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022-09-23

传统的教学方式确实存在诸多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 基于无数教育专家及教育实践者的智慧, 课改大潮在各地中小学中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然而新课改在基层学校中总体上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 所以在课改教育指导思想及课程操作实践上难免出现一些偏差, 导致新课改这颗善的种子被播撒后非但没能修成正果, 为数不少的长出的却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怪胎。

一、学生的新课预习由课前三分钟变成课前三小时

传统教学方式下的预习做得很不到位, 很多时候学生没有经过预习环节就直接进入新课, 即使预习也是轻描淡写、走马观花。出现这种情况一是老师放松了预习, 老师在预习环节上没有加大预习力度, 在预习方法、预习重难点上没有作相应地指导。即便老师强调学生要预习, 但学生却苦于没有时间预习。二是学生对学本预习的放弃。学生以为反正老师会在新课上对课文内容作详细讲解, 预习与不预习的学习效果一样, 一节新课对学生而言真是完完全全的新课, 就是课文内容对有些学生来讲还极其陌生。老师往往还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完成一些预习工作, 比如给新课段落划序号, 给生字注音, 熟悉课文内容等。新课改后来了颠倒。由于新课改的语文课堂更多的给予了学生, 学生不得不在新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去查阅资料, 整理笔记。

二、课堂教学由满堂灌变成满堂议

传统教学方式下老师是课堂主体, 整堂课的设计完成是老师单方面进行, 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主演, 而学生最多只是一个配角, 甚至学生完全是观众。老师在讲台上自编自演, 这样的独角戏很难让学生感兴趣, 学生知识能力都没有获得发展。教师在讲台上还高高踞上地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传道授业, 这样的情形下学生诸多疑惑当然就不得解决。新课改却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 老师设计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整堂课都在讨论, 至于讨论目的、讨论形式、讨论内容、讨论结果, 老师并没有作过多的思考。反正认为只要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 就是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了, 课堂就变得生动精彩了, 就符合新课改精神了。这样的讨论究竟又让学生明白了多少道理发展了多少能力, 很多老师都清楚, 这样的讨论其实多数是华而不实的热闹。

三、课堂教学由专制包办到自由泛滥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等全是老师一手操纵。学生在这样的专制氛围下, 积极性被极大的束缚, 只能做老师手下的泥模, 成了被动麻木的知识容器。教与学之间不能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 学生的创造力被严重摧残。新课改后, 有的老师却认为将课堂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了, 教者就应将教育的主体身份转变为学习主体的服务辅助角色, 就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将课程活动交给学生自己, 让学生自己找问题, 自己查资料, 自己解答问题, 自己评改作业, 自己组织考试。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只要没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老师就不要妄加干涉, 就无须论学生学习情况如何和学习效果如何, 还美其名曰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很明显, 这样的课程管理又滑入了另一个错误的陷阱。

四、复习训练由题海战术变成书海漫游

以往的复习手段主要采用多做练习题的途径来巩固知识, 以此来训练学生完成某类题目的能力。这种以量来提升质的做法, 有其一定的科学性, 但耗时耗力, 多年来已让广大师生苦不堪言。新课改就是要让师生都卸下教与学的沉重负担, 走上轻松愉悦的教育学习之道。但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 很难让老师学生真正摆脱题海战术的阴影。现在又有另一种说法, 认为新课改不应搞题海战术, 那么课堂应成为学生愉悦学习的场所, 如何学习 (含复习) 应由学生自己安排, 作业数量要大力减少, 对于作业质量也不要要求太高。结果就出现了做作业时, 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学生紧张忙碌的景象, 大多学生显得漫不经心, 在课堂上东看看西翻翻, 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 有不少学生敷衍了事地完成了作业, 然后就在课堂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比如看课外书画卡通画等等。

五、培育目标由短期育肥变成几年也不肥

新课改后的课堂, 很容易出现不正常的教学现象。究其根由, 这都是由于教学者对新课改教学理念认识不足造成的, 所以笔者认为时下的教学者很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来重新认识新课改。

1、新课改下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教学常态下老师的指导地位没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当然“导演”和“演员”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新课改下的课堂是民主和谐的, 是生动优美的, 是形式丰富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 因而教师更重在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习习惯养成上的督促、学习动力上的鞭策。

2、知识与能力并重。

新课改下的课堂, 知识与能力发展处在同样重要的位置, 二者并不偏颇, 既重视知识的记忆, 也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产生语文能力。

3、语文教学的最大目标和动力是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采用小组讨论、启发探索等教学方式和做好预习、新课、复习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更有效的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竭动力, 也是语文新课改追求的最大目标。

4、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标志。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往往要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但是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只是教学手段, 而不是新课改下的课堂必备的教学形式。

5、对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形式还应主要是考试分数。

在目前的考核评价机制中, 没有比学生的考试分数能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考试分数能较科学地反应新课改下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新课改绝不是要废除考试, 只是在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上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比如增加反应学生能力的相关考题内容的分值, 从而改变传统考试中偏重对知识块学习情况的考查旧习。从一定的理论角度讲,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效果完全能采用不同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来检查。因此, 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应理直气壮的追求考试分数。

摘要:语文新课改已进行多年, 但在中小学教师中依然存在诸多困惑, 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怪异现象, 对新课改理念认识不透是导致实际教学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探讨

上一篇:如何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下一篇: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