 中 伟 (2011年4月18日)

同志们:

上午我们刚刚召开项目建设决战150天动员大会,下午又紧接在此召开创建宜居城市动员大会,这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三宜一中心”的宏伟战略,开始从谋划步骤向操作步骤转变,从目标阶段向落实阶段延伸;也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抓工作是不断递进、不断细化的。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把创宜作为打造“三宜一中心”的首要和先导工程,将目标任务系统化、工作举措明晰化,动员全县上下迅速行动,硬化举措,启动宜居南丰创建,为2015年成功创宜开好头、起好步。刚才,建勤副县长解读了《创宜方案》,这是县委、县政府在结合实际、学习借鉴、数度修改、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拿出来的,内容详实、目标具体、责任明确,希望大家对照方案,认真抓好落实;6个工作组作了发言,有决心、有举措、有力度,我完全赞同;等下,祝书记还将作十分重要的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执行。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析宜居之义,我们差距很大,必须扬鞭奋蹄 创建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它涵盖了居住的舒适感、出行的便利感、环境的优美感、公共的安全感等诸多因素,是生态系统、生活系统、社会系统的有机统一,要求一个地方不仅适宜人的生存繁衍,更适宜人的全面发展。当

- 1桔节和道教盛大妆迎等节庆活动。另一方面,拥有便捷的交通优势,“三纵三横”的主体交通网络日趋成形,赣东南机场正在积极争取落户,南丰沟通长、珠、闽三角,联纵东、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凸显。此外,南丰的民富程度较高,贫富差距不明显,社会和谐程度居省市前列,也是我们一大优势。第三,具备一定基础。主要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一城三区、一江两岸五桥、二横五纵一外环”的城市框架逐步拉开,总体功能、形象、品位逐步提升。“省级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生物制药、机械制造、光伏电子、新型材料等产业不断壮大,工业化进程迈入加速期。桔文化、傩文化、福文化、名人文化、美食文化、宗教文化等深入挖掘,旅游产业日益繁荣。

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宜目标,是顺应大势的理性抉择,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但在肯定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离创宜的差距还比较大,主要体现为“三难三差”。

所谓“三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提高资源承载难。主要是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持续发展方面,我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年,我们发展方式总体上还是比较粗放的,在赶超崛起的阶段,要快速实现转型发展,在兼顾“速度、质量、效益”的问题上,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处理起来也有现实难度。二是创建社会文明难。社会文明度的评价标准包括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社区文明等方面。目前,我县的发展环境存在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效率低下、法制观念不强,重监管轻服务、重处罚轻教育等突出问题;小区物业管理覆盖面低、管理滞后,仅3家正在运营;社区文化、体育、卫生、

- 34力争2015年,二产比重占50%,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50亿元,工业创税突破10亿元。二是旅游破题要创看点。要围绕“世界桔都,福地南丰”的主题,按照“一体两翼”的结构布局和“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的发展定位,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军峰山、70万亩桔海、仙人湖、国际生态养生岛、傅坊温泉、曾巩文化园等六大核心景区开发,加快洽湾“船形古镇”、莱溪“桃源山庄”、石邮傩文化村、仙人洞、仙人石等辅助景点建设,及早推出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培育“县域乐”主题模式,打造江西新的旅游目的地,确保2015年来丰游客突破100万人次。三是现代农业要显特点。按照南丰蜜桔大产业理念,推进实施“品质提升、市场拓展、品牌唱响、产业延伸”四项工程,构筑以南丰蜜桔为根基,“产、销、加、学、研”五个方面互动,“农、工、旅”三大产业融合的地方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品牌声誉的世界桔都。力争至2015年,南丰蜜桔总产突破30亿斤,产业化主营收入突破100亿元。四是三产培育要凸亮点。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构建“高增效、强带动、宽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现代物流业重点新建物流产业园,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群体和物流企业。电子商务重点面向全国建设一批电子商务平台,至2015年县内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60%以上。金融保险重点扶持现有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以及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房地产业重点满足群众安居的需要,并发展商业房产开发。

(二)坚持“四化”联动,在城市形象上实现大提升。一是科学化设计。围绕突出南丰特色和宜居城市两大主题,按照百年要求,注重景观打造,提高城市品味,发掘城市内涵,全面提升我县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重点以河东综合新区、傩乡大道文化体验区、琴湖公园休闲区、一江两岸休闲景观带为组团空间,以行政服务区、医疗服务区、金融一条街等为区域亮点,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的控规和详规,构建“整体风格协调、区域各富特色、单体彰显个性”的城建规划体系。二是精细化建设。细节折射城市品位。宜居城市,应注重文化融入,抓好每个细节,大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小到道路规划、水面布局、路砖铺设、绿化搭配、座椅安放,都要精雕细琢,提升城市品味,一眼望去,让人感受良苦用心,使人产生过目不忘,永葆城市的生命力和魅力。在这方面,杭州、苏州等地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三是工程化推进。重点实施“城市增绿、碧水蓝天、污染治理、城乡清洁、人文景观”五大工程,实现城市•人•自然和谐共生。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确保2015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扎实开展各项污染整治活动,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指数。加快垃圾填埋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步伐,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继续推行“门前三包”的责任制度,集中清理整治乱摆摊位、乱停车辆、乱扔垃圾、乱贴广告等现象。加快完善新建住宅物业管理制度,规范公交车、出租车运营管理,有效整治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市场化运作。创建宜居城市,投入十分巨大,仅靠县财政来解决,无疑于杯水车薪。要在

- 7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社会保障覆盖率达100%;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改扩建县、乡镇敬老院,新扩建10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四是全覆盖保障群众就业。努力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社会共同富裕。力争2015年,社会就业率达96%以上,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总比重达70%。

(四)坚持“四力”促动,在整体推进上实现大跨越。一是努力创建“平安南丰”。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托天网工程,提高视频监控覆盖率,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确保全县刑事案件发案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重大案件破案率达100%,居民对城市治安的满意率达90%以上。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二是致力健全服务设施。加强市政设施建设,确保县城亮灯率、水质达标率、有线电视网覆盖率均达100%。加大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力度,加快改造城市危旧房和棚户区,切实提高市民的居住质量。引导建设一批方便居民生活的综合超市、菜市场、餐饮店、药店及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社区商业服务设施,打造良好生活圈,提升市民购物、消费的便利度和舒适度。健全影视、酒吧、舞厅、棋牌等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精神文化水平。三是着力打造良好出行。以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道路框架为重点,全力推进市政道路建设,增强全县交通综合运输能力。在县城新建综合型公路客运站场,各乡镇全面建立客运站所。根据景区建设和发展需求,稳步发展旅游客运专线,确保2015年城区与旅游景区的城市公交线路通达率为100%。四是全力做好资源承载。

- 9到底,坚持下去、坚决不回头。要建立健全严格督查制度,书记、县长督查室,县委、县政府两办及县纪委(监察局)、各专项工作组办公室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并通报情况,对好的公开表彰、差的公开曝光、问题严重的追究领导责任,确保创宜既要有轰轰烈烈的声势、更要有实实在在的成效。

2、要发扬“特别重实干”的作风。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找到;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解决;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抓住。一是实干必须牢记职责。各单位、各部门和各乡镇(场)的主要领导要牢记创建宜居南丰的职责,发扬“抢着干工作”的作风,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创宜任务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落实,迅速成立相应的组织和机构,制定好实施方案,自觉把创建宜居南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实干必须爱岗敬业。实干就是要有体现、有作为、创实绩,实干就是要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创建宜居南丰中,我们必须怀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做到把实干作风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着眼长远与抓好当前结合起来,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重,切实把工作干好。三是实干必须狠抓落实。落实,是一种决心、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有的人能把平凡的事业干得很伟大,而有的人却把伟大的事业干得很平凡。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一个落实能力的问题。现在,创建宜居南丰的任务已经明确,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实。

3、要建立“工作高效率”的机制。创建宜居南丰需要高效率。目前,我县创宜的速度还不够快、效果还不够好,没有拉开与周边县区的距离,必须开展一场效率革命,别人跑

- 1112 -

第二篇:建设大众宜居城市

城市规划专业三班100455田金玲

城市是属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民的,所以城市建设必须为大众服务,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我在上一篇文章《我心目中理想的城市》中谈到一个理想的城市应该是一个能很好的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城市。而我在这里所说的解决,并不是强调经济建设的调整,消除贫富差距。我觉得消除因贫富差距而产生的不平衡心理和对抗心理才是根本之道。城市中最多的、最具代表性的还是那些普通大众,要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就需要城市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利益,所以我们必须以建大众宜居城市为目标,让所有生活在其中的百姓安居乐业,对其生活的城市的拥有一份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的城市才是一座有生命的城市。在这篇文章当中,我想分别从宏观方面、微观方面、硬件设施方面、软性实力方面分别谈谈我认为的怎样去建设一个这样的城市。

告别以经济为城市发展向导的时代,寻求新的原则指导城市的宏观规划建设。

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经济建设成为我们的第一要务,也成了城市建设的首要原则和衡量标准。中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面对的压力较大,导致城市建设片面的求规模、求速度、求经济。而现今城市生活中,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例如当今热议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这只是众多城市问题的一个很小缩影。经济增长了,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城市扩大了,生活质量却越来越低。一切都在提醒我们,指导城市发展的原则不变,城市就只能走向末路。以人为本,从人居角度去打造城市,建大众宜居城市,这才是城市持续发展之道。

(一)城市发展一定要有整体规划,切不可盲目发展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之中,然而城市规划还未深入进入到每座城市的建设中。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城市的发展,没有整体的规划,来什么建什么,严重阻碍了城市日后的发展。当今日愈显现的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整体规划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举我的家乡为一个反例。一条铁路穿过了城市,导致沿铁路沿线地方始终繁荣不起来,也限制了城市的向外扩张,而且增加了城市噪音,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一座不经深思的选址的化工厂,臭了一条河,坏了周围百亩良田,害了周围一片人的生活。如果有一个整体规划的话,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也许就不会发生了。可见一个合理的整体的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多么重要。

(二)城市建设要有自己的特点,不可照搬照抄

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的城市建设都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千城一面”。宽阔的马路、高耸的大楼、钢筋混凝土,便构成了所有城市的意象。一座没有识别性的的城市是悲哀的,况且事实也证明了,这样一座城市,不是大众所热爱的城市,也不是合理的城市模式,是不值得大家都争相模仿的。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理特征、环境调整、历史背景、文化氛围、民俗习惯等等,这一切就形成了每座城市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氛围,也是最深入人心的。特色是弥足珍贵的,决不可为追求片面狭隘的发展而将其销毁。一座城市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特征,并有意识地发展朝某一方向发展,这是保持城市生机和活力所必需的,而且这样的一种发展也是最贴近人民的生活实际情况的,人民最乐于接受的。

(三)城市发展要时刻考虑到城市新变化,不能因循守旧

城市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所以城市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城市建设者要有敏感的神经,针对变化做出及时有效地调整,这样才能避免产生新的矛盾,爆发新的社会问题。当前,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我们通常给予他们这样的称谓,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他们是维持城市运转所必需的一部分,他们属于城市。而且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就有可能永久性的融入城市。所以城市必须积极地从各个方面做好准备接纳他们。一座城市要想持续较好的发展,就不能忽视这一系列新的现象。任一些问题自由演化,只能是在生成诸多问题后才来亡羊补牢,必定会滞后城市发展。

(四)城市建设要注重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

一系列的城市建设工作只是一种导向,一种环境的创造,而各种城市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才是城市中大多数人生活状态的直接反应。可以说外部建设是表,社会生活才是里,表的建设应该为里来服务,而不应该本末倒置。现在人民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主要有,就业难问题、物价飞涨问题、城市居住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暴露的正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情况,它们与人民的生活切实相关,对人民的生存影响巨大,所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要首先给予解决。否则将激化更深的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城市发展。

建立完善的落实机制,将城市建设落到每一个细处

城市的宏观导向可以影响整个城市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总体精神面貌。而城市细处的建设才是与居民最息息相关的,最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方面。就像人体,只有将每一根毛细血管都疏通并维护好,城市这个整体才能很好地运转。

(一)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公平性

很多城市功能布局是严重失衡的,比如学校、医院、图书馆等重要公共资源大多聚集于城市中心,人们要想享用它们就必须大量涌入市中心。那么同是享用这些资源,城市周边地区的人就要比市中心的人花费了更多的代价,如交通费用、时间等等。而且公共资源的集中也必然伴随着无限商机,那么就会导致市中心越来越发达,周边地区得不到发展机会,城市发展越来越失衡。目前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出现了这样的一种趋势: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居住区分离,前者的居住区越来越中心化,而后者居住区越来越边缘化。这样后者收入本来就微薄,反而要在交通上花费更多,这种不合理的布局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且低收入人群集聚的地方,住房质量差,教育、文化各方面基础设施都跟不上,容易滋生犯罪。由于环境差、资金不足,开发商不愿在这种地方投资。这样该地区的人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生活质量很难提高。最近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全国保障性住房动工率低,建设速度慢,建成的与计划的存在很大差距。城市建设应该采取措施遏制这种趋势,并要在公共资源分布上更多地向这些欠发达的地区倾斜,公平合理,使城市稳步均衡发展。

(二)基层建设要有灵活性,不能只照章办事

最近听了一个讲座,是关于一个小区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整个讲座中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上面也没有这个政策,向我们反映,我们也没办法呀!”这样的建设体制是极其没有效率的。就像法律不可能每种情况都考虑到,国家的建设政策也不可能涵盖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每个小区的情况千差万别,有各自不同的问题和需要。如果只要上面没有规定就把人民意见和建议原样打回,那我们的建设体制永远得不到完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不会得到提高。而只有将人民的需求及时的去反映,积极地去争取,建设才会有更加突出的成效,人民的生活质量才会有本质的提高。

(三)城市建设不能注重面子工程,要注重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实效工程

现在的城市建设经常搞一些形象工程,诚然,其中一些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是很必要的。但若过度注重表面工作,必将导致花费巨大却没有使人民获得最大的利益。现在的社区

都要接受文明小区的评比和各层领导的视察,这些工作的初衷是好的,想要体察民情,监督基层建设工作。但这也造就了一种趋势,那就是很多小区为了评优,做足了面子工程,譬如什么修路不修房,刷外墙不管内墙,花了大笔钱却没有为人民办实事。而这种检查也越来越套路化、陈式化,不深入其中,只看表面的光鲜,越来越发现不了问题,越来越发挥不了作用。而且过多的面子工程也特别容易滋生腐败,网上有传言“上海市翻新路牌,平均下来每个路牌花费4万”,这就是拿人民的钱滋养了一些社会的蛀虫。与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工程才应该是首要工程,市民的生活形象才是一个城市最佳的形象。

城市硬件设施方面要扩大范围,并要保质保量

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不想多说,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很重视这方面的建设和普及。还是要强调一点就是要公平合理,在那些发展不是很好的地区更要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可以消极怠工,放慢建设速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质量。城市硬件设施建设关乎这个城市人民的生活,而且很多都是百年大计,一旦出事城市和人民都是要伤筋动骨的。上海的“11.15”大火就是最好的例子和永远的教训。警钟长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论从计划上还是从实施上一刻都不容大意和松懈。

全方位加强城市软性实力建设,真正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软性实力包括哪些方面?说不清楚,也说不完。但不管是从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精神需求都不容忽视。中国探索城市化的道路是崎岖的,以往的城市发展往往就是求规模不求需求,求经济不求精神。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各种弊端已经显现,必须重新重视起各方面软性实力的建设,才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之道。下面仅列举几个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 环境问题

近年来,环保主义者已在各种场合大声控诉城市化工业化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国家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他们所强调的环境更多是自然环境,而不是全面的人居环境。当然自然环境是人居环境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人居环境远比这要更多更复杂。比如现在的城市噪音对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只因不是迫在眉睫,便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交通问题,现在拥堵了才重视起来,意识到单单的修路是行不通的。以前的城市建设一味的为车开路,行人过个人行道还得分成两段,站在公平的角度,行人的利益遭受到了侵害,这不又是社会的一种不公平吗?这种不考虑大多数人利益的发展也为城市自身酿造了恶果,但最终受害的还是城市居民。

(二) 安全问题

安全包括很多方面,在这里想强调的是食品安全。今年短短几个月,太多新的名词涌入了人们的生活,如“染色馒头”、“避孕黄瓜”、“塑化剂”、“起云剂”等等。食品是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的,而且它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影响范围巨大。越来越多的问题食品不仅是对全民健康的损害,更会带来全社会的恐慌。有网民发表这样的言论,“中国的发展政策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然后毒死另一部分人。”这不仅体现了对社会分配不公的抵抗心理,更是反映了很多人对社会缺乏安全感,对政府缺乏信任感。若连基本的人民每天吃的东西的安全都不能保证,其他方面的努力都没有了意义的,那么建什么宜居城市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城市建设必须要设法消除人民的安全疑虑,让人民对政府重拾信心,整个城市才能有真正和谐的可能。

结语

刚刚过去的两会,制定了我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可以看到,民生问题成为了两会讨论的重点问题。下一个五年的工作重心已向解决人民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方面倾斜。一方面,

这么多的民生问题被提上议程,其严重性和普遍性令人揪心。另一方面,党和国家的足够重视和积极应对又给了我们解决的信心和决心,让人欣慰。总之一句,城市规划和建设始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为城市中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建设适宜广大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1]张松. 短缺还是过剩-------有关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 2011(1)

[2]蒋旻.解决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思路与模式——基于城市规划的视角,[J]

2011(3)

[3]伊藤兹.世界大城市问题,[J]国外城市规划,1994(4)

[4]余叶.2011年全国两会前瞻 八大热点值得期待 ,四川新闻网,2011/3/2

城市规划,

第三篇:建设城市精品打造宜居环境

建设精品工程彰显城市魅力

抓好精品工程建设,以精品工程打造城市亮点,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魅力,才能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我们通过精品路段、精品区域和精品项目改造建设,进一步加快了精品城市建设进程。在工程建设中,我们融入“件件是精品、个个是亮点”的理念,建设了惠源东区、天山水榭花都、东坡家园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区,建设了宏达路、泰安商业步行街、省级园林街道惠源路、玉兰大街、樱花大道、西南外环绿化带、神州岛、交通公园等一批精品街道和景观,城市建设亮点纷呈、精品频出,城市功能和形象不断提升,彰显了城市魅力。今年我们又实施了人民公园、樱花公园和大桥路升级改造三项重点城建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目前,三项重点城建工程中,樱花公园提前15天竣工,并正式开园;大桥路升级改造工程也提前竣工通车;人民公园一期工程月底可竣工。

城市建设工程,不建则已,建就得建成精品。建设城市精品,必须将精品意识贯穿到每一个工程建设环节, 大手笔、大动作,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全力打造城市建设精品,为城市增添新的亮点,不断彰显城市新的魅力。

一是建设城市精品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城市建筑、广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在考虑视觉效果

的同时,坚持宜居舒适原则,要注重在细节上下工夫,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改善民生,让人们共享城市建设的成果,真正把工程建设成为利民惠民工程。

二是建设城市精品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瞄准国内外一流水平,突破规划误区,创新规划理念,高起点编制规划,体现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和科学性。按照“繁荣、舒适”目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规划理念和先进技术,充分涵盖地方特点,突出特色,高水平设计,把精品项目打造出来。

三是建设城市精品必须高质量建设。在工程建设中要全程树立精品意识,严格招投标程序,选择高资质、高水平的施工企业进行施工建设;强化质量监管,增强科技含量,高标准、严要求,把每项工程建设成民心工程、廉政工程。

四是建设城市精品需要全社会参与。建设城市精品仅靠几个部门的力量的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参与,献计出力,齐手建设美好家园。可以通过公示建设项目,提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意识,加强为城市建设出谋划策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座谈会等各种方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促进各项建设工作的不断完善。

第四篇:创造宜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创造宜居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

海星镇兴旺村

孙景振

为着力改变我村的村容村貌,营建宜居环境,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深入开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镇党委、政府的整体部署,结合我村实际,2014年,围绕创建省级卫生村屯目标,紧紧抓住提升街道整体功能,整治村容村貌两条主线,强力开展街容秩序专项治理,环境卫生专项治理,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对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彻底的整治,基本实现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交通有序。为全村百姓创造优美、宽松、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为确保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成立由我负总责,各个屯长具体负责的村屯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有关环境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经常性维护,形成长效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将村屯卫生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定期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村干部敢于面对矛盾,敢于碰硬。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了整治任务的如期完成。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全员发动,加强对这次整治活动的宣传动员力度,引导全村百姓关注和参与村屯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形成人人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结合我村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整治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限要求,切实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工作,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1.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街道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建设力度,短时间内完成主街路建设任务;卫生要有专人管理,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保洁队对主要街路要做到全天保洁。2.做好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运输工作。主要街路和街道实行专人清扫保洁,维护环境,组织群众及时清理垃圾,特别是道路旁,村口和房前屋后的积存垃圾不留死角。同时,教育广大群众不要乱倒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主要街道要达到“六无一有”的标准(即:无暴露垃圾,无残墙坡房,无粪坑厕所,无废品杂物,无牲畜拴养,无柴草堆放;有绿化美化景观),努力打造“环境优美、安全文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的美好家园。

动员和组织村民开展环境治理活动,清理占道堆放的建筑材料、粪堆、土堆、柴堆及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清除道路两侧垃圾;组织农户对村屯的街路巷道进行维修养护,做到路平、沟直,对农户住宅周边卫生进行清理,彻底整治私搭乱建、乱泼乱倒、畜禽散养等现象;村屯主街卫生清洁,无白色污染,无鼠害;做到院墙规范,绿化美化。此次综合整治活动共投入资金10余万元,动用人工300余人次,出动车辆80余台次,清运垃圾200余吨,新建垃圾点8个,清理边沟12000多米,清理粪堆、柴草垛、砖垛80余处,对村办公室墙体刮了大白,对村所地在裕安屯正街两侧及南北道两侧1800多延长米的铁栅栏进行了喷漆。在裕安屯屯前栽植人中杨1000余棵,对所有村屯防护林进行了粉刷。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四)强化督导,务求实效。

村屯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抓好环境卫生长效、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建设,督促加强日常管理和经常性维护,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确保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整治村屯环境卫生,是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村两委班子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这次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家园、美化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把整治活动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实现全村面貌的新突破。为百姓创造宜居环境,为百姓建设美好家园。

第五篇:“三城同创” 构建宜居环境

【导语】:今年来,围绕县委“一化四建”发展战略,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果断决策,精心部署开展“三城同创”,即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全面提升文明素质,构建宜居环境。

【请看报道】:

【配音】:为加强组织领导,我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杨一中任顾问,县委副书记、县长龚琪任组长的专门创建领导班子。分别制定了专门实施方案,明确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今年启动,2013年实现创建目标;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今年启动,力争2014年验收达标。对照“三城”创建标准,我县首先从改善城市面貌入手,每年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工程。其中结合湘西剿匪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今年重点规划实施了 “十大”工程项目建设,即城南大道、长城北路、育才路、东风路“四路”建设,城南防洪大堤、城北防洪堤“两堤”建设,湘西剿匪胜利公园、刘晓森林公园“两园”建设,城东行政次中心和金润商业广场建设。该些项目均列入每年全县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范围,每个项目工程明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专抓,实行每月一考核,每季一调度,千方百计提升城市品味。

与此同时,我县巧做“三城”创建有机结合文章,着重在倡导文明新风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方面下功夫。以“创国卫”为载体,除每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深入街巷带头清扫卫生外,全面推行“门前四包”机制,明确城区各单位、门面店铺对各自门前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设施。其次,切实强化宣传教化工作,继县电视台和社区分别开辟专栏、窗橱宣传后,在城区中小学校统一开设环境卫生课堂,定期为3万多名青少年学生传输文明卫生常识,并鼓励他们将文明新风带回家里,在“小手拉大手”工程带动下,10万市民健康卫生和绿化意识由此显著提高。

其次,我县全力推进园林城市建设,大力开展公共绿地、街道绿地达标和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实施“见缝插绿”,重点对熊首山、丹山、高坡岭“三山”实施补植绿化,对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单位,要求限期达标市、县花园式单位。

据悉,自今年年初以来,伴随着“三城同创”稳步推进,我县共累计查处违章建筑57起、违章总面积2.2万多平方米,及时督查整改各类“创卫”突出难题200多个;共栽植各类乔木1.5万多株、花卉80多万株,城区绿化率喜提高了5个百分点,县级以上园林式单位超过了15个。更另人欣喜的是,城建“十大工程”进展顺利,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即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上一篇:演讲稿感恩在当下下一篇:迎接检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