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方式

2022-09-10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研究学习方式的变革。建构新的学习方式必须强调选择性。没有选择就没有真正的自主, 也不能呈现丰富的多样。一是学习内容的选择。学生可选择书本中所要表达的重要信息, 也可选择自已所需要的信息, 从自已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出发去选择练习。二是学习伙伴的选择。让学生自已决定独立学习或选择同桌、好友、教师合作学习。三是情感体验的选择。根据自已喜好选择句段、事物、情节、人物进行欣赏。学习过程中, 目标自已定, 内容自已选, 方法自已试, 问题自已找, 规律自已控……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知识能力水平, 掌握独特领悟方法, 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确立科学价值判断。

学生学习方式建构必须强调问题性。我们追求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因为探究学习呈现出鲜明的自主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及问题性, 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而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质即是“问题解决式的学习”。它以“问题”为核心,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的学习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提问意识, 让学生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的问题作为学习过程的基本流程。问题既可以由教师直截了当地提出, 也可以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学习中寻求问题, 还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然冒出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要抓住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要允许学生有各自不同问题的存在。问题的解决可以师生共同研究、讨论, 可以学生互相启发、帮助解决。当然,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必须在课堂上解决, 有些可以引导学生课后自行解决, 有些甚至可以将疑惑永远留在心底, 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随着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再逐步解决。好的问题应该是启迪思维, 而决不能导向学生追求标准答案。有些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甚至可以没有答案。

作为帮助学生建构各自学习方式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问题注意发散与开放:2.操作强调综合和实践:3.环节摒弃繁杂与程式。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取舍, 整体着眼, 减少环节。教学内容不必面面俱到, 教学结构不须完整更不必完善。讨论的问题宜小忌大, 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余地。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摒弃程式化, 教学内容的程式化及教师语言小的程式化……一切着眼于学生的疑惑及需要。教师要善于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从学生身上获得信息并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思路, 增删原定的教学内容。

现代课堂崇尚的是师生在课堂上的“对话”, “对话”的前提立足平等。课堂上师生角色的地位, 发表意见的机会, 应该得到的评价等均应体现出平等性。对话还必须在思想上沟通, 情感上交融。概括地讲, 课堂应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形成互动的交往, 交往应弥漫着师生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过去, 由于我们将课堂学习目标过于指向知识、技能, 因此, 教师把注意力、兴奋点主要指向了知识、技能这个因素而忽略了“人”这个最重要的“活”的因素。课堂上, 教师目中无人。新课程要求我们将知识课堂向文化课堂转移, 不仅要创设知识情境, 还要创设人文情境。在师生交互学习过程中要体现交互方式的多种层次。其方式可以有师生互动, 学生与文本交互, 学生个体与个体互动, 个体与群体互动, 个体与环境互动……互动应该是立体的、多向的。课堂学习的评价对这种对话有着很大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过多地运用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 有时在加上评价的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极端性, 对学生课堂应有的角色意识反而起到了抑制作用。现代课堂追求评价的多向性、灵活性、自主性、客观性、过程性。课堂上教师可以评价学生, 学生可以自已评价自已, 可以相互评价, 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 在推进新课程实验中, 既要解放思想, 大胆尝试, 也要摒弃眼花僚乱的招数, 避免急功近利的做法。只有这样, 新课程推进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摘要:本文是根据新课改精神对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的探研, 通过解放思想, 摒弃程式化, 师生互动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习方式,摒弃程式化,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 蔺全明.中国教育创新简议高中生探究性学习平台的搭建, 2007 (12) .

上一篇:浅析商业银行大客户管理中的关系营销下一篇:行走在新课改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